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野仙踪-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脖慌剂耍比唬疤崾且渭幽侵质雇懦稍奔豆目量炭际浴6鹘逃肷窀Φ娜蚊馊ǎ乖诓辉阼蟮俑允掷锘故橇剿怠

    但同样的,英国也要敞开它的大门,允许华商自由往来英伦三岛,并有同等的居留权。大批落榜后、在家乡混不下去的和尚,开始想在海外混出个前程。青埂书院连同执教的道官,也不远万里来到这边讲学——

    然而,这些道官只负责教授哲学与历史之类人文学科,至于青埂书院那些重要的格物课程,不好意思,请先在本院完成预科班,在考虑留学的事情吧。对了,为了保证留学生的质量,中文考试记得先过四级再说。

    一艘艘来自东方的飞剪船,将两个国家联系在了一起,然而如此紧密的联系却未必是英国人想要的!

    东方热的再度升温下,就算是已经辞去公职的马戛尔尼伯爵与斯当东男爵也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了。

    已经鬓花白的外交家拿起一份今天的报纸,正看见上面新刊登的一讽刺诗:

    杰拉比·叮当爵士和喷嚏将军,

    他们各有一个儿子,

    一个在锡兰,另一个在阿萨姆。

    他们从牛津毕业,现在却种植茶叶、咖啡和甘蔗。

    伦巴第大街和该死的明辛街,

    证券商的恶臭让人不能忍受。

    但那些气味芬芳的植物,

    却不会影响你的自尊。

    如果你愿意,我可为你提供五千英镑,

    你可以在锡兰与阿萨姆找到黄金的色彩。

    告诉我,你去还是不去?

    这诗的韵脚有些别扭,但是其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却再明显不过。年迈的伯爵放下报纸,嘀咕了一声:“但是阿萨姆可不是英国人的殖民地!”

    “是的,伯爵,那是廓尔喀人与锡金人的领土。但是廓尔喀王国已经灭亡了,锡金人也决定从藩属国变成了中國人的新领土,阿萨姆是属于中國人的茶叶园,英国人只是在那里参股的合伙人。”

    “是啊,那个国家的新贵们,既是文质彬彬的商人也是鼓动人心的将军,可即便如此,从巴达维亚到阿萨姆,已经是太过广袤的领土。”带着些老人特有的不合时宜的抱怨,马戛尔尼嘟囔着:“看上去,熊已经吃饱了。但是醒着的熊,很快就又会感到饥饿的。”

    说到这里,斯当东拿起了摇铃,随着轻轻的摇动,一个头戴着绿色尖帽,身穿猎装的大鼻子矮妖精随着一阵紫罗兰色的烟雾跳到桌前。

    “什么事需要我效劳么?尊敬的斯当东男爵。”

    “马戛尔尼伯爵不太喜欢祁门红茶,将冻顶乌龙拿来。”

    这几句话的功夫,大鼻子矮妖精随即一鞠躬,再度消失在了紫罗兰色的烟雾里。

    马戛尔尼伯爵却有些厌恶地看着那个矮妖精消失的方向:“乔治,我说过了,这些渐渐蔓延开来的妖精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他们看上去比最驯服的黑奴还好用,但是他们懂得魔法。单这一点,就让它们显得足够危险。”

    “伯爵,我同意您的论断。所以在我的宅邸中服务的矮妖精,都是签订了严格的雇佣协议的。并且由中國大使馆的外派道官监督并起草了附有咒文的契约文书。”

    “乔治,你瞧,问题并不在这里。我们都知道,中國新朝廷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人类朝廷,它的成员里有自称不死的道教贤者、魔法师、德鲁伊,还有带着北欧人血统的矮人和尖耳朵的精灵!上帝在上,你知道我们面见两位皇帝的时候,我忍耐了多久没有向那几个精灵将军提议,要摸摸他们的耳朵是不是真的么!这个充满魔力的朝廷,虽然表现得温和、礼貌、无比文明,但又如此贪婪、好斗、讲求实际,对虔诚的基督徒而言,他们更像是一群乔装打扮的恶魔……”

    说到这里,马戛尔尼伯爵有些不满地盯着斯当东男爵看了一眼:“让我曾经的骑士侍从,你的独子小斯当东接任你的总领事职位,我是不赞成的。他花了太多时间学习那个国家的一切了,说不定有一天他会迎娶一位女道官作为妻子,而斯当东家族的后代,从此都要开始说汉语、写汉字!”

    在年迈的外交家们闲话家常的时候,被马戛尔尼形容成“乔装打扮的恶魔”们,正通过冒险者频道进行着又一次的远程会议。

    “坐标定位,辽国,辽道宗寿昌初年……嗯,天桂山,应该是这没错吧?”

    校正着时空坐标,慕容鹉还小心翼翼地先了一道讯息过去:“喂喂喂?姓魏的,你还在喘气没有?”

    ……

    ………

    辽国易州龙兴观。

    龙兴观原本不叫龙兴观,前唐的时候,是玄宗李隆基为向道祖祈福而建,故名开元观。

    五代之后,唐灭宋兴,燕云之地久属契丹,这座敕建道观才改了龙兴观的名字,成为寻常道院。

    此刻院中老树之下,讲经法师许玄龄正在奋笔疾书,不为别的,只因为久被移出龙兴观外的前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汉白玉幢,经过他的努力,终于说动几位大施主,可以募集人工、重新移回龙兴观中了。

    此刻他便提着一支兔毫笔,笔走如飞,一旁还有从头到尾襄助此事的本地名士吴卿儒一面吟诵一面推敲:

    “夫人象希声,非内诚去迹,讵可冥符,而未俗恒流,假外物陈仪,始能致敬……这个人象希声用得好,若只有人象,便是佛门‘无人相,无我相’的旧套,但许法师添上‘希声’两字,扣中道经里‘大音者希声’之论,便见得玄门气象!”

    他这里赞叹,许玄龄得了夸赞,更是运笔如飞:

    “且牺樽象斝,所以备奠於宣王;故石炉星坛,是可斋醮於道祖。今我观院,虽殿堂像设,夙有庄严。而祭醮供仪,素乏威仪。故道德经幢本我观故物,琢以翠琰,迎而归之。每圣诞嘉辰,旦元令节。或汪有斋忏。夕旦良宵,用然沈水之烟,式化真仟之侣。所以九清降祉,百圣垂洪。延皇寿以无疆,保黔黎而有赖。风雨时调,禾谷岁登。干戈戢征战之劳。遐迩被洁清之气。时寿昌六年岁次庚辰八月乙未朔二十三日丁巳坤时建。”

    这篇写完,许玄龄心中微动,不知怎的,突然停下了笔来,向着吴卿儒问道:“吴教授可有听见什么声响么?”

    吴卿儒摇头道:“此刻万籁俱寂,哪有什么声响?法师莫不是听差了?”

    许玄龄摇头道:“不至于的,不至于的,小道确实听见声响,似是玉磬……”

    他说到此处,突然双目一怔,口中喃喃念叨起来,吴卿儒离他极近,却听得他口中喃喃念诵的是一篇短文:

    “寿昌七年春正月壬戌朔,力疾御清风殿受百官及诸国使贺。是夜,白气如练,自天而绛。黑云起于西北,疾飞有声。北有青赤黑白气,相杂而落。癸亥,如混同江。甲戌,上崩于行宫,年七十。遗诏燕国王延禧嗣位。六月庚子,上尊谥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

    这还不算完,许玄龄继续直着眼睛念道:

    “天祚皇帝,讳延禧,字延宁,小字阿果。道宗之孙,父顺宗大孝顺圣皇帝,母贞顺皇后萧氏。大康元年生。六岁封梁王,加守太尉,兼中书令。後三年,进封燕国王。大安七年,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寿昌七年正月甲戌,道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群臣上尊号曰天祚皇帝。”

    这两番话说出来,吓得吴卿如忙去捂他的嘴:“许法师,还不噤声,这样杀头的言语,也是你好说得的么?出你之口,却不入我之耳!快停下了!”


………………………………

第一百六十六章。灵石落处乱天机(一)

    此刻还是寿昌六年,然而许玄龄嘴里却突然说出了寿昌七年的一件大事。'。 超多好'??火然文  ???.?r?a?n??e?n?‘

    天子何时驾崩,这等事关系着一国国运,已经算是不可泄露的天机一类。他喃喃自语的时候,天地之间气机已有感应,不过转瞬便有层层乌云聚拢上来,笼罩整片天幕!

    如此天地异象,骇得吴卿儒面如土色,只强撑着胆子摇了摇许玄龄的肩膀:“许法师……许法师……你是怎么了?”

    被他晃动了几下,许玄龄却仍旧一脸恍恍惚惚神色,随即一挡吴卿儒的手臂,举起右手,捏着兔毫笔虚写数字。随即一个激灵,这位龙兴观的讲经法师颤抖了几下,猛地栽倒过去。

    直到这个时候,吴卿儒方才定了定神,一面向着殿中老君像连连行礼,一面扯着嗓子叫道:“来人啊,许法师昏过去了,快扶他进房休息!”

    ……

    ………

    吴卿儒并不知道,就在许玄龄向空执笔、虚画数字的时候,天际云层之中,雪亮雷芒猛然闪动,随即勾勒成蟠曲文字,映照于云层之中。

    如果有人的目力能够穿透浓黑云层,便能看得清楚,雷芒盘结之间,正是一行古篆:“耶律氏国运将终!”

    雷者,阴阳之枢机,此雷又是天机泄漏之间,将未的劫雷,正所谓“万里威光耀天地,一怒海沸山倾摧”——

    易州四面山峦之间,一片黄栌林中,正中一株枝干粗大的老树在引而不的隆隆雷音中,不由自主地浑身颤抖起来。

    还不到深秋时节,老树全身一片片树叶却是瞬间由葱绿转成血红,一股粘稠得几乎化不开的血腥味直冲上云空。随着血气上冲,雷电隆隆间,便将这株老树劈成了两半,露出树茎之下尚未消化干净的死人与走兽骸骨。

    像这样在隆隆雷音间隐藏不住自己行迹的妖物,一时间也不知道被雷霆击杀了多少!

    至于那些自感成灵已久,早通灵识又修成手段的大妖,一个个都在自己妖洞中施展独门避劫之法,拼死拼活地封锁妖气,谨慎些的连生机都含藏于身内,恍如死尸。这些个大妖一面施法一面还不忘痛骂出声:“到底是何方不知死活的混球,引动这样的劫数,劫云广大,竟是笼罩易州全境!”

    它们痛骂出声,天下修行中人,但凡已摸着天地运转一丝规律的,此刻也是无比震惊!

    天地之间那雷霆惊怒之意,不但起于易州,更是渐有笼罩燕云之势,整个辽国土地,都感到了那一股恍如起自心中的怒雷爆响——

    燕京荐福山前大昊天寺。

    辽人素来好佞佛,这座大昊天寺更是当今辽帝耶律洪基不惜重金修建的皇家寺院。

    不但耶律洪基动用国库修建佛殿,姑母秦越公主更布施了整座公主府,连同公主府所属各处田庄、果园、作坊等产业,都捐献成了寺产。'。cc'

    这样一座大丛林,主持僧的跟脚也自然不凡,是出身契丹后族、赐封“妙行大师”的楚王世子萧志智。

    虽然这位妙行大师号称“富贵罗汉”,自打受沙弥戒的时候,就不知道“寒林苦行”、“托钵乞食”这等佛门修持是怎么回事,连平日抄经,也只有新罗进贡的洒金笺才肯下笔。但是论“佛法”二字,在辽国一众高僧里也可以稳稳占个第一。

    他驻锡的这座大昊天寺,占地广大,数重殿宇之间,最为金碧辉煌、满布铜瓦的大日殿中,更是一反常态,修成了一座铸银鎏金的七星九曜诸宫曼荼罗阵。

    层层劫云密布,雷芒摇动之间,环布在这座大日殿中的七星、九曜、十二宫、二十八宿诸多神像顿时随着雷音一动!

    坐镇在曼荼罗阵正中的大日如来金身,以右掌紧握左手食指,结成智拳印,双目慈和,正望着曼荼罗阵之前盘膝而坐的妙行大师。

    两个最受妙行大师宠爱的清秀沙弥,一个捧着一个朱漆雕龙盘,上托一尊白玉镶金的舍利宝塔,一个却持着一支银杆金环、上安水晶佛的鎏金锡杖。不论是锡杖还是舍利宝塔,皆有灿然佛光腾起,与七星九曜诸宫曼荼罗阵散射的光华混成一体。

    一片耀目佛光之中,妙行大师双手合十,口中声如狮子吼:“比丘妙行,归命佛法僧宝海会圣众,仰启清净法身大日遍照如来,普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菩萨众,一切贤圣声闻缘觉圣众,十二宫主二十八宿,四大明王护世八天并诸眷属……”

    随着妙行大师禅唱之声,大昊天寺一应殿堂之中,皆有执事僧人敲动木鱼,领着一堂堂和尚捻着佛珠,念起真言:“南无三曼多摩陀喃唵阿瑟咤!”

    众僧齐声梵唱真言,只见一座座殿堂之间,渐渐弥散出一股檀香气味,满布空气之中,带着一股仿佛能安抚人心的力量。

    只有妙行大师的禅唱之声,犹然在耳:“今南瞻部洲震旦国大辽皇帝,享国太平,礼敬三宝,作诸功德,反遇恶曜凌空,入犯紫微,侵夺太乙星位,帝星无明,太子去位。诸般恶兆,不可尽数。沙门妙行,依陛下敕旨,修此息灾曼荼罗法。故望诸天星主、游空大圣,顺我佛教敕,依佛教轮,变灾为福,施我无畏令安乐住,当来共结菩提眷属!”

    随着妙行大师禅唱声声,大昊天寺中,一应金银佛像,乃至塔顶金瓶,檐头银凤,一草一木之间,皆有佛光透出。整座大昊天寺,便在这一片佛光中演化出一尊头顶肉髻的古佛法相,四周以佛眼佛母为,观世音、金刚手、文殊师利诸菩萨合十拱卫。北斗七星在前,日月五星与罗喉计都等九曜在后,十二宫、二十八宿重重环绕之间,化作一天星海,直冲天际!

    此等异象之间,整个燕京只听得禅唱处处,异象扑鼻。平素供佛的人家,只见着神龛上的佛像,不论是哪一尊菩萨都透出一片光明来。就连燕京护城河里,都生出了一朵朵碗大莲花。莲花绽开花瓣,当中坐着一尊尊粉妆玉琢的秃童子,双手合十,礼赞不已:“南无清净法身光明遍照大日如来!”

    这是密教中有名的祈禳神通“佛顶光明星宫法界”,号称“护国息灾,皆令如意”,与“般若仁王宝轮坛城”并称双绝。妙行大师身在佛门几十年,所精修的也只是这一部佛门秘法。而耶律洪基也好,耶律家与萧家的贵人们也罢,之所以情愿拿出大把银钱,修建这座大昊天寺供养妙行大师,也只是为了借重这部佛门秘法,鎭压契丹气运!

    此刻,天有异星,入据太乙星位,正对着大辽皇帝不利,正是妙行大师挥作用的时候。说起来,大辽修建大昊天寺,把国库都花空了一多半,每年宋室拨给大辽的岁币,都进了大昊天寺这个无底洞里面,所图的不就是到了这种时候,妙行大师能挽回天命,安一安契丹贵人的心么?

    佛光冲天而起,正对着那一片劫云。

    劫云之中,雷光蓄力良久,正酝酿着一片毁灭一切的杀伐之力,随着佛光一冲,顿时提前引爆出来!

    弥漫辽国境内的大片劫云,同声下击,一片片雷光穿林入山,不知多少潜修屏息、欲避雷劫的妖物,就在这一片望不到头的乌云劫雷中化成灰烬!

    而如此天地之威,落在人们眼中,就见着天地之间一片昏沉,似乎只剩下一片乌蒙蒙的色彩,而那一道道如雨丝般下落的雷芒,在每个人的眼前留下的,只有闪动着的光芒,无休亦无止!

    而在劫云上空,穿过了千里之高的大气层,在一片星海之中,有一块形状不甚规则的丈许墨玉,虚浮其中。

    而它所居的位置,正对着太乙星位,而自太乙星为、紫微垣诸星而下的点点星光,都被这块质地温润的墨玉吸纳一空,连一点星光也不曾留给下方那一片其形若方的土地。

    这块墨玉,也正是妙行大师口中那颗“闯入紫微垣、窃据太乙星位,令帝座诸星黯淡无光”的天外异星。

    似乎遥遥感应到了那一道直冲而上的佛光,墨玉之中隐隐有灼红光芒一闪而过。

    随即一道道灼热光华自墨玉之中透出,化作无数火鸦,向着那一道直冲而上的光芒直落下去!

    佛光穿透云海,火鸦化星破空,不过是转瞬之间,两者就在云海间相撞,爆起一天碎光,散作天花乱坠!

    而就在两股法力互冲之间,一直被日、月、天星引力牵引,虚悬在星海中的那一块墨玉,顿时全身一动,朝着云海之下猛然投下!

    随着墨玉下坠,云海之中层层劫云,终于找到了之前遥控凡人、泄漏天机的罪魁祸。

    一道道雷光,如刀似剑,在墨玉周身不间歇地乱斩下来。然而这方墨玉却似周身坚固无比,丝毫不将雷火交加放在眼内。不但雷火交加,不能伤其分毫,反倒将一股股雷火之力统统吞吸下去,在墨玉表面浮现出了一环环玄奥无比的云雷秘篆,将整块墨玉变得越加多了几分神妙之处!

    不过转眼之间,漫天劫云在墨玉吞吸之下,就统统散去,露出了大片晴朗如洗的碧空。

    只是在这一片碧空中,却有无数火球擦过天幕,朝着燕京方向猛然下坠!

    大昊天寺中,妙行大师感应到星海之中,那一颗突然闯入紫微垣,吞吸紫微垣众星光华、截留太乙星精的异星,从天轨之上松动开来,本来还露出三分喜悦神色。

    然而他却又感应到,那颗异星脱离了天轨,竟是直接朝着燕京方向落下,不但它落下了,还分出了无数星屑燃成的火团,朝着契丹全境降下!

    这一来,若是不加防范,大辽灭国之灾只怕是转瞬即至——

    妙行大师叹息一声,双手一合,喃喃道出一偈:“日常有晦,月常有亏。物盛有衰,人寿有灭。老衲受大辽供养四十余年,只此一点教言,大众宜各用功。此番去也,不受业牵。”

    不仅妙行大师一位,辽东绝华岛上,一座小庵之中,也自透出佛光禅唱,有一老僧手持木杖,缓缓行至庵前,合十叹息:“老僧思孝受大辽国恩深重,此时勾牵,不得不还。”

    在辽东,在燕云,在大辽五都,或是敕建的皇家寺院,或是私修的民间兰若,都有点点佛光,升腾而上。

    道道佛光中,还能听见沙弥、幸童、法子法孙们的嚎哭之声:“住持去了!师爷爷去了!老和尚去了!”

    这一片嚎哭声中,只见佛光间显出一个个老僧模样,或捧经卷,或持锡杖,或敲木鱼,或结手印。

    也不知哪位高僧起头,禅唱复起:

    “无明灭,则贪嗔痴等行烦恼灭,

    行灭则诸善恶业行灭,

    行灭则业识投胎灭,

    识灭则六根末具灭,

    名色灭则六根人形灭,

    六入灭则外境因缘灭,

    触灭则苦乐之感灭,

    受灭则对境生爱诸欲灭,

    受灭则造作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再受未来五蕴身之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又有老僧,鼓掌大笑曰:“快哉快哉,今日方才舍了我那金玉绣堆,来亲近这清净法性!”

    一旁有人笑道:“妙行大师久为恩情利网牵缠,此刻却是吃了橄榄了。”

    话犹未了,一众高僧所化佛光,正同下坠火星撞在一处,但见漫天火云,半明半灭,中有点点金星,纷纷陨落如雨。

    后人于《续高僧传》中写到此事,只觉得不解,辽道宗寿昌六年,怎的大辽供养的百余高僧,竟在一夕之间,纷纷入灭?

    只有妙行大师临终前,吩咐门人弟子奏陈辽道宗耶律洪基的表文,稍稍透露出一点玄机:“老僧受陛下恩养四十余年,坐受金玉之馈,甘旨之奉,虽阿罗汉名之人天应供,然国恩深重,不可不还。望陛下记取,来日保全契丹宗族者,唯有西去一片石,谨慎,谨慎!”


………………………………

第一百六十七章。灵石落处乱天机(二)

    寿昌六年过后是寿昌七年,耶律洪基正逢这年正月,驾崩清风殿。'八零电子书。'燃? 文 ??   ???. r?a?n??e?n‘他的孙子,二十五岁的皇太孙耶律延禧继位,改元乾统,群臣上尊号曰:“天祚皇帝”。

    也正是在这一年,大宋第八位皇帝赵佶,也在这一年正月登基。

    一南一北,契丹中原,两位天子同时登基,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曾经创制了水力仪象台的大学者苏颂就在这年五月病逝家中,一代文宗苏轼也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一生,在常州的秋雨声中安详地阖上了双眼。

    百年以来最杰出的学者与诗人一去不返,两位年轻的帝王却正跃跃欲试地准备登上舞台。

    不论宋国还是辽国,也不论是把汴梁扯成一团糨糊的新党与旧党之争,还是在辽国朝廷横行无忌的权臣耶律乙辛如何揽权,军国大事永远一件接着一件。比起来这些可以留名史册的大事件,易州龙兴观里一场小小的离别,便显得微不足道了些。

    龙兴观的讲经法师许玄龄,自从去年担起责任,迎请那座前唐玄宗敕造的汉白玉石幢重返龙兴观后,便一病不起。

    龙兴观虽然立观二百多年,但从立观起,便是地方官为迎合玄宗而起的官修道观,道脉传承至今,更是少有真正玄门之学传承。'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平日里,一众道人不过是侍奉香火、唱经打斋,只是依着前唐所留的道门仪制,仍然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