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子剑-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滴玉米杆尖的露珠滴在曹操的脸上,这才将他从思索中拉回现实,曹操嘿了一声,意识到有些走神,他加快步伐,往前走出一百多步,一片西瓜地映入他的眼帘。

    曹操大喜过望,西瓜甘甜,糖分量多,最适宜给夏侯惇补充糖水了。他举目观望,黑夜里看不了多远,也不知道有没有瓜农看护,他下意识摸了摸身上,就算有人看守,他也没钱购买,想必是一番折腾,身上银两早就遗失了。

    对不住了,只能先‘借’了。曹操向前走了几步,朦胧中发现有些奇怪,因为这些西瓜都是白皮,在黑夜的衬托下看的清清楚楚,偌大一片瓜田,倒是满地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看来看去,瓜皮都是白色,印象中西瓜表皮的颜色应该是绿绿的,上面还有带状黑色的花纹,怎么这里的西瓜都是白色的,难道连一只长熟的也没有?

    又走了几步,果然都是如此。无奈之下,曹操随手挑了一只个大的西瓜,抱着返回玉米地。

    回到了原地,曹操用剑切开西瓜,果然失望至极,不但西瓜瓤,就连瓜子也是白色的,真是可惜,都长这么大个了,竟然还是生的。

    只能凑合了,不熟就不熟吧,好在水分还是挺多,曹操捣了些瓜汁,凑合着喂了一些,大部分顺着夏侯惇嘴角流了出来,不过好歹也算有少许进了腹中。

    折腾了半天,曹操也感觉疲惫不堪,一口跑了几十里路,也是口干舌燥,还剩半个西瓜,凑合着吃几口解解渴吧。

    咬了一大口,却是格外的甘甜,曹操看看手中的西瓜,又咬了一口,真是意外的惊喜,汁多如泉,味甜如蜜,竟然比以前吃过的西瓜还要可口。

    曹操一口气将剩下半块吃完,与夏侯惇并肩躺在地上,这才感到浑身疲倦,困意袭来,曹操也渐渐合上了眼睛。

    听到身边的咳嗽声,曹操才猛然睁开眼睛,他发现天已大亮,夜里的潮气打在身上,衣服有些湿湿的。

    夏侯惇估计已经醒了一会了,他看着熟睡的曹操,不忍心打扰,‘御蜂针’的毒性还 没有解去,还是有些头晕,但比昨晚好多了。

    曹操看他恢复了精神,非常高兴,想不到这只‘生瓜’竟然救了自己的兄弟。西瓜的糖汁肯定有些作用,估计曹操忘记了夏侯兄弟曾经吃过一颗千年灵芝,体内早有了些抗性。

    两人正准备走出玉米地,隐约听到远处有打斗的声音,这是大清晨,即便勤劳的农民估计也刚刚起床,所以狂野里十分寂静,有打斗声能传出很远。

    走出玉米地,果然发现瓜地里有三人正在打斗,其中两个人正是‘泰山双童’,另一人又高又瘦,衣服破旧,脸色焦黄,看上去病怏怏的,手拿两根短竹竿,正与‘泰山双童’酣斗。

    有意思的是,三人出手的招数一模一样,好像用的同一套剑法,瘦高个以一敌二,看上去一脸病态,但丝毫不落下风。

    可怜大片的西瓜遭了秧,三人只管争斗,却将满地的西瓜秧弄的七零八落,莫非那瘦高个就是瓜农?‘泰山双童’又怎么会跟他交上手了呢?难不成是两人也来偷瓜?

    想想又觉得不对,普通的瓜农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武功呢?不必多想,不管瘦高个是谁,‘泰山双童’反正不是好人,曹操与夏侯惇拔剑跳进战圈。
………………………………

第一卷   取剑 第四十二章  紫电剑

    泰山双童’转移目标,反倒将瘦高个凉到了一边。他双手一抱拳:“两位壮士仗义出手,太史慈感激不尽,不过这两人是师门败类,他们欺师灭祖,落草为寇,劫财害命,无恶不作,今日正好遇上,是上天叫我清理门户。”

    原来这瘦高个名叫太史慈,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陌生。

    曹操也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并简单说明了‘泰山双童‘效忠黄巾首领张角,曾经入宫行刺。

    太史慈也看出‘泰山双童‘对曹操两人连连杀招,似乎也有很大过节。不过,曹操这个名字,他也第一次听到。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很有道理。跟‘泰山双童‘这样的败类过招,还讲什么江湖道义。

    三人联合对付‘泰山双童‘,而且每人都憋着一肚子火,本来’泰山双童‘是一路追杀而来,此刻却变成了被人追杀。

    不知什么原因,这两人始终没讲过一句话,是哑巴也好,还是无话可讲也好,三人下定决心:从今日起,叫双童再也无法讲话!

    已经半个时辰过去,五个人额头都冒了汗珠,‘泰山双童‘见占不了便宜,就想开溜,试了几次都未得逞。

    到底是老江湖,‘泰山双童‘见太史慈与夏侯惇都是病体,便集中攻击两人,夏侯惇有’霸王剑‘护身,所以重点对象就是手拿两根竹竿的太史慈。

    一个疏忽,一童的‘龙骨匕首‘正好刺进太史慈肩膀,这只手里的竹竿顿时落地,一击得手,’匕首‘就势去抹太史慈脖子,却见太史慈不躲不闪,另一手的竹竿’噗嗤‘插进对方胸膛。

    这位童子致死没弄明白,明明自己已经掌控大局,怎么反而丢了性命。与此同时,曹操的一剑也到了,从后面穿透这人的后心。

    亲眼目睹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同伴惨死,另一名童子立时吓破了胆,哪里还有心思恋战,拔腿就逃。

    慌不择路之下,正好踩在半块西瓜上面,一个趔趄,幸亏没有滑到,他拼命奔跑,转眼已是两丈开外。

    眼看那人就要逃走,再想追有些晚了。

    “五老须眉,大夫穿肠。”太史慈大喝一声,捡起地上竹竿,然后脱手投向那名童子。

    竹竿的速度极快,从那人后背穿过,那人呆呆地看着前胸‘钻出’的竹竿,面部抽搐了几下,嘴巴动了几下,终于一个字也没说出,就扑通一声栽倒在地。

    “多谢两位壮士相助,为中原武林除去一害。”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再说,我等于这两人也有恩怨,倒是兄台刚才那一招真是妙极,让人大开眼界。”

    “惭愧,这一式‘穿肠剑’在下曾答应恩师永不使用,既将师门败类铲除,日后也不会再现人间。“

    “哦?兄台与此二人分属同门?怪不得适才武功路数如此相像,不知兄台师承何派?”

    “无有名称,江湖中也无人知晓。四百多年前,秦始皇帝东巡,登临泰山封禅之时,突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幸亏有几棵百年老松树‘救驾’,可惜封禅大典也无疾而终。为了彰功,始皇帝加封这几棵老松‘大夫’爵位,并派亲信蒙将军率几十名军士守护,准备接下来第二次封禅。可惜始皇一去不返,蒙将军这些人便永远留了下来,这式‘穿肠剑’法,正是恩师蒙庆所创。“

    “只怕当年那位蒙将军是主动情愿留下的 吧?”

    “正是,壮士如何知晓?”

    “因为秦始皇帝受此惊吓,病情更加重了,连夜赶回咸阳,可惜走到这巨鹿郡沙丘平台就驾崩了。接着赵高篡诏,拥立二世胡亥,并将随行始皇帝亲信尽数杀戮,蒙将军留在泰山,反而安然无恙。”说着曹操简单说了‘秦王宫’地下通道之事。

    “原来如此,两位壮士这剑,莫非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虹’‘霸王’二剑?”

    “不错,兄台好眼力。”

    “哈哈,两位如此爽快,在下也不隐瞒,两位可听说过‘紫电剑’?”见曹操点头,太史慈又道:“为了缉拿这两个师门败类,在下曾官居泰山太守,其实真实的身份是‘江东盟’右堂主。“

    “江东盟?在下倒认识一位名叫孙策的朋友。“

    曹操不由得想起当日在许昌城卢大人府上,与孙策、黄盖并肩作战的情景,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位就是‘江东盟’的好汉。

    “不错,他就是少盟主。‘江东盟’有左、右两名堂主,左堂主又叫掌经堂主,右堂主又叫掌剑堂主,在下不才,受老盟主信任,执掌‘江东盟’信物‘紫电剑’。”

    “‘七星‘、‘青虹’、‘霸王’、‘双股’、‘紫电’,五行拱卫,护佑天子之剑,据说‘紫电剑’早已下落不明,想不到竟在‘江东盟’手中。“

    “‘紫电剑’最辉煌的时刻就是追随大汉名将周亚夫(周勃次子)平定了七国之乱,可惜树大招风,周将军功高震主,反被皇帝猜疑,蒙冤下狱,为表清白,他绝食而死,其子孙也不知所踪。王莽篡位之后,光武帝刘秀等各路诸侯讨伐贼逆,江东忽然出现一周姓男子,持‘紫电剑’,创立‘江东盟’,参加了刘秀的义军,大汉复立,刘秀大封功臣,周姓男子谢绝赏赐,回归江东,竟连盟主也不做了,孑然一身,归隐而去。“

    “这人肯定就是周氏的后裔了,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也可以理解,必是忆起了他先祖周亚夫之事。”

    “是呀,当时他的副将乃是《孙子兵法》孙武的后人,周氏归隐后,盟主之位及‘紫电剑‘便一同给了孙氏。”

    “原来如此,那么兄台既为堂主之尊,为何来到冀州?”

    “实不相瞒,在下是奉了盟主之命,前来巨鹿郡寻找掌经堂主,谁料毫无头绪,却一病不起,若不是这瓜田牛老爹照料,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敢问兄台,那位掌经堂主可是姓于?”

    “不错,几年前,‘江东盟‘发生内乱,于堂主负伤逃走,同时还带走了盟里另一法宝《太平经》。几年来音讯全无,只是近来得到消息,于堂主曾在巨鹿郡出现,这才奉命前来。”

    “于堂主在临终之时,不但将《太平经》传给了张角,也将‘紫电剑‘之事泄露,张角的太平神教,就是得自《太平经》。”

    曹操知无不言,把所知张角与于堂主的往事全盘托出,太史慈这才恍然大悟:“太平神教,《太平经》,对呀,我真是糊涂,多谢壮士相告,‘江东盟‘感激不尽。”

    “恕在下多问一句,‘江东盟‘又如何得知于堂主在巨鹿郡呢?”

    “是‘鸿门‘的人前往’江东盟‘偷剑时不慎泄露。”

    “那么,‘鸿门‘的人又怎知’紫电剑‘在’江东盟‘呢?”

    “这。。。”

    “其实,将消息故意‘泄露‘给’鸿门‘的,正是张角。”

    太史慈倒吸一口冷气:“张角与‘鸿门’相互利用,这是意在我‘江东盟’啊,着实可恶,我誓不放过张角匹夫。”

    “兄台且慢,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数日前,在下曾听孙策与黄盖讲起,说是‘江东盟’出了大事,两人匆忙赶去了,以在下愚见,兄台不如回去商议后再作打算。”

    正说着话,忽然听到有人呜呜的哭声,三人一看,一名六旬老人正看着这满地被毁坏的西瓜,半蹲在地,嚎啕大哭。

    太史慈认得,老者正是瓜田的主人。太史慈忙过去将老者扶起:“牛老爹,莫要悲伤,都是我等不是,日后我必定赔偿这瓜田的损失,以及老爹这些天的活命之恩。”

    老者一身布衣,满脸风霜,他赶忙将手中提着的黑色陶罐递过来:“差点忘了,你大婶起早熬了点稀粥,你快把它喝了。”

    曹操与夏侯惇也走过来,看着满地的稀烂,曹操心里也不是滋味,看到身上系着的一块白玉,忙一把薅了下来,说道:“老爹,瓜田之事,都是因我而起,现有白玉一块,略表歉意,等日后有了银两,再来赔偿。”

    说着,将玉塞到老者手里。老者一生务农,哪里得过这等东西,但猜也知道这东西价值不菲,忙道:“使不得,这太贵重了,别说几个西瓜,就是买下整个瓜田,也。。。”忽然看到死去的‘泰山双童‘,一个哆嗦,白玉也掉在了地上。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忙对太史慈说:“怪不得,陈亭长带了好多官兵,是不是你们杀了人,这才。。。”

    曹操马上明白,估计是‘泰山双童‘通知了当地亭长,带人过来援助的。千万不能连累牛老爹,这是曹操脑中的第一个念头。

    “牛老爹,前面三岔路通向哪里?”

    “正前方是‘大戈寨‘,斜岔路是’小马桥‘。”

    “兄台欲回江东,可绕过小马桥村取道阳平郡馆陶县。在下二人挡住官兵,‘泰山双童‘是有名的大盗,我倒要看看这位陈亭长如何处理。事不宜迟,兄台快带老爹离开这里。“

    “后会有期。”

    曹操与夏侯惇一人扛着一具尸体,往东迎上官兵,果然远远看见来了群官兵,索性就站在三岔路口等着。

    这帮人慢吞吞的,好半天才来到跟前。

    大约有二十多名官兵,为首的五十岁年纪,头戴官帽,身穿官服,方脸高鼻,淡黄色的胡须,稀稀郎朗地垂在下巴上。

    来到跟前,他看见‘泰山双童‘的尸体,惊道:“你们,将他杀了?”

    “启禀大人,这两名是青州有名的盗贼,曾经入宫行刺,害死了太后,是朝廷发下海捕公文缉拿的要犯,如今在大人辖内被捉,真是恭喜大人立下大功了。”

    “这个”陈亭长一时有些语塞,曹操起初猜测的不错,其实正是‘泰山双童‘发下令牌,命陈亭长带人围捕曹操。

    此地属于三不管地带,西边是巨鹿郡,南边是阳平郡,往东则是清河郡,说是三不管,其实也是谁都管的着,无论是大汉的朝廷还是张角的黄巾军都是‘上司’,无论是谁下的命令,陈亭长都不敢抗命。
………………………………

第一卷   取剑 第四十三章  老族长

    ‘泰山双童‘是什么货色,陈亭长非常清楚,但见了黄巾军的令牌,又不敢不听,只好慢吞吞地领着人来,不曾想’泰山双童‘已经被杀,于是心里正在思索怎么处理。

    “你二人是什么人?”

    “回大人,我俩是路过的客商,遇到‘泰山双童‘拦路抢劫,迫于自卫,这才将他二人杀死。”

    “你们可有人认得‘泰山双童‘?陈亭长回头向下属问道。

    曹操与夏侯惇将尸体扔了过去,官兵呼啦围住,仔细看了半天,立刻几人嚷道:“没错,没错,跟海捕公文里的画像一模一样,恭喜老爷,咱们可发财了。”

    “既然如此,快去准备快马,咱们即刻动身,将尸首送到京城,可得万两黄金。”

    官兵呼啦过来,抬起两具尸体,兴高采烈去了,谁还在意曹操?

    陈亭长走在最后,临转身前,他递给曹操一根银针:“当年我入朝为官,还是令叔大司农举荐,你小子百日之时,我还曾登门讨了杯酒喝,你就是曹操,岂能瞒我?不过这小子中了‘御蜂针’之毒,又强行催动内力,不出三日必定武功全废,拿着这根银针,前去清河郡,找张兆楷老族长,或许还有救。“

    说完,他也随着前面官兵去了。陈亭长这么一说,曹操心里咯噔一下,大意了,太大意了,原来这个不起眼的小小亭长竟然早就认出了他,幸亏人家放自己一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听他的一身,当年也曾入朝为官,怎么官职越做越小,竟混成了一亭之长。

    不过假如真的如他所说,那夏侯惇的伤势可不小了,‘御蜂针’是什么毒,曹操从未听说过,但是把病情给耽搁了,那自己就太对不起兄弟了。

    事不宜迟,曹操拉起夏侯惇的手就走。

    夏侯惇却不以为然:“一亭之长,能有多大道行?兄弟我能跑能跳,有什么事?大哥,咱们还是回邯郸要紧,说不定已有糜月姑娘的消息了。再说,那刘备几人似乎对大哥有所偏见,如果他们也去了邯郸,遇到夏侯渊等人,说不定会起争执。“

    曹操知道夏侯惇说的在理,曹仁和曹洪打探小师妹的消息,说好的在邯郸碰面,也该回来了。但转念一想,这位陈亭长说的,也不可不听,他刚才那番话,让曹操有了一丝印象。好像真有这么个人,跟叔父关系不错,原本是在朝堂任职,因为生性耿直,出言顶撞了董卓,幸亏叔父求情,才躲过一劫。

    那也不对呀,听叔父说,这位陈大人虽未被问罪,却被董卓贬为清河郡守,怎么会跑到这‘大戈寨‘做了亭长?

    其实曹操怎会知道,这位大人耿直倔强,与同僚关系都不和睦,更是经常与上司顶撞,很不讨人喜欢,所以一贬再贬,就从一名京官混成了大汉倒数第二阶的亭长了。

    邯郸城那么大,刘备未必会遇上夏侯兄弟与魅儿。陈亭长的话,宁可信其有,曹操下定决心,带着夏侯惇就往清河郡赶路。

    身无分文,无法购买马匹。跟老乡打听道路,好在也就三五十里路,顺利的话,应该晌午就能到达。

    临近清河城,望见东北方向一座巍峨的大山,冀州地界,本是一马平川,突兀一座大山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分外显眼。只不过与曹操到过的嵩山相比,眼前这座明显小了许多。

    前面出现一条大河,比巨鹿城外的老漳河还要宽阔,波涛滚滚,河上穿梭的船只众多,有运输货物的,有张网捕鱼的,因无银钱,曹操只得将头上束发用的玉簪拔下来,递给一名老年渔夫。

    老渔夫却坚辞不受:“万万不可,老汉送公子过河就是,有百年族训,老汉可不能破坏。”

    想不到当地民风如此质朴敦厚,于是便向他打听张兆楷老族长,老渔夫眼睛一亮,笑道:“公子算是问对人喽,老汉也是姓张,在这清河城里,张氏可是首屈一指的大姓,老族长德高望重,城里谁人不知呐?从西门进城,过三条街右转即是。“

    看的出,老渔夫也读过书。张氏子孙,能读、能耕、能渔、能猎,可见祖训传承,恩泽后代。

    进了城内,看见城内处处张灯结彩,人人喜笑颜开,这就怪了,难道家家都有喜事?

    随便一问,才知道后天就是老族长的百岁寿诞,这可是清河城的大事,不管姓张还是姓李,都仿佛自己家里有喜一般,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很容易就找到了张府,这是一座深宅大院,看光景也有上百年了,朱红色的大门紧闭,曹操敲了半天,才有一位年老家人开门,曹操说明来意,老人摇了摇头:“我家老爷正有要事,不便见客,公子请回。”

    曹操将银针奉上:“请老伯通融,望老伯将此银针转交老族长,自会容晚辈拜见。“

    老人看了看银针,叹了口气,转身去了,不一会又回来打开门,将曹操与夏侯惇让了进去。

    随着老人,曹操穿过两层庭院,来到正厅。

    奇怪的是,与城里大街小巷一派喜庆相比,张府里面冷冷清清,虽然也张贴了许多喜庆装扮,但一路遇见的每个人都垂着头,沉着脸,似有心事。

    进了大厅,老人说了声“老爷,他们来了。”便转身退了出去。

    曹操这才看清,正中坐着一位眉发皓白的老者,想必就是老族长,他的左首坐着几名老人,看起来也都七八十岁的样子,再往下是几名中年人;右首也有三名老人,至少六十往上了。

    每个人都一脸凝重,愁眉不展,明日就是老族长百岁寿诞了,怎么不见一丝喜气?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有几个活到一百岁的,这么高寿,为何大家这般模样?

    曹操赶忙行礼,老族长张兆楷右手一台,请曹操起身,并安排家人搬了两只矮凳。

    张兆楷轻咳一声,说道:“陈大人他爱民如子,一生清廉,为我清河百姓做了不少善事,可惜得罪权贵,被贬他处,临别时老朽送他三根银针,倘有难处,可派人持针前来。”

    左首一名老者说道:“四哥,那‘鸿门‘已然逼近,张氏一门,危在旦夕,怎么还。。。”

    张兆楷将他打断:“兆槐,陈大人于我清河百姓有恩,三年来,这还是他第一次有求于我,怎么能拒之门外呢?”

    张兆槐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张兆楷问明了原因,忙给夏侯惇诊脉,他猛然抬头,失色道:“果然是‘御蜂针‘之毒,唉,侄儿下毒,我这个当伯父的怎能不治!”说着将银针刺入夏侯惇额头,将全身内力聚于右手食指之上,抵在夏侯惇头顶,很快有淡黄色汁液顺着银针滴落,直到慢慢变成血红色,方才收回内力,松了口气。

    “老朽侄儿之毒,不会伤人性命,却也足以废掉这位公子的武功,老朽已将公子体内大部蜂毒逼出,老朽这就修书一封,两位可去卧牛山庄找我孙儿,送这位公子去髑髅台冰水池,他体内的毒就会全解了。“

    老族长这般救治,曹操似曾相识,他猛然想起,在邯郸城张神医也是这般医治魅儿,不禁脱口道:“叩谢老族长救我兄弟,老族长医术高明,颇有张神医之风。”

    “哪位张神医?”

    “邯郸城里的张仲景神医。”

    “啊?哎呀,原来小叔他就在邯郸城里,这可好了,这可好了。”张兆楷高兴不已。

    几名老者听到,立即站起来,说道:“有小叔他老人家回来主持,我张氏这一劫就有救了。”

    张神医的年龄比在座的众位老者年龄差不多,甚至比老族长小的多,但辈分高,医术高,医德好,族中之人无不敬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