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巫中仙-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意思陶小吴自然明白,那是最好趁着朝廷插手之前,解决梵门,免得其他变故。
然而陶小吴无奈摇头:“你也看到了,这般情况下,我等除非亲自出手,否则如何能够拿下城池?
便是这里的三万人全部都填在此处,也都不够……”
一旦敌人铁心守城,那么攻城部队不死上几倍的人,是肯定拿不下来的。
倒不是陶小吴心慈手软,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实在是蚁附攻城是一种最为惨烈的攻城之法,伤亡也是最为惨烈的。
对于攻城一方的心理冲击也是最大的,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攻下的话,那么整个军队的士气很快就会崩溃,到时候短时间再组织不起新的工事都还是小事。
历代战争之中,开始蚁附攻城太猛,导致伤亡惨重之下,军队再没有强攻的勇气信心,只能在城头之下蹉跎时日,只能靠围困等待敌人投降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
而更糟糕的是,陶小吴手下大半都是刚刚收编的茂州军。
一旦将其逼急了,直接哗变,那就更麻烦了!
因此,陶小吴虽然不愿意,也只能缓了下来。
他虽然经历的战事不多,还是第一次统率大军。
但是陶小吴很明白,真正的战争武勇之类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起码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重要。
战争的关键一在于后勤,二在于心理,士气,三才是那些其他东西。
甚至真的到了战场上,士气方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东西!
此刻一场蚁附攻城,已经将自己一方军队的士气降低了起码三成。
再逼着上去,毫无用处……
………………………………
第六十六章 征南将军
一场战斗就在这么虎头蛇尾的情况下很快结束。
此时,天色也刚刚到中午时分罢了。
“通知下去,中午的伙食给我做好一点,要有肉!”
陶小吴吩咐。
尽管这时代,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两餐才是正常。
不过战争可是极其消耗体力的,因此战时三餐是少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一顿好的食物,能够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
若是有酒那效果肯定更好!
不过,在此时战场上,陶小吴肯定不能发酒下去。
也就只好提升伙食标准了!
虽然他陶小吴做不到巡视全营,慰问全军,亲自去查探各营伙食好坏这种事情……
这种事情十分收买人心,自古名将都是如此做的。
不过陶小吴虽然懂这个道理,却并没有如此做,只是把自己身边的人都派了出去。
尤其是天庭仙人和鬼神道那些高人派了出去,巡视探查全家,并且为伤员疗伤。
他自己却是负手而立,望着茂安城的雄伟城池,一时间陷入深思。
昨夜太子虞庄发来的消息已经送到了他的手中。
咸安已经知道了茂州这边王瑚王建被刺杀的消息,太子势力已经为陶小吴争取到了大军主帅的位置,让陶小吴做好准备。
当朝廷的旨意一来,陶小吴就已经不是这支大军的临时主帅,而是名正言顺的正式统帅了!
虽然朝堂上忌惮陶小吴的势力不少。
但是太子作为储君,第一次亮相,提出的提议,烧出的第一把火就是提议陶小吴为征讨茂州军队的统帅。
这种事情,可没有人会不开眼的反对。
便是虞宿也都不会,捏着鼻子也要认可。
太子初立,第一次发声,不管为什么,也都要维持太子权威的!
再加上陶小吴接受了朝廷气运,算是融入了大虞新朝当中,已经不算外人。
那种抵触已经减弱。
所以陶小吴很顺利的就当上了这支军队的主帅。
不只是如此,咸安方面已经派来援兵。
不过却不是羽林禁军,而是就近调集郡国兵马,前来支援。
除此之外,还派来了一批朝廷供奉高手。
其中关键的是,虞庄提到了一个人,是那批供奉高手的头脑,叫做泰元公的。
那是儒庙派出来的高手,法力玄通,不可思议,让陶小吴一定要多加注意云云!
陶小吴对于那位泰元公的到来却不怎么以为意。
倒不是小看那位泰元公的力量……
面对主帅王瑚和步兵校尉王建都被刺杀的局面,朝廷派来的高手当然是一等一的强大。
问题在于,陶小吴和儒门关系不错。
尤其是不久之前,和那位河阳先生娄成生更是见过一面,双方现在是蜜月期。
所以,一般来说,那位泰元公不太可能和自己为敌。
当然了,就算是为敌,陶小吴其实也不介意。
还是那句话,在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之中,大家都要保持克制。再强的武力,大多数时候也是发挥不出来的!
就是因为陶小吴已经是内定的大军主帅了,所以陶小吴根本不担心其他变故,所以对于攻破茂安,也不像是鬼神道的人那么心急。
“朝廷旨意和援兵到底什么时候来啊……”
事实上,原本朝廷的旨意本来应该就在这几天就要到了。
但是问题在于,茂州这边战场上的战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次消息传回咸安,还是主将被刺杀,大军惨败。
但是信使和援兵走了一半,却就得到了新的消息。
淅王太师陶小吴接掌了大军,在大蓟关下大败茂州军队,阵斩茂州牧黄岳,如今拿下了大半茂州。
消息来得淬不及防,信使和援兵只能半途停下,等着朝廷新的旨意。
如此一耽误,当信使和援兵赶到,已经七八天之后的事情了。
这一次,足足有着两万援兵到达。
尽管只是大虞新朝地方所发的郡国兵,而不是羽林禁军。
但是如此一来,陶小吴手中的军队就已经达到了五万!
不只是如此,朝廷更是派来了一个g供奉“法师团”。
所谓的法师团之中,有着巫师,练气士,修行武道的高手,总共一百多个。
为首的那位,正是太子虞庄提前对陶小吴提到过的那位儒门大贤泰元公。
这位大贤一身气息神秘莫测,就连陶小吴一眼看过去,都看不出其个人修为到底如何……
一般按理来说,儒门的力量来自于玉弶神庭的诸神,和儒庙诸神。
在玉弶神庭崩溃覆灭之后,儒门的力量就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不该有什么太厉害的人物。
然而这位泰元公却是远远超出了陶小吴的预料之外。
这位泰元公对于陶小吴的态度颇为冷淡,隐隐还带着一丝敌意。
陶小吴本来还不明白,不过接着就接到了河阳先生娄成生的书信,方才知道他对儒门的提议在儒门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
任何变革都会有反对派,尤其是陶小吴建议儒门抛弃神道,转走人道。
这么大的变动,儒门内部自然有着无比巨大的反对势力。
而那位泰元公就是儒门内部最强大的反对者之一,对于陶小吴当然没有什么好脸色看了!
这让陶小吴只能捏鼻子苦笑了!
而这件事情也很快被暂时抛在脑后,因为跟着援兵一起到达的还有朝廷旨意。
陶小吴被正式任命为大军主帅,并且朝廷赐下了将军号,以陶小吴为征南将军!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天子虞宿这次是真正动怒了!
原本这支大军出师无名,只是打着护送淅王前往封国的名号,并没有打出征讨茂州的旗号。
因此大军主帅乃是淅王国相王瑚,说起来也不是名正言顺的大军统帅。
但是王瑚和王建被刺杀,这显然惹怒了那位大虞新朝的天子。
陶小吴被赐下征南将军的将军号,这也就意味着,朝廷已经视茂州为敌人,是反贼,是要征讨的对象。
也就是暗地里宣布梵门是敌人了!
这些象征意义极浓的对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
第六十七章 经验
更不要说,这方大虞主时空名实高度合一。
有着名义,就有着相应的力量,气运!
陶小吴一旦结果征南将军印,和天子节杖。
轰然一声,庞大的朝廷气运就降临了下来,惹得山川响应,风云变色。
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降临在了陶小吴身上,同时也降临在了整支征南大军的身上!
炽红如同烈火一般的气运昂然降临,将整个军队的气运提升了三倍不止,浓烈如火,仿佛直接照耀天际。
最终力量汇聚在陶小吴身上的那一刻,已经为青色!
仿佛青色旌旗一般烈烈作响!
在这一刻,不论是那位泰元公,还是天庭仙人,鬼神道的道人,纷纷敬畏的低头弯腰恭敬行礼。
这是对于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是表示对于朝廷天命的敬畏!
毕竟在这方世界,大虞新朝才是正统,才是获得天地人三者承认,获得世界意志承认的正统所在。
此刻天子授权下来,陶小吴手持天子节杖,腰配将军印绶,自然也得到了气运的拥护!
这种力量相隔十多里,一直传入到了茂安城中,震动了整个茂安。
以至于茂安城中死守的梵僧们个个惶恐不安。
更是有着几位梵神化为流光,陨落在了灵界深处!
这便是和朝廷,和此方天地作对的代价!
接下来使者宣读召旨,宣布了对于败退而回的屯骑校尉历河,和射声校尉苑章的处置。
不过还好,天子也知道这次败仗非战之罪,再加上两人将功折罪,在大蓟关下大败茂州军,斩下黄岳首级的事情,拿下大半的茂州。
因此也就不过只是训斥了一通,算是功过相抵了。
否则按照大虞军法的严酷,这两个人最轻也都是要被剥夺军职,白衣从军,立功自赎了!
而对于下面的士兵们,当然就不会这么苛刻了,天子进行褒奖,对一部分立功者进行了赏赐,其他士兵也是赏赐了酒肉有差。
并且对于投降的茂州军队也是既往不咎,宣布战后分配土地云云。
旨意传出,各军都是欢呼震动,攻城不克的颓废一扫而空,重新恢复了士气。
这让陶小吴对于那位天子虞宿的本事越发高看。
“不愧是白手起家,自创基业之辈啊!对于军队人心的拿捏正好……
换到后世,还不知道那些守成之君会如何处置这次的事情。
搞不好处置不好,士气反而大跌……”
能够白手起家,虞宿对于军队士气自然非常了解,拿捏的十分精准。
此刻上下都对天子感恩戴德!
只是,陶小吴忽然为之摇头。
“将军为何摇头?难道是认为国家的处置有何不妥?”
那泰元公忽然开口,对陶小吴问道。
陶小吴淡淡的叹了一口气,道:“我对天子的处置当然没有意见,只是有些担心大虞日后的长治久安啊!”
“哦?何解?”
这泰元公本来就有着找茬的心思,此刻就咄咄逼人的问道。
陶小吴本就是有意引开这个话题,此刻面对泰元公的逼问,也不气恼,只是淡淡的问一句:“泰元公乃是儒门大贤,当知道朝廷长治久安知道在于什么!”
那位泰元公白眉微微一扬,道:“长治久安之道,自然在于民心。
只要民心归附,天下自然太平!”
陶小吴轻叹一口气,道:“是啊,那么该如何得到民心呢?要知道民心就是人心,人心易变难安,今日饱食,明日就要衣暖,衣食饱暖就要思***。再然后,就是功名利禄了……
敢问泰元公如何满足天下人心?”
那泰元公一时间张口结舌。
换了一个人来,当然可以狡辩,用着儒家种种经典论述来驳斥陶小吴的言论,说一些人心纯良,人性本善,只要教化得当,万不会如此之类的话。
但是泰元公怎么也是儒门大贤,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话,如何能够说出口去反驳陶小吴……
他可是从大虞旧朝时代,儒门变法走过来的老人了。
如果当年儒门相信这一套,就根本不会有当时的变革!
陶小吴此时自顾自的道:“国家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所以想要长治久安,只要满足一部分人的愿望就足够了!”
泰元公很想说荒谬,但是却也觉得陶小吴的话离经叛道之余,似乎有些道理,一时间反驳的话都没有说出。
两人的这一番谈话,将朝廷前来宣读旨意的使者,高浩云等天庭仙人,还有鬼神道的道人都跟吸引住了,一时间都注意了过来。
却听陶小吴淡淡的道:“一个皇朝必须要有根基,至于这个根基是什么……
当年前朝耕战,数十万甲士及其家属就为根基。
而我大虞太祖当年,白手起家,也是以功臣将士,功勋爵位体系们为立国根基。
然而后来功勋爵位体系瓦解,大虞根基顿时失去,这才有后来的乱子。
这才有当今天子再造大虞……
只是天子想好了没有,如今我们这大虞新朝,到底什么是根基所在呢?”
这一番话,让诸人陷入沉思。
陶小吴却看向了高浩云笑了起来,道:“某不才,学了一些秘法,能够反照历史长河,见到未来种种,无数王朝生灭。
总结起来,后世历代王朝也都是如此。
这点,高真人应该也有所体会!”
高浩云微微愕然,他们这些天庭仙人都是蜀山时代开辟太乙仙界,然后又被天帝启带到这个时空的。
对于陶小吴的话自然能够理解,他们都认为陶小吴是天帝启的使者,能够前往太乙仙界,自然也能看到了后代王朝历史的轮回。
于是微微点头,为陶小吴佐证。
陶小吴淡然道:“我观后世历朝历代,能够长久者,无不经营自己根基。
有着一朝者,以府兵之法来重建军功爵制,所有府兵每人赐田地百亩。
后来又有一朝者,见前朝府兵不过延续百年,已经无地可分,府兵崩溃。
于是吸取教训,以禁军为朝廷根基。不仅父死子继,而到了水旱灾年,更是收容招募青壮为禁军……
………………………………
第六十八章 隔空喊话
“然而如此一来,禁军不断膨胀,压垮朝廷朝政,更是导致军队战力低下。
再后来者,又有一朝,吸取前朝禁军的教训,建立卫所制度,卫所兵马军官,给予土地世袭而为朝廷根基。
然而同样不过数十年,就崩溃,后来再有一朝吸取卫所教训。
乃建八旗绿营,同样父死子继,世代享受俸禄供养……”
陶小吴这一番话,听得诸人愣神。
这历史简直就是一个轮回啊!
新朝吸取旧朝教训,然而却是重蹈前前朝的覆辙。
再联想到大虞新朝吸取大虞旧朝的教训,忽然都有些不寒而栗起来。
却是听得陶小吴淡淡的道:“不要觉着我所说的这些后世朝代不堪。
这些朝代的统治最起码都是三百年左右……
不管他们后来根基如何崩溃,起码根基维持了前几十一百年。
而那个时候,统治已经深入人心,修修补补的再凭借惯性,都可以维持两三百年。
不过我观本朝,却是连这点都没有想好呢!”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陷入深思当中。
“历朝历代的根基,不论是府兵,卫所禁军还是绿营八旗,都是起码慧及数百万,乃至于数千万人,为朝廷之根基,稳固朝廷统治。而本朝如何?”
这话让所有人色变!
大虞新朝的根基是什么?
大虞新朝只有十多万禁军,而且看这个样子,顶多也只能养这么多。
这些禁军能够惠及多少家庭?
不到百万!
而且还要时代为禁军父死子继才行。
也就是说,按照陶小吴的说法,当今朝廷根本就没有根基。
此时他们已经隐约听明白了,陶小吴所谓的根基,就是历朝历代,都会制造出一个与国同休戚的利益团体出来。
而且这个利益团体起码也要足够的广泛,人数够多,才能撑起一个王朝。
按照虞宿设计的新朝体系,就没有这个群体!
在陶小吴说出之后,在场能够听到陶小吴所说话语的,都是见多识广之辈,此刻都不由自主地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良久,那高云浩方才感叹了一句:“神人鬼三道之中,人道最为易变,却也是最为难以控制的啊!”
人道为神道和鬼道的根基,也是历代大劫的策源地。
便是如同这次终末大劫,看起来最早是从冥土鬼道之中生出。
但是实际上,究其根本,还是要从人道算起。
因为正是人道的买地券,才导致的冥土之中罪鬼无数,泛滥成灾!
然而高浩云的感叹却无人理会,因为此刻所有人都在深切的思考着陶小吴所提出的问题。
……
咸安紫宫,太子虞庄此时正由着那位天子心腹的李常侍引路,走入到了宣室殿当中。
“国家召见,可是为了淅王太师么?”
见到自己的父亲,虞庄恭敬行礼,问道。
虞宿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看来你也是深思过那位通真先生的一席话了!”
太子虞庄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怕自己的父皇生气。
陶小吴的那一席话简直就是否定了虞宿半生的努力。
但是平心而论,虞庄却在深思之下,觉着陶小吴的话似乎还是有些道理的。
甚至,还因为陶小吴的话给惊吓的半夜都没有睡着。
更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居然会一大早就把自己招入宫中!
原本虞庄还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个暴跳如雷的父亲,却没有想到虞宿居然会如此的心平气和。
此时虞宿幽幽叹息说道:“此人有大才,日后你继位,可以重用此人。
不过我看他未必会贪恋权势!你可以用恩义结之……”
“父亲!”
虞庄闻言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望向虞宿:“父亲千秋万世,何况此时春秋正盛,如何说出这般不祥之话?”
虞宿摆摆手:“这话说说也就罢了,不必当真。历来皇帝哪里又不死者?
不过,你那位先生……哼,还是有些话没有说完,含沙射影啊!”
“呃?”虞庄既惊讶又震惊的抬头望过去。
虞宿幽幽的叹道:“你可记得前年司徒王元提出要清丈土地的事情?”
虞庄更是发愣,根本就没有想到,虞宿的话题怎么会跳跃如此之大!
不过他还是飞快的答道:“儿臣自然记得,那王元不是被国家贬斥了么?不久就病死了!”
虞宿古怪的笑了一下,淡淡的道:“王司徒的提议是朕授意的!”
“啊?”
“朕也都没有想到,反对的力量居然这么大。
朕不过只是让王司徒提出,稍微试探了一下朝堂反应。
结果整个朝堂上下沸反盈天,甚至就连前线战局都出了问题。
大势之下,朕不得已退步,贬斥了王司徒。
但是却都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就连这样都还不肯放过王司徒啊……”
虞庄倏然而惊,当初他没有接触过这些内情。
只是以为当时所发生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而已。
根本就没有想到,那根本就一场惊涛骇浪!
是作为天子的虞宿和朝臣们之间的一次短暂试探交手。
便是王司徒的死,居然也是那些朝臣们所为!
这一切带给了虞庄极大的震撼:“满朝公卿,为何如此?”
虞宿幽幽叹道:“这就是你那位先生没有说透的话啊,他是隔空对朕喊话来着!”
看着懵逼之中,又有些若有所思的太子,虞宿伤感又带着欣慰的一笑,不管怎么说,儿子还是长大了。
这一颗迟早是要上的!
只有上了这一课,才是一位合格的太子,日后方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不过虞宿还是希望,这件事情在自己手中解决。
凭着自己白手打江山的威望,将事情解决,不要把事情遗患后世!
“你那位先生,将我们如今的大虞称之为大虞新朝,当年太祖的大虞,称之为大虞旧朝。
那么你可想过当年大虞旧朝是如何灭亡的?”
“那自然是逆贼窦房篡逆……不过背后似乎是因为儒门要变革朝政!”太子虞庄隐约听陶小吴说起过一些。
虞宿微微点头:“以前这些事情我没有和你说过,也是为了保护你。
………………………………
第六十九章 根基
(急性肝炎住院中,只能维持两更了!)
“这些知道太早,对你没有好处。你年轻冲动,知道这些容易显露出来……
哼,历朝历代病故,或者被废掉的太子可不少!”
“父皇……”虞庄心中大震,开口叫道。
他隐隐约约的从虞宿今日古怪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