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院上坟-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和彭玉书握了握手,请他在身边坐下,歪过头问他:“玉书,怎么样?最近见到老胡没有?我和他通了两次信,这一段又不常在北京,一晃快两年没见了。”

    彭玉书向我摇摇头,苦笑着说:“别提了,胡安北我这一年里也就见了一次,神龙见首不见尾啊,自从接了团里的任务,所有时间都用来排节目了,他又是那种太较真而的人,一点小问题都要考据求证,差都不知出了多少回。”

    “他的嗓子怎么样?恢复了吗?今天有没有他的戏?”我连忙又问了一句。

    彭玉书向我苦笑了一声,没说话,把手里的节目单递给了我。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六祖坛经》)
………………………………

第二百六十八章 戏魂 (巳)

    我打开节目单匆匆扫了一眼,从头到尾排了十几出经典京剧的选段,有剧目名,有戏的简介,有演员的介绍。但里面没有胡安北的名字,我不禁有些失望,看来并不是所有不懈的努力都有回报,天数、命数、运数,也许从古至今就没有人完全参透过。不过,唯一让我有些欣慰的是,在导演栏里看到了胡安北的名字,还是整台戏的艺术总监。

    这时,礼堂里的灯光暗了下来,演出即将开始。坐在我旁边的彭玉书低声说道:“老常,演出完了,我们还是约胡安北聊聊吧,我觉得他这一两年变化很大,不光是嗓音上的,包括精神状态,包括生活习惯。我听说半年前他还离了婚。”

    “离婚?不会吧?他们可是患难夫妻,怎么会离婚了?”彭玉书的话让我非常惊讶。

    “谁知道呢?以前我们也算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可现在,这么大的事儿我还是听他们京剧团的人说的,反正传得很邪乎,说是胡安北精神有问题,经常有家暴什么的。还有人说,胡安北借着编新戏采风,跑去江西龙虎山上的道观,准备修仙去,那他媳妇还能跟他过?”

    演出开始了,在幕布拉开的一刹那,我一下明白了这台节目为什么编排了一年之久。舞台从舞美、灯光、道具,再到演员的服装、扮相,都是美轮美奂,一扫我对传统京剧的看法。音乐更是别出心裁,除了京剧常用的传统乐器,还有一个小型的交响乐团在下面伴奏,音响配器的效果很是震撼。可惜我的心思完全不在演出上,一会儿惦记着看了一半的戏魂,一会儿又想着胡安北周围这一年来巨大的变故,索性借着第一幕演出谢幕换布景的功夫,拿起身边的杂志,离开了座位。

    在礼堂的通道里,有一排座椅,是为演出开始前早到的观众准备的,此刻空无一人。在座椅上坐下,里面的锣鼓梆子声再次响起。这一出似乎是团里的招牌节目四郎探母,在这样一个奇妙的场景里看书,也许更能融入书中的情景吧?我重新翻开杂志,找到刚才中断的那一页继续读了起来。

    我承认,如果不是中间被彭玉书打断,我会始终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而忽视掉很多东西。再次去读时,我发现,故事后半部分的叙事方式与前面完全不同。前半部分,有起伏有跌宕,有入木三分的内心情感,也有颇多无奈的命运描绘。在后面,完全没有任何的感**彩,没有喜怒,没有好恶,只是一种平淡得近乎冷漠的描述。我实在无法想象这前后都是一个人所写。

    乾隆思前想后,也只有一个办法度过眼前的难关。他告诉小玉兰,这个孩子将来生下,不能进入皇族的谱系,否则会因为小玉兰的出身,而在宫中饱受歧视,而自己也会因道统礼法的约束,很难对他有特殊的关照。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那这个孩子不但没有任何依傍,还很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与其这样,不如孩子一生下来,就托付给皇族之中信得过的大臣,大臣反而会尽心竭力抚养孩子成人。这样自己可以以君臣之谊,不断重用提拔这孩子。既然这孩子没有成大统的天命,就让他成为一代名臣,也不枉他今世走这一遭。如果,生下的是个女孩,自己也一定为她选个好人家嫁了,保她一世的荣华富贵。

    只是,这安排要苦了小玉兰,永远不能母子相认,而且孩子一旦降生,她就要被秘密送出宫,回到广泰班,从此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一但孩子懂事了,自己会带上孩子去江南看她。

    对乾隆的计划,小玉兰最初无法接受,她不能在孩子降生之时就与他永别,可自己的力量无比渺小,更想不出别的办法。她停下了所有的创作和排练,把自己关在屋里饭也不吃。思前想后了几天,她慢慢觉得乾隆的办法也许是唯一可行的。她可以去求乾隆放她们母子一起去江南隐居,但又觉得这孩子如果回了戏班,又会成为一个别人看不起的戏子,也许能苦练成材,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变成张申林的结果?对孩子来说,放在乾隆的身边,远比跟着自己有前途的多。

    小玉兰接受了乾隆的安排,但乾隆要操心的事远不止一个计划这么简单。小玉兰要在景山怀胎十月,这难免会被人看出端倪,当然也可以现在就秘密送到托付的大臣家里去,但自己平时要去探望,就会非常的麻烦。

    乾隆撤换掉了小院里原来的宫女,又调了些信的过人服侍小玉兰。同时开始了重修景山建筑的工程。乾隆以寿皇殿年久失修,本身供奉的又是顺治、康熙、雍正的画像,殊为重要为名,这是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而朝议时,内务府营造司的主事却提出,寿皇殿沿用的是明代景山遗留下来的建筑,崇祯又吊死在离此不远的大槐树上,无论从皇家风水的角度,还是本朝礼制的考虑,都应该废弃原有建筑,重新踏勘风水,另修宫殿。

    乾隆看过奏章,觉得工程量大些,又可以与小玉兰居住的小院距离更远些,自然方便掩藏其中的秘密,便顺水推舟的确定下来。但乾隆甚至是那个营造司主事都没有想到,这次的工程,将原本偏向景山东侧的建筑群移到了中轴线上,而当年姚广孝设计的这种不均衡,是有他的深意的。

    营造司主事因为上这个奏折,私下里收到一笔可观的贿银,而他也只是以为,增加工程量,增加建设的开支,营造司下的匠户多了收入,下面承接工程的商人自然要给他这个主事一些孝敬,他根本不知道这笔巨额的贿银到底从何而来。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他知道这样的改造会破了满清的风水,又会不收下到手的银子吗?

    重建开始之后,乾隆就对整个工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三五日便到现场视察,弄得营造司紧张不已,还好,每次圣驾来待不过半个时辰就转回了。乾隆以仁孝治国,对敬奉先祖圣像的地方重视些,合情合理。只有乾隆身边的小太监们知道,每次圣驾都不是直接回宫的,而是转去了小玉兰居住的小院。但这件事谁也不敢传出去,牵扯到皇家子嗣秘密的,说错话全是掉脑袋的大罪。

    本以为这一切安排好便可大功告成,但谁知道没过半年,宫里又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大事。皇长子永璜病死了。说起乾隆立储的事可以说是波云诡异,惊悚非常。

    满清一代,因为经历康熙年间“九王争位”的血雨腥风,雍正登基后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由皇上确立继承人,并不公开,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字的小匣子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这样做所有皇子都不清楚继承人是谁,也就失去了阴谋攻杵的对象,而所有皇子又觉得自己有机会,会更加发奋上进。

    乾隆少年时与雍正父皇一道,经历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惊惧岁月,自然非常赞同父亲的做法。但不曾想,这个制度到了他这里,仿佛变成了一个诅咒。

    乾隆与皇后富察氏非常的恩爱,这是满朝皆知的,而他们的儿子,二皇子永涟从降生时,就被乾隆定为接班人,名字悬挂在了正大光明匾后。永涟也争气,从小就聪慧异常,两岁能文,五岁赋诗,大有乾隆少年时的风范。可不曾想,永涟九岁时染了风寒,一命呜呼了。乾隆悲痛非常,追封了永涟定亲王。

    还好没几年过去,富察氏又生下了儿子永琮,两人万分欣喜,连忙把永琮确定为继承人。可悲剧再次重演,永琮两岁时因为发天花也死了。富察氏悲痛不已,从此郁郁寡欢,乾隆心疼富察氏,便带她下江南散心,没想到才走到济南,富察氏就一病不起,没几天也香消玉殒。这对乾隆的打击无比巨大,虽还有几个庶出的儿子,但再也没有心情立储了。

    小玉兰的出现,正是在乾隆最落寞的时候。本来乾隆只是因为她长得有些像年轻时的皇太后,戏又唱得好,把她留在宫里是为了哄太后开心。后来接触得多了,反而觉得小玉兰性格上有富察氏的影子,给了乾隆莫大的慰藉。当然,这追念亡妻的情节乾隆并没有告诉小玉兰。小玉兰也不清楚贵为天子的乾隆,他的子嗣多半活不过成年。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庄子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戏魂 (午)

    但自从富察氏死后,乾隆已经能感到后宫开始暗流涌动,甚至连朝堂上的各派势力也加入到对各个皇子的押宝上。特别是原本就有些矛盾的满洲八旗内部,更是蠢蠢欲动,各自的情报网无声的在后宫中展开。乾隆担心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又会酿成新的对立,朝堂重臣们将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后宫,江山社稷的大事又去靠谁?无奈之下,他又匆忙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借口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皇后富察氏的葬礼上不够悲伤,有违孝道,下诏宣布取消两人皇位继承的资格。

    他的做法其实是希望朝臣们看明白,自己现在并没有继承人的人选,希望大家不要再做无端的猜测,自己以后是要以贤立储的。可他的这种态度,反而让后宫的争斗转入了地下,因为所有的皇子都是庶出了,长子又没有立储的资格,这意味着每个皇子都有机会,每一个家族都开始积聚周围的力量。

    其实,乾隆的内心是个很善良的人,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少了些父亲血雨腥风闯过来的狠辣。他一生十七个儿子,大多数没有活过成年,而且他看好哪一个,过多的关注哪一个,那孩子必定早夭。这绝非什么魔咒,更不可能是什么巧合,只是乾隆不愿意往那方面想,或者是朝堂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掣肘他深入的查下去。

    而恰巧,皇长子永璜是个内心极度柔弱的人。永璜的生母是乾隆在潜邸是的侍妾,地位极其低下,与乾隆更是没什么感情可言。她多年没有名分,后来被加封为妃子,还是沾了富察氏立为皇后的光。所以自小永璜就受尽歧视,他也从没对立储有过非分的想法。

    但永涟和永琮的死,让各派朝堂势力都把关注点转向了身为皇长子的他,是他积聚多年的屈辱一下释放出来,他似乎也一下明白了他人生的真正意义。他开始刻意的讨乾隆的欢心,冒大不违去结交一些朝臣,对原本毫无兴趣的诗礼乐也认真的学习。但这一切刚刚开始,他就被乾隆以欲加之罪,除去了立储的资格。巨大的反差让他怒火攻心,再加上一直体弱多病,一下就病倒了。到了乾隆十五年的三月终于坚持不住,一命归西。

    永璜的死对乾隆又是个很大的打击。乾隆对永璜并非不近人情,只是觉得永璜这孩子气度不足,性格柔弱,并不是继承大统的合适人选。而他下那份诏之前,虽然对永璜有斥责,但也有安慰和鼓励,还送了一套自己批注过的《资治通鉴》给他,其意不言自明。下那份诏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婉转的表达了,而且,下诏后,怕永璜多想,还找了些理由给了他很多的赏赐。

    可惜对这一切苦心,永璜根本没有领悟,只是片面的理解自己已经失去乾隆的恩宠,从此被打入冷宫,人生意义尽失。如果这事发生在康熙、雍正两个铁石心肠的皇帝身上,并不会有多少麻烦,这等不开窍又没有政治头脑的子孙,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可惜这事发生在了乾隆身上,让他对永璜的死陷入深深的自责。

    以至于一向勤政的乾隆破天荒的三日没有上朝,而景山小玉兰的院子,他更是一个多月没有进过。

    正是在乾隆如此低落的情绪下,乾隆十五年的五月初,他和小玉兰的儿子降生了。

    乾隆得到这个消息,孩子已经出生三天,而小玉兰在焦虑中足足等了两个月。乾隆急忙赶到景山的小院,探望之后,把自己的安排详细告诉了小玉兰。乾隆之前已经和皇太后商议过,准备将这个孩子送往太后娘家钮祜禄氏的包衣奴才,现在的正红旗福建副都统常保家。

    常保这个人对太后的忠诚不必质疑,关键他是个知足常乐的性格,没什么上进的心思,所谓福建副都统只是个虚衔,让他有份俸禄银子而已。所以常保与官场上的人交往很少,反而远离是非圈子,孩子放在他家不会引人注目。再加上常保并非什么什么豪族,家道仅算是个小康,孩子应该不会染上八旗纨绔的毛病。孩子的名字乾隆也已取好,先按常保家的子嗣排法,叫善保。孩子成年后再改名叫和R馑际恰昂凸馔荆臬|初浴”希望这孩子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乾隆又和小玉兰商量,孩子送走后,就派人送她先回安徽歙县的广泰班。两人约定,自己处理完目前复杂的朝堂局势,一年后下江南与小玉兰相会,再商量之后的事情。

    这一切安排看似天衣无缝,但乾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因为立储这件事,整个朝堂已经风声鹤唳,无数的眼睛在暗地里盯着景山里这个寂静的小院。这些人有自己的眼线,这些人也有自己利益集团,即便是乾隆刻意遮掩,对他们而言,这件事近乎透明。毫无疑问,因为乾隆超乎常理的关注,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成为很多瞄着储君之位的利益集团最大的威胁。

    很快,一个阴险恶毒的计划被制订了出来。乾隆虽然把孩子托寄在常保家,但谁能保证十几年后,这个孩子不会认祖归宗?虽然小玉兰出身卑微,但想当年崇庆皇太后还不是通过改籍的方式摇身一变,入主后宫?现在,乾隆不敢公开孩子的真实身份,给了他们一劳永逸解决这件事的契机。

    所以最稳妥的方式,就是趁小玉兰离开之前,除掉她,绝了后患。之后一切死无对证,即便将来乾隆要将孩子接回宫里,他既名不正言不顺,也没有任何可以依傍的靠山。而乾隆最在意自己明君的虚名,更不会冒违反祖制的风险来翻这个案。况且,他们相信,乾隆对小玉兰只是一时情迷,小玉兰一死,过不了多久,乾隆就会把这段感情忘记,而那个孩子又不在乾隆身边,私生子而已,不会再有什么威胁。

    少一个潜在竞争对手,让后宫本勾心斗角的利益集团们,达成了少有的共识,而这个计划也迅速开始实施。

    乾隆更不知道的是,早在几个月前,广泰班实际上的班主连成海,秘密来了北京。一起来的,还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在北京化名成泰,广结权贵,暗布眼线,一方面与内务府营造司的官员打得火热,另一方面秘密联络着正白旗的满人豪族。

    清代正白旗实际上是王朝的秘密特务机构。从顺治帝开始,大量的正白旗子弟放弃官位,秘密潜入江南,大多以商人的身份作为掩护,干的却是收集汉人对于大清不满言论的事,进行疯狂的镇压。当然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监视天地会在江南的秘密活动。

    对满清历代帝王而言,天地会都是他们的心腹大患。一方面天地会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占有所谓汉人正统义理上的道德高地,自称藏有南明朱三太子的血诏,得到很多江南大族的秘密支持。另一方面天地会渗透进民间,组织严密,支脉星罗棋布,很难彻底消灭,反而边远地区的动乱起义时有发生,自乾隆登基以来,零零星星已经起事了十余次,每次听到天地会三个字,乾隆都会汗毛倒竖,茶饭不香。

    在连成海秘密进京后不久,一条消息迅速通过正白旗送到的乾隆的桌案上。天地会正在江南嘉兴秘密筹备一次大的起义,时间就在最近的两三个月内。这是天地会沉寂了几年后,又一次浮出水面,而且作乱的地方转移到了江南人口最为稠密的腹地,那里是清朝主要的税赋来源地,自然不得有失。

    这件事成功的吸引走了乾隆所有的注意力,而正白旗里乾隆的心腹干将也纷纷领命,南下嘉兴。这些事正发生在小玉兰生下儿子的前夜。乾隆永远不会想到,所谓的嘉兴起事,只不过是虚晃一枪,真实的目的却是景山里的那个小院。

    在乾隆派人送走襁褓中的孩子后,一杯掺了剧毒的参汤被端到小玉兰的床前。瓷碗落地碎裂的声音在死寂的小院里震人心魄,但没有一个宫女敢进到屋里。很快,三个黑衣人带走了小玉兰的尸身,径直去了不远处那个破败不堪的院落。门上的铜锁早已取掉,院中也早挖好了一个深坑,此时已是盛夏,但不知为什么,院子里高大的槐树,叶子不断的飘落,很快就铺了厚厚的一层。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鬼谷子》)

    。
………………………………

第二百七十章 戏魂 (未)

    第二天,乾隆派出护送小玉兰秘密南下的正白旗参领,带着一封信匆匆回宫复命。他告诉乾隆,景山的小院已经乱成了一团,昨天夜里,小玉兰偷偷从小院离开,那的丫鬟宫女竟然都没有发现,今天一早发现时,桌上只剩了一封信。为这事,主事的宫女已经悬梁自尽,其他人参领把他们交给了内务府,全收押了起来。

    小玉兰自己走了?这情况让乾隆大吃一惊。乾隆连忙打开那封信,信上字迹清秀工整,足足有三页之多,确实是小玉兰的笔迹,但显然是早已准备好的。信里的内容无非是向乾隆道别,同时解释了自己没有遵照乾隆安排的原因。一是,自己进宫前,父亲曾告诉自己,他在北京有个海宁的同乡,做些药材生意,是他过命的朋友,可以投奔。小玉兰打算托他帮助自己回去。这样,自己的去向宫里的人不会知晓,可以免去很多麻烦。

    二是,自己还无法接受离开骨肉的痛苦,打算先去天目山找一位净月师太。自己三年前与净月师太有过一次偶遇,她曾为自己算过一命,自己今天的际遇与净月说的一般无二。想来想去,应该是宿命难了,想再去拜访一下她,也许从她那里可以得到一些宽慰。

    三是,她不准备再回广泰班,既然要隐瞒这件事,索性彻底一些,从此隐姓埋名,恳请乾隆不要在派人找她。

    小玉兰还说她带走了所有的曲谱词牌,希望能让这些戏流传下去,恳请乾隆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

    看完信,乾隆颓然靠在椅子上。以她对小玉兰秉性的了解,她的不辞而别也在情理之中,但她一个孤身女子,又刚刚产子数天,如何能出的了戒备森严的景山?难道又是当年的女扮男装?小玉兰是个心里憋不住事的性格,她虽比寻常女子多一些生活的历练,但并没有什么离奇的经历。如果真有净月算命的事,为何自己从未听她提起过?

    关键是他与小玉兰有个一年之约,为什么信里她只字未提?重重疑点让他不得不怀疑信的真实性。可他为难的是,这件事本身就是秘密安排进行的,没有理由大规模的彻查,如果这封信是真实的,他的彻查岂不是不打自招?无奈之下,他只有让那正白旗的参领,火速去找那个在北京做药材生意的海宁客商,一定要查出小玉兰的下落。

    几天之后,乾隆听到了他最不愿听到的消息,整个北京只有一个做药材生意的海宁客商,但这个人根本不认识什么广泰班的吴敬初,而且这个人十几岁就离开了海宁,十几年没有回去过。

    几个月后,参领又带来了新的消息,天目山没有什么叫净月的师太。广泰班的吴敬初也没有见过女儿回来,他也从没有做药材生意的同乡好友,更不认识什么净月师太。

    不知为什么,听到这些消息,乾隆并不觉得惊讶。他内心里反而希望信里的内容都是小玉兰编造的,目的只是希望自己不再派人寻她。可如果这封信彻彻底底就是假的呢?乾隆固执的一次次否定这个让他心魄俱寒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