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巫中仙-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不要说灵越富庶,远在横江十倍以上,占据此地,整个义军的财源算是解决大半!
而义军席卷灵越太快,景人朝廷根本就是措手不及。
而陶小吴制定的战略就是以快打快,根本不给景人朝廷半点反应的机会。
大军长途赶路,虽然并没有真正经历大战,却也已经十分疲惫了。
义军在休整了数天,继续向着百濮进军。
这般军事行动,在其他任何人看来,都是充满了天方夜谭,不切实际。
因为一地拿下来之后,想要维持占领,往往都需要大军维持。
收编当地军队,维持地方占领,这些都需要时间。
除非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天军那般,狗熊掰包谷,走一路丢一路,往往并不建立稳固统治,一路打到建安方才停下脚步。
以至于诸多地盘前脚刚走,后脚就被收服!
不过那是天军因为得不到地方乡绅的合作,得不到儒家士大夫们的合作的缘故。
所以前脚刚走,后脚就被其组织的团练武装给夺取。
然而陶小吴所遇到的情况不同,却是得到了地方乡绅,儒林的倾力合作。
有着这些人出钱出力来维持地方秩序,陶小吴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后路的问题。
直接狂飙突进,打入了百濮之地。
景人官兵不过只是进行了几次不怎么成功的抵抗,就纷纷投降。
义军并没有占领百濮全境,直接夺取了大江水道,从这里坐船过江,夺取了天下重镇郢州。
几乎与此同时,那义军的另外一路偏师,已经沿着筱水直上,也攻取了南蓟。
一时间两路大军似乎就有着在茂云省汇聚之势。
而那安州三阳教,却也是在茂云省。
茂云重镇,在天下腹心,一旦占据了此处,就几乎等于孙猴子钻入到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揪住了心肝。
到了这般情况,景人朝廷几乎疯狂,一边做了迁都,退回关外的准备,一边疯狂的汇聚北方兵马,要防止义军渡河。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义军不过只是虚晃一枪而已,就掉头沿着大江之下,顺流直逼建安。
那建安可是维持南方统治的核心所在,在前朝大齐的时候,乃是南北两京之一。
就算是景人朝廷被耍的团团转,然而建安附近,依旧驻扎大军。
尤其是建安这么重要的地方,还有着景城存在,驻扎大量景人旗兵。
原本那南蓟也是重镇,本来也有着景城,驻扎景人旗兵。
不过为了围剿安州三阳教叛乱,已经都被调动安州去了,方位空虚,这才被义军从筱水而上的偏师夺取。
而现在,这一次,那建安却是真正重兵云集,还有着号称无敌的景人旗兵驻扎。
谁都可以想到,这是决定天下命运的一战!
起码也是决定整个南方命运的一战!
一时间,天下各处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
这一战的结果也将决定大部分摇摆之间,难做决定的地方势力们的最终结果。
一旦义军胜利,怕是天下各处地方实力派,估计都要投向义军。
而若是义军失败,恐怕便是许多已经投靠过来的人,也都要动摇不安了!
总之,这一战象征意义极大,几乎可以说,真正能够决定天下命运。
然而结果却是出人预料的很,义军战斗力强悍的出乎了任何人的预料之外。
建安城下一战,轻易的击溃了旗兵的主力!
然后在内应的帮助下,很快就夺取了整个建安城。
谁都以为的一场龙争虎斗,却是被义军轻而易举的获得了胜利。
这个结果其他人都料想不到,然而陶小吴却是心知肚明的很。
武器代差,战术代差。
再有着政治方面的全面胜利,有着无数的细作奸细入城破坏活动的情况下,若是此战还要迁延日久的话,那才真的是让人奇怪的事情。
而此时天下各方势力大跌眼镜之余,却也都对义军大起敬畏,纷纷存了投靠之心。
于是义军主力还刚刚入了建安城,维持秩序,建立政权的时候。
那王友勋所率领的偏师就已经得到了茂云省内各地的投靠,大片的州府不战而降。
………………………………
第七十三章
正在围攻安州的二十万景人官兵此时腹背受敌,尤其是地方士绅不合作的态度,更是让他们感觉到了重重危险,如同锋芒在背。
尤其是来自于筱水,百濮,乃至于茂云本省的官兵更是进退两难。
他们的老家都已经从贼,此时他们自己还在这里剿匪……
上下官兵都是心中惶惑无比,其他各省官军部队对于他们也是各种疑虑戒备。
各种各样的势力代表,出入在各路军营当中。
也让各军的气氛变得无比异常!
很快各部汉军看向那些景人旗兵的目光就变得越来越古怪了起来。
在这般情况下,景人旗兵根本不敢相信这些汉军部队,甚至出了昏招,打算将汉军部队的雾气尽数收缴,防止他们反叛。
于是一个流言在汉军各部之中流传,说是景人不相信汉军,打算收缴汉军武器,然后全部处死云云。
这般荒谬的说法,只要有着脑子的人都会知道根本不可能。
然而在惶恐的气氛不断传播之下,还能够保持着清醒理智的人可不多。
更不要说是这般时代的那些大头兵们了!
于是暴乱很快爆发,在景人的某位大员被刺杀之后。双方立刻爆发了火并冲突……
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三阳教大军忽然发动突袭。
各部打的一片混乱,尽管还有些部队保持着中立,勉强不去搀和。
但是在这般时候,也根本不可能去救援,兵无战心,都是各自为战。
于是将近二十万的剿匪大军就这么一战崩溃,各部互相撤离战场,大败而去。
筱水,百濮,茂安等省的官兵纷纷前去投靠王友勋等统帅的义军偏师。
而其他各省官军有的投靠义军,有的撤离而去。
数十万大军就这么风流云散!
而且还让义军偏师和三阳教的军队会师,连成一气。
整个景人朝廷治下的中土腹心之地,已经糜烂一片!
而在这个时候,陶小吴已经在建安城内自立淅王,建元洪武。
大江以南各省之地不战而降,纷纷归降淅国政权。
一时间,淅国已经占据了整个天下财赋之地,和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有兵有钱有粮,看起来一切似乎都无比顺利,仿佛随时都能够席卷天下,最起码也能够割据南方。
在这般利好之下,整个南方几乎都没有任何顽抗之辈,纷纷归降。
可以说陶小吴几乎就是复制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天军的战术。
不同的只是在两点,其一的是天军以神道起家,神道设教,而且还搞的是外域神教,和儒家意识起了极大的冲突,得不到士绅官僚们的投靠。
而陶小吴这个慈航真人,虽然也是神道起家,但是一切却都是按照人道王朝的路子来走,神道只是辅助。
并且早早打出了尊儒的旗号之余,尊重各地士绅的利益。
这就已经把各地士绅官僚们给收买了。
其二也是时代不同,天军起事的时候,已经是列强势力以坚船利炮敲开国门之后的事情了。
列强势力在沿海各地拥有极大的利益,各种掣肘。
两者联合之下,让天军不能垄断南方的财赋收入。
以至于列强始终能够从关税军火等方面支持满人,吊着他们一口气,最终拖死了天军。
然而陶小吴这两方面的掣肘敌人都不存在,这般时代,罗巴列强就没有打进来。
陶小吴所面临的还是传统的争夺天下的模式。
虽然他麾下的兵马,已经都是热兵器的队伍了!
所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淅国政权就稳定了下来。
便是三阳教也都很快接受了淅王的领导,向着淅王称臣。
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淅国的势力不仅占据了整个南方,并且在景人朝廷的腹心之地来了一个中心开花。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景人朝廷第一波迅猛的反扑,估计也是最为疯狂的一波反扑到了。
三十万的景人部队从北方杀来,分为两路,一路走南镇,直插安州方向对付三阳教的人马。
而另外一路走义阳,过三关,然后直扑郢州,对付淅国军队。
郢州重镇,江流环绕,水系众多,不利于北方骑兵。
但是那南镇方向就不同了,可谓是一马平川,顶多也就是一些丘陵地带而已。
不过那还好,安州附近还有着一座重镇,就是宛南。
此地乃是大虞时代,宛阳郡地界。宛阳郡在大虞时代是天下第一郡,一郡之地可以当其他地方一州。
所以宛阳侯也是诸侯之中,最为尊贵者!
此时宛阳郡早已经被分为宛北,宛南二府,隶属于不同的两省。
这乃是后世,犬牙交错,互相制衡,不使造反的划分行政区域的办法。
宛南属于茂云郡,而宛北属于天中省。
此时,景人官兵就从天中省的宛北直压过来,袭击想宛南。
不过宛南重镇,乃是天下著名的雄关重镇,背山面水,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三阳教退守宛南就开始和景人大军僵持大战起来。
景人朝廷这一次可是下了血本,各种攻城大炮都带了数百门过来。
不过以前都说过了,景人大炮乃是继承于前朝大齐,一开始就点错了科技树。
前朝大齐的时候,是从水中打捞的红夷沉船上的舰炮仿制而成,根本就是舰炮,而不是攻城炮,更不是野战炮。
再加上两百年过去,这些东西的技术一点都没有进步,甚至还有着倒退。
以至于每门大炮都有着数千斤重,需要大量的牲口人力来搬运。
以至于大炮远远落在官军大队身后,几乎围攻了宛南大半个月之后,这些火炮才终于赶到。
不过顺着这些火炮在宛南城下架起,整个宛南城也就开始岌岌可危了。
就在茂云附近战火正危的时候,整个建安却是一片火热,到处都是前来赶考的士子。
因为陶小吴在拿下建安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尊儒,收买士绅官僚的人心,并且开科取士,建立政权。
于是,南方各地士子纷纷赶来,便是许多北方士子看好淅国,也都偷偷赶来赶考。
………………………………
第七十四章
大淅对此自然是喜闻乐见,根本就是来者不拒。
争夺天下,本来就是争夺人心。
哪里有把人往外推的道理?
至于宛南那边的战局虽然危机,却是一时间波及不到这里。
更重要的是,削弱三阳教一方的力量,这种事情根本不用陶小吴交待,已经是官僚集团天然的本能了。
一个集体之中不需要另外一个强大的,半独立的势力。
当然了,宛南也是十分重要,那是南北的交界点,相当于长蛇的七寸,甚至要比茂云省会郢州都还要重要一点。
茂云三大重镇,分别是省会郢州,接着就是宛南府和南蓟府。
历来就有着不少人对于这三地进行过无数的论述。
其中结论就是,若是南北之争的时候,宛南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其他两地。
整个数千里长江,宛如一条大蛇横卧中土大地,将中土一分为二。
如果说上游和下游分别代表蛇头蛇尾,那么宛南一地,却就是蛇腰,而且还是蛇的七寸之上。
历代南北之争不乏宛南一破,整个江南政权就被彻底攻破崩溃的。
因此稍有眼光之辈,都绝不会放过轻易放弃宛南。
其实私底下救援宛南的军队已经出发……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陶小吴这个淅王亲自出马了。
尽管其实淅国建立太过快速,太过顺利,没有经过多少恶仗,也没有几个名将涌出。
但是在武器和战术的代差之下,这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何况,所谓的名将,也都是在战场上锻炼出来的。
无他,唯手熟尔!
所以,陶小吴将卡佩中校派出去,带领一万最精锐的,从梧岙老营出来的部队赶去救援。
同时,将那位范朱清派到卡佩中校身边,作为学习锻炼。
这般决议,在淅国内部甚至引起了一番不小的风波。
让一个黄毛洋夷作为一军统帅,这种事情让许多人都接受不了!
但是在淅国朝堂上却没有引起多大风波,就顺利通过了。
这一来是陶小吴的威望。
二来更重要的是,那位卡佩中校确实有本事,一路大军行动很多都是他作为顾问帮忙制定的。
在建安城下的决战,也是其指挥的。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使用那位卡佩作为主将其实是最让人放心的!
从人事上来说,卡佩这种洋夷反而是最让人放心的,因为他是洋夷,不可能造反。
在军中建立再大的威望,部队也不可能跟着其造反割据……
有着这么多的好处,区区非议算什么?
整个淅国新起,无数的事情千头万绪之间都在发展。
然而并没有人注意到,就在悄无声息之间,陶小吴就已经提拔了一大批的平民,或者商人子弟出来。
“人道的本质说白了,就是钱啊!谁有钱,谁就是老大……
而钱这个东西,老君说的好,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钱真正代表的并不是钱,其实是资源调配的能力!
所以说,新兴的商人阶级,肯定会打败土地贵族。
因为土地之中能够赚到钱的钱,远远不如进行商业活动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只要奠定一点苗头,日后自然会发生演化……”
当然了,这个演化肯定是在没有外力所打断的基础上。
就算是日后道路曲折一点,艰难一点,陶小吴也不会有丝毫怀疑这点!
想到此处,陶小吴忽然对于人道之事,感觉到索然无味起来。
“英雄造时势乎?时势造英雄乎?天道鬼道且不谈,人道之中的小潮流是英雄造时势,但是大的历史潮流却当真是时势造英雄啊!
裹挟在历史大势之中,虽然圣哲英雄无所施其技……”
而修行者讲究的却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也就难怪,天道距离人道越来越远了。
也就难怪到了后世,世界转变之下,王朝已经聚集不得天地人三才之力,而成天柱,镇压神道修行者。
但是那些修行者却也很少再插手人道的事情了!
怕是到了那个时候,仙道修行者们已经看穿了这一切吧!
想到此处,陶小吴对于此方世界,越发没有太大的留念。
只是,陶小吴只想尽快的打倒京师去,夺取玉玦。
然后给这自己亲手建立的景国一个不错的交待,就可以功成身退,离开这方副本了。
所以,现在莫要看淅国初肇,然而陶小吴真正要忙的事情却只有一件,那就是宠幸后宫,生孩子。
毕竟,在这般时代,在他走后,想要维持新王朝的平稳过渡,最好的办法就是有着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哪怕这个幼子只是在襁褓之中。
至于谋朝篡位这种事情?
在文官集团已经发育成熟的时代,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就说原本世界,汉唐时候,外戚宦官能够废杀皇帝如同探囊取物。
然而到了明清时代又如何?
便是所谓的立天子刘瑾魏忠贤那般说起来不可一世,权势滔天,然而皇帝一句旨意,就能够轻易拿下……
时代变了,游戏的规则也都早变了!
汉唐时代的贵族政治早就变成了宋明以后的平民政治……
在这等环境之下,力量最强大的,就是那些科举出身,而非是出身垄断的文官集团啊!
……
……
大虞主时空,太典山上。
陶小吴手中一团火焰正在虚空之间,没有半点燃料的熊熊燃烧。
陶小吴自言自语的道:“今日终于是我元神突破万石之力的日子了!”
在时空副本之中那么久,虽然忙着打天下,但是陶小吴却也还是没有闲着。
而是终于将自己的身体躯壳修炼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终于能够容纳万石之上的强大元神。
所以,这次回来,也是陶小吴突破散仙,成就地仙的时刻!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早已经在忍耐的陶小吴已经一步跨出,踏入到了琼树巫火的面前。
巫火早已经转化为纯金颜色,看起来不像是火焰,更像是一团光。
此时见到陶小吴,这团'新 '巫火生出了微微的喜悦感觉来,就连琼树也都轻轻摇摆,撒下一团团辉光。
………………………………
第七十五章
“这巫火已经开始诞生出新的意识了啊……哪怕十分微弱!看来不能再耽误下去了!”
巫火本来可以说是陶小吴的力量分身,借助地脉灵气而存在燃烧。
不过因为陶小吴的太典山主人这个神职的落在了巫火之上,而不是陶小吴自己身上的缘故。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渐渐就生出了新的意识……
这不奇怪,就算是一个人失忆之后,种种境遇不同,也都很有可能诞生出新的不同人格。
而巫火就算是陶小吴的力量分身,一旦获得自我意识,很快也能够成长为新的个体。
毕竟,陶小吴自己长时间不在太典山,不主掌神职的话。
那么神职刺激之下,肯定会有新的意识生出,来替代陶小吴。
这对于陶小吴当然是不可忍受的!
太典山可是陶小吴的道场,成道之基。
当陶小吴突破万石,跨入地仙门槛之后,下一步就要借助太典山来开辟洞府,真正成就地仙!
在后世,散仙可以被称之为地仙。
不过后世地仙的意思和现在不同,是所谓的大地游仙的意思。
也就是说,还是在大地上游荡的仙人!
而下一步就是天仙,是已经脱离大地,或者说是脱离凡尘俗世,飞升天界的仙人。
而大虞主时空所处的这个时代,天庭刚刚建立,还没有飞升机制……
不久之前,还是玉弶神庭的时代,玉弶神庭虽然用儒生们取代了巫师作为天人之间的沟通者。
但是其本质还是一个巫神统治……
而练气贤人,海外方仙道人,也都不过只是边缘化的存在而已。
在原本的,没有天外仙人到来建立天庭的时代。
历史的发展应该是神庭崩溃之后,那些仙人崛起,以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福地,再加上十洲三岛各种水府为根基,最终形成了仙道天庭。
不过那已经是在七八百年之后的事情了,这般时候梵门早已经崛起,两家斗的你死我活,谁也不能真正占据上风。
接着就是天地变异,阳九百六,灵气开始衰弱,仙梵两家一起衰弱。
最终两家的残留力量合流,一起集中最后最强大的力量,在蜀山时代,开辟太乙仙界,离开这方世界!
这才是在没有陶小吴穿越,将天帝启的巫火带到太乙仙界的另外时空的完整脉络。
尽管那些另外时空同样也都是分支无数,然而却也大同小异,主流脉络就是如此。
而陶小吴所处的时代,不管是原本的历史脉络,还是如今的历史脉络当中,都属于玉弶神庭刚刚崩溃不久,新秩序还在建立的时候!
总之这般时候,还没有飞升天庭的选择!
所以在早期时代,修行者散仙之后,才是地仙。
而这个地仙也不是大地游仙的意思,而是在大地上开辟洞府,成为洞府之主。
嗯,一个很不确切的比喻。
就好像后期天仙就是在大一统王朝时代去做官。
而早期的地仙,就是割据势力……
唯有自己开辟洞府,成就早期地仙,方才真正算是一方诸侯,在这方天地之中,算是一号人物了。
就好像另外一个世界的刘备,在当上徐州牧之前,不过一方小人物而已。
当孔融派人请刘备帮忙的时候,刘备整个都是受宠若惊:“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而后来陶谦将打烂了的徐州让给刘备?
刘备难道不知道徐州守不住么?为什么还要接这个烂摊子?
好吧?刘备也许有着侥幸心理。
然而更重要的是,只有当过徐州牧的刘备,才真正算是一方诸侯,有了资格和曹操袁绍等人谈笑风生,能够让刘表郑重相迎。
这会有,青梅煮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
没做过徐州牧的刘备,只不过是一个部将而已,就永远没有资格……
从《三国演义》之中,看不出来这一点,作者将刘备在徐州牧之前处境给夸大了。
而陶小吴现在也是一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