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蜀山之玄门正宗-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李叔同一心思的不止一个,也不止李家自己的子弟。
这一次李虎征发的府兵,可不止李家所在的陇西郡,其他关中家族也派出了自己的家族武力,坐在大帐的就有元家、赵家、于家和另一个李家(李弼为家主,李密的曾祖父),以及侯莫陈家,加上李虎,关西八大家族只有皇室的杨家和迁往中原的宇文家不在。
这几个家族也同样都知道李虎有一个被仙人收为弟子的女公子李青,天生神力,武艺超群,有万夫莫当之威。但是六家汇合一起,到了今日依然没有见到李青出现,六家也不由得有点心慌。
李虎能成为杨家和宇文家离开关中之后的世家领袖,如何不知道这一点,但是林仙师既然说了李青只会在大战前才出现,那么就肯定言而有信,所以李虎并不着急,只是一点,现在的兵力看起来的确有些少了。
虽然以李虎的沙场征战经验来说,百万对三百万,大隋帝国不会打败仗,但是也大不了什么胜仗,最多就是与塞外蛮族僵持下去。可是有一节,草原蛮族可以僵持,但是大隋帝国不能。
府兵是关中、关西耕种的主力,一旦被牵制在了朔方前线,那么后方的耕种就只能靠家里的妇女和孩童进行,粮食减产在所难免啦。
其实这还不是李虎担心的全部,关键是隋皇。这一次隋皇的手段十分高明,因为此前帝国得到的消息只是草原蛮族有异动,要南下,但是并没有说清楚从哪里南下,是朔方,是五原还是云中、定襄,甚至剑走偏锋取道幽州,所以隋皇以备边为由,将关中和关西的兵力分散了,所以李虎能用到的兵力,也就是只有这眼前的一百万,而不会再有其他的后续支援,当然喽,也不是没有,而是要等其他方向发现对面的蛮族是否是佯攻,才能抽调兵力来援,可是这样一来,有援兵和没有,又有什么区别?
凡事有利就有弊,有弊也就比有一利。
隋皇虽然将关中、关西的兵力分散了,但是留在关中、关西的六个家族不同,五原也好,云中也好,定襄也好,都不止一道防线,但是朔方不同,过了鸡鹿塞,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除了李虎家族之外的五家一齐来援,将自家的家族武力全部带到了鸡鹿塞!
虽然算起来总数并不多,也就是十万左右,但是这些家族武力,可是能与羽林军相媲美的精锐——每一个家族武力的统帅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每一个家族士兵,都是可以学习武艺的,而一般的府兵只有每年一次的集中训练的时候,才有机会学习一些军中功夫,一来一去,各大家族的家族士兵或者说武士,以一万之数,就可以击败五倍于己的府兵。
但就算是这么算下来,李虎麾下的军力也就是与塞外蛮族相当而已,可是蛮族还有萨满巫师,大隋帝国的军中没有,要是没有林晓的承诺,估计李虎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退兵,退到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坚守!
不过有了林晓的承诺和李青的出战,李虎现在的脸色看起来很正常,一点没有兵力悬殊带来的担忧。李虎的沉稳在无形中感染了其余关西五大家族的成员,让他们也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关西六家中以勇武著称的侯莫陈家的成员,是侯莫陈家当代家主侯莫陈崇的弟弟侯莫陈鹫,此人五大三粗,一脸的络腮胡须,脸上还有不少的坑坑点点,都是过去历次作战中负伤留下的痕迹,显得十分的粗旷,但此人绝对是粗中有细,现在最关心的也是兵力问题。
“李兄,小弟对于此战虽然有信心,但是毕竟咱们兵力不足,现在看来最多和蛮族打个平手,但要是想大胜,至少还需要有五十万兵力,才能截断蛮族后路啊。不知道兄长可有什么办法?”
“众家兄弟,依老夫的想法,是想请众位兄弟带领本部亲兵,合计十万余众,在阴山战场之外埋伏,一旦蛮族战败,众位兄弟就可以趁势冲出,不需要兄弟们截断蛮族后路,只要能将其冲击的更乱,就足够了。至于正面,由吾李家一家来扛住,兄弟们无需担忧,老夫还是有信心将蛮族击败的。只要蛮族一旦战败,其后路又被兄弟们扰乱,老夫就会率领全部大军出击,毕其功于一役!”
五家成员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为什么李虎能有如此充足的信心,竟然将正面作战大包大揽,难道就不知道自己手里只有蛮族全军兵力的1/3吗?虽然前代大汉帝国有“一汉当五胡”的说法,但那是在塞外蛮族除了巫师萨满之外,军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而在那之前,先秦帝国和大汉帝国已经与蛮族作战了足有数百年之久,这才慢慢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如今呢?
………………………………
第七十四节战争3
自从大汉帝国进入到南汉帝国时代,随着南汉帝国的衰落,草原蛮族可是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就是有大量北方的汉帝国的居民为了避难,大量进入草原,再加上蛮族南下中原地带的野蛮劫掠,使得草原蛮族获得了大量先进的技术,随之而来的就是草原蛮族在军事上,无论是装备,还是组织结构,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甚至一度压着北方的军阀集团打,令北方的各大家族苦不堪言。
大隋帝国取代了南汉帝国之后,也是十余次发动了对草原蛮族的征伐,虽然将蛮族逐离帝国边境数千里,但是蛮族总是死灰复燃,没有能够彻底解决,结果大隋帝国朝局一旦出现动荡,草原蛮族就再次得到了喘息之机,现在更是能集结大量的兵力,再度南下了。
在李虎这等将门世家来说,还是与关西其他家族略有不同,李家上承大汉帝国第一阶段的陇西李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西世家里,只有杨家是继承自大汉帝国第二阶段的士族弘农杨氏,与李家相仿,但是因为李家一直是将门,而杨家则是士族,所以杨家比李家略胜一筹,后来杨家能开创大隋帝国,取代汉帝,就是其中缘由。当然了李家能在杨家之后,登上神州皇朝顶点,也有类似的原因。
有了如此的历史渊源,李虎看不起草原蛮族,情有可原,但是并不代表其余的五家,一样可以无视。
五家中一直以智谋见长的于家成员,是当代于家家主于谨的四子于智,此子人如其名,多谋善断,少年时是关西剩余六大世家中出了名的捣蛋鬼,现如今刚刚年满十六岁,却已经是于家的军师了。这少年担心的不是别的,而是五家私兵埋伏的地点。
于家和李家以及其他家族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李家是有一个女儿刚刚被一位仙人收为弟子,但是于家可是自家就有一名仙人的——林晓的那位便宜师兄樗散子,可就是出自于家,只不过就是时间和辈份相差甚远,樗散子于道人论辈份,恰好是于谨这一支二世祖的兄弟。虽然于谨所在的于家一系与樗散子同出一源,相隔时间久远,但是族谱中可是记载的清清楚楚。
关键的是,樗散子虽然极少回于家祖宅,但是家族中可是没少留下他亲手制作的各种法器、符錄。所以,于智虽然年纪小,但是对李虎的说法,却偏偏是最有信心的一个。
“世伯,小侄想知道您打算让我等五家兵力安排在何处,既要避过蛮族的搜索,还要能及时出兵,打乱蛮族后路?”
李虎看了于智一眼,心道:这么多大人在,竟然只有一个小毛头对自家有足够的信心,这么多年的饭食都不知道塞到哪里去了,难道不知道仙人的厉害吗?这毛头小子看起来长相英俊,身高体长的十分匀称,有头脑、有担当、有决断,如果不是闺女拜入仙师门下,没准还真是一个联姻的好对象。
于智可不知道李虎在大战之前,竟然还有心琢磨自家闺女的婚事,只是看着李虎突然出神,还以为李虎在考虑将五家私兵布置在哪里比较好呢。
于是于智再度发言:”世伯,您看,如果蛮族大军齐集,估计布置的联营就要有百里之大阔,为方便调度和保护萨满巫师,肯定会比较集中,以小侄的浅见,不如将吾等部署安置在榆林堡一带,那里地势比较平坦,十分有利于骑兵的冲锋,再则那里戈壁荒漠,少有植被,蛮族必然会对那个方向掉以轻心。只是那里与鸡鹿塞相距很远,何时出击,就是十分关键了,不知世伯有无其它手段,能及时通讯?“
李虎听到于智的话,这才回过神来:”无妨,距离远近倒是有办法,老夫担心的倒是你等兵力太少,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乱军当中,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以打乱蛮军为主,不要过于深入。“
看了看其他家族子弟没有新的说法,李虎一拍案几做了最后的决定:”既如此,请侯莫陈鹫老弟为主帅,小子于智做参军,率领十万大军先行移防榆林堡,如我军作战顺利,就帅大军出击蛮族后路,至于出击的时机,到时候老夫自有办法告知。“
当天夜里,就在蛮族先锋还在打造营寨的时候侯莫陈鹫与于智就带着五家的私兵从鸡鹿塞的后方悄悄地离开营地,转向榆林堡方向了。
别看在李虎营帐中,侯莫陈鹫一副安稳粗豪的样子,可是对于此战并没有听了李虎的话,就放下心来,和于智并骑而行的时候,脸上终究还是露出了担忧之色。因为这一战关系到的并不只是李虎一个家族,而是还留在关中、关西的六个家族,这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要说隋皇这一手,实在是狠辣,如果李虎战败,蛮族突破鸡鹿塞的防御,突入陇西,那么李虎家族用不着隋皇的处置,就会全家完蛋,但是随后蛮族大军就可以横行陇西和关中,到时候其他五家的兵力可是无力及时回援,一样会被蛮族抄了老巢,就算不至于家族倾覆,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对抗中央皇权。
可是这样一来,原本还有矛盾的六家,就被隋皇逼迫到了一起,不抱团取暖都不可能,如果鸡鹿塞一战大胜了,固然六家要受到损失,但是只要六家团结一致,抱团对抗隋皇的中央压制,过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实力,甚至比以前更强,而且还会聚敛关西关中的民心,到时候隋皇再想对付六家就更不容易了。
就在五家私兵离开鸡鹿塞当夜,林晓就带着李青再度钻进了李虎的大帐。
其实对于林晓来说,在大战前才带着李青过来,为的也不是别的,兵凶战危,草原蛮族又有萨满巫师和雪域番僧在军中,李青如果还用原来的盔甲,林晓担心挡不住萨满巫师和番僧的邪术,再一个乱军当中,凡间的盔甲可并不保险啊。
林晓当年在小蓬莱海眼中猎杀了两头万年毒龙的家族,手里可一点不缺毒龙的肉身,火候深厚的鳞甲更多。别说万年毒龙,就算是千年毒龙的鳞甲,最小的一片,也有人脸大小,用来炼制一套合身的龙鳞铠甲,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不过这些东西一直放在小蓬莱西溟岛,还好林晓本体前往小南极的时候没有带上,否则要耽误的时间就更多了,饶是如此,林晓在武当山知道了塞外蛮族有异动之时,就飞剑传书,令清璇亲自带上两百片千年毒龙鳞甲赶往武当,到林晓收到东西,也不过就是李虎发现蛮族前锋到来的前三日功夫。
换作人间制铠大将的手艺,制作一套零件齐全的铠甲,仅仅拼装也需要一天功夫,要是从头开始,一套质量上乘的铠甲,都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但是仙家手段就是不同,林晓现在虽然是第二元神的法身,无法用处三味真火,但是有五龙轮在手,炼制这些功侯不过千五百年的小龙龙鳞,可是迅速非常。
其实林晓炼制的这些龙鳞也不是从头开始的,早在本体在海眼搭建观星台的时候,这些龙鳞就都被林晓用星光洗炼了,即使后来林晓本体前往了更容易接引星光的光明境,海眼中的观星台也没有停止接引星光,这些龙鳞早已被星光洗炼完毕了——其中的杂质和毒性都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有龙鳞本质结合星光留下的精华。
林晓打算用龙鳞炼制的是华夏历史上铠甲的巅峰之作的代表,大唐时代的明光铠。大唐时代的明光铠由兜鍪、护肩、前后板甲,护心镜、披膊和膝裙,以及小臂的护臂、小腿的护腿、战靴组成。根据莫高窟天王像复原的唐代明光铠,共有鱼鳞甲片1590片和板条状铁甲644片,但是林晓并不打算用那么多,一个是龙鳞本身的防御力就不是铁甲等媲美的,再一个铁甲就是防御极高,但是份量在那里摆着,而且其材质可不适合林晓在上边添加各种符錄。
龙鳞不同,且不说龙鳞本身的材质经星光洗炼之后,就有了群邪回避的破邪之威,而且极为轻便,加上可以覆盖的面积极大,即使林晓的手法十分的精妙,将龙鳞缩的极小,两百块龙鳞也足够了,何必要多那么多事情呢。
所以在李虎眼里看到的自家闺女身上披挂的就是一副通体黑中带紫色的暗沉沉的铠甲,左右胸前的两面护心镜却是与铠甲正好相反,明晃晃耀人眼目,别看李虎是在严密的大帐中,而且还是黑夜里,依旧令李虎不能直视。
除了李青一身的铠甲之外,林晓还给自己徒弟一同炼制了一柄长剑,与文士佩剑不同的是,这柄剑属于骑兵大剑,长、宽、厚,非常利于马上的砍劈。此外,李青的背后还背着一个箭囊,箭囊中放着一柄长弓和十只利箭。
………………………………
第七十五节乳虎啸谷,群狼雌服
不用说了,这依旧是林晓这个师父的手笔,炼制宝剑的材料就是当初林晓收集金矿矿脉炼制自己宝剑后的余料,虽然比2林晓那柄剑差远了,但是放在人间,一样是一等一的宝剑,斩金截铁不在话下,用到战场上,也是足以传家的宝物了。
而那张长弓,倒是林晓用当初的那颗万年阴沉木炼制的,虽然属于玉化了的木质,但是经过林晓真火的烘烤,一样是改变了形态。只不过以玉化了万载阴沉木的本质,别看李青天生神力,又得林晓传授,修炼了太清一脉的入门心法,要想拉满此弓,还真是要用尽全身力气,即便如此,李青也只有一箭的力气,第二箭是无论如何也别想了。
武器制造出来就是给人用的,林晓自己有五龙轮也有仙剑,从不担心远距离攻伐——太乙金仙以下的剑仙斗剑斗法本来就是远距离操控,弓箭这种东西几乎很少出现在低等级的仙人手里,(可是一旦出现,也就意味着大罗都可能陨落了),林晓的弟子里,唯一适合使用弓箭的,就是现在还属于凡人的李青,所以为了李青能自如的使用,林晓又在这张长弓上刻上了无数的符印——比起明光铠和宝剑,算下来竟然是这张长弓是林晓花时间最多的。
铠甲、长弓、宝剑,再加上此前留在李家的野马和长槊,一套重甲骑兵将领的装备就全齐了。在李虎眼里,一身黑紫色铠甲、佩剑和背背长弓的李青,浑身上下透出一股英风煞气,呈现出绝世武将的风范。如果不是熟知自己女儿的模样,李虎差一点以为是东汉末年纵横中原的大将吕奉先重回人世了呢。
就在李虎坐在帅椅上欣赏自家闺女的英姿的时候,李青背在身后的手突然拿出了一张狰狞的面具,这是一面与铠甲同质的面具,一样的翻着黑紫色的暗淡光泽,但是与铠甲不同的是,这面具上并不是平滑的上有无数符錄花纹的甲片,而是只露出眼睛、鼻子以及嘴的位置,看起来并不平板,而是一只睚眦的形象,狰狞的鼻吻与突出口唇的尖利龙牙闪烁着点点寒光,令人望而生畏。
这具面具也是林晓突发奇想,以兰陵王的故事为启发,特地给李青炼制的,不仅有清心凝神,抗拒邪派针对元神魂魄的道法铭刻在面具内部,重要的是掩盖住了李青那美丽的面容。沙场争锋,一贯是糙汉子最占便宜,自古以来的猛将除了白马银枪的赵云赵子龙,就没有一个英俊的小将不受歧视的。
为了给塞外蛮族更大的压迫力,避免李青因为女儿身和美丽的面容给蛮族带来的士气加成,林晓就特意炼制了这样一副面具。,还别说,带上面具和不带面具的李青,还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尤其是带上面具之后,浑身的威风煞气,几乎都有了满溢开来的样子。
一夜无话,面临大战。李虎也不愿意拉着自己女儿细细唠叨,一面影响女儿休息。
天刚刚亮,隋军和草原蛮族就都已饱餐战饭,大队大队的人马开始走出营盘,在两军阵前列阵。
大隋帝国不愧是继承了汉帝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仅仅看府兵们走出营盘、列队时保持的纪律,就知道很小动静的隋军的战斗力了。
与隋军相反,草原蛮族虽然这百年来战斗力大幅度的提升了,但是纪律性依旧很差,出营列队都是一副乱糟糟的样子,不断有大呼小叫和军官们的呼喝声传来。
直到隋军列阵完毕,二十万大军蓄势待发的时候,对面的蛮军也不过刚刚站好位置,至于队列、方阵,都还是乱哄哄的。
这样的情况,难怪李虎对蛮军心生轻视,如果不是蛮军的数量实在是远超这里的大隋帝国的府兵数量,估计李虎早就指挥大军冲锋了。
蛮军也是仗着兵力充足,势力庞大,不等士兵们准备好,就已经派人前来挑战。
一马当先的是一个身披铁甲,头戴皮帽,上边还插着两根天鹅羽毛的家伙,手里拎着一杆马槊,抬手指点隋军阵营,大声呼喝着叫阵。
林晓此时也换了一身的装束,没有穿显眼的道袍,与李虎一样换了一身盔甲,外罩素罗袍,手里拎了一根马鞭。也没有单独待着,而是骑马就站在李虎身边。
林晓自觉见识很多了,但是一样没有见识过封建时代尤其是仙侠世界里的大规模沙场血战,唯一的见识,还是在电影里。
这一次站在李虎身边,一个是处于保护军中主将的意思,另一个就是可以得到李虎的亲自解说。
名将就是名将,解说起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能引经据典,就像蛮族派出一员大将前来,就是要进行战场斗将的行动,这样的行动只要打赢了,就能即振奋自己士气,也能打击敌人的士气,所以为了达到目的,第一个出场的往往是军中仅次于主将的大将。
”即如此,那就应当让李青出战,来个旗开得胜!“
”先生说得有理,那就让青儿去战第一场!“李虎毫不迟疑,既然仙师让李青上阵,就是认为李青绝对会胜利,否则李虎还真不见得让李青上第一阵,毕竟现在这个蛮族,李虎也认得,知道这是蛮族里有名的猛将忽而赤。
而且李虎与这厮打过交道,李虎没胜,那厮也没胜,打了一个平手,只不过当时李虎带领的袭击小队可是有一万多人,而遇到忽而赤的时候,人家只有不到八千人,最后从容撤走的时候,还剩下了足有三千多。
如果要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李虎那一仗是打败了,谁想到今天仆一列阵,就是忽而赤出马呢。对于这厮,李虎清楚得很,自家子弟里,单打独斗除了李青之外,还真不是那厮的对手。
李青听到父亲的允许,也是心中大喜,这可是活了十六年以来的第一次,当下将睚眦面具一扣,一夹野马王的肚腹,野马王撒着欢儿的就冲了出去。
李青也没有通名报姓,只是将长槊平端,任凭野马王奔驰。忽而赤看到隋军阵营里冲出一匹高大的黑马,眼见得比自己胯下战马还要神骏,两个灰黄色的眼珠子立刻就红了,一声不吭,手里抡着马槊,伏低身体,同样冲着李青冲了过去。
眼见得两匹战马越冲越近,正好是忽而赤手中的马槊高举过头的时候,李青胯下的黑马突然加速,一眨眼的功夫,二马一错之间,就掉下来了一个庞大的身体,砸起了半丈高的黄土。然后就看到黄尘中一匹黑马冲出,后边还跟着一匹浑身斑斑点点的战马,只是上边却空无一人。
黄尘落地,两军阵前一片大哗。隋军中有不少人都认识对面蛮族出来挑战的勇士,本来以为己方冲出去的小将不是对手,可是一转眼的功夫,落地的却是蛮族忽而赤,可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啊。
蛮族这边一样,出战的可是蛮族中数一数二的高手,却被隋军轻易地斩杀,一合啊,仅仅一合啊!本来就军纪不严的蛮军,一阵阵的喧哗声甚嚣尘上。
相对于双方军队中的喧嚣,李虎却是极为满意。自己闺女的武艺如何,李虎还是清楚得很,原来就算是自己,也能在闺女手下支撑五六个回合,而忽而赤可是还在自己武艺之上,却被闺女一照面就给挑了,实在是老怀大慰啊。
李青还未回到己方阵前,蛮军中就再次冲出人马,不过这一次不是一个,而是从不同的方阵中冲出来三个,与忽而赤头戴皮帽不同,这三人一个带着头盔,另外两个什么都没戴,光着脑袋就冲了出来。
戴头盔的头盔是一顶大汉帝国时代的校尉的制式头盔,很明显是此子祖上与汉帝国军队作战中抢到的,作为传家宝流传了下来,此人手持一根狼牙棒,是蛮族最普遍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