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巫中仙-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该是没有离开过吧?我可听说那位小师弟最近和儒门走的极近。

    而且最近居然‘写’出了《心理之学》,可谓是轰动了天下儒门。

    如今正有着不少儒家士子,不远千里,纷纷赶到太典山求学呐!”云横空笑道。

    这当然是云横空开玩笑了。

    所谓的心理之学,其实就是陶小吴做了一回文抄公,将后世宋儒发展成熟的理学,心学照抄了出来,发表在了大虞主时空当中。

    而这当然瞒不过云横空和紫青真人两位了!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太过难以理解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他陶小吴既然是天帝玉弶转世,那么儒门当然是其基本盘,收服这些基本盘,也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也罢,就让你那位师弟自己好好发展,早日成熟,也好共同对抗光明天父。天帝那边呢?”紫青真人再问。

    “天帝如今正在招揽人手,从诸多时空之中,收揽巫神。

    不过在几个时空之中和那光明天父冲突,吃了不小的亏。

    大约很快就会绷不住,和我等联手了!”

    云横空笑道。

    紫青真人道:“何必要等天帝找上门来呢?我等可以去主动找天帝联手嘛!”

    云横空露出一个深思之色,道:“是!”

    ……

    大虞主时空,太典山上。

    如今的太典山周围,已经不是像是当初那么的荒僻。

    起码这山脚之下,渐渐就有着人口聚集。

    尤其是那昔日的风火山庄更是形成了一个一两千人口的村庄,开辟出了大量的农田。

    除此之外,最近数年当中,也不断有着儒生前来太典山,想要和陶小吴学习儒术。

    在这个儒门渐渐凋敝的年代里,陶小吴的儒门大宗师的名望却开始渐渐深入人心。

    不论是四不朽,还是四名言,都早已经随着岁月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随着陶小吴一本《通真子》写出,如今已经风靡天下,震动四海。

    无数士子都冒着巨大风险,前来那太典山,就是为了向陶小吴请教!

    而那本《通真子》,便是云横空口中开玩笑的所谓心理之学了。

    以前也都说过了,这个世界和陶小吴原本世界一般,都经历过儒学崩溃再建的过程。

    原本世界当中,儒门在王莽变法改制失败之后,就走入了死胡同。

    虽然儒学在东汉时代,苟延残喘了一两百年,却几乎已经丧失生命力,变得寻章摘句起来,钻到故纸堆里再也爬不起来。

    读史越多,越是能够感觉到历史就是一个轮回。

    清代儒学发展到乾嘉之学的时候,也都变成了那种训诂考据,同样钻入死胡同中。

    不同的是,随着东汉末年儒学崩溃,所谓圣人之学,一线不绝如缕。

    一直到宋代开始重新复兴,再造儒学,将原本的神道儒学改造成为了人道儒学,一直延续统治思想界到清末。

    然而清代的儒学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乾嘉之学已经走入死胡同,钻入故纸堆里搞考据,再也没有复兴机会。

    虽然有着那位康南海师徒等人,提出复兴公羊学派,来再次改造儒学。

    然而却也来不及了!

    这个世界的历史发展也和前世相仿佛,也是在大虞崩溃之后,又经过数百年时间重新复兴。

    然后又经过将近千年的时间,在景人王朝的末年消亡!

    当然了,随着大虞主时空的历史已经被改变。

    那么这个时空的历史轨迹也肯定要彻底被改变!

    而现在陶小吴却是将后来所复兴的人道儒学,搬到了如今这个大虞时代来。

    而这些来自于后世的成熟的人道儒学,自然的对于如今大虞主时空,已经陷入衰落局面,而处于迷惘当中,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的儒家学子们,起到了一种振聋发聩,指引迷途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无数各地的儒家学子们赢粮景从,纷纷不远万里,赶来太典山,想要追随陶小吴。

    而这显然就是陶小吴所想要看到的局面!

    此时就在这太典山上,起码数百的各地儒生,甚至赫赫有名的大儒,都聚集在陶小吴座下,听着陶小吴讲经。

    “谦为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体卑下,山,高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谦之象也。

    以崇高之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其有既大,不可至于盈满,必在谦损,故大有之后,受之以谦也。

    君子有终,君子志存乎谦巽,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让而不矜,安履乎谦,终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显,此所谓君子有终也。”

    陶小吴坐在台上,侃侃而谈。

    台下的诸多儒生大儒们听着,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倒不是陶小吴所宣讲的理论有着多么高妙,乃至于天花乱坠,顽石点头。

    而是这些大虞儒生们以前根本都没有想过,居然能够从这方面来阐述易理!

    大易之道,乃是阐述天道。

    在汉儒,以及这方世界的大虞时代的儒学当中,更是发展为神秘主义的谶讳之学,用来占卜预言,同时也是来阐述天人感应。

    解读神庭旨意,人道和天道之间的种种关联等等!

    然而此时,听着陶小吴讲这大易之道,居然将这些天人感应之类东西全部抛弃,而全部是从人道义理方面来讲述。


………………………………

第四十八章

    这就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仿佛眼前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而且,这也不是师心自用,胡乱阐发。

    而是直追上古素王。

    当年儒门素王为大易做传,称之为《易传》,乃是第一次以人道理念来阐述大易的道理。

    只是后来儒门发展到大虞时代,却是将其发展成为阐述天人感应,人间祸福的谶讳之学。

    而现在陶小吴所讲之学,可以说是直追上古素王的学说了!

    能够不远万里,来到这太典山听陶小吴讲学的,自然都是一些认同陶小吴学说和理念之辈。

    也正是因为如此,陶小吴这套学说,虽然违反数百年来形成的儒学传统,但是却并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而是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来。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陶小吴名声的关系!

    早在当年大虞旧朝时代,陶小吴抄袭的三不朽四名言都已经风靡天下,成为无数儒生的格言警句。

    而这四五十年下来,陶小吴的名望在如今这些儒生之中,早已经深入人心了。

    否则,换一个人提出这种学说出来,怕是刚刚出头就被诸多守旧儒生群起而攻之了!

    “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自处虽卑屈,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是不可逾也。君子至诚于谦,恒而不变,有终也,故尊光。

    故君子令德,德沛生光。

    此光便是人心之光,更是人道之火!”

    陶小吴这么说着,头顶上浮现出一团淡淡的乳白色火光来。

    刚刚一出,就惹得群儒纷纷震动,一个个顶上也都浮现出或浓或淡的光芒来。

    大虞时代可不比后世,大虞时代的这些儒生,可是掌握着真正的力量的!

    尽管随着玉弶天庭的垮塌,儒门所掌握的力量也在不断地衰弱之中。

    然而,这力量毕竟还有着剩余存在!

    此时,随着陶小吴的人道之火,所有儒生的力量尽数浮现,呼应,仿佛朝拜一般。

    一时间,所有儒生心底震动。

    玉弶天庭覆灭之后,儒门再不担负沟通天地之责,因此力量不断衰退。

    许多儒生乃至于已经丧失了力量!

    便是还掌握力量的,力量也都大幅度衰退。

    毕竟儒门沟通天人,就算是大虞时代的儒门,也是一只脚站在人道,一只脚站在神道当中。

    便是玉弶神庭覆灭,人道一方依旧还在提供力量!

    因此儒门的力量只会慢慢衰退,而不会一下子就彻底消失。

    不过现在在陶小吴这人道之火的照耀之下,在场所有儒生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恢复到了当初的巅峰。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场所有儒生不由自主地尽数拜倒,向着陶小吴行礼。

    忽然一个声音高声喝道:“新圣出世,光我儒门!”

    诸人闻声看过去,居然是泰元公,一时间都是为之震动。

    那泰元公可是儒门如今硕果仅存的大贤宿老之一了,名望极高。

    谁都想不到,居然是这泰元公出面,高呼陶小吴为新圣,震动之余,不由得纷纷再拜,跟着高呼:“新圣出世,光我儒门!”

    原本只是参差不齐的呼喝之声,渐渐就变得整齐划一起来。

    一声声高呼回荡在太典山的山谷当中:“新圣出世,光我儒门!”

    “新圣出世,光我儒门!”

    陶小吴闻言微微一笑,也不谦虚,顶上的人道之火分出一团团细小的光芒,射入到所有儒生顶上。

    一时间就让所有儒生都觉着光明充满,浩荡长亮!

    ……

    ……

    “这么久了,一直都没有动静。

    看来我来到这方时空副本,并没有人知道!”

    陶小吴若有所思。

    那带着太黄三气演真神算的阴阳八卦镜被陶小吴镇压在天宫最深处。

    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能够找到自己!

    这并不是说防备什么,只是没有人愿意暴露隐私,不管走到哪里,别人都知道。

    除此之外,陶小吴专门还修行了另外几种掩蔽天机的神通法术。

    现在看起来,还是有着作用的!

    最起码他陶小吴呆在这方时空副本当中已经这么久了,还没有人发现。

    否则,这世界当中的那些关于云纹龙章的秘密,不会还没有暴露!

    陶小吴这么想着,一个六品级数的妖怪在人道之火下被烧死,数百肉眼所看不清的云纹龙章飘入陶小吴体内,化为天宫顶上漂浮的星辰。

    不得不说,随着陶小吴收集的云纹龙章越来越多,重复的符字也就多了起来。

    这数百符字之中,起码有着三分之一重复了!

    妖族之中,从天妖到宫主,还算是有着规矩秩序。

    然而宫主之下,就完全是一团糟了。

    天妖乃是洞天真仙等级,也就是天仙。

    而妖王就是洞府真仙,也就是地仙了。

    府主乃是一品大妖,殿主宫主乃是二三品。

    所以四品以下妖魔就颇为混乱了,有着四品的巡察使,也有着七品巡察使。

    在妖族之中,非是只属于宫殿之主的那些节度使,巡察使,顶多也就是被称之为散妖,并不被重视。

    所以这位六品妖怪不管他是节度使,还是巡察使,杀了也就被杀了,没有人在乎。

    趁着黑夜,猎杀了这个六品妖怪之后,陶小吴的身形迅速没入在了黑暗当中。

    而在这处妖怪府邸上,只留下了上千具尸体。

    数日之后,当这里的尸体被发现之后,很快就有着一队从妖怪前来调查。

    尽管这些妖怪之间互相杀戮,根本就是家常便饭,然而见到这么一幕之后,这些专门被宫殿派下来的调查妖怪们依旧忍不住脸上变色。

    “最近数月以来,这种无头案子已经发生了几十次了吧?

    各地宫殿之下,都发生了这种案子。此事已经上报给妖王陛下了,再不查出,可是不行!”

    “查,怎么查。这人行踪不定,每次作案相隔最少数百里,乃至于数千里。没有一点规律,我等该如何查起?”

    说这些话的时候,诸人都有些颓然。

    “肯定是那些道门余孽所做,杀戮这些下层妖怪收集云篆!”


………………………………

第四十九章

    妖怪之中并不禁止互相攻伐杀戮,这也是各大天妖定下的规矩,为的就是让中下层的妖怪们保持着杀伐之心,不至于在安逸当中腐化堕落。

    因此,一般的杀戮,并不会引起妖族高层的注意。

    然而这次杀戮却不一般,因为连续出了数百起。

    而且杀戮这么多,也没有那个强势的妖怪崛起!

    更重要的是,妖族之间的互相杀戮用不着这么遮遮掩掩。

    这很有可能不是妖族内部之间的杀戮争斗,很有可能是妖族的敌人,或者是那些妖魔所为!

    这就不得不让他们重视了!

    “要下令通知附近各路节度使,巡察使,注意寻找出这个妖魔来。

    只要发现一点痕迹,那就格杀勿论!”

    为首的妖怪做出了决定。

    “是!”

    ……

    夜色之中,城头灯火通明。

    城头上的士兵们都是身穿甲胄,手按长刀。

    在这样一个危机重重的世界当中,任何城池都不敢懈怠。

    谁也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上危机!

    那些天妖和妖王和景人朝廷之间有着默契和协定,但是节度使巡察使之下的那些小妖可谁也管不到了。

    那些小妖也许对于陶小吴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随手都能够掐死。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六七品的妖怪已经超出了大多数武器能够对付的范畴了。

    是很恐怖的存在!

    而陶小吴的入城,更是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注意力。

    他很快来到了一个大型的,拥有起码数百间房间的院落当中,就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上百位童子正在背诵着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随着他们朗读功课,一点点的光芒都从其顶上升起,虽然十分微弱,却都是货真价实的人道之火!

    “这些都是种子啊!”

    陶小吴微笑着喃喃自语。

    这些童子日后长大,培养成熟,就会将人道之火的种子播撒向四面八方,最终在这个时空副本当中,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陶小吴的目光又望向其他方向,笑道:“这些也是种子!”

    这一片院落之中,其他地方,也有着书生正在对书苦读,或者是几个人互相辩难。

    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氛弥漫在其中。

    陶小吴微微点头,暗道:“这白鹿书院办的看来不错!”

    却是一步跨出,已经来到了一座房间当中。

    这书房当中,十多位儒生正在引经据典,互相争辩,其中就有那李广素。

    这些人正吵的凶,看到陶小吴的出现,都是心中一喜,停了起来:“先生回来了!”

    陶小吴笑道:“书院办的不错!”

    那李广素微微有些赫然,道:“书院的一切章款都依照先生方略,办的好也是因为先生大才!”

    陶小吴摆摆手,笑道:“我就出了几个主意,其他都是你们做的,要说起来,也是你们做的好!

    是了,你们在争辩什么?”陶小吴问笑道。

    其实陶小吴修为如此,这些人争辩什么,他自然清清楚楚。

    不过问一句,也就是引出话头而已。

    “我等再争论心物之分,究竟是心先还是物先。”

    “哦,你们看呢?”

    “先生传授给我们的人道之火,是在心田当中充满,自然是心在物先!”

    “先生都说了,我等读书,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为了探寻世间大道。

    既然如此,我等之心,自然是从大道万物之中而生,如何能够说心在物先?

    当然是物在心先了!”

    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争辩不下。

    陶小吴听了含笑点头,这其实就是十分经典的唯物和唯心之论了。

    这等问题在往往流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看似并无必要。

    然而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却就是十分有着必要讨论的问题了!

    甚至陶小吴也都陷入思考当中。

    因为这个问题,也标志着他自己所创建的人道儒门到底走向何方。

    按理来说,陶小吴当然是应该支持心在物先之论。

    因为他所创建的儒门人道之修行,一切也都讲究,自心生出,光明无惑,才能感而遂通,生出光明火焰来。

    然而陶小吴同样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所建立的人道儒学之中,一切力量的本源乃是人道之火。

    而人道之火乃是人道之火,众生之力。

    并非是出自自己所有,而是以自己之心,来精通儒家之理,方能感悟这等火焰。

    因此,人道之火是确确实实的!

    是心外之物!

    因此,陶小吴这人道儒学自然不能走入心外无物的路子。

    这两方人物说着说着,争论不下,于是一起再来到陶小吴的面前,问道:“请问先生明示,到底是心在物先,还是物在心先!”

    陶小吴含笑从旁边的盆栽当中摘了一朵梅花,拿在眼前,笑道:“我观花,故花在。”

    那些支持心在物先的儒生们都露出喜色。

    然而接着陶小吴却闭上了眼睛,笑问道:“那么如今我闭上眼睛,这花还在不在?”

    这话一出,那些支持物在心先的露出喜色。

    然而此时却是从窗外传来一个声音,道:“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说?自己观花的时候,对于己身来说,花是存在的。

    自己若不观花,对于己身来说,此花不在。

    然而对于他人来说,此花却是依旧?”

    诸人望了过去,就见着窗外一个美丽的脸庞。

    正是那李广素的女儿李瑶玉!

    那李广素刚要呵斥自家女儿,却见陶小吴顿时笑了,道:“李家姑娘说的不错,正是此理!”

    接着延伸讲道:“我观花,故花在。我不观花,此花对于我来说,自然就不存在。

    一如我等生人,活在世上,这世上一切种种,我都能看到,摸到,听到,嗅到。

    故,这一切都是存在。

    然而我等若是死了,一了百了,连魂魄也都不在。

    那么此世界一切种种,和我等还有什么关系呢?

    故世间一切,因我而在!

    然而,我不过只是世间一我而已。

    便算是我不在了,此世界种种,对于尔等还在否?

    便是尔等不在,那么对于尔等子孙还在否?

    顶点


………………………………

第五十章

    “因此我等儒门修行,便是拿我儒人之心,拿来格世间之物,得世间之理,明世间之道。

    这世间之道种种,然而对于我儒门中人来说,直取儒道而行之可也!

    儒道者何?众生之道。

    我等儒人,行的便是人道!”

    这等延伸扩充出去,让诸多儒生听得心服口服,心中再无疑惑,纷纷拜谢:“多谢先生指教!”

    陶小吴微微开口,再次说道:“圣人有云,不语怪力乱神。

    难道是因为世间没有妖魔鬼怪么?当然不是,这事件妖魔横行,吃人无算。

    然而为何还要说不语怪力乱神?

    因为我等是儒生,行的乃是人道,乃是儒道。

    总有一天,有我儒生在,自当大昌人道,再无妖魔鬼怪!”

    众人听得都是热血沸腾,纷纷喝道:“先生说得好,多谢先生教诲!”

    随手一针鸡血打下,刺激的这些儒生嗷嗷直叫。

    陶小吴微笑见着。

    他能不能代表人道之火不知道?

    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些种子发芽成熟,宛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时候,这方世界的人道,必然就是自己制定的人道。

    而这方世界的人道之火,也自然是自己的人道之火!

    可惜了,在前一个时空副本之中,陶小吴修行还弱,不明白这个道理。

    放着那么好的条件,而没有能够发展人道之火。

    想想都是可惜!

    他刚刚想到此处,忽然心中隐隐约约的一动,感受到了一点什么。

    正想要细细体会的时候,却见着李瑶玉拿着一叠书稿走了进来,盈盈拜倒:“先生,这是你让我父亲等人所撰写的书稿,我已经誊抄在此!还请先生过目。”

    “哦!”陶小吴十分感兴趣的接过书稿,看了起来。

    而那些儒生们见了,顿时都不再言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等待着陶小吴的品评。

    在场的儒生,都是有着真才实学之辈,才被陶小吴的人道儒学所吸引,再获得了人道之火之后,对于陶小吴更是死心塌地。

    就如那李广素自认为才学过人,著作的文章也可谓是有着真知灼见。

    然而见到陶小吴的文章之后,才真正感叹不已,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根本就是新圣出世,为的就是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

    而在知道陶小吴有意复兴儒学的宏图大志之后,更是甘愿追随尾骥。

    这刻对于陶小吴交待的任务可是尽心竭力。

    不久之前,陶小吴拿出一部分草稿,要这些儒生帮忙集思广益,编纂出一套人道儒学的经典出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套经典编纂出来,必然会轰动天下,彻底再造儒门。

    而能够名列其中者,起码也能够像是圣门七十二贤一般,名垂青史,光耀后世。

    因此,无不尽心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