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元炁方案实施的重心,必然要从河南转移到京师来。八方塔、地稷仪、金元合金生产线,一应体系,都必定会依葫芦画瓢,从南阳映照过来,并扩大规模!
但嬴翌实在没有时间。
太多的军政要务需要他亲自处理,每天都要忙到深更半夜。也亏得嬴翌体魄强横无边,神魂异常强大,换个人来,要在区区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对整个河北大地的梳理,恐怕会累的吐血。
当然,麾下文臣武将,也差不了多少。
比如郑允芝,吃住都在牧政院,孙闻也差不了多少。好在都是经过真灵反馈加强了体魄和神魂的人物,倒也能坚持,而且还做的井井有条。
人的精力决定了做事的效率,精力强盛,脑子清明,做什么事都能手到擒来。
于是河北大地伴随着军队的清剿,牧政院和御法院能够及时跟进。那是他们将每一分资源都用到了极致的表现。
而河南作为稳定河北、清剿旧秩序的资源后盾,几乎运转到了极致。南阳方城山两谷,无论是金元合金的炼制、军备的制造、粮种的改良、新币的制造等等,都是夜以继日。
开封征募工匠、读书人,也是如火如荼。
在河北大地对无数资源的需求的基础之上,开封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参与进来,商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军备物资的运送、粮食、生活物资的运输,很大一部分都是商会下的成员们肩负起来的。
因为奴工营即便还在迅速扩大,也不堪重负。
在江南无数读书人的恶毒咒骂和指摘当中,在周边鞑虏蛮夷的鬼鬼祟祟当中,嬴翌岿然不动,迅速发展。
………………………………
二七八章 收获
人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其中大抵有两个截然相对的意思,一个是战争靡费甚大、负担沉重,另一个则是发战争财。
对于历代的诸夏王朝而言,这句话更多的,还是在于靡费。
譬如动用十万正兵作战,要征发多少民夫,要调拨多少粮食,多少金钱,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往往打一仗,胜了要亏本,败了更亏本。
这里面的深层次的原因,说白了,还是社会生产力跟不上。
一个王朝的建立,从最初的时候开始,千八百人,三五十长枪大刀,跟随一位明主,越打越强,越打越富,直至于取得整个神州。这可以看作是发战争财的过程。
然而到了这个阶段,就已经是巅峰了。过了巅峰,就会衰落——国家建立之后,疆域确立之后,封建王朝的对外战争,往往不再是以开疆拓土发战争财为目标了,而多是一种抵御外来侵略、消除外部隐患的战争。
于是收获没了,只有付出。
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因为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而言,该王朝无法再统治更广袤、更庞大的领土。战争一旦超过社会生产力的上限,就没有任何收益。
因此诸夏王朝鼎盛的时候打了许多胜仗,按理说国土应该随之扩张,然而并没有。比如对北方草原蛮夷的战争,打了多少年?然后打过之后,什么实际上的利益都没有得到就退兵了,弃之如敝履。于是将土地又重新还给了敌人,等到敌人强大了,继续打。
如果有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做后盾,打个比方,比如对外战争的时候,不需要调动太多的民夫,运输物资的时间可以大大的缩短,其中的耗费,就会大大减少。
调动十万兵马,征用无数民夫。一场战争,实际上参与者是直接作战人数的数倍甚至十倍。需要调拨的粮草,要按照数倍十倍的标准来调拨,再扣除漫长运输途中的超量损耗、调拨民夫对民间生态的破坏等等,战争怎么可能有收益?
汉武帝击溃匈奴,但汉朝却也随之衰弱。隋炀帝三击高句丽,搞的国破家亡。后面的李世民也没讨的多好。
设想如果当时有铁路,有火车,有飞机,会怎么样?边疆有任何信息,一瞬间就可以抵达中枢,情况又会怎么样?粮食产量多的吃不完,会怎么样?打下的土地会弃之如敝履吗?
绝对不会。
当然,这对嬴翌而言,还早。
现阶段,嬴翌处于第一个发战争财的阶段。因此北伐灭明拿下河北之后,他的收益远远超过付出。
在嬴翌,这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最直观的,就是财富的收获。比如金银,比如人口,比如土地。
第二个,则是更高层次的相关于人道方案和真灵获取的巨大收获。
就财富而言,单说金银。只一个京师,查抄、缴获的金银珠宝,其价值就超过了一亿五千万两白银。换算成新币,就是一百五十亿钱。
这只是单纯的金银。其他附加的,比如宅邸、商铺、粮食、各类物资等缴获,这个数字还要翻两番。
至于人口,暂时还没有统计完成。不过整个河北大地上,总人口数,预计应该在河南总人口数的五倍以上。也就是三千五百万人以上。这是下限。实际人口数,应该会超过这个数字。
至于土地,就不用多说了。
而在人道气数和真灵夺取方面,收获更是看得见的。
嬴翌
体魄:16
神魂:11
真灵:8
根性:无
真灵数:310000
人道气数:10000000
人道榜名额:5000000
上榜人数:100000
大体数据便是如此。
为什么说大体呢?因为除了嬴翌本身数据之外,其他真灵数、人道气数、名额及上榜人数,都在持续增加当中。
据有河南之后,嬴翌所得人道气数达到百万级。在北伐灭明、大破东虏之后,瞬间暴涨五六百万,并于清剿各地的过程中迅猛增长,此时已过千万。
相应的,人道榜名额,也超过了五百万。
这是极骇人的。也就是说,嬴翌可以将五百万人的姓名列于人道榜上,使之受益,并完全掌控在嬴翌手中。
当初嬴翌名额紧张,连军队都无法全部上榜。而到现在,空缺的名额,大大的超出了能够上榜的人数。
等到军队扩充完成之后、河北地面全数清洗并建立完备统治机构之后,应该可以超过三十万上榜人数,但较之于空缺的名额,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在嬴翌而言,人道榜名额绝对够用了。上榜的人数,也一定会控制在一个水准线以下。因为这涉及到真灵反馈的问题——上榜人数太多,真灵数绝对不足用,就很难体现出上榜的好处。
真灵数是各大方案的能源,是最要紧的东西。
嬴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并从伟大字符中,得到一些隐约的启发,不过暂时还没办法实现。
如果只能以杀戮获取真灵数,这并非通天大道。杀杀杀,就算把整个地球上其他的生灵全部杀光,真灵数也总有枯竭的一天。
好在嬴翌已经得到启示,距离真灵数第二个获取途径,时间应该不会遥远。
七月过后,随着清洗的顺利进行和牧政院、御法院的顺利跟进,一切相关的各项新政逐渐铺开,嬴翌便也开始逐渐放权了。
大方向已经确立,并走上正轨。嬴翌也该从繁杂的事务当中解脱一些出来。
七月初一,嬴翌下王诏,迁前朝崇祯帝及其后妃家眷于宫外,赐‘明府’以居之。又赐钱十万、土地千亩,将愿意继续追随朱由检的宦官,比如王承恩等一并赐下,将一家安置妥当。
对于朱由检,嬴翌并不苛责。明已灭,朱由检便不再是天子之尊,而是以一个身份特殊的寻常百姓的身份,生活在嬴翌治下。赐予其千亩土地、十万夏币,不算苛刻,一般优容。
而对于宫中原本的宫女、宦官,嬴翌也有相应的安排。
自然的,大夏若是建立,宦官就没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然而现有的宦官,却也不能随意弃置。这些人放出去,没有生活依凭,甚至被人歧视、害了。因此这一批宦官,嬴翌打算暂时用着,毕竟他们对宫里的礼法规矩很了解。只是大夏建立以后,不会继续增加。
嬴翌不歧视宦官,但也不待见。较之而言,宫女总是比宦官更养眼不是?
日后宫中必定以女官为主。
对朱由检的安置,暂时告一段落。等到大夏建元之时,作最终的收尾即可。
随后嬴翌便多忙碌往返于王恭厂。
………………………………
二七九章 王恭厂
王恭厂是前朝明廷工部直属的工坊,担负很大一部分国家建设、军备制造的责任。
这里有冶炼厂、锻造厂、火药厂等完整的军备、火器生产线。也有瓷器烧制、宫廷官衙建造、造纸、印刷等相关工厂。
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偏向于军备和国家建设的工业区。
这里曾经汇聚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其产能之高,技术之精,冠绝前朝大明。
然而天启年间王恭厂一场大爆炸,几乎将这个工业区完全摧毁。到现在近二十年的时间,最多恢复了三四成,距离鼎盛时期,差之不可以道理计。
但毕竟还有一些根基,还有一些底蕴。
因此重建王恭厂,嬴翌要把这里建造成为南阳方城山之后的第二个实践元炁方案的工业区。
在军政要务走上正轨之后,嬴翌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重建王恭厂的事务中。划分格局、建造工坊、建造金元合金生产线、制造八方塔、地稷仪,凡此种种,万事开头。
为此,嬴翌从南阳调拨一批工匠过来,蒋锡也随之至京履任墨部部臣。而南阳方城山两谷,嬴翌则暂时交托给了二牛。
方城山两谷一应生产工序、规矩,早已定型。加上有一组吏员辅助,二牛应该能转圜得过来。
“京师不比方城山。”
嬴翌一身干练的短衣,与蒋锡、蒲铁锤行走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为了建设新的王恭厂,嬴翌全力招募工匠、工人,如今王恭厂这片方圆不过四里的地面上,汇聚了至少上万的匠人、工人。
“作为未来北方乃至于整个神州的中心,京师之重,可见一斑。元炁方案的推行,京师是重中之重。”
王恭厂的面积不算太大,方圆四里,也就是四平方公里,六千亩。与月牙谷相差不大。在这个地方,嬴翌要建立北方第一个元炁方案实践区,作为拉开北方大地实践元炁方案的序幕,这里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
“划分八大区域,五个字号的工坊区与地稷仪作物改良区及王恭厂官署环绕八方塔元炁能源区,建造一个完备的工业区。”
“第一期建设,至今年终而止。预计建造十条金元合金生产线、二十座八方塔、十座地稷仪。其他工坊环绕这三个核心来办。”
“作为墨部直属工厂,相应的官署搭建、工匠招募及等级平定等等相关事宜,你们二位尽快抓起来,不要耽搁。”
现在嬴翌也算是财大气粗了。八方塔二十座,金元合金生产线十条,地稷仪十座,这个方案已经超过了方城山的规模。
这是必须的。第一期过后,还有第二期、第三期。要满足整个京师甚至达到辐射整个北方的影响力,这还远远不足。
实际上单单皇宫里面,嬴翌就打算建造一个小型的研究区。包括可以自产金元合金的生产线、汇聚天地元炁的八方塔以及改造作物的地稷仪。
这些都很重要——金元合金作为一种新原料,是制造军备、新币的主要材料。而作为能源供给的八方塔,则是其根基。至于地稷仪,就更不必说了,即便南阳那边加班加点,一时半会也无法满足整个北方大地对改良作物种子的需求。
百废待兴,真真是百废待兴。
一个王朝的建立,不是嘴巴上说说那么简单,不是对天拜一拜,对祖宗告慰一声即可。
亿万百姓,军政要务,生产百业,律法规矩,种种事务多不胜多,繁不胜繁。
所以能够开创一个朝代,建立一个完整完善的国家的开国帝王、从龙大将、大臣,决然不是等闲可以担当的。
建设王恭厂的基础原料,多是从南阳运输过来的。无论是金元合金的生产线,还是八方塔地稷仪,皆需要金元合金为材料。好在长江以北的道路全部打通,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尤其是水路——运河体系,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南阳生产的金元合金运输到开封,搬运上船,然后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到徐州转入运河,通过兖州府、东昌府,入河间,至天津卫,然后直达京师东外的通州。
等到军队清扫完河北大地,牧政院、御法院完成构建地方统治机构,稳定一切秩序以后,陆路运输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首批通过运河运输而来的金元合金已于前日抵达京师,嬴翌今日将蒋锡和蒲铁锤召来,吩咐完一些事,便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制造元器的工作上去。
时至今日,能够制造元器的,仍然只有嬴翌。
即便是李真人这位钻研元符的先行者,或者第一线工作的蒲铁锤等人,对此也毫无办法。
二十座八方塔、十条金元合金生产线、十座地稷仪,全部都要嬴翌亲自来完成,即便嬴翌如今体魄神魂越来越强大,对制造元器也得心应手,但要全部制造完成,恐怕也要排到年底去。
“王恭厂原本的火药工坊要搬到城外去。”最后嬴翌嘱咐道:“天启年间的大爆炸,应该引以为戒。火药这种危险的玩意儿,最好离人群远些。”
又道:“军队的大规模扩充,使得火药的需求量急速增加。新的火药工坊该建在什么地方,要多大,墨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
蒋锡顿首道:“君上放心。”
嬴翌嗯了一声,对蒲铁锤道:“一应元器材料的初级加工,你们这些大匠要捉紧些。”
蒲铁锤躬身道:“君上放心,小老儿绝对不出岔子。”
于是在整个北方大地如火如荼的清洗、建设的时候,嬴翌深居简出,将满腹精力投入到元器的制造中。
到七月中,第一座正品八方塔被埋入地底的时候,王恭厂的建设,终于走上正轨。
有了八方塔,具备了能源,金元合金生产线就可以进入建造阶段。等到金元合金生产线建造完成,王恭厂便可以自给自足,不必再旅途劳顿的从遥远的河南运输金元合金过来。
到这个时候,西北战区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大同姜瓖投降,西北战区终于建立起来。
………………………………
二八零章 争国运
姜瓖此人,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在原本历史,这个人也是个有名有姓的——三姓家奴。
姜家世代皆明将,明廷对其优容尤甚。到姜瓖这一代,他自己是镇朔将军大同总兵,长兄姜让是榆林总兵,弟弟姜瑄是阳和副总兵。可谓是满门大将。
然而满门大将、明廷优容尤甚的姜家,在明廷陆沉之际,不曾发一兵一卒勤王。
不但如此,在原本历史,他不出一刀一枪投降李闯,复又叛降满清,最后死于对满清的叛乱之。
郑九奉夏王嬴翌之命,清剿明廷残余、建立西北战区,拿下宣府之后,立刻扑向大同。
姜瓖这个脑后反骨三寸长的龌龊货立刻投降了。
不过正如他在原本历史的下场一样,最终死于郑九之手。却是这个反骨仔自以为投降之后应该获得更大的权力,对此有极高的诉求,但郑九却要整编、打散他的军队,夺取他的本钱,还要把他送到京师去当富家翁。于是他暗暗筹谋,欲在宴席之斩杀郑九,却不知郑九小超人一般,将其反杀。
这一番,郑九亦附书请罪,只道是小觑了贼人,险些坏了嬴翌大事。
若非郑九本身极强,亲兵亦强横,换个人说不得真要折在姜瓖手不可。
姜瓖此人,说他老谋深算非为不可。姜家在九边重镇多年,与地方勾结极深,地方士绅、豪商,多与其有牵连。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络。这也是明廷优容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因为许多人为姜家说话,而明廷的皇帝不知里,以为姜家如何如何忠诚。
却不知这山陕大地,姜家罪恶罄竹难书。
郑九在诛杀姜瓖之后,搜罗出许多罪证。如勾连山陕豪商对外走私国家重要物资、出卖军事情报,如勾结士绅巧取豪夺百姓土地,如欺压兵卒克扣军饷,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其后来鞑子所谓的八大皇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在里面。
从这些罪恶之,延伸出许多完全可以推测得出的东西——如山陕为何是流贼的摇篮,为何屡剿不绝,这里面的深层次的原因,与其息息相关。
高迎祥,山陕人。李自成,山陕人。张献忠,山陕人。一大彪流贼,有名有姓的,大多都是山陕之人!
在这片大地,军队、士绅、豪商,全部勾结在一起,形成遮天的乌云,加之天灾连连,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
百姓越是造反,这些人利益越大。他们贪婪无度的汲取血腥的甘甜,无视一切。
若说明廷不知,大概也不尽然。只是明廷无可奈何。
因为这片大地黑透顶了,没办法清洗。
但在嬴翌这里,却完全不是问题。前朝明廷要顾忌士绅,顾忌读书人,顾忌军队,不敢动作。嬴翌恰恰相反,他是要以血和火,将这一切洗刷干净!
西北战区的建立,外对鞑靼,内洗污浊。姜瓖既死,接下来这片地面的士绅、豪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在军队清洗的目标之。即便将这片大地洗白,嬴翌也在所不惜!
。。。
山西介休,范家大宅。
火炮轰鸣,将寨堡打碎,如狼似虎的强兵冲进去,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全部拖出来,地斩杀!
半个月之内,范永斗家族、王登库家族、靳良玉家族、王大宇家族、梁嘉宾家族、田生兰家族、翟堂家族、黄云发家族及一系列与这八大晋商有牵连的商人、士绅、边军将领、前朝官员,拔出萝卜带出泥,一应斩尽杀绝!
当黄台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吐血昏厥过去。
半个月后,到八月,奴酋黄台吉死于盛京。满八旗经过一番内斗,立其幼子福临为奴酋,以多尔衮为摄政王,建元顺治,并开始军事调整。
“范永斗等内应被夏贼连根拔起,使我大清痛失一臂,双目如同黑夜,再难知南人境况。”
多尔衮如是道:“夏贼大势将成,若拖延下去,等其梳理通透,若要入关,势必难矣。如今蒙八旗、汉八旗及朝鲜各部情势已经稳住,必须要立刻发兵,打断其蓬勃之势,否则我大清危矣!”
小奴酋福临战战兢兢的坐在龙椅,慌张四顾,根本还只是个是什么都不懂的黄毛小儿。
多尔衮说完之后,也不理会福临,谓八旗重臣道:“本摄政王意欲举国之兵,与那夏贼争一争国运。”
闻此言,各旗重臣皆面露异色。
代善老成持重,道:“摄政王所言虽然不差,但举国之兵未免太过。我满人不及汉奴人口众多,丁口不过百万,精兵不及十万。摄政王此举,无异于将国运寄托于一战,实在凶险。若有波折,我满人危矣!”
算是多尔衮的同胞兄长阿济格,也反对道:“最好徐徐图之。”
倒是失去皇位的豪格更加激进,道:“摄政王说的不错。必须要打断夏贼蓬勃之势,以复阿玛之仇!”
多尔衮目光扫过众人,淡淡道:“礼亲王之言极是有理。正如礼亲王所言,汉奴人口众多,而我满人不过百万。”
豪格闻言,怒目而视,但却见多尔衮话音一转,道:“然正因如此,才要速速发兵。汉奴底蕴深厚,若不趁其内乱未平之时出兵,等其稳住秩序,再出兵只能碰的头破血流!”
“何况。。。”多尔衮深深的吸了口气:“从下面传来的消息来看,夏贼嬴翌对我满洲可没有一点好感!我不发兵,终有一日他也会发兵来攻。到时候他兵强马壮,数十万大军蜂拥而至,礼亲王,你拿什么去抵挡?!”
代善顿时面色铁青。
多尔衮道:“必须要趁其立足未稳之际,打掉其势。否则无论如何,我满洲结局,都不会太好。与其等死,不如搏一搏。若是能成,效仿铁木真入主原,那大好的江山,予取予求,岂不快哉?!”
最后多尔衮力排众议,决议举国之兵,发动一场关于国运的大战。以豪格为先锋大将军,率其本旗精骑五十八个牛录一万六千人率先开拔,兵锋直指山海关。
………………………………
二八一章 假降
宁远。
“前有嬴贼限我三个月献降,后有东虏欺我无根之萍,令我进退维谷,难以决断。如今三个月将满,而东虏又至,诸位,该如何是好?”
吴三桂满身憔悴,嘴皮开裂,目光里全是疲敝。
“我两万五千兵马,人吃马嚼,就快要坚持不住了。东虏与嬴贼逼迫甚急,何以抉择,请诸位教我。”
吴三桂如今,果真无根之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