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带着传国玺-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了解到这一段历史时,段宇钟就十分庆幸,还好金大侠这样的儒教文人在当年,只能写写小说,或者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否则,华夏如今还不知是个什么样子呢!而如今,在二号时空,段宇钟就碰上了这些奇葩的儒教文人。
于是,为了照顾他们的思维,也为了方便自己经营西域和中亚,段宇钟就主动降低了各种应有的封赏,只是在大宋朝堂上,为首功的狄青要了个安西节度使的职位。
然后,宋仁宗将狄青封为大宋安西节度使,让他连同五十万西征大军,还有上百万移民,一起镇守西域和中亚河中地区。
………………………………
第142章 改造中亚自然环境
虽然节度使到了宋朝,只是一个虚职。但狄青这个节度使,却与晚唐五代的节度使一样,在自己的辖区内,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土皇帝。
宋朝君臣之所以能够答应这个条件,是因为在他们眼中,西域还是那种“胡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走马川石大如斗,风吹满地石乱走”的恶劣至极的不毛之地。
在赵宋皇室的优待下,宋朝文臣连到广东、海南吃荔枝都不愿意,何况是到遥远的西域和中亚?
因此,段宇钟这个“可以将西域和中亚这些新收复的不毛之地,变相地分封出去,将狄青等有功之臣变相地流放出去”的建议,实在是很对宋朝的文臣们胃口,一下子,就获得了极大的支持率。
当然,也不是没有对大宋中心耿耿的文臣们反对这个建议。
比如,欧阳修、范仲淹等文臣,就忧虑这样做,会让狄青等武将失去控制们,有可能成为大宋未来的忧患。
历史上,欧阳修虽然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史学家,但却也是当初文臣排挤狄青的急先锋和领@袖。
而范仲淹纯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毕竟这种忧虑也很有道理,当年,唐玄宗将天下大部分兵马交给安禄山,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
而五代乱世,拥兵自重的武将造反,并且颠覆朝廷的事情,也发生了不知凡几。
但段宇钟这个建议能够得到采纳,一来西域和中亚离大宋足够远,在文臣们的认知中,那个地方足够荒凉,狄青被分封到那里,应该没有造反的实力。
二来,狄青也五十岁了,不大可能再造反。而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段宇钟和道教的影响。
在这个时空,因为段宇钟的两次穿越,道教已经在赵宋朝野都具有远比历史上更大的影响力,已经渐渐危急儒教一家独大的局面。
几十年前,因为段宇钟的穿越,宋真宗成了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英武帝王,让赵宋皇帝开始从文臣手中失控。
而好不容易熬到被儒教从小教育成标准的,善良懂事听话的好皇帝赵桢上台。
他们才舒心了二十多年,段宇钟又穿越回来,因为解决了赵桢的子嗣问题,获得了赵桢的信任,还被封为大宋国师。
竟然让段宇钟和道教神棍们又一次忽悠了赵宋皇帝去打仗,去穷兵黩武,要是失败了,还好。
如今,偏偏段宇钟这个神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在民间威望暴涨,偏偏一向听话的皇帝,在对待段宇钟时,却是绝对信任,言听计从,为此,竟敢不听文臣们的劝谏!
长此以往,那还了得?于是,在段宇钟答应自己今后,将要一直坐镇西昆仑道场后,儒教文臣们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武将长远威胁和段宇钟这个神棍的近期威胁面前。
他们选择先去除近期威胁,于是,分封狄青为安西节度使这样的违背祖制的政令,就首次在宋朝出现了。
而后,段宇钟就继续以大宋国师的身份坐镇西域和中亚地区。由于段宇钟表现了实实在在的神迹,又是“飞升”过的,道祖亲自认证的真正神仙。
因此,儒教文臣们还是相信,段宇钟这个神仙不可能会想要造反的。
有他这个神仙国师坐镇西域和中亚,也可以防止狄青等武将造反。
而且,将西域和中亚分封出去,守御长达几万里的边防,对付与之相邻的契丹、突厥、天方教、吐蕃人等异族的烦恼,也一并推给狄青和段宇钟他们了。
儒教文臣们乐得省事,继续过他们这几十年来没有武将争权,没有神棍乱政的好日子。
总之,由于宋朝对西域和中亚不感兴趣,辽国疆域到了阿尔泰山,也已经到了极限。
而道教和佛教在教训了绿教之后,也满足于东土大宋、吐蕃、大理、辽国的广阔地盘,除了接收了西域之外,对中亚地区兴致寥寥。
再说,道祖和宋朝皇帝,都变相地将中亚封给了段宇钟,因此,西域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就成为段宇钟的地盘了。
对于这片广阔的区域,段宇钟自然要着力经营。首先自然是改造自然环境,如今,天山和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地区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
段宇钟就着力改造西昆仑山脉。1058年8月初,回到中亚后,段宇钟就率领一百多万凡人,还有一些道教修士,开始在西昆仑山脉上大规模移栽树木。
这些树木,有一部分来源于天山、阿尔泰山地区,大部分来源于小千世界。
除了栽树,段宇钟还要将西昆仑山脉改造成中亚的一个重要水源地。
恰逢夏秋雨季,西昆仑因为海拔足够高,充分发挥了西域中亚干旱地区的“湿岛效应”。
中亚盛行的西风,带来的大西洋的潮湿气流,被西昆山脉抬升后,就形成降水。
而且,为了形成更多降水,段宇钟还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对西昆仑山脉持续微调,最终将西昆仑山脉阿斯塔纳以西的部分,分成三条向西张开的支脉。
在三条支脉中,形成两个如同伊犁河谷这样的,从东向西敞开的喇叭形的宽谷,更便于增加西昆仑山区的降水。
而到了冬天,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也被西昆仑山脉挡住,在山脉的北坡形成降雪。
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水源灌溉干旱的中亚地区,段宇钟还在西昆仑山上,制造了许多天池、深潭、泉水。
并且,通过改造地形,将大部分天山地区的降水、泉水引向南边。
就算北坡一部分形成河流向北流淌的,也会拐弯流入斋桑泊和图尔盖洼地,最终又通过人工运河流回中亚腹地。
改造完西昆仑山脉之后,段宇钟又在图尔盖洼地开了一条运河,将鄂毕河的河水引向咸海。
到了第二年,由于西域降水量大增,加上段宇钟的补给,注入咸海的水量比历史上增加了很多。
咸海在被段宇钟由原本的6万多平方公里拓宽至面积8万平方公里,加深至三百米后,还是容纳不了从阿姆河、锡尔河,以及从西昆仑发源的许多条河流注入的巨大水量。
于是,段宇钟又带领修士和凡人,开挖了从咸海到里海的运河,于是,到了1060年,中亚所有河流,湖泊的水,最后都万流归海,全部注入“西海”,也就是里海。
之后几年,里海海平面不断上升,最终,里海面积扩大到60多万平方公里。
几十年后,中亚的汉人政权还与奥斯曼政权联合,开挖了从里海到黑海的运河。
此外,对于西域的改造,段宇钟也参照之前他在现代时空的做法,联合道教中东修士、神仙,动员大宋移民、军队,在西域拓宽加深原有湖泊。
在二号时空,他同样给吐鲁番盆地、昆仑山北坡注水,在吐鲁番盆地制造一个40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将罗布泊扩大到3万多平方公里。
在北疆、南疆制造巨大人工湖。此后,因为有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密布水域,大量水汽随着西风输送到西域和华夏西北。
因此,今后几十年,中亚、西域,乃至华夏西北其它地区都渐渐变得湿润起来。
总之,经过段宇钟历时两年的改造,西域和中亚虽然目前还比较干旱,但却水域众多,水网密布,有两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可以获得灌溉。
其实,只要有了水源灌溉,西域、中亚这样的日照充足的中纬度干旱地区其实土地比多雨的热带地区还肥沃,又比寒带地区更适合种植农作物。
而相比之下,热带多雨地区,因为雨水的冲刷,土壤中很难留住营养物质,因而很贫瘠。
所以,在现代时空,中亚和西域的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粮食和棉花产区。
如今,到了1060年8月,经过段宇钟两年多的改造,中亚、西域地区大片大片的沙漠被消灭,有两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平原、低地变得适宜农耕。
因此,西域在这两年中,又在段宇钟和道教的强势推动下,又动员了黄土高原和其他地区的两百万宋朝移民到达西域和中亚。
他还吸引了几十万突厥游牧民族来河中地区定居。此外,段宇钟还在被他改名为河中城的布哈拉城,设置了一个自动交易平台。
从而开启了跨时空贸易,而这两年,段宇钟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为华夏在这个时空开采石油。
………………………………
第143章 跨时空石油贸易
虽然因为技术限制,段宇钟又不能一直用神力开采,这个时空石油产量很小。
但有了一百二十倍的时间加速,其积累起来的石油,还是足够抵消沙特石油禁运对华夏的影响。
段宇钟了解到,目前,在现代时空,沙特是向华夏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它每年向华国出口3000多万吨石油,大致相当于每天十万吨。
所以,段宇钟至少要每天供给华夏10万吨石油,如此,相当于二号时空,每天只要开采不到1000吨就可以了。
这在二号时空完全可以满足。在这个年代,由于石油的价值还未被充分发现,石油也没有被开采利用。
许多地区的石油自己流淌出来,变成石油河。因而,石油在这个年代十分便宜,在石油储量及其丰富的波斯湾地区,也不难开采。
虽然石油可以用于战争,但在绿教被打败之后,绿教的主体国家,塞尔柱帝国内忧外患,火烧眉毛顾眼前。
1058年7月签订和平条约不久,得知段宇钟在中亚敞开了收购石油,每桶石油可以换取十斤盐,或者十斤大米、小麦。
此外,随着生意的进行,付款方式也很灵活,段宇钟还使用金银、铜钱、丝绸、茶叶等换取石油,只是价格参照现代时空的粮、盐价格。
因为这些粮食和食盐,大部分来源于现代时空,二号时空的华夏还不具备大规模出口粮食和食盐的能力。
油桶是段宇钟从现代时空进口的标准油桶,一吨石油大约有7・35桶。
虽然2014年,因为西方国家的阴谋,每桶石油诡异地跌破80美元的价格,但每桶石油还是价值500元人民币左右。
而段宇钟在二号时空给出的价格,大约相当于每桶20元,却已经是绿教国家认为的全所未有的高价了。
有些地方的人们,只要将石油河中的滚滚流淌的石油“河水”装到铁桶、木桶、塑料桶中,运到河中城、巴格达、开罗、君士坦丁堡等大城,
或者运输到里海、红海、波斯湾沿岸一些段宇钟指定的地点,就可以换取沙漠中很珍贵的食盐、粮食,乃至很便宜的淡水,这种好事,傻子才不干!
于是,西亚地区的绿教国家,从上到下,从国王到大臣、商人、士兵、百姓,都以全所未有的速度动员起来,到处找石油,并且装桶运输。
段宇钟给的价格真的很优惠,要知道,在现代时空,2014年石油大降价之后,美国的成品汽油比瓶装矿泉水还便宜。
而段宇钟在二号时空的沙漠国家以贝加尔湖湖水换油,差不多相当于一桶油换十桶水,真心很优惠。
这种生意,塞尔柱帝国不做,自然有别的国家和势力抢着做,而且,段宇钟在里海地区也自己开采石油,不卖给他石油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塞尔柱帝国的建立者,也是阿巴斯王朝此时的实际掌权者脱黑鲁勒别,很明智地暂时忘却了之前的战争恩怨,将石油生意当作一项大事,一项基本国策来抓。
并且,以塞尔柱帝国与中亚相邻,还有该国是最大的绿教国家的优势,塞尔柱帝国很快垄断了东西方的石油贸易。
以前,大食人充当丝绸之路的中介,每年从华夏进口大量丝绸等贵重物品,也需要付出黄金、白银、香料、宝石等贵重物品。
如今,却有一项大宗商品可以出口,实在是天大的好事,脱黑鲁勒别看着波斯湾地区一条最大的石油河,仿佛是在看一条闪闪发光的金河。
他也仿佛看到了塞尔柱帝国在石油贸易中飞快的复兴。虽然不知道段宇钟购买这些石油干什么,但他却觉得这是对方犯下的一项最愚蠢的错误。
就这样,在塞尔柱帝国的全力配合下,二号时空的石油产量直线上升,很快就达到了每天至少1000吨,现代时空的一天至少10万吨的水准。
而段宇钟一倒手,就是二三十倍的暴利,有的用淡水换来的石油,更是几乎是零成本,这相当于段宇钟每天在现代时空,至少有三亿元的进账。
这开采石油简直是从外面淌金子,无怪乎那些产油的沙漠国家那么富裕,连马桶都用黄金制造。
段宇钟固然觉得自己大赚,但绿教使用石油换取的丝绸、瓷器等华夏商品,运输到欧洲,一转手,更是几十倍上百倍的暴利。
甚至,他们也觉得用石油换取华夏商品,简直是零成本。就这样,双方都觉得自己大赚特赚的时候,这项贸易就有了十分强劲的生命力。
当段宇钟回到现代时空后,这项贸易仍然也不断进行。
而有了石油贸易,绿教和华夏的关系迅速升温,急需休养生息的绿教主神和绿教的修士们,在华夏不主动攻击他们时,他们也乐得让他们的子民,用不值钱的石油换取各种财富。
何况,大食人本就是商业民族,绿教也是最重视商业的宗教。
而商人是最容易忘却仇恨和恩德这些阻止他们获取利润的无用情感的。因此,他们对石油贸易也没有任何阻挠。
有了二号时空越来越增长的石油供给,沙特对华国出口的石油完全可以被替代掉。
因此,沙特以石油出口来威胁华夏,根本不起作用。而以往,沙特可是对华出口石油的第一大国,其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也有巨大话语权。
华国对沙特,那叫一个友好,如今,感受到华国态度的变化,他们百试百灵的法宝失效,沙特的国王、大臣们感觉自己快疯了。
他们查遍欧配克的其余十一个成员国,都没有发现谁偷偷向华国出口石油,就连波斯,对华国的出口份额也没有大的变化。
其余非欧佩克的产油国更不可能短期增长如此巨额的石油,那到底华国是从哪里得到的石油呢?
他们绞尽脑汁,打死他们,也不可能想到,竟然是二号时空的大食人,在抢他们的生意。
因而沙特的石油大棒,对华夏丝毫不起作用。反倒是在二号时空,石油大棒发挥了巨大无比的作用。
段宇钟之所以大规模地从塞尔柱帝国进口石油,除了因为现代时空的石油需求外,还有其它目的。
段宇钟在打败绿教最大的国家塞尔柱帝国后,为了充分开启丝绸之路,以发展西域和中亚,就不能让内忧外患的塞尔柱帝国奔溃。
因此需要拉他们一把,而石油贸易无疑最合适。对付这些强悍的沙漠民族,也如同对付游牧民族一样。
反正农业社会的华夏农耕民族不可能占据草原、沙漠,那么与其推倒原有的,那些已经被打败的帝国,让新兴的野蛮民族重新占据草原、沙漠,那还不如维持原状。
历史上,宋朝就连续反了两次这样的错误。北宋末年,宋朝联合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了已经汉化较深,没有任何威胁的契丹辽国。
最终,仅仅过了两年,就被女真金国灭了。后来,南宋末年,赵宋又再次记吃不记打,又联合蒙古人灭了金国,最后,自己也被蒙古人灭了。
而段宇钟自然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因此段宇钟就决定通过大规模地向塞尔柱帝国进口石油,来拉他一把。
段宇钟此举,不但为他筹集到了充足的石油,以便运输到现代时空,而且,绿教有了可以大宗出口的商品,从宋朝获得了大量财富,
也就可以购买更多大宋商品,并且用巨额财富稳住内外敌人。
此外,为了吸引大宋商人,段宇钟还在西域和中亚地区大量批发廉价食盐。
甚至只要是虔诚的神霄教信徒,都可以免费获取生活所需的食盐,反正现在他小千世界中和传国玺空间中,食盐都多得快装不下了。
于是,丝绸之路越发繁荣,绿教与大宋也真正和平相处起来。
而这两年,因为辽国对中亚地盘鞭长莫及,辽国又不善经营,极西之地的新增领土不但没有出产,反而每年贴进去不少钱。造成了辽国很大的财政危机。
眼看宋朝的西域中亚领地日益强大,辽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亚领地也被段宇钟和狄青的中亚实力渐渐影响控制。辽国就渐渐产生了放弃这些地区的念头。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144章 建立中亚大帝国
因此,到了1060年,段宇钟彻底消化了河中地区和西域地区之后,察觉辽国的这种心里,段宇钟就再次派出已经九十多岁的曹利用再次出使契丹。
这个时空的曹利用,因为几十年前的对辽战争立了大功,加上其与神霄道君段宇钟的关系,早在真宗朝,就已经被封为郡王。
大宋这次收复西域中亚,拓地万里,曹利用虽然不是首功,但也被加封为安西王,被连同狄青一样分封到了西域中亚地区。
大宋封给曹利用的封地包括敦煌、瓜州、哈密、吐鲁番、楼兰地区,扼守着大宋西边门户。
这也是大宋制衡狄青的小心思,因为在他们眼中,九十多岁的曹利用,毕竟比狄青要可靠一些。
而狄青的实际官职是安西节度使,此外,还有枢密使的虚衔,凉国公的爵位。由于节度使的特点,整个西域中亚都相当于是他的封地。
因为,就连曹利用的封地,因为段宇钟的关系,也在西域、中亚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之下。
而曹利用虽然九十多岁了,却仍然老当益壮,看起来如同四五十岁,出使契丹一点都没有问题。
说起曹利用,如今可是大宋的一个传奇,也是对段宇钟神霄教的活广告。
他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神霄教的神霄道君,真是神通广大,有缘入得其门,就能够求富贵得富贵,求长生得长生,不信,曹利用自身就是证明。
富贵自不用说,几十年前,段宇钟附身曹利用时,就对他身体神魂用神力进行了改造,使得曹利用十分健康。
后来,曹利用被封了郡王之后,身体受到龙气滋养,渐渐凝聚出了蛟龙命格,身体更是不凡。
而这次,段宇钟时隔四十多年再次穿越回来后,又赐给他不少三光真水和其它灵药,因此,曹利用原本就十分强健的身体,如今更是返老还童一般,再次出使契丹也一点不成问题。
最终,曹利用再次不辱使命,到了1060年年底,经过曹利用的穿针引线,西域中亚地区的最高长官――狄青,
以大宋安西节度使的身份,向辽国以一百万两白银的高价,买下了辽国北疆和阿尔泰山以西的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地。
然后,这些草原地区被狄青上奏朝廷,划归安西王曹利用管辖,与他的安西王封地连成一片。为此,曹利用还兼任北庭节度使。
这些地区,除了敦煌、哈密、吐鲁番等地,大部分地区都是草原游牧文明。
于是,西域和中亚地区,一半游牧文明,一半农耕文明,名义上被封为两个节度使统辖。都属于宋朝的藩属国。
但实际上,两地的经济早已融为一体,而曹利用和狄青,五十万军队,两三百万移民,都已经是段宇钟及神霄教的忠实信徒。
经过段宇钟他们这两年的苦心经营,两个政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域早就已经融为一体。
到了1060年底,段宇钟实质上,已经以神霄派和长生天信仰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囊括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中亚大帝国。
这个帝国包括后世整个中亚和西域,以及罗刹国南部草原,总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
而这个帝国,段宇钟这个大宋国师毫无疑问是最高@领导,而曹利用和狄青,则一文一武,掌管帝国的实际事务。
今后,由于段宇钟可以在这个时空永世长存,但又可能经常不在,因此,这个中亚大帝国,实施的其实是君主立宪制。
毫无疑问,建立了这个大帝国,意义极其重大。首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