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夏纪-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之下,黄帝以姬水成,他们姬姓,此时倒是比姜姓方国差远了,似乎现在只有周氏一个姬姓方国。
当然,黄帝之后,姓氏极多,不说其他,夏后氏的姒姓,殷商的子姓,也都是黄帝所出。弱小的,只不过是他们姬姓罢了。
“你是芮氏之人,又叫姜下河,姜上河与姜仲河是你什么人?”
一边的姜兰,听到对方竟然是姜姓族人,目光微动,突然出言问道。
“女君认识我两位兄长?”
“哦,你竟然是他们的弟弟吗?我名姜兰,他们可曾说过。”
听到姜兰之名,这叫做姜下河的军士统领,连忙俯首拜道:“竟然是兄长恩人当面,下河拜首。”
他两位兄长,也是修行中人,曾经在诸姜一脉修行之人独有的试炼之中,曾被姜兰救过。
回来之时,向芮氏说起过这事,全族都谨记在心。
姜兰摆了摆手:“当年不过些许小事,不用再提。对了,你两位兄长如今修行可好,有些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了。”
姜下河回道:“两位兄长,与其他各氏族的炼气士一样,受武乙陛下征召,前去东方了。”
“咦,他们也去了吗?看来武乙陛下这一次,是真打算和东夷决战了。”
就姜兰所知,已经有不少她熟识之人,收到征召东去了。
也正因为如此,戎狄这边,对上各种妖类,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没错,族中长辈也是这么认为的。”
······
姬考在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感叹,原来这位赢氏姐姐,是那么健谈的啊。想到这里,他心中一阵惆怅,明明记得前世之时,他很受女孩子喜欢的。
而后,姬考轻轻摇了摇头,想起了他们所说的东夷战事。他的两位伯祖父,姬泰伯与姬仲雍,可是夜去往东夷了,也不知道现在如何。
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一趟东夷。
“对了,你这领军,是要去做什么?”
了解了一番诸姜之事后,姜兰便问起了他这大军出动的缘由。
顿时,姜下河脸色顿时疑难起来了。
“不愿意说就算了。”
姜兰也不强求,然后问道:“一天之前,有四位姬周君士,奉命来交易一些粮食,却一日未归,你吗可曾看到?”
姜下河连连摇头:“我这边没有看到,或许是被其他军队拿下了。”
“姜君,你们这还有其他军队吗?”
姜下河轻声笑了笑:“考公子不会以为,我这些军士,是自己和自己打仗吧?”
姬考闻言,顿时一呃,姜下河这么悠闲,随便停下,竟然是要去打仗吗?
“算了,你既然不说,那我们去其他地方找人了。”
姜兰淡淡说道,就准备带着姬考继续往前而去。
“您请稍候,能不能过段时间再去啊,或者和我这大军一起杀过去?”
“怎么?有什么问题?”姜兰斜着眼睛,看向姜下河。
姜下河面色微红,尴尬一笑:“我们芮氏,正在与缶氏和有莘氏开战。”
听到这话,姬考面色微变,缶氏是哪一族他没有听过,但是有莘氏,正是他的母族。
他的母亲姒氏,正是有莘氏出身,夏后氏之后,启封其子于此地。
“你是准备,让我帮助你们芮氏吗?”
姜兰眼睛微眯,这故人之弟,似乎想法有点多啊。
就连她母亲出身的姜姓申氏,都从来没有请过他们在战场上面出手。
似乎明白了什么,姜下河连忙拱手说道:“兰君误会了,我只是担心姬氏那四位军士,果真被我敌人所擒,招致你们出手,那我们这仗,也不用再打了。”
“以您一人之力,完全可以覆灭他们一军士卒。”
他这一说,倒是让姜兰与姬考更加疑惑了,既然是敌人,不是被姜兰给除掉更好吗?
“姬考,你怎么说?”
姬考眉头一皱,轻轻摇头:“那四名军士生死不知,不能就此停下,也不能过段时间。”
对于姜下河言辞之中的疑问,姬考确实也想弄明白,但是他此刻更想确定那四名军士的安危。
姜下河微微一愣,诸姜贵女,行事之前要问一个没听说的周原姬氏子弟的意见,这是怎么回事?
而这不足十一二岁的少年,竟然还真的就做决定了。
“哦,那就走吧。”
姜兰一口便应承下来,更是让他大吃一惊,深深看了一眼姬考,头上一顶破旧冠冕,腰间悬挂的剑器倒像是很珍贵的样子。
难道这小少年,还有其他身份?
“这样吧,兰君,姬小兄弟,你们持我此铜牌过去,要是那四位周原军士,当真被他们两军之中的一支所擒获,凭借此牌,他们一定会放人的,也不用发生意外冲撞。”
明明是敌军首领,却拿出一块铜牌,说是可以在对方军队之中领人。这种怪异的事情,偏偏就发生在姬考眼前,让他不得不信。
姬考接过铜牌,倒是比一般的铜更重一些,通体赤红,正面上写了一个芮字,反面则是大河由南向西转向之图,转角之上,还有一座巍峨高山。
姜兰目光悠然,看了姜下河一眼,然后嗤笑一声,将姬考拽起,飞上半空之中,继续沿大河的方向北上。
他们走了之后,一个似乎是副将的军士,来到姜下河之前,拜道:“公子,他们这一去,不会扰乱我们的计划吧?”
姜下河嘴角噙笑,毫不在意说道:“放心吧,不要紧的。”
······
“好大的一艘船啊。”
风陵渡口,忽然有惊叹声从姬氏的楼船附近传出。
一个中年人,来到楼船下面,对这船啧啧称奇。
这位中年人,束发而未戴冠,身着黄色葛衣长衫,浑然一体,看起来齐整又飘逸。此人并未蓄须,两鬓星星点点,像是风霜之色。
“先生何来?”
楼船之中,姬氏的军士长连忙下船,与对方问好。
经过姬亶数十年的教导,姬氏上下,从上到小,都谨守礼节。
“哦,我从有虞氏而来,正要去大河之南访友。看到你家船只如此好看,便想借来用用,载我过河。”
这位中年人,直截了当的说法,让军士长一愣,随后道歉说道:“先生见谅,我家公子有事外出,这等事情,需要等他回来才能决定。”
“先生要是不急,可以到船上暂歇,等我家公子回来。”
很早之前,姬考便曾对随他一起外出的军士说过,他要是一时不在,无论敌友,也不必分敌友,以礼相待就行。
倘若是友,自不必说;要是敌人,对方真要动手,多半也是他们挡不下来的。
这中年人也不客气,呵呵一笑:“还未乘过这般和楼阁一般的大船,确实想试试。”
他一上船,那军士长便将他引到上层楼阁之处,请他就在此地等候姬考回来。
“你们这船上,囚车之中,绑了的十二个人,是什么来历啊?”
上船之后,中年人便发现了被囚禁的十二翟王,心中疑惑,便问了出来。
“回先生,我们是岐山之下,周原之上姬周一国,囚车之中的十二人,是西落鬼戎的十二翟王。月余之前,我邦军士尽出周原,灭西落鬼戎一部,擒十二翟王。奉周公季历之名,以公子考为使,押解十二翟王入沬邑,献于殷帝。”
“哦哦,原来是这来历。你姬氏一国,我倒是曾有所耳闻,听说是后稷之后,得了黄帝陛下这一姓。如今看来,能破灭戎狄,兴盛可期啊。”
中年人微笑说道,似乎对姬氏极为看好。
忽然,河面之上,在楼船下方,有人惊叫:“大兄,你看北方河上。”
这声音短促而慌张,军士长便转头北向,顿时也大惊失色。
在那河面之上,竟浩浩荡荡,漂浮着数百艘船只,连成一片,向北而来。船只上面,全部站满了军士,甲胄在身,满是凶悍之气。
………………………………
第十二章 风姓缶氏与姒姓莘氏
数百艘船只,数千名甲士,乘南风而来,顷刻之间,便已经到了江心。
那些战士,一个个沉默不语,或是划船,或是擦拭手中兵刃,眼神之中,充满了渴望,以及杀意。
“怎么会有这么多甲士渡河而来?”
姬周这位名叫伯达的军士长,神色变幻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个时候,那北渡大河的大军,肯定已经看到了他们这艘楼船。要是此时避开的话,万一那大军把他们当做敌人,直接过来追缴,那可是有苦说不出了。
伯达思考许久,决定呆着不动,等到他们渡河之后,看情况再决定。
做好决定之后,伯达又一阵开心,还好考公子出去了。他们出事不要紧,公子可千万不能出事。
“大兄,我们怎么办?”
下面一位军士,忽然向伯达问道。
“你们先看好十二翟王,等到大军过河,我去拜会一下。一旦我出事,你们赶紧将十二翟王斩杀。仲达、叔达,你们通水性,去远处藏匿好,倘若不幸,你们好生琢磨,怎么与公子汇合。”
“诺!”
这种关键时候,也没人反对伯达的决定。仲达与叔达两个,在那渡河军士看不到的一个角落,悄然落水,然后远遁而去。
整个楼船的气氛,都显得极为凝重,大家默不作声,看着越来越近的大军。
然而在楼船之上,还有一人,却闲适舒逸,靠窗观景,视数千甲士如不见。
“先生,您不担忧吗?”
伯达看到刚刚被他迎上船的中年人,丝毫没有慌乱神色,忍不住问道。
“担忧有用吗?”
中年人微微一笑,看向伯达,也看了看楼船其他地方的军士。
“先生要是通水性,可以从水中遁走。要是您不通水性,我楼船上面还有骏马几匹,先生现在走还来得及。”
看到对面的甲士之中,并没有任何马匹,伯达觉得,一旦生变,自己这里还能再逃出几人。
中年人摇摇头,没有说话,但是嘴角笑意盈盈,似乎心情不错。
······
又来到了一方军阵所驻扎之地,不同的是,这一方大军,却正是在营帐之中。
姬考与姜兰过来之时,却见这一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扎营布帐却极有讲究。军中甲士,都凛凛自威,面无丝毫怯意。
“治此军者,必良将也。”
看到这军营甲士如此,姬考忍不住赞叹道。
姜兰看了姬考一眼,却没有说话,治军良将,与她能有什么关系。
“站住,军营之地,不得擅入。”
在离营帐很远的地方,有巡营军士,便将他们拦住了。
姬考心念微动,取出那块姜下河交给他的赤色铜牌,说道:“周原姬考,来拜见贵将军。”
并没有什么刁难,这位军士接过铜牌,便进去通报了。
很快,一位剽悍将军,便随着军士而出。
“缶氏风季离见过两位。”
这将军相貌虽然粗犷,但是行为举止,却精细无比。
他屈身,作揖,说话,一连串动作,都井井有条。浑然不像一个领兵之人,倒是像一个饱学的文士。
缶氏,这是一个古老的方国,因为其名字特殊,姬考当初还特意了解过。
缶氏风姓,伏羲之后也。
最早的时候,缶乃是古时一种容器,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以陶器制成。后来伏羲造琴,始有音律,其部族有人以杵击缶,也有格调。
从此之后,缶也成为了一种乐器。
而这位伏羲部族人之后,在夏后氏之时得方国,为纪念先祖,便以缶氏称。
“考见过风君。”
姬考回礼,便是一边的姜兰,同样以礼相回。
“两位找离,可有要事?”
刚刚那块铜牌,在河东一带,可是极为特殊的,持牌之人,代表着芮方。风季离一见此牌,便马上出来了。
姬考闻言,马上将自己来意说了,要找回自己一族的四位军士。
他才说完,风季离便笑道:“原来那四位军士,当真是姬氏之人啊,我还一直以为他们是另外一国的。”
就在昨日下午,有军士遇见四个军士,缶氏以为是敌人,便抓了起来。尽管那几人矢口否认,但是缶氏可不敢疏忽,将这几人关了起来。
“不知风君可否将我那四位军士释放?”
姬考忙道:“既然如此,可否将他们释放?”
“嗯。”风季离沉吟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释放自然可以,但是离也有一事相求。”
“风君请说。”
“两位带着军士离开之后,暂时不要南去,不知道可否?”
姬考顿时纳闷了,这是什么要求,竟然让他们不要回去。他们的楼船,还在南边的大河之上呢?
而姜兰则眉目一展:“怎么,还不让走了吗?”
她一说话,风季离就感觉到一股冷意,这才重新看了姜兰一眼。
顿时,他便明白,这位美艳绝伦的女子,应该是一位修行者了。
而后,他苦笑一声:“并不是季离不让两位走,而是我们有这里的底细,实在是怕外泄了。两位没有发现,你们这一路行来,除下军士,已经没有路人了吗?”
咦,倒还真是这样。
不管是姬考,还是姜兰,都反应过来了,一路之上,确实没有看到一个军士之外的人。
“这是何故?”
“沿河数十里之地,上面一截被芮方所控制,中间一截被我缶方所掌握,下面一截被有莘氏掌握在手中。我们三国之外,所有的方国,都认为我们又一次开战了呢?这种消息,可千万不能外泄,否则数月谋划,全部成空了。”
“你们,这是准备对付谁呢?”
听到风季离的说法,姬考心中微动,马上明白,他们三国,是准备合力对付哪一国了。
“谁准备来抢我们的东西,我们自然就对付谁。”
风季离目光之中,充满了杀意。
然后,他马上变幻目光,用一种柔和之极的眼神,看向姜兰:“这位炼气士大人,还望您理解一下我们。要是你们安然无恙,回到了风陵渡之中,说不定别人就会起疑心。”
姜兰丝毫不理解,她们要是回到风陵渡,谁会起什么样的疑心?然后,别人的疑心,又能造成什么结果?
她只是将目光看向了姬考,示意他来做决定。
姬考想了想,淡淡问道:“需要我们在这里呆多久?”
风季离脸上一喜:“不久不久,最多三天。”
“善,那我这四位军士,继续到你们这里呆着,我与嬴氏姐姐,往南去有莘氏部族应该可以吧?”
风季离一愣:“公子去有莘氏做什么?”
姬考示意了一笑姜兰,姜兰冷冷瞥了姬考一眼,然后一把将他拉入空中,白云之上。
“我母亲出自有莘氏,我过去拜访外祖父,难道还不成吗?”
声音由近到远,很显然他们已经离去了。
“哎,炼气士手段,果然了得。可惜啊可惜,否则,我们也不用花费心思做这等谋划了。”
······
有莘氏一族,与夏后氏的关系十分密切。
据闻禹王之母,就是有莘氏出身;后来夏后氏建邦,启又将自己一子封于莘地,以此为氏。
自从九州定制之后,有莘氏一族,便是以女子而闻达天下。
姜女性娴,姒女貌美。这里的姒女,其实是专指有莘氏。
世间有传闻,有莘氏一族,乃是九尾狐图腾的祀奉者,故此得到了一丝九尾狐的魅惑之力。因此,莘女生而貌美。
据说九尾狐图腾的来历,是禹王之妻涂山氏。
即便这样,夏后氏之亡,却多多少少有有莘氏的功劳。
有莘氏境内有条河叫伊水,伊水附近,有个贤人,或者说是一个厨师奴隶,叫作伊挚,虽然有莘和夏同族,但伊挚却看透了夏桀的昏庸腐败,预测到夏必为商所取代。
于是伊挚趁着有莘氏有君女嫁给商汤的时候,作为陪嫁的厨师被带到商汤面前。
就是这一次陪嫁,君臣相遇,风云际会,从庖羹而到治国,夏后氏的天下,慢慢被他们所夺下。
治大国如烹小鲜,古往今来,贤圣总是能从细微之处,得世间道理。
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此时,又有一位有莘氏的君女,嫁给了姬周,成为了姬昌之妻,姬考与姬发之母。
“禀君上,有人在外面求见,自称为君上外孙,仲君女之子姬考。”
莘国国君姒仲丁,正在对着自己长女的消息发脾气,到哪里都给他惹事。忽然,听到有人报告,姬考拜见。
听到这个消息,姒仲丁大喜,连忙亲自出去外面,迎接自己的外孙。
自从此女嫁给姬昌,姒仲丁也就是在姬考出世的时候,去过一次周原,然后就再没去过了。
无论是女儿也好,外孙也罢,都是有十年未见过了。
上一次周公姬亶去世,自己派出使者,倒是得到消息,自己的女儿,已经有了四个孩子,还都是男孩。
“考见过外祖父。”
姬考躬身作揖,为自己的外祖父行大礼。
“起来起来,不用这么多礼,让外祖父好好看看。”
姒仲丁一脸激动,将自己的外孙扶起。
………………………………
第十三章 争铜首阳山,有莘氏美人
“考啊,这位女君是何许人?”
见礼之后,姒仲丁忽然看向了姬考身后的姜兰,脸上一阵古怪,目光充满慈和。
这是什么眼神?
姜兰看到姒仲丁的眼神,心中一阵怪异。要不是曾经答应了她父亲嬴胥轩与傅说,姜兰都想转身就走。
“这位是嬴公胥轩之女,乃是炼气之人,因故与我同去殷都沬邑。”
姬考也发现自己外祖父的不对劲眼神,就像看晚辈一样,开什么玩笑,姜兰辈分说不定比他都要高。
姒仲丁脸色微变,嬴胥轩之名,他自然听过,那是他还没有出生之前,便已经驾车踏破诸多方国的车正。
当然,坐在他所驾的车上的,是武丁陛下,成汤之后,子姓商人最伟大的君主,中兴之主。
“见过赢公女。”
既然知道对方身份,姒仲丁自然要以礼相待了。
“莘君不用多礼,兰只是奉命保护姬考入沬邑。其他事情,皆与我无关。”
姒仲丁一脸疑惑,看着姬考,不明白身份这么高的一位公女,为何会说是保护他入商都。
姬考轻声笑了笑:“闲暇之时,我再与外祖父细说。”
姒仲丁点了点头:“好,随我进去,见一下你两位舅舅,还有几位姐妹。”
又在一边对姜兰说道:“嬴公女,还请一起前去正殿。”
姜兰摇头,淡淡说道:“不用了,给我一间静室,供我修行即可。”
姒姓与姬姓之间的家长里短,她可没有半分兴趣。
······
风陵渡,大军已经全部渡河完成,上面旗帜飘扬,上书一个“祭”字。
“看来,这应该是大河南方的祭方国军士了,只是不知他们过来,是与哪个方国大战。”
伯达知道祭方国,知道它是大河南岸的一大方国。
而且这一国,极为奸猾。每当商德衰弱之时,他便跳出来欺压周边方国;而一旦殷商有重兴的苗头,他便马上认罪,而后派兵跟随殷商大军,讨伐戎狄。
所以,这一方国,始终长盛不衰。
就在楼船不远的地方,祭方大军正整顿队列,在军伍之前,有一位面貌阴翳,眼神充满狠厉的将军,正在对军士们讲话。
而不远之处的楼船,似乎没有被他们注意到。无论是谁,都视楼船如无物。
这么大一艘船,他们的眼睛都瞎了吗,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查问一下。
本来准备大军一有动作,就下船过去拜访的伯达,心中一动,猛然回头,看向了一旁的中年人。
“可是先生出手相助?”
中年人没有回答,只是嘴角一笑,继续观风赏景,看向大河之上。
沿着他的目光所至,大河上面,一南一北,各有一人对峙。
南边,是一个头戴发箍却披头散发的老者,手中拿着一根破烂不堪的骨杖。这骨杖上面,画满了黑色红色的咒文。
大河之北,同样是一个老者,背负长剑,临河观水。
两人都在河边不动,却不知道在风陵渡之上,还有一艘楼船。
楼船上面,正有一位中年人,含笑看着他们。
“诸位,往这里一路南去,就将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我已得到消息,姜姓芮氏、风姓缶氏、姒姓申氏,他们已经混战了好几个月。这一次,我们要一举击溃他们三方军队,然后便直入首阳,抢夺赤铜。”
······
“首阳山赤铜?”
姬考一声惊呼,这个消息,让他有些惊讶了。
他拜见外祖父姒仲丁之后,见过了几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