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朝明廷时候,皇宫里司部数十个,看似繁杂,但有他存在的必要。礼部提议按照前朝的规矩来办,虽然被嬴翌削减了一些,但如果要全部建设起来,怎么也有二十个司部。
因为皇宫未能饱满,宫里的女官、侍女,人数也还不多。如今还不到五百人。礼部主持的全国选秀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嬴翌的大婚亦即将提上日程,那么皇宫就必须要尽快圆满。
因此招募女官、宫女的事,也与选秀一并进行。
在嬴翌的嘱意下,最终选秀进入皇宫的,最多百人佳丽。而能够入选的,必定是大家闺秀,不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至少也要有那么一两样拿得出手的,最次也要识字才行。
而女官和宫女,按照礼部的意思,就是从百人之外的落选的佳丽当中甄挑。
原本礼部的计划,是选出一千人的。但嬴翌直接折半,要五百人。也就是说,宫里最终的女官和侍女的人数,只在一千上下。
皇宫很大,区区一千人放进去,大抵也是稀稀疏疏,一眼看不到几个。好在还有前朝遗留的一些宦官,人数有两千多,倒也够用。
说来前朝遗留的宦官,人数当然不止两千多人。不过进行过甄选。把年纪大的,超过三十五岁的,都辞退了。当然,是付了养老的薪俸的。留下的都是年轻的,就两千多。
这样的规模,比起任何一个朝代,都拿不出手。不过嬴翌坚持不需要那么多人,礼部也没办法。
黄宗羲想着既然不要那么多人,那就贵精不贵多吧。既然天子不喜宦官而以女官取代,那就好好挑选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
对于嬴翌不喜宦官而以女官取代,朝中的大臣也不是没有微辞。一人认为这不符合祖宗法度。倒是没人认为嬴翌荒银加上尚未入宫的郑氏,已经确定的妃嫔也不过五人而已。这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开国帝王身上,都是不可思议的。
他们只是觉得别扭日后与皇宫之间的联系,直接打交道的成了女官,令这些大臣觉得不适。
不过微辞无效。
天子要选秀,无论对庙堂还是江湖,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民间多有踊跃若家中闺秀被选上了,一朝登天,那是怎样荣耀?
礼部的选秀,第一步是地方推举。这个没有什么限制,无论是士到吞噬 绅家还是商人家,亦或者百姓家,都可以。
看的是容貌和体态。这一关过了,就正式进入礼部的选秀流程。
以县为单位,各县推举百人。然后由人道监和礼部派人共同甄选。人道监代表的是嬴翌自身的意愿他的审美如何,人道监便怎样选择。礼部则负责处理相关的事务。
每个县十取一,到府一级再十取一,这一级的甄选涉及仪态和气质。到州一级,仍是十取一,涉及琴棋书画及女红等。
最后汇于京师,由天子亲自过目。
整个大夏帝国,县一级的治区有数千个,推举人数如果满额,那便有数十万,首选便有数万女子。进入府一级也还有数千人。基本上到州一级,应该就都能入宫了妃嫔或女官或侍女。
在这方面,帝国不劳民伤财。只要进入初选推举名单的,选秀的一切花销,都有帝国报销,任何一关没能过的,帝国都会发一笔返家费,必不让百姓为难。
说来轰轰烈烈,选秀也好,其他的建设也罢,都是如此。教化体系、交通体系、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甚至选秀,将整个帝国都调动起来。相关的新币的全国发行、劳动力使用效率提升,商业的逐渐繁荣,成果都是肉眼可见的。
在这个过程中,建国前后清洗遗留的一些残余,包括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贼匪、侥幸逃过一劫的劣绅劣商,都被揪出来一一了账。
帝国的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进一步完全稳定。
夏日骄阳激烈,便是京师,也热的不行。自从帝国建立以来,寒冷的气候渐渐开始消退,逐渐有向以往最正常的时期趋紧。人们认为这是天意,认为嬴翌天命所归。
实际上是小冰河时期进入尾声的预示。
御花园里,花树荫下,嬴翌正纳凉。今天梓娘也进宫了,那边正与陈圆圆几个扇着团扇抿着冰块聊的欢快。
生活总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与嬴翌穿越前相比。比如夏日炎炎,在那个时代有空调,再怎么也有个电风扇。但这里没有。
只有冰块。
不是不能解决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嬴翌已经有相关的设想,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而已。
宫里的冰窟,实际上便已不同以往。冰窟的冰不再是以硝制的,而是元符之妙。
………………………………
三七一章 内宫
“真热呀。”梓娘摇着团扇,脸蛋红彤彤的:“去年都没这么热。吃着冰块都止不住流汗呢。”
陈圆圆嗯嗯道:“是呢。爷前些天不是说过要改造内宫,要四季如春的吗。”
几个女人都把目光投射过来。
嬴翌从躺椅上直起身子,笑道:“四季如春不难,就是改造耗时费力。”
他来了兴致,起身走到几女身边坐下,笑道:“元符阵列倒是现成的,但改造整个紫禁所需材料、人力难以计数。元殿暂时没有余力啊。”
几女也只是口头抱怨,都知道如今帝国大发展,人力物力都被运用到了极致。在这样的前提下抽调人力改造皇宫,那不是昏聩嘛!
真要这么做了,满朝文武都得怨声载道。
“暂时就这么着吧。”嬴翌取过一把扇子,手腕一转,一缕清风原地拔起,旋转着带来清凉,经久不息:“等帝国第一期发展计划完成后,再来改造内宫。到时候可不止四季如春。”
梓娘奇道:“还有什么奥妙么?嬴哥哥快说说。”
嬴翌捏了捏她红彤彤的俏脸,笑道:“前段时间我不是提过飞行元器的事嘛。如果皇宫飞起来呢?”
几女闻言,皆露出惊讶之色。
“皇宫飞起来呀?!”双儿惊讶无比,道:“这么大,能飞?”
灵灵还在一边比划呢。
紫禁城可不小,竟然要飞起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为什么不能呢?”嬴翌笑呵呵的:“计划我都已经有了。只等着元殿空出手来就可以着手改建。到时候咱们驾着紫禁城飞遍全天下,怎么样?”
梓娘瞠目,大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惊中露出神往:“若能如此,还真是让妾身期待呢。。。”
“嗯嗯嗯!!!”
几女用力点头,皆是如此。
驾着一座城满天飞,那真是想都想不到的事。一定很厉害!
“不过至少三年内是不能了。”嬴翌把梓娘抱起来放在膝盖上,道:“元殿现在的项目,三年能完成就得烧高香喽。”
他下巴轻轻的枕着梓娘的长发,道:“倒是飞行元器明年应该能成。是时可以先乘之巡游为快。”
梓娘脸色通红,当着陈圆圆和李香君几女的面,把下巴垂的低低的,轻轻的嗯了一声。
灵灵一边有些吃醋,拉起嬴翌的一只手道:“爷,妾身也要去巡游。”
嬴翌哈哈大笑:“都去,都去。”
现阶段于嬴翌而言,许多自身的东西都很难兼顾。必须要满足了整个帝国的刚需,然后才有余力满足自身。
实际也不只是满足自身,很多事嬴翌都有计划。但都要排在刚需之后。排在教化、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后。
比如元器的民用化。
怎么说呢,元器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嬴翌的目标。吃穿住行,平素生活,如果元器照顾不到,那就是一种失败。
随后又聊起其他的,梓娘道:“昨日听父亲说起天下吏员征募考核的事,不是说教化体系还未能建成么?”
嬴翌失笑,道:“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啊。教化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算建立起来了,新吏员的拔擢考核也不是一年两年。而各地对官员的需求又极大,怎么办?只有征募了。”
教化体系建立,学习的知识不同以往,要收获果实,以十年计算。也就是说,至少第一个十年之内,帝国所需的大部分官员,都只能从旧时代的读书人中征募。
这是旧时代读书人最后的机会。通过征募、考核,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着重于对帝国的新的东西进行了解,然后下放基层实践。能者拔擢,不能者自然辞退,如果犯了法,那更不好意思,有御法院等着这儿。
说到这,嬴翌忽然道:“小鱼儿是进义学了罢?前日里隐约听岳丈提起此事。”
梓娘闻言顿时嘟起了嘴巴:“父亲太过顽固,妾身本想请爷让鱼儿进元殿的。”
嬴翌失笑:“此事我也提过。不过也要体谅岳父之心。他是帝国天官,百官表率,自然不会这么做。要我说也是好事。如今元殿的精力都放在各项目的研究当中,小鱼儿便是进了元殿,怕也没多少机会得到教导。毕竟不是修道士,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进去反而摸不着头脑。”
又道:“倒是义学,从基础学起,对他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梓娘道:“妾身也不是不知道理。只是鱼儿要一旬才能返家一次,母亲和姨娘都很想念。”
嬴翌道:“京师的义学都在城外,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不是城里不能建义学,而是礼部认为,孩童志于学的初期应该在清净不被打扰的地方。因此京师义学都建在城外。京师这么大,孩童少年出城去义学上学,根本无法做到每天返家,因此一旬一回。倒是城外的孩子更方便些。
当然,京师的州学和太学,自然不会建在城外。
一旁李香君道:“郑小弟志于学正是时候,来日必是爷吞噬的左膀右臂呢。”
梓娘顿时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梓娘和陈圆圆几女相处的很好,主要还是在于陈圆圆几女自觉出身低微,相交时从来不争的缘故。
不过等到选秀之后,宫里充实了,情况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对此嬴翌早有计较平素的口角争持可以忍受,但不能过分,要划出一条线来。谁越线,嬴翌绝不会手软。
说起来郑瑜如今也十岁出头了,挺机灵的一个毛孩。加之家学渊源,等日后学成,未必不是栋梁。
不过今日的话,也给嬴翌提了个醒,或许应该让礼部迁就一下城里的孩童。虽说清净最好,但城中也不是没有相对清净一些的偏僻角落。
实在是上学遥远,如果入学年龄太低,恐怕并不方便。
日子过的很快,嬴翌每日里除了处理朝政军务,便是元殿、内宫两点一线。连平素修习武经的习惯,都被暂时放下了。
当然,武经对他来说,也没什么用处了。只是一种习惯而已。
入秋前,选秀到了最后一步,嬴翌的大婚,也已经提上日程。
………………………………
三七二章 议事
大夏帝国华夏纪二年冬月二十三,天子迎易阁天官郑允芝之女郑氏梓娘为后,纳妃嫔百人,举国同庆。
是时,有日倭、安南郑氏、阮氏、武氏及哀牢、南掌、真腊等南越诸国来使朝贡。有西夷西班牙巴达维亚总督、吕宋葡萄牙总督、荷兰等诸来使朝贺。
其中细节勿须赘述,七日方止。
御书房,天子嬴翌与天官郑允芝、地官孙闻等朝中重臣坐而论道。
郑允芝红光满面,此番嬴翌大婚,也算是了结了郑允芝心中的挂牵。自然没有不高兴的地方。
作为易阁天官,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已是盛极之态。这样的地位,放在此前任何一个朝代,高兴是高兴,但更多的恐怕是坐立不安。
既是皇亲国戚,又是百官之首,已是极危险的境地。
但嬴翌与此前任何一个王朝的帝王不同,大夏与此前任何一个朝代亦不同。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和猜忌人道榜并非只是拿来看的。
或者说嬴翌有绝对的信心,他不怕有人权力大,权力越大说明此人越有用。反倒怕的是有能耐的人得不到重用。
“陛下大婚举国同庆,文武百官也放下了一个重担。”孙秀才笑道:“历来天家事便是国家事,陛下若再拖延,怕是百官就要齐齐上书喽。”
嬴翌失笑:“还有很多人拿着旧眼光看新世界。天家婚事,此前关乎国运,然大夏不然。譬如你我,如今少说数百岁寿元,继承之事不在于一时。”
郑允芝道:“陛下此言差矣。此事宜早不宜迟,早些准备,也早些教人心安,毕竟百姓不知其中奥妙,难免疑虑。”
嬴翌哈哈大笑:“罢了,不说此事。”
便道:“南越诸国使臣如今尚未离去罢?”
礼部黄宗羲拜道:“陛下,诸国使臣止泰西诸总督使臣已去。日倭及南越诸国使臣皆在。”
嬴翌了然,道:“西夷暂不去提他。朕未应其请求,他自然不会久留。日倭方面,诸部大军的准备事宜已将收尾,开年之后随时可以发兵。日倭于对马岛一事纠缠,便与之纠缠片刻,是时以此为由发兵,也免了朕耳朵清净。”
黄宗羲一听,顿时拜道:“陛下此言差矣。大夏乃中央之国,礼仪之邦,未尝闻有无义之战。。。”
“就这么定了。”嬴翌一挥手,打算黄宗羲的话:“祖宗礼法朕已深知,黄卿便不要多提了。”
黄宗羲心中一叹,不好再继续下去。
便听嬴翌道:“日倭事铁板钉钉跑不了。当下说一说那南越诸国的事罢。朕观史书,发现早年安南亦是前朝治地,后来被逆贼篡夺。只因前朝当时正处于危难时没有余力兼顾。然为诸夏自古以来之领土,如今要收回,正合祖宗大一统之理。”
郑允芝便道:“陛下英明。”
然后道:“此间南越半岛沿革变化,黄大人最是清楚,或可与陛下说说。”
黄宗羲收拾心绪,便道:“陛下所言不差。安南实为前朝故土,及至于前朝宣宗年间,为黎利所篡。。。”
前朝明廷占领安南,并设卫所驻军。然因当地大环境及社会生产力所限,明廷也步上前面一些朝代的后尘,逐渐难以为继。于宣宗时候,最后一支驻军撤离升龙,黎利于是建立后黎朝,于安南称帝。
不过后黎朝自建立以来便不算安稳,自黎利以后多幼主,权柄为莫氏、阮氏等权臣把控。
随后莫氏篡权,建立了莫氏安南。但黎氏吞噬并未灭绝,后来被郑氏、阮氏拥戴,反灭了莫氏。
到如今,安南大致分为三大势力,北边与大夏接壤的是郑氏,中间是阮氏,最南边原占城地区为武氏。
三者之间本以郑氏最强,武氏最弱。三者之间互相征伐不休,难有落定。
然自大夏立国,陈兵于云南边境,屡屡找茬与郑氏发生冲突,令郑氏坐立不安。
于是借着嬴翌大婚之际,郑氏遣使臣朝拜,欲图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阮氏和武氏,既然郑氏有动静,他们当然不甘人后。
历来神州王朝崛起,对周边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只郑氏与大夏直接接壤,但若大夏有心,阮氏与武氏又怎么能逃得过去?
相同的道理,哀牢、南掌、真腊等国亦然。
对南越半岛上的具体形势,大略到前朝崇祯年间便很少再有音信。因此最近一二十年的变化,便是黄宗羲也不甚明了。
但从来朝的使臣便可以大致看出,南越局势变化应该不大。
黄宗羲说到最后,还惋惜道:“当初后黎朝被莫氏篡灭,其遗臣拥戴幼主还曾向前朝上书,以归附为代价请求发兵救援。但可惜前朝不曾理会,当时许多大臣认为南越蛮荒之地,距离太过遥远,发兵不易,便搁置不理。”
嬴翌听罢,微微颔首:“自秦时南越便已纳入神州之下,但无论秦汉,还是后来唐宋,都无法对这个地方形成实际的统治。实在是客观因素所不允许。南越的环境对神州之民而言稍嫌恶略,而土著凶暴不知礼仪,距离又太过遥远,管理起来吃力不讨好。黄卿所言彼时,前朝已失进取之心,自然搁置不理。”
然后一转言,昂扬道:“然于朕的大夏则不然。区区南越半岛,又有什么遥远的?只等交通体系主干建设完成,朕的战车一个时辰便可行千里,从京师至南越,最多也只一日而已。其环境恶略,于朕的将士而言,亦是等闲。将士们体魄强悍,什么环境不能适应?此间攻灭日倭之后,收复南越半岛势在必行。”
“陛下英明。”众臣齐声道。
黄宗羲则略显犹豫,道:“安南为诸夏故土,发兵无疑。然真腊、哀牢等。。。”
“亦诸夏故土!”嬴翌盯着他,无比肯定的一字一顿道。
黄宗羲顿时无言。
嬴翌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底下哪个地方不是我诸夏故土?!”
“强词夺理!”这句话黄宗羲没敢说出口。
………………………………
三七三章 只是不喜
所谓哀牢,不是哀牢山,可以看作是后来的老挝。南掌、真腊,可以看作是泰国和柬埔寨。
这三个南越之国,其中哀牢与大夏接壤,其面临的形势与安南的郑氏一般无二。
西南战区张石所部秉持嬴翌的意思,自屯兵边境以来,便屡屡寻衅,让哀牢又惊又怕。
于是亦来朝贡,分明求饶。
南掌与真腊受到影响,亦然。
“南越面积不小,抵得上神州的两个州治。”嬴翌道:“灭倭之后取南越,非一隅,而是全面进攻。一鼓作气将南越半岛尽数拿下方是道理。”
“首当其冲便是哀牢与安南郑氏。”嬴翌道:“此小国寡民,不足为惧。然地域宽广,又多雨林茂密,环境陌生。只张石西南战区,怕是不好转圜。”
军机府赞画司的旁听一直没说话,此时闻言道:“陛下,江南战区周都督所部亦屯兵广西。”
嬴翌摆了摆手:“朕知道。”
然后道:“周力移师广西,屯兵凭祥州,坐镇镇南关。可如此一来,江南战区便名不副实。”
顿了顿,道:“朕意再次扩军,诸君以为如何?”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言。
若要文官来说,大抵是不愿意的。但大夏军政分离,作为文官,不好直言军方之事。然嬴翌闻起来,又不好不答。
郑允芝作为天官,沉吟片刻道:“陛下欲扩军几何?”
嬴翌道:“再扩三大战区。”
军机府的立刻抬起头来,露出惊喜之色。
便听郑允芝道:“三个战区编制,便是十四万四千正兵,合后勤一应人员,少则十五万。陛下,如今帝国发展如火如荼,人力物力正是紧张,此时扩军十五万,担子可不轻。”
眼下帝国海路大军有十大战区,加上禁卫军便是十一个战区编制,总人数五十余万。较之于大夏疆域广茂,兵力不但不多,反而嫌少。然而正如郑允芝所言,如今帝国人力物力紧张,正兵十五万担子很重。
嬴翌颔首:“朕自然知道。然国家兵事,不可不察。五十余万总兵力,毕竟太少,总是要扩充的。周力移师广西之后,江南便无大军坐镇。且藏地亦捉襟见肘,西战区钱岳转圜不过来。西北战区郑九亦然。”
众臣闻之,皆无言。
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忽视的。大夏的军队的确强横,放眼世界绝无敌手。然人数是个大问题。
不说对南越半岛的战事,单说西边和北边,那么广袤的领土和漫长的国界线上,竟然只有两个战区不到十万人的兵力。也难怪钱岳和郑九转圜艰难。
要知道,从宣大至疆北甚至与波斯萨法维王朝交界的西边,都是郑九西北战区的防线。这条防线长达万里,却只有正兵四万八千人。
钱岳亦然。藏地与身毒的边界线至西边的萨法维王朝呼罗珊地区交界处,也有万里之遥。
扩军正如嬴翌所言,势在必行。
嬴翌计划扩军三个战区编制,其中两个战区都是为了藏地和西北。
帝国疆域庞大,接壤的国家就越多,面临的局面就越复杂。就说大夏帝国如今,东北便不说了,灭了东虏、朝鲜,除了隔海相望的日倭,再无外国。
南边便只南越半岛及南洋诸群岛,这里的局势也很复杂。
至于西边、西北和藏地,就更加复杂了。
便说西北,如今郑九已没有多余的精力继续寻衅瓦剌人,已转攻为守,没有更多兵力继续拓展疆域。郑九面临的,除了漠北的瓦剌人,最大的势力便是西边的波斯萨法维帝国。甚至连瓦剌人北边的克里木汗国,也在此列。
钱岳所部西战区,面临着身毒的莫卧儿帝国及西边的波斯萨法维帝国。这两个都不是小国,压力不轻。
嬴翌有雄心壮志,整个星球都在他的眼中。但他没有分身万千之术,因此他需要军队,需要更多的军队。
但嬴翌并非单纯的穷兵黩武。也知道如今帝国内部的形势。
否则一次性扩军便不止三个战区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