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刀倾情-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正思忖之间,忽听得一声厉响,紧接着有人惨呼倒地。那口音古怪之人冷笑一声,道:“困兽犹斗。好,我便成全你!”
他话音未落,喊杀之声大起,想来柳生一族的杀手已然大举围攻,想要将于帆等人一举杀掉。
厉秋风知道这些杀手武功诡异,训练有素。此时到达这树林中的几有四五十人,于帆和于承嗣等人绝非这些杀手的敌手。是以他不再犹豫,右足一点,便从树顶跃了下去。
厉秋风身在半空,却已看清了树下的情形。只见五六丈之外有一片空地,此时站了数十人,手中都举着火把,将四周照得一片光明。圈子中躺了七八个人,一动不动,想来都是死在柳生一族杀手发射的十字形暗器之下。于帆和于承嗣被围在中间,两人背靠着背站在一起。于帆手提长剑,剑身上已染上了鲜血。于承嗣右手提着一条乌黑的长鞭,虽然身陷重围,却是凛然不俱。
厉秋风跃下大树之时,右手已然从怀中掏出一把铜钱。待他落至半空,右手一甩,十几枚铜钱激射而出,直向一众杀手打了过去。此时他离这些杀手不过五六丈远,又是居高临下,发射铜钱之时右臂贯注内力。即便不取准头,杀伤力却是极大。只听一片惨呼之声,已有十几名杀手翻滚在地,抱着脑袋扭动了几下,便即毙命。
待厉秋风双脚落到地上,这些杀手才转过身来,一脸惊恐地看着厉秋风。
此时于帆和于承嗣仍然被杀手围在当中,看不到厉秋风的面容。只不过见十几名杀手惨叫着倒在地上,知道定然是生了变故。待这些杀手转身迎敌,于帆知道这正是杀敌的大好良机,左肩轻轻一顶站在他身后的于承嗣,身形闪动,直抢到一名杀手的身后,手中长剑快如闪电,已自刺入一名杀手后心。
便在此时,于承嗣也已动手。只见他右手一甩,手中长鞭如毒蛇一般,悄无声息地缠住了一名正抬头向圈外张望的杀手的脖子。那杀手猝不及防之下,待得惊觉情势不妙,脖子已被长鞭牢牢勒住。于承嗣右臂用力一甩,那杀手被他长鞭带动,身不由已的飞了起来,脑袋正撞向了对面一名杀手的脑袋。只听“喀嚓”一声,两名杀手的脑袋撞到一处,登时鲜血横飞,脑浆四溅,两名杀手滚在一处,登时毙命。
电光火石之间,已有十余名杀手横尸当地。那杀手首领心下大惊,他没有料到背后突然有人冲了出来,只道是于帆早有防备,故意在此处诱敌。待自己带了手下围上来之时,躲在一边的敌人出手偷袭,一出手便杀了自己十几名手下。此人不只武功了得,更是心狠手辣,令人不寒而栗。
那首领盯着厉秋风,见他赤手空拳,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心下暗想:“单凭此人,决计不敢向咱们挑战。十有**在左近还有埋伏,想将咱们一鼓俱歼。”
他念及此处,脑袋不由自主地向左右轻轻转了转。只不过厉秋风方才跃下之际,早就从众杀手之中认准了他便是首领。是以他的脑袋虽然只是微微转动,厉秋风却立时察觉,猜到了这首领的心思,故意冷笑一声,道:“你们已经陷入重围,还不乖乖投降?!”
厉秋风话音方落,忽听得南侧有人笑道:“咱们兄弟全都到了,管教这些王八蛋一个都逃不了!”
那首领见自己猜的不错,哪里还敢逗留?只听他一声呼喝,转身便向西奔去。这些杀手见首领逃走,又见十几名同伴惨死当地,却也敢留在这里。只见人影闪动,二三十名杀手跟在那首领身后,没命地逃了出去。
厉秋风已然听出方才是司徒桥的声音,心下大喜,正想招呼之时,却见于帆从地上捡起一支火把举在手中,对厉秋风说道:“想不到在这里又遇到了百户大人。”
厉秋风苦笑道:“于大人,真是山不转水转,咱们在这里又走了一个碰头。”
便在此时,只听得脚步声响,紧接着从南侧几株大树后转出一群人来。为首的正是司徒桥,圆觉等人跟在后边。司徒桥哈哈笑道:“厉兄弟,你真是了得,居然后发先至,想来天龙门和碧云坞都折在你手中了罢?”
圆觉和一众女尼见到地上横七竖八躺了二十多具尸体,登时一个个神色大变。有两名女尼只有十五六岁,见了这些尸体,登时吓得哭出声来。慧清倒还算镇静,呵斥道:“不过是几具臭皮囊罢了,有什么可怕?”那两名女尼被慧清训斥,哭声反倒更大了。
圆觉见慧清瞪大了眼睛,正要继续呵斥众尼,便即对慧清说道:“你这些师妹年纪幼小,见了这等可怕的情形,心生畏惧却也是人之常情。你这般凶霸霸地瞪大了眼睛,只怕原本不害怕的人,也被你吓坏了。”
慧清见师父开口说话,自然不敢反驳。司徒桥却已看到了于帆和于承嗣,哈哈笑道:“与你们二位真是有缘。昨日本以为分道扬镳,想不到今日又在此处相见。有趣,有趣。”
于帆收回了长剑,笑道:“咱们何尝不是这样想的。方才多亏百户大人出手相助,否则只怕情势大大不妙。”
厉秋风皱着眉头说道:“于兄,这些倭人为何要苦苦纠缠两位?”
于帆面露为难之色,过了半晌才道:“实不相瞒,下官在福建官场蹉跎之时,曾经剿杀过沿海的盗贼,想来得罪了这些倭人,他们才会到处追杀下官。”
厉秋风心想此人言不由衷,只怕是当面说谎。若当真是因为在福建作官时剿杀倭寇,这些杀手才会屡次三番地追杀他,那也将这些倭人看得忒也小了。于帆与扶桑高手结怨,定然另有缘由。只是瞧于帆的模样,自然不肯将实情说给自己。两人泛泛之交,厉秋风也无法逼问于帆。无奈之下,他只得点了点头,道:“这些人神出鬼没,极难对付,于大人可要千万小心。”
………………………………
第572章
于帆道:“多谢大人提醒,下官铭记在心。”
厉秋风点了点头,道:“两位到这里来,也是为了寻找黄大小姐的么?”
他此言一出,站在圆觉身后的黄大小姐一怔,转头望向于帆,目光中尽是惊恐和疑惑。
却听于帆说道:“不错。下官昨日到了修武县衙门,拜见黄大人。他甚是烦恼,说起黄大小姐失踪之事。下官既是县丞,缉拿盗贼、保得县内平安,是份内之事。是以今日到衙门视事,听得有人来报,说是在王庙村一处尼庵之中发现了黄大小姐的行踪。下官听说衙门的尹捕头和冯师爷亲自带了数十名捕快兄弟赶往王庙村,想要救出黄大小姐。下官生怕尹捕头等人有失,便随后赶了过来。只是走到了中途,却与冯师爷等人不期而遇。冯师爷说黄大小姐被人绑架到王庙村的消息乃是谬传,不过下官生怕冯师爷一时疏忽,为奸人所乘,便没有随他们一同回转修武县城,而是带着七八名衙门里的兄弟赶到了王庙村后山的苦乐庵。只不过待咱们赶到尼庵之时,里面已是空空如也,连鬼影儿也没一个。咱们便沿着脚印追到后山。想不到在山林中迷失了方向,越走越偏僻,最后这些扶桑武士突然出现,咱们猝不及防,袁典史等人死在这些人的暗器之下,想来当真令人痛心。”
厉秋风见他说到袁典史等人之死,脸上并无半点哀伤,心下暗想:“只怕姓袁的死在杀手手中,正中你的下怀。”只不过他心下虽然这样想,脸上神色却是没有丝毫变化,口中说道:“于大人,有些事情并非如你所想的那样。黄大小姐离家出走,实是有说不出的苦衷。还请于大人先行回转修武县城,待此事了结之后,黄大小姐自然会回转家中,于大人不必担心。”
于帆一怔,道:“听大人的意思,您知道黄大小姐的藏身之处不成?”
他一边说一边向司徒桥和圆觉等人望了过去。黄大小姐方才听说于帆前来寻找自己,早就躲到了圆觉的身后。是以于帆扫视了一圈,只看到十几名女尼,自然不会是黄大小姐。只是他心中疑云未消,却也不能逼问厉秋风,只是脸色不豫,右手的长剑微微颤抖了一下。
厉秋风猜到于帆怀疑自己,却也不想解释,只是摇了摇头,对于帆说道:“于大人,黄大小姐之事,你就不要插手了。倒是那些扶桑武士虽然已经退去,只是这些人阴狠毒辣,绝对不会就此收手。两位回转县城之时,途中千万小心。”
于帆见厉秋风并不回答自己的问话,心下虽然不快,却也无法发作,只得点了点头,冲着厉秋风拱了拱手,转身便要离去。厉秋风道:“于大人请留步。这位典史大人和其他几位修武县公人的遗体,要如何处置才好?”
于帆一怔,这才想起袁典史等人被扶桑武士杀死,实是一件大案。方才自己心下不快,只想着离开此地,竟然忘记了这些人的尸体还留在树林中。袁典史虽然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只不过连同六名公人一同死在这里,修武县定然要将这案子查个清楚。若是厉秋风等人不在现场,自己和于承嗣自然可以拍拍屁股就走。只不过眼前这十多个人亲眼瞧见了袁典史等人的尸体,自己想要隐瞒此事只怕也瞒不住。是以他略一沉吟,这才对厉秋风说道:“这些兄弟是被扶桑武士所害,下官须得禀报知县大人。待下官先行回转修武县街门,向知县大人细说经过,然后再由尹捕头带着仵作前来验尸。”
厉秋风道:“可是这些兄弟的遗体若是就这样置之不理,只怕会被山中的野兽吞食。到了那时,不只对死者不敬,若是仵作前来验尸,只怕有些事情于大人也难已说清楚。”
他话音未落,于承嗣双眉一挑,道:“若依着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在这里看守着这些尸体,静等修武县衙门派人前来查看?若是他们不来,我家大人便要在这里活活冻饿而死不成?!”
于帆见于承嗣出言顶撞厉秋风,心下焦急,生怕惹得厉秋风不快,与两人为难,不免耽误了大事。是以他对于承嗣怒喝道:“住嘴!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儿,还不快向大人赔罪?!”
于承嗣先前被袁典史折辱,已是憋了一肚子气。此时见厉秋风与于帆说话之际,颇有以上压下之意,心中再也忍耐不住,便即抢先说话,为于帆出头。此时见于帆呵斥自己,却也并不害怕,双眼恶狠狠地盯着厉秋风,目光中尽是挑衅之意。
于帆暗想事情要糟,正想如何遮掩过去之时,却见厉秋风微微一笑,道:“这位小兄弟只怕会错了意。我的意思是先不妨用树枝将这些兄弟的遗体遮掩好,待于大人和尹捕头等人回到这里,再将树枝搬开,岂不是既保全了这些兄弟的遗体,又不至于让于大人为难?”
于帆见厉秋风并未恼火,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倒并不是畏惧厉秋风,只不过大事未成之前,却不能横生枝节。这锦衣卫来历不明,武功高强,且极富智计。若是惹恼了他,只怕自己族人辛苦策划之事,不免成为泡影。如此一来,数百位族人的性命,便是白白牺牲。是以于帆已暗下决心,拼着自己受尽屈辱,却也绝对不能在大事成功之前与这锦衣卫翻脸。他打定了主意,听厉秋风说完之后,便即拱手说道:“大人说的是。下官一时不慎,考虑不周。至于下人冒犯大人,下官难辞其咎,还请大人恕罪”
厉秋风见于帆说话之际,面色不变,声音沉稳,哪里有半分痛心疾首的模样。心里知道此人另有所图,却也不想揭穿,当即沉声说道:“于大人,你不必如此客套。咱们只不过是萍水相逢,谈不上什么罪不罪的。既然于大人还有要事,咱们就此别过。”
他说完之后,向于帆拱了拱手,便即转身对司徒桥道:“司徒先生,咱们走罢。”
司徒桥早就瞧于承嗣不顺眼,是以连于帆都恨上了。听得厉秋风要走,正中下怀。当即嘿嘿一笑,道:“厉兄弟,我早就等着你这句话了。”说完之后瞥了于承嗣一眼,冷笑一声,便即转身对圆觉等人说道:“咱们就不耽误两位官爷办事了,大伙儿走罢!”
厉秋风和圆觉等人随着司徒桥向西侧走去,直走出了数十丈,司徒桥才压低了声音对厉秋风道:“这两个小子另有图谋,厉兄弟千万不可轻信他们。”
厉秋风一怔,道:“司徒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司徒桥道:“这两人来历可疑,行踪诡异,绝对不是寻常的官儿。那些倭贼三番两次找他们的麻烦,只怕是这两人与柳生一族有什么纠葛。”
厉秋风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司徒先生,这次只怕你想错了。那些扶桑武士,绝对不是柳生宗岩的手下。”
司徒桥心下一凛,道:“厉兄弟,你没瞧见那些倭贼用的暗器么?我在虎头岩曾经见过这种暗器,听得刘先生说起,这暗器是柳生一族杀手的独门利器,中原武林各门派都没有这种暗器。”
厉秋风道:“方才厉某也以为这些扶桑人是柳生一族的杀手。只不过后来瞧见这些人用的兵刃,才知道自己先前完全想错了。柳生一族的杀手虽然也使用这种十字形暗器,只不过他们的武器都是长剑。而方才这些杀手手中的兵刃却是长刀,而且这种刀与中原武林高手所用的刀完全不同。这些人确实也是扶桑武士,只不过绝非柳生宗岩的手下。”
司徒桥越听越是糊涂,道:“厉兄弟,你这话我可就不懂了。倭贼难道不是以柳生宗岩这个老王八蛋为首吗?”
厉秋风心想柳生宗岩的来历极是隐秘,听司徒桥的口气,刘涌似乎对他说过出现在皇陵、永安城、虎头岩的柳宗岩是由扶桑人假冒的。只不过柳生宗岩与柳宗岩的渊源,想来司徒桥并不知道。他只以为倭贼都是柳生宗岩的手下,这可是大错特错了。但是司徒桥这人行事诡异,厉秋风对他一直心存忌惮,不想将柳生宗岩的来历说给他听。是以厉秋风思忖了片刻,这才对司徒桥说道:“其实骚扰大明的倭寇并非只有一股。柳生一族来自关外苦寒之地,自然是柳生宗岩的手下。而为祸东南沿海的倭寇则是海盗,与柳生一族或许互通生气,相互之间却并不相属。我瞧着今日追杀于帆这伙扶桑武士,十有**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柳生一族并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于帆说这些武士追杀他,是因为他做官时得罪了倭寇,这话十有**靠不住。”
司徒桥这才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口中说道:“我就说这两小子靠不住吧,果然事事瞒着咱们。厉兄弟,咱们与这两个小子屡次碰头,世上又哪有这样的巧事?我猜这两个小子说不定一直阴魂不散地跟着咱们,想要打咱们的主意。比如说对厉兄弟身上这颗关羽的头颅,只怕不怀好意。”
厉秋风心下暗想:“要说对我身上这颗关羽头颅不怀好意的,又有哪一个能比得上你司徒桥?”念及此处,厉秋风冷笑一声,道:“司徒先生,你们先行离开苦乐庵,怎么反倒落到了厉某后面,这倒是奇了。”
………………………………
第573章
司徒桥嘿嘿一笑,道:“各位落在厉兄弟后面,却是另有隐情。我随着圆觉大师等人进了树林之后,便在树林中按着奇门五行布下了迷阵。原本想着蔡京这个草包和崔延寿若是敢带人追赶,便要他们在树林中转上一夜,让这些混账王八蛋挨饿受冻,虽然弄不死他们,却也只以丢了半条性命。想不到碧云坞和天龙门没有出现,倒是姓于的带人悄悄进了林子。我瞧着他们陷入了迷阵,兜了两个圈子。不过这姓于的确实厉害,竟然瞧出情势不对,带着众人倒着身子往回走,想要退出树林。不过我早就想到了这一招,趁他们不注意,又造了一些假脚印,将他们引到山上去了。”
厉秋风一怔,道:“方才厉某也曾大兜圈子,不过看到地上的脚印恰好是你和圆觉大师等人留下的,怎么没有发现于帆等人的足迹?按时间推算,他们应该走在我后面才是。不过方才我上山之时,他们又走在我的前面,这可说不通罢?!”
司徒桥傲然说道:“厉兄弟,这迷阵既然是我布下的,自然与别处不同。其实在苦乐庵后的围墙之下,我已经布下了一个小阵。这个小阵倒不是为了将人陷于其中,而是要让人走上歧路。若是有人沿着脚印追过来,便会着了道儿。进入这林子之后。我布下了五处迷阵,若是有人追过来,绝对逃不出这些迷阵的范围。厉兄弟和姓于的在从苦乐庵后墙跃出之时,便已被小阵所迷惑,眼中看到的虽然是咱们的脚印,其实都是假的。待你们被小阵迷惑,追入树林之时,分别陷入不同的迷阵。姓于的转了两个小圈,便即发觉不对,想出了倒退的法子,想沿来路退出树林。只不过被我用假脚印迷惑,深陷迷阵之中。东为西、北为南,他想着是向山下走去,其实恰恰相反,反倒直奔山上而来。倒是厉兄弟兜的圈子大了些,耽搁了不少时间,被姓于的抢到了前头。我这迷阵仓促布成,破绽极多,姓于的想出了法子脱困,是因为他身边还有八九个人,这么多眼睛盯着,自然能找出破绽,这阵法的威力便要减弱不少。而厉兄弟孤身一人,我这迷阵还是困不住你,佩服,佩服之至。”
厉秋风道:“你是说敌人越多,这阵法的威力便越弱么?”
司徒桥道:“不错。其实这迷阵变化再多,也不过是障眼法罢了。厉兄弟不妨想想,一个人在黑夜时到了这树林之中,原本心中便有几分恐惧,我只要稍稍改动四周的物件,便可利用来人这份恐惧,让他坠入毂中。只是每个人的心思不同,害怕的东西也不同,眼睛看到的情形自然更加千变万化。是以对方人数越多,我要设置的东西便越多。人力总有穷尽,即便姚广孝有鬼神莫测之能,在虎头岩下山窟中设置的迷宫最终仍然被咱们破了,便是这个道理。若是迷阵真能无坚不摧,那事情反倒简单了。姚广孝只须以奇门五行布阵,便能一口吞下燕王百万大军。可是事实上姚广孝却不能用奇门五行来对付朱元璋父子,而是要借助诸葛亮的阴阵,取得数万幽魂相助,才能有把握击败朱棣。”
厉秋风听得瞠目结舌,不懂司徒桥这话是什么道理。火把映照之下,司徒桥见厉秋风脸色阴晴不定,知道他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心下暗想:“原来你小子也有如此为难的时候,哈哈,哈哈。”只不过他虽然以下这样想,却万万不敢显露出来。是以司徒桥略一沉吟,这才接着说道:“这样说罢,比如说我在手中藏了一枚铜钱变戏法儿。站在我对面的人瞧不出来铜钱在我手中转来转去,但是站在我两侧的人十有八九能发觉我在捣鬼。至于站在我身后之人,自然能将我手上的变化尽数看在眼中。这些人只要有一个人发觉我在捣鬼,这戏法便不灵了。厉兄弟,我这样说你总明白了吧。”
厉秋风仍然似懂非懂,不过却也不想多问,接着说道:“那些扶桑武士突然赶到,丝毫不受司徒先生迷阵的阻挡,便是这个道理罢?”
司徒桥道:“不错。这些倭贼足有五六十人,而且是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我这几处迷阵对他们压根没什么用。”
厉秋风摇了摇头,道:“我听说昔年先主刘备兵败夷陵,为吴将陆逊追杀,窘迫无比,仓皇逃往白帝城。待陆逊率数万大军追至鱼腹浦之时,遥望江边杀气弥漫,恐有埋伏,便即下令大军停止追击。陆逊召来当地土人问话,知道当年刘备入川,取白水,袭涪城,夺绵竹,节节获胜。只不过在围攻雒城之时,谋主庞统中箭身亡。刘备无奈之下,只得急招留守荆州的诸葛武侯赴川助战。武侯入川之时,先行派出大将赵云赵子龙带领三千军卒,取大石在鱼腹浦的沙滩上堆出了百余处石堆。自此常常有雾气如云,自石阵内升起。陆逊听了此事之后,自然不信,便即带了手下众将和五百军卒,立马于山坡之上观看石阵。
“陆逊立于高处,见石阵虽然看上去杂乱无章,却隐含着开、休、生、死、惊、伤、杜、景八门。陆逊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熟读兵书战策,一望便知这石阵的生门在何处。当即哈哈大笑,道:‘诸葛亮装神弄鬼,以石阵惑人,不足为惧。只须从平门进,生门出,便可破了这石阵。’他说完之后,便要亲自入阵。诸将皆以武侯有鬼神莫测之能,劝说陆逊不要行险。陆逊夷陵一把火烧了先主大半军马,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只想着破了武侯布下的石阵,自然是锦上添花,世人只道自己远胜诸葛亮。是以他不听诸将劝说,带着众人骑马冲入石阵。
“只不过陆逊站在山坡上看这石阵,自以为已将阵法的奥妙尽数了然于胸。只是待他骑马进入石阵之后,四周突然雾气弥漫,只能看见身前数尺之内的情形,隐隐有无数鬼魂穿行于雾气之中。陆逊大惊失色,待要退出石阵,却又担心被手下诸将耻笑。正自犹豫之时,其部将已然瞧出情形不对,生怕陆逊还要留在石阵之中,只得劝道:‘天色已晚,将军不妨先退出石阵,待明日再来破阵不迟。’这话正中陆逊下怀,他当即要带着众将和五百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