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蜀山之玄门正宗-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青发起攻击的位置,是战场侧翼的一座平缓的小山丘上,随着野马王的渐渐加速,李青回首看着身后的无数铁骑,不由得意气风发,一声清脆的长啸,传遍了整个出击的隋军骑兵大队。
此时的隋军骑兵,无论老少,都已经知道他们的统帅是李家的神力萝莉,不仅没有以为羞耻,反而以李青为荣,绝世猛将啊,代表着什么?那就是战无不胜的神话!有这样的猛将率领,每一个骑兵都有活着回家的机会,同样也是有获取无数战功的机会!
即使是再狂热的战士心中,能活着回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能活着又能获取军功,就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又有哪个骑兵不愿意跟随这样的统帅呢?
随着李青好像凤鸣一样的长啸,所有的隋军骑兵都发出了最强的吼声,滚滚气浪震动了天地,也震撼了拼死搏杀的蛮军骑兵。
尤其是当蛮军骑兵发现自己的身后出现了一只阵型完好的隋军重骑兵的时候,心里的感觉,估计和毙了狗似的没什么区别。再一看到隋军为首的大将脸上戴着的狰狞的面具,与那些败退的蛮军相识的士卒更是胆寒。
………………………………
第八十八节溃败2
那些早前溃败的骑兵冲回蛮军阵营之后,因为多摩的疏忽并没有遭到斩首的厄运,但是他们将自己在战场上遇到的面具杀神的遭遇告诉了身边熟悉的朋友和亲近的部落,那个面具杀神手中长槊没有一合之敌,无论是蛮族中多么有名的猛士、战将,只要遇到面具杀神就只能看到槊锋一闪或者剑光跃动,随后就统统倒在了马下!
于是几乎此后所有的蛮军都在不由自主地绕着这个面具杀神走,甚至有的猛将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将原来自己趁手的武器换成了普通骑兵手里的弯刀……要知道那位杀神可是在蛮军最精锐的怯薛军中横行无忌,如入无人之境的啊!
于是殿后的蛮军不由自主地开始后退,开始溜边儿,开始,嗯,就是开始准备逃走了。
然已经开始冲刺起来的隋军可不是现在驻马停蹄的蛮军能躲避的,一阵旋风过后,徘徊在隋军圆阵后方的蛮军骑兵就只剩下一匹匹无主的战马还在随意的游荡。
随着大隋帝国骑兵的横扫,很快蛮军殿后的骑兵就被扫荡一空,剩余的不是已经穿过隋军无数圆阵,开始转向再度进攻,就是依旧被困在无数圆阵当中,还在接受隋军弩箭和龙枪的洗礼。
然而,很快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随着蛮军殿后部队被清理干净,一个个的隋军圆阵解体,重新组合成一个个的横列阵型,开始向隋军后方的圆阵开始靠拢,而打头阵的依旧是李青率领的重骑兵以及数量再度增加的轻骑兵。
就好象是一行行涂抹文书一样,李青率领的隋军就是那只粗大的毛笔,正在一行一行地抹去在隋军大阵中筋疲力竭的蛮军骑兵。
不过重骑兵的体力终究是有限度的,扫荡了四个横列之后,重骑兵也不得不再度下马休息,不过这并不是说蛮军就得到了脱身的机会,因为横扫了四个横列之后,腾出身来的隋军圆阵已经足以排成横列将前方留下的一个个缺口全部补全!
鏖战持续了两个时辰之后,不管是全力冲击隋军圆阵的蛮军,还是以圆阵对抗的隋军,手边的箭矢都已经消耗殆尽!现在双方作战,依靠的都是手中的大刀长枪,只不过隋军占据了优势!谁让隋军装备的甲胄比蛮军更齐整,布置的拒马枪也足够的多呢——别忘了拒马枪是经过巧手匠人改革的,不用的时候,可以分成三节,需要的时候只要则将三节枪身旋转卡住,就是一杆长达三丈的龙枪,即使是最中间的一节,一样可以单独配上一个枪头,变成一杆长枪!
只不过这种龙枪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粗罢了,但是粗是问题吗?不利于格斗,难道还能阻止隋军士兵将其当作标枪投掷出去吗?这玩意又不是什么精致玩意儿,也不过就是用一根粗一点的硬木(当然还有用竹竿的)配上一个钢铁打制的钢圈用来扭接其他枪身或者枪头嘛,即使损坏,也是只需要换一根木头就可以了,为了此战,李虎这位国公可是准备了两百万根!几乎是每一个隋军都有携带两杆龙枪的量呢!
当然了,这些东西平时都是放置在一辆辆大车上的,不需要将士们自己负担,不过每一个将士都会组成小队,小队组成中队,中队组成大队,以百夫长为基础,一直到万夫长,这才组成一个个的圆阵,载辅以数量众多的木质方盾,这才构成了隋军的乌龟壳刺猬阵。
就像蛮军围攻最急的隋军中军圆阵,就集结了不小三万隋军,虽然其中没有骑兵,但依靠数量众多的马车车厢,隋军足以扛住十万蛮军的同时猛攻!
这样说当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此时隋军无数个圆阵构成的大阵中,实在没有多少空间,给蛮军施展马上功夫的地方。且不说战马天生就厌恶那些大大小小的刺儿一样的东西看到了就会不由自主地躲避,就算是蛮军战马在主人的驱赶下,强行接近,面对三丈长的龙枪,马上的骑兵又拿什么伤害到圆阵中的隋军士兵?
于是几乎所有的蛮军深入隋军大阵之后,都身不由己地从骑兵变成了步兵,依靠自己手里的小圆盾和弯刀、狼牙棒,一边招架隋军圆阵中不停刺出、收回、再刺出的龙枪,一边试图穿透龙枪林攻击到隋军士兵。
当然也不是没有隋军的圆阵被蛮军攻破,只不过一个是那些圆阵规模都比较小,一般都不超过千人,另一个蛮军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与隋军的交换比足足超过了十倍之数,即使如此,还是因为驱赶了大量的蒙眼战马,才取得了胜利,再有就是隋军中也有强有弱,不少隋军乃是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的新兵,一旦有人因为血战而发生了动摇,在这种四敌环伺的环境里,难免就会造成某一个角度防御上的缺口,于是就会导致这个小型圆阵的崩溃。
其实李青虽然停止了不停冲刺的脚步,不仅仅是因为麾下的重骑兵体力消耗过大,还有一点,那就是前方的地面已经不利于骑兵的冲锋了。
映入李青眼底的是遍地的人马尸体,满眼的残损折断的兵器,还有烧着了火,依旧冒着青烟的马车车厢,仍然飘动的被撕成布条的旗帜,就连天空看起来都是一片血色。
与蛮军越战越无力的表现截然相反,同样筋疲力竭的隋军此时却是斗志昂扬,尽管疲惫,但是越来越多的圆阵被李青解放以后,他们已经有时间有精力分批次地补充食物和水,并且得到短暂的休息,然后再度满血复活,重新回到与蛮军作战的第一线。
蛮军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深入隋军大阵的蛮军是四面八方都会遭遇到隋军的攻击,哪里有时间吃点儿东西,喝口水,两个时辰的剧烈运动,和精神亢奋的结果,就是每一个蛮军士兵都是满脸的苍白,两眼充满血光,而嘴唇都已经干渴的泛起了白色的唇皮。
蛮军在前方与隋军厮杀,但是蛮军大营中却鸦雀无声。
不是蛮军大营中的留守部队不愿意出动接应主力,而是短短眨眼功夫,原本在蛮族贵族眼中的胜势就发生了逆转——隋军多大十多万骑兵的出击,令蛮军后队迅速完结,而解放出来的隋军圆阵已经构成了一道略显薄弱的龙枪防线,与此同时,横扫了四列圆阵之后,隋军的重骑兵开始下马修整,但是每一个蛮军骑兵都知道,那绝对不是重骑兵作战的极限!
蛮族大营距离战场的距离,也有十里之遥,如果从大营发兵,那么就在蛮军整队的时候,就足够那些杀得蛮军尸横遍地的重骑兵重新坐上战马,甚至都有时间开始冲锋。
轻骑兵和重骑兵之间的较量,是从来不讲对冲的,而是要轻骑兵不断的反复接近、拉开这样的作战,直到将重骑兵的体力耗尽,才是轻骑兵进攻的时刻。但是对冲?呵呵,除非是自己找死是没有一个轻骑兵愿意干的事情。大营中的蛮族贵族是不会逼迫自己麾下的士卒干这种事情的,与其那样做,还不如趁机掉转马头,逃回大草原呢。
其实几乎所有留守在大营的蛮族贵族都让手下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唯一还让他们犹豫的地方,就是现在大汗多摩的死活还不清楚,一旦多摩战死或者重伤,那么就是他们逃走的时候了。大凡蛮族的贵族头领,都会有与其亲近的蛮族王子,谁让蛮族的统治就是这样的特点呢。
只要有新的蛮族大汗登位,就会立刻开展与各个部族的联姻,那么他的子女也会有各自的母族支持,一旦大汗驾崩,唯一能决定下一位大汗的就是各自麾下聚集的实力是否足够压服其他兄弟了!
隋军的主将李虎对于草原蛮族的特点十分清楚,所以根本就没有打算将此次出兵的蛮族一网打尽的想法,所以对于蛮族的大营里的兵力,给予李青的唯一命令就是:只要蛮族大营不再出兵,就只需要用骑兵监视就好;如果出兵,那么就坚决地将他们打回去!决不能影响隋军主力与蛮军的决战。
没错。李虎的计划只是击溃蛮军,包括蛮军主力在内。李虎知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正面对决,不给蛮军留下逃跑的余地,换来的只有蛮军的决死攻击,这样只会换来隋军同样的重大伤亡,所以即使进攻,隋军也是准备好了无数的大车,依旧是以守为攻的圆阵方式。除此之外,隋军还给蛮军留下了从隋军圆阵另一方向冲出大阵的通道,并且反复强调只要冲出了大阵,并且不再回身进攻的蛮军就可以不再理会,只需要监视即可,而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无数圆阵相互之间的通道上,以箭矢为主进行杀伤,而不是以龙枪做刺猬式的进攻。
………………………………
第八十九节追杀
随着隋军越来越多的圆阵解散,化为横阵,越来越多的蛮军也被迫不再攻击隋军未解散的圆阵,而开始向阵外突围、集结,同时一路上还要留下无数无主的战马,以及无数的武器。
到了这个时候,即使穿过了隋军的大阵,蛮军也已经无力再战,不仅马匹损失惨重,更多的人连手里的武器都被丢掉了,空着双手,逃出了隋军大阵的范围,随后就是浑身脱力地躺倒在地。
蛮族大汗多摩并没有死,也没有受重伤,但是与其他的普通蛮族骑兵一样的狼狈,就连头顶金盔上的长长的稚鸡翎都消失不见了,满脸的横一道竖一道的灰黑泥印,身上的衣袍也是这里被扯开一条,那里被撕破一块。
如此狼狈之下,原本对于麾下百万大军信心满满的多摩现在已经是垂头丧气了,再也没有当初进攻之时的抖擞精神。多摩现在唯一想到的就是要赶紧返回自己的汗庭,重新掌握住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在自己最精锐的怯薛军几乎损失殆尽,身边值得信任的大将也失踪了大半的时候,只有留在汗庭的怯薛军重新被自己掌握之后,才是安全的时候:谁知道此战战败之后,那些蛮族中的野心家会有什么打算呢?
看到隋军对于逃出大阵后不再进攻的蛮军不怎么理会,多摩知道那是隋军在集中精力消灭还没有逃出来的士卒,看看身边的幸存者,只有不到五十万,而且还是丢盔弃甲,装备不齐,就连战马的数量都做不到一人一匹,被隋军裹在大阵中的至少还有百万之众。“此时不走,何时走?”这就是多摩看到身边的情形后,做出的第一个举动。
多摩一动,如影景从,无数的蛮军或骑着马,或者干脆撒开两条腿,连蛮族大营都不回,直接斜刺里开跑。
这一下,直接让仍然在隋军大阵中挣命的蛮军感到了被自己的大汗抛弃了,沮丧的感觉涌上心头,抵抗起来也开始有气无力。终于,在多摩逃走后不过两刻钟时间,就出现了第一个丢掉武器,跪地投降的蛮族骑兵。
有了一个带头投降的蛮军骑兵,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随之而来的就是大片大片的蛮军士卒的投降。
隋军中军大圆阵中的李虎得知了有大片的蛮军开始投降的消息后,再次有十余支火红色是蛇焰箭冲天而起,这是胜利的信号,也是李虎给在侧翼埋伏的其他五家精锐出击的信号。
因为在大片蛮军投降之后,蛮军仅存的大营里的兵力并不能阻挡隋军的进攻,而这个时候,也是那些蛮军连夜撤退的时候,而且为了不被胜利的隋军衔尾追击的话,他们连大营都不敢烧毁,此前运到大营方盾物资也同样不敢损毁。
如果换作以前,蛮军和隋军大战一场之后,双方打个平手的话,即使蛮军撤退也会将所有带不走的物资和建好的大营全部销毁,因为那时的隋军因为缺乏战马,缺乏骑兵,所以是无力追击的。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不说隋军解决蛮军先锋一役,就是这一场大战之后,隋军可就多了无数完好的马匹,立刻就可以组织起数十万的骑兵,此时蛮军和隋军的兵力对比已经发生了逆转,如果蛮族贵族还想活命的话,就不会犯傻一样地销毁物资和营地,只会是利用黑夜悄悄地逃走。
事实上也是这样,多摩的逃走,不仅打击了还在战场上的蛮军士气,同样影响到了蛮族大营中的兵力!
本来蛮族此次出兵的全部兵力也就是三百万人,先锋的五十万被隋军歼灭多半,但只有零星的一两千人心存侥幸地与大军主力汇合了,结果还被多摩下令斩杀,等于一个都没有了;大军发动进攻,第一阶段的二十五万骑兵加上两万怯薛军出击,结果损失了一半的骑兵和全部的怯薛军;第二阶段,隋军主动出击,诱使多摩发动了全力进攻,又填进去两百万兵力,结果是最终逃出隋军大阵的只有五十多万人,当然后续还有零星逃走的,加起来数量也不下二三十万,但是留守大营的蛮军兵力可是不足四十万了!
考虑到隋军具备攻击营寨、城池的丰富经验以及充足的器材,还有战胜蛮军之后剩余的兵力,都不是留守大营的四十万军队能抵挡的,所以保命为上的留守们爱上逃命去吧。
四十万残存的蛮军骑兵没敢骑马,而是不行拉着战马,直到离开大营有二十里远之后,才翻身上马,开始了加速逃跑的行程。
其实,就算是蛮军这四十万部队发动对隋军的逆袭,虽然不敢说取胜,但一定会给隋军造成重创!因为白天从早到晚打了一天的隋军此时已经是十分疲惫了,除了从后方赶过来的大批的民夫在监督投降的蛮军自己给自己挖大坑蹲着,其他的士兵都在酣睡当中。
甚至要不是知道隋军一贯的政策是要将被俘的蛮族带回去当作奴隶,那些投降的蛮军都有再次武装造反的心思——因为隋军命令他们挖大坑,差一点被他们以为是要活埋他们呢。所以大战过后的隋军现在绝对是属于外强中干,虚的一丕。可惜的是早已被吓破了胆的蛮军残余部队实在是没有那个逆袭的心思了。
蛮军大营里的部队逃走的全部过程,都在精力仍然充沛的斥候的监视之下。所有的隋军斥候其实也一样的提心吊胆,他们的人数毕竟太少了,如果蛮军发动进攻,他们根本抵挡不住,最多就是以自己的性命给隋军大军做出警讯,但是现在大营中的士兵到底还能不能继续作战,没有一个斥候干做出肯定的回答。
看到蛮族的实际动作,所有的斥候都在心里狂汗:平北将军大人,神人也!果然是隋军休息的越是大方,残余的蛮军就越不敢发动进攻,而只会选择逃走,这一出空城计成功了!
休息了一夜之后,取得了大胜的隋军士卒再度变得生龙活虎,开始重新整理身上的衣甲、武器,补充了从后方赶来的民夫运输来的新的弩箭、长刀、龙枪,当然少不了马车。
天色放亮之后,饱餐了一顿马肉的隋军士兵驾着马车,开始了随蛮军的追击,而留下了十余万的轻重伤兵和二十万民夫,开进了蛮族留下的大营,而饿了一天一夜的蛮族俘虏现在需要的是打扫战场,收拢战死者的尸体,或焚烧,或挖坑深埋。
再说逃走的蛮族大汗多摩,率领五十余万蛮军先一步逃走,不过到了后半夜就被从大营逃走的蛮军追上,这才得到了粮食,吃到了第一口干粮。不过比隋军更加疲惫的蛮军也无力再往前走了。就在距离蛮族大营一百五十里的位置停留下来,开始了休息——直接躺倒在草原上,幕天席地的直接睡着,连旁边人的大吼都无动于衷。
蛮军这一休息,可就给了关西五家机会,虽然让他们距离鸡鹿塞主战场有一些距离,但是傍晚的时候,接到李虎发射的红色蛇焰箭的接力传递的信后,就已经向蛮军逃走的方向开始出发,此时距离蛮族停下休息的地方已经不远了。
天亮十分,就在蛮军早起开始做饭的时候,一缕缕高高飞上天空的炊烟,就直接暴露了蛮军的方位。
找到了蛮军位置之后,就是十万五家精锐人封口马衔枚的悄悄接近,直到蛮族斥候发出了鸣镝报警,五家十万精锐骑兵才纷纷上马,开始了最后阶段的冲锋。
经过了一夜休息的蛮军实际上并没有从疲惫中恢复过来,也没有从前一天的大败中缓过精神,仍然是属于惊弓之鸟,接到了斥候的警讯之后,第一件事竟然不是重整军队,布下阵势,而是人人在争抢马匹,准备再度开始逃亡大业。
当五家十万精锐骑兵兵临蛮军的临时休息地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严阵以待的蛮军骑兵,而是混乱不堪的乌合之众。
别看此时的蛮军还有近百万之众,但是士气以丧,纪律无存,五家十万骑兵兵分五路,冲进了乱作一团的蛮军当中,原本预料的殊死抵抗根本没有发生,仅仅一刻钟功夫,五路骑兵就将蛮族驻地打了一个对穿,加剧了蛮族的混乱。
还不等五家精锐再度杀回,蛮军就开始了崩溃。
无数的蛮军四散而逃,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竟然还有蛮族骑兵奔跑中撞到一起的情形出现。不过五家精锐人数太少,蛮军虽然已经丧失了组织,但是一样有大小不等的骑兵能够集结到一起,在大呼小叫地呼喊着蛮军汇成更大的一团。而这些有了一定组织和规模的蛮军集团,就是五家精锐要打击的首要目标,尤其是那些穿着华丽的蛮族贵族模样的家伙!
隋军继承了先秦以及大汉帝国的军功制度,俘获或者斩首一名蛮族的贵族得到的军功是与斩首一名普通蛮族不一样的,对于所有的隋军来说,那就是活生生的功劳!
………………………………
第九十节追杀2
于是那些蛮族的贵族就开始倒霉了。
原本身边还有很多亲卫的贵族们,遇到隋军袭击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集结更多的人马,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集结的兵力越多,就越会成为隋军的打击目标。
所以只要有人聚集起超过五百人以上的人马,就会立刻享受到隋军一次次剥洋葱一样的打击,直到他们放弃集结更多的人马,开启了逃亡之路,才没有再度迎接到隋军的箭雨和马刀长枪。
于是,发现了隋军目标变化之后,几乎所有的蛮族贵族都脱掉了自己身上的华服,仅仅带领百十个亲卫,向着隋军进攻相反的方向逃走了。
失去了贵族组织的蛮军再也没有人能组织蛮军进行抵抗,而此前与大队汇合的多摩也再次消失不见。此时的蛮族凡是能找到或者抢夺到战马的蛮族都已经拼命地打马而走,留下的不是身上有伤,就是没有战马,面对精力旺盛、如狼似虎的隋军,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
五家精锐本身就是作为骚扰任务,面对蛮军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蛮族在与李虎率领的百万大军一战之后,战力下滑的如此之快,竟然让五家将骚扰打成了又一场大胜——留在蛮族宿营地的士卒,足足有二十万之多,还有超过三十万的尸体!
就在五家监督投降的二十万蛮族打扫战场的时候,已经恢复了满满元气的李虎大军也从鸡鹿塞主战场,沿着蛮族逃走的道路追赶了过来,看到此情此景,知道散乱的蛮族实在无法追击的李虎,只有命令部下与五家精锐汇合,加速打扫战场,并且押送俘虏返回鸡鹿塞——除非李虎有心率军攻击蛮族汗庭,否则此时见好就收才是正选。
这一次作战,虽然算不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隋军的伤亡一样的可怕。
战前出战的百万大军,到现在已经阵亡和重伤了足有十万,轻伤也不下二十万之众,就连李虎都挨了一箭,虽然不过是射在了肩头,并没有穿透甲叶,但也足够说明与蛮军决战时的惊险程度了。
好在隋军的战果也十分的丰厚,不仅让三百万蛮军铩羽而归,而且陆陆续续地俘获了超过百万的蛮族俘虏,这些未来都将是关西关中的重要劳动力,以及六家换取财富的活宝。
三百万蛮军出征,最终的结果却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甚至就连多摩大汗也在逃亡路上因为马失前蹄而身负重伤,回到汗庭后不久,就含恨而死,死前甚至连遗嘱都没有留下。而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