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烟火江湖-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命运交给上苍吧!
她的这个举动让朱雀堂的第九第十两位执事有点措手不及,根据对南宫雨的身世、性格分析,每一项情报都显示她将会在北江上岸,寻求李修白的庇护,所以他们原本是打算等她上岸就动手。
毕竟黑云斥候不是真正的军队,只是一个杀手组织而已,做事情还是要讲究善后,所以他们错过来在江上的机会,因为这条江水运繁忙,不可能做到无声无息。
眼见南宫雨驾船出了海,两位执事急急忙忙各带一标人马追了出去。
而云傲,一直其实都在暗中尾随南宫雨,看到先后两批人出海,他没有停留,也跟着驾船顺风而下。
三天之后,黑云斥候追上了南宫雨。
而云傲也追上了他们,第一场恶战,当场斩杀第十执事和十二名队员。
双方已经杀红眼,漂浮在海上相互对峙,所有船的桅杆都已经被砍断,黑云斥候这边的特制弓箭也已经用光,可对面那个老头只是付出了半条手臂的代价。
第九执事咬了咬干裂的嘴唇,血丝渗透进嘴里,带来一丝清凉,他回头看了看疲惫不堪的兄弟们,突然有些绝望。
几天的厮杀下来,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撑他们继续漂浮下去,而对方船舱里面还有淡水和粮食。
就像现在,云傲就盘腿坐在船头喝水,而他们却只能忍受咽喉的疼痛。
“执行备选方案吧。”
第九执事看了看所剩不多的兄弟们,掏出怀中一个装满火药的铁匣子,突然冲大家俯身一拜。
当天夜里,两船终于被海风轻推到不足一丈的距离,刹那间火光四射,云傲连同九执事和剩余的几个黑云斥候在爆炸声中同归于尽。
南宫雨被云傲打昏提前放在一块拆下来的大木板上趁着夜色偷偷放逐。
………………………………
第一卷:渔家郎 第二十一章:少年也有愁
故事总是有悲欢离合,何况里面的主角还是自己的亲人,而且不美好的事情总是让人觉得悲伤和寂寞。
路一等疲倦的母亲睡着之后才从房内出来,他的心情有些压抑,说不上难过,也说不上愤怒,只是感到一种无力的疲倦,哪个少年现象中的父亲不都是伟岸的。
所以他没有一点儿睡意,出了院门沿着村里的石板小路毫无目的的游荡起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头的椰子林。
母亲十五年前就是在这儿被小鱼儿他们一群孩子发现,幸运的被救上岸,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的自己,而这里同样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足迹,有他童年的欢乐回忆。
人生没有如果,所以路一觉得自己的运气已经足够好,应该对大家都报之感激,但他还是第一次感觉到了忧愁。
渔村的夜晚很安静,不远处海浪轻拍沙滩,传来刷刷刷的低语。
路一盘腿坐下,他并不是一个消沉的人,就像路渔安慰他说的那样,人可以自己选择很多不同的路,但唯一没得选择的就是自己的出生,所以让他不用觉得亏欠。
背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路一回头看到小鱼儿。
路一刚要起身,小鱼儿就在他肩膀上按了按,盘腿坐在了他的身边。
“是不是渔姨告诉了你很多事?”
路一点了点头。
“看你的样子,肯定有很多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吧。”
小鱼儿看到沉默的路一,突然站起身,摆出破水刀法的一个架势,冲他招了招手,笑道:“来陪你鱼儿哥过几招!”
路一摇了摇头,懒懒的坐在原地不想动。
小鱼儿刚想再说几句话激一下他,路一突然用脚尖挑起一堆沙子,冲着他就洒了过来。
等小鱼儿手忙脚乱的躲开扑面而来的沙子后发现小王八蛋已经拍拍屁股跑的远了。
大老远了还回头做了一个鬼脸。
小鱼儿笑了起来,这才是少年该有的无忧无虑。
————
农历初六,宜远行。
今天路家村很热闹,全村没有一只船出海,因为今天村里的马车就要装满干货前往伏波镇,所以家家户户都很忙碌,大人忙着准备货物,孩子们忙着打闹嬉戏。
路一起来的很早,练完功,把院子仔仔细细的打扫一遍,水缸的水挑满,柴房的柴也劈了一大堆,足够家里烧很长时间的了。
临出门的时候,路渔递给他一把木刀和一个小小的包袱,木刀是小时候练功用的,尺寸和黑刀相同,只是重量不一样,包袱里有一些散碎银子和换洗衣服。
“出去了,记得按时吃饭。”
路渔原本感觉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叮嘱,可是话到嘴边说出来的却是这句最为普通的。
路一笑着点头,走出去几步之后又回过身跪在地上恭敬的磕了三个头。
“第一次出门,不要和人冲突,有事情多多忍耐。”
路渔红了眼眶,挥了挥手转身走回屋子。
祠堂外的空地上。
路五叔和小鱼儿正在检查马车上的货物,尤其是捆绑的绳子,每一条都用手重新拉扯一下,确保结实,看到路一走过来,五叔打趣道:
“哟,瞧瞧我们路家小子的打扮,像不像一个名震一方的大侠客?”
“五爷爷早。”
路一灿烂的笑了笑,打过招呼,连忙放下东西,屁颠颠的跑过去搭手帮忙。
一共三匹马,两车货,还有一匹马拉着一个老旧的车厢,供送货的人轮流休息。
北村口。
路一文和路小波都被父母拉着手千叮咛万嘱咐,看着两个小伙伴苦着脸耐着性子认真听话的样子,路一坐在车辕上偷笑。
小鱼儿伸手敲了一下他的脑袋。
“严肃点。”
“鱼儿哥,你出门的时候银鱼嫂子是不是也如此这般?”
“我发觉你现在胆子越来越大,好像都忘记了当初是谁教你说这些俏皮话的吗?”
“不是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鱼儿哥,不是我说你,自从你结婚之后,都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那个鱼儿哥了。”
“……”
就在这时,小鱼儿努了努嘴,笑道:
“青梅竹马的来了,你也要被如此这般了,哈哈。”
路一转过头,看到了人群中正在四处张望的路小佳,瞪了小鱼儿一眼道:
“那是我妹妹,别胡说。”
“我又没说啥,你为什么要脸红?”
“我哪里脸红了?”
“哎呀,鱼儿哥老了,眼花了。”
“呸!”
村里的大人都喜欢拿路一和路小佳开玩笑,一来是两人年龄相仿,二来从小到大,有路一的地方屁股后面肯定就有那个扎麻花辫的小小跟屁虫,而天不怕地不怕的路一就怕这个,在他们这个青涩懵懂的年纪,有些东西似懂非懂,柔软得像是一片羽毛。
路一不理小鱼儿,转身跳下车冲路小佳招了招手。
“路一哥哥。”
路小佳跑了过来,眼眶红红的,看起来哭过了。
“傻丫头,哭个啥呢?想要什么礼物?哥哥给你带回来。”
路一故作老气的揉了揉她的小脑袋。
“什么都不要,你出去了别惹外公生气啊,而且外公说外面的人可坏了。”
路小佳歪了歪脑袋,躲过路一的手。
“放心吧。”
“这个给你。”
路小佳藏在背后的手里拿着一双布鞋,黑色的鞋面,厚实的鞋底,只是做工看起来有些粗糙,一看就知道是她亲手做的。
“嘿嘿,刚好差一双鞋子呢。”
路一高兴的接了过来,蹲下身子脱了旧鞋子就穿了起来,站起身走了两步,剁了剁脚觉得大小正好。
“谢谢小佳妹妹!”
“我的呢?”
就在这时,路小波和路一文好不容易摆脱父母走了过来,看到妹妹给路一做的鞋子,有些郁闷有些羡慕的问道。
“你的鞋子娘亲不是才给你换了没有多久嘛!”
但是话一说完,路小佳脸就红了,她第一次一针一线的做鞋子,不知道被扎破多少次手指头,可是当看到路一穿在脚上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特别的值当,可哥哥的调侃还是让她有些害羞。
“没有娘亲做的好看,我还不要了呢。”
路小波刮了一下妹妹的鼻子,瞥了一眼路一,叉腰说到:
“路一啊,你得记得我妹妹的好!否则兄弟都没得做了!”
路一翻了一个白眼。
小鱼儿不正经的插话道:
“真是有了路一忘了哥,女大不中留啊不中留!”
几个人哄堂大笑,羞得路小佳转身跑了。
出了村子,一路向北。
这条路路家村祖祖辈辈不知多了多少次,所以刚刚离开村子的这段路其实还是很平坦宽阔的,有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都被村里小心的修复好了。
车队快要进入山坳的时候,坐在最后一辆车上面的路一回头张望,村口还站着很多人在挥手,给他们几个送行告别。
“走啰!”
小鱼儿站在马车上向着村子那边大喊一声。
群山回响!
路一三个也站在车上,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距离村子越远的山路越是崎岖难行,很多时候人都得下车帮忙推车,或者是搬开横在路上的树木石块,好在渔村少年有的是力气,而且几个人嘻嘻哈哈也不觉得累。
已经在山路上颠簸了六天,三个少年也渐渐失去了刚刚出村时候的那种新奇感,逐渐变得安静下来,好在群山环绕,风景确实宜人。
路一嘴里叼着一片竹叶,斜靠在货物上,身体随着马车的起伏而摇晃。
边上同样姿势的路小波突然开口问道:
“这样都走了六天了,怎么连一个人都没有碰到。”
听到两人聊天,路一文也从前面探出一个脑袋。
“你今年多大了?”
路小波不知道路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迟疑了一下才回答道:
“十五啊。”
感觉不保险又特意加了一句。
“和你一样大啊!”
“那你长这么大了有没有在村子里看到过外人?”
路小波摇了摇头,还真是,从小到大,就没有见过一个外人。
“所以啊,你真笨,这里看不到人才正常啊,五爷爷不是说了吗?还得走两三天才一半的路呢。”
入冬后的白天很短,天慢慢黑了下来,晚风送来阵阵凉意,路五叔找到一处背风的石崖决定晚上在这里宿营。
搭建灶台,收集柴火,打水喂马等事情三个少年这几天已经轻车熟路,不用吩咐就各自分工下去,不一会儿枯枝捡拾回来了足够烧一晚上,路一文也手脚麻利的用石块堆砌了一个简易的灶台。
路五叔和小鱼儿仔细检查了一遍车上的货物,然后生火做饭,带得有很多干粮,只需要炖一锅咸鱼汤就可以对付一顿。
甘冽的山泉水炖出来的鱼汤,味道很好。
已经入冬,夜间的山林寒意很重,路五叔年纪大了,吃完饭大家就让他进车厢休息。
小鱼儿往火堆里丢了两根枯枝,火势大了几分,上面吊着的一个水壶正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碳灰边上煨着七八个山药蛋儿,已经快熟了,有一股淡淡的香气传了出来。
三个人都缠着小鱼儿讲故事,因为他讲的故事最好听,无论是出海打鱼还是村里的鸡毛蒜皮。
几个人一边吃着滚烫的烤山药蛋儿,一边听着故事,不时传出一阵笑声。
路一突然有点思念娘亲,他从兜里摸出一片竹叶,放在嘴边吹了起来,他喜欢竹叶的清香,况且还能用它吹曲儿,所以他的兜里永远都留着那么几张。
曲调婉转,是路渔教的,应该是江南道那边的民谣。
一时之间第一次出门的另外两个少年也是双手抱膝,随着曲子的声音,思绪却早就飘回了渔村那一栋一栋温暖的木屋。
荒山寂寂,火堆,少年,马车。
………………………………
第一卷:渔家郎 第二十二章:深山有鱼,名银梭
马车走得慢的原因有很多。
马是劣马,而且已经老了,好在识途。
路五叔已经考虑换马,但总觉得老伙计还能再走几趟,就这样一拖再拖,转眼又两三年过去了。
路是山路,而且是一条除了他们几乎就没有人走的山路。
大山好像无穷无尽,好不容易穿过一道山梁,当路一几个站在高处眺望却发现对面是更多的山梁。
虽然说冬天到了,南方气候温暖,除了一些落叶的灌木,大部分都是郁郁葱葱的成片竹林。
这天车队穿过一道溪涧,耳中传来阵阵轰鸣的水声,转过一道山脊,众人眼前豁然开朗,一道雪练似的大瀑布从对面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倾泻而出,山脚水潭浪花滚滚,老远就感到浓浓的水气扑面而来。
“过了这条河,爬过对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伏波镇啦。”
路五叔指着远处那道瀑布,脸上露出开心的神色说道。
十多天的晓行夜宿,几人像是与世隔绝一般,总是会有一种叫寂寞的东西围绕着大家,眼见快要到达,每个人都难掩心中的雀跃。
路一三个少年早就跳下马车,飞奔到河边,先是掬水洗脸,然后又嘻嘻哈哈的用薄薄的石头片打起了水漂。
小鱼儿站在路五叔身边远远看着那三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忍不住感叹道:
“还是他们那个年龄好。”
五叔哈哈笑道:
“你那时候也没有少调皮捣蛋。”
“不调皮,哪里对得起那个年龄。”
看到一脸怀念神色的小鱼儿,路五叔拍了拍他的肩膀。
突然一阵歌声隐隐约约的飘了过来,声音苍老,唱的应该是山野间最普通的樵夫小调,抑扬顿挫,但却自有一种淡然出尘的洒然。
路一最先听到歌声,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蓑衣的背影正在深潭下游边上一块大青石上垂钓。
蓑衣草帽,一根细长的绿竹竹竿,垂钓者正悠然自得的唱着歌,看背影,应该是一个老者。
路一招呼了一声两个伙伴,顺着水边的石头,一步三滑的走了过去,距离还有七八步远的时候,就拱手道:
“老人家!老人家!”
水声太大,喊了好几声老人也没能听到。
路一少年心性,自顾自的爬了上去,大石头上满是厚厚的青苔,快要到顶的时候脚下一滑,身影极速下坠,引得站在下面张望的路一文和路小波一声惊呼。
路一强提一口真气,脚尖在一块微微凸出的石头上一点,整个身形借势往前一翻,稳稳落在石头顶上。
等到路一站定,发现钓鱼的老者正盯着他上下打量。
老者雪白的头发,胖嘟嘟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加上一双又小又圆的眼睛,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爱。
路一有些尴尬的抱拳施礼道:
“见过老伯。”
“年轻人,好俊的功夫。”
“多谢老伯夸奖,一点微末之术,让您老见笑了。”
“嗯,寻我何事?”
路一摇了摇头,恭谨的说道: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路过此地,听到老伯歌声,又见您在垂钓,一时好奇,过来一看,还望老伯谅解。”
老者好奇的看着路一,小小眼睛里的神色有些好奇:
“你不认识我?不是特意来寻我的?”
路一再次摇了摇头,神色坦然。
“那你会钓鱼?”
说到钓鱼,路一还真是个中高手,再说了渔村哪里有不会钓鱼的?上至老人妇孺,下至少年孩童,打小就在海水边长大,礁石滩、码头,一根细细的鱼线挂上鱼钩每天总得有不少的收获。
就在这时,路一文和路小波手脚并用的爬了上来,身形略显狼狈听到老者问话,路小波忍不住嚷嚷道:
“我们路一可是路家村钓鱼的第一高手!你说他会不会钓鱼?”
“路家村?没听说呀!还第一高手,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口气够大!”
路一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下都不用自我介绍了。
老人看了眼有些狼狈的路一文二人,努了努嘴看着路一问道:
“两个吹牛皮的是你朋友?”
路一点了点头,认真的回道:
“是我兄弟,而且他们没有吹牛,我确实很会钓鱼。”
“噢,要不要试试?”
老者提起水中的鱼竿,冲路一招了招手。
“试试就试试!”
路一察觉出老人气息沉稳,呼吸绵长,应该也是一个习武之人,而且面相和蔼,给人的感觉中正平和,况且萍水相逢,并无所求。
所以少年人不服输的那股劲又冲了上来,接过老者递过来的鱼竿,上上下下打量了起来。
老者饶有兴趣的盯着路一,微笑道:
“看来果然是一个会钓鱼的,不错不错。”
路一文大大咧咧的走到老人身边,洋洋自得的拍了拍老人肩膀道:
“那是自然,他可是钓起来过四十多斤的大石斑路家村第一人!”
当路一文的手掌接触到老者肩头的时候,老人小眼睛里的神色有一抹异样,但一闪而逝,看了看路一文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反而笑了起来:
“四十多斤的石斑鱼,那只有大海里面才有,少年郎,看来你们走了很远的路啊!”
路一文点了点头,深有感受的附和道:
“是很远,还很无聊。”
路小波突然咳嗽了一声,路一文连忙收起继续聊下去的念头,冲老人吐了吐舌头。
老人也不以为意。
就在这时,路一开口说道:
“老伯,得麻烦您告诉我一下你在这个深潭里到底在钓什么鱼?”
老人来了兴趣,走到路一身边问道:
“这还有讲究不成?”
路一笑了笑,说道:
“那是自然,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鱼饵,而且不同的鱼所在水里的深浅也不一样,不打听清楚,肯定事倍功半。”
“哈哈,小兄弟,看起来你果然是钓鱼的高手,来来来,仔细给老夫讲讲!”
路一文在一边翻了个白眼,嘲讽道:
“这在路家村里,五六岁的小孩子都知道。”
老人不以为意,乐呵呵的说道:
“少年郎,书上有云,达者为师,这有什么奇怪的。”
路一瞪了一眼口无遮拦的路一文,后者讪讪的摸了摸头。
老人看到路一的眼色,豁达的说道:
“无妨,无妨,这位小兄弟说话天真率直,倒是很合老夫胃口。”
路一文得意的双手抱胸。
“一文,你去和五叔他们说一下,晚上我们就在这附近扎营呗,我陪老伯钓钓鱼!今晚我请大家喝新鲜的鱼汤!”
一路行来,十多天几个人把能说的话题都说完了,小鱼儿都实在想不出新鲜的故事来了,难得遇到一个老人,还能钓鱼,路一手痒,被勾起了钓鱼的瘾,自然有些不想走了,反正他们一行并不着急,休息半天也不耽误什么事情。
“得嘞!”
路一文转身敏捷的溜下大石头,一蹦一跳的走了。
老人看了看路一文的背影,又看看路一和路小波二人,问道:
“你们三个小家伙,都修行得有不俗的内功,前途无量啊。”
路一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并不答话,蹲下身,拿过老人座位边上的两个竹筒,揭开盖子往里面一瞧,一个竹筒里面装了几十条地龙,另外一个竹筒里面装了一个软硬适中的面团,不由得摇头笑了笑。
老人看到路一的神色,屁颠颠的跑过来,好奇的也蹲下身问道:
“你看,我都准备了两种饵料,地龙是我辛辛苦苦刨出来的,面团是我加了上好白酒和出来的,但真是奇怪,水潭里的鱼就是不识抬举,一上午就没有钓上来一条鱼。”
路一弯下腰,探出一只手,手指入水冰凉,连忙直起身笑道:
“这个水潭的水流很急,而且水温很低,里面的鱼应该是一种极为鲜美的细鳞淡水河鲜,但如果方法不对,极为难以垂钓。”
老人一脸既震惊,又钦佩的神色,拍着手掌绕着路一走了好几圈,白花花的胡须开心的颤抖着,最后伸出拇指佩服的说道:
“小兄弟,你果然是高手,哈哈哈,全被你说中啦!我的两个老朋友听朋友说这伏波山后的寒潭里有一种鱼,最大只有二三两重,叫做银梭,味道极美,还说我这个老饕一辈子吃过的鱼都比不上这银梭的味美!老夫不敢说享尽荣华富贵,但好吃的,可真少有没尝过的!”
“所以老伯你就跑过来钓鱼了吗?”
“是啊,是啊,我这不是就跑了好几百里路过来啦,就是想尝尝这里的银梭鱼,这里又荒僻,我找了好几天才找到这个地方,没想到这里的鱼不识趣,钓了三天,居然一条鱼都没有被钓上来!”
路一跳下大石头,来到岸边水流平缓的碎石滩边上,低着头,一块一块翻石头。
老者奇怪的跟在路一身后,看着他从翻开的石头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