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侠创业录-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沉非点了点头,道:“是的。”
渔夫却并没有好奇心,他对于这里突然跑出来个孩子似乎没多大兴趣,或者他早就知道了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
他似乎也不怎么喜欢说话,但是在临走的时候,却从桶子里捉了一条鲫鱼给杜沉非。
杜沉非欢天喜地用衣襟包着回去了。
经常可以看到这个老人在这里钓鱼,那老人基本每次都会送条大大小小的鱼给他。看得多了,杜沉非也从山中拣来一根竹杆,在以前法云老和尚置办的一个屉子中找了根长线,把根铁针掰弯用线绑了,然后又在竹林里挖了两三条蚯蚓,也有模有样坐在老人旁边的一块小石头上钓鱼,旁边也摆着一个桶子。但是,一连很久,他都没有钓到一条鱼。那老人每次都在他的小桶里放入一条或者两条小鱼。
;
………………………………
第十九章 新鲜事
如果天气比较热,又没有钓到鱼的话,杜沉非就会脱的光光的,跑到河里去游泳,泼水嬉闹,自娱自乐。但是直到有一天经历过一件事后,就再也不敢进那条河的深处了。
那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河里,趴在一根枯木上,望河的深处漂去,突然,只感觉水下突然有东西拖住了自己的脚,原来是个水猴子,见有人来,逮着便往水下拖去。杜沉非拼尽全身力气挣扎,也无法挣脱那只可怕的魔爪。那只水猴子用淤泥往他嘴巴里塞。
正在危险之际,却突然从旁边伸过来一只手,抓住了他的手臂,一把就将他提了上来,重重地扔在沙滩上。
杜沉非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喝了一大肚子泥水,嘴里、鼻孔里、耳朵孔里、头发丛中都是淤泥。就连那个戴在脖子上的那颗“滴翠珠”也不见了,想是被河中草木钩落。杜沉非在河边将自己身上的泥巴洗干净,再看那钓鱼的老人时,也不见了,想必已经回家去了,但他坐的那块石头上却是水淋淋的,也不知道怎么会那么湿?
每次看到杜沉非提着鱼回来,石萝依都会觉得很高兴,却又很担心他去河边玩。只要孩子要去河边,她都会想起丞相李助的话。后来她忽然又想,担心其实就像一个诅咒。如果一个父母常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福气都会被父母的担心给消耗掉。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就应该要多多祝福孩子,而不是担心。而且,既然生死由命,又岂能躲过?既然不能躲过,又何必担心?
一想到这里,石萝依便已释然。
她又看到杜沉非提着桶子回来了,只见他欢天喜地,忙忙跑过来道:“姨,我今天自己钓到鱼了,还钓到了两条。”
杜沉非将桶子里的鱼倾倒在一个盛满清水的木盆里。石萝依见了,果然有两条一大一小的鱼,大的有一斤多,小的那条跟一个蝌蚪大不了多少。
石萝依道:“你好棒哦,钓这么大的鱼,还这么多,去叫哥哥来做鱼给你吃,好不好嘛?”
杜沉非立刻应道:“好!我去。”便飞也似往谢友龙家而来。
远远的,只听谢友龙正在房内高声朗诵:“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杜沉非也不管他,在外面大呼小叫道:“哥哥,来做鱼,我有两个鱼,我钓了两条鱼。”
谢友龙微笑着走出来,问道:“小金鱼,是谁给你的鱼啊?”
杜沉非道:“是我自己钓的。”
谢友龙睁大了眼睛,道:“真的吗?”
杜沉非道:“是真的,我钓了两条呢。”
谢友龙道:“好啊,这么厉害!哥哥今天做煎鱼给你吃,好不好?”
杜沉非道:“好,我喜欢吃煎鱼。”
这回,谢友龙提了一坛子茶油,和一袋米过来了。
石萝依很是感觉过意不去,饭后,便取了一锭银子来递与谢友龙。谢友龙也不接,大笑而去。
杜沉非觉得,这地方的新鲜事还真不少,比如说,有一次他看到谢友龙走到悬崖下一块突出的圆石旁边,突然对着那块石头大喊一声“水来”,吓了自己一跳,但那块圆石上的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孔里,“咕咚咕咚”还真冒出水来了。谢友龙趴在上面饱饱的喝了一顿。杜沉非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觉得很神奇,他也偷偷去试了,原来自己也能喊出水来。他甚至发现,不仅喊“水来”会出水,喊别的话也会出水,只要靠近那块石头喊就可以了。甚至到后来,杜沉非觉得趴在石头上面喝不是很好,还特意弄了节竹管接在上面,这样就方便多了,站着就能喝到水了。这水清澈甘甜,十分可口。他把这个叫做“喊来井”。
还有一个更是神奇的地方,为什么觉得更神奇,是因为他才是第一个发现这个地方的。这个神奇的地方是在自己的家里,只要走上二楼,穿过洞厅,通过那条过道,然后再跨过那条温热的小溪,里面就显得很黑暗了,可是却有一条窄窄的过道,还能通人。只要走大约一百把步,就是这个洞穴的尽头了。他第一次到达这里的时候也吓了一跳,远远的,只觉得里面冷气逼人,冻透骨髓,稍微走进一看,只见里面银光灿烂,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仔细看了,原来却是硕大的一个冰窟。这冰窟中滴水成冰,透骨奇寒,四面八方,挂满了冰锥。后来石萝依经常把吃不完、容易**的肉类食品,都冷藏在这个冰窟中。
但是更让杜沉非吃惊的是,有好几次,他都在那个有很多猛兽的山谷边,看到有一个像天上仙子一样的女人,从深谷的另一面飞了过来,白衣飘飘,直飞到这峭壁上去了。他想,有一天,再长大一点,他一定要爬到这峭壁上去找那个“仙女”,让她也教自己在空中飞翔。
那个道长也会飞,只是没有那个“仙女”飞的高。那个道长要过那个很深的山谷时,还要从那一道乱石堆成的围墙上跃到谷底,然后走到山谷的另一边,再从谷底跳跃上去。
令杜沉非奇怪的是,为什么下面的凶猛的老虎和狼都不去捉无无子道长呢?
后面无无子道长告诉他说:“下面的老虎和狼都怕我,因为我会打他们。”
杜成非想,自己也要学成一身武艺,让老虎也怕自己。
春去秋来,寒消暑长,杜沉非转眼就到了八岁。
无无子道长实在是个好人,这几年来,石萝依家里所需要的米、油,都是道长帮助运来。
石萝依很感激,后来主动跟道长和谢友龙说,自己愿意承担给他们做饭的责任,以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照顾。
那道长仍然还是爽朗的大笑,拍着自己的肚皮道:“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两三人。”
但这一次那老道很爽快地答应了,所以他们平时都是在一起吃饭。
石萝依将门口松树下那块方形而平整的花岗岩,当成桌子。天气好的时候,只需要摆上四个板凳。就这样,有时四个人,有时三个人,坐在那苍郁古松之下,白日树下乘荫,夜来仰头望月,其乐融融。
谢友龙有时兴致来的时候,还会吟咏诗词。石萝依虽然平日里没事的时候都教杜沉非识字读书,但他还理解不了谢友龙所吟的诗词。
谢友龙的字也写得很好,笔力遒劲,厚重粗狂。有一次他找到了两张红纸,还题诗一联,送给了杜沉非,写着“水向石边流处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杜沉非用米饭把这联子端端正正地贴在了门上。
杜沉非已经对自己的家园的每一个角落都非常的熟悉,只是下面的那条深谷,他一直都不敢去看看,一来是石萝依管束得紧,二来是他自己也害怕面对那么凶恶的猛兽。但是他对深谷对面的世界很好奇,他很想过去看看,所以每次只要一看到道长,就会反复问对面那里是什么地方?道长告诉他说,那是潭州城。他又问道长城里是什么样子的?道长说是一个有很多人、很多房子、很多商店的地方。他觉得那个世界应该很美,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去感受外面的花花世界。
;
………………………………
第二十章 藏象玄功
夏天的炎热,令这地方所有的生灵都显得有气无力。
杜沉非见谷底安静,终于壮起胆子,试探着从那围墙上的一个缺口钻过,抓着石壁上的柴根,踩着突起的石块,往这深谷底部走来。只见这谷底大树,真是接天高耸、青枝馥郁、留云逼汉。原来这谷底也有一条小路,直通到谷的那一边,这小路两边荆棘牵漫,杂草连天。
杜沉非提心吊胆,迈着步伐,沿着小路望前走去。他走得很轻,生怕惊醒了这谷底的一切。他突然想起,自己应该带把柴刀来的。
一条碗口大的蟒蛇横在路上,见了人来,“嗖嗖嗖”地往草丛中溜了。惊得杜沉非“啊”地喊了一声。两匹狼听见喊声,立刻就从一块巨石后面走了出来,吐着舌头,龇牙咧嘴,看着杜沉非。
杜沉非捡起一块石头,藏在身后,向那两匹狼说道:“我不认识你们,你们快点走开吧!”
对于狼来说,却不需要认识,它们只需要食物。这两头狼嘴里发着低嚎,尖牙也露得更多,缓缓地望杜沉非而来。
杜沉非见了,突然一石头砸过去。这一下砸得好,不偏不倚,正打在那狼的头上。
那狼立刻叫唤起来,忽然加快了脚步,狂奔而来。
杜沉非拔腿就往回跑,可是他怎么能跑得过狼?
那野兽直扑杜沉非后腿而来,眼看这孩子立刻就会成为狼口里之食。正在这个时候,只见身后突然一条人影掠过,伸出手来,一把就抓住了那匹狼的一条腿。狼没有咬住杜沉非的腿,反倒却被重重地扔到了石头旁。
杜沉非惊魂未定,睁眼看时,原来是无无子,正从潭州城中而来。
杜沉非见了,道:“哥哥,它要咬我。”
无无子问道:“小金鱼,你不在家好好待着,来这谷底干什么?”
杜沉非指了指山谷的对面道:“我想到那边去看看。”
无无子轻抚了一下杜沉非的头道:“你这小鬼。依你现在的能力,怎么过得去呢?”
杜沉非道:“哥哥,那我怎么才能过去。”
无无子笑道:“我告诉你一个法子,就用你刚才的办法,丢石头。这种功夫,就叫做‘飞蝗石’,从明天开始,你就在家好好练习打石子,直到练得百步见准,击无不中,我再教你别的。好不好?”
杜沉非立刻答应道:“好。”
杜沉非果然从此以后,也不去游山,也不去玩耍。在河边捡了一大篮石头,在自家门口的石壁上画了个点,日夜用石头击打。而且距离也是越来越远,为了看得更亲切,后面又改进方法,用线吊着一块石头,两手都练,近用阴手,远用摔手,挂在松树上打。
直练了近三个月。
一日天气炎热,无无子从谷外回来,转悠到草坪上的池塘边来喂鲤鱼。
杜沉非见了,赶忙用一个碗,从冰洞里敲了一满碗冰,端过来道:“哥哥,请喝水。”
无无子接了碗,道:“小鬼,什么事这么殷勤啊?”
杜沉非呵呵笑道:“我现在打石子,已经打的很准了,还要哥哥指教。”
无无子道:“你打一发,给我看看。”
杜沉非站定,指拈石子,你看他一发又一发,打得挂在松树上的那块石头左摇右晃,有如荡秋千,一发都不放空,可谓百发百中,绝不虚发。
无无子大喜道:“果然打的很好!孺子可教。只是打的虽然准,却没有气力,只能打得人疼痛而已。”
杜沉非听了,便问道:“哥哥,你就教教我吧。等我学会了,就能走过这个山谷。等以后哥哥老了,我就去给哥哥买酒喝。”
无无子连声大笑道:“还是这话实在。好吧!看在你小笨蛋说有好酒的份上,我教你一套内功心法。我的这套心法,叫做‘藏象玄功’。”
杜沉非听得十分认真,因为这是他今后出去这个山谷的唯一办法,连连点头答应。
无无子道:“内功是武术的根本,得其一而万事备。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没有充足的内劲,武术的威力根本就不能体现出来。常言道:‘力不敌法,法不敌功。’……”
无无子也从地上捡起一个小石子,两个手指头拈着,看着杜沉非道:“一颗小石子,一发而有千钧之力,才叫高明。”
他将石子往空中抛了两下,又接住,又说道:“你瞧,我打一下给你看。”话音未了,一石子飞出,将悬挂在空中的那快鸡蛋大的石头打得粉碎,碎屑四溅。
杜沉非见了,吃惊不已,慌忙请教。
谚语说:“书不熟,多读即熟,艺不精,熟思即精。”杜沉非点头会意、见经识经,学必期熟,熟而加思,由思生巧,个中玄奥,一通百通,领悟透彻,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你看他日夜苦练,以意使劲,五灵沉着,气归丹田,刚柔相济,竟习成武术之上劲。
杜沉非一日正在院中劈柴。突然想起,曾在老和尚的书桌上,有一本关于人体周身穴道的书,便急忙回屋上楼去取,柴也不劈了。
石萝依见了道:“痴儿,不好好劈柴,在干什么呢?”
杜沉非完全没听见,跑回楼上,打开书看时,只见书里面画满了图,人体的周身穴道。上面标着人体十二经络上的各处大穴,以及任督二脉三十六要穴,穴道与时辰的关系,以及点中哪个有什么后果,一一标示明白。果然是:
点穴之妙在穴头,何时点打须追求;
何时正头注何处,何时气血经血流;
五枝血头须详辩,丝毫偏误不可有;
更考时辰多幻变,悉知五枝血注头;
切记交手抢直头,若是良机命要休;
劝君切莫忘练气,点穴无气功白丢。
杜沉非见了,欢喜不尽,照着书本上的图,将周身穴道,都用木炭绘在墙壁上,要击某穴,或倒或晕,或死或残,无有不中,连石子都钉在墙壁内。后来,磨穿铁砚,直练到一粒米都可以杀人。
杜沉非为了自己的收获在一段时间内都相当得意。
自从那一次差点喂狼,又被无无子救了后,差不多一年都再不敢下山谷来,直到练成这飞蝗石,就用个小布袋准备了一袋石子,又慢慢地爬下这山谷来。
这一次他觉得自己不必再偷偷摸摸了,于是他一边走一面喊叫,以吸引更多的敌人过来。这种愿望,在这个飞禽走兽多如牛毛的山谷来说,轻而易举就能满足。只见很快跑过来四五头狼,其中一头更是从对面的悬崖的腰腹上跳了下来,它们已经做好了要饱餐一顿的准备。
杜沉非只是瞧了瞧那几匹狼,大踏步走向对面的崖壁。
当老虎出现的时候,那些狼立刻就跑开了,竟然全部爬上崖壁上突起的石头上。
那头老虎水牛一般大小,头大如锅,面似轻云遮红日,四肢极粗,拖着长尾,走得四平八稳,它连瞧都没瞧杜沉非一眼,从一块山石后慢腾腾地绕了出来。
它甚至都好象没有瞧见任何东西,但是当它走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动物立刻都变得鸦雀无声,就连崖壁上的那十几头狼早已呲出的牙齿都已收起,果然是“人凭志气虎凭威”。
那虎张着脸盆似的大嘴朝空打了个哈欠,它的嘴刚一合上,突然凌空跃起,一阵风过,直朝杜沉非扑来。
杜沉非立刻就一石子破空飞出,正打在那虎的前额。那体形如水牛般大小的猛虎忽然从空中掉回地面,但是还没有倒下。杜沉非又一石子飞来,依然是打在前额。
那虎立刻就如同山崩一般倒了下去。
杜沉非其实只用了三成力,他完全没想过要去伤害别人,他相信那头老虎很快就会醒来。
动物原来和人一样,都欺软怕硬。
自从那天打倒了老虎以后,无论杜沉非如何在山谷喊叫,也没一个再来靠近他,全都鬼鬼祟祟躲得远远的。
但是这个深谷里,待久了的话,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除了树木,就是动物。
只有一只像一匹马一样的怪物,就长的很奇特,但是和马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个家伙,虽然也有四条腿,但是浑身黑的、红的杂毛,远远地看,就像是一个大麻雀,肚子肥圆,尾巴很短,不过嘶喊咆哮,却有腾空入海之状。
有一次,杜沉非亲眼看见,一只饿虎扑向这个怪物,它居然毫无害怕想要逃跑的意思,直等老虎到了身边,才突然咆哮一声,后脚轻点,一跃跳到了崖壁上,倒把那老虎唬了一跳。
杜沉非又在谷底往北去的方向,在悬崖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个斜着向下的深孔,这个深孔就像一个巨大的杯子,越到下面越小,四周平滑,就像打磨过的,约有五尺来深。只见里面一个黑色圆球,南瓜一般大小。杜沉非伸手去摸,又够不到。捡一根木棍去扒,那球又十分沉重,莫想扒出。杜沉非想了个办法,他用手不断的捧着沙子倒进洞里,又不断的用棍子摇晃圆球,把沙子垫在下面。捣鼓了半天,那些沙子终于把这个黑球垫出来了,被他拿到了手,只是沉重得像铁一样。但他还是把这个铁球搬回了家。
杜沉非虽然已经将飞石手段练得出神入化,但是他觉得自己更喜欢刀,他觉得刀才是“百兵之胆”,格架扫进,神出鬼没,劈砍撩扎,威猛异常,就像猛虎一样威风。他便自己用竹片削了柄刀,以无无子所授“藏象玄功”为基础,也没名师指点,自然通晓其中道理,刀法分清,招招不离身体变化。腕要强,腰要柔,步要轻灵,其闪转全在腰之灵活,其进退全在腿之快速,其撩、扎、拿、劈、剁俱在腕之灵活有力。
后来,杜沉非演练起来,刀长身矮,但见刀走不见人行,步法起落摆扣,身法左转右旋,变化出劈、扎、撩、砍、抹、带、摊、拉、截等刀法,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似游龙,如飞凤,变化万千,竟将这刀法练得出神入化。真可谓: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
………………………………
第二十一章 会飞的仙子
历几度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是光阴迅速,又是一年早春时候。只见山林覆锦翠,草木发青芽;梅英落尽,柳眼初开。
杜沉非转眼又在这山谷中生活了多年。
平日里,在东面的河边钓鱼,在北面的林中伐柴,在西面的谷底追鸟逐兔。谢友龙在家时,便来教杜沉非写字读书。闲来无事,杜沉非也学会了绘画,画得一手好人物,神态逼真,惟妙惟肖。杜沉非无间寒暑,朝夕一刀一石,心平气和,恬淡寡欲,练习武艺。
杜沉非在这个“红花映衬绿草”的地方,描绘着自己“蓝天裹着白云”般无忧无虑的时光。
一日傍晚,因听石萝依说家中缺少菜蔬,杜沉非便提了一个竹篮子,挎了一口新削的木刀,又往这深谷中来,想要采点野菜,寻一两个野兔、野鸡回来。这个竹篮是他从那钓鱼的老人那里学来,自己编织的,编得竹篾稀松,歪歪扭扭。杜沉非拨开荆棘往南山谷向一个坡上而来,睁大了双眼搜寻,只见树下的一块空地上,土壤湿润,密密麻麻,生满了大苦菜、马兰头和荠菜。
杜沉非连忙撇下竹篮子和木刀,用手来扯野菜,但是正在这个时候,只听见半空中突然有树枝折断的声音,抬头看时,原来是一个人身着素白衣裳,从半空中坠了下来,落在树枝上,又将枝头压断,直掉了下来,倒在树下那一片松软的草地上。
杜沉非吃了一惊,连忙跑过去看时,原来是个女人,红唇妖艳,杏眼迷离,手臂、肩上各有一个伤口,还在流血。杜沉非想道:“这难道是悬崖上的那个会飞的仙子吗?可是她怎么会受伤的?又是怎么从空中掉下来的?”
那个女人就如同沙袋般重重地摔下,居然还没有摔死,她看着杜沉非,勉强问道:“你是什么人?”
杜沉非连忙答道:“我叫杜沉非。”又指了指山谷另一边的悬崖,道:“我是住在那边的悬崖上的。”
那女人问道:“你在这谷底干什么?难道不怕老虎吃了你。”
杜沉非道:“我不怕,他们怕我。”
那女人想了想,才说道:“如果你把我背到悬崖那边,我就给你很多银子和珠宝。”
杜沉非忽然想道:“我不是想找她学习轻功吗?何不求她教我?”但又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做不好,这不是乘人之危,干的小人行径吗?
一想到这里,杜沉非便说道:“我不要钱,我背你上去。”便把篮子和木刀都弃在这里,扶起那女子背上,朝回家的方向而来。来到那条爬出谷底的崖壁旁,杜沉非背着个人,双手还要托住她两股,哪里能够上去。在崖下犹豫徘徊,走过来,又走过去,也无计可施。只得背了,沿着这条虎狼谷崖壁,往北面而去。只见前方却有几级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