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黄四宇-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算没有以后武林盟主的争夺,高手见面怎可失之交臂。

    其时,早在一开始,两人已然交上了手。

    在少白翁双手抵住奚聚风这柄大剑时,两人就在比拼爆发力。

    少白翁虽没有立即阻住巨剑的来势,但随后又凝聚真力将奚聚风的气劲震散。这一回合,两人可算是打成平手。

    接下来,两人比的就是持久力。

    从两人对峙开始,他们便以真力凝聚住脚下的空气,从开始到现在,二人便立定在那位置,既不下坠,也不上升。因为,下坠表示真力不足,上升则显示真力不稳定。

    但这样做极消耗真力。高手比拼,全身机能都在运动,消耗的快,同时也在恢复。但现在却有些不一样,消耗远远超出恢复速度太多,所以不管是谁,都一定要找个体面的借口出手,以改变这僵持不下的局面。

    奚聚风乃是名门大派弟子,自然拉不下脸来。但邵白温就不同了,他本来就是一市井出生,有些门面问题,他反而不在乎。

    于是先开口道:“我与奚兄一见如故,闻得您乃华山门下高足,虽觉有些不自量力,但还望奚兄不吝赐教。”

    “邵兄高抬了。在下空有华山派弟子之名,但也不过练了几年基本功。赐教谈不上,只是在武学上尚有一些不解之处,还请邵兄指点。”

    “你我兄弟,不必说什么客套话,请吧!”说着便一摆手。

    “请。”

    请字一出口,两人便已运足真力于脚底,一瞬间两人已交手一回合。外人看似乍合倏分,但实际上已交手十数招。发出的真力都互相抵消,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落地之后,两人并未有立即出手再攻,而是摆好攻势,以自己的精神锁定对方。

    先前,两人爆发力、持久力以及招式的比拼都大大的消耗了双方的真力。现在双方不仅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同时亦要在对方身上找出破绽。

    可惜两人所摆出的招式都是可攻守转换,而精神也都高度集中,不为外界所动。因此他们二人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出手。

    白铁英等人忽然有一种感觉,他们二人的站立点连成一条直线为直径,形成一个包围圈。就算包围圈内山崩地裂,对圈外的人也不会有影响。

    同样的,圈外即使天塌地陷,里面的人也会毫发无损。

    但只有在圈内的两人才知道,这个无影无形的包围圈,是在两人的精神力高速运行下形成的。若是有一方放松,那么另一方将会掌握主动权。而自己再想要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几乎是不可能,且更会对自己今后的修行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以,两人都抱着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放弃的想法。

    双脚一点地,数吸之间,两人立刻挟雷霆之势攻向对方。

    奚聚风宛如一柄可开天辟地的利剑,直指少白翁;又如同一支能射日破月的厉箭,已然离弦。

    华山派分为內派、外派,內派必须要出家,外派则为俗家。但弟子的身份却不受师父的身份制约,也就是说,內派的师父可以收外派的弟子;外派的师父也可以收內派的弟子。

    奚聚风是以外派弟子的身份加入华山,后来才转为內派弟子的。

    这种情况在华山派并不多见,但也并非没有。因为有些弟子本来便是外派弟子,但由于资质、天赋很高,便由师傅征得徒弟同意,再向掌门举荐。

    但即使看到资质尚佳的弟子,有些师傅也不一定愿意举荐,因为有些弟子在外派能力极佳,但在內派却仅仅是中等。这样一来,推荐他入內派的人便会受到别人的指责,说他认人不准、误人子弟,在派内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是以没有绝对把握,师傅们一般不会举荐弟子的。

    奚聚风是由其叔父,华山派掌门奚越门引荐,而且一开始就说好了,是为了强身健体。因此,奚聚风的剑术是集内外两派之长。

    华山外派的剑法讲得是奇、险,与峨眉派兵器的奇不同,华山派的招式很奇特。原本可以一招制敌的,他们却化简为繁,用上三招或者五招。

    华山内派的剑术,乃是郝大通由王重阳处学来的剑法加以整合改变、创新而成。

    王重阳的功夫,虽然学自“武之禁章”的《死生劫》,但也有自创。因为当时生活的时代处于宋金交战,其武功中包含了他为国为民、保家杀敌的思想。

    而郝大通的剑法更近于道家的隐忍、退让、不争、苦修的思想。故剑法以平、沉、稳、守为主。

    竞选武林盟主,比的是武功、智慧、势力、能耐、声望,以及对对手的了解。

    所以,历来武林盟主的争夺中,凡是候选人的名单一出来,所有人都会用尽所有办法来打探对手的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过,这一届的候选人却是历届最年轻的,这些人大多年少气盛,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知己”也都达不到。

    少白翁练成了“武之禁章”上的《度日如年功》,这说明他的武功、智慧不输给其他人。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江湖中人都关注他,说明他确实有能耐。在知己方面,他算是小有点自知之明。

    这一届参与武林盟主之争的人,普遍年轻,更自大到认为只要自己出手,不管对方是谁,也难在他手上走几个回合。所以他们从不在意自己的对手,即便有人得到对方的情报向他们邀功,他们也不会真的放在心上。

    但少白翁可不一样,他知道自己。在江湖上他没有什么身家背景;也没有多年闯荡江湖所累积的名声。有的只是那为数不多的时间。所以,他要用这为数不多的时间,做对自己最有用的事。

    不过,他现在发现,他已做了一件没用的事。奚聚风所用的武功,根本就不是他所了解的任何一门华山派武功。换句话说,为了应付这次武林盟主的竞争,奚聚风早已开始计划,连从来也未使用过的华山绝学也拿出来示人。

    但若华山真的有这样的绝学,为什么不早拿出来?

    这样做虽说会让人有所防备,仔细研究破解之道。但在武林地位而言,不仅可助他提高在五岳诸派中的地位,更有可能列入武林门派前三甲。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奚聚风使得根本就不是华山派的武功。

    青州陆家府内,两位武林盟主候选人,华山派的少门主奚聚风,以及少白翁为了验证自己的实力以及了解自己的对手,在陆家进行了一次武林大会前的热身。

    至于他们两的实力到底谁高谁低,请继续收看《玄黄四宇》·围堵篇,第七集——度日如年

    (本章完)
………………………………

第72章 七、度日如年

    七、度日如年

    在正道武林中,辈分最高的为四人,分别是:少林白石僧人、武当清风道人、昆仑黑发剑叟、华山林中医仙。

    这华山派的林中医仙乃是现任掌门的师叔,但两人没有什么交集点。奚越门在拜入华山派的时候,医仙已经四处云游去了。

    医仙在初入门时,他的师傅就评论他说:“其资甚佳,然其性不在学武。”于是便把华山派的医术,以及疗伤圣功《随风润物》传于他。

    哪知他不仅精于医术,更有超高的武学天赋。什么样的武功,即使很随便的看一次,便能准确的演示出来,更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任何修习真力的心法秘籍,只粗略的扫一遍,便能悟透其中的精妙。

    就连他的师傅也觉得自己看走眼,三番四次逼他学武。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故意让人以为他学武不行,这样他就可以专心学医了。但在习得《随风润物》之后,医仙发觉以武入医,以医通武,可以事半功倍,这才开始习武。

    在当上华山掌门后不久,医仙便把宝座让给师兄,自己则下山云游四方,济世救人。

    因为常作采药人打扮,又救人无数,江湖中人便称他为“林中医仙”。久而久之,也就忘了他姓名。

    医仙救人无数,这其中自然有不少武林名宿,他们感恩戴德,无时无刻不想着报恩。但以医仙的能力,很少有事是他完成不了的。若真完成不了,这些人也同样无能为力。因此,这些人根本找不到机会。于是,他们便把主意打到他徒子徒孙的头上。

    想到这,少白翁豁然开朗,明白到事情的关键。某个受到医仙治疗的武林高手,因投报无门,只能暗地里来帮华山派。而资质极佳的奚聚风,刚好给了那个人机会。

    少白翁发现这是个机会,他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了解所有参与盟主竞选人所在门派的武功,对于这一点,他自认为做的就算不是最好,也不会差到哪去。

    但若是在武林盟主选举比武的时候,对方突然使出了自己不了解的武功,会使他的胜算大大降低,甚至是扭转败局。

    不过,如果战场在这里可就不同了,这里只能算是个赛前热身,不一定要分出胜负。但有这么多观众,谁也不愿意在气势上落下风,打到一半就收手。这样的话,就可以多了解一下对方的武功底子,到时候也多一些胜算。

    只是少白翁不明白,现在只是个小小的热身,奚聚风只要招式稳定,已可落于不败之地,何以要在现在就使出这隐藏的后手。

    其时,奚聚风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也知道,行走江湖一定要留一手。但对手是少白翁,一个到了武林盟主候选人报名最后一天才登记的人。

    此前,江湖上对他一无所知,他是哪个门派;师从何处;身家背景。在江湖中做过些什么,到底是正是邪。

    因为有太多的未知,加上一些不入流的小帮派的追随,一下子提高了他的关注度。

    奚聚风可不像陆九空、白少虎一样目空一切,也不似李贵般志不在盟主的虚衔。他可是实实在在地做了不少准备,对少白翁的过往也调查了一番。

    少白翁的身世实在是太平凡了,平凡到只要在大街上把他的身世说一遍,有一半的人会认为是在说自己。

    少白翁出生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种田、母亲织布,本是很平凡的生活。

    可惜皇帝昏庸,大臣党争,地方上买卖官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这没落的王朝,三年有两年大旱,还有一年大洪水。

    当时,刚满月的邵白温被父母带着去外谋生。到了他现在所住的镇子上,情况才有些好转。过了几年,家中有了自己的田地。

    可是老天爷不发怒,灾难还是来了。无情的瘟疫带走了邵白温的父母,夺走了他幸福的童年。

    自此之后,邵白温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并没有听说他有和什么陌生人来往。

    不过,能教出这样子的弟子,要瞒过一般乡民不是问题。

    少白翁用的是一门叫《度日如年》的绝世神功。

    奚聚风曾在祖师爷的手札中见过这样的记载,说世间有一套武林绝学,叫《武之禁章》,当中记载的不是一项而是好几门绝世神功。练了里面的武功,一千人中有九百九十九人死于非命,剩下的也仅余一口气。

    其中就有记载有一门神功,练完之后,不管多么年轻,也是是满头白发。此功以消耗寿命来换取功力,练一日涨一年,故名《度日如年功》。

    但手札中只记载了这些,其他的都没有。

    奚聚风相信,少白翁练的一定是《度日如年功》。

    要想了解这门用寿命修炼的神功,以他现在的普通华山武功时没办法逼他的对手用上真功夫,只有自己先拿出一点货来抛砖引玉。

    两人可说是同时落地;同时运气;同时出手。

    但由于少白翁心中所想较多,在行动上就慢了一刹那。

    仅仅是一刹那,对普通人来说,连眨半下眼也来不及。但对练过武,尤其是像他们这种顶尖的高手,身上的任何一个感官也已远超一般人。特别是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那一刹那如同把生与死合成一个字。

    生的最后一笔是死的第一画,这一画,可以是简单的一画,也可以是生死河。对方跨过了,你却没有,只能死。

    少白翁明显感觉到,对方右手的大剑,以雷霆之势压了下来。

    虽然剑还在剑鞘内,奚聚风的右手只是掐了个剑诀,但凝聚在周围的真力以及强大的精神,已形成威力不下于刚才那柄大剑。

    被这样的大剑重击一下,可不是说着玩的。但少白翁却避无可避,只能硬挡这一下。

    这一剑虽然有万钧之力,却是由真力凝聚而成,以精神力控制。

    这一击可以是举轻若重,但如果少白翁躲过去,又立即转为举重若轻。虚实之间,只在自己的一念。

    少白翁已慢了一线,他的后招已被封死。若然躲避,那么他将一直处于被动。所以他只能硬拼,为了争取主动。

    时间已不容他多想,在这间不容发之际,少白翁果断出击。左脚向前小踏了半步,右拳迎了上去。

    气劲爆响之后,奚聚风被击退数步距离方才下落。反观被动的少白翁,双足前后站定,寸步未移,可他脚下的石砖,却已寸寸碎裂。

    如此强的暴击,若非有保护的气场,外面的人定然受到波及。

    好不容易抢到半分主动,少白翁哪敢怠慢,奚聚风尚未落地,他已一掌击出。

    少白翁对敌手功夫的吃惊,在奚聚风的意料之中,借助那瞬间的优势,他已把少白翁的所有后招全部封死。要想不落下风,只有运功硬拼。只是没想到,为了挽回优势,少白翁竟然全力出击,不留一丝余力。

    还好奚聚风底子厚,出手又预留了三分力,因此对招未受伤。虽然人未落地,可剩下的真力无法再聚气于脚下。不过他临危不惧,在体内运行真力从毛孔射出,化作一把把利剑阻挡了少白翁的攻势。

    奚聚风当然不指望仅凭这一点剑气,就能阻挡实力与自己相当,且全力反击的少白翁。他只是要争取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借力的机会。

    在退的过程中,奚聚风已于体内运足真力。只要给他脚沾地,有了发力的点,他便可以反守为攻。

    反观少白翁,他则拼命急攻,务必要在奚聚风落地前击中他。

    在刚才的反击中,少白翁是全力以赴,加上现在雷霆之势,真力已用得七七八八了。旧力已尽,新力未生,若对方借落地这个支点进行反击,那么他刚才辛苦所换来的便全都付诸东流。

    所以,他拼着命亦要击中对方,好打掉他的护身真力。但见少白翁掌化千重影,一对面前的万仞断江河。一时间,叮当之声不绝于耳,连场外之人,也能感觉到这气劲一重又一重的向他们袭来。

    不过心中虽然这样想,但事实总不尽如人意。奚聚风借住毛孔所发出的真力,化作利剑挡在了少白翁的面前。虽然这些剑对他来说构不成威胁,但却能稍稍减缓他的攻势,让奚聚风落地着力前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减小。

    机会稍纵即逝,少白翁没有把握住,那它便流向了奚聚风。

    在脚尖着地的一刹那,他就如暴风雨里的一叶孤舟找到港湾般获得了新生。聚集在丹田内的真力运向掌心,脚下用力一蹬,迎向少白翁末势的一掌。

    同时,没有负担的精神力,以不断施放出来的真气为牵引,将被打散的剑气重新控制起来,从四面八方射向少白翁。

    在看到奚聚风落地的同时,少白翁也明白,他错过了开战以来一个绝佳的机会。不过他没有因此懊悔不已,更没有这个时间,因为奚聚风不会给他机会。

    冷静下来的少白翁沉着应战,猛然间一握拳。一瞬间将聚在拳头上的真力撤走一部分,护遍了全身。

    拳掌未至,拳劲与掌风已然交拼,真力如豆般爆开。

    人未接触,仅仅是真力的触碰,已经有如此的威力了。那要是拳掌相加,还不知道有多大的威力。

    可当真的到全掌架在一起的时候,反而出奇的无声。

    少白翁的劲力已是强弩之末,何况他还要分出一部分护住全身。因此,这一拳对奚聚风并没有作用。

    同样的,奚聚风的真力因分出大部分化作利剑阻挡少白翁的攻击。所以,这看似占了优势反击的一掌,对少白翁来说造不成任何伤害。

    见对方的反击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少白翁心中一定,忙要撤掌后退,以准备新的攻势。

    不过此念头刚一动,对方已有了行动。张开的手掌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拳头,同时左手剑指急向少白翁的眉心戳去。剑指尚未触碰到额头,但指上剑气已经压着他眉心不断跳动。

    少白翁亦是反应极快,见对方剑指射来,连忙左足向后退了半寸,稳住身形,脑袋向后一闪。紧跟着左掌向上斜推,将剑指隔开,右手猛地向后一拉。

    但听嘭的一声响,少白翁身后的地面,被剑气射出一个大坑。

    奚聚风知道,少白翁练的是“度日如年功”,这种功夫练得时间约长,越减少寿命。少白翁定然没有练多久,那么实战情况下就不如他奚聚风。

    既然真力比拼不相上下,那就比招式。

    本来,两人都可以先后退,然后再组织新的攻势。

    但奚聚风却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抓住了对方的手,目的就是为了攻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他看重的就是对方习武时间不长,临敌经验不足。既然握住了对方,又怎会被他轻易的挣脱。

    虽然少白翁的手很用力的往回抽,但拳头还是在对方的包围中。

    不过奚聚风却想错了,少白翁虽然习武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也没有跟成名人物动手的记录,但临敌经验却不一定少。

    他手下有很多不入流的小帮小派,这些人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抢夺地盘、争夺位置的事很常见,少白翁就参加过不少这样的争斗。这些人虽没有高深的武学,但却教会了少白翁许多实战经验。

    少白翁虽与天竺僧声闻有一战,但也只是比试真力于意念之战。

    这一场,才是真正把实战运用到高手的对决上。

    少白翁用力一拉,虽然没有抽回手,不过奚聚风可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中计了。

    少白翁并不打算把手收回来,而是借势前冲,用右膝重重的击向奚聚风的小腹。

    奚聚风在惊吓之际,立即松开右手,左手顺势下移,去格挡对方的一击。但为时已晚,奚聚风的手刚松开,却有被少白翁抓住手腕,而他的左手无论在角度还是在力度,都挡不住少白翁的一击。

    就在这关键时刻,奚聚风右脚立定,左脚向少白翁的左踝骨踏去。

    这招“围魏救赵”使得少白翁不得不改攻为守,右脚斜踏,拦住了对方的攻势。而他的左手则下压,去拦截奚聚风向他小腹拍来的一掌。

    哪知两人的手刚一接触,奚聚风的手却立即绕开,以一个精美的弧线点向少白翁的右腰。

    少白翁见状立即变招。

    但他不知道,奚聚风这样并非虚招,而是实打实的与他硬碰。

    一个蓄谋已久,一个临时变招,两手相撞,少白翁立感左手一阵酸麻。不过还好他功力深厚,真力催动下,酸麻之感立消。

    少白翁明白,自己虽然参加过帮派之间的争斗,但高手间比试的经验却不足,与奚聚风这种大派子弟相比,自己立落下风。既然自己在招式上胜不了对方,那就先不要急于打倒对方,而是求稳。

    平平稳稳的攻;平平稳稳的守,先不败,再反胜。

    经验不是一下子累积成的,明白了这一点,算是个好的开始。

    之后的攻守转换之间,奚聚风尽显华山外派“奇”的武学特点。

    就算是对华山派武学极为熟悉的人,也不敢在对战的时候,说对他们的招式了如指掌,更何况是对战高手经验不足的少白翁。

    面对奚聚风的每一招每一式,他也尽是堪堪拦住,连多余反击的功夫都没有,更不要说是找出对方的破绽。

    不过,少白翁知道,论实战,他不是奚聚风的对手,处处抢占先机也不适合他。他只有守,稳稳当当的守,逐步蚕食对方的意志、信念。

    因为,这才是他的优势。

    (本章完)
………………………………

第73章 八、兵器之心

    八、兵器之心

    自从练成“度日如年功”之后,少白翁不仅有了一甲子的功力,一头银发,更有老人的耐性。打得时间越长,对他越有利,因为他能学到很多经验。

    但同样的情况,对奚聚风来说可就有不同的效果了。奚聚风少年得志,自然心高气满。这点从他不听门中长辈劝谏,只身偷偷前来赴约,便可得知。

    虽然他的实力、对武学的眼界远超于陆九空、白少虎之流,但也年轻气盛。在高门大派的成长下,使他惯于凡事不服输皆要一争高下。

    这样虽有一些好处,但与实力相当的高手比拼,时间长了就会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