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蜀山之玄门正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正文卷
………………………………
作品大纲
大学讲师穿越到蜀山世界,还要依旧延续仙剑横空,法宝纵横的情景吗?
对于林晓来说,那都是外道!别看还珠大大将《九天玄经》说成是太清一门的无上道法玄经,但别忘了就连太清祖师自己都要
“静中诵黄庭”的!一部《黄庭经》就包含了内外宇宙,无小无大,无内无外,那才是玄门真传!
………………………………
第一章 大学教师
林晓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从小就跟随老爹学习武术,据说老爹林墨生的祖师爷是中国民国时代最著名的大宗师孙禄堂,但林晓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因为孙禄堂老爷子如果活到现在,估计得有两百岁了!
对了,忘了说了,今年是2060年!
孙老爷子不仅是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还精擅形意拳和八卦掌,著有《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和《八卦掌学》和《拳意述真》等拳法方面的著作,亦文亦武,而且弟子满天下,73岁无疾而终!
林墨生老爷子也从来没有和林晓讲过任何他自己师承方面的内容,只是让林晓拜过孙老爷子的画像和牌位,就算确定了他入门弟子的身份——至于别人承认不承认,那跟林家没关系。因为在林晓记事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就没看到老爹和哪个人动过手!也没有看到过有哪个师兄弟什么的人来找过老爹,总之,老爹很神秘!
林晓从小开始学习武术,从五岁开始就是抻腿压腿什么的,马步都没有站过,根本不像历史演义之类的书里,一来就是什么从小就天生神力啊什么的,认真说起来,林晓从小可能就是因为经常抻腿压腿之类的运动,倒是显得比平常的孩子个头更小一点。
到了高中,老爹开始真正教林晓学习桩功,没有选择太极拳的基本架子,而是学得形意拳的三体式!
本来林晓在初中就学过一些军体拳,知道一些军体拳扎马步的姿势,但是看到老爹教自己的不是那个姿势,就自然要问一下,为什么不一样。谁让老爹经常对林晓说,武术也是要讲科学的,弄懂了科学原理,再学习武术,效果更好一类的话。所以,不懂就问呗,自己的老爹,肯定是知无不言的。
果然,老爹讲的话,跟教官们不同,老爹说的是,拳法最初就是从沙场纵横的杀人术诞生出来的,所以很多姿势都是和战场上的招数来的,就比如问什么形意拳讲究“不招不架,就是一下”,还不是在战场上,你没有功夫去招架敌人的武器,四面八方都随时有冷刀冷枪杀过来,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打倒自己面前的敌人,并且借助敌人的身体,进行躲避和招架——避免四面受敌!
而战场上什么兵器最普遍,就是大枪!所以形意拳的架子就是来自于大枪的!
三体式的站桩功夫,你就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有一杆大枪,前手把,后手压,同时手里还要放松,不要将枪杆握死,然后就是岔开弓箭步一样的将左右腿前后左右分开,双腿微微下沉,不要弯曲成九十度,那样不利于身体的迅速反应,同样不要脚趾抓地,而是要利用腰和双腿的力量,将力量沉下去。
反正是老爹讲了半天,林晓也没有将姿势摆好,气得老爹将林晓暴揍了一顿,那是林晓长到15岁第一次挨老爹的揍!不过被揍了一顿之后的第二天,林晓就摆出了一个标准的三体式的站桩姿势!让老爹林墨生是哭笑不得,对林晓他妈说:“这小子,不打不干活啊!”
不过老爹的感叹也好,苦笑也好,对于林晓来说,都跟没有发生过一样,因为此时的三体式入门之后,林晓就觉得浑身上下一阵暖洋洋的感觉,不仅一点不累,还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就是感觉身体一阵一阵的往起瓢的感觉,用老爹林墨生的话说,那就是林晓的气血开始归拢,不再散漫了。对于林晓来说,这就是好事一件,不用林晓他妈担心。
于是林晓就开始了他真正习武的历史。
从十五岁到了今天的二十八岁,已经十三年啦。从初入门径,明劲、暗劲,就是进不了所谓的化劲的门槛。不过林晓也不着急,因为现在的林晓是一家大学的历史讲师,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那种,按学校的说法,新学期开学,林晓晋升副教授已经是手掐把攥的了。
二十八岁的副教授,很不得了了,这里边少不了林晓老师的帮忙,也少不了老爹林墨生的影响——林家在四九城有一栋占地面积超过三千平米的四合院,就知道林家的厉害了,虽说那时那一段历史时期后,国家归还给老爹林墨生爷爷的产业。
在四九城,如果没有一栋足够大的院子,让林家老老少少练武,早就被人发现他们家竟然身上还有功夫呢。老爹林墨生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总,经营的是祖传下来的中药成药,据说能和孙禄堂老爷子学武,结缘的就是林家的药铺。
过去练武的人都少不了受个伤啊啥的,林家做生意很讲究,所以一来二去就和孙老爷子成了朋友。那个时代正是乱世,学些武术,对于防身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林墨生的爷爷的老爹就拜在了孙老爷子门下。可能林家的人都是练武的天才,跟在孙老爷子跟前一直到老爷子去世为止,十余年时间是尽得真传。
但林家毕竟还是中药世家(中医、中药不分家嘛),不是纯粹的武林中人,孙老爷子去世之后,和老爷子当年的子女、弟子们也就渐渐没有了联系,抗战爆发,林家老爷子带着一帮子家眷就回了山西晋北老家,倒是因为一手的中医,结下了不少的缘分。
日本投降以后,老爷子又带着子女回到了四九城,自家的老药铺也再次开张。不过战争时期,经营艰难,少不了和国民党的特务打交道,因为中医中药的缘故,特务们也不好得罪医生,林家老药铺到成了地下党的一个安全据点。
解放以后,政府开始搞公私合营,老爷子是第一批赞同的,林家老铺后来就是同仁堂合并了,林家也就成了同仁堂的一名职员。
后来就是老爷子年老去世,家里情况不太好,然后走后门去当了解放军,家里的情况就好了一些。
在后来就是中国进行了一场天翻地覆一般的改革开放,到了2000年林墨生出生时,家里已经几乎恢复了旧观——林晓的爷爷没有参军,而是利用自家的老药方子,从新开始恢复了林家的老药铺,托邓公的福,林家的老药铺一步步发展成拥有资产上十亿的医药公司,主营的还是当年的老药方子,跌打损伤为主的外用药,所以即使一直不温不火,但是在中医中药界也有不俗的影响力。
林墨生自然也就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为自己的独苗儿子的事业添一把火的心思了。
其实林晓在考上大学的时候,就对网上大量的修仙文学迷的不要不要的,一直在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御剑飞仙,长身不老,可惜就算林晓几乎将一部《道藏》看了一多半,也没找到什么炼气功法,还不如自己每天早起打一通拳来的舒服呢。不过在大学里住宿舍林晓是不可能没事就连一边形意八卦的,社会上最常见的不是太极拳吗?那就练太极拳好了,还不怕被人看见。
林晓老爹说过,拳法练到最后,是殊途同归,练形意能打出太极拳的感觉,练太极能打出八卦掌的感觉,那就说明功夫到了,也就是化劲的阶段就要到了。不过林晓在大学四年以及后来留校的六年里,也没感觉到什么是化劲,只不过觉得自己好像又长了个子。
说来有趣,林晓一个历史系的高材生,除了历史之外,数学和物理化学也学得非常好,用大学数学系一位老教授的话讲,林家小子就是一个入错门的天才,本来应该是数学家的,怎么就考进了历史系呢!
其实这也就是大学的教授们不知道,林晓自由练武,对于开发大脑可是很有好处的,而且生在中医世家,看病开药,甚至制作丸散膏丹都是一把好手!至于学历史,那纯粹就是给自己偷懒的时间,还有就是能跟着自己的导师,到处乱跑,反正他的课一个学期也没有几节,有的是时间去练功或者满世界寻幽探秘——不是说神仙们都是隐居在深山老林里吗?再说,很多珍贵的药材,也是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的。
这个暑假,林晓就打算去终南山一趟,听说那里出了一支百年的老石斛。按植物的生产分布来说,石斛并不是终南山这里能够出产的,那东西分布在峨眉山以南的纬度,除非是终南山生长石斛的所在是一处洞天福地!
所以,寻找这只石斛的产地是真,寻找洞天福地也是真的!有了洞天福地,神仙的传说还远吗?
虽然是打着采药的招牌,可是林晓依旧给自己装备上了全套的野外探险的装备,当然不是什么黑驴蹄子之类的东西,林晓也不信那种玩意,所以林晓准备的是一把网购来的没开封的狗腿,还有其他自己组装的弩箭——万一需要过个沟啥的,用弩箭就可以把绳子送过去,然后在过人,还有爬个悬崖峭壁之类的地方,需要的攀岩工具,这么说吧,功夫越高,胆子越小,说的就是林晓这样的人。
………………………………
第二章历险终南山
终南山自古就是神仙福地,据说商周时代,就有神仙的传说,而林晓在《封神演义》看到的这里是玉虚宫原始天尊弟子福德真仙云中子的道场;唐时,这里是道家圣地楼观道的所在,而楼观道是尊尹喜为祖师的,尹喜就是那位迎老子出函谷关的关尹,据说得到了老子的真传原版《道德经》五千言。
而楼观道主张的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堪称是道祖嫡传,也是林晓最喜欢的道家派别。说起来,林晓对于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各种宗教思想也都有涉猎和研究,历史系的高材生,有很多机会能够接触到很多的古老典籍,就连四九城的很多寺院和道观,林晓都是常客,无意中倒是结交了不少的佛道两门的高人。
像楼观道参拜的祖师尹喜的一部经书《尹文子》,林晓就在好几个不同的道观拜读过,虽然文字上略有出入,但内容和经义是基本一致的,尤其是听说了终南山出现了石斛,还是百年石斛,林晓就再次背诵了几次——现在的林晓对于《道藏》的了解程度,可以说出了对于少数的仪轨类的经文没有过于关注过,其他的所有涉及到修行宗旨、思想以及具体内容的经文,都是背诵过的,不敢说倒背如流,反正要是参加道士们的级别考试,是肯定能够拿到高功道士的级别的。
终南山乃关中型圣之地,地形复杂,气候也是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气候特点。林晓当年还在念大学的时,就在一次进道观揽书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到四九城办事的楼观道的当家主持道人,那道人俗家名字叫胡东山,道号清常。
说起来当时也是很有趣,道观的道人通常的打扮都是布靴鹤氅,偏偏夹杂了林晓这么一个一身运动服的怪胎,而且还可以在观里随意出入,能不让胡道人感兴趣吗?
于是胡道人就和长青观的主持人海盛道人一说,海盛就命小道童(没有考上级别的不管大小都叫道童)将林晓请了过来,结果一番论道之下,胡道人和林晓也成了朋友,一再邀请林晓有闲暇时间就去终南山做客。
所以,林晓来到终南山,要是不去楼观道做客,估计以后要是再见到胡道人,估计会被他唠叨致死的。
准备好了全身的行头,林晓跟老爹老妈打了个招呼,就开车出发了。
为什么不坐高铁或者飞机?就林晓那一身装备,好多私自打造的家伙事儿,上飞机或者是高铁不被安检拿下,那才叫怪呢,再说了,到了西安还得租车,齁麻烦的,满脑子佛道思想的林晓绝对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能麻烦自己的就不麻烦别人,所以还是开车最方便了。
林晓的车其实也是自己改装的一辆越野车,动力十足,操作极为灵活,四九城到西安两天的时间就到了——林晓这样的人是肯定不会一口气开车的,那多累啊,沿途也有不少的正规的佛道两家的寺庙和道观,开车烦了,就晚上饭点前找一家正牌的佛寺道观随喜,以林晓这些年混迹四九城的佛道两家的交际,不敢说朋友遍天下,但至少四九城附近的正规寺观认识不少,蹭顿饭、蹭个觉那简直在方便不过了。
林晓今年28岁,就算18岁上大学开始结交佛道两家的人物,到现在也是十年了,而且那时很直接,都是上门要求进人家的典籍室查资料,理由就是历史研究,结果一来二去还成了闻名四九城的小居士了,最后就是只要四九城收藏典籍的寺观,林晓都曾经上门讨教——因为有些人是不肯轻易让别人看自家的真传的,一些很私密的东西,要想看,那就先拿出自己的本事吧。
话不多说,两天以后,林晓就来到了古城西安附近的终南山。
不得不说的是,多年来为了收入和政绩、GDP,楼观道这里也成了旅游景点,弄得真正的道士们倒是没有在自家老巢修行的机会了。你想啊,道家,尤其是继承了尹喜道统的楼观道更是秉承清静自然的宗旨,成天的游人如织,还让道士们怎么清净?
所以真正的楼观道的修行所在是距离景点足有五公里的一处小山谷当中,直线距离五公里,要是算上蜿蜒的山路,估计距离延长了一倍不止,而且还是不能开进汽车的小路,这样一来倒是没有游客愿意往里边跑了。
林晓不同,胡道人早就向他讲过楼观道自己的真修所在,所以来到景点,和留守这里的真道士打个招呼,就拎着大包直奔山谷,至于越野车,留给观里的道士用就可以,只要用完汽油给加满就成。
景点这里和山谷之间也是有电话联系的,不过用的不是手机,那里没有移动信号,只有一条专线,留守景点的道士也是人精,林晓一提找观主,还是一副很熟悉的样子,等林晓一走,一个电话就通知了过去。
所以当林晓来到山谷的时候,胡道人已经亲自出来迎接了。
不提二人一番唇枪舌剑,休息一晚之后,林晓就踏上了寻幽探胜的自由之旅。
林晓要去的地方叫做金阳顶,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个秃山头,只是每到一早一晚在太阳的照耀下,远远看起来一片金光耀眼的感觉,就被当地人起了一个金阳顶的名字。金阳顶距离楼观道的山谷大约有五十多公里的山道,没有公路通行,所以林晓索性就在胡老道这里补充了一番食物和饮水。
要说楼观道也是有很多的真修存在的,经常进山采药什么的,所以必要的食物饮水是一样不少,而且还有从军队里弄来的野战干粮和压缩饼干之类的,林晓自然就没有客气,出门在外,安全和粮食补给第一。
走这种没有山路的地方,虽然有五十公里,但是林晓可是将武术练到暗劲巅峰、只差一个机缘就能进入化劲级别的武术大师,所以即使山路崎岖,对于林晓来说也是不够看的。
早上出发,晚上就到达了金阳顶的山脚下。老规矩,出外野营必备的防虫剂撒到营地周围,然后支起帐篷,铺好睡袋,最后才是准备晚餐。草草升起一堆火,吃完晚餐,已经是满天星辰的时候了。不到睡觉的时候,林晓就斜倚在山石上,仰望星空……
不是林晓有多么的浪漫,不存在的,研究历史的人一贯的理性,林晓这是在看天气变化:天边有一丝暗红色的丝状物缠绕,看来是明天有雨的情况,可是林晓出发前特地查过天气预报,终南山这里未来的半个月时间内,应该都是天清气爽的时候,但是此时的天象是不会错的,那么就是这里会有危险!而且还是和雨水有关系的。
终南山地形复杂,十里不同天不敢说,但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之间气候不同,都是有可能的。
一夜无话,林晓早早地就起床了,收拾好睡袋、帐篷,胡乱进点早餐——一只倒霉的兔子,昨天夜里撞进来林晓埋的套子,今天早上发现的时候,可怜的小可爱已经都硬了,那么还是入肚为安吧。
林晓可不是什么慈悲为怀的高僧,对于吃掉一只落入陷阱的兔子,可没有什么怜悯之心。
这座金阳顶的山面积可是不小,按照石斛的生长条件,隐蔽是在山阴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林晓的第一步就是先到山阴的位置转一转。
虽说终南形盛,但是建国以后,经过无数的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开发、探索,山阴也就是来的人少,并不是没有林场啊之类的,而且还有可以合法持枪的林场保卫人员——据说那只百年石斛,就是这里林场的工作人员发现的,至于为什么林场工作人员会钻到深山老林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和林晓无关了。
反正林晓是轻易地避开了明显有人走动的路径,直接钻了老林子,然后一路不停的按照胡老道给的大致的地图方向,摸到了金阳顶的阴面。
金阳顶的阴面,据胡老道说,有几处是属于比较危险的地方,其中一处,就是林晓现在要去的一处悬崖之下。按去过那里的胡老道说,当年采药时,就发现那里有一条黑乎乎的裂缝,似乎深不见底的样子,还时不时还飘起一丝丝的白雾,所以胡老道就把那里列作了危险地带——而他自己却没有下去,修道的人几乎都是一样,自己的事办完了,就绝不多事,所以老胡也就没有专门去探索。
林晓不一样啊,虽然也是一心想修道修仙,但是毕竟练武多年,还有着一腔的血勇,对于胡老道说过的危险的地方,心里要说没有一探的心思,那就是白扯。所以,借助探寻石斛的机会,这里就是林晓第一个探索的地点。
还别说,要找到胡老道所说的裂缝还真不容易,如果不是胡老道来过,能将位置说的很清楚,林晓要想找到估计没有两天是不可能的,但现在日正中天,林晓就已经做好了下去的准备。
选好坚固、不会松脱的石块,然后系好安全绳,林晓就背着巨大的登山包,顺着裂缝滑了下去——裂缝并不狭窄,足有近两米宽,但是很陡峭,林晓目测自己应该是下滑了足有三十米,但是还没有见底,而光线却是越来越暗了——裂缝并不是直上直下的,即使是太阳正当直射,不过到了现在,裂缝下方和林晓的周边已经是进入了黄昏的感觉。
………………………………
第三章历险终南山2
下滑五十米,第一根特质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制作的登山绳就用尽了,不过林晓随身携带的可不是只有一根,这种登山绳并不粗,也不重,五十米一根的绳子总重量不过500克,林晓随身带了六根!现在还有五根,足以支持林晓下滑300米的距离,估计裂缝不会有这么深吧?
不过林晓还是失望了,当最后一根绳子用完,裂缝倒是也见了底了,不过在强烈的荧光灯下,林晓判断从自己现在的位置,到裂缝底下,至少还有五米的高度!
如果换作平地,五米的高度。林晓根本不在乎,但是这里可是裂缝深处,鬼知道下边是不是平整啊,跳下去,万一崴了脚甚至摔断腿,那可就呼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不过,这可难不倒林晓——这个时候,就是林晓自己打造的强弩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下来的一路上,裂缝虽然越来越狭窄,但是到了林晓现在的位置,倒又变得宽了,整个裂缝就好象一个X的样子,而且越往下石壁的坚硬程度就越高,开始如果凭借手里的登山锤,林晓还能将安全钉敲进石壁的话,到了最后一个五十米,林晓就是抡圆了胳膊也没能凿进去一颗钉子——而且要想拉开距离,用强弩生凿,也张不开胳膊!
但现在不一样了,挂在绳子上的林晓这回是能用上强弩了!
林晓自己设计、打造的强弩,不仅张力比军用弩还要高上两倍,使用的箭簇也是特种合金制造出来的——不是出自哪个材料研究所,而是林晓在一个假期鼓捣这具强弩时,无意中发现的一种合金配方打造的——不如说是铸造的!
因为这玩意一旦成型,就连金刚砂的砂轮也磨不动!这是林晓自己实验的结果,用的是老爹林墨生通过关系弄来的精密制造才用得上的高级货色,而林晓的目的也不是别的,就是第一次浇筑出来的块状物(姑且这么说吧)实在是寒碜了点,想给那东西整整形,结果砂轮是用掉了近乎四分之一,但那坨连个毛边都没有变,要想回炉吧,偏偏使用的是氩弧焊的温度到了一定程度林晓都受不了了,那坨居然还没什么变化!
这下了不得了,林晓知道自己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合金——偏偏浇筑前的温度没有达到那么高啊!
于是林晓再打造箭簇时,都是偷偷摸摸的,不敢让别人知道不过现在倒是没有什么避讳的,以这种合金铸造的箭簇的锋利程度,制服这里的石壁,就四个字:不在话下!
林晓要做的,就是用箭镞当攀岩用的插手,凿出来可供自己入手、脚蹬的位置,然后慢慢爬下这最后的距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