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里苍穹万里剑-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嘶。”冯元义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答话。

    想到了前几那个穿过朱雀门,直接进入太极的儒生,天子陛下又露出了些微苦笑:“朕要是再年轻一些,应当满朝之内,都是大唐悍将,满朝之内,都是文士书生。是为我大唐百姓谋取太平,谋取安生立命。”

    冯元义用眼角在天子陛下的脸上划过:“大家如今依旧很年轻呀。”

    “你呀,最懂朕的心思,可也最不懂朕的心思。”天子陛下说着,已经起。

    他好像想到了很久很久没有说过的一句话,他挥动龙袍,便是青天苍龙游dàng)在内:“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没有人回答,因为内没有文武百官。

    冯元义好像也想到了曾经的天子陛下,不知为何,他看到如今的天子,竟然心中一酸,老泪纵横。

    关内道一破,大唐再无盛世!

    天子陛下,独坐半壁江山,无人可为他镇守国门!

    皇城之外,不是朱雀大街,是延兴门前的新昌坊,今天有数不尽的士子书生,遵照当今天子陛下的诏令,齐聚坊间。

    有宰相卫国公和翰林院韩昌黎亲自到此主持,负责士子入江南的一切工作。

    既然是士子,其中自然包括韩昌黎自。他想起了天子陛下所言:“有时候,朕觉得对不起你韩昌黎,可朕已经做了,就

    不可能反悔。如今,大唐盛世凋零,迎来了真正的寒冬,大唐长江水以北,估计用不了多久,可能都会落入胡蛮狗的手中。”

    “朕想为大唐的今后做一些打算,这件事,朕希望你能替朕去做,也算是你韩昌黎为朕做的最后一件事吧。”天子陛下的目光很和蔼。

    “朕想为大唐文脉,留些种子,便想到了士子入江南,当年,士子北奔,今天又要南下,真是可笑。可朕还是想有人去做,你韩昌黎便是朕最中意的人选。”

    “臣万死不辞!”韩昌黎躬,天子陛下挥手示意,他便缓缓退出了太极。

    他望着延平门之外,下江南呀,江南水土好,也适合养育这些读书人,又有天险,一般南下的蛮子,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肯定攻不下长江天险,自然下不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水土好,姑娘好。韩昌黎不由的笑了笑,可并不适合他韩昌黎呀。

    “韩翰林,真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呀。”卫国公双手附后,望着已经聚集在一起,在与家人离别的众多士子。

    这些都是近些年来,大唐为将来的盛世,培养的文人墨客,可惜,还没有等到他们派上用场的时候,大唐的盛世已经临近了末尾。

    至于未来,大唐还有没有盛世,甚至还有没有大唐,一切都是未知数。

    “卫国公,您这话说得不太恰当。”韩昌黎转头,盯着卫国公的脸颊:“其实,他们,还有我,谁想真的背井离乡,离开我们奋斗过的地方。前方有不知道多少人,在为了我们去送死,可我们,却只能躲在他们的后。”

    卫国公的眉头轻轻皱起,算是第二次,拿着正眼去瞧这个读书人:“你,是我大唐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可他们没得选呀。”韩昌黎说着,双手插在了袖口之中。

    这是他从李林甫那里学来的习惯,他的眼眸缓缓闭上,开始了沉思,过了良久,他抬头:“如果有机会,我多么希望,能跟那些站在城头上的大唐将士,一起手刃叛军,手刃蛮子。”

    卫国公没有答话,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这个读书人的话。他的目光略微偏移,见到韩昌黎的此番动作,心中却是一紧,他好像又看到了那个跟他都了许多年的李林甫。甚至,还要更高大一些。

    一辆马车缓缓行来,停在了坊前,马车上走下来一个胖子,是李三胖,他的后,紧跟着走下来的是游侠儿孟东野,车厢里面还有人,却不曾走下马车。

    见到是李三胖前来,韩昌黎快步迎了上去,没有什么废话,因为韩昌黎不太喜欢废话,李三胖是知道的。

    这个胖子从手上摘下了一个玉扳指,丢到了韩昌黎的手中:“送你了,知道你觊觎已久,

    只是你不好意思开口罢了,还有,这次带上孟东野一起。”

    韩昌黎没有拒绝李三胖,他握紧了手中的玉扳指,这以后就是他心中的李三胖。他的目光望向了孟东野,孟东野还在马车前方,并没有走上前来。

    “不用看了,他的小娘子就在车厢里,肯定是要随着他一起去的,也幸好,孟东野这小子,好像就是从江南跑出来的,他对那地方很熟悉,他跟你一同前往,我还是很放心的。”李三胖继续缓缓说道。

    “他能回到故乡,也算是件好事。”韩昌黎笑了笑,对着李三胖回应道。

    “那肯定。”李三胖伸手拍了拍韩昌黎的肩头,脸上的笑容,有了几分古怪的味道:“去见过颜小娘子没有,可别让她天天念叨着你,说实话,就算是你带着她去江南,我想整个大唐境内,也不敢有人说三道四。”

    “李三胖,我还是想跟你说,我的心中只有她。”韩昌黎没有生气,他叹息一声,极为认真地看着李三胖:“我走了,她就交给你了。”

    韩昌黎没有说,第一个她是谁,以及后面的她又是谁,李三胖已经明白,何必需要多说什么。

    肥腻的手掌,再次在韩昌黎的肩头轻拍,这个恶心的胖子,竟然一把将韩昌黎搂到了怀中:“你小子尽管放心,你交给老子的事,老子肯定给你尽心办好喽。”

    不知道过了多久,第一辆马车开始驶出延兴门,是载着帝都城士子的马车。

    先前李三胖带来的马车,跟随着队伍的最后头,车沿之上,韩昌黎依旧没有回到车厢之内,他站在车沿上,望着马车后方的帝都城。

    李三胖在向着他挥手离别,他也抬起手来,心中却想着,她终究还是没有来跟自己说句离别。

    可能,她也在等着自己去跟她说离别吧。韩昌黎轻轻摇了摇头,想要走进车厢之内。

    好像就在此时,马车即将走入到城门之下,他瞧见了李三胖后的街巷之中,有半面妆容,在捂着嘴,望向他,原来,她一直都在。

    “孟东野,这里交给你了。”不知道为何,韩昌黎的心中,出现了几分不忍心,好像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是与大唐共存亡,还是随着天子陛下的旨意,与众多士子下江南,他选择了前者。

    他想要站在帝都城里,跟那些共同守护帝都城的人一样,做一次大唐的英雄,因为在他们的后,有很多人需要去守护,就比如,此时站在街巷之中的她。

    还没有等孟东野反应过来,韩昌黎已经跃下了马车,他在李三胖意外的眼神之中,走在了帝都城的街道之上。

    对着原本藏在巷弄间的女子,轻轻点头示意,韩昌黎对着皇城,对着帝都,对着整个大唐说:“现在,韩昌黎不是士子书生,他想要做大唐的将士,也想当大唐的英雄!”


………………………………

第二卷 雨霖铃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后的倔强

    如今的整个大唐都乱做了一团,不论是长江以北的河南道、淮南道、山南两道,还是黄河两岸的河东道、关内道、河南府、京兆府。

    帝都城也是如此,这才短短几的光景,已经瞧清楚了局势的帝都长安人,不愿意继续在帝都城久待,他们带着妻儿老小,变卖了家当,离开了帝都。

    随着士子入江南的潮流,同入江南两道内。

    可大多数人,依旧不愿意离开长安城,因为帝都是他们的家乡,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陪着帝都城,走过了这最繁华的十数年,随着帝都城,一同登上了盛世的最巅峰。

    现在,让他们离开?

    他们不会离开,他们会继续留在帝都城里,如同往常一样,只要帝都城不破,就还是他们的家乡,家在人就得在。

    坐落在东市的拾草堂,是一间看上去很寻常的药铺,甚至在这些子里,随着大唐的动dàng)不安,店里面的伙计,都跑得七七八八,如今依旧还在拾草堂之内跑堂的伙计,就只剩下了四五个人。

    拾草堂的老板,没有人知道是谁,只是偶尔有人会见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出入拾草堂之内。就连店铺的伙计,也很少见到他们的老板。

    甚至,这些伙计连老板的名姓,都不曾知晓。只是在每个月的月初,都会有人送来上个月的月钱。剩下的伙计,要么就是帝都长安人,要么是没个去处,反正到哪儿都是求个吃喝拉撒,在拾草堂起码衣食无忧。

    只是这些子,有些例外。拾草堂的老板,就是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从几天前回到铺子里,就没有离开过。

    跟随着老板回来的,还有一个中年儒生,一个被儒生单手提着的江湖少年。

    除了每天的吃喝,拾草堂的老板没有离开过屋子,中年儒生也没有。

    白发苍苍的拾草堂老板,很少有人知道名姓,但总有人知道。就比如现在呆在屋子里,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自在。

    “孙老爷子,我师弟还要几能醒?”自在看得有些心烦,他实在是不喜欢这种帝都城的生活,从很多年前开始就不喜欢,若不然也不会选择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老爷子是大唐医术界,鼎鼎大名的扛鼎之人,神医孙十常。他坐在屋子里,手中抱着一碗温茶,在他前的榻之上,躺着脸色已经逐渐红润,又有了血色的郭小九。

    “再有三天,我保证能醒。”孙十常回头,看着自在的背影说道。

    自在的眉头微微皱起,他偏过头来,盯着榻的方向仔细打量几眼:“还要三天?我师弟真的没有什么大碍?”

    “自在小子,你是不是信不过我老头子,想当年,你师父都是我从鬼门关上拉回来的,

    更何况你师弟这种小打小闹。”孙十常盯着自在的双眸,很认真的说道。

    自在听着摇了摇头,不愿意再去跟这位老爷子拌嘴皮子,这位老爷子讲到自己的当年,只怕没有个几天几夜根本说不完。

    果不其然,老爷子开始了自己的缓慢讲述,孙十常老爷子是一个很精神的老头子,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如今起码应当也有九十岁的高龄。女帝在位三十多年,是他的鼎盛之时,江湖上提到神医,必然是他孙十常。

    自在听的有些烦躁不安,他撇撇嘴,一脚踏出,一个闪,影已经不在屋子当中。

    “切。”孙十常摇了摇头,继续端着茶碗,回望向了榻之上,他放下了茶碗,伸手扣在了郭小九的额头之上,笑容也逐渐展开。

    这小子的命,果然够硬,若要是搁在其他人上,只怕撑不了这么久。孙十常在郭小九的体内,发现了天山雪莲的残余药效,才能让他如此轻松地将郭小九从鬼门关上拉回来,他猜想这个年轻人,应当在最近一两年之内,经历过了同样的生死抉择。

    可他的对症下药,毕竟钻了些空子,是他没有跟自在讲明白的。他如此对郭小九下药,以后只怕是天山雪莲的药效,已经不能如同以往那般神奇。

    郭小九确实已经没有了什么大碍,按照他最好的猜想,应当会在三天之内逐渐恢复生机,然后顺利成章的苏醒过来。

    孙十常老爷子很开心,因为他见到郭小九的时候,郭小九连呼吸都停止了,既然能够将郭小九救回来,证明这些年来,他虽然已经年迈,但他的医术,并没有随着年岁老却。

    “孙十常依旧是大唐的第一神医。”孙十常想着见到那些旧相识之后,肯定可以抬着头在跟他们讲讲最近这些年自己的丰功伟绩。

    已近到了正午时分,自在回到了屋子里,也带回来了食物,他没有去跟孙十常开口聊天,他受不了这个老爷子的唠叨。

    哪怕天底下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能唠叨的。只是孙十常的唠叨,是不管你说什么,他自己都能讲上几天几夜的唠叨。

    孙十常没有后人,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因为他的夫人死得早,他的余生没有再去喜欢过别的女人。

    但他孙十常有传人,在大唐医术界,只要看过他的《千金方》,都可以算是他的传人。

    “我愿大唐人人都是我孙十常!”这是孙十常经常跟医术界的那些老先生们讲的话。

    如今,整个大唐境内,不论大小医馆,没有藏着一本《千金方》,便不算做是正经医馆,也不会得到大唐官家的认可。

    “我今晚就会离开帝都,三天后再回来,师弟的事,就暂且交给孙老爷子了。”自在用过膳之后,起

    微微躬说道。

    “你不想亲眼看着你师弟醒过来?”孙十常走到了木桌旁边问道。

    “不了,我还有很多要紧的事要去做。”自在话才说完,人已经离去。

    万里无云的晴空之上,便有中年儒生踏空而去,留下了漫天霞光。

    “是不是嫌弃我老头子碎嘴?”孙十常捏起一块糕点,轻咬一口疑惑道。

    只是没有人会为他解答这个问题,他也并不需要旁人的解答。这一次救下了郭小九,他得到了自在的承诺,就算是他老人家,到时候离世,没有人收尸,也会有郭小九和自在帮他收尸。

    老人家余生的理想,也就仅此而已。

    当然,他这些年依旧在大唐不停地走动,只是为了见见那些熟悉的面孔,再跟他们唠叨唠叨那些陈年往事。

    只可惜,这近些年他在江湖上行走,见到的熟悉面孔,越来越少,许多已经入了黄土。

    入了黄土也没有关系,他就带着药酒,跑到人家的坟头上,坐在坟头讲个几天几夜。自顾自的去说,因为他知道,没有人会回答他的话,但肯定有人在听着他的唠叨。

    是那些拥有一张张熟悉面孔的老家伙们。

    每次想起他们的名字,却很难再想起他们生平的模样和事迹,是他孙十常觉得最遗憾的事。

    孙十常不怕死,就害怕有一天,他会跟那些老家伙们一样,死得寂静无声,死了之后,就连自己的那些老伙计们,都忘记了他长得什么模样,做过什么样的事。

    他的一生,不甘于平凡,所以,他很希望,在他死后百年,甚至千年时光,依旧会有人能够记得他的名字。

    不知道何时,已经夕阳西下。

    老爷子搬过了一张躺椅,躺在窗口前方,开始了他今天的讲述。

    屋子里除了昏迷之中的郭小九,没有旁人,他在讲给那些地底下的老伙计们听,毕竟这些年里的事,他们都没有听说过。

    一直到了很深的夜色之中,孙十常才笑了笑,砸吧砸吧嘴,结束了今天的讲述。

    “老伙计们吆,估计用不了多久,我就得下去陪着你们,我肯定会比你们强,比你们所有人都强,因为我孙十常,是大唐百年之后,人们依旧心心念念的神医孙十常!遍览大唐之前,历朝历代,也唯有神医华佗和医圣张长沙能与我媲美!”

    老头子缓缓闭上了双眸,没有能够见到第二天的大唐。大唐盛世转衰,也送走了这位九十高龄的老神医。

    中年儒生,在第二清晨折返,他是在夜色里看到了这位老先生,最后的倔强!


………………………………

第二卷 雨霖铃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此时帝都不复

    清晨,将会为大唐带来最后的几缕曙光。

    昨,是杨胡子叛军联军,走出陇东城,南下的子。也在同一天,神医孙十常老死在了拾草堂。

    他死得不憋屈,因为他是孙十常。孙十常开创的大唐医术界,人人都是他孙十常,人人都有《千金方》!

    他死的时候,是在夜色里,只有一名中年儒生看到了他的死,因为中年儒生要为他收尸。

    孙十常老爷子走得很安详,就像许多个儿孙满堂的老爷子走的时候一模一样。他没有妻儿,可全大唐境内,都是他孙十常的弟子,可能百年千年之后,依旧无人可以超越他创下的医术界盛况。

    拾草堂已经在今下午,关门大吉了,店铺里原本的几个伙计,也都得到了很多银钱,足够他们几个月的吃喝。

    可叛军不久之后,就会来到帝都城之外,这些伙计心中也明白,他们走得不是很愿。

    拾草堂关门之后,孙十常老爷子的尸体,就停在了草堂的大堂之中。自在也不喜欢跟死人待在一起,那样他会感觉,有人在他的耳侧,轻轻地呢喃。

    转眼间,已经又是两之后,孙十常老爷子临走之前说过,今天将会是郭小九醒来的时候。自在不在草堂之内,他有很多很要紧的事,需要他去做。

    随着一阵清风吹入草堂之内,榻之上的郭小九,从睡梦之中,从黑暗的深渊之中,探出了半个子。

    他拼命地挣脱了后的黑色大手,大手在抓着他的脚踝,想要继续将他留在黑暗之中。

    “啊!”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郭小九从嘴里发出了一声怒喝,半个子坐在了榻之上,他的上,都是汗珠。

    轻轻擦拭掉了几滴依旧还在垂落的汗珠,郭小九抱着脑袋,开始喘息。

    他的脑袋有些胀痛,可之前的一幕幕,好像都依旧在他的记忆之中,他记起来那皇城之外,失去意识之前,看到的那位白衣儒生。

    “是师兄?”郭小九好像记起来了中年儒生的模样,他开始在屋子里寻觅那道影。除了浓烈的草药味儿,没有什么人影落入到他的眼眸之中。

    他挣扎着从榻之上爬起来,幸好他的体原本就不错,不知道多少子没有怎么走动,除了膝盖有些酸麻,并没有其他的什么异常。

    还有,小腹之中,有些隐隐的饥饿之感。

    屋子里的木桌上放着点心,这是晚冬的最后几,点心应当不算多么新鲜,但足矣果腹。

    郭小九就坐到了木桌前方,是孙十常老爷子生前坐过的那张椅子。屋子里的格局没有什么变化,窗口前的躺椅之上,仿若还依旧会躺着一位老先生。

    木桌上点心之下,压着一封书信,是留给郭小九。他拿起书信

    ,缓缓拆开,细细打量几眼,是自在留下的。

    一边吃着点心,一边看完了书信的最后几句话,原本内容就不是很多,也很容易理解。

    郭小九将书信收回到了怀中,他在屋子里找到了还算干净的衣衫,悬上佩刀酒囊,后负剑,他拉开了屋门,向着草堂的大堂之中望去。

    人死之后第三天,是入土为安的好时候。

    郭小九快步下楼,将老爷子的棺材板钉牢,他扛着棺材,走在了大街之上,这几的帝都城,没有人会选择出门,除了走在街巷上的南北衙门捕快。

    没有顾忌那些捕快的诧异目光,郭小九伸手扶在棺材上,向着通往明门的街巷上走去。

    人死之后,入土为安。孙十常老爷子救了他郭小九的命,他便为孙十常老爷子送终,很公平的交易。

    走出了城,一路上都没有什么阻拦,也对,如今的大唐帝都城,自顾不暇,哪有机会去管他们这些江湖人的行径,只要不是给帝都城添乱。

    在城外寻觅到了自在书信之中描述的风水宝地,他将棺材轻轻放在了地面上,从林间寻找到了工具,开始了忙碌。

    一直到了下午,太阳开始往东南方偏倚,郭小九才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他拍了拍手,坐在了坟头一侧。

    “孙老爷子,敬您!”已经得知了孙十常份的郭小九,将腰际上的酒囊摘下来,将酒水洒在了坟头之上。

    江湖儿女,最重恩。他也有饮酒,是与孙十常的对饮。

    没有多做停留,他也有很多事要开始去着手处理,既然上已经没有了什么大碍,他总得为此时的大唐,去做些事。

    就比如,他需要将酒肆的生意安顿好,他需要去了解到韩昌黎此时的境况,他需要知道宁不二何时会回到帝都城。

    以及,他做为江湖人,此时帝都城里的江湖人,自然应当立在城头之上。

    他起,却又没有立刻离开,他望着不远处的那道中年白衣儒生,愣在了原地。

    自在单手放在前,他对着郭小九笑了笑:“师弟,你怎么没有陪着师父,偷偷跑出来了,到了大唐,也没有跟我打个招呼,哪怕师父并不承认我这个徒弟,可你也总不能不认我这个师兄。”

    “师兄。”郭小九急忙拱手作揖,是对自在应有的礼数。

    自在走到了坟前,他蹲在了坟前,没有跪倒下去。坟前没有墓碑,这是孙十常老爷子自己的要求。

    “谢过师兄的救命之恩。”郭小九又客着说道,然后才敢蹲下去,蹲在了自在的边,他依稀记起来很久以前,在岛上与他有过同样的此番场景。

    自在伸手在衣衫上轻轻擦拭,这才对着郭小九抬起一只手来,冲着他昂了昂头。

    伸手

    在刀鞘上轻轻滑过,郭小九才宛若猛然醒转,他抬手,与自在的大手,撞在了一起,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如今,大唐危在旦夕,我们师兄弟,就像当年掏鸟窝那样,齐心协力,为大唐做些事。”自在说着,放下了手,他一脸的认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