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谋洪荒-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自此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两段凄美动人,感动三界的故事,虽然赢来了世人无尽的同情和怜悯,却也为玉帝王母二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天庭的规矩当中第一条便是“仙凡不得相恋”,这还是玉帝王母在三皇五帝的年代亲自定下来的,可如今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联想天庭自玉帝在位至今,仅有的几对仙凡恋的主角无一不是玉帝王母的一帮儿女或者是身边人。上古的九天玄女与轩辕帝,帝尧与鹿仙女,云华仙子和杨天佑,封神时的龙吉公主和殷商元帅洪锦,至如今七仙女,织女,这些仙凡恋都跟玉帝王母脱不了关系。
定下天规天条,严厉的警示惩处他人,而自己的身边人却连连犯错,这些事情的发生不但彻底的摧毁了玉帝累世积存的威信,更令他颜面无存。而吃了闷亏的玉帝也假装糊涂,不敢在这事上多做纠缠,他怕一旦事情跟圣人挂在一起,自己可就真的吃不消了。
然而,天庭的麻烦远不止如此,人界又起风了!
西牛贺州的灵山近些年来打着普渡众生的名义,没少找那西牛贺洲群妖的麻烦,西牛贺洲荒芜,人族稀少,大山群集,妖怪倒是不少,自巫妖退出天地以来,因人妖二族有世仇,妖族却是不被人族所喜,到哪儿都是喊打喊杀的,虽然这些妖怪不怕,但人多了,却也是麻烦无比,如此,大部分妖怪都呆在北俱芦洲,一部分或是不愿去北俱芦洲的,一部分或是受人所遣,反正或是不愿,或是受意,西牛贺洲却成了又一个北俱芦洲了。
佛门教义就是普渡众生,虽是如此,但却是将重点放在人族,这些西牛贺洲的妖怪多喜血食,多有拿人族来填嘴的,佛门正是借此,打杀或是捉拿妖怪,一方面给佛门营造一个良好的名声,另一方面则借机增强佛门的实力,这些妖怪大多修为都不高,便是作为炮灰也可。
久而久之,佛门在西牛贺洲的名声却是不好,呃,在妖族中的名声不怎么好。
于是乎,一个针对佛门的群妖联盟自此诞生。
首先站出来的便是一只牛妖,此妖自号为“平天大圣”,世人称之为大力牛魔王。牛魔王一举起大旗,手下呼啸而聚,竟来了一大帮无法无天、不可一世的妖族,这牛魔王艳福倒也不浅,竟然娶了铁扇公主罗刹女。
要说此妖来历不凡,竟是圣人通天教主的坐骑奎牛,修得截教一部练体神功,而后私自下凡为妖,至于铁扇公主罗刹女竟然是自阿羞之后血海修罗族诞生的又一圣女。这两人,实力在佛门眼中不足一提,但其背后站着的通天冥河两大教主却是震慑了佛门上下,尤其是这两位教主对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行为不闻不问,装聋作哑,更令佛门忌惮不已。
有了牛魔王的号召,妖族又涌现了几个不凡的家伙,
蛟魔王,北海龙王的私生子,只因相貌丑陋,且来历不正,故被丢弃,自号为“覆海大圣”,翻江倒海不在话下。
鹏魔王,金翅大鹏鸟,上古洪荒凤凰异种,天赋阴阳神通,乃是孔宣亲弟弟。他有与生俱来的灵性和很多生灵不可企及的强横能力,每翔万里不需一刻,能朝起东山,暮落北海。虽属禽鸟不服凤凰,跨越四海爪裂蛟龙,悠游五岳伏虎慑豹,自号“混天大圣”。
狮驼王,擅长土系法术,功能移山裂地,自号为“移山大圣”。
猕猴王,来去飘忽,神出鬼没,变化多端,他天赋异禀,机敏过人,耳聪目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自称通风大圣,其实乃蓬莱岛灵教逍遥座下第二弟子“六耳猕猴”六耳假扮而成。
禺狨王,异种野象出身,身躯庞大,力量惊人,一身霸气无边,仙神退避三舍,故称驱神大圣。
这六妖,带着各自的目的,倒也真诚的结拜成兄弟。
在刻意的引导和夸大下,佛门几乎与妖族成了不死不休的大仇,群妖愤怒之声四起,六大妖王乘机扯上大旗,豪言要攻打灵山,并在积雷山演兵渎武,磨刀霍霍,一时间在西牛贺州闯出了偌大的名声,就连佛门都要退避三舍。
所谓的群妖联盟,背后竟然站着截教,修罗教、灵教和妖族四股势力,令查明真相的佛门冷汗淋漓,小心翼翼,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外乎就是给佛门添堵。当然,三教手段也是高明,既撇清了事实,自身无碍,又将佛门给堵在了家门口,进退不得。
这些妖怪虽然并不成什么气候,但却叫人不得不小心,以佛门的实力而论,佛陀罗汉一大堆,这些妖怪中,也就是那六大圣修为还高点儿,俱有太乙或者大罗金仙的修为,实际上也就是佛门那些罗汉一类,这倒也不可怕,虽然那六大圣背后的势力不小,但本身这几个势力就与佛门有隙,也不怕他们来着。
唯一让如来等人忌惮的,却是那西牛贺洲当中隐藏起来的实力,虽然西牛贺洲算得上是佛门之地,但也是靠得近的原因,以西牛贺洲的状况,内中妖怪多的是,不乏有些大妖巨擎,虽然平日里不怎么瞧见,但若是真让那六大圣闹将起来,到时要钻出那么一两个高手来,佛门怕是要得吃个大亏。
如来等人无法,却只得被堵在灵山里,那些妖怪闹的凶,却只是一时的小事,过会儿就没了,以后自会有计较,虽然不甘,却也只得如此,更何况时机不到,他们不好动手。
佛门被堵在家门口,天庭也不好过,这六大妖圣虽然针对佛门而去,但言行举止间蔑视天庭,不尊天庭,牛魔王“平天大圣”之称更有与天平起平坐之意,天庭如何能够跟他们尚罢干休呢?
但是,这妖族背后势力太过惊人了,佛门可以不惧,天庭不行哪,昊天害怕一旦又任何异动便会招来四面八方的攻击,更何况天庭之中有不少势力跟这群妖族联盟有着瓜葛,昊天即使愿意,想要剿灭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昊天只得沉默了。
他的沉默带来了更恶劣的影响,不但天庭之内众叛亲离,就连人界不少受到群妖困扰的人族也对他报以失望之情。
昊天的回归,虽然重掌大权,但却失去了人望!
他改变策略,学会慢慢修去棱角,装聋作哑,声色犬马,原本在世人印象尚佳的他开始变得平庸!
天庭风波不断,佛门也麻烦缠身,不但群妖抗衡,而且人界也起了大变。
尊崇“黄老之学”的大汉皇朝一夜之间竟然风云变色,人皇“汉武帝”刘彻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治策略,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人界开始实现了“大一统”,就连道家人阐截三教道统也被排挤出去,销声匿迹。
武帝还起用儒家之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向这些儒者咨询治国的方略,从而在制度到思想上儒学开始主宰了除西牛贺州和北俱芦洲以外的人族一切行为举止!
佛门见此,忧心忡忡,深怕儒家一旦借得风云化为龙,以后佛门即使能够传道东土也难以成势。
次日,佛教一众佛子闻得如来佛祖要亲讲佛法,便纷纷前来,自有那七大菩萨(地藏菩萨未能成行)、十大头陀,十八罗汉,三千佛子以及八部天龙众等等,远远望去一片光头,将灵山围得个水泄不通。
吉时已到。
只见那灵山山顶缓缓升起佛教镇教先天灵宝九品莲台,九品莲台放出万道金色光芒,覆盖了整个灵山,一众佛子都是沐浴在那金色光芒之中!
如来左手持那先天灵宝七宝妙树,端坐在九品莲台之上,而另一只右手,却是紧并中、食二指,以拇指与无名指拈着接引命观音送来的金婆罗花。
如来一改往日庄严肃穆的神情,只面露笑意,遥遥的望着一众佛子。
一众菩萨佛子见得如来表情,面面相嘘,不明所以,纷纷交头结耳起来。
有如来门下大弟子迦叶,本是准提圣人之徒,佛教上古七佛之一。后迦叶随准提一起超度释迦牟尼如来,为保护如来而身死,如来为偿还此番因果,遂收迦叶为门下大弟子。
迦叶两世为人,对佛法的理解自是要高了旁人一筹,当即明白了如来之意,于是也是手握拈花之指,朝如来会心一笑。
如来当即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如来将那接引准提地得道前法宝金缕袈裟与那钵盂传与了迦叶,道:“佛教此宗,乃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相结合之宗,便名禅宗,此一衣一钵代代相传,二十八代后,自会顺应天道,入东土而大兴!”
此也为世人常说道“衣钵传人”地来历!
这时,天空一道七彩功德霞光飞来,分成两份,一份入得如来之体,一份便到了迦叶的身上。
禅宗,又名佛心宗,行小乘佛教禅定修行之法,行大乘佛教普度众生之意。迦叶是为禅宗第一代!
如来复又对观音道:“菩萨受南无阿弥陀佛指派前来,如今东土天庭玉帝统领大权,我等佛教与天庭向有交情,如今也当是我等佛教开始布道之时,菩萨熟悉东土事务,就此前去如何?”
观音双手合十,拜道:“为佛教兴,观音敢不从命?”
观音菩萨后来到了普陀山,并以普陀山为道场而宣扬佛法,观音菩萨也成为佛教在东土布道地第一人!
佛门还未大兴,却也暗中把佛学给传进了东土,抵挡儒学的强势!
………………………………
第二章 儒佛暗争,各出奇招
自藏传佛教入驻东胜神州,扎稳脚跟后便一直默默守护着喜马拉雅山脉这片高原,不离不弃,佛学也仅仅在东土的大门口来回打转,不见起色。
而今,儒学强势而起,“百家争鸣”的时代竟成了“独尊儒术”!
迫不得已,佛门只好派下观音菩萨在普陀山宣扬佛法,又让迦叶游历东土,开创禅宗。如此佛学倒也算是传进了中原地带,仰慕者甚多,但相比之下仍不过沧海一粟,无法抵得住儒家的崛起之势。
毫不夸张的说,儒学成为了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其创始人孔子更前所未有的被尊为“圣人”!
儒学达到了天地各大教派从未能够踏入的高度,一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佛门如此,道门更是如此。然而,道门虽然心急如焚,但毕竟不是下一次量劫的主角,所以他们对于儒家举棋不定,而佛门则是趁着好时机,直接拿出了手段。
时至人界西晋王朝,西晋是个短命王朝,才建国几十年后便被那匈奴人南下,打得渡河而走,将广大地中原之地让给了异族,史称东晋。
由此也拉开了历史上几百年的南北割据对立的大幕。
南北对立时,各自军阀混战不休,战争之频繁还甚于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异族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异族轮番入侵中原。这些异族之人乃是些未开化的蛮子,除了打架杀人什么都不会,自然就更谈不上治理天下了。
时佛教思想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已经渐渐被老百姓所认同!尤其是那观音菩萨所化身之送子观音,实在是贴近老百姓的心窝窝啊!
传宗接代之事。永远是老百姓们最关心的事情!
佛教有地藏菩萨在幽冥地狱行超度亡魂之事,要绕过地府,让几个鬼魂投胎自然也非难事!
时逢乱世。百姓朝不保夕,今天晚上睡下觉,也不知道看不看的到明天早上地太阳,于是,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诱惑力突然就大起来!
百姓们再也不嫌那西方路途遥远了!一个个开始青灯古佛,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来!
老百姓们日子难过,那些军阀日子也不好过,今天还是我杀老百姓,说不定明天老百姓就造反来杀我了,如何安顿那些心怀愤怒的老百姓们成了军阀们的必修课!
这时候,佛教的“忍”字思想进入了军阀们的视眼,并被无限的放大。于是,军阀们与那些佛教信徒一拍即合,佛教信徒要立于庙堂之上,而那些军阀们则需要佛教徒去对老百姓们宣扬佛法。
佛祖说了,你们要“忍”,你们这辈子“忍”,是为了下辈子享福。军阀之所以这辈子这么风光,是因为上辈子他们“忍”!所以军阀盘剥我们,压榨我们。我们为了下辈子,“忍”下算了!
老百姓们或许是真的“忍”了,或许是走投无路要庇佑在佛门之下。反正,佛教便如此迅速地发展起来!
灵山之上,如来佛祖正给众菩萨,罗汉,比丘尼,佛子讲解寂灭之道。忽然,他停了下来,谓众僧道:“自我佛于南瞻部洲南朝大兴之后,我佛门气运充足,香火旺盛,然而却是少了传法之人,难解众生之厄!况且如今北朝百姓至今未知佛门,今当遣一人前往北朝传我佛法,光耀佛门!”
如来佛祖话音刚落,便见弟子迦叶双手合十道:“世尊!弟子愿再往一行,弘扬我佛!”
如来佛祖笑道:“无须你前往,迦叶,你门下二十八代弟子达摩于佛法领悟较深,可前往北朝一行!”
迦叶闻言低眉道:“尊我佛如来法旨!”于是转身对着道:“达摩何在?”
下方不急不稳地走出一人,只见他双手合十,头上散发,来至如来佛祖面前,跪倒道:“弟子达摩,恭候我佛法旨!”
如来佛祖轻点了下头,道:“达摩,你且前往南瞻部洲北朝传我佛法,立我佛门,归来之日,便是佛门罗汉!”
达摩遵命,取走了用来镇压禅宗一脉气运的金缕袈裟与金钵盂,也因此而成为禅宗第二十八祖。
此时南朝乃是梁武帝萧衍主政,自梁国起时,萧衍大尊佛法,大建佛寺,广邀佛门高僧打开法会,举国上下莫不尊佛,人人莫不知道东土之外仍有佛之存在,一时间佛法大盛,百姓向佛之心日重,香火源源不绝。佛门气运更是势涨!
西天灵山胜境更是日日梵音阵阵。功德之光照耀整个西牛贺州,与之相对的,东胜神州道门这边却是冷清了许多!
至于儒家却依旧能够在这种形势下与佛门争得难分难解,因此,达摩此行主要是瓦解儒家的势力,当然,这其中道门也要受到广泛的牵连。
摩便前来东土途中,见得那些累累白骨弃尸荒野,孤魂野鬼无所依托,遂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一路之上便以佛法将那些鬼魂超度,他还没到南朝,梁武帝便知道了他这个人。
等到了南朝,梁武帝召见达摩,自负的询问达摩:“此多事情!几重功德?”
达摩摇摇头,道:“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道:“何以无功德?”
达摩回答道:“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也就是说。梁武帝做事情是有目的的。不是发诸自己的本心的敬佛礼佛。
达摩此语也是在为佛教拨乱反正,说礼佛之事不在于你明面上做了多少看得见的事情,而是在于你心中是否虔诚!
梁武帝终究也不能明白达摩之意,达摩失望之余,便离开了梁国。
不知不觉达摩已来到长江边上,他正欲驾云飞过去,不料长江上空似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飞不起来!
达摩心中大惊,忙抬首一望,却见长江上空中正有一个太极图案在缓缓地旋转着,释放出阵阵道家气息,他冷静了下来,心知遇到了道教神仙在长江上摆下了大阵阻拦!
此时,在长江边上缓慢地驶来一条小舟,舟上站着一个白发老者,那老者远远对达摩道:“你那和尚,若想过得长江,须得我载你一程!”
达摩合十回道:“贫僧谢过老丈了!我佛慈悲!”随手摘下江边的一根芦苇,抛到江上,纵了上去,口中念着《楞伽经》,道道佛门真言从口中吐出,形成一个个字出现在上空,金光万丈,挡住了那阵阵道家气息的侵袭,化作一道流光迅疾地过了长江!
待到达摩走后,那老丈身形一变,竟是玄都大法师也!他轻叹的口气,目视着达摩远去地方向,久久不语!
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达摩一韦渡江,来到那佛教的不毛之地北魏,决意重新开始佛教的传承。
上了岸,终于到了北地。他一路纵云在半空中飞翔,许久,终于来到了嵩山脚下,方落了下来,便见:金乌夕照,千层霞光映青山;高峰险簇,万般利刃插天枢;雾气弥漫,四方道路弯难辨;猿猴腾跃,仰胸呼气尽舒爽;仙鹤鸣喝,展翅低飞冽云风!果然不愧为五岳之一,好一派洞天福地!
达摩见状大喜,道:“便是此处了!”正欲上山,突然空气中闪过一阵亮光,接着现出一个身着盔甲的将军,那将军昂步来到达摩身前,躬身行了一礼,道:“末将奉崇圣大帝之令来请上仙,还请上仙随末将来!”
达摩知是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知他来到,故而相请。毕竟乃是天庭五岳大帝之一,他不敢怠慢,随着那将领来到一面山壁前,只见那将领挥手发出一道雷霆到了山壁上,轰地一声,山壁从两边打了开来,从中间现出宽敞的空地。
将领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即与达摩一同进去,过了山壁,豁然开朗,丛林密布,流水暖泉,百花齐放。中间有一座宫殿,殿中走出一个身着帝王袍服之人,正是崇圣大帝文聘也!
待到近前,达摩双手合十行了一礼,道:“贫僧见过帝君,帝君万安!”
崇圣大帝朗声哈哈大笑道:“道友可是前来嵩山落脚?”达摩点头答道:“正是如此!贫僧欲在嵩山传播我佛大法,愿帝君恩准!”
崇圣大帝点头笑道:“大天尊已下了圣旨,着本帝助道友修建道场,道友且宽心!”原来,这玉帝见达摩东渡传法,欲要暗中示好佛门。
达摩喜道:“如此多谢帝君之恩了!”
于是在崇圣大帝的相助下,达摩在嵩山少室山上建立道场,名为少林寺,达摩面壁九年,而后在少林寺上开坛讲法,远近闻名,多有百姓高僧前来听道,渐渐地,佛法在北地也大兴了起来!
因为时处乱世。达摩为了让禅宗弟子行走江湖布道之时不遭欺凌,便命令禅宗弟子禅武双修。
达摩也没有料到。此无心之举竟然造就了日后的武林泰山北斗,赫赫有名地少林寺武道一脉。
达摩见佛法在北地传开,百姓人人皆知佛的存在,遂将禅宗道统传于二祖慧可,并做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便只履西归,回西方须弥山极乐世界去了。
达摩也因此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重回西天灵山听讲寂灭大法,证得罗汉果位!
达摩此行,不但让佛法广传天下,更抑制住了儒家的势头,见此,儒家子弟终于反击,他们选择另起炉灶,在人界选择了辅佐隋文帝杨坚。
也许是命中注定这儒法二家要毕生受到牵连,两家竟然选择了同一个人,迫不得已之下终于有了儒法两家的第一次联手!
隋文帝杨坚,汉族(杨坚祖上辅佐鲜卑族西魏有功,曾被赐鲜卑姓普六茹)华阴人。
杨坚原为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后得儒法两家之助,取北周而代之,建立大隋王朝,改元开皇。
公元589年,杨坚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同年琉球群岛(今台湾)归降隋朝;北方蛮夷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
至此,地界自东汉末年三国之争以来,几百年乱世,正式重归一统!
杨坚上台后,自是重用助自己夺取天下的儒法两家弟子。儒法两家弟子也是各取自家之长,共同制定一套影响后世几千年的治国方针!
隋文帝杨坚采用法家治国方针:确定了三省六部制,简化地方官制。三省为尚书、门下、内史三省,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记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地界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地新阶段。
隋文帝杨坚吸取儒家“仁政”思想,重新修订法家《开皇律》: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馀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如“流役六年,改为五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