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幕故且洌裁词焙蜃唬鹊鹊鹊取!
昭姬和大乔这么听了,都面露难色。
赵昱哈哈一笑:“不过对你们来说,不难。”
大乔眨了眨眼睛:“夫君有办法?”
“当然。”
赵昱笑着,指尖一点,非出亮点明光,分明是两粒神魂念头。其中包含的基础炼丹术的一切知识。仙家之所以是仙家,自然与凡俗不同。若一个凡人,要成为精通炼丹的人物,几十年钻研,也不定能有成就。但在赵昱这里,就简单的多。一切知识,都可以在瞬间完成传授。
两女是他的内室,自然不与其他人等同。
就算是教导弟子的时候,赵昱也只以道音引导。但在昭姬她们这儿,却完全不用。
两粒神魂念头从两女眉心而入,赵昱随即开口:“这两粒包含炼丹术知识的念头不会主动化开,因其中包含的知识量很大,若一瞬间化开,冲击神魂,使人难以忍受。所以我下了封印,在你们钻研炼丹的时候,这些知识会一点一滴的逐渐释放。”
“夫君刚才说的那么难,差点把妾身吓退。”昭姬轻哼一声:“这算是一个惊喜吗?”
赵昱笑笑道:“只是让你们知道炼丹的不易而已。”
又道:“等你们学会了炼丹,我就可以解放喽。”
两女齐齐笑出声来。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赵昱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指点昭姬和大乔炼丹上。
而也因此,华佗等医者,跟着沾了光。
他们来到别院,除了最初的时候,赵昱粗略讲解了一下炼丹的知识,其他时候都是借卷宗自学。又因为赵昱的身份,踌躇不敢请教。因此一个多月的现在,除了华佗等少数几人有些心得,其他的还在基础上摸索。
说实话,能到别院学习炼丹术,华佗等人心中,是激动的。为何?
因为别院的炼丹术卷宗上,记载了许许多多的药物的确切药性。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许多药物都还没有被运用到医学上。因为不知道,或者还不明确药性。
但炼丹术的卷宗,却是一部百科全书。
赵昱尝试了所有的药物,知道其所有的药性,将其一一记载。可以说,炼丹术的卷宗,对中医而言,就如同道德经之于道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算是学不会炼丹术,只这卷基础药性知识,就足够任何一个医者成为鼎鼎名医。
不过较之于这,炼丹术无疑更加高深神妙。
不想学会炼丹术的医者不是一个好的医者,在这里也一样说得通。
但自学毕竟困难,如今趁着赵昱指点昭姬和大乔的时候,他们在一旁观摩,果然所获良多。
华佗这个名传千古的名医,竟然在几天之后,炼成了第一炉养元丹。虽然一炉只出了寥寥几粒好丹,但成功就是成功。
神医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这也激起了昭姬和大乔的好胜心。她们作为赵昱的内室,直接得到神魂念头传授知识,竟还比不过一个自学的。昭姬和大乔虽然性子都温婉平和,但并不代表没有争胜之心。
………………………………
一四一章 平北
炼丹术在赵昱手中,与在华佗等人手中,其体现的方式,完全不同。
赵昱炼丹,以法力引来木中火催动玉石丹炉,运用的是仙道之法,炼制起来方便快捷。
但华佗等人,乃至于昭姬和大乔,他们学的炼丹术,却是赵昱为了方便凡人,应对凡人的能力编纂的炼制方式。
他们没有法力,无法点燃木中火,也不能催动玉石丹炉。
玉石丹炉毕竟是经过一定程度炼制的半法器,凡火是无法催动的。
因此,无论是华佗等人,还是昭姬和大乔,学习炼丹术所用的丹炉,都是普通的青铜丹炉。烧木材,用凡火,如同煎药一样,工序更多,炼制方式更复杂。
他们没有法力,更不能直接运用神魂灵识,所以在炼制的时候,对火候和时机的把握,更依赖于经验和感觉。他们绝无可能如赵昱这样,随随便便一炉就能炼出几十粒丹丸来。
甚至就算真的学会了炼丹术,开炉十次,有二三次炼制出成品就算是技术高强了。
万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品率。
这是凡人的局限。
对火候和时机的把握,真的很难。
有时候赵昱会想,如果制造一种流水线,能不能恒定火候和时机,作到量产丹丸。
但随即就被否定,因为这不可能。
要炼制丹丸,对药性要有最精准的把握。而药材的植株之间,药性的深浅各有差异。就算同样两包药材,同等重量,因为植株不同,它们的药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而药性的差异,决定了在炼制丹丸的时候,火候的文武转换时机,以及成丹的时机。
把丹丸与现代时空的西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西药可以量产,但丹丸对药性精准的需求,比量产西药高太多。一旦有些微差异,炼废了不说,甚至能炼出毒药来。
因此,炼丹术对凡人医者而言,在于经验和感觉两个要素。炼的多了,有经验了,成丹率才会有所提升。天赋好的,感觉灵敏,对时机的把握更强,对成丹率也有加持作用。
如此一来,成丹对比药材,消耗就大了。
若以前一百斤各种药材能炼出二百粒丹丸,是因为在对基础炼丹术了然于胸的赵昱手中,不存在失败的可能。而在普通的医者手中,即便完全学会了炼丹术,一百斤各种药材能炼制出十分之一,也就是二十粒丹丸,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炼丹的人武道修为越高,若是炼丹师的修为进入蕴气见神境界,神魂逐渐敏锐,感官逐渐提升,对炼丹术也同样有加持。
刨除上述一切,赵昱炼制的丹丸,药效比精简削弱过后的凡俗方法炼制的丹丸,也要强一倍以上。这不在于药材,而在于炼制手段。在于凡火和木中火的差别,在于半法器丹炉和普通丹炉的差别,在于有无法力的差别。
然而只要凡人能够炼制,药效差些没问题,消耗大些没问题,一切都是值得的。
连续几天,赵昱都在手把手的指点昭姬和大乔。
炼丹术的知识,都在她们的脑海里。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这些知识一点一滴的被她们吸收。尤其是昭姬,因为修为高深的缘故,只在华佗之后就炼成了第一炉养元丹。大乔的修为差了一层,对火候和时机的把握,还不够。
但只要持之以恒,经验上来了,一切就不是问题。
倒是小乔这妮子,看自家姐姐炼丹,也嚷嚷着要学。可只学了两天就没兴趣了,转眼不知跑哪儿疯去了。
如糜贞,对此并不十分感兴趣。而孙仁,则全副精力放在修习武道上。她的武道修为,也是赵昱五个妻妾当中,除了昭姬之外,最高的一个。
建安三年一晃而过,眼看又到年关。
深冬时节,遍地烽烟终于暂时歇止。
曹孟德抽空来了一趟别院,跟赵昱聊了半天,又匆匆的走了。
他时间太紧。
倒是韩树、曹昂等十一个弟子,这回联袂来到别院,在别院留了半个月,上元节之后才离开别院。
这一年对曹孟德来说,是大步前进的一年。
前半年击败袁绍,后半年则收拾北方胡虏蛮夷。
当初袁绍和公孙瓒结连乌丸、鲜卑,十余万胡骑南下,声势的确不小。
但面对曹孟德的强横兵锋,什么胡骑,什么乌丸鲜卑,都是浮云。
加之其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公孙瓒实际上并不十分愿意胡骑插手大汉的内部战争。
公孙瓒此人,虽然没有雄才,但对大汉而言,可以算是半个英雄。对北方胡虏的态度,公孙瓒一直表现强硬。在最初的时候,甚至因此与幽州刘虞生了极大的矛盾。
公孙瓒杀刘虞,这个原因不可忽视。
刘虞怀柔,而公孙瓒手段暴烈。刘虞认为,可以招揽乌丸等胡虏为己用。但公孙瓒却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虏畏威而不怀德。刘虞招揽,他就去打。因此双方矛盾重重。
实际上在汉末这个乱世当中,刘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胡虏不会因为你怀柔,你对他好,就不南下。大汉越是虚弱,胡虏就越会南下。公孙瓒的坚决,对胡虏是一种强烈的震慑。
说他是半个英雄,原因就在这里。
公孙瓒是挡住北方蛮夷的半壁屏障。
虽因曹孟德势大,且不依不挠,击败袁绍之后还要夺取幽州,公孙瓒勉强同意了袁绍结连蛮夷的策略,但勉强之为勉强,就有隐患。
若十余万胡骑能有所建功,可能这种矛盾暂时还不会暴露。但可惜,曹孟德一纸军令,令夏侯主动出击,就在上谷,以三万对十万胡骑,正面一战击破,斩首两万余,俘虏万余,余者溃败。
如此,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联合,顿时告破。
随着夏侯继续进兵,公孙瓒战死辽西,袁绍只身逃往辽东。
在年关之前,夏侯所部已经全据幽州全境,袁绍逃亡高句丽,却在半月之后,被高句丽遣使送回了脑袋。
………………………………
一四二章 出行
高句丽畏惧曹孟德兵锋,因此不敢接纳袁绍。于是杀之,想借此平息曹孟德的杀气。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
曹孟德虽与袁绍是敌手,可也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曹孟德可以杀袁绍,但却不愿见袁绍被绰尔小国高句丽所杀。得知袁绍被杀,曹孟德心悲之余,立刻下令攻打高句丽。
入冬之后的北方,冷酷异常。
但曹孟德麾下的战兵,个个都修炼五行拳经好几年,随便一个拉出来,都是外壮神力的好手。加之曹孟德并不缺乏粮草物资,保暖方面也不成问题,因此冬季北方战事并不存在太大的难题。
这一年北征,曹孟德动用大军七万。在全据幽州之后,大军一分为三,一路自辽东攻打高句丽,一路出上谷,攻乌丸、鲜卑,最后一路则往西,奔并州雁门去了。
依着曹孟德的意思,这三路大军要在开春三月之前,为他捞够十万壮劳力,为来年的建设提供助力,并完成攻略并州。
要建立一个王朝,战争只是手段。所谓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袁绍也好,公孙瓒也罢,及至于北方的蛮夷,都不是问题,只用了一年,便达成了战略目标。然而战争过后,要面对的,才是重中之重。
恢复幽州、冀州、青州,乃至于即将攻略的并州这四个州的民生,是最大的难题。
黄巾之乱,除了并州,就算是北疆幽州,也为之波及。尤其冀州青州,还是重灾区。随后至今十余年,战乱不断,加之各地匪患连连,以及天灾频频,作为原本大汉朝最繁华的区域之一,冀州和青州,遍体鳞伤。
要恢复到鼎盛之时,不知曹孟德要如何的殚精竭虑。
有一个雄心壮志,就要有相应的才能去承载,要有付出一切精力的心理准备。
尤其谋万世者,目光不止着眼于现在,还要看到未来。曹孟德需要做的,更多更多。
人道的繁杂,在这里体现无遗。有时候赵昱觉得,自己当初选择曹孟德而不是亲自下场,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有人说,作为领袖,只需要把握方向就够了。
然而话虽如此,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绝对不是。
一个势力是由无数人组成的,每个人的想法有差异,行为有差异。作为领袖,不单单要指引方向,更多的精力,实际上都放在麾下的人事上。要把一个平衡玩的顺溜,稳定势力内部的形势,这才是重中之重。
甩手掌柜是自寻死路。
说不得三五年就被架空,政令不出十步,麾下阳奉阴违,继而被推翻,以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人道红尘,有万万丈。而至少有五千丈都在这里面。
赵昱就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此看着,看的一清二楚。从曹孟德的身上,印证人道气运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越来越清晰。
建安四年就这么到了。
开春四月,大批大批的俘虏被押送南下,然后分流到各地,为这个新生的庞大势力,付出所有。这些俘虏当中,有乌丸人,有鲜卑人,有匈奴,还有高句丽人。
这四个组成部分当中,乌丸已经灭亡。其王庭被曹军剿灭,残余部众退往北方,然后被鲜卑一口吞了。
至于鲜卑,也是损失惨重,他们的高柳王庭,在曹军兵锋之下,不得不迁移退避,否则就要像乌丸一样被击破捣毁。且东部鲜卑的势力,在这一战之中,缩减了八成,不得不与中部鲜卑合流。
高句丽国都被破,国王被俘。
而南匈奴,他们与乌丸差不多下场,于美稷的匈奴王庭,也被一战而破。
在对外的战争中,曹孟德用的战法,是以战养战。也就是说,军队的补给,在战争中进行。总共只七万大军,因此后勤压力并不大。而收获是巨大的。
曹孟德原本只想着能有十万壮劳力暂时就够用了,然而从北方陆续押送南下的俘虏,到六月的时候,就已超过三十万。
这还只是壮劳力。妇孺不算。
至于妇孺,数量超过壮劳力的一倍多,有四十多万。这四十多万妇孺,择其优者赏赐给麾下将士。剩下的被分流安置在幽州、冀州、青州,一小部分迁入关中。为此,曹孟德下了一道政令,以贩卖的形势,将其以低价卖给治下百姓。
壮劳力分流至各地工程,或修筑道路城池,或挖掘运河水渠。
总而言之,为了安置俘虏,曹孟德和麾下的大臣们,是忙的脚不沾地。
战争财除了人口,还有大量的牲畜。无论是乌丸还是鲜卑,亦或者匈奴,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的财富,绝大多数集中在牲畜上。因此除了俘获近百万人口,掠取的牲畜更是高达数百万之巨。
为了运输牲畜,曹孟德连连颁布了几条政令,以官方为主,并发动治下的商人们,把个幽州边境,变成了巨大的牲畜市场。
这批牲畜一旦运用到实地,对曹氏政权而言,好处之大,就难以想象。无论是耕种农作,还是食用。
在曹孟德忙的喘气都要抽空的时候,在小天子刘协孤独寂寞于深宫的时候,在这片大地进入火热的建设阶段的时候,刚入秋,赵昱的机关飞车,缓缓降落在了濮阳的曹府中。
曹孟德这天正召集麾下文武,商量大事,陡闻赵昱到了,不敢怠慢,立刻带着一群文臣武将走出大厅,前来迎接。
赵昱的机关车还是以前那模样,外观并未变化,因为赵昱觉得无所谓。
机关车降落下来,掀起轻微的尘埃,随后车门打开,赵昱峨冠博带,当先走出。
随后昭姬、糜贞、大小乔和孙仁,一个个都穿的英姿飒爽的干净利落模样,跟着走了出来。
寻常时候,昭姬、糜贞和大小乔的家居着装,都是以宽松华美为主。这会儿跟孙仁一样,穿的干净利落,倒是别有一番气质。
曹孟德上前,哈哈一笑,道:“多日不见,先生一向可好?”
赵昱失笑:“行了,你我之间何须客气。我是静极思动,打算出来走走。”
随后与荀彧等一一见过,又有侍女丫鬟带昭姬五女去了后院,赵昱则与曹孟德一行,一并到了大厅各自落座。
………………………………
一四三章 千秋万代
自赵昱从现代时空归来,三四年了,这还是第二次来曹府。记得上次似乎是机关飞车刚刚制造出来的时候来了一趟。
几年不来,曹孟德麾下的重要人物当中,多了不少新面孔。
一番介绍,赵昱笑语宴宴与他们见礼。
这些新面孔当中,有郭嘉,有陈群,有钟繇等由荀彧、荀攸引荐的大才,也有在战争过程中纳降之人,比如张杨就在座中。还有一些,是这些年新冒头的人物,名字并不熟悉,但能列坐堂下,便绝非寻常之人。
龙蛇生于草莽,乱世崛起英雄。因为赵昱的出现,这个世界被改变,许多可能被埋没的人,也趁势崛起,在这个光耀的舞台上,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这一眼,望遍厅堂,文臣武将,人才济济,端是令人为之赞叹。
曹孟德端坐上首,捻须笑道:“先生虽来是突然,却正是时候。我刚与诸君商议,遇到不少难题,正需先生解惑。”
今日曹孟德召集文武,主要商议的事,有两件。
其一是扩充军队。
随着地盘的急速扩大,原本的军力,逐渐捉襟见肘,不够用了。自年初开始,北方几路大军还在攻打蛮夷的时候,曹孟德就拉开了募兵的序幕。到大半年之后的现在,新募得兵员十万之巨!
但按照曹孟德的想法,新增十万仍然不够。他打算在平定北方之后,最多两年,就拉开一统天下的最后步伐。
而新兵十万,加上老兵十余万,总共还不到二十五万。偌大一个帝国,疆域万里,二十五万军队,绝对不够。
按照曹孟德如今拥有的底蕴,荀彧建议再募兵二十万,将兵力暂时控制在五十万以内。
这个建议得到曹孟德的采纳。
但关键在于,这二十万兵额,从什么人群中去选择。
有人认为,因对北方蛮夷的战争,俘虏的青壮就有三十万。完全可以从这三十万人中选取一部分,充入军中。
他们的理由也并非没有道理——北方新定,百姓思安,民生农业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从治下百姓中征募兵员,未免耽搁了民生的恢复。
而反对的人也不是没有理由——曹军与以往的军队大是不同,因为要普及五行拳经。五行拳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去年的时候,曹孟德就下过禁令,禁止拳经传播给胡虏蛮夷。胡虏畏威而不怀德,率兽食人,没有底线,都是白眼狼。将蛮夷俘虏充入军中,五行拳经的奥秘,就难以保住,这无异于太阿倒持。
双方为此争持不下。
至于第二件事,同样关乎俘获分配。
曹孟德与荀彧等人计划的修路、筑城、开掘运河等工程,哪个先,哪个后,从哪里开始,或者同时开始,各个工程又需要多少人,要多少粮食,怎样监控俘虏,避免作乱,如何对待等等。以及数百万牲畜的分流和曹孟德关于在草原建立牧场的提议。
这倒不是难题,只是繁杂了些,因此需要一定的商讨。
曹孟德道:“年初时候,先生建议的药草大规模种植,如今逐渐已经铺开。牧场也要随之建立。我主要想听听先生对征兵的事的看法。”
赵昱微微颔首,笑道:“诸君各有道理,但在我这里,却不赞同充蛮夷入军的提议。”
话音落下,就有陈群拱手道:“愿闻先生高见。”
陈群就是提议将蛮夷俘虏充入军中的人之一。
赵昱笑眯眯的沉吟了一下,道:“我这里有一个故事,诸君且听。”
“有一个王朝,建立于神洲的废墟之中。这个王朝建立之初,内部支柱是世家豪门。甚至于皇室也是其中一个世家。因为王朝的建立,世家豪门在其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王朝建立之后,世家豪门的话语权很大,使得皇室受到掣肘。”
这句话刚刚说完,在座不少人神色都变了变。
就听赵昱继续道:“皇室虽然坐稳了江山,但却受到掣肘。为了制衡世家,皇室引入了外来的势力。”
“这个王朝皇室,有胡人血统,他们在世家豪门的逼迫之下,在制定了许多制衡世家的策略的同时,对外来者敞开了怀抱。世家豪门以诗书传家,因此多出文臣。所以这个王朝的皇室,将蛮夷的势力,引入军中,以之与世家豪门的文臣相抗衡。”
“同时,他们的所有的先进的东西,比如各种技术,都无偿的敞开,让周边蛮夷欢欣鼓舞,甚至给一位皇帝安上了一个‘天可汗’的名头。”
曹孟德听到这里,不禁嗤笑连连:“狗屁可汗。天子就是天子,自愿作所谓可汗,便是自甘堕落,何其可笑也?!”
赵昱笑笑,不置可否,继续道:“几代下来,蛮夷的势力,在军中扎根。其中有一些,完全被同化,自认已不是胡人。但有一些,却完完全全是白眼狼。逐渐在边疆和地方,形成了藩镇割据。”
“由是王朝内部一旦有变,蛮夷藩镇便举兵反噬?!”郭嘉突然道。
赵昱微笑颔首:“奉孝所言不差。那缔造了一番盛世的皇帝,在晚年的时候,被他亲手扶持起来的蛮夷藩镇势力赶出了都城,最后落得个晚景凄凉。偌大一个王朝,迅速衰落,未持续多久,便灭亡了。而这个王朝灭亡之后,由其内迁的蛮夷,在北方大地上建立了许多国家,互相征伐多年,才被另外一个王朝取代。”
故事简短,说完之后,堂下默然。
赵昱笑道:“或说不让蛮夷掌兵为将,只作炮灰。然军中自有军规,一旦打仗,总有蛮夷会立功。一次两次,可以其俘虏而不赏。然三次五次,有功总要提拔,若不提拔,强行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