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刀倾情-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龅聊沟母呤郑抢洗笊孕淼悴Γ谷荒芄痪僖环慈V列牧椋还拢平饣叵⒌墓Ψ蛞言对谀抢洗笾稀
如此过了半年,这伙人在潼关盗取一座西晋大墓之时,恰好被经过的华山派高手发觉,双方一言不合,便即动起手来。这伙盗墓贼虽然身具武功,却又如何是华山派弟子的对手。为首的几名盗贼死在华山派剑下,剩下的被擒住之后,大半被华山派送到当地的官府衙门。只有少数几人,要么为恶不多,要么是被裹胁入伙,华山派审问一番之后,便给了些银子,教他们回家过活。只是这司徒桥却不通世故,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华山派众人不知道这人底细,一时之间又不好将他送官,只得将他带去见刘涌。刘涌是华山派最为精明之人,几句话便问清楚了司徒桥的来历。他送了司徒桥银两,劝他还是回到司徒家,安生过日子,不要在江湖之中到处漂泊。
司徒桥拿了银子之后,告别了华山派诸人,却也没有回家,仍是在江湖之中东游西荡,西至咸阳,东抵泰山,南达柳州,几乎将大明江山走了一个遍。其间颇历惊险,几次死里逃生,好在他也算吉星高照,竟然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更在机缘巧合之下,于云南哀牢山一处大墓之中,得了一部武功秘笈。他这人天性只好机关消息,对于武功秘笈并无半分兴趣,只是在江湖之中闯荡了两三年,知道若是手无缚鸡之力,在江湖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是以只得硬着头皮,强忍厌恶,寻了处无人的深山古庙,对照那部武功秘笈苦练了一年有余,自忖足以应付一些山寇毛贼,这才将那武功秘笈一把火烧了,重新踏入江湖。
他却不知道被他烧掉的那部武功秘笈乃是唐朝大盗空空儿亲手所写的《尺长经》,记载了空空儿最厉害的拳术剑法和轻功。那空空儿纵横天下,拳术、剑法均有独到之处,最厉害的便是他的轻身功夫,几可说得上是天下无双。司徒桥全然不懂武功,更不知道空空儿是何等人物。拿到秘笈之后只是粗粗翻看了一遍。他对剑法没有半分兴趣,便即略去不看,拳术倒是仔细看过一遍,只挑最易入门的几套拳法练了,至于那些千变万化的招式,一是司徒桥全无半分武功根基,若无高手指点,要想无师自通势比登天还难。二是他于武学一道实无半分兴趣,见了繁复的武功招式便即头痛。是以他修习的那几套拳法,只是空空儿生前最粗浅的功夫。至于空空儿的轻身功夫,更是要打牢根基。司徒桥翻看了几页,看到要挖深坑、腿绑砖、腰系瓦、背搭沉木,便即无兴趣再看,只挑简单的跳跃翻腾之术练了,其余的高深轻功心法,尽数置之不理
饶是如此,想那空空儿何等厉害,司徒桥修习的武功连他一成功夫都不到,出手之际却也颇为有模有样,对付寻常的江湖人物自是不在话下。
只不过这部足可以震古烁今的武功秘笈,却被司徒桥一把火烧了,实是令人叹惜。想那妙手空空儿纵横天下之时,虽然做了不少劫富济贫的侠义之事,只是他盗掘古墓、偷盗钱财,伤天害理之事却也做了不少。他在世之时,却也知道自己结怨颇多,死后遗体若被仇家发觉,不免被人凌辱糟蹋,是以远离中原,隐居于哀牢山中,为自己修了一座遍设机关的陵墓,又将自己一生所学的武功写成册子,藏在陵墓之中。自以为能打开陵墓之人,感念自己留书相赠之德,定然会善待自己的遗体。想不到遇上司徒桥这样一个二愣子,盗墓不为钱财,更不为什么武功秘笈,纯是为了自己的喜好。拿了武功秘笈之后,司徒桥初时只以为是建造陵墓的秘术,便即欢天喜地的走了,待得发觉是一部武功秘笈,登时大失所望,粗粗修习之后,竟然一把火烧了。空空儿若是地下有知,只怕也只能哭笑不得了。
(本章完)
………………………………
第360章
司徒桥离开哀牢山之后,又在岭南住了一年多,从散居于岭南各地的瑶、黎等族的部落中学到了不少机关消息之术和用毒解毒的法门,这才迤逦着一路北上。他打听到京城花家是天下制锁名家,开锁制锁的手艺举世无双,便径直到了京城。
那花家在各地均开设锁店,总号位于京城南城正当胡同。司徒桥先是到花家锁店总号做了一名伙计,露了几手开锁的绝活之后,掌柜大感惊奇,便将他送到花家的制锁铺子中,不出半月便从帮工做到了一名小班头。司徒桥原本就身负绝艺,数日之内便惊动了花家上下,都说铺子中来了一位制锁高手。花家老太爷亲自出面,设了五道难题,却尽数被司徒桥破解。老太爷大喜之下,便收了司徒桥做关门弟子。
司徒桥跟随花老太爷,又学了不少机关消息的设置和破解之法。只不过有一些秘术,花家却是传子不传女。司徒桥虽深得花老太爷的欢心,却也无法修习这些秘术。只是花老太爷深感司徒桥人才难得,便找了几个儿子商议。众人都认为司徒桥心灵手巧,于机关消息之上极具天赋,即便花家不将祖传秘术传与此人,他苦心钻研下去,将来这些秘术也必然被他所掌握。到了那时,这人说不定创出一个“司徒门”来与花家对抗,花家可就吃了大亏。当时便有人提议想法子将司徒桥弄死,以除后患。只是花老太爷和其他几位花家人都不同意,花家毕竟是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家,而且与官场也有关联,若是被仇家知道了消息,借着这人命官司闹到了衙门,那可真是后患无穷。只不过众人却也不甘心就此将司徒桥放走,到了最后有一个花家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说是花家老三的长女还没人提亲,不妨将她嫁给司徒桥。不过两人结亲之后,司徒桥须得入赘到花家,将来有了子嗣,也须以花为姓氏。若是司徒桥不从,便再想法子。
众人商议之后,便由口齿最为伶俐的花家老四去找司徒桥提亲。那花家大姐其时已二十五岁,是不折不扣的老姑娘。她之所以嫁不出去,却是因为自小便顽劣异常,又生得面目丑陋,加之花家又有一些颇为古怪的规矩,是以自小到大,竟然从来无人上门提亲。到得后来,这大姐年纪大了,知道无人想娶自己,心情郁闷之下,性子更为古怪。不只打鸡骂狗,辱骂家中的下人,连她的爹妈还有花老太爷,以及各位叔伯婶婶,没有不被她嘲讽辱骂的。到了后来,花家阖府上下,没有一个不怕她的。那些丫环仆妇,受了花家大姐的辱骂责打,便即在外面编排她的不是,最后闹得半个京城都知道花家大姐是一个泼妇,更无人敢上门提亲了。
花老四找司徒桥说亲之时,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哪知道他开口一说,司徒桥竟然满口答应。花老四又惊又喜,急忙跑回去告诉花老太爷和几位兄弟。花家众人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额手相庆。一是能将阖府上下头疼不已的老姑娘嫁了出去,从此少了一块心病。二是能将司徒桥羁绊于花家,使得天下再无人在机关消息之术上胜过花家,使得花家地位不坠,自是喜事一件。
依花老太爷的意思,原本想选一个良辰吉日,给司徒桥和花家大姐办喜事。花家老二急忙劝说道,此事最怕夜长梦多,一旦司徒桥变卦,这事可就不好办了。须得趁热打铁,生米煮成熟饭,司徒桥即使反悔,却也来不及了。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花老太爷也是恍然大悟,便即定下第二日招司徒桥入赘。
花家大姐招女婿入赘之事,当晚便传遍了大半个京城,很多人纷纷打听这个不怕死的家伙是谁,司徒桥三字第一次传遍京师便是那个晚上。第二日两人成亲,花老太爷乐得合不拢嘴,婚宴之后特意将司徒桥喊了过来,嘱咐他对花家大姐千万容让,不能吵架,更不能动手,否则闹出事端,便不好收拾了。当时司徒桥还以为花老太爷是担心他身有武功,出手不知轻重,打伤了花家大姐,便即满口答应。直到三日后他带着满脸伤痕去拜见花老太爷之时,才知道花老太爷话语中的深意。
只不过花家大姐脾气虽然暴躁,却也并非蛮不讲理之人,夫妻二人自成婚之后虽然打打闹闹,日子倒也算得上美满。只是随着花老太爷将花家的机关消息秘术尽数传给司徒桥之后,花家再也无人能与司徒桥争锋。到得后来,就连刑部和锦衣卫办案,都时常来请司徒桥帮忙。紫禁城几次翻修,大小殿堂的锁具却也尽数交由司徒桥来制作。一时之间司徒桥名声鹊起,将花家诸人全都压了下去。
花老太爷在世之时,对司徒桥甚为喜爱,以他的名望和地位,尚能压制住花家诸人。只是花老太爷去世之后,原本花家众兄弟就对司徒桥这一外姓人极为忌惮,此时没了顾忌,便即使了不少阴招。先是将司徒桥在制锁铺子大班头一职撤除,改由花家老二担任。其后又解除了司徒桥教授花家子弟机关消息秘术的职权,使得他再也不能进出花家藏书楼。到得最后,司徒桥彻底沦为花家子弟的跟班,再无半分权势。
按理说以花家大姐的性子,同族之人若是如此欺凌司徒桥,她定然要闹得天翻地覆。只是司徒桥这人向来对权势并不热衷,只是一心钻研机关消息,是以当不当大班头,对他来说却是无所谓。只不过不能进出花家的藏书楼,却让他颇为遗憾。只是他虽不大理会花家人对他的排挤,却也并非全然不通世故,知道这些事情若是被花家大姐知道,定然阖府上下吵翻了天。好在此时两人已搬出花家大宅,自立门户,他每日里仍到花家制锁铺子,即便枯坐一日,也绝不多嘴多舌。花家大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于司徒桥在花家受到压制之事,竟然全不知情。
此次花家听闻有人在打皇陵的主意,虽知此事风险极大,但是花家众人都是机关消息的高手,自然知道皇陵设置的机关厉害之极,可以说得上是天下一等一的能工巧匠才能参与。若是能够亲眼看上一看,对花家大有好处。是以花家族长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派出门中高手偷偷潜入皇陵。花家机关术第一高手却是司徒桥,若是众人在皇陵中遇险,没有司徒桥相随,只怕大有风险。是以花家族长决定司徒桥也随花家的高手同去,只是一路上须得听从花家子弟的号令,不得擅作主张。
司徒桥已将花家的机关术尽数学到手,在京城中早住得腻了,得了这个机会,却是欣喜无比。花家大姐原本不许他出府,只是花家族长亲自登门,要司徒桥与花家这十几名机关术高手一同外出办事,花家大姐这才答应下来。
待得花家众人到了皇陵,才发现皇陵内外戒备森严,全不似来时听说的那样。众人商议了一下,觉得就这样空手而回,实在是心有不甘,于是趁着夜色潜入皇陵。哪知刚到了门楼处,便被巡夜的卫兵发觉,登时被团团围住。花家众人原本并不将这些军士放在心上,殊不知皇陵出事之后,从京城派来了一批锦衣卫,见到有人潜入皇陵,这些锦衣卫立时出手。花家众人虽然武功不弱,却不是这些锦衣卫的敌手,一路逃出皇陵,途中已有四名花家人死在锦衣卫的手下。
好在花家子弟个个精通机关消息,逃走之际连施手段,布下迷魂阵,最终甩掉了苦追不舍的锦衣卫高手。只不过逃跑之际,众人为减小目标,便即决定分头潜逃,约好摆脱锦衣卫之后,自行返回京城。
司徒桥与两名花家子弟同行,中途装作腿部受伤。那两名花家子弟本来就不想与他同行,见他受伤无法逃走,生怕牵连到自己,是以一句话都没有多说,便即拔腿溜走。司徒桥见两人自顾自走了,心下大喜,当即到附近农家偷了一身衣衫,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八宝莲花山。
这一路走来,他当真是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既无花家大姐的凶狠指责,更无花家众人的处处排挤,只觉得一生之中,从未如此逍遥自在过,再也不想回到京城花家,去过那暗无天日的日子。
那一日他正在一处镇子上打尖,恰好遇到华山派诸人路过。虽然一别经年,刘涌内功深厚,面貌却没有什么变化,是以司徒桥一眼便认出了刘涌。当年司徒桥初出家门,不通世故,若不是刘涌赠银将他放走,送到官府之后,盗墓乃是重罪,即便不被砍头,只怕也会暴死狱中。司徒桥感念刘涌之恩,便即上前相见。两人叙谈之下,各自感叹世事变幻无常。此时司徒桥在江湖之中也有了一些名头,刘涌也为他高兴。待得司徒桥听说有人向沙家堡堡主沙一鸣挑战,便即恳求刘涌带自己同去,观看这场武林中难得一见的高手决斗。想不到这一路走下来,到了这洞窟之中,司徒桥的本事恰好能够用上。
正因为司徒桥有如此来历,他走进这密道之后,发现此处经过机关术高手设置,便即兴奋无比,便如同武学高手见到能与自己一较高下的对手一般,恨不能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全都讲给众人知道。是以听得慕容丹砚开口询问,恰好搔到他的痒处,登时容光焕发,对慕容丹砚道:“这条河流,正是这座洞窟内一切秘密的根源所在!”
(本章完)
………………………………
第361章
慕容丹砚曾经随着厉秋风一起,在皇陵地下独闯柳生宗岩手下术士布设的移魂大阵。在陷入移魂大阵之前,亲眼见过一条汹涌澎湃的地下河流。只不过待破解了移魂大阵之后,那条地下河流却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当时厉秋风似乎说过,皇陵地下的机关,要靠地下河流的流水之力来驱动,只不过慕容丹砚并未放在心上。此时听得司徒桥又提起了地下河流,心中似乎想起了往事,只是模模糊糊地记不清楚。
却听司徒桥得意地说道:“初时我进入这洞窟之时,便惊奇于那块千斤巨岩是如何升起和落下的。须知人力有限,任你武功再高,能推动一二百斤之物已属难得。那块巨石凭借机关操纵,若无外力加持,这机关设置的再巧妙,却也无半分作用。我修习机关术之时,知道凡属以力取胜之机关,无论其设置如何精巧,加持之力和木轮二者缺一不可。而在陵墓之中,可借助的加持之力大半都是水流之力。”
司徒桥说到此处,得意洋洋地扫视了一圈众人,道:“曹操曹孟德的名字,想来各位都是听说过罢?”
众人被他说得云山雾罩,正是摸不到头脑之际,忽听得他又提到了曹操二字,更是莫名其妙,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人到底想说些什么。林义郎等人早就不耐烦他东拉西扯,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只不过密道中虽有火把光亮,仍是昏暗无比,是以这些人虽然个个脸色不豫,除了站在身边之人,其他人倒也看不出来。
司徒桥见众人一脸不解的神情,心下更是得意,笑道:“曹孟德这人一代奸雄,一向是宁肯我负天下人,绝不容天下人负我。虽说他杀吕伯奢一家之事于史书上并无记载,只是世人口口相传,但是从他后来借粮官之头稳定军心、为报父仇屠徐州、杀死伏皇后、以献帝为傀儡、连手下大谋士荀彧都被他逼死等诸般事情来看,此人虽雄才大略,为一代枭雄,只不过生前的缺德事只怕也没少干。不过曹孟德干过的最坏的一件事,便是盗掘陵墓,充作军资……”
他此言一出,众人不由得都是悚然一惊。自南宋朱熹之后,世人皆骂曹操为奸雄,坐实了他乱臣贼子的名头。明太祖起兵驱走蒙元,打出的旗号便是恢复大宋江山,重现汉人衣冠。因此大明立国之后,国人皆从宋时习俗,对于曹操的议论自然也与宋时无异。市井酒肆之中,往往有说书人讲述三国旧事,白脸奸雄曹孟德的大名已是人人皆知。只不过大多人只知道此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嘴里说着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可叫天下人负我,杀伏皇后,斩孔融,借梦游杀侍臣以警左右之心,种种恶行,令人发指。只不过曹操盗掘陵墓,却是第一次听到。
丐帮帮主邓遥虽是武林高手,只是身在丐帮,每日却也要在街上行乞,生平一大喜好便是蹲在酒舍茶馆门口听人说书。大明立国之初,说书人本来喜好《英烈传》等讲述大明开国诸将故事的评话。只不过明太祖连兴大案,将开国功臣几乎杀了个干净,这些说书先生昨日口中的英雄,说不定到了今日便成了刀下之鬼,吓得人人自危,《英烈传》自此销声匿迹。其后艳情故事风行于市井之中,只是好景不长,朝廷以“有伤风化,导人淫佚”为名,抓了不少说书先生,送进衙门之后在屁股上打上数十记板子,艳情评话立时消失在街井之上。说书先生们聚在一起商议,当朝之事不敢说,艳情之词不让说,只得拿前朝来说事。唐宋距大明不远,若是说到书里,闹不好会被官府安上一个“借古讽今”的罪名,不免挨一顿板子,再往前推,便是三国故事最为精彩,是以一众说书先生便如约好了一般,在京城各处酒肆茶舍,开讲三国英雄的故事。自此大明天下,不只热闹街市,便是荒村野店,凡水井人迹之处,便有三国故事流传。邓遥踏遍各省,每到一地,必然要听书取乐。只是他听三国,却与别人不同,最佩服的便是被世人视为奸雄的曹操曹孟德。是以听得司徒桥指斥曹操盗人陵墓,便忍不住在一边说道:“胡说八道!曹操一世枭雄,岂能做这等卑鄙之事?!”
司徒桥听他当面指斥自已,却也并不生气,仍是得意洋洋地说道:“这位老兄,曹孟德盗掘陵墓,在书上是有记载的。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交战于官渡。大战开始之前,袁绍帐下的谋士陈琳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其中有这样几句,‘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他诵读这几句话时,摇头晃脑,倒也是字正腔圆,颇有几分文采,待得见到火把之下,邓遥、林义郎等几名粗豪汉子一脸茫然,知道他们不懂,便接着解释道:“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曹操在军中设置了名为‘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等军职,专门负责盗掘陵墓。是以曹操大军过处,陵墓全都遭了殃,死者的尸骨被抛在野地里,情形凄惨无比。”
邓遥等人一向在江湖中厮混,虽说多少认识些字,读过几本书,无非是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如何读过陈琳这等大文豪的文章?是以听到司徒桥大掉书袋,却是听得云山雾罩,虽然心下不服,却又无法出言反驳。
厉秋风读书却是不少,因师门渊源,于三国一段旧事颇为熟悉,是以在一边说道:“陈琳这篇文章,却也不能全信。其时他在袁绍帐下,与曹操争夺天下,双方互为强敌,临敌之际,写篇文章骂骂敌人,却也并非什么稀奇之事。是以在文章之中,编排一些曹操的丑事,倒也是情理之中。曹操此人,确有雄才大略,虽有屠徐州之举,只是放纵曹军盗掘盗墓,除了陈琳这篇文章之外,却也不见于史书。”
他说到此处,略顿了顿,接着对司徒桥道:“司徒先生,您方才说到这山中定然有一条地下河流,且这条河流是洞窟之中所有机关秘术的根源所在。不知道为何又从这河流说到了曹操?”
他此言一出,司徒桥猛然拍了一下大腿,道:“我这人说话确是有些颠三倒四,将话题扯得远了。那曹操活着之时,盗墓掘陵之事做了不少,而且其时关羽虽然败亡,刘备仍然占据益州,兵力日盛。江东孙权,三世经营,实力不可小觑。魏、蜀、吴三方谁能得了天下,在曹操病危之际,尚属未知之数。何况曹操自从陈留起兵,一生之中征战疆场,杀戳甚众。在朝堂之上,威压群臣,害死忠于汉室的大臣不知道有多少。是以他生怕自己死了之后,陵墓为人所盗掘,尸体不免遭人践踏。在他临死之前,花重金请来天下最厉害的术士和能工巧匠,为他营造陵墓。墓中遍设极其厉害的杀人机关。为掩人耳目,他又留下遗言给继承他魏王之位的曹丕,发丧之日,邺城四门均有送葬队伍出城,在邺城城外各处设七十二处疑冢,主祭殿堂建于西门豹祠西一处高坡之上。曹丕遵守曹操的遗言,将事情办得极为周全。是以天下人皆知曹孟德的高陵位于西门豹祠西,却极少人知道那里只不过是主祭曹操的大殿而已。曹操的遗体早在发丧三日之前,便由其心腹大将许褚带同数十名死士,送入早已秘密建造完成的曹操陵墓之中。待得将他的灵柩安置妥当之后,一众死士自闭于曹操陵墓之中,为曹操殡葬,只有大将许褚一人活着离开曹陵。”
众人听他叙说这段旧事,心下俱都震惊之极,慕容丹砚更是将他的话当作故事来听,自不会出言打断。便是邓遥这等对司徒桥颇不服气之人,却因喜好听书,此时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是以密道之中只听得呼呼风声,再无人对司徒桥的话提出质疑。
只听司徒桥说道:“曹操的陵墓建成之后,那些术士和能工巧匠便被曹操下令秘密处死。曹操下葬数年之后,曹丕突然下令尽毁高陵地上殿阁楼堂,当时他的借口是‘从先帝俭德之志’,将高陵的殿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