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辈剑仙-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章客从天来(求个收藏,拜谢各位剑仙)
重阳,天色大亮
苍桐山上,一大捆茱萸顺着极陡的山路,一路踉踉跄跄的滑至山脚下,一晃一晃的靠在一块青石旁,方才渐渐向后倒去,露出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满脸大汗,顺势躺在茱萸上,也不嫌硌得慌,仰头眯眼眉眼含笑。
少年在小镇的酒楼帮工。
小镇重阳一直都有背插茱萸携手登高的习俗,所以每至重阳,少年都起个大早,进山背一大捆茱萸,放在酒楼门前,路人自取,分文不收,唯独有个规矩,一人一枝,不可多拿,为此专门找人写了告示,贴在门旁。
每次瞅见有人伸手,少年便急急倚在门口,微微一笑,也不出声,来人不管有心无心,面对这样一张天真无邪的脸,倒也无人多拿,只是乐了酒楼掌柜,多次出言相劝,半个铜钱不挣,何苦来哉,劳心费力。
少年每次只是乐呵呵的说:”不累,多好的事”。便转头擦桌,一圈又一圈,擦得发亮。
对少年而言,这哪里是多好,这是天下极好极好的事
少年姓苏,名长莫,爹娘六年前双双离世,这酒楼,原是他家的。
小镇在灵墟洲不过弹丸之地,与世隔绝,少有人来,六年前流窜来一圈逃荒之人,引发了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瘟疫,酒楼是当年第一个停了生意救济的商家,最后却成了唯一打起了灵幡的人家。
那年苏长陌仅有五岁,少年的父亲也是年轻时迁来此地,小镇之内,举目无亲,偌大的酒楼,铁定是守不住了,倒不如为孩子换个平平安安,父亲临终前将酒楼送给了好友也就是现在的掌柜老拐,钱财酒楼不用给孩子一分一毫,只求一事,让少年健康长大。这些事,少年其实很小就听到过乡亲们的风言风语。
所以这些年少年说是帮工,倒也没苦着饿着,转眼间便已是年方十一,一年年往高了窜。
日头渐升,少年左右晃了晃肩膀,憋了一口气,弯腰屈膝,将那一大捆茱萸生生拔起,离地寸许。整个人又埋于茱萸,向着酒楼挪去,时不时想到某处,便摇头晃脑哑然失笑:今儿的酒客定是好多好多的。
小镇偏僻,人倒不算少,每到逢年过节,甚是热闹,酒楼位置也好,临近主街,地处小镇中间,喝酒的人自然少不了,生意不错。
少年这些年每日里既忙着端酒上菜,也得空便学着酿酒,采花拾露,选粮试水,倒是给折出了一套自己法子,练得了一手酿酒的绝活儿,用酒客的话说就是别具一格,风味极雅,用老拐叔的话说就是有天赋。
一路上行人很少,少年额头汗水,如珠坠地,也顾不得擦,前颠后晃得到了酒楼。
左右张望,老拐叔应该是还未起,少年照例将茱萸放在门口,贴上告示,坐在门槛上,双手撑头,乐嘻嘻的看着街道,双目出神……
小镇云天上,一位宽衣大袖的青衣男子,横卧云上,盯着小镇酒楼,时而蹙眉,时而顿首,自言自语:“我这老胳膊老腿不比当年啊,这三样东西都打散可是要了老命啊,不行不行,得找人帮忙……要不留一样?万一弄巧成拙,那就真的登顶无望了啊!烦人,真烦人!”。
男子言罢,缓缓抬头,看着天外,神色严肃,神道传承,天下文脉,大道气运,那么你到底想要哪一个呢?
“老莫,起这早啊,昨儿有没有梦见大姑娘?”一道略显稚嫩却刻意扯着嗓子故作深沉的声音远远传来。
苏长莫头也没回只是微微一笑,这声音咱小镇独一份,唐英,唐大爷。
话音未落,拐角窜出一个少年,白衣云纹,就是皮肤略黑,顺势向门槛坐下,手却已经给苏长莫的肩头来了狠狠一个巴掌,“咋个不理人呢,怎么,和大姑娘亲嘴被老拐叫醒了?”话未说完,少年自己一脸猥琐,笑个不停。
少年姓唐名英,“小镇巨富”,唐家是土生土长的小镇住户,据说祖上出了位将军,拓土开疆的那种。
后来回了小镇,连当地郡守都得礼让三分,父亲开了个铁匠铺,母亲开了个面馆,不图挣钱,只为一乐。
唐家到底多有钱,苏长莫听酒客聊过,即使子孙皆废物,挥霍八代有余荫,流言不知真假,但这小子打小打架,是真没输过,不是厉害,是真没人敢打。
苏长莫七岁起第一次在酒楼里帮忙便遇见了当时圆鼓鼓的黑小子,气呼呼的拿着酒壶来打酒,苏长莫看着年龄相仿煞是亲近,便主动接过了酒壶,谁知黑小子骂骂咧咧,催促不停,当时窘的苏长莫双颊泛红,临走,扔了锭银子,钱也不找,扭头就走。
一来二去,两人熟识,转眼便是五年,苏长莫便成了少年口中的过命兄弟,生死之交。
苏长莫拿了一把茱萸,塞到唐英怀里,开口道:“给唐叔叔打酒?”
“老不死的大清早就要喝,说是不喝点爬不上去苍桐山,耽误今天的好日子。”唐英边说便整了整茱萸,刚好八根,不多不少。
“本来想拦的,但老头子昨儿遇到了点事,我远远听见和爷爷在书房吵个不停,便没张口。”唐英双手杵着门槛,声音低了不少。
“大人的事,别多想,有什么事叔叔肯定会告诉你的。”苏长莫扯了扯嘴角,说话间将唐英提溜了起来,:“走,先打酒”
唐英挣开衣领,“大爷才不管他呢,爱咋咋,不过老莫,今天我还有正事给你说,你知道吗………”话音未落,一袭青衣先两人一步迈过门槛,唐英盯着来人,若无其事,闭口不言。
苏长莫上前两步,招手入座,笑道:“客官今儿要点什么酒”
“今日小忧愁”男子落座拂袖笑道
“好嘞”苏长莫转身,唐英早已站在柜台后揭开酒封。
酒楼有五种酒,不多,但是风格各异口味极佳,酿造之法只有自己和老拐叔知道,前任郡守曾亲自来此重金买过,老拐叔没给一个好脸色。
后来一段时间店里生意一直起起落落,不是很好。
直到三年前那位说书先生来了小镇,第一次来,口气极大,五种酒,各一坛,齐上。那天酒馆里的人喝酒也慢了些,大多双手拢袖,盯着那位一身儒衫,头戴道家样式发冠的的说书人,故事源源不断,酒杯前赴后继。
老先生酒量还是不错的,喝完了四坛,最后跳上桌子对店里的酒大赞不已:“人间小愁数桑落,喜乐萦怀是新丰,对花弄影唯松月,苦海茫茫当须臾,凡尘不念,生死不问,还属十八仙。”说完便摔在了酒桌上。
众人吓得不轻,唯有老拐叔在一旁浅笑呢喃:雅,大雅,妈的,这是个人才。
第二天老拐叔便将说书先生的话印在了酒坛酒杯柜台后,满满当当,一个不落。酒坛上不再是花鸟鱼虫和桑落,新丰,松月,须臾,十八仙,寥寥数字。也是从那日起,酒楼生意蒸蒸日上,这几句话也在酒客中口口相传,成了点酒的雅言。
那老先生当日睡在了酒楼,是第二日傍晚才醒的,看见店里新印的酒杯,一个劲的叹气,俗,太俗,直到老拐叔开口这是出自昨日老先生的大作,那老先生,立刻换了笑脸,仔细把玩,给老拐叔久久竖着大拇指,慧眼,掌柜的慧眼。
自此,老先生便留在酒楼,说书为生。
苏长莫上完酒便回到柜台,男子点头致谢,也不言语,只是坐那儿喝酒,喝的极慢。
青衣男子两日前第一次来酒楼,丰神俊逸,正气凛然,苏长莫一打眼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得是大地方来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大地方。这年在酒楼里,别的没学到什么,唯独见的人多,见得事儿多。眼力劲儿,够足。用书上的话说就是,那人带着仙气。
苏长莫打完酒递给黢黑少年,示意回家。
唐英挑眉道:“不急不急,我正事儿还没给你说呢,再说,我今儿可又是给你一个开门红啊,怎么没的感谢还赶人呢?你说哪次不是我一来屁股后面便会来一大堆人,我可是你的福星。”
苏长莫一时语塞,顿了许久道:“好,你只要不怕挨你爹揍,待到啥时候都行。”
苏长莫怔怔出神,唐英的话,无力反驳,他也不是第一次发现,这小子每次来的时候,店里的人,总会多出几分。
就像他们去掏鸟蛋,不论之前多少棵树上无功而返,只要唐英上树,总会收获极丰。
诸多小事,不外如是。
少年比苏长莫低了大半个头,可实际只是小了一岁而已。唐英站在柜子后扭头看了眼那中年男子,看着一点没有要走的意思,冷哼了一声,拽了下苏长莫胳膊压低了声音:“我们去后堂,真有事给你说。”
苏长莫看了眼门口,有刚到的小二在迎客,想来也无事,转身来到后堂。
唐英紧张的看了看四周,神情严肃道:“老莫,我给你说啊,我虽然听的不确定,但是八九不离十,你可莫要不当回事啊。”
苏长莫紧了紧眉头:“嗯,你说,我听着呢”往日的唐英,这种神情,很少。
唐英一手捂嘴:“镇上这些老宅子怕是保不住了,据说啊小镇下的矿脉今年要动工了,老旧宅子官家都要收回去,让人都去镇子西南角去住,那儿修了一大片气势磅礴的宅子,愿意卖的人,据说都可以有一处,双层阁楼,高门大院,风光得很,最近我家来了好几拨人,好像都是为了这事儿来的,可是我爹似乎不愿意,昨儿跟爷爷的吵架,估计也是因为这事。”
“好,今晚给老拐叔说说,”苏长莫抬头看了看四周说道。
少年抬手就是一巴掌扇在苏长莫脖子上:“你是不是傻,我给你说可不是为了让你给老拐说,他这些年,钱可没少挣,我是让你自己有个打算,这酒楼要是卖了又不会给你一个宅子,到时你就收拾来我家,我让我爹给咱开个酒楼,咱两经营。”苏长莫摸了摸脖子,若有所思。
唐英捏了捏鼻子,头更低了点,压着嗓子:”最重要的是我听见我爹给我娘说,愿意卖宅子的还能捡条命,不愿意的,鬼知道最后会怎样,你到时可别犯傻,老拐要是不乐意,你卷了铺盖就跑,咱两一起住。”
苏长莫愣了愣,低声回了个好。
少年又絮絮叨叨说了几句,苏长莫有点出神。
刚刚送走了少年,陆陆续续来了一堆人,喝酒的喝酒,打酒的打酒,酒楼小二加上苏长莫四个人,一直忙个不停,期间苏长莫上楼找了次老拐叔,不在屋里,应该是去了夫子庙。
苏长莫心事重重的下了楼。
老拐叔向来是个甩手掌柜,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也不去别处,只去苍桐山上的夫子庙,说的庙,其实是个书院,只是荒废多年,算上看门的也才六人,但是有个书阁,藏书很多。老拐喜欢跟庙里的夫子下棋,每次在酒楼里找不到人,去庙里,准在。
楼下的青衣男子还在,也没添酒,只那一小壶,还没完。
苏长莫心里一直念叨着:唐英的话必须给老拐叔赶紧说了,免的吃亏,尤其唐英自己可能都没在意的最后那几件小事,苏长莫听后一直心神不定。
“昨天晚饭后我和堂弟下棋,唐家来了一拨人,进了院子,我感觉浑身不舒服,老有人盯着自己似的,家里突然像个冰窖,寒气逼人,你能信,那局棋我居然输给了堂弟!气的我都眼花了,看见一只鸽子往家里飞,结果在天上莫名成了一堆灰,妈的,把老子吓得不轻。”
他堂弟的棋术,不高,唐英说的那种感觉,听着都觉得阴森。
苏长莫有些心烦意乱,未免出错,便不上酒结账,站在门口迎客。
矿脉一事,苏长莫是知道的。
三年前说是小镇下面发现了矿脉,此后,闭塞的小镇便有了很多新面孔,三年来络绎不绝。
小镇住户起先觉得新奇,多了,便习以为常。
也是因此,苏长莫见了很多说书先生口中的人物,儒衫书生,老道沙弥,文人墨客,绿林好汉。这些,在以往是不曾有的。但是奇怪的是,这些人大多住一段时间就走,留下的人,也没个营生,就只是住在镇子里,偶尔游荡,像极了书上的纨绔子弟,倒也没干啥害人的事,早年间镇上就有人将宅子卖给这些人,举家搬迁。
恍恍惚惚,临近晌午,店里人也少了。
苏长莫瞥了眼茱萸,剩的不多,今日也没注意,不知道有没有人多拿,过往路人家里没有的,是不是都拿到了。
甩了甩头,少年低头捡了三枝,进了酒楼放在柜台后。
苏长莫看了眼那人,还没走,脸正对着柜台这边,闭目而坐,苏长莫拿了酒壶酒提,低头准备打壶酒。
“哐啷”一声,蓦然炸响,苏长莫惊得退了数步,后背贴墙,死死盯着青衣男子,额头汗水细密如珠,酒壶已碎,酒提落地,对面男子,纹丝不动,可苏长莫很确定在刚刚低头刹那,那男子身首分离,一脸微笑,瞬间贴在自己脸前,鼻尖对鼻尖,四目相望,唤了一声“苏长莫”。苏长莫觉得自己肝胆欲碎。
夫子庙内,棋子落,一声“放肆”,酒楼内,青衣人,发梢轻风一缕。
苏长莫一手扶墙,一手掀帘,转了个身到了后堂,贴着墙缓缓蹲下,缓了良久,方才起身,心里暗骂了句真是见了鬼了。着实是没得力气开口骂了。
苏长莫去了后厨,炒了青笋,鸡蛋,拿了刚出笼的百花糕。轻轻掀开帘子,那人已走,少年松了一口气,拿了柜台上的茱萸,脚步快了几分,向着店外走去。
爹娘的祭日也在今天。
“苏长莫。”
刚出店门没几步的少年一回头,吓得脖子一缩,青衣男子,站在茱萸旁,双手负后。
“有事?”苏长莫语气带着丝丝怒意。
男子缓步走向少年,“我要去北山,你去吗?”
苏长莫瞠目结舌,眉头紧锁,差点骂了句你大爷。
这让我怎么说,能不去吗?可是谁要跟你一起!这人莫不是个傻子,才跟你说过几句话,今日竟如此莫名其妙。苏长莫闭口不言,站着不动。
“还不走吗?”男子微微低了下头,眼神真挚。
苏长莫一脸无奈,将手中茱萸和食盒放在地上,双手作揖,“先生请先走,乡野中人,不善言语,今日登高,怕扰了先生雅兴。”
男子一笑,同样作揖,“我是初次前去,还请帮忙带个路,如有唐突,还望见谅。”
正午阳光,宽广长街,青衣黑褂,一高一矮作揖状,小小风流。
苏长莫受不了男子同样弯腰久久不起身,只能作罢,拿了篮子茱萸,向着北山而去,男子三两步后,与少年并排,两人影子,很短。
男子未出声,苏长莫也未说话,天似穹庐,暖风阵阵。
小镇天外,不断有客来。
………………………………
第二章山雨骤临(求个收藏,拜谢各位剑仙)
路上行人皆是三三两两,手中茱萸与酒,一路谈笑风生。
逢年过节,少年就如今日般,都喜欢坐在酒楼门槛,看着天,看树,看彩灯,看行人,看着人们成双成对,眉笑眼开,那时,他觉得他们就是自己和爹娘。
所以苏长莫喜欢过节,喜欢看着人们亲朋一堂,背大捆的茱萸,送免费的花灯,别让人们因为这些少了过节的兴致,多好的事,这是天底下极好极好的事啊,能耐大了去了。
少年心神悠悠,不经意间,背越挺越直,头越昂越高。
男子双目无神,视线落极远处。
这小子,神魂倒是不俗,禁得起一声仙人唤灵,若是常人,今后恐怕便是一生痴傻。
苏长莫回了回神,看了眼身旁男子,自己这么多年第一次两个人一起去北山。
少年突然觉得他有些可怜了,今日登高,落单的人,背后肯定都有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吧。
还没来得及接着悲天悯人,苏长莫心里突然又浮现出那张近在咫尺的笑脸,惊悚!太惊悚。苏长莫狠狠瞪了眼男子,加快了脚步。
差了半步的男子,嘴角上扬,大袖飘飘,恍若神人。
到了山下,苏长莫率先停步,转身盯着男子,意思再明显不过,山在这儿,各自登山,分道扬镳。
男子双手置于腹前,手中拿着枝茱萸,苏长莫微微诧异。
“一起吧,我去碑林,不会打扰你。”男子语气,不容置疑,率先一步,开始登山。
苏长莫心中诧异,还未开口便身侧无人。一路相伴都到了山下,也没得必要这会非得分开,虽感无奈,但仍然扶了扶食盒,紧跟其后。
苏长莫越发确定,这人脑子肯定不对劲。
小镇只有三座大山,最高的云涛山说是野兽极多,从记事起便已封山,紧紧相依的便是夫子庙坐落的苍桐山,只比云涛山矮了一截,山势极陡,风景极佳,也是平日里游人最多,小镇居民登高的唯一去处。
脚下的北山,高度不及苍桐山一半,虽和苍桐山相隔不及一里之地,却是全然不同的风貌,树木稀疏,乱石林立,花草难寻,称之荒山,亦不为过。
登高之日来此山,何况还是去那连鸟兽都不去的碑林,你说不是脑子有病,能是啥?当然,自己和他还是不一样的。
苏长莫将手中茱萸插在衣领处,双手牢牢抱着食盒,抬头望去,抛开男子莫名其妙的举动,只看此时背影,还是十分伟岸的,比自己见过的所有男子,都高。感觉将眼前山路撑得满满当当。
不知是不是此间原因,这条往年安静荒芜的小道,今日倒不是过分冷清。
少年这些年在酒楼,见得怪事,不算少,今日虽有意外,倒也不至于如何慌乱。
酒楼本就是做的与人打交道的生意,形形色色的人,稀奇古怪的事,茫茫多,耐不住性子,控制不了情绪,是断然不行的。而恰巧在这方面,少年做的不错。帮工五年,大错一件没有。
当年父母逝世,少年其实三个月后就知道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又哪有能赌堵上的妇人嘴。
少年长大了,没去私塾,可是慢慢识字,道理也懂得越来越多。很多事,心知肚明,但他从没开口问过老拐叔,老拐叔也从未提过只言片语。即使是爹娘的事,也一句未提,有些事,只要提起,不论有心无心,在别人看来也许就都是兴师问罪,少年不愿意如此,他是店小二,他是掌柜,也是恩人。能活着,便已是世间最大的恩赐。
爹娘的墓,在小路尽头右边,碑林在左。
虽是有些气喘,但转眼已到小路分岔口,男子停步转身,正对着少年。
“一会要不要等我一起下山?”
苏长莫一愣,这人,怎么这么不见外呢?还没来及张口。男子伸手轻抚少年头顶:“不说话就当你答应了。”
苏长莫下意识躲了躲,没躲开,抬头时,男子已经在好几步开外。
腿长就是好,走的真快,少年转身,脚下生风。
娘最吃青笋了,这青笋是我亲自采的,口味不重,就放了一点点辣椒,鸡蛋还是今儿炒的有点焦了,委实是刚被吓得不轻,要是不好吃,你就少吃点,不吃也没事的,都给爹吃,百花糕是今日新做的,娘你多吃点。
少年嘴角上扬,将酒菜都放在墓碑前,茱萸碑前各一枝。
爹,这酒是我新琢磨出来的法子酿的,连老拐叔都不知道呢,我尝着还行,就是比着其他酒,时间久点,去年就给你酿了,前几天时间才刚够,就不等到过年了,先给你尝尝。少年双手抱膝,坐在两个墓碑前,不及碑高。
少年未张嘴,但心里邻里琐事,喜乐见闻,一件件一桩桩,如高山流水,缓缓流淌。
小镇里老人闲聊说过,说给阴间人的话,心里想着,对方就听得到,说出来,会给阴差听了去,说不定还会亡人招来祸端,所以少年这些年来,来的次数极多,坐的很久,唯独没张过嘴,没流过泪。
脚下寸地,头顶高天,无声无息,有大悲伤。
……………
北山碑林,是个镇里老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破败地方,从小路尽头左处,蔓延到整个山顶,皆是东倒西歪,残破不堪的古碑。
据说刚发现时从赤方国都城来了好些人,文字古老,无人认识。
无论官家还是平民,当时将此处掘了大半,一件值钱的东西也没找着,这才作罢。本来就破败不堪的地方便更加荒芜,平日里连个鸟叫也听不见。
整个小镇,来此处最多的人,当属苏长莫。
少年年幼,逢年过节来爹娘墓前,瞧着偌大一片碑林,虽看不懂碑文,但和爹娘的墓碑样式也相差无几,该是多少人的爹娘也睡在这里,不知是后代子孙有了出息迁出了小镇,还是有了不为人知的变故,才年年月月,没一个人来给上柱香,瞧上一眼,也给打扫打扫。
后来这些事就都是少年做了。
每次学着说书先生嘴里学来的话,敬酒扫地,喃喃自语:老祖宗们勿担心,儿孙后代,承祖上余荫,诗书庙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