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漫威-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夏开国之后迎来的变化,使嬴翌成长的资本,从真灵数扩展至人道气数。

    自身属性的成长、臣子的人道功绩反馈,内外的强大皆有赖于真灵数的存在。可以说真灵数是维系大夏帝国存在的根本之一。

    但此前于嬴翌而言,真灵数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必须要通过征伐杀戮掠取。然而这个星球上的生灵是有数的,等杀光了敌人,混一的寰宇,真灵数又从哪里去获得?莫非杀自己人?

    这是一个隐忧。在很早以前嬴翌就已经意识到了。

    这次开国之变,终于使得此隐忧得已解决。大夏立国,铸就属于大夏帝国的人道国运,在大夏人道的笼罩之下,真灵的不可再生终于转化为‘可持续滋生’。

    而这‘可持续’,并非凭空无由。是有根据的。

    生灵的真灵来自于天地,每一个生灵在孕育之时,天地降下真灵,而每一个生灵在死亡之时,真灵又要回归天地。但在大夏人道的笼罩之下,大夏帝国疆域之内,一切生灵死亡之后,真灵会被人道截取,从而化作可持续滋生的真灵数。

    直面天地,嬴翌知道,宗教宣扬的那一套轮回谬论,与天地之间的生死轮转,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形式看似一样,真灵来源于天地,最终回归天地,然后又降下,又回归,往复循环,可以称作轮回。但绝非宗教宣扬的,人死之后下幽冥,然后又转生。

    对于普通的生灵而言,真灵永远是纯粹的。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来的时候纯净无暇,回归的时候亦是纯净无暇,不会带上任何一丝丝生灵的思想和意志。

    没有地府,没有幽冥。

    对于嬴翌而言,大夏人道截取真灵,达到某种程度的可持续性,解决了他的隐忧。虽说在本质上,这是人对天地的攫取,然而这就是人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要的是一种平衡。而人之道,本质上是赤果果的掠夺。强者对弱者的掠夺,人对自然的掠夺,无不如是。

    天地广大,寰宇无尽。说来大夏帝国截取的这点真灵,大概对天地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吧。

    看着数据持续增长的真灵数,嬴翌然放下心来。

    这片神州大地上,无论人畜鸟兽、花木虫豸,每时每刻都有死亡。因此真灵数每时每刻都在增长。而嬴翌再不必将这一根本性的资源部寄托于军队的杀伐和战争。

    较之于真灵数的战略地位,人道气数一直以来都并不稍次。人道气数构筑的人道榜,是帝国统治的维系,与真灵数形成人的两条腿。而如今,人道气数展现出新的妙用。

    推演功能的出现令人道气数也成为一种消耗品。

    但与真灵数相比,人道气数本身就是可持续的。只要人道稳定,文明持续发展,人道气数便会源源不断的滋生。用了很快就会回复。只要不过量,不损害人道根基,一切都不是问题。

    而这个量,额定在人道国运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如今嬴翌拥有一鼎三千万人道国运,一次性可以消耗的气数,只要不超过一千三百万,就没有任何隐患。

    随着人道国运的增长,这条线也会水涨船高。如果人道国运增长至十亿,那么可随意支配的,就会达到一个亿。

    厘清了开国所获,嬴翌心中自然非常高兴。解决了隐患,又衍生出新功能,这对大夏帝国稳定和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但未来不能只放在脑子里,还需要用双手去将它实现。帝国初立,真正是万事开头。许许多多的军政要务,都要嬴翌把控,而不能疏忽。

    当前最基本的,是混一大夏疆域内的一切秩序。

    所谓天南海北人各不同,习俗、语言,甚至文化,都有差别。祖龙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混一秩序——车同轨,书同文。

    因此诸夏神州才能形成历代的大一统帝国。

    文字不统一、文化不统一、思想不统一、语言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便不算是真正的大一统。

    而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谓是千头万绪。

    首先要做的,便是统治机构的‘一’。自嬴翌据河南,初步建立自己的统治机器,到占领京师灭亡明廷,逐渐形成规制。

    军队打到哪里,统治机器就在哪里建立。但统治机构的建立,是一个细致的过程,不比军事粗暴。

    因此军事上势如破竹,但地方上的统治构架,尤其是云贵、藏地、回地、疆地等民族有异、文化不同、信仰思想不同的地方,其难度暴露无疑。

    好在嬴翌足够强势、手段足够粗暴。对些地方的处置,直接比照对东虏和鞑靼人的处置办法。

    只分听话与不听话。

    听话的,便是大夏子民——将那些听话的做一个标杆,特许其入汉籍,分田分地。不听话的直接贬为奴隶,充入奴工营卖命。

    说来比起东虏和鞑靼人,他们的处境实际上要好些。

    但也仅此而已。

    为什么大夏帝国的奴隶都有近千万?来源就是这里。朝鲜、鞑靼、东虏、藏地、回地、疆地、云贵边塞。

    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这些地方的统治机构,还在建设当中。在建设的过程中,听话与不听话,接受与不接受,都是可以看得见的。依据嬴翌的思路,不存在任何手软的地方。

    对于奴隶的处置,在建立统治机构的‘一’的同时进行。奴工营被嬴翌归属在工部之下,建立一个奴工司。设中枢、州、府三级。当地贬斥的奴隶,暂时归属于当地州府奴工司,主要用于国家的基础建设。

    统治机构的一,是对人的躯壳的统一。那么接着的,便是对思想和文化的统一。

    这一部分,需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消灭不符合诸夏文明的异种文化、思想和信仰。具体的体现,是焚毁异种文化思想信仰的书籍、贬斥其信仰邪教、伐山破庙等一系列手段。

    有臣子建议区别对待,道是这其中也有一些好的思想,教人向善什么的。直接被嬴翌否决——难道我诸夏文明,就没有教人向善的?既然有,还要别的干嘛?多此一举吗?

    。


………………………………

三五八章 道路

    文明的混一,先破灭,后重塑。

    毁灭其不符合诸夏文明的一切,然后重塑符合诸夏文明的思想信仰。至于融合,在嬴翌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经过无数年的发展,诸夏文明到现在这个阶段,在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没有缺陷的——当前时代而言。

    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之巅,无论文化、思想、道德等方方面面,都冠绝世界。

    她是这个时代最完美的。其他文明有的,她都有。没有的,她也有。再怎么融合,都无法对她产生质的促进,反而多了杂质有害。

    千年来她已经‘融合’的够多了。

    对于她而言,其他的文明,唯有破灭,再没有更多的用途。

    然后用她取代,重塑,将她的光辉,洒遍整个世界。

    而重塑的手段,在教化。教化之道,首在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化,潜移默化的重塑思想和信仰,并以种种手段来保证教化的顺利——锋利的刀剑和通往金字塔上层的门户。

    这些地方的人,顽固不化的,将予以躯壳毁灭。剩下的如果不愿意永远留在最底层,那么唯有向诸夏文明靠拢,主动接受诸夏文明的洗礼,才能打开通往金字塔上层的门。

    要封爵?可以,先通过文明洗礼。要当官?可以,先通过文明洗礼。生意要做大?可以,先通过文明洗礼。

    牧政院的重任,由此可见一斑。

    嬴翌的纲领提出来了,牧政院就必须要把它实现。统治机构的‘一’,教化的‘一’,都是绝对马虎不得的。

    然后便是度量衡的‘一’。

    关于质量、长度、面积等所涉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统一。在前朝明廷遗留的基础上,结合历朝历代的文献,进行调整、更易。

    这也是一个大的工程,元炁殿、工部和礼部都要参与其中。

    原有的度量衡调整更易的不多,主要是增加上限、下限度量。尤其是下限。

    这与元炁方案息息相关。

    因为元符的铭刻,精确到物质的基本粒子层面。这个时代没有精确的仪器,但有能返照物质本质的神魂力量。每一道元符的铭刻,都要精确到基本粒子层面,如果没有强大的神魂可以直接观测物质的本质,是无法做到的。

    据此,度量衡延伸出极限的下限度量。长度、质量等等,都依照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性质,按照元炁方案的需求来设定。

    这也是《元炁律》的根基之一。

    元炁方案在文明层面的实现普及,这些度量就必须要精确。

    形成了体系,对元符组合阵列的研究及元器研究和量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在开国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制。乾丙型运输战车和坎丙型横海战舰的量产,度量方面的依据,都来源于此。

    只需要稍作完善,便可成型。

    此外,历法也有调整。历朝历代的历法,皆遵循自然循环。对百姓而言,最大的作用,是提示耕作、收获等季节变化。但如今因为地稷仪的存在,改良出来的作物,不再遵循这些自然规律,或者说还没有形成新的自然规律,因此需要人为进行调整。

    大的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年月不变,主要集中在节气蕴含的意义方面的更易。元炁殿的修道士们,给出了许多建议,由此编纂大夏历,作为时间变化的依据和对农耕生产的指导。

    一年两季作物种植,无论南北,无论寒暑。比如清明,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但如今秋季亦有一季种植,因此将对应的节气的意义进行更易,比如秋分亦种瓜种豆。

    大抵便是这么个意思。

    除此之外,对帝国道路交通驿站等基础设施,也进行秩序化的易改。国家的基础建设,是国家职能一个大的方面的体现。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信息传递等等,都要规范起来。

    比如道路分级和相应的标准。水利等基础设施分级和相应的校准,驿站亦然。

    在嬴翌的开国第一序列的计划中,道路交通方面的计划极其宏大。按照既定的规划,要在一年之内完成主干道的建设,三年之内完成次级道路的建设,五年之内完成整个计划。

    道路设三级,主干道、次级道和末级道。计划修建纵三、横三六条主干大道。

    横甲大道的主干起于辽州辽阳,向西横贯漠南草原三州,终点在疆北州的热海府热海。

    疆北州,即疆地北部原属亦力把里察合台鞑靼汗国的北部地区。察合台汗国是鞑靼元帝国的诸侯国,被明廷击败,并臣服为藩国,且曾出兵策应明廷多次进攻鞑靼也先。后来分裂,疆地逐渐被瓦剌诸部占领,最终被叶尔羌汗国所灭。

    实际上,大夏帝国的西战区和西北战区出兵收复疆地,敌人早已不是亦力把里,而是从中亚来的莫卧儿人建立的叶尔羌汗国。

    整个疆地被牧政院划分为三个州,一南一北一东。北为疆北,南为疆南,东是火州,亦即吐鲁番。

    疆北州的治所便是热海府,热海是一个内陆湖,州府治所就设立在这里,当然,牧政院没能跟上军队的步伐将这里的统治机构建立起来。但计划可以先行。

    横甲大道纵贯北陆,其长达万里之遥,沟通辽东、草原及疆地,作为北陆东西之间的维系,用于商业来往、军事调派等等。

    横乙大道东起山东莱州,横贯河北、通过关中,沿着旧丝绸之路的方向,向疆地前进,终点亦为热海。

    横丙大道东起江南松江,往西贯穿江南诸州府及川蜀,穿过锦官城,向藏地高原延伸,并经过藏地南部诸多聚居地,最终抵达藏地最西的身毒河畔的列城为止。

    纵甲大道的北端起点仍是辽阳,从辽阳向西南通过关宁抵达京师,然后向南过河间府、山东诸州府,三分之一程节点在淮安府的清河县,随后从黄河南岸的淮安府山阳县沿运河直下,到扬州江都为三分之二节点。最后从丹徒再起,贯穿江东,终止于福建泉州府。

    。m。


………………………………

三五九章 意义

    神州的地理从古至今,最大的变化因素,是跟着黄河走的。早期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半岛以北,当前这个时期,因宋时黄河夺淮以致下游改道,与淮河合二为一,出海口直接变更到山东半岛以南。

    纵甲大道从辽阳南下,过了山东之后便是这片区域。是沿着运河走向的。作为运河之外神州东部南北沟通的另一条大动脉而存在。

    纵乙大道同样要经过京师,但其北端的起点,却是漠南草原牧东州的治所广武府。广武府原为广武镇,是原鞑靼科尔沁朵颜部北部的一个重要镇集,如今为牧东州治所。

    从广武起,贯通东部草原直线南下,通过长城关口,进入密云,在京师这里与纵甲大道交汇,然后往西南,过保定沿着太行一路南下进入河南一州,在阳武与横乙大道交汇。然后与横乙大道一样从黄河对岸的开封继续延伸,横乙向西去雒阳、关中,纵乙则继续向南,穿过南阳,进入湖广濒临长江的汉阳,作为中间三分之一程。后于汉阳对岸的江夏与横丙大道交汇,望南贯通湖广东部进入赣西西部,最终到广东的番禺。

    最后一条纵丙主干道,其北端起点是牧中州的治所居延府。居延府因居延海得名,鞑靼时期名叫亦集乃,设牧中州后,将之作为州府治所,更名居延府。横甲大道东来亦从此过,与之交汇。

    纵丙大道起于居延府,向南出草原,贯通山、陕,跨黄河到长安这里与横乙大道交汇,然后过汉中入川,透云贵,最终到云南临安府建水而止。

    三纵三横六条大道贯通东西、串联南北,互相交汇,形成大夏帝国道路交通体系的主干脉络。六条大道最短的一条也超过六千里,最长的超越万里,总里程加起来有六万里之遥。

    这种巨型的国家工程,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恐怕从来没有人想过。或许有人想过,但生产力水平达不到要求,只能在脑子里转一圈便放下,根本无法实现。

    但嬴翌就敢。

    六万里主干,三横三纵,要在一年之内将其框架建设起来,就算是几百年后的时代,也多半是痴心妄想。但嬴翌却有一定的信心一则有上千万源源增长的奴隶可用,二则不缺粮食,三则有元方案提供便利。

    也正是有了这些条件,嬴翌才有更加大胆的后续计划次级道路和末级道路的建设。

    所谓次级道路,则是联通县府的道路,在以往可以称之为官道。节点为县、府、州一级的治所,在主干道构筑的大框架里,形成一张沟通大夏天南海北各县府州的道路交通网络。

    次级道路的里程,比起主干道还要恐怖。但次级道路有其基础所在此前历朝历代建立的官道,就是基础。在官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休整。

    最后是末级道路,实际便是村村通。道路交通的终极目标,就是达到村镇之间无障碍交流。正如几百年后嬴翌穿越来之前的那个国度一样。

    上千万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增长的奴工,是建立这一套恢弘交通体系的基础之一,一年两季的高产粮食,是另外一个基础,第三个个基础,就是上下一心的大夏政务机构。

    主掌交通建设的工部,早已拿出大概的方略,并得到了嬴翌的认可。这个方略,在华夏纪二年春的时候,正式完善并以天子诏的形式,颁布下去。

    具体的方略,就是将道路系统按府、县一级进行分割。然后将之承包给愿意承建商人。帝国官方只需要监督,然后拿出一笔钱、一批粮食就够了。

    承建商不需要招募多少工人,奴工营是其中的主力。承建商实际上只是分担帝国官方的杂务的一个因素,为官府省去一定的精力。而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丰厚的利润道路承建商并不拥有道路的一部分使用权,他们只会得到帝国拿出的那笔钱反正帝国初成要大量的制备、发行新币,这也是一个发行的途径。

    按照府、县一级分割,以其工程量的复杂程度,有大量的商人可以承担的起。如果按照州一级甚至更大工程量来分割,恐怕能承建的就不多了。

    实际上,这也是帝国调动百姓人力、物力和财力流通的一个宏观方略,并通过这个方略,加快新币的普及,促进商业的流通。因此这个方略,嬴翌提纲,还有商部参与完善。

    一旦道路交通体系建成不需要全部建成,只要主干道建成,对这个新生帝国的意义,就是可以预见的。无论是民间交流、商业流通,还是军事用途,都无可估量。

    北方草原上的牛羊,通过纵三主干道,以日后会逐渐用于民用的元器运输车承载,一天之内就可以抵达帝国的最南端。辽东产出的药材,通过横三主干道,一天之内可以抵达帝国的最西端。

    边疆发生了战事,无论是物资的调派,还是军队的调动,都可以在情况恶化和改变之前,达到既定的位置。

    战略意义之重,无与伦比。

    所以即便千万奴隶死一半甚至死光,嬴翌都要把这个体系建立起来。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以前朝的生产力要建设这样的系统,一千万人恐怕还真得死光不可。草原、荒漠、高原、大山,都是修建道路的巨大阻碍。

    然而元方案,可以为此提供保障。

    到吞噬    新出炉的推演功能,在开国的当天,嬴翌就耗费上千万人道气数,进行三个方案推演。其中一个就关于道路建设。

    他需要一种元器,一种可以大效率凿山修路的元器。

    而这个方案,在华夏纪二年春,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推演,完美成型。当前,元殿正在方案实践当中。

    这种新的元器,在推演出来的方案中,完全符合嬴翌的目的。其具有两种高效功能,一是凿山,二是修路。

    凿山便不必多说,譬如入川蜀、西进藏地高原,漠北草原荒漠,穷山恶水绵绵。按照旧时的思路,用火药、锤子、凿子,拿人命去填。而有了这种元器,开山便可轻而易举。

    其次修路嬴翌秉持基建狂魔的基因,河南的时候,就在修路。到京师也在修路,到现在还在修路。但此前修的路都是旧式的。耗时耗力不说,砂石路面也经不起风雨。除非如祖龙修造驰道、长城一般严格要求,否则并不能达到嬴翌心目中的标准。因此推演一类相应功能的工程元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

三六零章 朝会

    人道气数的推演功能,不能无中生有。建立在嬴翌、大夏帝国当前对元符、元器的钻研层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必须要存在相应的基础条件,研究的层次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为此,在开国后到次年春的这近半年时间里,嬴翌也算是绞尽脑汁了。毕竟是三个方案同时推演,尤其其中一个方案,所涉元符奥妙极深,各家修道士都无法给嬴翌任何帮助,嬴翌只能自己来。

    相较而言,用于凿山修路的元器的制造方案,是三个方案中最简单的。

    这种元器被归属于民用工程类分支,借助元符催动元的奥妙,有化石为土、凝土为石这两大对应功能。

    这种元器的元符组合阵列,绝大多数都是由土行元符构造,以土行为主,水行为辅,火行最次,三类元符组合阵列。

    每一台工程元器拥有两组阵列,一正一反,一阴一阳。开启阳性组合,则凝土为石,开启阴性组合,则化石为泥。

    一旦这种工程元器制造出来,修路开山便再不是难题。根本勿须顾忌地形,直线走,再高的山都无法阻挡道路的前进。

    譬如一台工程元器,遇到大山岩石,先催动阴性阵列,将山石化为泥土钻进去,然后催动阳性阵列,将其凝固为厚度超过一丈的坚硬石头,如此凿开一条隧道。

    这种元器的体积极为庞大,比乾丙型运输战车还要庞大一倍。这样开凿出来的道路、隧道,才足够宽阔,一次性开凿的道路便可容纳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通过。

    其被命名为乾丙型工程元器。它的型态,车头与乾丙型运输战车别无二致,是一个钻头。车身虽然都是柱体,但运输战车的车身方向与车头保持一致,而工程车的车身则是横过来的类似于压路机。

    其宽度、高度,是运输战车的两倍,长度则差不离。

    。。。

    华夏纪二年四月初一,大朝会。

    嬴翌一身玄黑云纹朝服,头戴白玉虎纹束发冠,魁伟端坐帝椅之上,威势笼罩整个乾清宫。

    陛阶之下,工部部臣宋应星正侃侃而言。

    满朝文武,若论年纪,宋应星最大。当初降伏明廷朝臣,嬴翌直言五十岁上不取用。但对宋应星,就算他一百岁,嬴翌也要用。开国之后,嬴翌颁布诏书,征辟宋应星为工部部臣,由此可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