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夏纪-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冉缁很了解这位柏灌王,蜀地人少,所以他才想着将所有部族蜀民,都收归柏灌氏治下。

    但是要是不愿意被他所统治的,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蜀地不大,适合定居之地也就这些,不像早年中原的时候,炎黄部落将败者驱逐向四方蛮荒之地,他们能够再度发展。

    但是蜀地之外,西是荒凉雪山,北是群妖聚集之所,东为诸夏巴国,南是蛮越等地,蜀山氏去了那里,还不如融入柏灌氏之中。

    冉缁之言,虽然粗浅,但是正切中了蜀山氏的命门。

    这巫祝看着冉缁,虽然她脸上带着黄金面具,但是话语之中的真挚,还是能够感觉得到。

    于是,他便招呼众部族战士,放下手中的武器了。

    冉缁见此,点头一笑:“来,你们与我一起,拜会青衣神。”

    她目光往后一看,却大吃一惊,那一袭青衣的神灵,如今已经踪迹全无。


………………………………

第三章 柏灌王的惊人之志

    青衣神已走,说好的拜会神灵,自然无从拜起。

    于是,冉缁便带着众人,包括这位蜀山氏的巫祝,一起去往柏灌氏都邑所在。

    行了大概又有半日,终于到了目的地所在。

    过来之后,姬考便发现了,柏灌氏的都邑,只能勉强叫做邑,却还不能称为城。

    入蜀之前,不管是他出身的姬周也好,还是往去殷商一路所见方国也好,人群聚集之地,都铸城为居,更不用说殷商那几座都城了。

    柏灌氏所居都邑,只能说与当初骊山脚下的骊山氏有的一比,聚民以居,却不见城邦。

    另外,柏灌氏之民,逐水而居,多是渔猎为主,兼之采集果子,养殖禽兽,以做食物。

    在这种生产条件下,这柏灌氏之中,还供养着大批军士,四处征讨原始部族,扩充人力,这位柏灌氏之王,还真是意图不小啊。

    扩充人力之事,这本就是部族该为,任何部族由小到大,皆是如此,无可厚非。但是供养军士,专职征伐,其中耗费,可是大的很。

    不通耕种,单单依靠渔猎采集等,就连准备军粮,都是很困难的事。也幸好柏灌氏所在之地,乃是渎水所在,也就是日后的岷江区域,果树甚多,水中游鱼甚众。

    不管怎么说,打渔总比捕猎要容易一些。

    倒不是蜀地没有耕作之事,但是他们的耕作,极为简陋,地上作物,虽不乏粟、黍等蜀外之地种植之物,可是不得章法,收成细微,难堪重用。

    但是在粟、黍等物之外,竟然还让姬考发现了一种更为惊异的东西,稻。

    此时开春不久,他所发现的,并不是长成之稻,而是已经掉落在地上的稻谷。

    姬考看着那似乎从去岁甚至更早之时,就一直留存到现在的稻谷,不由暗自叹息,想要耕作,却不知最好的耕种之物,就在眼皮底下。

    诸夏方国,都发源于大河两边,适合种植粟、黍等谷物,但是蜀地,可是大江上游,极适合稻谷生长,要是真有人开始以稻谷为种植之物,必然会有大收获。

    见到此景,姬考并没有出声,一切还是等见到此地的柏灌王再说。

    然而,他们来到柏灌氏所居都邑,却并没有马上得到柏灌王的召见,而是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住所,让他们暂时居住在这里。

    冉缁与一众蜀人,全部都不知所踪,只剩下他们四个从沬邑而来的人,呆在几间小屋子里面,仿佛自生自灭一样。

    还好屋子里面,有备好的肉干与果脯等物,让他们自行取用,否则说不得就要饿死了。

    ······

    将他们安排好了之后,蜀使冉缁,便带着众多部属,以及蜀山氏那位巫祝,前去拜见柏灌王了。

    “缁,你终于回来了。”

    柏灌王见到冉缁,心中十分欢喜,眼神炽热无比。

    冉缁看着柏灌王的目光,心中微动,对于这位君王的想法,她早便清楚,无非就是想要自己下嫁于他。

    但是,冉缁心中,唯有修行登天之道,即便是嫁给蜀地王者,也不是她心中所愿。

    “见过我王。”

    冉缁对着柏灌王行礼一躬,目中清冷无比,即便带着黄金面罩,柏灌王都能看得出来。

    “唉。”柏灌王轻轻一叹,然后表情一正,继续说道:“冉使一路辛苦了,给我讲讲入商见闻吧。”

    “此事先不急,冉缁还有一事相求。”

    “冉使竟然有求于孤,还请道来。”

    柏灌王心中疑惑,蜀地有四使,就属这位冉使不假辞色,难得见到她竟然说出请求之言。

    冉缁也不犹豫,便指着那位蜀山氏巫祝,将所遇之事,以及这巫祝所讲之话,尽数讲给了柏灌王听。

    听完冉缁之言,这位柏灌王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允你部族,在柏灌氏之内,自成一脉。但是有两个要求,其一,居所必须迁到都邑之旁;其二,需要提供壮力,加入军士之中,十人取一人。当然,若是有大战事,所有男子都必须上阵为战。”

    那位蜀山氏巫祝听完大喜,连忙道谢退去。

    他没有想到,这位柏灌王竟然这么好说话,这种条件,无非就是容许他们部族继续持续以往的治理了。

    “冉使,你可知道,若非是你亲自领他前来,我决计不会同意他们的要求的。在我柏灌氏治理之下,从来不允许有部族名义上的依顺,我们需要的,是他们全民都成为我柏灌氏之名。”

    等到这巫祝走了之后,柏灌王才淡淡说道。

    “冉缁不知,王上为何不仿诸夏之制,诸部族奉我为主,听我号令即可,为何一定要让他们并入我柏灌氏之中。”

    柏灌王摇头一叹:“我柏灌氏不一样,不管是和从前的夏后氏相比,还是和如今的子姓商氏相比,先天就有不足之处。”

    “愿闻其详。”

    “诸夏方国虽众,但是多是炎黄所传方国,便是有一些上古先民部族传承,时日久远,也都与炎黄一脉通婚,姓氏不同,源头却大体一样。”

    “蜀地却又不同了,我等之民,有古蜀山氏先民,有骆越北上之人,有荆蛮西入之人,又有羌夏南下之人,各地所源,皆有不同,又怎能同诸夏一样,都拜同一些上古圣贤。血脉各有不同,寻常之法难以相合,此其一也。”

    “当初中原之地,从炎黄到夏后氏,花了千年时间,才终于将中原之地,制相同,度相合,愿意守同一制度。我柏灌氏并蚕丛氏,不过数十年时间,虽然强于其他部族,但是想要依靠诸夏方国之法,还行之有效,非再有百年不可。时日太久,易生变故,此其二也。”

    “如今我等蜀地,各方神圣都留有传承,民众之中,可祭拜龙属,可祭拜凤类,又有祭祀上天,祭祀灵山众巫者。甚至还有部分民众,祭祀域外之神,你身为诸使之一,想必也很清楚。我不敢改人世间之外的信奉,但是人世间之内,更需要有所规范,将各族融汇一起。信奉不同,不成一族,难以相合,此其三也。”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柏灌氏自西羌之地南来,哪里比得了当初的禹王,能够凭借自身功绩,让万民景从。甚至他亡故百年之后,中原之民驱逐东夷,还愿意以诸夏而称,以他后代少康为夏后。功绩不足,只能以刀兵融合,此其四也。”

    “想要在蜀地之中,短期之内,完成炎黄之举,然后出蜀与诸夏方国争锋,成诸方国之首。非将诸方之民,融入一族之内,难以成事啊。”

    柏灌王说完这一大段,冉缁听了,顿时心神震荡,难以言表。

    她一直就知道,这位新的柏灌王,胸有莫大之志,此刻听他一说,竟比自己想象之中,还要大一些。

    在蜀地之中,行炎黄之事,出蜀地之外,行夏后商帝之道。

    中原之地,历经两千年才渐渐达成之事,他竟然想着在短期之内实现。

    难怪,自己等人出蜀之前,他一再强调,要将一路之上,各方情况了解清楚,原来是在做这些谋算。

    想到这里,冉缁不由心惊,这位柏灌王,志向虽大,但是成事真有这么简单吗?

    不管蜀民也好,羌民也罢,都不过是被夏后与商帝压迫在此,凭借山林之险而自保罢了。蚕丛氏先君与柏灌氏先君,都曾经出蜀与商帝相争,最终战死了好几位,终究是没有撼动殷商分毫。

    而击败羌蜀的两位商帝,甚至不是武功最盛,中兴殷商的武丁;也不是气魄最大,辱神射天的武乙。

    反而是那两位,对巫祝言听计从,被世人称为势弱之君的祖乙与庚丁。

    她没有再说话了,这些种种,她以前甚至都没有想过,敢都不敢想,更不用说评价了。真的要评价的话,她是一点都不看好柏灌君所作所为。

    “好了,这些你听听就好了,未来之时,我引你见见各方高人。让你知道,如今商失其命,天命在蜀,并非我妄言尔。”

    似乎也感觉到冉缁不看好自己所为,柏灌王也没打算解释。

    “你与我讲讲,这段时间再殷商所见所闻吧。早年虽然偷偷潜入殷商之中,但是毕竟只是见识了一下普通百姓,不敢与各方之君交往。你名正言顺,为商蜀议和而去,想必收获更多。”

    冉缁点头,便将自己从祭拜太阳之墟,遇到灵山两巫开始讲起,然后入殷商之中,观沬邑百姓辱神,见商帝射天祭天,炼气士与巫祝争锋,商帝迈出登天之路,最后传言死在河渭之间。

    “什么,武乙竟然已经死了?”

    冉缁所讲,让柏灌王感觉她这一段经历,实在是精彩,就连青衣神竟然都暗中一起过去了。

    如果前面种种消息,让他感觉心情压抑,对殷商实力心惊不已,最后传来的商帝武乙死讯,让他顿时惊喜莫名。

    “哈哈,商帝武乙,竟然就这样死了!!”

    见到冉缁点头,柏灌王都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了。

    “看来那些大人所说没错,果然是天命在蜀啊,武乙大敌,竟然就此而亡了。”


………………………………

第四章 法有高下,人亦有别

    商帝武乙,那可是柏灌王自从出世开始,便知道的大敌。

    百年之前,他的太太祖父,那个时候还是羌君,被殷商武丁大帝兵锋所迫,从羌地逃入蜀地,成为了初代柏灌君;

    七十年前,他的太祖父与蚕丛氏先君,一同东出,碰上了商帝祖甲,同时被诛;

    五十年前,他的祖父,已经将蚕丛氏完全融入部族之中,又与羌方联系,被尊为羌方伯,为诸羌方之长,遇到了商帝庚丁,被擒杀;

    三十年前,他的父亲,又准备东出蜀地,遇到了正在巴方巡视,刚刚登位不过五年的商帝武乙,被商人与巴人共击,大败而回,终身不敢再提东出之事,在蜀地郁郁二十年而亡;

    十年之前,他以弱冠之年登君位,便对那位武乙商帝忧惧不已。

    尤其是近年来,万方台之势,将东夷那些与夏商争斗千年不息的方国都压制住了,让柏灌王不得不派出使者,与殷商讲和。

    甚至为了谈和,他还提出,让殷商派人来蜀地传诸夏之制,以便拖延一段时间。

    现在武乙殒落,万方台被解散,东夷、妖类与戎狄同时出兵攻商,所谓蜀地改诸夏制,根本就不用再考虑了。

    “王上,那几位我与如今的商帝共同挑选,派遣来我蜀地的使臣,你已经不打算见了吗?”

    冉缁也明白了柏灌王的意思了,直接言明那几人的存在。

    “不见,我事务繁忙,哪有时间见他们几个。”

    对于殷商使臣的无视,柏灌王丝毫不加掩盖。

    冉缁并没有觉得柏灌王的想法有什么不对,她在出发之前,便得到诏令,这次言和,只是为了帮助柏灌氏吞并诸蜀地部族,争取充裕的时间罢了。

    “其他几人还好,但是这四位使臣之中,有一位不过十来岁的少年,据说乃是当初的舜帝之时的司农,夏后氏之时的后稷姬弃之后,擅长耕种之事,王上当真不见。”

    “咦,竟然是姬周之人吗?”

    他虽然年岁不大,不知当年之事,但是羌方与姬周当初同处西北,多少还是听说过这一族。

    不过姬周势弱,哪里能和他们羌方相比,在戎狄之地苟且,几乎沦为了戎狄之民,另他们颇为不屑。

    尽管现在姬周在岐山立起了方国,甚至还攻破了西落鬼戎,在柏灌王眼中,依然是不足一哂。

    “也好,先晾他们一段时间,让他们知道这是蜀地,不是殷商。等到时机差不多了,我自会召见他们。蜀地人少,他们既能被你和商帝看中,多少都有些本事,自然要让他们人尽其用。”

    柏灌王对于姬周实力虽然不屑,但是对于他们的耕种之能,还是认可的。

    如今的蜀地,确实也需要一位耕种之才,来帮助蜀人掌握耕种之法。

    冉缁见到柏灌王这么说,便不再说话了,这些东西乃是王事,她一介巫祝,也不愿意多管。

    要是换做以前,她稍微多几句嘴也就是了,但是现在,居于蜀地的修行者,已经不止他们一脉了,一言一行,当以谨慎为上。

    ······

    姬考呆在柏灌氏的都邑之中,倒是颇为悠闲自得。

    每日几无他事,除下导引就是炼气,这段时间,他与气海洛书之中的宓妃,将导引炼气之术,重新整理了一遍。

    根据后好与务成子那三位弟子给出的修改,两人再重新探讨,整理出了三百六十五种导引动作。

    每个导引动作,虽然涉及窍穴极多,但是重在一个。

    这样一套导引下来,他便将所有窍穴都引气了一番,全身气机动荡,无所不至。

    等到所有动作完毕,则是以一个站桩收尾,以气海之中那道剑气,冲刷一遍全身窍穴,既是炼体,又是炼气,还有炼剑之用。

    他如今的境界,已经不用食物之需了,干脆就坐在静室之内,一步不出,除下修行以外,就再也不管其他事情。

    潜心以导引之法炼气,这个时候,姬考终于明白了当初彭祖一定要他自创引气之法,走出自己的炼气之路的良苦用心了。

    这种法门引气养气的速度,与之前那种种法门,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一日修行,几乎可抵以往一月之功。

    姬考几乎时时都能感觉到,自己气海之中的内气,在不断增长着。

    不过他气海之中的内气,在当初创法之时,便已经又涓涓细流,变成了江河之水,奔腾于定境的日月星河之中。

    现在姬考虽然能明显感觉到内气增长,但是相较于那崩腾的河水,却又不是很明显。

    之前炼气,姬考的感觉是月有所长,不见其增,如今炼气则是日有所长,虽不见而自增。

    他入定境之中查探,感觉要是什么时候,奔腾河流,要是能化作浩瀚海洋,真不负气海之名时,大概就可以尝试内外交引,炼气洞真了。

    一连一个半月的时间,竟然也没人过来打扰他,让他安心引气养气。

    而其他三位与他同来之人,就不像他这么自在了。

    另外三位,在过来之前,可都是接到过商帝之命的。

    对于蜀地,不管是先帝武乙,还是如今这位商帝文丁,都是极为防患。

    因为此地居山高林密之地,道路不通,天然就可以为屏障,商人大军攻入,难度太大,是以只能暂时用教化之法,将他们脱羌入夏。

    这三位受帝命而来的商使,此时都是忧愁不已。

    初来之时,柏灌氏只是给了他们几间屋子,一些食物,然后就不再理他们了。

    带他们来到蜀地的蜀使,一个都不见了,普通的蜀民,似乎是收到过命令,没有谁敢与他们说话。

    开始之时,他们还能默默熬着,但是几天过后,备好的食物,被他们尽数吃过,这三人就难以忍受了。

    只是这是蜀地,不是殷商,他们的身份在此毫无作用。

    于是,一位殷商巫祝,一位子姓宗室,一位商相之子,三位衣食住行,几乎都有人侍候的大人物,不得已之下,开始了他们的渔猎人生。

    还好刘全乃是巫祝,虽然未有辟谷之能,但是感知四周的能力,远在常人之上。

    他们出去渔猎,所获倒也颇丰,保障吃食,不算太过艰难。

    “全,你说那位姬周的小子,当真已经炼气修行之境,到了能够不吃不喝的程度了吗?”

    子朱这位殷商宗室,对于姬考的不满,已经非常不满了。

    大家一起从商入蜀,一起受难,现在倒好,姬考一人呆在静室不出,让他们在蜀地之中受罪,亲自准备吃食,还要受蜀人的白眼。

    旁边的巫祝刘全,同样是修行者,实力未必比姬考差,还是太祝的徒弟,也没有像姬考这般,只顾着自身。

    刘全轻轻一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子朱对姬考不满,由来已久,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对方的抱怨了。

    对于这种抱怨,他只能报之一笑,不便多说。殷商之时,姬考是他上司,蜀地之中,姬考或者还是他的助力,就实力而言,也决计不在他之下,可不能轻易得罪。

    再者说来,于情于理,姬考所为也并没有错。

    他们在蜀地之中,并不是活不下去,明明能够自己渔猎为食,需要姬考做什么呢?真要到了山穷水尽,性命垂危之时,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另外一边的任季,同样没有多言,似乎进了蜀地开始,这位任尹之子,就开始沉默少言起来了。

    非必要之时,他连口都很少开,与在路上侃侃而谈的情形,宛如两人。

    “这个家伙,据说当初在沬邑之时,仗着先帝的宠爱,甚至连如今陛下之孙子受,都曾经被他仗着修为欺负过。后来帝女子姝找他麻烦,又被他以奸谋之法,骗到了一件储物之器。”

    尽管旁边两人不配合,但是子朱还是喋喋不休,不断说着姬考的是非。

    “哦,里面那位年幼的炼气士,竟然还有储物之器吗?”

    忽然,一个声音从他们旁边想起,一位长相怪异的中年人,出现在他们旁边。

    这中年人只是普通蜀人的打扮,束冠而左衽,但是嘴上两撇极为滑稽的胡子。

    当然,最为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双目,眼皮内陷,眼球几乎是向外凸出的,让人见人不由恐怖。

    这人突然来到极为商使旁边,一点声息都没有,让刘全这位巫祝吓了一跳。

    “商使刘全,见过大人。”

    在他旁边,子朱与任季也连忙起身,向此人行礼。

    过来蜀地已经有近两月时间,终于有人愿意搭理他了。

    “你们几个准备一下,今日便随我去见我王吧。里面那小子,也去通知一声。”

    这双目外凸极为严重之人,稍稍瞥了一眼这三人,说出一句话后,便淡淡说道。

    “对了,你这殷商巫祝,看来出身也不差,先将你的储物之器交来吧。”

    忽然,此人看了刘全一眼,嘴角不由升起一丝笑意了。

    过来通知这几人,能够得到两件储物之器,倒也不错,里面说不得还有其他收获。

    但是刘全,脸色却忽然大变!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

晚上更新推迟两个小时

在外有事,更新推迟两个小时。其实我想说,我是卡文了,不知道让不让主角出来装逼,另外,还是渣渣的主角,又能装什么逼??惆怅啊,这个问题不理清,不多的追订,估计还得接着掉。
………………………………

第五章 千里眼一脉的霸道

    刘全身上,自然有储物之器,这是他的老师太祝,因他要远行,才赠给他的。

    里面很多东西,都是他老师放在期间,供他未来修行巫道所用。

    现在这双眼大凸之人,竟然要让他将储物之器交出,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怎么,你不愿意交出吗?”

    这双眼大凸之人,目光马上冷厉起来,看着刘全。

    “你可要想清楚,你所立之地,乃是蜀地,你周边之人,都是蜀民。只身到此,还真能保得住你手上这储物之器?”

    刘全闻言,面色阴沉,最终从自己怀中,取出了一块黄色玉石,漠然交给了这凸眼之人。

    他不想交出去,但是这人说的也没错,蜀地之中,可由不得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今这位柏灌君虽然没有见到,但是看自己等人这些时日的待遇,也很是明白,应该是不受柏灌氏的待见了。

    真要蜀地的修行者想夺,东西也保不住,还不如就此给他,以后要有机会,再将东西夺回。

    这凸眼之人接过玉石,脸上顿时露出淡淡笑意:“还算是明白事理。”

    他神念透入这玉石之中,顿时脸上喜色更浓了。

    里面竟有许多巫祝一脉修行的宝物,千年木心、异兽之骨、神禽之羽、妖类之皮等等,里面都放有不少。

    他这一脉修行,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