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熟陌生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天去哪家送贺礼吃酒。一般来说,和这家关系好的就会和那家疏远,送礼只需送关系好的即可。但,像郑嫂子、卫民这些两边都还谈得过去,人缘相对要好的,不得不准备两份礼,一家人分成两批去吃酒了。

    卫东家,老亲老戚的,加上叶英的娘家,甚至生晓林时去躲的山里的八十多岁舅公舅婆都来了。卫方用铜钱把一张张写有“上大吉”“紫微绕梁”“旭日悬顶”“吉星高照”的红布订在了大梁上。朝贺的亲戚很多,一根大梁上挤得满满当当的,有的红布还有黄色的彩边,看上去喜庆极了。

    戴着老光眼镜的四叔被请来在大梁一头郑重的写上:一九九二年冬;另一头写上了木工、瓦工、石匠等领班人名字。写好后,四叔拿着毛笔在大梁两头把自己写的字仔细看了个遍,满意的点点头。还来不及接卫东递过来的红包,又马不停蹄的赶到卫华去继续这项伟大的工程了。想一想,李家沟能得此殊荣的仅有他而已,年轻人再怎么蛮横、再怎么与时俱进,再怎么改革开放,有些传统的东西还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下来。这,也是他的骄傲所在。

    人们将贴上红布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后。各道工序领班人在供桌上摆上卫东家早就准备好的猪、鱼、鸡、鹅、蛋、豆腐、香烛等祭品,他们边说好话边敬酒。卫方一直在旁边关注着,出师几年了,但有些传统的重要的地方自己还得认真的去学习和观摩。能得到主人家的赏识而成为领班人参与这些重要的工序才是真正的出师了。

    祭梁结束后,便由匠人把正梁抬上屋顶,用绳将正梁拉上去。刚开始拉梁的时候,叶雨就跑去把挂在门口的鞭炮点燃了。在此之前他和两个妹夫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亲戚朋友们送来的十多元鞭炮被他们串成了串,这一点燃足足可以燃放到上梁结束。以此同时,卫华家的鞭炮也点燃了。两家本就挨得近,这些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顿时让观礼的亲戚朋友们大呼吃不消。甚至于上梁师傅高喊“上啊,大吉大利!”高唱这些上梁歌都没办法听清楚。

    将正梁放平稳后,卫东将亲朋好友送来的“五谷彩袋”搬到屋顶,放在梁的正中。听老一辈人说这意思是五谷丰登。然后,卫方师傅站在高高的房梁上,将杨氏她们朝贺买来的水果、糖、泡粑等边说着“日吉时良大吉昌,张郎采梁鲁班装,松柏长青做梁棒,四面推得光又光,上写福禄子孙旺,下写泥木石三行,大家都来把梁上,要吃主人粑和糖,主人票子拿手上,匠人我用荷包装,手拿金绳系梁棒,恭贺主人大吉昌!”边将布包抛入由卫东双手捧起的箩筐中。这一就是“接包”,意思就是接住财宝。

    卫东“接包”后,在声声鞭炮声,烟雾迷漫中,卫方师傅一边说着“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一边将糖果、花生、馒头、铜钱、“金元宝”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让这些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亲戚朋友们都图个高兴,叶雨等年轻人更是带头起哄哄抢,还有以李晓林为首的一群小孩子凑趣,场面空前热闹。

    “舅公,您老先和爹聊着啊,您看我们都没有时间来照顾您老。”上梁结束后,卫东看见了坐在坝子里和叶世全一起喝茶摆龙门阵的舅公,忙上前招呼。

    “你这孩子,舅公还见外不成,看着你们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看看这修得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这上梁风光场面,舅公替你们高兴啊。”八十多岁精瘦的老人,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显然真的是激动了。

    “你去忙你的吧,这儿有我呢。”都说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没想到,在叶世全这个老丈人的眼里对这大女婿也是满满的欣慰。自己的眼光的确不错,十里八乡的,能靠双手挣出这份家业的人并不多。

    “听英儿说,加上我们家的,共借了八百元钱。管他的,让他们慢慢挣来还,终归是干了一件大事。”叶世全看着卫东忙碌的背影,和舅舅摆起了这些年这孩子都做了些什么活,怎么挣来了修房的钱。

    “拖着两个孩子,小的还罚了三百的款;大的近一两年经常生疮害病,英儿他们也算是能干的了。”经历了人生沧桑的舅公称赞道。

    隔壁的卫华家,也同样经历这一场喜庆大事。兰芳看着隔壁的热闹远在自己家之上,悄悄的回屋,把封给工匠师傅、帮工的红包全部由一块二毛钱的月月红加成了四块钱的四季发财。我就不信,比不赢你家,兰芳边封红包边暗暗发誓。

    “二婶,你家卫国帮卫东的红包是多少?”第二天,在井边洗衣服的赵霞八卦的问着旁边的罗二婶。“我给兰芳帮忙煮饭,给我封了个四季发财。”

    “四块啊,卫华家这次还大方呢。卫国从来不和我谈这些事。”罗二婶心里也想知道这卫东家的红包是多少。

    “就是,这两家人做什么都拼着来。啧啧,可苦了我们这些了,帮忙要帮两家,送礼也要送两家,吃酒却只能分成两批分别去吃,不划算。”赵梅故意开着玩笑。她从卫民口中知道这两家要修房时,就知道,自己又要准备两份礼了。

    “赵嫂子,你就多去吃两顿就吃回来了嘛。”赵梅的话惹得井边洗衣服的七八个妇女哄堂大笑,大家七嘴八舌的谈笑着。李家沟从来不缺少这些场面。

    关于上梁的礼仪和忌讳,很多节竹子都记不太清了。这些传统的国粹被钢筋混泥土掩埋了。叹口气“可惜了”!
………………………………

第六十七节 新房子

    章节名:第六十七节  新房子

    待小青瓦盖好后,新房也就算是修好了。只是屋里粉刷墙面,地面打三合土,都是要些人工来做。在叶世全的主持下,叶雨和两个妹夫又做了一次长年的工作,直到腊月二十四才完工打道回府。

    刚修好的房子是没办法搬进去过新年了。好在卫红夫妻俩因为过年不好买火车票,决定把假期调到正月过完后再休。他们回来时,卫东刚好可以搬进新家。

    今年过年所有的乐趣远远没有一家人对搬新家的激情来得实在。所以,感觉这个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跨过了。

    初三这天,杨氏及叶平叶红一起来给李晓晓庆祝十岁的生日,晓晓晓林这俩孩子特别高兴。一般情况下,农村里孩子过生日煮两个蛋,就说这一年在灾病面前像这两个蛋一样,一滚就过去了,家里也不会有人客的。但满十岁是孩子第一个大生,是要庆祝一番的。杨氏买了一套新衣服弥补了因为经济紧张爸爸妈妈过年时没有买新衣服的缺憾。而让晓晓特别喜欢是叶平新手给打的一件带镂空的红色毛衣。叶红则给晓晓打了一条三角形的围巾,用毛线勾了好几朵颜色各异的花,分别镶了金色和银色的线,这些行头足以让晓晓在全校出尽风头了。这年月,随着南下打工回来的人增多,年轻人的穿着打扮上越来越时尚。像李晓晓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们更趋向于这些样式新潮的毛衣和头花。

    “妈妈,我要这个。”准备搬新家了,楼下房间夫妇俩一间,给王氏留一间,楼上姐弟俩一人一间,晓晓一眼瞧上了门口就是十二个平方的阳台这个房间。

    “你要就你要嘛,我又不会跟你抢。”晓林对姐姐突然的小家子气很无奈,这个阳台做做作业,看看书,的确不错。只是和隔壁的挨得太近了。只隔了一个阳沟,阳台边沿的水泥平面都快挨着了,一步跨过去都不用担心会失足掉下去,空隙根本不足以容纳一个人的宽度。这两家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要不然,从阳台过去远远快于从两家的大门进出了。

    “晓晓,你这朵头花好漂亮,和真的一样”开学后,古燕看晓晓这几天一天换一朵头花,很羡慕她有这么个心灵手巧的姨妈。

    “你喜欢啊,我明天带一朵送你。”晓晓和古燕的关系很好,像书上所说的超过普通同学的那种好朋友就是这样吧。她决定把唯一那朵从没戴过的花送给她。

    “真的,太好了。”古燕忍不住高兴的跳起来,家里的月月红开花了,自己明天也给晓晓带几枝过来。

    “这月月红不像玫瑰,花瓣要少两层,但每个月都开花,也很漂亮。”望着手中粉红色的花朵,晓晓很高兴,自己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换了带着淡淡花香的月月红。朋友之间就这样,有好的东西要相互分享。

    “你拿回家插水瓶里,可以养几天。如果栽在泥土里,运气好的话还能活下去。”想着古燕的话,晓晓一回到家,就四处找瓶子装水养花。楼下楼上翻了个遍,都没有透明的玻璃瓶,又跑到马利和卫红家找看了一番。

    “这孩子,找瓶子干嘛。看这个行不?”王氏拿出一个水果罐头瓶子给晓晓看。长长的椭圆形透明玻璃瓶,没有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花瓶漂亮,但比妈妈拿出来的那些黑漆漆的又矮又圆的陶罐好多了。谢过王氏兴冲冲的回家装上水插上月月红,放在房间的书柜上。这书柜还是卫方用修房的边角余料给拼做的。瞬间就觉得这个房间都充满了活力。很满意这种改变。晓晓决定把外面的阳台上也种上鲜花。

    姐弟二人发动同学找些指甲花、粉朵花、牵牛花的种子,星期天找出破旧的盆盆罐罐装上泥土种下了花种,费劲的搬上楼,一排排的摆放后时时浇水,天天盼着发芽长大开花。晓晓也把古燕摘的月月红枝条插了些在盆子里,好运的发现枝条上的叶子一直绿油油的,成活了!看两个孩子做这些兴趣浓厚,叶英也没有阻拦他们。卫东在后山干活时还帮忙挖了两棵长得很茂盛的栀子花挑了回来,还帮忙挑了些泥土上楼,种好后发现,这个十多个平方的阳台已经达到小花园的规模了。一家人都盼着花开香飘四方。

    “晓峰,你的新家好宽大明亮,看,你在房间外的这个阳台做作业看书都很巴适。”星期天,赵霞带着晓山到兰芳的新家串门。两个女人在那儿低声交谈着,晓峰就邀请了晓山去楼上自己的房间玩。站在楼上,抬眼望去,李家沟一片低矮的房子都被踩在脚下,又一次,晓山嫌弃村边那个自己的家。他也想爸爸妈妈能修楼房,但听他们说自己家里三五年内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了。妈妈甚至说“要想修房子,你就自己去挣钱,你看你卫红叔叔夫妻俩在广东打工,才几年就修了那么大的房子。等你长大满了十六岁就可以去打工了,这个房子,我还指望着你来修呢。”是的,等两年,自己十六岁,初中也毕业了,能办身份证就出去打工,挣了钱回来也修这么一个楼房,这一刻,李晓山下了决心,也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出了规划。

    “晓山哥,你看,我们家离晓林家好近。你说要不是他们大人不合,这会儿我们都可以从这儿一步跨过去,找他玩了。”李晓峰对近在咫尺却不能横跨的这条阳沟很是遗憾。

    “就是,一条缝隙这么窄,一步就过去了。等我,我过去看看。”话音刚落,李晓山脚已离地,窜上一米多高的阳台边沿,左脚一步就已经搭在了李晓林的家的阳台边沿了。跳下去,落地时冲在那儿干巴巴望着的李晓峰做一个鬼脸,转身“咚咚咚”边往楼下跑边喊“晓林、晓林”。

    “啊,晓山哥,你怎么在我家里?”正准备上楼的李晓晓在楼梯口偶遇李晓山,大吃一惊。“我一直在堂屋里,怎么没看见你什么时候进的门?”

    “哈哈,我啊,是从天而降的。我来找晓林玩,在家没?”李晓山故做神秘卖着关子,丢下疑惑不解的晓晓跑去找李晓林了。两人低声嘀嘀咕咕了一会儿,一同从大门跑了出去。

    “怎么会呢?他居然是从隔壁的阳台过来的?”半思不得其解的李晓晓独自上楼,她要察看那些花发芽没。待看到阳台上的脚印时,很是惊讶。

    “我看我还是做一个竹栏栏遮挡一下,这样子确实不好。”吃晚饭时,听女儿说李晓山从隔壁的阳台直接跑到家里时,卫东思前想后,决定想个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还不就是那几个娃娃调皮会跑来跑去的。我们两家都老死不相往来了,谁还会跑你家来。”叶英表示无所谓。想想也是,两家人都是相见两厌的地步,谁有事没事偷跑到别人家去自讨没趣不成。

    “晓峰,我和你妈妈靠自己的血汗钱给你把房子修起来了。以后,就看你各人的本事了。你要读得书呢,我们砸锅卖铁的供你上大学;你要是读不得书,以后就去学门手艺,这个房子住上个几十年是没有问题了。”卫东在吃晚饭时给儿子做着思想教育工作。在外漂泊了两年,对知识文化的重要性相对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看工厂里那些坐办公室的当官的人,工作轻松,工资却比自己这些车间工人高了一两倍。听他们说“知识改变命运”,想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他从心底希望儿子能上大学,但有了兰芳那件事的前车之鉴,对儿子期望只藏在心底,有句话叫“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他害怕兰芳再次失望,甚至于绝望。

    新房新年新生活,两家人在李家沟的形象焕然一新。
………………………………

第六十八节 县中学

    章节名:第六十八节  县中学

    “钟老师,您这次一定要给我们传授一下经验!”

    “是啊,钟老师,您成功的引导一个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了县重点中学,连校长都说您这个成功的教案值得推广。”

    “钟老师,您准备一下,区教育局的领导说让您写一个教案分析材料,下学期在全区做个报告”王主任走进办公室,将小学毕业考试发通知书后刚进办公室的钟老师从一群年轻的教师包围圈中解救了出来。

    “我哪来什么经验?”钟老师在心里嘀咕着。但自己不会愚蠢的说出这句话来。谁能想到,一个一见就让她脑门痛得跳的后进生能在短短的三年中一跃而起,在今年的毕业升学考试中,语文数学两科以总分196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县重点初中。想想前三年期期倒数第一都拜他所赐,而今天的风光也是因他而起,真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好在,这个结果是先苦后甜。这样看来,自己离区优秀教师的称号不远了。年近四十,不能升官,在平凡的岗位上得以一个优秀的称号也是一种荣耀了。

    在这所完小教书近二十年了,这些孩子百分之八十是升上本校的初中部。少部分考取镇中学,能考上县重点初中的孩子凤毛麟角,经她手上走的还不到十个。没想到,这一次,自己班上一下就考了两个。李晓晓也是以196的高分成功进入县重点中学了。这兄妹俩,读书时都不满七岁,一个是因为天分好破例提前录取,一个是以吵架的方式蛮横入学,没成想,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两个孩子成就了她的教学历史上的辉煌。

    说起来,钟老师这三年来一直都未能搞清楚是什么促进了李晓峰的巨大转变。看他经常和同桌的妹妹讨论问题,估计前三年精力都用在调皮捣蛋上了,后三年,可能是有这个同桌做对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龄大些就知道要学习了。同时,钟老师回忆起李晓峰那次苦苦哀求再给一次机会的场景,或许,宽容留给了他一次机会,也是给了自己一次机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钟老师时常引以为戒,面对差生、顽劣的学生,她越发从容和淡定,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她的亲切和蔼,这以后,读书的孩子都以分到她的班上为荣,当然,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真正让钟老师的教师生涯达到了优秀的巅峰。这都是后话了。

    “看看,我就说我的宝贝孙子是个天才吧,你说这些年谁家有孩子去过县里上初中啊?”听李晓峰举着高高的录取通知书跑进屋里大声说自己考上县重点中学了,张氏一把揽过已长得和她差不多高的孙子,像小时侯一样边拍着背边骄傲的向儿子媳妇夸赞。

    “嗯,不错,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读得,砸锅卖铁,再苦再累我们都供你上大学。”卫华有些激动,但还能保持镇定继续教导着儿子。“芳芳,你说是吧。”然后征询着妻子的意见。

    “是啊,晓峰,妈妈就你一个孩子,你就是妈的命根子,你有出息了,妈脸上才有光。”兰芳此时心里乐开了花。

    “对了,隔壁的呢?考哪儿?”兰芳从兴奋中回过神问道。

    “你们说巧不巧,她成绩一直很好。这次和我考了一样多的分,当然是县中学。”李晓峰想起这事就觉得很好玩,同村同班同桌,这次同分同学校,这真是巧上加巧了。

    “成绩好有什么用,一天到晚气喘吁吁的,经常犯病,出气都出不赢,身体不好,真的是害已的命。以后也嫁不好,说不定还是半条命。”张氏想起有好几次都看见有女同学背她回家,也知道卫东经常半夜跑去找李医生,一个病哀哀的黄毛丫头,哪能和自己的孙子比。

    “呵呵,管她的,自己好就行了。芳芳,去逮只鸡来,等会儿杀了今中午凉拌吃,我们自己庆贺一下,是不是,儿子?”卫华不希望晓峰听这些无关的流言蜚语,赶紧转移话题。

    “奶奶,妈、阿咪,幺娘,我姐考起县重点中学了,她初中就在县里读住校了。”卫红家,李晓林一阵风的跑了回来,高声宣布着这个特大喜讯。

    刘娟去年怀孕后就回家待产,腊月里生下一个儿子,把王氏乐得合不拢嘴了。这不,以孩子小需要她搭把手为由把兄弟三人商量轮流供养她的事给否决了,只愿呆在老幺家。栽完秧子在家就呆不住的卫红又南下打工后,叶英和马利时不时会过来帮帮忙、几妯娌聊聊天。三个媳妇都生了儿子,香火得以传承,王氏看她们都相当顺眼,很乐意几妯娌这样和睦相处,也经常和媳妇们一起家长里短的说笑。

    “哎呀,我们晓晓真能干!”马利最喜欢文静的侄女,三家人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她当亲女儿一样疼着。听见这个消息,笑逐颜开。

    “大嫂,我们家要出一个女状元了!”刘娟对县中学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自己上学那会儿就只能望校兴叹的命。打工多年,缺乏知识也吃尽了苦头。上学时就听老师说要是考上大学就相当于考上状元,看侄女初中都去县里读书了,离状元也就不远了。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双手合十,王氏虔诚无比。虽然孙女的出生时辰一直是她的心头病,这些年,儿子和媳妇也没有不妥之处。倒是那孩子一直在受病痛的折磨,看来是应验了八字上带害已的命。可怜的孩子,读书能有出息,以后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在土地里刨食,身体应该会好些,命也应该要长一些吧。

    最淡定的莫过于叶英,早在抓周时,四叔他们就说了这孩子是个才女,这些年,哪次考试不是前三名呢。看晓晓一直胸有成竹的样子,能考上县中学,是她和卫东早就预料到的事。只是,体弱的孩子一人去县里住校读书,她还真有点放心不下。
………………………………

第六十九节 新学校

    章节名:第六十九节   新学校

    暑假里,晓林依旧和一群孩子疯玩,钟老师放假时曾告诉晓晓:县中学都是各乡镇的尖子生,你在这儿是尖子生,可能一到那儿就成了高子中的矮子了。她还特意借了好些名作像《林海雪源》、《西游记》、《水浒》等四大名著这些书给晓晓看,增加这孩子的课外知识。乡下孩子几乎没有课外书,阅读量少,小学六年就看了班上每期发的《红领巾》这些书刊。所以,从假期开始晓晓就抓紧时间看书学习,整个假期,除了帮妈妈做点家务,地里的活她都没去帮过忙,算得上是泡在书里了。

    “换洗衣服带几套,还要鞋子,袜子,我给你买的洗头的飘柔,洗澡的香皂,牙膏牙刷、毛巾、、、、,算了,明天还是我送你去学校报名吧。”叶英一边帮女儿清点着要带的东西一边念叨着。现在家里洗头全是捡的皂角夹熬水洗,但女儿去学校总不能熬水洗头吧,也不可能一周都不洗一次。叶英难得奢侈的买了一小袋一小袋的广告上说的飘柔洗发液给她带去。一想到这孩子从躲晓林那段时间外长这么大从来没离开过自己身边,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还没走呢,叶英已经开始操心了。

    “妈,真的不需要您送我。我都这么大了,同学们看到了会笑我的。”晓晓极力反对。开玩笑,上初中了都要妈妈送,自己可不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娇女。这些年,一年年长大,也知道了爸爸妈妈挣钱养自己和弟弟不容易,晓晓很懂事的照顾弟弟、帮着妈妈做做家务,现在家里几个人的饭菜拿得出来吃;暑假里一家人的衣服也是自己洗。只是,天气转凉,妈妈就不准她洗冷水,怕她生病。

    “对了,这是你舅妈和阿咪幺娘她们给你买的新衣服,这几套在学校里应该换得开了。你们这些半大娃娃,夜里要盖好被子,注意加减衣服,千万不要感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