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是道出名姓,太史慈一听,不禁神色大动:“原来赵先生是曹公的好友!”
曹孟德昌大义,伐董卓,如今正是名声大盛的时候,太史慈回到东莱,也有耳闻。不像日后,曹孟德伐徐州,杀伤太多,又挟天子,以至于名声落地。现在的曹孟德,在天下人眼中,比后来的刘备,名声也不差分毫,甚至更大。
赵昱笑道:“正是。你想必知道,百万黄巾起青州,为公孙伯圭所破,于是渡河南下。非但孔文举的北海,兖州被黄巾攻打,还要在前面。兖州刺史刘岱刘公山战死沙场,济北相鲍信等人,公推曹公为兖州刺史,曹公用兵将黄巾击退。前些时候,正相持于矩平、成县一线。曹公怜黄巾多为百姓,衣食不足,才揭竿而起,由是要降伏他们,从新妥善安置。然则曹公兵少,要降伏黄巾不易,于是把我请来。”
顿了顿,赵昱道:“博县数十万连带老弱妇孺,皆已被我降伏,一概人性尽失的畜生,皆被我斩杀,曹公正在接手安置。我得知管亥已引兵攻打北海,于是马不停蹄,两日赶到这里。”
太史慈听完,难以置信道:“先生以一己之力降伏数十万?”
却是不信。
管明等人怒道:“何故不信?先生乃是仙家中人,我等亲历其事,你如何不信!”
管明道:“我乃是管老大部将,难道还会欺你不成?!”
太史慈见这些人皆是一般神色,由不得他不信,却道:“然而贼首管亥十余万大军,怎能轻易降伏?!”
赵昱笑道:“管亥其实早有从良之心。”
又道:“你要去平原,马不停蹄,来回十余日。不如先跟我回剧县,看我能否降伏管亥。若能,你也少跑些路,若不能,也不过耽搁半天而已。”
太史慈沉吟片刻:“也罢,既然先生有这样的信心,在下去看看也可。”
虽然管明等人言之凿凿,但太史慈毕竟不太相信。而且这一行人,说实话,在太史慈看来,仍然敌友不明。而这位赵先生,着实厉害的紧,万一话里欺他,实则与黄巾一路人,若是到了剧县城下,他太史慈不在,就再也无人能挡的住了。
不如跟他们一道,若是有变,也好应对。
于是一行人齐齐上马,快马疾驰,不久就看到几骑歪歪斜斜而来,正是与管明一道的另外几人。他们被太史慈打晕路边,醒来不见了管明,连忙要回来告诉赵昱。
汇合之后,三言两语说清状况,就直奔剧县城下而走。
剧县是北海国的治所,也算是城高墙厚。
管亥十余万大军,抵达剧县不过几日。其来的浩荡,早被剧县中的守军察觉,不能偷袭。先是攻了两日,见攻不上城墙,管亥只好暂时按捺,令手下左右督造工程器械,打算休整两日,等攻城器械打造完成,好一举攻破剧县,夺取粮草。
原本青州黄巾,将青州横扫一遍,汇聚了不少粮草。但于公孙瓒手中大败数次,粮草遗失许多。加上攻打兖州的时候,刘岱抵挡坚决,没让他们攻入兖州太深,不曾夺到多少粮草。后来曹孟德率军抵达,屡战屡胜,又让黄巾遗失许多粮草,眼看坚持不住,管亥只能把目光瞄向其他地方。
北海就是首选。
北海国相孔融,乃是孔子嫡系子孙,北海又是齐国旧地,民丰物阜。若能打破北海,必定能抢夺到足够的粮草。
再则除了北海,也没处可让他打了。
向南徐州,陶谦陶恭祖早就派遣大军堵住去路,向北有公孙瓒所部许多兵马,向西又有兖州曹孟德,只有东边的北海、东莱,是唯一的选择。
这一日,管亥正在中军大帐后的校场上练武。
大军休整无事,督造器械也有他人,管亥闲来无事,只能练武打发时间。
他双手握住一口斩马剑,挥动劈砍,剑光霍霍,颇是有些威猛。
说来黄巾之中,能冲锋陷阵的猛将并不多,无论初期的张曼成、波才,还是后期的张白骑、张燕,若说冲锋陷阵,怕都比不过管亥。
较长周遭围着十余头领,观摩管亥武艺,偶尔爆出一声叫好。
正此时,有兵卒来报:“管老大,管明来了!”
管亥闻言,手中斩马剑一顿,剑光散去,徐徐吐出一口气,管亥才大步走来:“管明?”
“是的,管老大!”
兵卒道:“管明带着二十余人,已进大营之中。”
他说着有些踌躇。
管亥见状:“有什么话就说。”
“还有一人,是是今日刚刚从城里突围出去的那人。”
“哦?”
管亥闻言,神色微微一动。
太史慈此人,管亥知道他的名字,见过他的人,也知道这个名叫太史慈的,非是等闲之辈。
此前挥兵攻打,还曾与太史慈交过手,战场上听他报名,知道叫太史慈。
这几日造攻城器械,不曾攻打城池,但也将剧县围困。那太史慈一连三日,一人出城在城下状作练箭麻痹兵卒,今日陡然发难,轻易脱出围困。管亥知晓,这人多半是求援去了。
不过管亥并不惧怕。
他手下十余万大军,而且攻城器械也造的差不多了,等那太史慈去求援,怕是早就攻下了城池,求来何人,也是无用。
但管亥终归是想不通,那太史慈怎么跟管明一起,入大营来了?
他想了想:“你带管明他们去大帐等着,我随后就到。”
然后又叫来左右,耳语吩咐了几句,这才带着一众头目,回到中军大帐。
入帐一看,管明正恭敬站在一人身侧,而那人,早施施然端坐右首。又看太史慈,也在那人手边坐下,一条长矛放在一旁。
见管亥进来,管明连忙上前一拜:“管老大。”
管亥冷着了没说话,直坐了上首,其他一干头目皆在左侧做好,管亥才道:“管明,我让你在博县,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这些,又是什么人?!”
管明一拜,刚要说话,就被赵昱拂袖打断:“你就是管亥?”
赵昱看着管亥,细细打量。
这管亥身材不高,却也有七尺,生的异常魁梧敦实,裸露出来的臂膊筋肉虬结。脸上倒是白净,若穿上袍子,说是个书生怕也无人反对。
“放肆!”
“大胆!”
那对面一众头目都喧喝起来,怒目而视。
管亥摆了摆手:“我就是管亥,你是何人?”
赵昱点了点头:“你不错。”
然后才道:“我叫赵昱,兖州刺史、东郡太守曹孟德的至交好友。”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帐中气氛沉凝。
管亥片刻之后,哈哈大笑:“你一个细皮嫩肉的文生,竟敢到我中军大帐中来,曹孟德的好友?莫不是找死?”
赵昱叹了口气:“我不是来找死,而是来降伏于你。”
管亥等笑声戛然而止。
帐外此时,已有许多兵卒围来,前排刀斧手,后排弓弩兵,倒也像模像样。
忽然之间,只见这大帐一阵震动,连带地面都微微晃动,好似帐中有一头巨兽苏醒一般,这些兵丁一阵惶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就有人鼓起胆子,叫道:“管老大?!”
“无事,都退下!”
管亥的声音传出,刀斧手弓弩兵闻言,缓缓退了开去。
而那帐中,早已一片狼藉。
什么安卓,什么兵器架之类的,全部化成了齑粉。
赵昱站在当中,大袖飘飘。
而如太史慈、管亥等人,此时噤若寒蝉,一动也不敢动。
赵昱道:“我原本在兖州,一人乐的清闲。但孟德遣人来请我,我于是就来了。你们这些黄巾,到了如今,也没几个好东西了。如果不是曹孟德要降伏你们,依我的脾性,该是把你们杀个一干二净。”
………………………………
三十二章 降伏
赵昱声音淡然,但听在管亥等人耳中,却令人毛骨悚然,汗流浃背。
赵昱道:“两日前我到博县,见许多畜生,以人为食,令人发指。我将其皆诛杀。后来管明说,你早引兵来攻打北海,我才匆匆赶来。管亥,我知道你早有从良之心,从管明身上,我看到些痕迹,你与那些畜生有不同之处。只是有顾忌的地方,不敢从良,对不对?”
管亥此时,早已心襟动摇,闻言道:“仙人说的不错。我原本也是良家子,只是朝廷黑暗,官吏昏庸,而父老乡亲困苦。听说大贤良师以黄天代苍天,于是从之。但这么多年以来,不见希望,早已心灰意冷,有从良之心。只是”
“只是顾忌你家圣女?”
此言一出,管亥瞪大了眼睛:“仙人知道?!”
赵昱笑道:“管明已告知与我。”
管明此时才能开口:“管老大,博县的那些畜生在你走后,无恶不作。我弹压不住,实在愧对于你。适逢先生来,把那些畜生诛杀,我求先生答应不牵连圣女,先生答应了,所以我带先生来寻你。”
赵昱点头:“管明说的不错。你的担忧也没错,你家圣女乃是黄巾最后一股精神,谁都能投降,唯独她不能。投降便少不了一刀。不过在我这里,却是无妨。便如管明,你们一旦投降,一干首脑,便要随在我身旁侍从,你家圣女也便一样,曹孟德绝不会计较。”
然后目光落在管亥身上:“你作何选择?”
管亥默然良久,道:“若是不应?”
“不应我便要痛下杀手。”
赵昱浑然没有忌讳,道:“杀了你们,再于这大营大杀一通,再寻到你家圣女,同样能降伏余下的黄巾。”
管亥闻言,面色终于颓然,于是整了整衣襟,俯身拜倒:“仙人先生明鉴,我管亥早有从良之心,我这一班兄弟,也不是刻意要为祸作乱。只盼先生一言九鼎”
“我非人道王者,一言不能九鼎。但我是踏入仙道的人,一言却有十鼎。”赵昱道:“既然你降伏,便听我号令。”
“喏!”
管亥起身,垂手而立。
余者头目都是管亥亲信,何况赵昱之前神通,让整个大帐下陷半丈,一切皆为齑粉,着实让这些人惊骇莫名。其实听道随侍赵昱身旁,他们有人心中还暗暗高兴。这可是近乎仙家的人物,若能随侍身旁,非但不是坏事,还是老天爷的垂幸!
见管亥降伏,一干人等皆齐齐降伏,垂手恭立。
至于太史慈,早已石化,脑子一片混沌了。
赵昱道:“管明。”
管明站出来。
“你带他们十人,立奔梁甫,面见曹公,告诉他准备接收兵马。”
管明与最初跟随在赵昱身旁的十骑齐齐拱手一拜:“喏!”
然后立刻出帐去了。
赵昱又道:“管亥,你们约束士兵,后撤十里按下营寨,明日大军开拔梁甫。”
“喏!”
“既然降伏,就不得三心二意。营中的十余万兵马,要好生安抚弹压。若有不从者,哼,皆杀之。”
“喏。”
赵昱这才点头,侧脸对一旁太史慈道:“你回剧县,告知孔文举,不必再担心大军攻城。”
太史慈心悦诚服,拜道:“是,先生。”
赵昱又说了一句:“你一身本事,如今正是天下烽烟,合该大展身手。若是愿意,稍后可赶到泰山郡梁甫,我为你引荐。”
太史慈心中一喜,但心中又有些踌躇,道:“多谢先生。”
也走了。
“你家圣女,可在军中?”
赵昱这时候才问管亥。
“不在军中。”管亥道:“圣女在泰山。”
赵昱点了点头:“也罢。此间事先不急,等安置妥当,你再去把你家圣女接来。”
“喏。”
太史慈浑身轻松,离开大营之后,片刻来到城下。
城头有兵卒见他,有些奇怪:“怎的回来了?”
就听太史慈道:“速速打开城门,我有大事要见国相!”
片刻之后,城门打开,一队兵马紧张出来,左右防备,太史慈这才入了剧县。
孔融此人,文学造诣高,但不擅政务,不擅军务。如今黄巾围城,他仍与不少名士于府中高谈阔论,针砭时弊。
就有侍从来报:“太史慈又回来了。”
孔融奇怪道:“他刚突围而去,这么快就回来了?”
然后道:“请他进来。”
太史慈进来,一一拜过孔融等诸名士,道:“国相容禀:城外黄巾已被降伏,不日就要撤兵。”
“荒谬!”
有人道:“贼兵十余万,怎的就降伏了?难道有人引兵前来?!”
太史慈道:“有人来,但并未有兵马。”
孔融道:“子义,你且细细道来。”
太史慈才将所历之事一一道出:“这位赵先生已有近乎仙家之能,黄巾管亥又早有从良之心,被他慑住,三言两语就投降了。不信国相可立刻往城头去看,其兵马就要后撤十里,明日就会拔营离去。”
太史慈话刚落地,就有人来报:“国相,城外贼兵有动静!”
孔融等心下大奇,于是与太史慈一道,来到城头。
远远看去,绵延营寨此时烟尘滚滚,随着时间,烟尘远去,不久之后,只剩下一片空旷的营寨,已是人去楼空。
孔融大是惊讶:“莫非真如子义所言?”
又道:“那赵先生又是何人?”
太史慈道:“听他说,是东郡太守兖州刺史曹公曹孟德的至交好友。因曹公怜悯,不忍杀戮老弱,于是请赵先生出来,要把这些黄巾降伏,从新安置。”
“曹孟德何时成了兖州刺史?”有人疑问道:“刘公山呢?”
孔融也奇怪:“曹孟德作东郡太守,我是知道的,但兖州刺史是什么时候的事?”
太史慈从赵昱口中略有耳闻,道:“兖州刺史刘岱与黄巾大战,战死于疆场之上。济北相等公推曹公为兖州刺史,暂领兖州,以拒黄巾。”
孔融闻言,不禁恍然:“是了。刘公山性烈,却又没有大能力。战死沙场也是他的归宿。倒是曹孟德颇为了得。此前讨伐董贼之时,他第一个出兵,虽败犹荣。听说还将黑山贼击破数万,因此被袁本初令暂代东郡太守之位。”
旁侧有名士道:“刘公山战死,黄巾有百万,兖州百姓惧怕之下,自然要公推一位能征善战的刺史,才能镇住兖州。看来便是如此了。鲍允诚与曹孟德是好友,深知曹孟德的能力,有他牵头,倒也水到渠成。”
“只是没有朝廷圣旨,名不正言不顺啊。”
“这有什么。朝廷掌握在董贼手中,圣旨也是假的。”
一班名士说着说着,就又说到朝廷上去了。
倒是旁边太史慈,从他们口中,听到不少的隐秘。
想起离开前赵昱的话,太史慈颇为有些心动。
他道:“国相,既然贼兵已被降伏,小人就要回乡了。乡间老母年迈,不敢远离。”
孔融闻言,从一干名士的讨论中回过神来,面露可惜之色:“子义有大能力,不过百善孝为先,你是对的。等明日贼兵退去,你再回乡吧。”
“喏。”
孔融又道:“你口中那位赵先生,听来非同凡响,不知可有一日能见上一见?”
至于说什么近乎仙人,孔融倒是不太在意的。只以为这位赵先生武艺高强,又能言善辩。
曹孟德带着麾下一千钢甲精兵,不半天,就赶到成县。
夏侯惇连忙出来迎接,道:“大兄,鲍允诚他”
曹孟德脸色确确有些忧伤,叹息道:“这是他的命数,我也无可奈何啊。”
进了城中,就有于禁来拜:“悔不听夏侯将军劝告,以至于国相殒命。还请曹公为国相报仇!”
夏侯惇在一旁道:“文则也曾劝过,只是鲍允诚不听”
曹孟德道:“是我害了允诚兄啊。我要降伏黄巾,允诚兄有意见,我又请来赵先生,才让允诚兄心中不虞唉”
于禁也已经听说了博县的事,知道那位赵先生以一己之力,已降伏博县数十万黄巾,心中为之震撼敬仰同时,又觉得自家国相,的确也是太过烈性。若稍等一日,闻听了此事,也不会落得战死沙场的下场。
正如夏侯惇所言,于禁也曾劝过鲍信,但鲍信不听,与黄巾烈战,最终被围垓下,战死沙场。
于禁虽强,却兵少,护卫不住,心中多有愧疚。
就听曹孟德道:“马革裹尸,乃是将军夙愿。允诚兄战死沙场,我心虽悲,愤怒时,也想把梁甫黄巾一并诛杀。后来想到,这许多黄巾,多数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才揭竿斩木,非是自愿。自光和年间开始,至今八九载,天下颓丧,白骨盈野,兖州人口大减,我实不忍再杀戮过多。文则啊,那首脑之人,畜生心性者,自当杀之。但有悔悟之心的,也给他一个机会吧。”
于禁深感佩服:“依曹公所言,末将甘为前驱!”
于是成县兵马,有夏侯惇所部五千,曹纯两千,于禁鲍信残部兵马四千余,加上曹孟德带来一千,总计一万二三千兵马,以曹纯领零头二三千镇守成县,余者一万整数倾巢而出,于禁为先锋,曹孟德镇中军,右是夏侯惇,左是典韦,直扑梁甫。
………………………………
三十三章 徐和
梁甫黄巾就是青州黄巾管亥所部之外的另一支,首领是徐和。
徐和也是个老黄巾了,十余年前,大贤良师张角尚未起事,便已拜入太平道,是个死忠。早前太平道起事,大小渠帅众多,他只小将一员。及至于张角身死,黄巾大势溃败,徐和才逐渐崛起。
正如赵昱所言,这黄巾之中,总也有那么几个有理想的。
说多远大,也不见得。与管亥相比,徐和的出身,更加低微。对黑暗的朝廷,赃官污泥的憎恨,更甚一筹。因此,从良的想法,他是没有过的。当初管亥隐约提起,就被他直接否决,二人于是生了嫌隙。
青州黄巾一分为二,产生隔阂,不是管亥愿意看到的,却是徐和刻意为之。
他觉得管亥已经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所以两人驻地不同,一个在北边的博县,一个在南边的梁甫,虽然互为犄角,互相守望,但却不是一条心。
鲍信率军攻打,不过区区万人,哪里被徐和放在眼中?
何况鲍信所部兵马,也不是什么精兵。
徐和虽然不是帅才,但人海战术运用的还是得心应手。
他只派出两万兵马作诱饵,就把鲍信引到埋伏圈,并射杀鲍信。
要不是曹纯的钢甲精兵来的及时,恐怕于禁都要折在里面。
不是于禁不善战,鲍信才是决断的人。鲍信执意要打,于禁作为从属,只能硬着头皮上。
击败了鲍信,虽然折损的兵马,比鲍信所部折损的要多几倍,可胜了就是胜了。鲍信连性命都丢了,徐和难道不算胜利?
胜了就要庆功,此时徐和正在梁甫城中,与麾下头目饮酒。
正在热闹的时候,有兵丁来报:“成县官军倾巢而出,大军上万,杀奔而来。”
消息一到,厅中顿时鸦雀无声。
徐和皱眉道:“是那个什么夏侯的兵马?”
“中军打的曹字大旗。”
徐和与众头目一听,顿时心下了然:“是曹孟德这个狗官?”
“必定是他。”
有头目道:“大首领,曹孟德必定是因鲍信之死,出兵为他报仇。”
徐和点头:“曹孟德来攻,各位头领怎么看?”
“曹孟德不过区区万人而已,大首领二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
众人七嘴八舌,口里说的豪迈,但实际上,个个脸色都有些沉重。
与曹孟德交手,不是一次两次。次次失败,当然不是偶然。曹孟德善战,兵精将猛,打的他们节节败退,就算兵力二十倍,也仍然心虚。
徐和又问来报的兵丁:“曹孟德大军已到何处?距离梁甫还有多久?”
“曹孟德大军前锋约莫两千,中军八千,前锋已到十里外。”
“来的好快。”
徐和微微沉吟,然后望众头目道:“眼下只有两策,要么出兵迎击,要么据城而守。众头领以为如何?”
“这”
头目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沉吟不语。
良久,才有人道:“曹孟德擅野战,我军不如据城而守,待他粮草断绝,自然引兵离去。”
有人起了个头,接下来众人各自献策,有人道:“我军兵多,据城而守自然不怕他。但要等他粮草断绝,怕是不能。不如先遣一支兵马出城,也不打曹孟德,只盯他粮道,如此才能建功。”
“言之有理!”
许多头目深以为然。
徐和点了点头:“也罢,就这样吧。谁愿领兵劫他粮道?”
“大首领,我去吧。”
司马俱站了起来。
“好,此事重大,就交给司马兄弟了。”
曹孟德来袭,众人也没了庆功的兴致,徐和下令各回各家,做好迎战的准备。
待众头目离开,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