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夏纪-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仇生的目光,看向了旁边一直沉默的姬考。

    这个孩子,他已经观察很久了,可是一点都不简单。

    天地因他而大变,鬼神因他而动怒,姬氏先祖,那位陛下也因他而出剑。

    后来他听说,早已形成丧葬之礼的殉葬之制,因为姬考的一席话,改为了用草人来陪葬,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刚才他与姬昌讨论之时,虽然姬考没有插话,可是仇生看他眼神清明,想来是已经听懂了他们所说的话。

    姬考沉顿了一下,而后缓缓说道:“可以坐忘、心斋观乎天地。”

    仇生惊疑道:“何谓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何谓心斋?”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是为心斋。”

    两问两答,仇生更加惊讶了,喟然一叹:“好一个坐忘,好一个心斋,你的智慧,我无法衡量。将来你要是入境之后,可以去殷都寻我,我这一脉炼气之法,将悉数传给你。”

    他发现,姬考的天资实在惊人,以八九岁的年龄,能够对炼气入境之术,有这种见解。他们这一脉,或许只有那位指点过黄帝轩辕的祖师,才可堪一比吧。

    要是姬考未来真能入境,他甚至要将姬考介绍给祖师,亲自传授炼气之术。

    他倒是没有过多的想法,炼气士之中,别说像姬考这般智慧通达的孩童,更为神奇的存在他也见识过。

    当初他刚刚入道不久之时,可是见过一位陛下的转世之身,天生神圣,修行境界一日千里,很快就走到了炼气士的巅峰。

    再加上有些巫祝一脉的天才,受到强大神灵庇护;图腾一脉的修行者,可以接引远古天妖。姬考这种表现,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姬考淡淡点头,却没有说话。

    坐忘也好,心斋也罢,都是未来之人的说法。只是姬考听他们两人讨论,发现只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运使观天入境之术,或许会事半功倍。

    至于是否要拜入仇生门下,还是等他能入境再说。知道各种理论,不代表便能走出这一步。

    就比如人人都知道开天辟地,造人补天,必定是强大无比,可是又有谁能够做到?

    最少此时的姬考,便是入境之门也没有迈入的。

    “走吧,姬昌,我们一起去看看,你那三位长辈,争吵结果如何了。”

    仇生大笑一声,带着姬昌姬考父子两人,去往了宗庙的正殿之中。

    他们一进门,就被宗庙之中的一幕,弄得苦笑不得,忍俊不禁。也亏得这里是姬氏宗庙,里面的人身份特殊,否则的话,他们还真难以忍住笑意。

    宗庙之中,姬氏先祖的灵位供奉在上,宗庙之中,点了不少长明灯。

    在灯光照耀之下,即便是夜间,宗庙中的一切,还是尽收眼底。

    姬昌的父亲姬季历,此时竟然被绑在宗庙之中的柱子上面,此时的他,脸色古怪,气氛、羞恼、无奈,同时现出。

    “昌儿,过来,将为父身后的绳子解开。”

    他见到仇生他们几个进来,连忙高声对姬昌说道。

    “不许解!”

    在宗庙之中,还站着另外一个人,便是姬昌的大伯,姬泰伯了。

    “伯父,父亲,你们这是做什么啊?”

    姬昌心中,实在是哭笑不得,自己的伯父与父亲,都是几十岁的人,这都做的是什么事啊。

    “不做什么,你的祖父,我的父亲刚刚逝去,你父亲便将他的遗言置之不理。我和你二伯商量了一下,将他绑在宗庙柱上,清醒清醒。”

    姬泰伯呵呵一笑,口中虽然说自己的弟弟不对,但是神色却无半分怪罪之意。

    姬季历“哼”了一声:“兄长,你便是将我绑住,我还是那句话,你为父亲长子,姬周之主,只能是你。便是父亲对我说,我还是那句话。”

    姬泰伯没有理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性子执拗,认定了的事情,很难改变。他也不需要姬季历改变,与二弟姬仲雍联手,将姬季历绑住再说。

    时间也差不多了,泰伯看向宗庙之外,然后对仇生说道:“仇生先生,等下将会有众人过来,人多眼杂,还请先生退避一下,到岐山脚下等我们。”

    仇生点了点头,对着姬氏中间几位先祖拜祭之后,便飘然而去。

    他也知道,此时的他,不方便出现在这几个人以外,任何周原之人的面前。

    毕竟对周原来说,先公姬亶之死,还是他仇生导致的。最起码在那位大宗伯逝去之前,这个消息是不能公开的。

    仇生走后不久,姬氏族人,以姬亶的妻子太姜为首,在姬仲雍的带领之下全部来到了宗庙之中,不论男女。

    就连姬考的母亲姒氏,也抱着刚刚出世不久的姬旦来了。姬考的三弟姬鲜,也被二弟姬发牵在手中。

    其他几脉族人,不管嫡庶,此时都跟在了后面。

    姬氏族人之外,还有几十个家臣奴隶,或是牵马,或是肩挑,或是手提,拿着不少行李,守在宗庙之外。

    非姬氏族人,可不敢进入宗庙之中。

    “泰伯,仲雍,你们确定今天就要走吗?”

    太姜苍老慈和的面容之上,此刻充满了伤感。

    丈夫才逝去不久,两个儿子又要远离周原,去往东南之地。

    “是的,母亲,商帝之命,先父之命,我与仲雍,将往东夷,布德传礼,教化耕种,由不得我们一直耽误下去了。”

    姬泰伯虽然舍不得自己的母亲,但是还是点了点头,帮助商帝教化东夷,能够参与这件大事之中,这是他们的荣幸。

    听到太姜的问话,姬泰伯的答话,姬考陡然一惊,泰伯仲雍,弃王位而奔荆蛮,就在此时吗?

    “太伯之奔荆蛮,文身断发,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便是前世之时,姬考便知道,自己两位伯祖父,未来之时,便是东南那个吴国的始祖。

    只是,他们不是去往荆蛮之地吗?怎么按照他们所说,竟是东夷呢?

    虽然共称为蛮夷之地,都在岐山周原东方极远,但是他们却是不一样的。

    东夷偏北,荆蛮在南,所以又称南蛮。

    就像周原所在的戎狄之间一样,戎狄共称,却也有西戎与北狄的区别。

    “哎,去吧,去吧,你父亲生前和我说过,你们两兄弟,要去为诸夏建功立德。我虽然是妇人,却不能阻挡你们。既然你们不想打扰周原百姓,祭拜过祖宗之后,你们便出发吧。”

    “母亲,不可啊,大哥才更应该成为周原之主。至于教化东夷,我去带着家小过去便是了。”

    姬季历听到自己的母亲太姜,似乎已经同意了两位兄长东去,连忙高声说道。

    太姜淡淡瞥了他一眼,手中的拐棍在地上轻敲了一下:“不遵父命,你继续到宗庙之中反省一晚上。”

    过来之前,她的次子姬仲雍,已经把三人的争端,以及将姬季历被他们绑在宗庙柱子上的事情,向太姜说过了。

    太姜丝毫没有反对,她的丈夫生前,再三和她说过,邦国的公位,未来一定要让姬昌继承,才会使得邦国兴旺。

    现在好不容易长子与次子,都不愿意争夺公位,这位姬昌之父,竟然要带着姬昌去往东夷之地。

    只为一人的仁德名声,却将姬氏的未来抛之脑后。

    要是她刚刚在这里,就不是将姬季历绑在柱子上面那么简单了,手中的拐棍,可能都会敲过去了。

    顿时,姬季历便沉默了,不敢多言。

    其他小辈族人,见到几十岁的姬季历,这样悻悻的表情,一个个故作深沉,其实就是担心会笑出来。

    姬泰伯与姬仲雍倒是无所谓,他们对视一笑,然后便开始正衣衫,命人摆出各种祭祀用具,猪牛羊三牲,进行他们临行之前的祭祀。

    深夜祭祀祖宗,本不合于宗法。

    但是姬氏的这一次祭祀,就连随同而来的大宗伯,也没有说什么。

    临大事前,告慰祖宗先人,以求庇佑,虽不合宗法,却合情合理。

    ······

    祭祀完毕,所有人都出发了,就连姬季历,也被从宗庙柱子上松绑下来,一起为姬泰伯与姬仲雍两兄弟,以及他们的后人送行。

    当然,主要还是姬仲雍的后辈。姬泰伯只有一子姬休名,此时已经成为了大宗伯的弟子,无法随同前往东夷之地。

    岐邑城门口,姬泰伯与姬仲雍,带着他们的后辈,一起对着太姜跪拜行礼。

    这一拜,代表姬氏之中,又有一宗分出而去;

    这一去,代表了诸夏与荆蛮,相互融合的开端。

    太伯作吴,高让雄图,三以天下让,可谓至德矣。

    这一让,让出了未来的天下宗周,让出了礼乐华夏,让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第十三章 东方将明,太姜之忧

    周人东去。。

    与其说这是一场迁徙,不如说这是一场远征。

    一个不到百人的队伍,先于姬昌姬发姬旦他们,走出了一条文明融合的征程。

    其他所有人都不知道,泰伯仲雍,这两位姬昌的伯父,未来在荆蛮之地所做的贡献之大。

    在他们心中,也只是感觉先公亶父,真正是一位德行无双的公伯。

    商人常说,子类其父。在姬泰伯他们三兄弟身上,就能看出姬亶道德的光辉。

    但是姬考却知道,未来无数年之后,姬泰伯的名声,更胜过他的太祖父姬亶。

    无论是诸夏文明,亦或是三苗文明,或者东夷文明,都没有怎么影响的荒芜之地,终于开始迎来了文明之光。

    后来的吴越兴起,全赖于姬泰伯之功,全赖于此时的周人东去。

    此时星辉如水,清月高悬,姬昌带着姬考姬发两个儿子,随着姬泰伯他们一起出发,给他们送行。

    至于其他人,都没有继续往前走了,纷纷回到了岐邑之中。

    便是泰伯之子姬休名,都因为大宗伯的关系,没有送到这里来。

    等到快近岐山之时,姬泰伯看着远处隐隐闪现的晨光,对着自己的侄儿,以及两个孙辈说道:“好了,昌,你们就送到这里吧。天亮之后,去参加你父亲继位典礼。”

    经过姬亶近百年的努力,在周国之中,对于各种典礼仪式,所有人都非常重视。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姬周起于戎狄之间,早年与戎狄习惯十分接近。后来姬亶带领族人百姓来到周原兴邦建国,为了表示自己是与诸夏与大邦商一体的,便制定了一些礼仪与规矩,以示自外于戎狄。

    戎狄少礼仪,故此姬周便有了很多盛重的礼仪,大事必有大礼。

    戎狄披发,故此周人年幼之时,必须总角,成年之后,必须束发。

    戎狄衣衫随意,则周人衣衫,必须交领右衽,各种服饰与场合相配。

    ······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也正是这样,迁居不过数十年的时间,立国不过十余载,尽管所居之地还是诸戎环伺,但是周国渐渐成为了一个大异于戎狄的国度。

    在东方的殷商,都已经开始看重周人所在的小邦国,并对周人委以重任。

    商帝武乙,请求仇生亲自过来,将周人的使者,护送到殷商与东夷的战场,对东夷进行教化。

    这只是第一步,事实上,如今这位心气极高,甚至超过他的祖辈武丁的殷商帝王,对于姬周,后续还有委派。

    “伯父,我们再送你们一段吧,刚好与仇生先生道别。”

    眼看岐山在望,姬昌想着,不妨再过去拜别仇生。

    “不用了,我是闲云之身,最烦人间客套。你们有这种时间,还不如在入境法门上面多花精力,早日成为我的同道中人。”

    仇生的声音缥缈高远,似乎是从岐山白云之上传来,洒脱而肆意,像是山泉奔泻,无有拘束。

    “哈哈。”姬泰伯抚须一笑:“既然仇生先生都这么说了,你们还是回去吧。”

    姬昌见此,也不再强求了,他对着姬泰伯与姬仲雍拱手作揖,躬身三拜:“伯父此去,山高路长,昌在此祈愿两位伯父,传大功大德于天下,不让前贤专美。”

    姬泰伯点了点头:“嗯,我与你二伯,定会竭尽智力,以助殷商。姬周邦国,此后便交给你父亲和你了,休名那里,我已经交代好了,必会全心帮助你们。”

    “希望他这一脉,以后能够一直成为我姬周的巫祝。这样的话,你祖父的愿望,也可以从我们自家开始,迈出第一步了。”

    姬亶临终三愿之中,一愿比一愿要难,尤其是第三愿正王道。他们这些姬周子弟,思考了整个葬礼的时间,都没有一点头绪。

    最终,也只能一步一步来,先看看姬休名,这个被大宗伯收为弟子的姬氏子弟,是不是能够在巫道之上,有一番成就了。

    要是学有所成,则可以考虑将周国的巫祝之权,一步一步掌握在姬氏的手中了。

    姬昌点头,这本来就是他们已经商量好了的事情。

    “好了,我们走吧。”

    姬泰伯与姬仲雍相识一笑,对着姬昌父子三人挥了挥手,便当先转身而去。

    这一去,头也不回。

    姬昌父子三人,拱手三揖,拜别泰伯与仲雍。

    姬考看着远去的族人,心中再度陷入了沉思。

    东方未明,但是终于开始有了一丝曙光。

    不管是如今的大邑商,还是未来的姬周,都会将目光看向东方。

    四夷之中,最先湮灭在时光之中的,便是东夷。

    ······

    周原之上,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

    这场祭祀的浓重程度,丝毫不在前段时间的葬礼之下。

    周邦之中,但凡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来到了姬氏宗庙周围,观看新的周公即位仪式。

    不久之前,姬周三贤,相互推辞公位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周原,以及它旁边的邦国。

    很多邦国都在猜测,到底谁会成为姬周的新继承者。

    大部分人,都是认为姬泰伯将即位,毕竟嫡长子承位,在没有太大过失的时候,是最稳妥的选择。

    他们都不知道,姬亶在生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周国当有兴者,在于姬昌。

    当姬季历缓缓走上高台,站在正中央,朝四方而行祭的时候,他们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惊讶。

    不过旋即,大部分人都释然了。

    事实上,最近几年,姬周的大事,主要都是姬季历在操行。想必是先公姬亶生前,已经做好的谋划了。

    姬周之地,不像其他邦国,没有任何人会想着,在这公位交替之中,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姬氏立邦以德,治国以礼,天下莫不叹服。

    当大宗伯将九旒冠冕戴在姬季历头上,并将代表祭祀的圭璧以及代表兵戈的铜钺,交在姬季历手中的时候,便代表着仪式已成。

    冕旒为名,圭璧铜钺为器,唯名与器,当由王者亲掌,不可与人。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圭璧与铜钺,便是代表。

    ······

    在姬季历即位之时,其实还有一个人没有来参加,便是姬考。

    当然,他其实也是参加了,只不过没有去外面的祭台上面,观看最后一步,而是一直在宗庙之中。

    并不是他刻意违礼,而是他的太祖母太姜,这样要求的。

    当时在巫庙之中,姬考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天地动怒,大宗伯气急败坏。

    虽然后来祖宗庇佑,一道剑气扫平了天地异象。

    可是异象容易扫平,人心却不容易扫平。

    在姬氏族人内部,都在流传一种说法,姬亶本来还可以多活一段时间的,就是因为那一次天地动怒,才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寿元。

    更不用说,那位可以与鬼神沟通的大宗伯,对姬考必然还是心怀芥蒂的。

    前段时间,仇生还在周原,虽然隐于暗处,但是却多少能应付大宗伯。只要大宗伯敢跳出来,太姜则必会请仇生出手,斩杀于他。

    即便是得罪巫祝一脉,也在所不辞。

    可是这位大宗伯,一直到仇生离去,都没有出手。

    但是太姜还是不敢松懈,巫祝之辈的手段,可是神秘诡异得很,谁知道这位大宗伯,会不会对姬考施展神秘小手段。

    太姜可不是姬亶,姬亶以兴邦国为要,太姜却以护子孙为先。

    而且太姜出身于姜氏,这个姜,是姜水的姜,这个姜水,是炎帝神农氏出身的姜水。

    这是一个比姬还要古老的姓氏,而且不想姬氏那样,已经遍及了九州各处。

    姜氏的后裔,可不算是特别多的,特别是太姜这样的嫡系后裔,更是珍贵无比。

    姬周能在岐山之下,戎狄之间立国,与姜氏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因为姬考的事情,太姜已经派人去往姜氏求援了,但是还没有得到回复。

    这段时间,姬考暂时就只能呆在宗庙之中,不得外出。

    在祭祀黄帝、颛顼与帝喾三位上古圣王的宗庙之中,太姜不相信,大宗伯会敢动手。

    “祖母,不知道考儿,什么时候可以从宗庙之中出来?”

    面对大宗伯诡异的实力,姬昌也毫无办法,在典礼仪式之后,他只能问自己的祖母,该怎么处理。

    太姜看了看远处的巫庙,淡淡说道:“三个办法,第一,等这位大宗伯逝去。”

    姬昌心中一愣,轻轻摇了摇头,虽然仇生说大宗伯受了他的重创,没有多久可活。但是姬周之人,却没有谁深信不疑。几十年的相处,大家对大宗伯层出不穷的手段,都已经麻木了。

    “第二,等那几个小辈,谁巫术有成,我们直接将大宗伯斩杀。”

    这同样是一个不可行的办法,就算有谁巫术有成了,姬昌也不会无缘无故去斩杀大宗伯。否则让大宗伯出身的巫礼一脉知道,姬氏肯定讨不了好。

    灵山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是传下来的几脉,都不容小觑。

    “第三,那就等你姑姑回来。”

    太姜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不由泛出一丝微笑。

    “什么,姑姑要回来了!”

    姬昌顿时一惊,心中一阵狂澜涌起。

    伯仲叔季,他的大伯父为泰伯,二伯父为仲雍,父亲为季历,还差一个叔字。

    并非早逝,而是因为名字有叔的,是一个女儿。

    当时姬亶死活不愿意将叔字加进女儿名字之中,说是与礼不合,却被太姜逼着,不得不从。

    姬叔君,姬亶与太姜唯一的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姬昌脸上,便升起了狂喜之色。

    他的姑姑,是一个传奇。
………………………………

第十四章 传奇叔君,巫祝之舞

    当然,在宗庙之中,名字不是叔君,而是淑君。

    因为取名叔君,姬昌这位姑姑,可是从小就被当做男子在养着。

    所以,成年之后,姬氏子弟都需要做的事情,姬叔君也不例外。

    女子十五岁及笄,可以在头上插上发簪,也代表着到了出嫁年龄。若是十五岁没有得到许配,则二十岁后才能插发簪。

    但是姬昌这位姑姑,不等及笄,将太姜给她准备的发簪直接折断,反而自己给自己束发加冠。在姬亶和她提起婚事之前,便换上男装,奔赴戎狄战场。

    姬叔君这一去,惊呆了整个姬氏。

    倒不是说她行为出格怪癖,这一点姬氏众人早便习惯了。

    而是她的用兵作战能力,实在是让整个周原上下,震撼不已。

    本来一直勉力维持防御的周原军队,在姬叔君到来之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姬叔君不喜欢防守,而是整合了不多的战马,训练出了一只骑兵。

    在殷商之中,也有骑兵,并设多马卫管理骑兵。

    最初之时,姬周之所以能得到殷商的庇护,就在于姬亶善于养马,而大邑商,需要岐山脚下的马匹,来补充他们的骑兵。

    姬叔君从小就喜欢和周原的马匹打交道,深知马性。开始领军之后,不过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便拉起了一支骑兵。

    然后,她效仿戎狄,带着不到一千的骑兵队伍,在戎狄国度之中到处抢夺掳掠。

    她的这种行为,让姬亶哭笑不得,每隔一段时间,便派人申斥姬叔君一段时间,然后就不了了之。

    姬昌明白,自己的祖父,其实是不反对姑姑做法的。只是姬周以礼而立国,早已自外于戎狄,姬叔君这么做,无疑是姬周制度的倒退。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姬叔君这种对付戎狄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

    当然,姬叔君的传奇,并不仅仅在这里。

    在与戎狄作战的时候,姬叔君得到了一道远古的图腾之引。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天赋异禀,竟然一举成为图腾修士,能够接引一种人首蛇身的法相,与戎狄之中的图腾修士争锋。

    自此之后,姬亶再没有提过半句让姬叔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