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巫中仙-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皇……”虞庄心中大震,开口叫道。

    他隐隐约约的从虞宿今日古怪之中,看出了一丝不对劲来。

    虞宿身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决绝之意!

    然而虞宿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自顾自的说下去:“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想要明白今日的朝局,就要明白昔日的事情。

    其实用你那位先生的根基论来看,其实很多脉络都是一清二楚了。

    当年太祖继承了前朝军功爵制,与天下群臣斩白龙而誓,非军功不得爵,非虞氏不得王!

    于是在得了天下之后,大封功臣,封天下列侯数百。

    哼,百姓愚昧。或者有流传太祖刻薄,滥杀功臣的。

    若真是滥杀功臣,我大虞如何能够坐得稳江山?

    事实上,太祖对于功臣最为慷慨不过。

    除功臣诸侯之外,便是各级有功将士,按照爵位,都有着田宅土地。

    乃至于大虞立国之初,朝廷所掌控的土地不过三分之一。

    其他土地都已经封给了其他宗室诸王,功臣诸侯,乃至于有功将士。

    真正做到了皇帝和功臣共天下。

    这才有着后来,高后一死,诸侯功臣响应,为大虞者左袒。

    从而诛杀高后外戚,稳定了大虞朝局。

    这便是你那位先生口中根基论之中的,我大虞的根基所在。

    起码是我大虞旧朝的根基!

    这些人和我大虞,和我虞氏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这才能够坚定的和我大虞站在一起。

    然而天下匆匆不过百年,这根基就已经崩溃了!

    后人也许觉着,此根基崩溃的责任应该在武帝身上。

    当年武帝集权,以各种办法削弱诸王诸侯的力量,软刀子割肉,几乎将功臣诸侯尽数消灭。

    但是其实真正原因呢?

    你也该知道,不过是人口日滋,田土日少,大族兼并平民罢了。

    在武帝之后,此事越来越严重,导致天下局势越来越险恶。

    儒门有鉴于此,开始准备着手变革,力图挽回此举。

    那当年的窦房不过只是儒门推出,进行变革的旗手罢了。

    核心目的也就是为了再次分配土地,让天下百姓能够活下去罢了。

    然而后果你也亲眼看到了,结果如何?天下皆反。

    因为如何才能重新分配土地?也就只能从那些大族手中夺回,然后分给平民。

    这些人从各地找出大虞宗室,打着恢复大虞的旗号,迅速的攻灭了窦房。

    朕这皇帝之所以短短这些年就白手起家,已经占有大半个天下。

    说起来是天命所归,其实何尝不是那些大族捧起来的呢?”

    这话顿时就让虞庄沉默不语,感到深深颤栗。

    想起满朝之上的那些文武公卿,或者年高德劭,或者才兼文武,或者英气过人,或者文质彬彬。

    朝堂之上,也都是仁义道德,满口公义。

    但是将这些表面揭开,真相却是如此赤裸裸的让人心生恐惧!

    “你那先生说,朕不立根基。朕难得不知道这个道理?

    然而天下土地大半归之于那些大族,朕只是稍作试探,他们就将朕的脸面给打了回来。

    甚至,为了警告于朕,更是将王司徒直接害死!

    你说,这般情形之下,让朕如何能立根基?那些大族就是我大虞新朝的根基。”

    虞庄隐隐约约的听出有些不对劲,想了想道:“父皇,还是不一样。

    太祖时候,功臣诸侯都是太祖封的,他们的田宅土地也都是来自于我虞氏。

    但是如今那些大族土地早都有了,并不仰赖我虞氏,如何是我根基?”

    虞宿闻言一笑,道:“你能想明白这一点,这就很不错了!

    这些人可不是我大虞的根基,我大虞想要立根基。

    就得有着一个,嗯,是所有田宅土地,都出自于我虞氏的阶层……

    而这些人,本来应该是一无所有,得了这些,才会感激我虞氏。

    甚至为了怕这些东西被人夺走,才会紧紧地围绕在我虞氏身边。

    如此,我大虞方才能够长治久安……”

    “可是父皇,就算是有了这么一个……阶层。

    他们开始也许会感激我虞氏,但是时间久了,过个几十上百年过去,他们根基稳固,怕是就会变得如今一般了吧?”虞庄道。

    “那也是几十上百年后了,你那位先生不也是说了,到时候我大虞的根基也就稳固了。

    到时候,就算是根基开始败坏,修修补补的,凭借惯性,也能够维持个两三百年!”

    “可是,这天下难道就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么?”虞庄感觉到深深地不甘。

    “那只能靠后辈的努力了……”虞宿淡淡的说道。

    见惯风浪,白手起家的虞宿这一点上要比虞庄看的开。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事。

    能够让奠定一个三百年王朝的基业,已经很了不起了。

    后面的事情,已经不是他这个开基之祖能够操心的!

    事实上,就算是他现在,所面临的敌人也是强大无比。

    乃至于虞宿自己都没有彻底的信心,以前许多对于太子虞庄的冷处置,也都是为了以防万一。

    他早就想过了对那些大族下手,只是怕失败之后,遭到反噬。

    因此这才有些冷待虞庄……

    起码输了之后,尽量不会牵连虞庄。

    但是,那位通真先生,却将这事情挑明了。

    你当那陶小吴当真是和那泰元公说这些话?

    分明是借着信使的口,传回来给他虞宿听的。

    也是给朝廷群臣,天下大族们听的!

    虞宿原本是打算等到天下彻底平定之后,再开始动手对付大族。

    但是现在,却不得不提前动手了!

    事实上,虞宿心头还是有些恼火的!

    不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为了大局,却能够压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陶小吴向着他隔空喊话之余,却也告诉了虞宿另外一个可能……

    或者说,是为虞宿提供了另外一个强大的,能够压制,对付大族的盟友!

    那就是天庭!


………………………………

第七十章

    虞宿自嘲一笑:“大不了,朕日后就是一个天子而已……”

    这个天子就已经不是天之子的意思了,而是天庭臣子……

    原本统合此方世界的一切力量,虞宿是有机会做人王圣帝的。

    上古时代,天帝也就是人王,同时得天地人承认,统合人神鬼三道!

    不过为了大虞的长治久安,绵延万代,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他也许只能做天子了!

    只是这些思量,却就没有和虞庄说而已。

    事实上,虞宿想的清楚。再有外来的那些天外仙人已经建立天庭的情况下,想要重新统合天地人,成为上古圣王,那已经是不可能了。

    而且,那标志着要和天庭开战!

    作为一个理智而又成熟的政治家,虞宿很清楚取舍。

    此时心意渐定!

    “等到你那先生得胜回朝,我就让他做太子太师!”虞宿忽然道。

    虞庄微微一愣,实在是想不到虞宿对于陶小吴的态度怎么一下子改变如此之大。

    不过却也没有多想,已经高兴的道:“多谢父皇,多谢父皇!”

    ……

    事实上,虞宿以为陶小吴是深谋远虑,做好了种种布置,才向他隔空喊话。

    然而实际上,陶小吴是心有所感罢了。

    因为在时空副本之中,陶小吴也面临着一种和虞宿差不多的处境。

    时空副本之中,虽然还没有起兵。

    但是布置之下,陶小吴的力量触角已经深入到了景人朝廷统治的方方面面。

    无数地方士绅大族,在巫火,和利益,以及对景人统治的不满,种种影响之下,纷纷投靠了过来。

    因此陶小吴毫不怀疑,自己起兵之后,能够轻易的拿下整个江山。

    但是问题在于,新朝建立,就要背负上这些巨大的包袱了……

    老实说,每一个能够长治久安,统治数百年的王朝。

    无不经历过足够的战乱,将旧有的利益格局全部打翻,彻底洗牌。

    然后新朝才可能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作画。

    而若是没有经过这些,直接继承的,不论是晋也好,隋也罢,都是没有经历过这些,继承了以前的种种包袱,先天残疾……

    所以说,陶小吴越发觉着自己就算是打下天下,估计也就是留下一个有着先天残疾的王朝。

    就算是他不当皇帝,其他人当皇帝也是一样。

    基本盘就在这里!

    陶小吴当然可以不负责任,拍拍屁股走人。

    但是这么留下一堆烂摊子,让他的良心还是隐约有些过不去的。

    当然了,最关键原因是在,陶小吴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真的那么做了,恐怕因果牵扯之下,后患不小。

    而关于因果,陶小吴越来越想不明白了。

    以前他以为煞气就是因果,但是现在看来,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啊!

    总之吧,陶小吴此时即将面临虞宿面临的问题,所以心有戚戚焉,不由得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

    不过说出这番话之后,却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彻底折服了那位泰元公。

    那位原本也许是想要给陶小吴找茬的儒门大贤,忽然就对陶小吴心服口服,推崇备至。

    在这般情况下,陶小吴迅速的掌握征南军的大权。

    然而对于战事,却一直不太顺利。

    确切的说,陶小吴虽然掌握了整个征南军之后,却也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围城不攻,筑起了长围。

    另外一边,却是派人接手了整个茂州,安排人手接管茂州郡县,全部实行军管,对于茂州各地官吏豪族动辄诛杀。

    朝堂上下各种攻击陶小吴要割据茂州,意图造反的弹章沸沸扬扬,如同雪片一般的传到虞宿的案头。

    结果却都毫无动静,虞宿一直都不表态。

    在这般拖延之下,或者说是陶小吴和虞宿两人的默契之下。

    陶小吴拿这新攻取的茂州做了试验田,打击豪族,分配土地,普及教育。

    许多在大虞朝廷统治之下,很难铺开的一些政策,都在茂州借着军管的名义开展。

    在陶小吴的铁腕之下,虽然数月之中,闹出了几次大乱子。

    但是很快都被平定了下去!

    而那茂安城也在被围困了将近一年之后,无奈开城投降。

    茂安城中百姓虽然被梵门蛊惑,变得狂热无比。

    但是终究人是铁饭是钢。

    在城中的老鼠,树皮都快吃光,乃至于人吃人的情况下,茂安城也是最终坚守不下去了,最终开城投降。

    不过梵门也提出条件,要保留棘山六道轮回。

    朝廷上居然答应了……

    不过那位可怜的皇子虞然就倒霉了。

    这茂州之地的试点,已经初步有了成果。

    一州之中的豪强大户几乎都被清理干净,一州之地之中在册的百姓,为朝廷贡献的赋税,都抵得上其他两三州。

    而茂州百姓对于朝廷的拥护,更不是其他地方可比。

    这么一个风水宝地,自然不能交给虞然了。

    于是那可怜的淅王一天都还没有在淅国坐稳,就被改封为越王。

    那淅国也被裁撤,直接成为朝廷的直属州郡!

    与此同时,大虞四面出击,扫平其他各地割据诸侯,所新平的领地,都按照陶小吴在茂州的先例办理。

    那些新征服的地方,豪强大户都被尽量剪除,田地重新分配。

    并且从这些地方招募羽林禁军,让这些新夺取的州郡成为大虞新朝的根基!

    这一切纷纷扰扰之间,就已经两年多过去了。

    在拿下茂州之后,无数攻击陶小吴的弹奏越来越多。

    陶小吴干脆直接辞官,回到了太典山。

    天子这次也没有挽留,只是赐下财帛无数,将太典山方圆三百里封给陶小吴,为其封地。

    暂时之间,陶小吴远离了咸安的各种纷扰,可以专心解决时空副本了。

    ……

    ……

    时空副本之中,横江省总督匡若愚此时真的愚了……

    突如其来发生的天大变故,让他彻底的懵逼。

    谁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支大军,打着驱逐景人,恢复天下的旗号悍然起兵,短短的十多日之间,居然攻陷州府。

    如今居然就已经拿下了半省城之地,兵锋直指向省城灵川,眼看着顶多再有两三日,那些反贼就要兵临灵川城下了。


………………………………

第七十一章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这些反贼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为何一点风声都没有?

    历代造反多少有些风声,或者开始就是一些乌合之众泥腿子,然后慢慢扩大,变正规。

    但是这次造反的可不一样,根本就好像是从地里冒出来一般,一出来就是训练有素,精锐无比。

    平叛的官军遇上,不是全军覆没,就是直接投降。

    所过之处的城池,就没有能够坚守过三天的!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匡若愚虽然是一个老官僚了,也算是能吏,久经宦海,然而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等情况,也在任何史书上没有见过。

    此时,整个省城防卫空虚,告急求援的奏折甚至刚刚离开,发向京师。

    懵逼,一切都是太懵逼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匡若愚手下的幕僚周申满头大汗的走了进来,道:“制台,外面陈藩台带着黄员外,白先生,陆公等人求见!”

    这些都是省城之中势力庞大的乡绅,有些是朝中做过高官,如今告老还乡,有些就是本地大族的族长。

    总之,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那匡若愚不敢怠慢:“快请,快请!”

    平常的时候,这些人都有着巨大的能量。

    更不要说现在,想要守城,官府力量不足,就要靠这些人出人出力了!

    然而那些人一进来,匡若愚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这些人似乎……

    还没有等匡若愚想清楚,就见那位所谓的陈藩台,也就是布政使陈合亮已经抱拳说道:“还请制台大人为了全省百姓的身家性命着想,开城迎接天兵入城!”

    那匡若愚愕然,却就见这些人齐齐抱拳行礼:“请制台为阖省上下百姓着想,开门迎接天兵入城!”

    匡若愚倒吸一口凉气,从牙缝之中挤出几个字来:“你们这是想要谋反?”

    这话刚刚出口,就见着气氛变了。

    那位年逾八十,拄着拐杖,精神矍铄的陆公站了出来,冷笑道:“我等中土华胄,神灵后裔,可从来就不是什么景人鞑靼的臣子。

    这些景人不过趁我大齐虚弱之际,窃据神器,使我江山遍地腥膻而已。

    如今天降真人,拨乱反正,你还不速速投降,难道等着玉石俱焚么?

    天兵起事如此之快,短短时间就占据半省,制台大人到现在还不明白原因么?”

    那匡若愚再次倒吸一口凉气,牙关都有些打颤起来。

    这个时候他若是还不明白,早就可以买块豆腐一头撞死了。

    “你们,你们……居然早就……不怕朝廷官军么……”

    那陈合亮笑了,道:“制台大人以为我们只有横江这些人么?

    我告诉你,天下士绅可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我劝制台大人还是要识天命的好,若是想和景人陪葬,千秋万世之后,也不会有任何令名!”

    舆论可是掌握在士绅儒们的手中。

    你是不是忠臣,你自己说了不算,做了也不算!

    也就是说,就算是他匡若愚为景人朝廷尽忠,死后怕是也很难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人生在世,所求不过名利而已!

    既然为景人朝廷尽忠无名又无利,那么又还有什么尽忠职守的必要呢?

    想到这里,那匡若愚已经口气放软,道:“我虽然是总督,然而城中兵权却是在哈萨统领手中……”

    那布政使陈合亮已经开口笑道:“制台大人可能还不知道,我等是奉谁的旗号来推翻大景的吧?”

    “谁?”

    “景人窃据我中土,天帝乃命慈航真人降世,驱逐景虏!”

    听到慈航真人这四个字,匡若愚顿时下意识的倒吸一口凉气。

    慈航真人这四个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当然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景人朝廷的官员们来说,慈航真人无疑所代表的就是恐怖了。

    自从数年前,那位慈航真人率领上百武者入宫刺杀了皇帝以来。

    这些年,被陶小吴所杀的景人朝廷之中的高官不下数十之多。

    一般最低的也都是四品知府以上,那一二品的大员,死在慈航真人手上的也不知道多少。

    简直成为了景人朝廷上下官员们的噩梦,生怕自己一觉睡下,脑袋就不是自己的了……

    只是那些景人官员们不知道,这种事情大部分都不是陶小吴自己出手。

    现在陶小吴手下汇聚了各路高手无数,许多死硬,碍事,忠于景人朝廷,还有能力的,都被一一刺杀!

    此刻,听到慈航真人四个字,那匡若愚心惊肉跳之余,也彻底放心下来。

    这么说,那哈萨已经死定了,不可能继续碍事!

    想到这里,匡若愚已经再没有任何迟疑,狠狠地一拍桌子:“好,景人无道,我等当顺天应人,推翻景庭……”

    从那布政使陈合亮以下,都露出了喜色。

    总督为一省最高的官吏,正二品的大员,可谓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这样的人物投降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这也就是当年武昌那里,为何一定要请黎元洪为主的原因了!

    名位不同,带来的号召力,影响力就绝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天,大军顺利的直入灵川,横江总督匡若愚亲自带人出城迎接。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整个横江省最好的抵抗也都消失,便是以前一些个负隅顽抗的县城,也都飞快的开城投降,于是义军飞快的占据了整个横江省。

    义军在此停留数日,正式建立天下兵马大元帅府,打出驱逐景人,恢复天下的旗号。

    消息传出,天下轰动。

    景人朝廷震动无比,原本数省兵力都被调集到了安州围剿三阳教之乱。

    此时,周围诸省兵马空虚。却忽然出了这么一个乱子,而且打出的还是驱逐景人,恢复天下的旗号,就连横江总督匡若愚都投降了。

    这种事情所带来的震动,绝对是在景人的心理底线上。

    再也没有人比景人更加清楚,这种旗号对于中土汉儒的号召力到底有多么强大了。

    更不要说,为首的更是刺杀皇帝,以及数十位高官大臣的,景庭头号大敌陶小吴。

    顶点


………………………………

第七十二章

    以至于整个景人朝廷恐惧不已,疯狂的想要调动大军,镇压这次反叛。

    但是横江周围诸省兵马却都在安州,兵力空虚,从其他地方调兵过去,可是远水不解近渴。

    因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义军在占据了横江之后,并没有休整多久,就已经兵分两路,再次出击。

    一路从直入筱水,大有前往安州和三阳教叛军汇合之势。

    另外一支,却是出了铁铧关,向着灵越省紧逼。

    灵越省乃是重镇,比横江重要不知道多少。

    景人朝廷大为惊恐震动之下,严令灵越省军队一定要严防死守,在铁铧关狙击义军,不许义军过雷池一步。

    然而在地方士绅,乃至于各级官员的怂恿之下,灵越省总督严令军队主动出击,击溃义军。

    双方在铁山附近一场大战!

    原本谁都以为义军仓促成军,训练和装备应该都不怎么样。

    但是谁也都没有想到,义军居然装备的都是精良火器,训练更是严格。

    只是几轮射击之后,就已经让灵越省的朝廷官军崩溃。

    大败之下,义军乘机夺取铁铧关,入了灵越省境内。

    只是刚刚夺取铁铧关,整个灵越省大部分地方都是不战而降,几乎立刻投降了义军。

    要知道所谓的月港本就是在灵越省之内,此地本就是陶小吴手下势力经营最深的地方,也是传统上的民间对于景人朝廷最不满的地方之一。

    如此情况下,轻易就夺取了整个灵越省。

    月港十八行几乎是立刻就投靠了陶小吴……

    要知道这十八行贸易,每年为朝廷贡献的税银都在一百万两以上。

    这还是当地官员和十八行勾结,侵吞了大量利益的情况下。

    此时,陶小吴夺取此处,别的不说,一年能够为义军带来的银子都超过三百万两。

    战争打的本来就是钱,有着这么一个巨大的财源,可想而知是多大的利好了。

    更不要说灵越富庶,远在横江十倍以上,占据此地,整个义军的财源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