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院上坟-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敬初点点头,再次把头埋在地上,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口。

    乾隆自打张申林枪断的一刻起,就很平静,但眼光却没离开跪在台口上的小玉兰。见面前跪倒一片,就对站在身边的太监说了几句。

    太监连忙在乾隆身边跪下,听完乾隆的口谕,一溜烟跑到众人面前,尖声说道:“广泰班架前出这等丑事,甚扫圣上兴致,广泰班一众全部收押,着命刑部侍郎苗丛礼勘问有无忤逆之嫌。另宣广泰班小玉兰见架。”

    那太监说完便向台上的小玉兰招招手,而周边的侍卫则把戏班的人挨个捆了起来,押出了戏楼所在的院子,顿时院外哭声一片。

    小玉兰在太监的带领下,跪到了乾隆面前,她心里明白,皇上面前她们都如地上的蝼蚁,要救全戏班上下一众的性命,全要看皇上的心情,全要看他是否愿意开恩,自己从那次乾隆微服看戏开始,就没有别的选择。

    后面的事都是意料之中,广泰班被遣回原籍,没有征召不得入京,没有召命不得外出。戏班里的人都保住了性命,只有张申林因为架前失仪,被流放宁古塔,那里气候苦寒,劳作艰辛,不到三年,张申林便因病离世。

    小玉兰因得乾隆看重,被安排在了景山,名义上是宫女太监们的戏曲教习,但实际并没有一个宫女太监敢进入小玉兰居住的院落。

    吴敬初带着戏班回了江南,这一番的变故也让他大病一场,病好之后,也是意兴阑珊,索性把戏班的事交给了连成海打理,自己没事读书做画,很少出门。

    但让吴敬初诧异的是,本以为他们会在梨园行里声名扫地,可不曾想,恰恰相反,自从回来之后,总督衙门,知府衙门的堂会邀约就没有断过,而且这些地方上一手遮天的人物,对自己还颇为尊重,反弄得吴敬初有些手足无措。

    再往后,广泰班的声名日隆,俨然有了江南第一戏班的名头,各地的官吏富商以能请到广泰班的堂会为荣。那连成海也很有头脑,将戏班一分为二,老广泰班以给官宦名流富商唱堂会为主,另一批人组成了喻泰班,并不受当年乾隆口谕的影响,在江南一带游动演出,风头更劲。

    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滚滚而来,广泰班的名声越叫越响,吴敬初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他只想西去之前能再见上女儿一面,可小玉兰的消息却如石沉大海,一晃就是几年。

    那本杂志是个标准的十六开本,一百多页的厚度。很明显,《戏魂》这一篇是这一期的重头戏,足足占了五六十页的篇幅。我看书很快,甚至很多人以为我有一目十行的本事。其实,多数情况我是在跳着看,因为不喜小说里大量的环境和场景描写,只关注故事情节。

    但这一篇小说,我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过。起初,我的确是想从字里行间中,找到是胡安北所写的蛛丝马迹,但后来我却被故事本身深深地吸引住。当我看到小说最后,有未完待续这几个字,我才明白这故事比想像中的要长得多,要曲折得多。

    我掩上那本杂志,重新换了早凉了的茶,点上根烟,一时陷入了沉思。

    此时,这篇小说是不是胡安北所写,已不重要,对我来说,最好奇的反而是这篇小说的真实性问题。最初看时,我直观的感觉,这是一篇基于明清野史的戏说小说,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也许是作者写实的手法,也许是对人物刻画的细致,让我总觉得这故事曾经真的发生过。

    而且,仔细一想,时间对得上,人物对得上,地点对得上,除

    了这故事史书全无记载外,一切严丝合缝。更让人惊讶的是,隐约觉得张申林那杆白蜡枪断得瑟蹊跷,那副班主连成海虽笔墨不多,但这人的心机城府见识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甚至很多时候有先知先觉的预见,做一个小小戏班的副班主,总觉得太过离奇,也许他还有另外隐藏的身份?

    更主要是这一切太过巧合,如同是一局高手的对弈,每一招看似天马行空,但却另有深意。可惜书里的主人公吴敬初父女,对这一切没有丝毫的觉查,只有冥冥中按着布局者的意图走下去。但这么大一个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我知道,我现在的猜测都是徒劳,主人公都看不明白,我一个看书的,又能如何?况且,现在我就猜到了结局,作者的水平就太差劲了。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
………………………………

第二百六十六章 戏魂 (卯)

    话虽如此,但一连几天我都陷在《戏魂》的故事里,难以自拔。我在心里编了故事继续发展下去的几种可能性,又联系胡安北之前向我咨询的关于景山、关于和牖瞻嘟┑墓叵担偃ゲ榱瞬槟切┱泛鸵笆返募窃兀懿恍遥也坏貌环穸ǖ糁暗纳柘搿5辽儆屑傅阄铱梢匀范āR皇牵夤适路⑸诰吧浇ㄖ褐匦拗暗囊涣侥辏蠛瞳|降生,而胡安北对这两个问题反复向我求证,它们之间一定是有关联的。二是,广泰班应该就是几十年后四大徽班进京的源头,也许是作者有所忌讳,戏班和其中重要的人物姓名都重新虚构了,但越是如此,越显示出这故事的真实性。

    第三,这些细节说明小说的作者十有**就是胡安北,我实在想不出除了他,谁有如此深厚的梨园历史知识同时又具备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可以把这些如同亲历般的故事娓娓道来。

    转眼就到了六月十八号,京剧团团庆首演的日子。我提早了一个小时就到了政协礼堂,本想去后台转转,看看能不能碰上胡安北,可通往后台的通道有保安守着,没有团里的出入证不让进去,我只有返回剧场的观众席。

    这时候剧场里空空落落,只坐了几个早到的观众,台上,大幕垂落,背后传出阵阵乐器试音的声音。我按请柬上的标注找到了前排靠中央的位子,可我发现位子上放着个牛皮纸信封,和我在信箱里收到的那个一模一样,上面有几个小字:“常兄亲启”。

    我心头一阵狂喜,连忙坐下,拆开了信封,不出所料,是一本新一期的文学杂志。我连忙翻到连载着《戏魂》的那一页,这才注意到这本杂志隐隐散发着热气,好像是刚从印刷机里印出来一样。另一个让我兴奋的是,在这里收到这本杂志,无疑能证明这故事是胡安北所写的。

    《戏魂》的故事又转向了景山。小玉兰在景山中住进了寿皇殿旁的一处小院落,这里分外幽静,除了内务府派来的几个宫女,再见不到什么人。就在这个院落隔壁,有一个三进的大院子,非常的破败,似乎几十年没人居住,但大门上始终挂着一把大锁。

    据那几个宫女说,那个院子早年间囚禁过康熙爷的太子,囚禁了没半年,太子就疯掉了,用各种残忍的手法,虐待下人。后来太子被废,里面的下人宫女不知冤死了多少。雍正爷继位后不久,废太子就死了,这个院子从此再没人居住,但守护寿皇殿的太监、侍卫经常听到院子里传来阵阵凄惨的哭声,于是就把这院子锁了,不再让人进出。

    小玉兰发现,讲起这些,宫女们都瑟瑟发抖,不像是编出来的故事吓唬她的。更让小玉兰奇怪的是,自从她搬进这院子,乾隆好像早就知道她是个女扮男装的戏子,给她安排的日用之物都是女人用的,一件不缺,一件不少。

    小玉兰自己琢磨,乾隆把她留在这里,除了倾心于自己的容貌,更主要的还是自己唱戏的本事,毕竟皇上后宫佳丽无数,何必费尽周折把自己藏在这里?而自己的父亲,戏班里的人在外面不知什么情况,如果得不到乾隆的青睐,顺便帮父亲和戏班求求情,不知他们还要遭多少罪。所以小玉兰就把自己关在小院,勤炼声瑟,每日不辍,心里也盼着乾隆早日来小院听她唱戏。

    但说来也奇怪,乾隆自从那次宫中的堂会之后,再没有出现。倒是隔三差五的,派内务府的小吏给她送一些书籍,说是供她解闷之用。这倒是弄得小玉兰有些惆怅,都说深宫似海,怨气浮空,看来是不错,外人看来嫁入帝王家是天大的好事,但对嫁进来的女子而言,这和关进大牢又有什么区别?

    见小玉兰开始愁眉不展,院里一个年龄较大,有些阅历的宫女就开导她,给她讲,乾隆爷自小就立志成一代明君,异常的勤勉,所以每日在宫里有看不完的奏折,还要不断的接见朝臣、使节,有时连寝宫都不回,就睡在大殿里。正宫娘娘一两个月见不到乾隆一回都是常事儿,别说小玉兰这刚进宫,还没名没份的。所以,不必着急,小玉兰能被留下,一定是乾隆爷看中你的戏,这是宫里其它女子没得比的,而且皇太后也喜欢听戏,乾隆是大孝子,小玉兰总有出头的一天。

    那宫女还点拨小玉兰,乾隆爷做事,想得深远,但有时并不明说,看你的悟性如何,所以满朝文武都把揣摩上意作为头等大事。乾隆爷派人给你送书,一定有他的考虑,我们这些下人都不通文墨,帮不上忙,您还是要仔细看看这些书。

    自小吴敬初就给小玉兰请了私塾先生,小玉兰是那个时代较少的识文断字的女性。再加上吴敬初自己经常要写新的戏本,更是要和当世的名流文人交往,请教历史旧事,小玉兰耳濡目染,对诗词曲牌的造诣颇深,以致后来很多新曲都是小玉兰替父亲代写的。所以看乾隆送过来的书籍并没有什么问题。

    小玉兰仔细一看,已经发现了其中藏着的奥妙。乾隆送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明清两代的话本小说,还有一些名家的诗稿,并没有什么经史子集之类深奥的东西。这些书很多自己家里也有,主要是用来从中选取故事,编订唱腔之用。难道乾隆送这些书来的目的是让自己排新剧用的?可没有戏班子在后面支持,这新戏又如何能排的出呢?

    小玉兰还发现,所有送来的书里,只有一本是有重复的,那就是《石头记》,不同的版本有四本之多,其中有两本还印着乾隆的私章,说明是他曾经看过的。小玉兰心想,既然乾隆看重这本书,索性就从这本书里选取素材,看能不能先编出个新曲来。

    这一晃一个多月,小玉兰并没有写出一首新曲,而是沉浸在《石头记》的故事中,无法自拔。她时而眉开眼笑,时而愁容难展,时而伤心落泪,时而又若有所思。宫女们都奇怪这本书怎会有如此的魔力,让人神魂颠倒?小玉兰就边看边给宫女们讲,让大家都慢慢进入了《石头记》的世界。而慢慢的,小玉兰也意识到,《石头记》就像是早已埋在自己心底,把它带上戏剧的舞台,也许并不是讨得乾隆欢心的手段,而是冥冥中的天意。

    又是一两个月过去,小玉兰开始把《石头记》里的词作改编成曲牌,特别突出其中的空灵幽怨的情绪,用最简单的乐器作为衬托,这也恰好黯合自己独特的嗓音。改编了几首之后,再在里面加入一些场景和情节,宫女们听过后都连声说好,小玉兰便按照这个思路,创作下去,很快就排出了一出她可以自己一个人演的折子戏。而这戏的主人公就是薛宝钗。也许是因为小玉兰觉得薛宝钗身上有很多与自己相近的地方吧,而曹雪芹写薛宝钗的那首词,也是小玉兰最喜欢的。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任是无情也动人。”婉转悠扬的唱腔从小院中飘出来,却不知道已经迎来了贵客。立在院外的乾隆止住了准备上前开门的小太监,背着身就在小院外仔细地听着,分外认真。

    一曲终了,乾隆呆里良久,才向一干随从挥了挥手,并没有进院,径直地回了宫。

    没过几天,乾隆派了内务府的小吏传小玉兰进宫唱戏。这一天终于来了,她既紧张又有些兴奋,选了一身素雅的青衣戏服,跟着小太监进了宫。她们转来转去,到的却是寿康宫。小玉兰听宫女们聊过,这寿康宫里住的是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看来今天要听戏的是皇太后。

    进了寿康宫,小玉兰见到端坐正中的是个五十多岁,却风韵犹存的女人。乾隆就坐在她身边,显得很是恭敬,心想这就应该是皇太后了。小玉兰跪在二人面前,行了大礼,抬头再看时,不禁愣住了。

    小玉兰原以为崇庆皇太后是个满人,可仔细一看才发现,皇太后长着瓜子脸,细眉大眼,虽上了些年纪,身体有些发胖,但看着就是个贤淑的江南女子的容貌。如果不是一身满人的穿着,又哪能看得出是当今的皇太后?而且眉眼神情上,和自己多少有些相像。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庄子》)
………………………………

第二百六十七章 戏魂 (辰)

    皇太后打量了一下小玉兰,笑着对乾隆说道:“皇儿说的不错,这女子确有我年轻时的样子,想来嗓子也是不错的。”乾隆在一旁陪着笑笑,柔声让小玉兰捡两个好听的曲子唱两段。一边早有精通乐器的宫女跪在下面,小玉兰点点头,随着乐曲唱了起来。

    两曲唱罢,乾隆又笑着对小玉兰说,你自己编的《石头记》曲牌,也拿出来唱一下吧。小玉兰心里暗自一惊,这皇上是如何知道自己编了新的曲牌呢?但想想,周围的宫女都听了许多天了,想来是她们传出去的。但这新曲牌伴奏的宫女不会,小玉兰就拿过一把琵琶,自弹自唱起来。

    这曲子不长,但把薛宝钗自怜自叹又倔强不服输的性格完全勾勒出来,曲调又分外的空灵优美。小玉兰最后一句的尾音刚停,皇太后原本半睁半闭的眼睛也睁开了,笑着问小玉兰,这曲牌都是她自己写的?小玉兰连忙俯身跪下,把自己读《石头记》感受,如何摘取了书中的辞赋,又如何借用传统曲牌,从新编创的事一五一十讲了一遍。

    皇太后听完,笑着说道:“真是想不到,你一个年轻女子竟有如此的悟性,这《石头记》我也是很爱看的,你编的好,唱的也好,实在难得。皇儿最有孝心,知道我喜欢,才荐你进宫,那小玉兰,你平时就多来吧,给我唱唱这些新编的曲子,还有,听皇儿说,你是海宁人?”

    小玉兰跪着点了点头:“广泰班大多是海宁人,只是我们出来得早,很多年没有回过家乡。”说道这里,小玉兰忽然意识到这正是个大好的机会,连忙又给皇太后磕了两个头,低声说:“启禀皇太后,上一次广泰班在宫里演戏,出了点意外,冲撞了圣驾,求您开恩,放过戏班吧。”

    坐在一旁的乾隆哈哈大笑:“小玉兰,你认为朕是个昏君不成?为了那次意外,要株连整个戏班?母亲大人,皇儿早已给两江的督抚们打了招呼,不会为难广泰班,您不必担心。”

    皇太后点了点头,也笑着说:“皇儿这样打招呼的话,就不是为难不为难的问题了,恐怕这广泰班已经被他们捧上天去了。”

    听到皇太后这么说,小玉兰才放下心来。也在这次进宫之后,乾隆来小院的次数多了起来,而且往往一坐一个下午,主要谈的还是如何将《石头记》改编成新戏。小玉兰这才发现,乾隆的学识渊博,也通音律,而且看问题的角度独特,特别是对《石头记》这本书,明显比自己看得多也看得透,在他的点拨下,很快,小玉兰又创作出了新的折子戏,而自然也少不了进宫给皇太后去演,慢慢听小玉兰的《石头记》成了皇太后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小玉兰其实心里明白,最初时,乾隆可能更看重的是自己在戏剧上的造诣,自己可以哄皇太后开心,这是皇上孝道的表现。但正所谓日久生情,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彼此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人性中闪闪发光的东西。

    从小玉兰被圈在景山的那一刻起,已经明白很多事都无法由她的意愿而改变,人要学会接受现实。况且乾隆给她现在的生活,也并非像她原本设想的那么糟糕。

    再后来,乾隆来得多了,索性就住在了小院,晚上不再回宫。很快,小玉兰这边每月的供奉也开始按照嫔妃的标准派放,宫女下人们的数量也增加了很多。但小玉兰并不看重这些,只是求乾隆把宫里那几个通音律的宫女派给了她。

    景山里的小院,按小玉兰的设想,变成了排练场,每天音韵袅袅,笑语欢声。所有喜欢戏曲的宫女们都有了自己的角色,每日勤学苦练,沉闷阴郁的禁宫只有在这里才会变得有所不同。

    乾隆有时候来到小院,并不进门,只是在墙边听一听里面的乐音,稍站上片刻又转回宫去。

    很快,小玉兰依据《石头记》改编创作了十几出折子戏,每一次去皇太后那演,都会得到褒奖,带回很多赏赐的礼物。但小玉兰却发现,这一阵子乾隆虽然经常到小院,但似乎总是很沉默,像有什么心事。

    终于有一天,听完小玉兰新排的戏,乾隆和小玉兰坐在院里的葡萄架下,乾隆才告诉小玉兰,自己的母亲崇庆皇太后,本来姓钱,是个不折不扣的汉人,海宁大族钱氏的后人。

    自古后宫,母以子贵,自己从小就深受康雍两代帝王的青睐,很早就被确立为王位的继承人,但即便如此,因为母亲汉人的身份,生母钱氏始终是个嫔妃。后来,不得不认进满清大族钮祜禄氏,对外说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彻底隐去了钱家的历史,改过册籍才勉强抬了身份,但依旧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非议。

    母亲是江南豪族尚且如此,小玉兰一个汉人戏子的出身,又如何在宫中立足?又如何能给她谋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自己虽平日高高在上,有无限的权威,但事关礼制朝议,乾隆反而束手无策。

    小玉兰这才明白,乾隆烦恼的竟然是自己身份的问题,心里即有一丝的甜蜜,又觉得有点可笑。只好告诉乾隆,自己并不在乎什么名份,也从没想过在后宫过上一辈子,能在景山的小院子里写戏演戏就是最大的福份,又会有什么奢求?

    不过,小玉兰说到这里,还是提起了藏在心底的秘密。在小玉兰看来,整个大清帝国里能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了,而一本刻印出来的书更是价值不菲,没有多少人买得起。《石头记》这样一本千古奇书,只是少数达官显贵和读书人读过,而更多人恐怕听都没有听过。

    这些书籍著作很多是通过市井的评书、戏剧这些形式传播开的,所以自己创作的这些折子戏,也不完全是为了皇太后的喜欢。如果有机会,她很想把这些创作的谱稿带回广泰班,即使自己不能再在台上演,至少可以让广泰班来完成。想来,脂砚斋主人也不希望让他的心血之作束之高阁,无法流传下去吧?

    听了小玉兰的话,乾隆沉吟了很久,点点头赞许的说道:“小玉兰,你这样一个年轻女子有这一番见识,真是难得。你说的很对,戏剧不应该是达官显贵家里的堂会,你的心愿一定可以完成,毕竟你不是宫里的人,过一段朕准你回家里看看,顺便把你的戏带回广泰班。”

    只可惜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在小玉兰憧憬着能带着书稿回一趟广泰班时,一桩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她怀上了乾隆的龙种。这件事对于宫中的女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是可以一步登天的机遇,但对于小玉兰却只有无尽的烦恼。她不得不去思考孩子降生后面临的一切,而不幸的是,那些并不是她可以选择的。

    与小玉兰有同样烦恼的还有乾隆。乾隆此时早过了为有孩子而兴奋的年龄,他已经有了十一个子嗣,而他也深知子嗣越多,后宫的争斗就越多,而很多时候,这些争斗会变得血腥无比。更令他惊惧的是,大部分他并不知晓,而只有成为事实后选择无奈的接受。

    但小玉兰怀的毕竟是自己的血脉,必须想一个万全的办法,即不让小玉兰卷入危险的漩涡,又能让孩子有个身份平安的生活下去,最关键的是,要绕过朝堂对这件事的非议。

    我看到这里,忽然肩头被人拍了一下,让我从小说的世界回到现实。抬头看时,是彭玉书笑着站在我的旁边。我环顾一下四周,才惊讶的发现,我看书这会儿功夫,礼堂里已经坐满了大半的观众,还有人再匆忙地走进剧场。而舞台上的喇叭里传来女主持人甜美的话音:“各位观众请就坐,各位观众请就坐,演出还有五分钟正式开始。”

    我和彭玉书握了握手,请他在身边坐下,歪过头问他:“玉书,怎么样?最近见到老胡没有?我和他通了两次信,这一段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