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家丁标营挑选出来的兵及其家人,必须要与原本所属的明将划清界限。
如果有意见,嬴翌的刀会告诉他们锅儿是铁铸的。
······
白广恩在前屯卫一夜,看似安安稳稳,实则仍不免有些忐忑。
他与马科虽素来亲厚,但事关身家性命,万一马科脑子打铁,一个行差踏错,他白广恩身在马科老巢,这下场就不好说了。
毕竟他亲身体会过嬴翌的强横,对于未来有极大的信心。然而马科却不然。马科只听他说而没有目睹。
晨间起来,白广恩把金甲锐士召集到身边:“我稍后去见马科,若事情顺利则不必多说。若不顺,这身家性命可全都要靠列位兄弟了。”
金甲锐士百户官捶胸道:“若不顺,但有一死。主公令我等护卫,不敢懈怠。”
白广恩这才放下心来:“列位兄弟做好准备,我这就去了。”
言罢出门,去见马科。
到议事厅外,只见兵卒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议事厅大门紧闭。白广恩见状心下一转,不禁为马科的周全感到赞叹。
此间事关乎身家性命,事未决之前,万万走漏不得。若说这里以马科为首,但辽东军中,吴三桂势力最大,说不得马科麾下有人心向吴三桂,若不提备,被人传出消息,恐难善了。
无论是吴三桂那边,还是嬴翌这边皆然。
白广恩想着这些,心里不免又多了几分信心。
道:“通禀一声,就说白广恩求见。”
便有兵卒上前,到紧闭大门外,片刻转身回来:“大人有请。”
白广恩吸了口气,信步穿过兵卒,近前推门,嘎吱,门开了,一股子闷热的气扑面而来。
“白兄请进。”
马科略显疲惫的声音传来,白广恩看他:“马兄。”
“请坐。”
马科摆了摆手。
白广恩看了眼堂中横尸,微微点了点头,径自坐了下来。
马科揉了揉眉心,指着堂中横尸道:“此辈亲近吴三桂,或有降东虏之意,我已杀之。”
话音一出,白广恩顿时大喜,轰然起身道:“马兄明智,小弟佩服。马兄,你我如今再为同僚,可喜可贺。若有酒,何不干上三杯?!”
马科哈哈一笑:“正该如此。来人,上酒菜。饿了一夜,肚皮都瘪了。”
大早上开席,也算是奇葩,不过军中不讲这些,倒也无妨。
于是推杯换盏。马科举杯道:“白兄先我一步,日后还请多多关照。请!”
白广恩一饮而尽,笑道:“你我兄弟何必说这些,咱们共同扶持,共同进步。”
“好!”马科大叫一声,说道:“白兄,你与嬴主照过面,老马我厚颜讨教,不知嬴主有什么喜好,是什么性子?好教我心里有数,免得拜谒时冲撞了便大事不好。”
白广恩闻言不禁苦笑,道:“马兄说笑了。主上魁伟刚决,神威莫测,小弟也就见过主上两面,哪敢说知道主上性子。不过马兄也不必担心,主上既然有意辽东军,便是小弟这等有污点的也容得下,马兄就更不用说了。到时候见了主上,只需谨记尊卑,想必自有重用。”
马科闻言道:“如此便好。”
白广恩道:“事不宜迟,宴后便启程可好?”
马科自无不可。
当下安排好前屯卫一应防卫,留下心腹照看,这才点起家丁标营,带上一应千户以上级别将官,与白广恩一道出城,往山海关而走。
马科骑着马,与白广恩同行,他眼睛看金甲锐士,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近百人的金甲锐士,行走如虎,威威生风。举手投足如人之一体,严整至极。
较之而言,他的家丁标营,本来也算精锐,护卫也有颜面,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跟金甲锐士比起来,无论是装备还是气度,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如果说金甲锐士是正规军,他马科的家丁标营就是山贼匪类,乌合之众。
白广恩见他看了一眼又一眼,不禁笑道:“此乃主上亲卫,有三千之数。”
马科讶然道:“三千?!如此精良装备的锐士,三千可不是小数目。”
白广恩道:“要不怎么说主上天命所归呢。马兄,不单单主上亲卫,另三千兵马一样武装到牙齿。只不过甲胄兵器色泽不同罢了,品质分毫也不差呀。”
马科吃了一惊:“还有三千?!”
白广恩道:“应该说还有数万。”
说着他惊叹道:“如果王轶胜将军没有骗我,主公麾下数万正兵可都是一样的装备。”
马科几乎说不出话来。
周遭将官议论纷纷,有人道:“我看这些兵甲精良至极,听说主上占领河南还不到一年,哪里来的银钱铁料,可造数万大军兵甲?”
白广恩闻言道:“我亦就此问过王轶胜将军,哦对了,王轶胜将军就是主上的亲卫统领。王将军只说到时自知,让我好生心痒难耐。”
马科道:“历来定天下者,皆天命所归,必有异于常人之处。”
白广恩深以为然。
便则紧赶慢赶,一路奔山海关。至于前屯卫往东的广宁中后卫等,一概抛诸一边。不是白广恩和马科没有这方面的心思,而是前屯卫往东的军镇,基本上都是吴三桂的亲信掌控。
没有吴三桂的令牌或手书,连进门都不大可能。
倒不如先将前屯卫的事定下,其他军镇再做区处。
。m。
………………………………
二四九章 意欲全歼
“主公,白广恩携前屯卫总兵马科求见。◢随*梦*小◢说щЩш。”
嬴翌正在思考拿下关宁之后,对鞑子的具体战术的时候,王轶胜来报。
鞑子兵锋已至宁远外,恐怕这几日就要交兵。数万鞑子不是小数目,嬴翌虽然不惧,可嬴翌的思忖是设法将这次入侵的鞑子全部留下,予东虏以震慑,便于空出手来消化河北。
具体的战术,嬴翌已经有底,闻言道“白广恩倒是不慢。”
这才三天,白广恩就把马科带来了,可见此人的确已无二心。
嬴翌历来是瞧明军将领不上眼的,除了极少数的几个,譬如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秦良玉等,其他都是不入法眼的货色。
对于白广恩这样的,嬴翌原本是打算随便给点好处打发了事,不过现在他逐渐转变了一些看法。
作为明廷的官,在那样腐烂的环境里,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大建树。
卢象升等这样的人物,毕竟凤毛麟角。
白广恩既然听话,能一心办事,那也是好的。只要能把事办好,嬴翌不吝惜赏赐,不吝惜给他个前途。
当然,若白广恩等降将不知转变,把他们的坏毛病带进嬴翌军中,那就不好意思了。
“带进来。”
嬴翌摆了摆手。
片刻后,白广恩带着马科等一众前屯卫将官入内,尚未及看到嬴翌,已俯首拜倒“罪将拜见大人!”
嬴翌嗯了一声“起来吧。”
听着嬴翌浑厚如洪钟大吕的声音,马科等心中齐齐一跳,仿佛每一个音节都正好落在他们的心跳节奏上,一时间竟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待抬起头,只见上首端坐一人,如龙盘虎踞,面容魁伟,英姿雄壮。
但见嬴翌身着黑的发亮的甲胄,一顶樱盔置于案前,双手自然垂下,背后猩红的大氅放在一边。
他双目如电,锋芒毕露,却又深邃难当,看不见低。目光扫过,好似被一眼看透,明察秋毫,什么秘密都藏不住。
马科危然而立,不敢有丝毫不敬。心里却如释重负。只看这一眼,他就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你就是马科?”
嬴翌道。
“回主公的话,正是罪将。”马科低头垂手。
嬴翌呵呵的笑了起来“倒也是个知机的。知道该怎么做吗?”
马科道“请主公放心,罪将知道。”
“好。”嬴翌微微颔首“如此,稍后你自去见王轶胜。”
“是,主公。”马科退下一旁。
嬴翌才对白广恩道“你很好,没有让我失望。说说吧,此番一行,还有什么收获?”
白广恩躬身道“末将前往前屯卫途中,亦将中前卫收复。只是中后卫及宁远诸镇,皆吴三桂亲信,没有吴三桂手书印信入不得关城。未免打草惊蛇,末将未曾前去。”
嬴翌闻言道“这么说辽东军中分割还挺严重的。”
一旁马科道“启禀主公,吴三桂等人皆属辽东将门,末将与白兄与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平素关系淡薄,只听朝廷之令。”
嬴翌顿时明了,无外乎还是争权夺利的行当。
便点了点头“既如此,便且不去管吴三桂。白广恩,你自有功,我便授你一个部将之位。山海关降兵甄选的三千人,还是交给你带。”
白广恩一听,顿时大喜过望,感激涕零拜道“主公不以降将看轻末将,还予我重任,末将结草衔环,必舍命以报!”
嬴翌淡淡一笑“如此最好。”
然后道“马科亦然。待整编甄选完毕,授你部将之位。记得不要让我失望。余者将官若不愿从军,自有土地封赏,若继续从军,便唯才是举。”
“谢主公!”
众人心里齐齐一松,活泛开来。
便听嬴翌道“你们是辽东这片的地头蛇,我有几个问题,需要解答。”
马科及白广恩等连忙拜道“请主公示下。”
嬴翌道“东虏入寇,有多少兵马?领兵者何人?”
马科精神一震,道“回主公的话,东虏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精骑三万,包衣三万,共六万人马。”
“阿巴泰···”嬴翌微微颔首“若我要将这股东虏全数留下,诛之以震敌胆,你们有什么计策?”
此言一出,马科等人便愣住了。
好似东虏是猪狗一样不值一提,任凭宰割,这口气···还真符合这位一身威势如昊阳般的主公啊。
白广恩与马科对视一眼,白广恩道“主公,东虏六万大军,实不可小觑···”
嬴翌摆了摆手“我不曾小觑东虏。却也不把东虏当回事。你们只管在全歼东虏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就是。”
马科等人深深的吸了口气。马科抱拳道“主公,若要全歼东虏,一要兵马之众。毕竟东虏人多,全歼不易。”
嬴翌道“无妨。我这里六千兵马,还有两路四校尉计十五部四万五千兵马,皆已至京畿,只需传讯一封,两三日必至。”
马科听了,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还有四万多大军!
好些将官禁不住嘶嘶有声。
“若如此,以主公兵锋之盛,只要计划妥当,全歼鞑子未必不能。”
然后他振奋精神,道“鞑子每次叩关,皆以一些兵马拖住沿途关城,另派偏师从长城豁口突进关内,行劫掠事。想必此番亦然。主公若要全歼东虏,在关外不好办,却可以将鞑子引入关内,然后···”
嬴翌笑了“关门打狗。”
“主公英明。”马科白广恩等高呼。
嬴翌大笑“你都说的一清二楚了,我若还不知道,岂非榆木疙瘩?”
“主公恕罪。”
嬴翌摆了摆手“你的计策正合我意。不过要引鞑子入关,免去其防备,需得不能走漏这里消息。你二人要以‘明军’的身份守住山海关和前屯卫。吴三桂那边,一定不能让他知道。”
白广恩道“主公放心,此间必无差池。”
“没有差池就好。”嬴翌道“你二人随时关注鞑子行踪,有事立刻来报。另外,整编兵马刻不容缓。记住,我的兵就是我的兵,家丁标营,私兵,在我麾下决然是不能的。”
………………………………
二五零章 喜峰青山口
明末的局势,可以用滑稽两个字稍作形容。
在原本的历史上,满鞑子能够入主中原,实则充满了侥幸。譬如辽东一地,明廷屡屡战败,往往非战之罪,其深层次的缘故,潜藏在战争的背面。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所谓的边军精锐,辽东军,跟满鞑子应该算得上是一伙儿的。
他们之间的联系,极是紧密。
从万历时期李成梁镇辽东,这种情况就已经有了一丝苗头。李成梁拥兵自重,到了万历后期,皇帝都奈何不得他,召他入京他动都不动。他有很多理由可以推拒,比如鞑虏猖獗。
实际上是养贼自重。
以当时辽东军的强横,要扫平辽东的鞑子,可谓轻而易举。譬如努尔哈赤这个野猪皮,都是李成梁的家奴。
但李成梁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和身家性命,只能养贼自重,今天放任鞑子劫掠一下百姓,明天他出兵去杀几个人头,后天鞑子再来,大后天他再去杀几个人头。至于杀的是谁的人头,只有李成梁和鞑子知道。
如此没完没了,与鞑子形成一种一家人的默契,你退我进,你进我退,营造一种辽东不平的现象,以之搪塞明廷。
这个苗头在李成梁死后,逐渐成为辽东军的传统。所谓的辽东将门,实际上与鞑子的勾连极深。
就这样你来我往,实际上对鞑子而言,起到了一种练兵的作用。于是鞑子越打越强,明军则因为这种勾连,在面对鞑子的时候,屡屡退却,逐渐演化为心理阴影,到后来打不过鞑子也就理所当然了。
辽东将门以此要挟明廷,要钱,要粮,吃的是满肚肥肠,他们是赢家。鞑子越打越强,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他们也是赢家。
只有明廷是最大的输家。
所以说辽东军与鞑子是一伙儿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并没有错。
他们实际上跟山西的晋商没有什么差别,为了自己吃饱,可以出卖一切。
而辽东军自李成梁之后,以祖家、吴家为首。祖家的代表人物,譬如祖大寿、祖大弼,吴家的代表人物,譬如吴襄,后来的吴三桂等。
当然,这两家只是代表人物。还有一些,在屡次的大战之中,要么被杀,要么投降。
而又因为投降的举动。他们跟鞑子之间的联系,愈发的紧密。
祖大寿降鞑,随时可以与吴三桂通信。双方之间,至少对于满鞑子而言,明军是没有秘密的。
鞑子屡次从小道轻松突入关内,不是没有缘由。
不过辽东军的这种恶劣情况,明廷不是不知。当初李成梁老辣,万历皇帝都奈何不得,等到李成梁死后,辽东军没了一个领军人物,明廷就开始着手分化。
分化的手段很简单,就是掺沙子。如白广恩、马科,以及之前松锦之战战死的杨国柱等,都是明廷从他处调入辽东军体系的将官。
用这样的手段来分化、瓦解辽东军,作用是有那么一点的,但可惜对军队的战斗力没有任何提升,反而因为内部的分化和争权夺利,使得辽东军的战力还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不过对如今的嬴翌而言,却是一件好事。短时间内,马科和白广恩完全可以帮助他轻松瞒过吴三桂和鞑子。
嬴翌气魄不小,心气极大。在他而言,针对鞑子的战役,必须要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鞑子不是猖狂么,那就给他个好看。
三万精骑,三万包衣,六万颗人头,嬴翌要定了。
“按照鞑子一贯的做法,”马科等人围着地图,向嬴翌建言道:“他们最大的可能,是从这两个地方突进关内。”
顺着马科手指按住的地方,嬴翌看到‘喜峰口’‘青山口’两个地名。
便听白广恩道:“喜峰口和青山口,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卡,虽然不大,但联通内外,极是要紧。前四次鞑子入关,多是从这两个地方突入的。盖因喜峰口和青山口的守军,是吴三桂的亲信。”
青山口和喜峰口相距不远,都在山海关北不到一百里的地方。这段长城外,是鞑靼科尔沁部的势力范围,而科尔沁部早已被鞑子降伏。通过军事进攻和联姻策略,连消带打,科尔沁部便成了鞑子的走狗。所谓的蒙八旗,科尔沁是其中的死忠。
“亦即是说不出意外的话,鞑子仍然会借道科尔沁,从青山口和喜峰口突入关内?”王轶胜一旁道。
“然也。”马科道:“王将军所言不差。不过却也不能忽视山海关的重要性。若是几年前,鞑子攻打关城,多半只是掩人耳目,做做样子,便于偏师从青山口等地突入。但近些年来鞑子愈发猖獗,如果有可能,被他们瞅到机会,他们未必不会猛攻山海关,转虚为实。”
嬴翌听着,不禁微微颔首:“马科说的不错。山海关和前屯卫,必须要防备森严。断绝鞑子转虚为实的可能性。只给他们留青山口和喜峰口这两条小路。”
他思忖片刻,道:“这样。我留下一部精兵镇守山海关。若到紧要关头,便是暴露,也要将鞑子挡住。”
白广恩和马科一听,顿时暗暗松了口气。
说实话,让他们自己来抵挡鞑子的兵锋,他们并没有绝对的信心。而若能有嬴翌麾下一部精兵镇守,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嬴翌道:“王轶胜,你速速传讯朱炳琨和郑五,令他们五日之内,务必抵达既定的位置。”
说着,嬴翌的手指头在地图上连按两下。
蓟州镇、迁安。
众人目光落在这两个地方,同时露出了然之色。
若鞑子从喜峰口和青山口突入关内,往东便是蓟州镇,往南便是迁安。分明是一开始,就要把鞑子按在喜峰口内的狭小区域,予以歼灭。
“我不会让鞑子真正进入关内。”嬴翌淡淡道:“这个地方位置正好,便作鞑子埋骨之处。”
又道:“马科、白广恩,你二人时刻给我监控住鞑子的动静。等鞑子从喜峰口、青山口入关,我便抄他后路,把这两个关口堵了,彼时叫他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两人闻言齐齐抱拳,顿首道:“请主公放心!”
嬴翌微微颔首。
………………………………
二五一章 前夕
宁远。
作为当下明廷在关外的最前沿,宁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吴三桂两万精兵皆屯驻于此,加之此前从山海关带来的五千家丁,区区一座宁远,便有两万五千人。
满鞑正处于上升阶段,早期的时候,鞑子极不擅于攻城,往往遇到坚城,有个两三千明军镇守,鞑子就啃不动。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汉奸的投靠,给鞑子带去许多明里暗里的好处。比如火器,比如一些攻坚的战略战术。
所谓的汉八旗,在原本的历史上,为鞑子立下汗马功劳。攻坚,有他们,杀戮同族,也有他们。
到如今这个阶段,鞑子的攻坚能力上升到了一个可观的程度。明军再也不能只凭两三千人、十来门烂炮就守住一座城池。
譬如宁远这样的重镇,往往要万人计的兵卒,才能守住城池。
总兵府。
吴三桂放下手中书信,谓左右道:“马科和白广恩都急的跳脚了。”
左右将官闻言齐声哄笑。
有人道:“伯爷,白老鼠和病马急的跳脚不是情理之中的事么?”
吴三桂大笑,道:“两个无能之辈而已,不去提他。”
然后转言道:“阿巴泰到什么地方了?”
“回伯爷的话,阿巴泰昨日已至宁远中左所。今日黎明时分已分兵。”有人回话道。
吴三桂毫无意外,道:“又是老套路。是沙河儿堡吧?”
答:“正是沙河儿堡。阿巴泰亲率两万精骑、两万包衣分兵沙河儿堡。”
“这么说我们要面对的,是图尔格的一万精骑、一万包衣?”
“伯爷英明。”
几句话的功夫,鞑子的兵力分布,已呈现出来。
此番东虏三万精骑、三万包衣,以奉命大将军阿巴泰为首,以图尔格为副,计六万人马来攻。
鞑子的兵力,甚至行军路线和速度,吴三桂早就知道。这些东西,鞑子并没有隐瞒吴三桂,甚至摆明车马,通过祖大寿告诉吴三桂。其猖狂之处,可见一斑。
鞑子的这种威势,给吴三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得吴三桂心里更加徘徊和犹豫。
但这些东西,他不会表现出来。即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也不会。
对于他们而言,看得见的好处,要先谋夺到手。
“此番鞑子多半还是从喜峰口或青山口入关。那边早已打了招呼。。。想必如此一来,朝廷拖延近半年的军饷,应该会在短时间内如数发来。”吴三桂如是道。
这就是看的见的好处。
众将官皆嘻笑开怀。
有人道:“此乃必然也。朝廷如今除了伯爷,还有谁可以依重?”
吴三桂不禁大笑。
道:“正因如此,关宁一线才不容有失,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用处。若关宁有失,朝廷的军饷怕是不会轻易发来。”
他叮嘱道:“图尔格虽然只有一万精骑,却也不能小视。传我命令,沿途军镇寨堡,不得我军令,不许出战。以严防死守为主,鞑子要挑衅,便任凭他挑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