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夏纪-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天赋异禀,竟然一举成为图腾修士,能够接引一种人首蛇身的法相,与戎狄之中的图腾修士争锋。
自此之后,姬亶再没有提过半句让姬叔君出嫁的话。
而姬叔君,也一直在戎狄之间护卫着周原,数十年没有回归岐邑。
就连姬亶逝世,姬叔君也无法归来,生怕她一动,就引来戎狄的大举进攻。
商有后好,周有叔君,这是戎狄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他们心中,姬叔君,已经是和百年前的商帝武丁之后好氏,相提并论的杰出女将了。
后好,是世人对她的尊称,商帝武丁称她为妇好,殷商之人称她为后母辛。这是一位奇女子,武丁中兴商国,离不开她的帮助。
将姬叔君与她相提并论,这是一种极高的赞誉。
······
姬考呆在宗庙之中,吃好睡好,日子简直不要太舒坦了。
一天到晚,没有其他任务,就是看书与研究入境之法。
此时的书籍,其实并不多,但是看起来确实很累。
一来是写在竹简之上,二来没有句读断句,每根竹简,都需要仔细揣摩。
刚刚降临此世,姬考还思考着,要不要弄一些科技发明,或者标点符号什么的,用来名流后世。但是此时,姬考放弃了。
这是一个神魔巫祝显圣的时代,便是花费数十年的功夫,整出一些不合于时代的东西,也说不定被人翻手毁掉。
至于标点句读,现在这个时代,书籍不多,而且晦涩古朴,每个字都有复杂意义,这种东西,还真用不上。
姬考的重心,当然还是在钻研炼气修行的入境之法。
他不得巫庙之中的鬼神所喜,无法习得巫术,姬氏之中,又没有灵引传承,无法修行图腾之法。
就姬考所知,唯一能让他踏上修行的,就只有炼气之法了。
对于如何入境,姬考心中,已经有了一丝明悟与考量。
正如仇生离去之前,姬考所说,以坐忘、心斋之法,观天照地,以求入境。
所谓坐忘,便是忘却自己的形态,摒弃自己的耳聪目明,回归最原始的清明之中,摆脱形体与知见对自己的束缚,与天地融为一体。
所谓心斋,并不是祭祀斋戒,而是心灵的斋戒。
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听呼吸之气,因鼻息无声故不以耳听,而用意念听,功夫深入,意念联成一片,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地听,意念归一后,即停止听,渐入混沌境界,心的知觉失去作用,最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虚无境界。
这种与天地合一的虚无混沌,便是姬考心中认为,最适合观天照地的状态。
每次修行仇生所传的观天入境法之前,姬考都要将自己先置身于这两种状态。
坐忘以忘己,心斋以忘神,神己两忘,便去接引天地万物以入境。
从炎夏到金秋,再到寒冬,姬考都一直呆在宗庙之中,不外出一步。
宗庙之中,不同于其他地方,除下偶尔宗庙祭祀仪式,很少有人会来到其中。
所以,大部分时候,除下守护在宗庙外面的军士,偌大的宗庙,就剩姬考一人。
甚至打扫宗庙的活,姬季历都交给姬考来做了。
连续八九个月的时间,姬考都呆在宗庙之中,难免有些焦躁了。
他也明白,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外面那位大宗伯。
这一天姬考打扫完宗庙之中灰尘,百无聊奈坐在宗庙正门口,看着对面的巫庙,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
“巫术修行,最上者可以降神,接引神灵之力为己用。但是凡沟通鬼神,接引神力,必先进行巫祭。巫祭的核心,一在祀,二在舞。”
“祭祀自不用提,心诚为先,礼到在后。今天,我给你们讲讲巫舞。”
大宗伯那个年轻男弟子重命,正在给那十几个姬氏族人之中,拥有巫祝天赋的人,讲解巫术。
大宗伯有一男一女两位弟子,男弟子名叫重命,女弟子叫做黎命。姬考猜测,这两位弟子的名字,应该是来源于上古之时火正重黎之名。
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上古之时,颛顼陛下绝地天通之后,重黎便是巫道一脉极为重要的人物。有传言称,上古火神祝融,以及东方的羲、和二族,都与重黎关系极大。
当然,这些东西,都只是姬考根据自己所知,随意猜测的。具体情况如何,唯有亲眼见到这几位神灵巫祝,才能知晓。
不过巫祝们讲法,都是躲在巫庙之中进行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一次,竟然就在巫庙外面讲,让姬考微微惊讶。
姬考的耳朵并没有灵巧到,能够听到数百米之外的声音,但是眼睛却看得很清楚。
这位重命男巫,一手拿着一根棍子,开始表演起舞蹈来了。
这种舞蹈,粗犷豪放,伴有古怪难懂的吟唱之声,用姬考的眼光看来,着实是缺少美感。
前世之时,他虽然并不喜欢舞蹈,但是好歹也见识过各种美丽的舞蹈。不管服饰也好,动作也罢,都远远胜过此时重命的巫舞。
可是就是这种巫祝之舞,能够与鬼神勾连,有着不可思议之能。
姬考信念一动,以心斋之法,去观照重命的舞蹈。他惊讶的发现,随着重命的动作,在他体内,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气流在转动。
随着这种气流转动,天地之间,似乎也有一种气,在随着他的动作而变化。
这种气,难以言表,但是却充塞在天地之中,仿佛有谁在控制一样,慢慢涌向了重命。
本来闭目而舞的重命,忽然之间,睁眼一看,正在进行的舞蹈戛然而止。
随着重命的动作停止,不管是他体内的气,还是天地之中的气,全部都散去了。
“看好了,这就是巫舞的妙处,帮助巫祝与天地相连。只要心诚礼至,必有神灵相应。”
重命一边讲解,一边斜眼看了一下姬考,却毫不在意。
一位被天地神灵所厌弃的人,即便偷学,也学不到任何巫术的。
“接下来几个月,我便在这里,给你们传授巫舞,能不能学有所成,就看你们自己了。”
重命说完,便走进了巫庙之中,留下这些姬氏族人,慢慢回忆刚刚的动作。
姬考饶有兴趣,看着这些叔伯兄弟,一个个表演别扭的舞蹈。但是在他的内心之中,却想到了另外一个东西。
未来之时,不仅巫道与舞有关,还有一道,也与舞息息相关。
不过看此时的架势,这一道似乎还未出世。
炼气入境全看机缘,也不知道何时可以踏入,自己闲暇之时,不妨研究一下那一道。
想到这里,姬考内心之中激荡不已,跃跃欲试。
………………………………
第十五章 埋首观文以创武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这句话中的文武,其实就是姬考的父亲姬昌与弟弟姬发。
但是这两个字,绝对不是因他们而来。此时姬季历都还未称王,文王武王之说,还在许久之后。
但是文与武这两个字,姬考都是学过的。
“文”字是一个线条交错形成的图案,是史皇仓颉所造的最早几个字之一,表示先民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
很明显,这个字将先民造字的来由显示得很明白。远古祖先在易于长期保存的岩壁或龟甲兽骨上,刻画能表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的线条、图案,用来记录战争、天象、祭祀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日常生活经验,以便传诸后世。
直到轩辕黄帝之时,由史皇仓颉,将种种图案整合传播,最终形成文字。
至于另外一个“武”字,姬考发现,他一直以来对这个字的认识就是错的。
止戈为武,这是一句流传数千年的话,也是后来“武”字的写法。
上一世之时,从学这个字开始,就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姬考学重新了这个字,才知道最初的“武”字,明明是持戈,而不是止戈。
由持戈变成止戈,不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思想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
也许未来之时,某些人希望学到这个字的人,都止息干戈。但是现在,四方不定,祸患不绝,从来没有止息干戈的说法。
不管是之前的诸夏,还是现在的大邑商,或者姬周,都在不断对着周围挥动干戈。
这是一场殊死的争斗,不是诸夏平灭诸夷,就是诸夷覆灭诸夏。道德、传统与行为习惯完全不同的族群,最终只能是一方被另外一方同化。
殷商、姬周又或者其他诸夏邦国,心中都很明白这一点。征讨诸夷,他们都是认真的。
这些离姬考都比较远,此时的他,只是心神一动,想起要研究一番武道了。
此世之中,据他所知,存在技击之法,也存在打熬气力的简易炼体术,但是这些东西,要说是武道,还差了一些。
武道这东西,虽然不如巫祝之法神秘诡异,不如图腾之法威能浩大,也不如炼气之法超然绝俗,但是却也有它独有的优势。
如同文字一样,武道将会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东西。也许天赋会有三六九等,但是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只要愿意下功夫,就能够在这一道上面有所成就。
而不像巫祝、图腾或者炼气之法,或凭天赋、或靠机缘、或看资质,芸芸众生,穷费一生之力,也难以入其门。
心念到此,姬考就开始行动了,反正呆在宗庙之中,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很快,守在宗庙门口的军士,就得到了姬考的命令,将姬氏一族之中,所有关于技击之法与炼体之术的甲骨铜器竹简等资料,全部都找来。
军士得命,连忙照办。
当然,要取得这些资料,必须得到姬考祖父,周公姬季历的许可。姬季历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虽然不明白姬考要做什么,却没有阻拦,命军士都给他送过去了。
然而,这只是开始。
一月之后,姬考又命军士,将姬氏能够记载的,一切关于巫祝之舞的资料,也送进了宗庙之中。
又一月,姬考又命军士,将姬氏所记载的,一切关于各种飞禽走兽的资料,送进了宗庙之中。
再一月,则是一切山海异兽的资料。
再一月,则是所记载的一切上古神灵圣王巫妖等资料。
······
但凡姬考有所求,姬季历必定满足于他。可是对于姬考在做什么,他心中是越来越惊讶好奇了。
他经常派人去看望姬考,甚至他与姬昌,也隔一段时间就去一趟。
自己这个孙子,除下正常作息以外,都是在埋头写写画画。
他与姬昌,都认为姬考正在拼命研究入境之法,心中大为欣慰,命令所有人都不得打扰他。
这种情况,使得姬氏很多族人,都在议论纷纷,这位周公长孙,到底在做些什么?
近一年时间,他几乎将姬氏所有甲骨铜器竹简等图文典籍,全部搬到宗庙之中了。很多族人,想要翻阅什么资料,都需要派人来宗庙之中取出。
而且,还要经过姬考的同意。
这段时间,宗庙几乎成为了姬氏一族的典藏室,让很多人纳闷不已。
他们无法见到姬考,却不知道,此时的姬考,已经接近魔怔了。
他虽然两世为人,但是前世之时,不过就是一普通人。或许爱看些古籍,涉猎一些奇书,三教九流的东西,比常人知道得多一些。
但是,他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是创立武道,只需要像一些小说之中那样,将他大学时候学到的太极拳拿出来,然后传播给众人,那可就简单了。
可惜,事实并不能这样。
就他所学的那点简易太极拳,拿出去,恐怕随便一个军士,都能将他打翻在地。
姬考所要创立的,是武道,是能够让一切众人学习的一种道路。
起初之时,姬考从姬氏之中记载的各种技击之法,以及炼体之术着手,开始总结武道的特性。
说起来,他要比仓颉造字要轻松一些,因为在他心中,大概以及有了武道概念的雏形。不像当初,文字可是由图形符号,一点点推演出来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姬考却又不如仓颉轻松。仓颉本就是一族王者,于炼气修行之上,已经小有成就,造字之路,其实也是他的修行求证之路。
再加上当时的黄帝轩辕,举整个人族之力,帮助仓颉做这件大事。仓颉并非一人造出文字,而是人族诸贤合力,在前人基础上,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无论心力还是资源,姬考都远不能与仓颉相比。
他这创武之路,艰难无比,要不是他心中早有底稿,恐怕早就中道夭折了。
武道的本质,在姬考看来,有上中下三者。
其下者,技击搏斗,强弱相争,乃是武术;
其中者,强身健体,安心立命,乃是武法;
其上者,法天相地,以衍人道,这是武道。
在创武之路上走得越远,姬考就越觉得心情抑郁,只感觉自己就不应该踏上这条路的。
不说武法与武道了,就连武术,也是纷繁复杂,博大精深,姬考都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创武豪言。
史皇造字,有造字六法,也有所创三千字,一起传之后世。以此为基础,文道逐渐衍生出来,成为人类理解天地自然,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
可是武道,又该以什么为基础呢?
姬考不知,所以,他几乎将姬氏的所有资料,都搬来宗庙之中,开始研究起来了。
这一研究,便是将近一年的时间。
开始几个月,他主要是学习掌握那些甲骨铜器竹简兽皮上面的资料,虽然辛苦,但是还可以承受。
姬昌见到他这副模样,心中十分欣喜,觉得自己长子用功如此,说不得就能踏入炼气之门。
中间几个月,一边学习,一边自己思考创武的基础,应该应在何处。整日神情恍惚,像是一直在梦游一样。
这个时候,姬昌与姬季历,都陷入了一种似喜似忧的境地之中。他们认为姬考,一定是有所收获了,要不然不会显示这么奇怪的状态。
而最近几个月,姬考将所有资料都仍在一边,完全沉浸在创武的氛围之中。夜以继日,焚膏继晷,不是在竹简兽皮上面写写画画,就是在厅堂之中,摆出一些不正常的姿势,或者演练一些古怪的动作,要么就是终日冥思苦想,茶饭不思。
这种情况,一晃就是半年,不仅是姬季历和姬昌父子,就连姬氏一族之中的女眷,姬亶之妻太姜,姬季历之妻太任,姬昌之妻太姒,都知道了姬考的古怪情况。
他们曾经想过来让姬考恢复正常,但是一旦靠近姬考,他便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
因为姬考还会正常饮食代谢,又是在宗庙之中不出去,他们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听之任之,派人好好看着。
可是最近这一段时间,姬考的情况越加不好了,远远一看,形销骨立,脸色苍白,时不时还有红晕涌起,就像将死之兆一样。
姬氏的长辈们,都开始慌了。
太姜亲自出面,去找大宗伯,让他放过姬考。大部分的姬氏族人都认为,这应该是大宗伯不死心,对姬考施展了什么诡异的巫术。
毕竟一位天厌之的人,还好好活着,这简直就是对巫祝一脉的侮辱。
但是大宗伯甚至对着上帝起誓,他没有对姬考做任何动作。
大宗伯觉得委屈极了,他是巫祝不假,他敬奉天地鬼神不假,但是他同样是那位陛下的后裔啊。
姬考受天所厌,本该死在天罚之下,可是被那位陛下一剑救下了。
当时大宗伯内心的惶恐,可是胜过任何人的,他哪里还敢对姬考出手。
那煌煌威严,浩荡万千的一剑,他可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挡不住。
………………………………
第十六章 创武不易,痴狂亦徒劳
“叔君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吗?”
宗庙之中,姬氏的长辈们,看着疯魔一般的姬考,脸上都担忧无比。
即便是形销骨立,脸色苍白,他还犹自在竹简兽皮上面写写画画,时不时就喘几口粗气,甚至走动几步,都摇摇晃晃。
周公姬季历的母亲,如今姬氏辈分最高的太姜,拄着拐棍,向着姬季历问道。
既然大宗伯敢对着上帝起誓,那姬考的异样,应该不是他所引起的。当然,她也没有指望,大宗伯会愿意帮助姬考。
既然不能求助于巫祝,那便只能求助于图腾接引者了。
姬叔君,便是姬氏一族之中,唯一的图腾接引者。
“两个月以前,三姐便离开了军伍,说要回来,但是不知道为何,现在还没到家?”
姬季历也无奈,他的三姐,明明已经说好很快回来的,可是现在还没看到人。
“这死丫头,也不知道又跑哪去了。”太姜低声埋怨了一句,转身对姬昌说道:“昌儿,你带着我手写的竹简,去一趟有邰氏,请他们的一族的巫医过来帮忙。”
有邰氏,即是太姜出身的方国,是诸姜方国之一。
诸姜方国,是姜姓方国的统称,都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自从逐鹿之战以后,炎帝后裔,便不再想着成为天下之主了,将这份荣耀让给了黄帝后裔。当然,也可以说,他们已经争不过黄帝的后裔了。
炎帝出于姜水,他的后人便以姜水为中心生存,并以姜为姓。历经五帝夏商之时,近两千年时间,姜氏众方国,已经发展得极为兴旺了。
最起码,现在的姬周,比起很多姜姓方国,都差远了。
不过,这可不是说炎帝的后裔,要混得比黄帝的后裔更好。要知道,姒姓的夏人,子姓的商人,也都是轩辕血脉。
“祖母,我们再等等吧。”
听到太姜的吩咐,反而是姬昌犹豫了。他很清楚,自己的祖母太姜,与她出身的有邰氏方国,关系极为复杂。
从她嫁给姬亶百年,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都从来不向有邰氏求助,就可见一二了。
但是现在,因为姬考的事情,祖母竟然要向有邰氏低头。这让姬昌十分愧疚,儿孙无能,竟连累祖母。
“还等什么,看看考儿的样子,你觉得还能支撑多久?”
太姜的声音,担忧与急切并存。随着泰伯与仲雍两脉东去,此时的姬考,是他年龄最长的嫡曾孙。
泰伯长子姬休名虽在,但是他却只有嫡女,没有嫡子。
“母亲,昌儿去了之后,我们要不要先将考儿给绑了。这些东西,我觉得不能再让他接触了。”
一边的周公姬季历,看着此时的姬考,摇头叹息不止。好好一个孩子,突然之间,竟然如同发癫一样,真是让人痛心啊。
难道,获罪于天,真的无可祷也,最终只能死于非命吗?
太姜看了一眼厅堂之中的姬考,又看了一眼祭台上的祖宗灵位,狠心说道:“过两天要是还这样,就绑了吧,这是为他好,想必祖宗知道,也不会怪罪的。”
在宗庙之中动手绑人,必然是不合礼,对先祖不敬的。但是在一年之前,姬氏宗庙之中,已经发生了一次。
那一次的时候,泰伯仲雍两位兄长,将弟弟季历给绑在宗庙柱子上面。
这一次,轮到姬考也要体验一次他祖父当初的感觉了吗?
······
此时的姬考,已经完全忽视了外间的一切,除下吃喝拉撒之外,他甚至觉也不睡了,沉浸在他这创武大业之中。
他不知道,他的亲长对他担忧无比,一些族人甚至以为他傻了。
或许就算知道,姬考也不会在意了。
文道以造字为始,而字体却取法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景物,以符号描述,最后总结成字。
他要创的武道,要合乎世人所需,必然也是取法天地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给很快被世人所接受。
姬考呕心沥血,披荆斩棘,将武道的基础,一点点走了出来。
可是,不管他怎么推演,怎么试验,也不过是将这一道开了一个头。再往下走,却难以为继。
姬考不甘心,耗费心血,钻研各种已有的资料,结合自己由前世所得的一些知识,总想着将自己已经开辟了一丝萌芽的道路,走得更完备一些。
他越是这样想,后面就越难走。
一张姬考命人从姬氏宝库之中寻来的空白丝帛,开始的时候,姬考在上面写写画画,速度还不算慢。
姬氏没有丝帛,这张丝帛,还是西南蚕丛氏邦国,送给商帝的礼物。后来,被商帝武乙赐给了姬周。
到了后面,姬考写画便慢下来了,有时候思考几天,都难得落下一笔。
而到现在,看着这张丝帛后面空白之处,想要再下笔,却无能为力。
他的眼睛充满血丝,他的头发杂乱油腻,他的身体甚至散发出一种令人掩鼻的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