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夏纪-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卷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第一章 姬考

    星光如练,照彻古今。

    周元坐在星光之下,听着鸟语蛙鸣,轻声叹息。

    “好亮的星空啊,这要是放以前,绝对看不到。”

    然而星空虽亮,景致虽美,周元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望着自己细细的胳膊,周元又忍不住叹息起来了。

    他再一次确定了一件事,自己确实是穿越了。

    这种本来只是幻想演义之中的故事,竟然真发生在自己身上。

    没有天打雷劈,没有白胡老头,没有任何神秘事件,周元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只是睡了一觉,等到醒来之时,就换了一个人。

    对了,他在这一世的名字叫姬考。

    说起姬考,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另外一个称呼伯邑考,或许知道的就多了。

    没错,就是那个伯邑考,文王之子,武王与周公旦之兄。

    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的了解,姬考已经确定,自己就是那位伯邑考了。

    伯邑考之名,是他死后才有,伯为长子排序,邑为官名,考为名字。

    开始之时,他还满心兴奋,可以去那些名山大川,找阐教截教的高人,入山修行法术神通。

    可是,当知道得越多之时,他却越失望。

    这个世界,是倒是历史上的殷商时期,此时正是商帝武乙在位之时。

    然而,所谓的阐教截教,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什么的,都是没有的。

    至于他们的大师兄太上老君,离出世还有数百年。

    这是一个更接近于历史的殷商,而不是那个演义之中的神话殷商。

    当然,也不是纯粹的历史,还是存在着特殊的力量。

    这个时代,还是各种巫祝之风盛行,时不时代替上帝宣读旨意的时代。

    这里的上帝,并不是耶和华,至于具体是哪位,姬考也不知道。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各种巫祝之事,却从来没有任何人,敢直呼上帝之名。

    这种祭祀,是商人推广而来的,四方部族,接受商之祭祀法,尊奉商之首领为帝,便需要祭祀上帝,上天之帝。

    而不尊奉商之首领为帝的,则由近及远,被他们一个一个攻击着。

    至于巫祝,或许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力量之一了。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是名巫祝。

    所有邦国部族,都需要立设巫祝,与鬼神祖宗相沟通。

    不过,这些巫祝到底有多强大,姬考反正没有见过。

    各种巫祝,他见得最多的,就是祈祷跳舞与治病的了。

    祈祷,不如唱歌好听;跳舞,粗犷而缺少美感;倒是治病的巫医,倒是让姬考惊讶。

    虽然不知道他们治病的原理,但是却惊讶于他们的手段,针刀药石,五花八门,各有妙用。

    有时候,姬考甚至都在想,要不要也去当一个巫医得了。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姬考甚至都不敢提。

    即便在各种巫祝之中,巫医的地位,也不算是高的。

    他的长辈,或许能够允许他学习巫术,不过是学习连通鬼神的法术,而不是治病救人的医术。

    ······

    “考公子,我就知道你又在这里看星星了,这天上的星星,一祀到头都差不多,密密麻麻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一个娇柔可爱的声音传来,姬考并没有回头,仍是默默看着天际。

    所谓一祀,就是一年了,在夏人执掌九州之时,称作一岁。虽然三种称呼并存,但是因为商人称为祀,因此旁边邦国也都这样称呼。

    姬考心中想着,等到他们周人统御了天下,一定要改成年。

    “有什么事吗”

    姬考回过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后面的侍女。

    这个侍女,名叫青女,是姬考的侍女。

    说起侍女,不得不提她的社会地位了,也即是所谓的奴隶。

    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姬考从书本所知,这个时代是所谓的奴隶制时期。

    但是,这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奴隶制。

    不管是在姬考所在的周原,还是传闻之中的大邑商,都不存在大量的奴隶。

    这个时代,作为最主要劳动力的,还是众人。

    所谓众人,也就是在未来被称为庶人或者平民的存在了。没有官职以及爵位,便是大众中人。

    真正的奴隶,只是比例占少数的罪人和战俘,他们并没有很多,不足以取代众人,成为劳动创造者,而更多的是用于人祭。

    没错,就是人祭,活人祭祀天地。

    当初姬考的祖母太任,命姬考他们一些堂兄弟们,一起去选择侍女仆役的时候。

    太任就说得很清楚,除下他们所选择的侍女仆役,其他人,都将会被用来当人牲,用来祭祀上帝。

    姬考一眼就看中了这小女孩,一头青丝,看起来就与其他的不同。

    青女之名,便是因为这一头青丝如墨。

    青女看着自己的考公子,脸上顿时起了一片红晕。

    所有的公子里面,就属自家的考公子最好看了。

    “夫人传话过来,老爷明天回府,命公子与发公子到门口迎接。”

    姬考听了,心中微动。

    “父亲要回来了吗?”

    他来此世之中,虽然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此身的父亲,传闻之中的圣人,未来的文王姬昌。

    倒是他的母亲,姬昌之妻姒氏,每日晨昏定省,都能见到。

    说起圣人,如今姬考母亲姒氏,腹中正怀着的姬旦,同样是一个圣人了。

    甚至后者对于整个华夏的贡献,似乎更大一些。

    此时姬考所居之地,名为周原,地处岐山以西,因此又被称为西岐。

    约近百年之前,也即商帝小乙二十六年,姬考的曾祖父姬亶,率姬姓周氏二千乘,离开世居的豳地,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

    豳和沿路其它地方的民众,视姬亶为仁人,扶老携幼皆来归附。

    所居为周原,因此立邦国为周。

    “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以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这是当初姬亶迁来周原之前,对着所有的民众说的话。

    大概意思就是,有人民就会立君主,是想让君主为民众谋福利。如今戎狄人之所以进攻我们,是想得到我们的土地与人民。人民跟着我,与跟着他,又有什么区别呢?人民如果是因为我的缘故,与敌人决战,以牺牲父子亲人为代价,让我于心不忍!

    尽管说了这段话,但是豳地的民众,全部扶老携幼,跟随姬亶一族,来到周原定居。

    在姬考看来,他这位曾祖父的做法,其实深谙兵家之理。

    他们姬氏一族,居于西戎与北狄之间,躬耕种地,以养自身。

    人少的农耕之民,自然敌不过人数众多的游牧之民。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虽然时代变迁,但是道理却是一样的。

    所以,前面那段话,不过是姬亶用来安慰民众的。

    事实上,他们姬氏一族,就从来没有忘记过,祖辈所居的土地,如今还在戎狄的手中。

    姬考自从恢复前世记忆之后,还没有见过父亲姬昌,原因便在这里。

    自从轩辕黄帝之后,从来只有姬氏一族开疆拓土,却没有听说有哪一族弃土而走的。

    尽管民众称赞姬亶智慧贤德,但是姬亶却从来都是以此为耻。

    夏人、商人、周人,都是轩辕后裔,夏人为姒姓,商人为子姓,而他们周人,却得到了轩辕黄帝的本姓。

    然而夏人在时,这些戎狄老老实实,商人之地,戎狄也不敢去侵犯。

    姬氏一族好不容易在豳地之中,有了一方耕种之地,却被诸戎所夺。

    这让一直以黄帝轩辕正统而居的姬亶,心中着实不痛快。

    来到周原之后,他便下了命令,姬氏一族,男丁成年之后,每年必有一半以上时间,要去与戎狄征战。

    一方面,周原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戎狄的军队,还是能影响到这里。

    另一方面,失去的土地,不能永远失去,总要想办法将它夺回。

    一代不够,那便两代,两代不够,那便三代。

    姬氏世代将以此为训,必要收回故土。

    ······

    大鼓三响,编钟七奏,乃迎回师。

    这一天,在周邑之中的城池门口,众多百姓簇拥着,目光看向远方。

    早就有军士传来消息,周公姬亶的孙子姬昌,这一次与西戎交战,斩敌数千,收获颇丰。

    这是周人从戎狄的包围圈迁出之后,对戎狄作战难得的胜利。

    消息传出,整个周邑都沸腾了,民众们相互转告,都欢欢喜喜来到门口迎接大军。

    在迎接队伍的正前方,是周公姬亶的众多孙辈与曾孙辈,姬考与他的二弟姬发,就在人群之中。

    此时,姬考九岁,姬发七岁,在人群之中已经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姬考风光霁月,超然于外;姬发沉实内敛,王孙之姿。

    在他们前面的,是他们的叔叔虢仲与虢叔,以及三个堂伯休名、季简与居简。

    其中,休名是姬亶长子姬泰伯之子,季简与居简是姬亶次子姬仲雍之子,虢仲、虢叔与姬考的父亲姬昌一样,是姬亶三子姬季历之子。

    “来了,来了。”

    作为迎接队伍之中,年龄最长的人,姬休名看向远方,轻声说道。

    沉闷的马蹄声已经传来,远处扬起了阵阵灰尘。

    灰尘之中,一辆高大的战车缓缓驶来,车上一面旗帜高悬,上书一个周字。

    一个青年站立在车中,目光谦和而有力,面貌英俊恬淡,眉毛稍向下低垂,显得十分好说话。

    这个青年,便是姬昌。

    十三岁生姬考,十五岁生姬发,此时也不过二十二岁,而且还是虚岁。

    放之姬考前生的年代,便是连成婚资格都还没有。
………………………………

第二章 炼气士与大宗伯

    “谢谢众位兄弟。”

    姬昌来到迎接的众人跟前,连忙与他的几个兄弟相互见礼。

    “昌弟有大功于我姬氏,自然应该出来相迎。”

    姬昌这一辈的长兄姬休名,含笑说道。

    “正该如此,我们同样与戎狄大战过,却都不曾有过兄长这般的功劳。”

    姬季简这位姬昌的另外一个堂弟,目光之中,充满了敬佩。

    他这位堂兄,只比他大半岁,但是不管是学文还是用兵,都甩开了他一大截。

    在整个家族之中,除下他们的祖父姬亶,便就是姬昌最得他们的敬佩。

    听说上古圣王之德,百姓见之,如草木而朝阳,他没有亲见。但是他却耳濡目染,知道自己这位兄长的德行,让整个周原都争相效之,敬老慈少。

    难怪两年之前,他们的祖父姬亶,曾经喟然长叹:“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正是因此,他的伯父姬泰伯与父亲姬仲雍,借着帮助病重的姬亶采药的原因,去往衡山居住。

    然后,周原的政务,几乎都是由姬昌之父姬季历在维持。

    意思很明显,姬泰伯与姬仲雍,想要将周原之主的继承权,让给弟弟姬季历。

    对于伯父与父亲的决定,不管是姬季简,还是他的其余几个兄弟,都没有任何异议。

    论才论德,姬昌都远胜于他们。他们不能争,也不想争,继承邦国,继承的不是权力,更多的是使命,是带领子民安康,带领邦国强盛的使命。

    ······

    “考儿,发儿,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还在城门口,姬昌便问起了自己两个孩子的学业。

    半载未见,这两个孩子身量长了不少,就是不知道学识有没有长进。

    姬昌虽然时常在外,但是对于两个孩子的教导一直不敢放松。每次回到周原,必要将他们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听到姬昌的问话,姬考与姬发两个,都不觉得例外。事实上,他们在路上之时,就猜到父亲见到他们,一定会问起学业的。

    但是其他人,却心中惊讶极了。

    姬昌的两个亲弟弟,虢仲与虢叔,忍不住对视一眼。

    “果然是大兄啊,当门问子,连家也不急着回。”

    姬考朝着自己的父亲躬身一揖,口中说道:“我最近在读《连山》一书,品鉴禹王之思。”

    姬发也在一旁说道:“我近来在读《九丘》,以观九州风貌。”

    姬昌闻言,含笑点头:“连山也好,九丘也好,都是禹王治水之后而作,前者论诉天地山水变换,后者承载九州风情地貌。你们两能读此书,我心中着实欣慰。”

    连山书,或者说是连山易,乃是禹王根据伏羲所创先天八卦,阐述的天地玄机。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禹王当初以八卦之中的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九丘书,则是禹王治水之后,划定九州之时,命群臣共同著写九丘之书。但凡九州之中,主要的风情地貌,都著于其上。

    “等我晚间有空,再考教你们书读得如何了。现在,你们随我一起,去拜见你们的太祖父。”

    姬考他们的太祖父,便是周公姬亶了,周原能有如今的安定繁荣,都是姬亶之功。

    ······

    武乙六年,邠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因地处周原,故姬姓从此称周人。

    周公姬亶之府,在整个岐邑的最中心。周原上建起这个城邑之时,正是围绕着姬亶的府邸而慢慢扩起的。

    此时的姬亶,须发洁白,手持拐棍,看着自己的一众子孙。

    起初之时,他继承了周祖遗风,继续致力于豳地的开发。

    周祖,便是姬弃,又名后稷。有邦为周,乃稷所传,稷自然就是周祖了。

    他是帝喾之子,尧帝的兄弟,在帝尧之时,后稷是农官,教民耕种,并是第一个开始种植稷和麦的人。

    作为后稷的子孙,姬亶勤于农业,所种田地收成丰美。

    每年春天,他和妻子太姜亲自下地,不怕劳苦,辛勤耕作。夏日暴雨倾作,他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黄叶飘零,他带领大家收割、打碾、贮藏粮食。冬季大雪纷飞,他忙着走家串户,访疾问苦。

    但是他们所居的豳地,处在戎狄包围之中,实在不适合农耕,他才带领民众,来到岐山之西的周原之上。

    姬亶来到周原之后,开始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建立诸侯国,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看着下面众多的子孙,姬亶苍老的脸上满是笑意。

    寻常的公候,到了他这个年纪,一百多岁,差不多已经儿孙满堂了。

    可是从他青年时期开始,便一直在与戎狄交战,好多孩子,都在战乱之中夭折。

    直到现在,嫡子只有三个,庶子更是全部战死。

    能够有这么多孙辈,他已经很满足了。

    看了一眼自己最欣赏的孙子姬昌,以及他最年长的两个孩子,姬亶脸上,就更加欢喜了。

    姬氏一族,都非常清楚,他就是想让姬昌成为未来的周原之主,他也从来不否认。

    其中一个原因,确实是姬昌的贤能,整个姬氏一族,无人能及。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一位大巫祝对姬昌的预言,姬昌将有百子。

    多子多孙,就是对一个人品行最好的证明。而能够拥有百子,可见是多么大的德行与天眷啊。

    “哟,竟然是家族聚会啊,那还真是来的不巧了。”

    一个略带轻佻的声音响起,姬亶想说的第一句话,就被这声音压下去了。

    声音从高空传来,让人都忍不住抬头看去。

    虚空之中,有一朵白云,而白云之上,竟有一个葛衣老者,鹤发童颜,古冠大袖,微笑而立,看向下方。

    “是你,仇生!”

    见到这个人,姬亶苍老的面容,都忍不住露出了惊异的神色。

    他年轻之时,造访殷都沫邑,曾经见过此人,当时的仇生,是殷商的木正,掌管宫廷建造之事。

    没想到时隔百年,竟还能见到此人。

    而且观此人的面貌,丝毫没有变化,时间仿佛在他身上停止了一般。

    “姬亶,没有想到,你竟然还记得我。当初的仇,我也该和你报了。”

    仇生在空中哈哈大笑,然后随意一招手,虚空之中,一阵猛烈的飓风刮起。

    霎时间,飞沙走石,让在场的所有人连眼睛都睁不开。

    有不少军士护卫,也不管飓风如何,勉力睁开眼睛,拉弓引箭,朝着空中那位葛衣老者仇生射去。

    葛衣老者轻笑一声,大袖一挥,这些箭矢便纷纷掉落在地。

    “凡夫俗子,又怎么知道我们这一道的神通呢?”

    仇生冷眼看着下面,然后朝着姬亶虚虚一指。

    一种莫明之力,朝着姬亶而去,正中在他的头顶之上。

    啊!

    姬亶痛叫一声,马上便神志不清,轰然往地上倒去。

    在他旁边的儿子,姬昌之父,姬考与姬发之祖姬季历,连忙将自己的父亲扶起。

    “好大胆子的炼气士,竟然敢来周原行凶。”

    一声暴喝响起,然后一个带着五彩面具的人,出现在葛衣老者的旁边,一拳朝着他打去。

    仇生心中一动,连忙腾云避开这一拳。

    “没有想到,这小小周原之上,竟然也有你这般人物,难怪难怪······”

    他看了看这位带着五彩面具的人,心中不乏惊讶。

    “难怪什么?”

    带着五彩面具的人,手中忽然多出一根骨杖,朝着仇生横扫而去。

    呜呜呜!

    骨杖上面,发出古怪的声音,像是百鬼夜苦一样,让人听了就感觉恐怖极了。

    姬考看着空中的战斗,目光灼灼。

    他早便知道,这个世界,虽然没有阐教截教,没有原始通天,但是超出寻常的力量,一定是存在的。

    带有五彩面具的人,姬考从没有见过他的面容,但是却知道他的存在。

    这是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周原之中,诸巫祝之首。

    听说他的太祖父姬亶能够在周原立起邦国,这位大宗伯功不可没。

    起初之时,姬考不知道什么功劳,但是看着眼前的交锋,姬考隐约也明白了。

    至于炼气士,那更是一个了不得的名称啊,让他心潮震荡。

    ······

    “难怪这小小姬氏,竟能在戎狄之间立足。”

    交战片刻之后,仇生高声说道,然后大袖一卷,整个天幕仿佛被他遮住了一样。

    没有任何光明,唯有呜呜的骨杖之声传出。

    “袖里乾坤,你怎么会掌握这等神通!”

    话刚说完,大宗伯传出一声闷哼,然后天光一现,就见他从空中跌落在地。

    “这本就是我师尊神通,我缘何不能掌握。”

    仇生冷笑一声,正准备再次出手,忽然之间,面色大变。

    他的右手之上,开始长出诡异的黑毛,一下子变得奇痒难忍。

    “果然,你们巫道一脉,就是擅长使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

    他根本不清楚,对方是怎么将巫术施展到他身上了,一下子竟然难以消去。

    这就是各方巫祝,让人最为惧怕的地方,种种手段,防不胜防。

    低头扫视了一眼众人,仇生再一冷哼,衣袖一摆,便飘然而去。
………………………………

第三章 黑帝之功,孰能继之?

    名叫仇生的老者走了,从云端飘走,挥一挥衣袖,带着了一朵白云。

    接下来,整个周原之上,都陷入了一种极为诡异的氛围之中。

    军士到处站岗放哨,时不时有各种巫祝,在城邑之中行走穿梭。

    岐邑之中的民众,早就得到了通知,这段时间,尽量都不要出门。

    周公姬亶遭受神秘人的袭击,重伤不醒,就连巫庙之中的大宗伯,都受了不轻的伤。

    姬氏的所有族人,都在巫祝们的护佑之下,陆续来到了周公府邸。

    所有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隐忧,他们的老祖宗,带领他们从豳地来到西岐周原的亶父,这一次或许难以熬过了。

    ······

    姬亶躺在榻上,被旁边的侍女扶起来,勉力支撑着。

    他的脸色苍老而没有血色,眼神之中不再如往常一样充满光芒。

    这位带领姬氏一族起家的老者,默默看着不远处的一盏油灯,灯火明灭,油都快烧尽了。

    这是一盏青铜灯具,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造型虽然简单,作用却极大。

    燧人取火,轩辕造灯,神秘而可怕的黑夜,就这样被先民所征服。

    在他的旁边,坐着那位面带五彩面具的大宗伯,两人相视不语。

    姬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