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院上坟-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天之后,也许是恶鬼忘记了原来矿工的模样,那个面皮开始模糊起来,它就又吃掉一个,再次幻化,让面目重新清晰,这样矿里莫名其妙死了几十个矿工。

    无面鬼的说法流传开来,矿工们吓跑了不少。那富商没有办法,从龙虎山请了个道士来做法,那道士用三界业火之法烧掉了恶鬼的皮囊,但并没有杀死恶鬼,反而让恶鬼附了身,逃出了矿井。但因为道士的符咒还在,业火依旧会烧掉恶鬼附的肉身,所以在尸身**发臭之前,恶鬼就会去找一个新的身体附上。这样,镇子上三天两头有人被附身,又被业火化为灰烬。

    那富商只好请来死去道士的师父。那老道士以己身引诱恶鬼,进到矿井之中,让矿工封死了出口,在井下用业火大阵,与恶鬼同归于尽。矿井下的大火足足烧了一个月,富商担心这矿井与其他矿井有暗道相连,索性将所有的矿井都封死了。

    看完这志异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没有现在成家岭矿发生的人体自燃事件,我根本不会相信这故事的真实性,而认为那只是明代一起煤矿意外失火事故,造成地火蔓延,当时又没有什么灭火的手段,如同近代印度那个已经烧了几十年的煤矿一般,只好任其自生自灭。而事故的责任人要编造一个人力不可及的谎言,矿主也需要个和自己无关的理由来应付死难矿工的亲属,于是才有了这个代国恶鬼的故事。

    可问题是,在历史的长河畔,我虽然知道不可能跨过同一条河流,但周而复始的轮回,却一定是有我们还未知的原因。

    见我若有所思的没有说话,齐馆长递了杯茶给我。我还来不及谢,他又把几张相片放在了我的手上。

    这照片都是黑白的,看样子拍摄了有二三十年,照片的边角都有些泛黄。而且似乎拍摄的很匆忙,有几张焦距都没有对准,非常的模糊。拍摄的时间应该是傍晚,光线不是太好,拍摄者又没有带闪光灯,很多暗处的细节无法分辨。

    虽然照片质量不佳,但我依稀能够看到,照片拍摄的是一座破败的庙宇。前一张拍的是大殿中央一尊高大的塑像,从服饰和姿态上看应该是真武大帝像,那么这应该就是在一个道观里。

    后一张非常不清晰,但前后比较我还是可以分辨出,这是前面那雕像的局部特写,左腿的那部分。雕像的左腿抬起,脚下踩着什么东西。我贴近照片仔细观看,不禁大吃一惊,那是个骨瘦如柴的小鬼,被巨脚踩的动弹不得,似乎还在努力挣扎,这雕像塑得非常写实而传神,简直可以用活灵活现来形容。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那个小鬼的脸是朝外的,朝向照相机的镜头,即便是今天,我都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当时内心的震撼,这是一张没有面目的脸。但并不是完全的平面,好像是脸上蒙着一层白布,如同停尸间里的死尸,但死尸毕竟是平躺的,布盖在上面会显出脸的轮廓。但这雕像是立着的,那就绝不可能是蒙着布的脸。

    这雕像的作者,应该被列入世界雕塑大师的行列。雕像没有眼睛,但你能感觉到它眼睛的存在,而且是直勾勾地盯着你;没有嘴巴,但你一样能感觉到它嘴巴夸张地张着,占据了脸颊绝大多数面积,如同它能把面前的一切吞噬一般;没有鼻子,但你分明能感觉到脸的正中有两个小孔,但没有鼻梁,仿佛那小孔中的寒气正在缓缓喷出,而罩在脸前并不存在的白布也即将被吹开。

    “老齐,这照片是在哪拍的,谁拍的?”我按捺下心头的震惊,问了一句。

    “我拍的。”齐馆长说的很平静,似乎是有意让我平复下心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那是六五年冬天,破四旧之前。我知道县里大多数的寺庙都难逃劫难,就偷偷跑去拍了很多照片,至少要留下些历史资料。这几张照片就是在东阳村拍的。东阳村南面有一座道观,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修的,供奉的是真武大帝,民间都说这道观镇着一个无面鬼,而且里面雕塑非常精美,我才跑去拍的。”

    “老实说,照片上的无面鬼把我吓得够呛,手一直在抖,当时至少拍了十几张,就这张还算清晰。我去过的庙宇道观少说也有几百个,但这无面鬼,其他地方从没出现过,只有在这里,所以印象很深。我拍完这些照片不久,塑像被捣毁,道观被拆除,现在那里只剩了些碎砖石。今天你们来找过去成家岭矿封矿的记录,翻到曾秀才的书,我才想起这些照片,拿过来给你们看看。”

    “老齐,你知道成家岭矿发生的事情?”我诧异的望着他,问了一句,在我的印象里,十三个矿工死亡地消息应该被刑侦总队封锁了。

    “大概能猜到一些,又是矿难吧?你先往下看。”齐馆长的表情波澜不惊。

    我又向后继续翻,后面隔过几页,又有一张蓝色纸条插在那里,我直接翻到那页,纸条上是个小小的“清”字。

    之后曾万春记述的故事发生在广灵县城。有一位清初时迁到广灵的富商,为死去的父亲寻找合适的阴宅,有风水先生向他推荐了成家岭山脚下的一块地,说是藏风敛气,对后人有大富大贵之运。

    那富商买下地,就开始动工修建。谁知,从开工的第一天,意外的情况便不断发生,先是山上滚下巨石,砸伤一个工人,接着又有人被山里不知从哪来的狗熊咬死,以至于富商心里非常不安,便又从京城请了位风水大师过来,帮着定穴。

    这京城来的大师看过后,一直沉默不语。那富商心里百般忐忑,连忙问他,这墓地是不是有问题。大师沉吟一会儿,问他,你是要一世的富贵无边,还是要三代的幸福平安?但只可选一个。

    若要一世富贵无边,就在此穴下葬,入土七日后,便有十年的财帛大运。若想三代太平无事,那就要另外选个地方了。

    此时,那富商精于算计的本性占了上风,一方面,十年的财帛大运足够的吸引人,做生意的都不会嫌买卖大,至于为什么只有一世的富贵,富商却不及多想,反正自己都富贵无边了,子孙多少也要跟着沾光吧。而另一方面,这块地是自己真金白银买下的,如果不用,还要另外掏钱再买地,里外里都是赔本的买卖。富商打定了主意,大师也就不再多言,在墓地地基旁立了块一人多高的青石,上面贴了些符咒,又给富商留了封信,告诉他,如果遇到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再打开看。说完就飘然而去了。

    有了大师指点,富商心里有了底气,催促工人继续挖坑修墓。但说来也奇怪,自从那大师立了青石板,贴了朱砂符,工地上的怪事再也没有发生,工程的进度明显快了起来。

    又挖了一日,墓穴已经挖了一人多深,工人突然在坑底挖到了什么硬物,铲开浮土再看,竟然是一块一块的青砖,工人一下明白过来,这不是挖到古墓了吗?

    (释道而任智者危,弃数而用才者困,故守分循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成者非所为,得者非所求,入者有受而无取,出者有授而无与,因春而生,因秋而杀,所生不德,所杀不怨,则几于道矣。……《通玄真经》)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地火

    那富商心下大惊,这块地原来是有主儿的,那这墓还怎么个修法,总不能将老爷子的墓摞在上头吧?猛然想起大师留下的信,连忙打开来看。只见信上写着:“富贵本一念,旧穴寻龙渊,西行百十步,墓下结善缘。”

    富商拿着这张纸,对着这二十个字想了整整一天,慢慢的悟出了其中的深意。这首诗的意思应该是说,古墓的位置当年定错了,古墓的主人本想找的是龙穴,不想弄在现在的地方,成了个富贵穴,而向西百十步,才是那龙穴的所在。那么大师的想法一定是,将这个古墓挪到西边去,再把父亲的墓迁进来。这样古墓主人得了龙穴,自己得了富贵穴,不正是结善缘吗?

    想明白这点,富商喜不自胜,连忙安排工人移墓。富商平时喜欢收集些古玩字画什么的,对古物还是颇有些研究,打开那古墓一看,里面虽然面积不小,但陪葬的东西很是寒酸,只有些陶罐,青铜兵器,少量的玉器,再加上年代久远,棺椁早就朽烂殆尽。但从陪葬品的形制上看,应该是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

    富商一边挖开了古墓,一边又安排人手,在古墓西面百十步的地方,重新开掘新墓,待新墓挖得差不多了,开始将古墓的砖石刨出,移了过去,朽烂严重的,又用新砖补上,毕竟是占别人的墓穴,富商的移墓工作还是做得一丝不苟。等把棺椁的残骸和陪葬品全搬过去后,富商还请了一众僧道,连做了七天的水陆法事,一切安排妥当,富商才开始继续往古墓下挖掘。

    他没有在古墓原有的基础上建墓,是因为大师那句“墓下结善缘”,大师说的墓下,一定指的还要挖得深些才对。富商安排工匠,把古墓基座完全刨开,又向下掘了一丈深。这时,一个被掩盖的天然洞穴露了出来。

    富商震惊不已,难道这就是大师说的一世的富贵?算算时间,也恰恰是移墓后的七天,原来大师所说的下葬,并不是指的自己的老爷子,而是指的古墓中的旧主儿。

    富商连忙带人进洞探查,爬进去没多远,前面的工匠就拿了一块乌黑发亮的石头出来。富商抱着石头看了看,自己倒是认得,这是一块煤精石。清代嘉庆年以前,煤精石只有辽宁抚顺出产,但那里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有八旗护卫,重兵屯守,开山挖矿是要掉脑袋的。

    到了嘉庆朝,在四川资中,开采出了不少煤精石。清代文人认为煤精石是煤的魂魄,和玉一样都是有灵性的,再加上煤精石硬度不高,容易雕刻,大多都用来做印章,在京师颇为流行。但煤精石非常稀有,有时整个采煤的矿井不一定能出得了一块,所以那会儿是很值钱的矿产。

    富商见挖出了煤精石,马上明白了大师所说的富贵到底指的什么。他立刻安排工匠停工,另外给老爷子找下葬的风水地,自己却带着家财,在官府四处活动,拿下了山上开矿的许可,大张旗鼓的建矿采煤,煤本身赚的不多,但矿里挖出的煤精石让富商狠狠赚了一笔。

    不到五年,富商已成了山西首屈一指的豪商之一,钱庄、银楼、煤铺遍布山西、直隶,自己也花大价钱捐了个六品州判,在广灵成了呼风唤雨的人物。

    十年之后,煤精石挖完了,成家岭变成了普通的煤矿,从那时起,富商开始走下坡路。不过三年,因牵扯直隶布政使司贪腐案而被查,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很快,他偌大的产业分崩离析,而为家产的事,子孙更是争斗不停。到了道光年间,成家岭的煤矿已经成了富商嫡系子孙唯一的收入来源。

    但道光十五年的秋天,天降业火,将富商在广灵的宅邸烧毁殆尽。接着煤矿里也连续发生火灾,烧死了百余名矿工,当时广灵知县是以清廉著称的李文起,他拒绝了富商子孙的贿赂,封掉了煤矿,没收家产,赈济死难矿工的家属。至此富商子孙彻底败光了家业,以致后来只有沿街乞讨渡日。这倒是应了当年风水大师的预言。

    看完这段记载,我已经确认明清两代成家岭矿都有过封而复挖,挖而又封的历史,而封矿似乎又都与业火有关,可这业火究竟是什么呢?

    业火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来自于佛经,说的是恶业害身譬如火,是受到恶业果报之罪人在地狱中所受的烈火。《楞严经》里说:“阿难,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苏轼在《水陆法像赞・一切地狱众》里也写过,“汝一念起,业火炽然,非人燔汝,乃汝自燔。”但这里的业火明显是一种修辞,是一种比喻,说的是作恶之人终会引火烧身,并不是真实世界里存在的火。

    但无论是曾万春的书,还是矿工老李的说法,这业火是真实存在的,否则他们直接用“大火”,用“烈火”形容就可以了,何必用这样一个拗口的词?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火从来没有人见过,火是怎样引燃,何等的炙烈,又是如何熄灭,这些都是谜,所以才用同样无人见过的业火一词来替代。

    的确,从前天曹队给我的案发现场照片看,这火的确非常的蹊跷。按常识来说,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低,原因也很简单,外焰与空气接触更完全,燃烧更充分,释放的热量更大。但照片上,发生燃烧的区域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圆圈。那只有一种可能:内焰的温度更高,在内焰里燃烧的物体连灰烬都没留下,而外焰温度要低些,留下了一圈燃烧不充分的碳粒。但这究竟是如何造成的?难道真有人体自燃这样的事?但即便是人体自燃,也该有些规律性吧?

    想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连忙向齐馆长要了刚才他在东阳道观里拍摄的照片。最初看那些照片时,注意力都在模糊的画面和镜头瞄准的拍摄对象上,我并未留意照片的其他细节,再次分辨,我发现其中一张照片,应该是在道观的院中,拍摄的是正殿,镜头摆得较低,下方留白较多,拍到了大殿前的青石台阶。

    最上面的一级台阶上,模模糊糊的有个很规则的黑色圆圈,和案发现场照片上的燃烧残留物非常的近似。

    我又拿起那张无面鬼的照片,照片的左下角,大殿的石砖上,同样拍到了半个黑圈。也许是年代久远,已经非常的黯淡,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

    我指着照片上的黑圈问齐馆长,“老齐,当年你拍照片时,有没有注意过这些圆圈?是不是火烧过的痕迹?”

    老齐点了点头,“当然注意到了,当时院里有好几个,大殿里也有,不光是东阳村,附近的下田村,峪口村,我去过几个古寺,院里都有这样的圆圈痕迹,而且也不全是寺庙里,成家岭周围田间地头都会偶尔碰到,只是泥土地上,夏天下雨冲刷,冬天积雪掩埋,很快就不见了,古寺青砖石砖上的痕迹能保留很长时间。”

    老齐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大约前两年吧,我在峪口村的稻田里还见过一个,小麦地里一个一尺见方的黑圈,里面一层的灰粉,但圆圈外的麦秆一点儿燃烧过的痕迹都没有。”

    “那老齐,你觉得这些黑圈是怎么造成的?”我连忙追问了一句。

    老齐摇了摇头,“我也说不清,从没亲眼见过,也没听谁说见过这怪圈的形成,但县里有老人告诉我,这圈是灵物渡劫时形成的。都说成家岭这山有灵力,是上古众仙修炼的道场。山上的蛇鼠刺猬,也跟着修炼,修炼的时间长了,都成了精,为了渡劫升仙,就都聚在寺庙附近,机缘到了,自然会白日渡劫。渡劫的地方,会留下这么个圈。当然,这说法你就这么一听,只是民间传说,毕竟没人亲眼见过。”

    老齐的说法让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表面听上去,这说法似乎有点儿道理,但细一推敲,还是漏洞百出。老齐毕竟亲眼见过很多这样的黑圈,从他的描述看,至少不下十几个,那他没见到的岂不是个天文数字?灵物修仙需要的时间极其漫长,而且也从没听说过扎堆儿修仙的,关键是渡劫这事儿更是罕见,那是修炼到极致才会发生的,还要看造化,非常的偶然,方圆不到几十里的地方,灵物频繁渡劫,这概率也太高了。真若如此,那成家岭上早就寺庙密布,成了圣山。但现实情况显然不是。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成家岭镇上刚刚出现了十三个黑圈,很明显,那十三名矿工不可能全都在井下修了仙,然后相约渡了劫,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而且我和曹队那晚在东阳村,见到黄鼠狼自焚而死,应该是成家岭少有的渡劫目击事件,我和那黄鼠狼擦身而过,它那种癫狂的状态,我绝对可以肯定,那黄鼠狼绝不是修仙的,那也绝不是什么渡劫事件。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圆觉经》)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地火

    见我一直沉默不语,齐馆长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老常,乡间野话,你不必太在意,渡劫这种事,不还是信者有,不信则无嘛?不过,我这个匣子里的东西,也许和你查的事有点关系。”

    老齐的话一下让我振奋起来,从他手中接过那个一直令我好奇的木匣,缓缓的打开。

    这木匣本身就是个老物件,虽不是什么上好的木料所做,但雕工非常的精美。正面是个合和四仙的纹样,人物生动,疏密得当,四周装饰着缠枝莲纹,繁而不俗,有一股子文人雅意。

    打开盒盖,里面原本应该有锦缎的内衬,但估计是年头久了,已不知所终。匣子中央是块拳头大小的黑色石块。

    猛一看这似乎就是个普通的煤块,但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石块反射出淡淡的青紫色的光斑,表面也显得非常密实,有一点墨玉般温润的质感,手感上也比煤块重的多。

    “是煤精石吗?”我脱口问道。

    老齐从木匣中拿起那石头,缓缓抬过头顶,迎着西边柔和微红的光线照了起来。

    “老常,我们这儿有个千车煤一块精的说法,说的就是这煤精石的稀有。古时候,人们认为煤精石是吸收了周围煤的灵气而形成的,所以一块煤精石,周围百米内都不会有第二块。这当然是珠宝商编造的故事,按现在的说法,煤精石和一般煤的区别是形成煤的远古树种不同,煤精石是一种少有的富含树脂的古树沉积形成的。但成家岭矿的确是很多年没挖出过煤精石了。”

    “齐馆长,您手里这块煤精石是出自现在的矿井还是明清时的老物件?”旁边的小段似乎也陶醉在煤精石飘忽不定的反光里,情不自禁的问了一句。

    “段警官,您的话前半句错了。这其实不是煤精石,而是煤精玉。所谓万年煤精,万万年的煤玉。煤精玉比煤精石更是难得的多,硬度也大得多。你们顺着阳光再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的神奇之处。”老齐把那块石头向我和小段的方向移了移。

    西下的阳光顺着煤精玉的边缘照射过来,此时我的双眼与它的距离不到十厘米。那一刻,我似乎出现了某种奇怪的幻觉,阳光似乎不再是直射的,而是像流水一般,照到煤精玉的背光面后,沿着润泽的边缘缓缓的流淌过来,而这淡淡的光芒最终也把整块石头包裹起来。

    这时,原本墨黑的石头,似乎有光线在往里渗着。没错,就如同墨汁阴到宣纸之上,缓缓的散开,慢慢的渗下去。区别只在于宣纸是越渗越黑,而煤精石则慢慢的变得透明起来。我似乎可以看到煤精石内里的纹路,斑点,也许是里面有结晶体和矿物质杂质的原因,还会有一些如细沙般的颗粒反射着微弱的光线,忽隐忽现,光怪陆离。

    以这种方式迎着太阳观察煤精玉,虽然阳光并不晃眼,但短短的一分钟,还是让眼睛非常的疲劳,很快,眼前就出现了很多细小的斑点,焦距开始对不太准,眼底的肌肉也开始酸疼起来。我正要把视线挪开,准备休息一下,忽然发现,在煤精石内正前方的一个光点,似乎在缓缓的移动,从煤精石的正中,如坠入油脂中的石子般,慢慢的下沉。我以为是幻觉,揉了揉眼再看时,那光点已经消失不见了。

    难道是传说中玉包水?也就是玉石藏家梦寐以求的水胆?在我的印象里水晶、玛瑙、和田玉里有水胆的出现,那都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如眼前这煤精玉大小的水胆,换做是前面几种宝石,哪一件雕琢之后,都是国宝。但煤精玉里有水胆,真是闻所未闻。

    关于水胆的形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矿石形成之初,里面就包裹着液体,在巨大压力下,一次成型。另一种说法是最初的矿石表面,有一些微小的孔洞,石头又沉在地下河中,水沿着孔洞渗进了矿石内部,之后在高温高压下,矿石外面的孔洞被挤压消失,水就留在了矿石内部。

    但这两种形成水胆的说法,对煤精玉来说,都不合理。水晶、玉石的形成和火山喷发,地壳挤压有关,有它的突然性。但煤的形成,也包括煤精玉,那是沉积作用,非常缓慢的一层层叠加出来的,而且主要是腐烂的树木,没有形成水胆的地质条件。我很怀疑是我的眼睛欺骗了自己。

    “老齐,这是块儿带水胆的煤精玉?”我边问,边拿过那石头,放在耳边晃了晃,但并没有预期的水流声音,难道真是我的错觉?

    “老常,你说的没错,是一块玉包水,只是里面不是水。”齐馆长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