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漫威-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此事重大,就交给司马兄弟了。”

    曹孟德来袭,众人也没了庆功的兴致,徐和下令各回各家,做好迎战的准备。

    待众头目离开,徐和一人,神色阴沉下来。

    其实徐和心里非常清楚,梁甫这里是坚持不了多久的。麾下头目提议劫粮道,但他们自己的粮草,同样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

    就像管亥一样,徐和实际上也在计较着从别处掠夺粮草,只是还没有选定目标。

    如果曹孟德晚来几天,徐和的主力,兴许就已经离开了梁甫,然而现在,曹孟德大军突至,徐和就不敢动了。

    面对曹孟德,徐和有再大的兵力优势,也不敢跟他野战。若此时引兵出城逃离,一旦被曹孟德缀上,徐和几乎可以料到结局一场大溃败无法避免。只能硬着头皮坚守。

    微微叹了口气,徐和唤来左右,披甲执刃,牵来马匹,往城墙而去。

    于禁率两千精兵为先锋,洒出斥候,大军急行,眼看梁甫在望。

    就有斥候来报:“发现一支贼兵出城,往北而去。”

    于禁勒住缰绳,传令道:“大军暂歇!”

    然后对左右道:“取地图来。”

    翻开地图,于禁仔细一看,一边问斥候道:“有多少人?”

    “约二三万。”

    “二三万”于禁皱了皱眉。

    若是迎战这二三万贼兵,于禁倒是不怕。他虽两千兵马,却都是钢甲精兵,区区乌合之众,一触即溃,于禁有绝对信心。只是这支贼兵往北而去,分明不是前来迎战的。

    他道:“再探。”

    然后对左右军官道:“光天化日,我军并未隐藏行迹,梁甫贼兵必定知晓。他遣出二三万兵马,也不来阻我先锋,而是往北入了山中,诸位以为,这是为何?”

    有军官道:“莫非要在山中安营扎寨,与梁甫互为犄角?”

    “有这个可能。”于禁点了点头:“但我认为不是。”

    他道:“贼兵要安营扎寨,此时怕是晚了。若是我军此时缀上,不等他伐木为营,就能击破。”

    “那是何故?”

    “作势,或”于禁心下沉吟:“要么以其势,藏于山中,威胁我后方或侧翼,使我军不敢尽全力,要分心防备他。要么就是为了贼兵人多,然我军兵强,此前多番征战,必定让他铭记于心,他必不可能期望反包围回来,击败我军。也不可能求援,博县的黄巾已经投降。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设法逼迫我军撤兵。”

    于是唤来轻骑:“速速回报曹公此事,不得有误。”

    然后对左右道:“贼军进山,便让他进山,我前锋目标不变,兵进梁甫。”

    曹孟德中军,只在后方七八里,接到于禁报讯,不禁对夏侯道:“于文则果然有些能耐。”

    道:“贼兵绝不敢出城与我大战,我有钢甲精兵,要破他易如反掌。无非要断我粮道,或攻成县,迫使我撤兵而已。”

    曹孟德沉吟片刻,早在心中把这片区域地理细数一遍,对夏侯道:“元让,你引两千人马,去尤莱山口埋伏,我料定贼兵必定从这里出来。虽然我不把贼兵放在眼里,但二三万人毕竟不在小数,若任凭肆虐,我心不安。”

    “喏!”

    夏侯领命,自领了两千兵马,从中军分离,往尤莱山口而去。

    贼兵分兵而出,往北而走,必定绕道,从尤莱山口出来,直插大军身后,甚至袭击成县,如此才能断绝粮道。曹孟德心有沟壑,早有料定。

    夏侯分兵离开之后,曹孟德大军不停,下午之时,就到了梁甫城下。

    此时于禁正在城下叫阵。

    “博县已被曹公所破,三十万黄巾齐俯首。曹公有好生之德,不作杀戮,还好生安置。尔等梁甫黄巾,若是识得时务,便速速打开城门,弃械束手就缚,否则一待大军来临,打破城池,必定碾作齑粉,万劫不复!”

    曹孟德隐约听的得,不禁对身旁典韦道:“于文则深谙用兵之道。”

    典韦挠了挠脑门,憨憨一笑。

    曹孟德失笑,知道跟典韦这样的憨货说怎么用兵是对牛弹琴,于是道:“传我命令,大军安营扎寨。”

    曹孟德知道城中贼兵不敢出来,此时大军赶路半日略有疲敝,正好休整一番。

    见曹孟德中军已到,于禁于是撤兵下来,前来拜见。

    “曹公,贼兵不敢出城。”

    曹孟德望着远处城头,见上面熙熙攘攘皆是人影,点了点头道:“此前屡战,黄巾皆败,早已是惊弓之鸟。我大军来攻,他哪里敢出来?”

    于禁道:“可是我军兵少,困不住城池,他也是要走就走。”

    曹孟德笑道:“他惊弓之鸟,哪里敢走?又拖家带口,生怕被我缀上。必定会据城而守。你多遣轻骑,监视四周,谅那徐和也不敢动弹。”

    “曹公的意思是”

    于禁若有所思。

    “我只需把他拖住,便是胜了。”曹孟德道:“赵先生已往北海降伏管亥,一旦管亥降伏,这梁甫黄巾,就真正成了孤军。到时候他不降也得降。”

    于禁恍然大悟:“曹公英明。”

    曹孟德摇了摇头:“非是我英明,而是赵先生之功。若非如此,我要降伏这一干黄巾,不知得费多少功夫。”

    于是曹孟德只数千人,派些轻骑四处监视,就让城中徐和不敢动弹。

    如此过了三日,也不攻城。

    徐和心下不安,找来头目商议。

    有人道:“这曹孟德打又不打,退又不退,他是什么意思?”

    “博县管亥莫非真降了不成?怕是在等博县兵马。”

    “那该如何是好?管老大也有二十万兵马,若都降了曹孟德这狗官,我军就没有优势了。”

    “以我之见,还是早早离开梁甫的好。拖得越久,怕是越难脱身啊。”

    就有人建议:“大首领,曹孟德来攻,无非是因为我大军要攻打兖州,不如派人去于他说:不攻兖州,要去徐州,请他暂退兵马,让我等离去,大首领意下如何?”

    徐和无法可想,只好道:“可以一试。”
………………………………

三十四章 胸有成竹

    结束商讨,徐和回到府中,心中忐忑难安。往日里必定抓来女子宣泄,如今却再无那心思。

    他心中思忖:“曹孟德必定不会放我大军离去,否则便勿须派出斥候,四周监视。他只在城外安营扎寨,两三天也不攻城,分明在等。等着将我一网打尽管亥那里,怕是凶多吉少。”

    又想到:“为今之计,只有断尾求生还须得带上圣女才是。”

    思来想去,徐和唤来左右亲信,道:“分出几人,悄悄出城,小心不要被曹孟德这狗官的斥候缀上。去追司马俱,告诉他立刻撤往梁父山,在山下等我。”

    打发走了这几人,又唤来一位亲信:“再去请众头目过来,就说我已有破曹的计策。”

    于是不一会儿,刚刚才散去的众头目,又汇聚起来。

    个个有些抱怨。

    徐和视而不见,道:“曹孟德围而不攻,必定有阴谋诡计。若任凭如此,一来丧了我黄天威名,二来未免就夜长梦多。我看今夜月黑风高,正是偷营的好时机。不妨去袭他一袭,作个试探。”

    众头目一听,都觉有道理。

    于是一番计较,各头目各出五百精兵,合七八千人马,就要悄然出城,趁着夜色去偷曹孟德大营。

    而徐和这里,掉过头来,也让亲信聚拢兵马不提。

    曹孟德文韬武略,营寨扎的严严实实,又多有明暗探哨。那贼兵出城,没有纪律,一干头目再是弹压,也闹哄哄一团,怎能不见?早知贼兵偷营,曹孟德不禁笑对于禁、典韦二人道:“这夜袭之法,重在一个偷字,要悄无声息,这些贼兵乱成一团,声震十里,也叫偷营?”

    典韦咧嘴一笑:“主公,不妨让俺带些兵马去打他一打?”

    曹孟德微微一笑,看向于禁。

    于禁凝神沉吟,道:“主公,依我之见,这贼兵袭营,怕也是个幌子。徐和再是愚蠢,也蠢不到这样的程度。我看是声东击西才对!”

    曹孟德抚掌大笑:“好好好,文则说到点子上了!”

    随即曹孟德神色一整:“于文则!”

    “末将在!”

    “你带两千钢甲精兵,速速去北门外埋伏。务必不能放走贼首!”

    “喏!”

    待于禁离去,曹孟德才按剑而起:“典韦,随我出去一观。”

    典韦披甲执锐,领着宿卫护在曹孟德身旁,一路来到营寨出口。火把熊熊,照耀长天,分明远处,影影绰绰,许多贼兵蜂拥而来。

    典韦此时才问:“主公,为何要于文则去北门埋伏?”

    曹孟德抚须笑道:“南边是徐州,又一马平川,他若走南门,我还巴不得呢。而东门外亦是一马平川,唯独北门外,出城不远就是山林。他要逃命,窜进山林才有机会。”

    曹孟德早已猜出贼兵计策,于禁所言声东击西,大略还有些不妥当,但说到底,无非是要逃命。曹孟德在这里安营扎寨几日,对城中贼兵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让贼首心有不安,又不敢与曹孟德硬战,只有逃跑一条路可走。

    “他这里明晃晃来夜袭,无非要拖住我的兵锋,使他从容逃离。他若走南门,我挥军缀上,南下至徐州边界,与陶恭祖兵马两相夹击,他哪里还有活路?”

    “他若走东门,倒也无妨,无非是继续缀着罢了。他人多,老弱妇孺一大堆,走不快。”

    “只有走北门,直接进山,那时我便无可奈何。”

    “或者要断尾求生,放弃这城中数十万人口。轻车简从,直接逃离。却也要走北门,机会才最大。我让于文则守住北门,他便无计可施。至于他轻骑走东、南门,我也不计较。我要的就是这数十万人口,至于贼首,走便走了,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

    曹孟德何等眼光?

    就算徐和此番轻骑简从,少数人逃了出去,说白了也是从小彀逃入大彀。这一片区域,北边有公孙瓒兵马扼守,南边有陶谦兵马扼守,西边还有他曹孟德,东边就几个郡国便是大海。又能逃到哪里去?

    除非隐姓埋名,再不作乱,找个山旮旯了却残生,否则早晚死路一条。

    说话的功夫,贼兵已是近了。

    曹孟德笑道:“典韦,你带一千钢甲精兵,去会会这些贼兵。”

    “喏!”

    典韦大手一挥,分出一千钢甲精兵,直接出营,迎着贼兵绰绰身影,便杀了上去。

    顿时之间,喊杀声打破了夜空。

    夜色之下,营寨火把微光远照,只见典韦如猛虎下山,一千钢甲精兵勇猛无比,直直突入贼兵散乱无比的军阵之中,霎时血色滔天。贼兵虽人多,又怎么会是钢甲精兵的敌手,甫一交锋,就杀的尸横遍野,瞬间就崩溃了。

    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如果顺风顺水,还能打些仗出来。但如果遇到逆战,就没有那心气。一打就崩。

    呼喝哀嚎之间,贼兵连连退却,溃散开来,少数散落夜色当中,多数往城门方向退去。

    城中,徐和听到喊杀声,当即悄然带着自己麾下的万余精壮,果然朝北门而去。

    徐和也不是不想多带些兵马,但带的多了不好走。未免太过引起城中头目的警醒,他只召集了麾下最精锐的一万多人,集结起来,一听到喊杀声,就要逃走。

    城北大门缓缓打开,先有一队轻骑出来,四下里观望片刻,随后大队兵马才迤逦出城。

    徐和披甲执锐,跨在马背上,当先出城,马鞭一甩,就要往山中而走。

    正此时,周围陡然杀声震天,于禁两千兵马趁着徐和万余精锐出城一半,猛地杀了出来。

    “休走了贼首!”

    于禁高声大喝,两千钢甲精兵作一个弯月阵型,好像口袋一样,直直把徐和出城的军队兜了起来。

    钢枪如林,钢甲幽黑,寒光闪闪,逼近迫拢。

    徐和见状,不由得大惊失色,但仔细一看,才发现敌人不多,心下一转,喝道:“杀破敌阵,我们入山!”

    于是两方大军轰然碰撞在了一起!

    于禁策马在前,夜色当中看不清身影,只竭力维持住阵型。麾下精兵,钢枪成林,寒光倒塌之下,成片成片的贼兵倒在脚下。倏忽见一队轻骑杀来,于禁打马上前,挺枪截住就战。

    这一队轻骑,正是徐和及亲卫。

    徐和见麾下大军被阻,只好亲率亲卫前来破阵,正好撞上于禁。

    甫一交手,就被于禁掌中大枪震得手臂发麻,再看亲卫,虽是轻骑,也被于禁枪阵阻住,进退不得。一时间心中冰凉。

    “给我死来!”

    于禁大枪寒光点点,周围五六骑贼兵顿时被他点下马背,拔转马头,又来战徐和。

    双马交错,徐和闷哼一声,却是闪不过于禁一枪,被搠在肩上,差点挑飞出去。

    “撤!撤!”

    惊骇之下,徐和再也没了主意,但他这两声,却把自己麾下的兵马直接送进了地狱!

    城中还有半数兵马没有出来,他这里一喊撤兵,出城的兵马顿时溃散,往城中回挤,一时间在城门口挤成一团!

    “贼首!”

    于禁听他喊撤,哪里还不知道交手之人的身份,顿时眼睛放光:“休走!”

    徐和哪里还敢跟于禁交手,打马窜进乱军之中,就往城门口而走。

    然而城门处挤成一团,把徐和自己拦在了城外!

    于禁追了几步,就勒住缰绳,不再追他。

    他这里兵少,刚刚把城门口兜住,军阵不能乱。一旦阵型散乱,就兜不住,未免夜色中放走贼首,只好暂时按捺。

    他便横枪立马,指挥两千兵卒,步步为营,往城门口压迫而去。

    这一压迫,使得徐和所部乱兵更是惊恐,竟互相残杀起来!

    这里乱成一团,你杀我我杀你,杀到最后,于禁所部尚且没杀多少,他们自相残杀而死的却更多。

    徐和终于逃回城中,关上城门,见于禁只围困城门,并不冲击,才松了口气。此时回过神来,才觉背后一片冰凉。

    于禁并不冲击城门,因为他只两千兵马。

    而且于禁深深领会曹孟德的意图,不是要夺城,也不是要屠杀,而是要降伏,因此将贼兵困在城中才是目的。夺不夺城门,无关紧要。

    徐和并不放心,立刻传令,招来更多兵马,于城墙上组成人墙,片片散乱的箭雨落下,于禁担心兵卒受损,这才缓缓退入黑暗当中。

    且不说徐和一番苦心,到头来毛都没逃出去一根,还要被手下的头目怀疑质问,单说曹孟德那里,典韦率领一千钢甲精兵,瞬息击溃贼兵,直直打到城门下,才被箭雨所阻。

    于是也撤兵回营。

    曹孟德在营中,面色淡然,心中安稳。他知道贼兵再多,有只乌合之众。

    果然不片刻,典韦所部,和于禁派来报讯的,先后到了。

    “果不出主公所料,贼首欲出北门,已被于校尉堵回。校尉担心贼不死心,兵马仍埋伏在北门外。”

    曹孟德听到报讯,微微颔首:“于文则老成持重,好。你回去告诉他,安心守住北门,不放走贼首即可。”

    “喏!”
………………………………

三十五章 事毕

    徐和要断尾求生,却没求成,反倒被于禁堵了回去。

    这让徐和分外难受。

    那些差点被他抛弃的头目联合起来质问他,徐和好说歹说才糊弄过去。

    “我原本打算趁着曹孟德被你们牵制的时候,悄然引兵绕到他后面,两面夹击,必能击败曹孟德。但没想到我连你们都没说,却被曹孟德看破,是我的错呀!”

    里面的郁郁,就不用说了。

    如今看来,曹孟德那狗官,怕是早就防着他逃离,怕也只有坚守一途可走了。

    但随即又想起之前派人悄悄出去,去追司马俱,令他退往梁父山,于是心中更加不安。

    三五两个人要走,倒也容易,曹孟德毕竟兵少,不能把梁甫围的水泄不通。那几人必定已经突围出去,追司马俱去了。一旦追上司马俱,而司马俱引兵退走梁父山,那就糟了!

    他这里没有逃出去,而司马俱却去了梁父山,玛德!

    徐和脸色一阵青一阵红。

    他也不是没想过只带三五数十人就走,然而一来放不下手下的兵马,没了兵马他徐和又算个什么?

    二来若无数千上万兵马傍身而孤身逃走,只乡下一个亭长,就能把他弄死。

    留在梁甫,虽然艰苦,难以看到希望,但总算麾下几十万,有些侥幸之心。

    人心如此,不怪徐和不能决断。

    翌日曹孟德大军仍是原状,只一些斥候巡逻四周,而营中兵马只是操练。

    仿佛昨夜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只是收走尸首之后满地的血迹,显示出那并不是虚幻。

    再一日,曹孟德稳坐钓鱼台,管明到了。

    当典韦带着管明进中军大帐,曹孟德一看,依稀还有些印象:“你是你是随在赵先生身侧的吧?赵先生让你回来,莫非管亥已降?”

    管明躬身一拜:“曹公英明。管老大管亥已降,赵先生令小人报与曹公:管亥十余万大军不日即至,请曹公做好接收准备。”

    曹孟德闻言,心下大喜过望,抚掌连连大笑:“好,我就知道,赵先生必不会让我失望!”

    他站起来,来回踱步几圈,斟酌道:“十余万大军,不好安置啊”

    正考虑着,帐外又有兵丁来报:“主公,曹仁将军营外求见!”

    曹孟德微微一怔,笑声畅快无比:“好好好,来的正是时候!快快把子孝叫来!”

    不片刻,曹仁到了。

    “我正愁无人可用,子孝你却来了!”

    曹孟德把住曹仁胳膊,感叹道:“一别经年,我父可好?”

    还是去年,当时还在中牟。因曹孟德之父曹嵩害怕曹孟德讨伐董卓而引来祸患,于是去徐州琅琊避祸。曹孟德就派遣曹仁前往护送。不料这时候曹仁却到了,怎么能不让曹孟德欢喜?

    曹仁笑道:“伯父一切安好,请大兄不用挂怀。大兄,我护送伯父去琅琊,安置好家眷,打点好周围关系,眼看一切稳妥,这才回来。先回了一趟谯县老家,听说大兄引兵以拒黄巾,这才连忙赶来。”

    就好比几百年后诗圣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一年以来,并非没有通信,但实在太难。曹孟德又领着兵马打这里打那里,家书能接到的只一二封。

    曹孟德本身都不太清楚,他父亲曹嵩现在的情况。

    一番叙旧,曹孟德予以重任,令曹仁做好准备,把接手十余万管亥大军的事,交给他来办,这才放心下来。

    一晃就是七八日。

    管亥所部十余万兵马,终于到了。

    不像之前赵昱二十余人前往北海那样轻松,十多万大军,粮草辎重,拖拖拉拉,耗费了许多时间。

    这七八天里,徐和并没死心,但来来回回就那几招,怎么骗得过曹孟德?

    任凭他想尽办法,也没能逃走。

    直到今日,看见烟尘滚滚之中,管亥兵马抵达东城门外安营扎寨,徐和心中全凉了。至于司马俱,却是在徐和的信使抵达之前,就遭到夏侯埋伏,司马俱战死疆场,余者降伏两万。

    赵昱带着管亥及其麾下十余个头目,到曹孟德营中相见,自是一番叙旧不提。

    赵昱道:“孟德兄,我不辱使命,这就是管亥。”

    管亥神色平静,对曹孟德躬身一拜:“曹公仁者仁心,小人管亥,代几十万乡亲父老,多谢曹公!”

    曹孟德笑着把管亥扶起来:“我为兖州刺史,东郡太守,汉家之官,自然要管汉家之民。你不用谢我。”却是承认他们不再是贼,而是民。

    赵昱道:“话就不多说了。管亥他们以后就跟在我身边随侍,那十几万兵马,孟德兄,你立刻派人去收编吧。我与管亥进城一趟,把这里做一个了结。”

    “好,事不宜迟!”

    不管曹孟德如何整编兵马,赵昱则与管亥,只两个人,骑着马缓缓到了城下。

    管亥望城头喝道:“我乃管亥,速速打开城门,我要见徐和!”

    管亥是青州黄巾之中,与徐和并列的大首领,城头认识他的一大把。光天化日,看到管亥,城投一片嘈杂。

    片刻之后,徐和在城上露头。

    “管老大,你这是什么意思?”

    徐和脸色早已一片铁青。

    管亥道:“老徐,你打开城门,我与赵先生就两人,面谈如何?”

    徐和望远处,不见曹营兵马过来,实在城下只他们两人,想了想,就让人打开城门,放赵昱和管亥进去。

    等到曹仁开始整编管亥兵马的时候,赵昱与管亥已经带着三两个徐和麾下的头目,出城来降。

    其中过程,勿须赘述。

    管亥道出已降,徐和知道大势已去,不甘心之下要垂死挣扎,但在赵昱手中,怎么挣扎的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