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才子-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各位观众,让我们来收看下一集,请各位继续投票,参与这次的讨论~~也让我们来看看下一集中,宋慈是否还会有更加令人信服的推理~~”

    新欧国际频道演播厅里,老楚正在一旁拿着笔记本电脑,把最新的视频不断上传上“油管网”上。

    纪巧巧则是在一旁看着,笑眯眯翻阅着评论,动人的脸庞上满是惬意的笑容。

    “这么算是非法上传吧。”老楚还是觉得有些提心吊胆着。

    一旁的孙总监哼道:“什么非法上传,这一段是是苏老师和卢科夫探讨学术问题的,并不是节目中的内容,苏老师又不是嘉宾,算什么非法上传?”

    录播节目中,如果是节目本身的内容,当然是有版权保护的,可苏怀并非节目嘉宾,参与的内容,新欧台是不能播出的,反而他们以民间的名义上传到“油管网”,可以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

    在争论不休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对《大宋提刑官》感兴趣了,很多听到消息的人们,都拿着遥控器转到了华夏国际频道。

    都想通过自己头脑判断,苏怀这个家伙是不是忽悠他们~

    在接下来万众期待的一集《大宋提刑官》中,剧情展现的是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案件。

    一名妇人李玉儿失踪多日,然后其弟偶然找到其骸骨,从手镯认出身份,众人都认为是其丈夫杀人。

    县官判定,其丈夫有重大杀人嫌疑。

    而宋慈却发现了冤情,那位丈夫的老母亲拜托苏怀帮他儿子伸冤,可是自己又没有什么钱。

    老母亲表示,因为打官司需要很多钱……

    “衙门八字开,没钱莫进来~~”

    剧集看到这里,电视前的无数华夏观众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苏圣人这肯定是在映影射邦法院啊~~”

    “联邦法院肯定是看到这一段,所以才禁播搞苏老师的……”

    “苏老师这借古喻今啊~”

    “有趣有趣~~这片子是在之前就怕好的,也算是神预言了。”

    其实苏怀根本没有批评新欧司法部门的这个意思,但是因为他已经被确定在人权大会上发言,又把联邦法院搅得鸡犬不宁。

    所有人都觉得他这一切都是华夏政府的阴谋了!
………………………………

第八百六十四章 蒸人骨头了!!?

    这个情节,让不少在电视机前的新欧人,心里都不由愤怒起来,这苏怀简直就是骑在他们头上耍威风啊,之前差点搞出经济危机,现在才讽刺联邦法院,这人也太记仇了吧!?

    正在愤怒中,此时剧情发展,宋慈再度检验尸骨,确定尸骨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字幕上却是打出《洗冤集录》的文字:

    “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男子骨白,妇女骨黑,妇人正骨初雪血如喝水,故骨黑。

    男子自颈及耳极脑后共八片,(蔡州人九片)脑后后横一缝,当正直下发迹别有一直缝,妇人共有六片,脑后横一缝,当正直下无缝。

    ――十七验骨。”

    看到这里,卢科夫终于忍不住评论道:

    “这个关于人骨头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无论计算方法是什么,把人骨骼数量对应356天,都没什么依据,而这妇女骨黑,也是没有的道理的,难道是女性月经血会染黑骨头?”

    卢科夫原本还想说蔡州人九块脑骨了,可他真不知道华夏是否古代有一种奇特的人种,也没有接下来去说了,

    说完之后,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望向了苏怀,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他这时候站起来反对了。

    令人意外的是,这此苏大圣人竟然没有出声反驳,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总算《洗冤集录》中有写破绽了。

    可道尔和江户川,感到心头的郁闷感,总算是轻了一些。

    众人又开始谈笑风声了,珍妮也道:

    “看来这华夏古人法医知识,还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毕竟华夏人没有解剖学嘛~~”道尔微微笑道,在解剖也现代医学体系上,欧罗巴还是具有无可撼动的优势的。

    雅虎的直播间里,看到这个《洗冤集录》中的文字,愤怒的新欧网友们,也都是高兴的像是过年一样,各个都开始冷嘲热讽。

    “哈哈哈~~这个太搞笑了,什么女性骨头会黑一些~哪个脑残想出来的论据。”

    “蔡州人九块脑骨?太奇葩了吧?”

    “呵呵,是蔡州人还是外星人~~”

    不过支持《洗冤集录》和宋慈真实性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了,因为人们都暗暗想到,如果是苏怀蓄意捏造,以他的睿智,怎么可能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听着演播室现场的争议,嘲笑,苏怀却是没有什么意外,他早有预料。

    这个争议的细节,他之前其实也是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放在剧情中。

    不过《洗冤集录》中很多法医手法,跟中医的理论很类似,都是实践科学,无数事例的经验总结。

    有时候就是看着完全没有科学道理,可实际上是有逻辑的,只是暂时看不出来。

    就像是蔡州人九块脑骨,现代很多人说是:“蔡州人在宋代就是金人的意思,宋人不喜欢金人,说金人脑后有反骨,宋慈是故意这些写贬低金人。”

    可这显然和《洗冤集录》中严谨风格不符合。

    而更多人推论是,《洗冤集录》中说,惟有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汝南县,古时称作‘上蔡’的地方那儿的男人有九片,多了一片。

    古时一村,一县很容易有同血缘的人聚集,是不是遗传病造成的特殊现象,还是特殊的人种,都是没有定论。

    就像是中医当中,很多看起来很荒谬的医疗方法,像是刮痧,针灸,乍看起来并非没有逻辑,甚至新欧还出现过给孩子刮痧,被法院判虐待儿童的案件,只有等到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解释当中的原理。

    所以《洗冤集录》中这个细节是宋慈的错误,还是另有原因?就只能交给后人去证实了。

    不过对于欲反击苏怀的新欧观众们来说,这个细节,只是这案件的小事罢了。

    本次案件的最大难题依然是,尸体已变成白骨,怎么检验出他是怎么死的,依然是关键。

    这次死者既不是淹死,也不是被烧死,而是被钝器打击至死,可皮肉不存,还怎么检验伤口?

    之前宋慈验骨的手法,这次总派不上用场了吧?

    可众人正欢欢喜喜,各自等待看好戏的时,突然剧中宋慈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只看宋慈让人把骸骨放在一个木头架子上摆好,然后在地上挖出一个深坑,倒入酒,醋,生火。

    然后自己给骨头涂上好像佐料一样的东西,满脸期待地放在土坑上开始蒸!?

    不光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就连现场的道尔,江户川,包括卢科夫在内都已经完全看傻了……

    这是……!?

    所有人心里都是同一个念头,这宋慈这么做,明显就是一种烹饪手法啊!

    这是苏怀在泰山诗会上,给世人公布的红烧肉的做法,华夏独特的烹饪手法――蒸!

    难道宋慈为了验骨,要尝这人骨的味道!!?

    电视机前,还有观众席上,很多观众都再也忍不住了,光是在脑海中想想这个情景,都觉得恐怖万分,还有几个反应剧烈的,都”嗷”当场吐了出来。

    现场还有一部分人,跟女主持人珍妮同样都望向苏怀,露出无比恐惧的眼神来。

    我的妈呀……华夏人真是太恐怖了!

    果然在蒸完人骨头之后,宋慈面带微笑,把头骨端了起来,一副兴奋的样子,很多人都不由感到汗毛都竖起来。

    而苏怀在旁边都要看得笑趴了,原版《大宋提刑官》中是一边介绍一边进行这个蒸骨的,而他故意把旁白去掉,让故事中的宋慈只做不说,就是吓唬吓唬这些人。

    你们不是说我们是蛮族吗~~吃个人骨头给你看看~!

    看着这些人吓得脸色发白,瑟瑟发抖,早已经看过后面剧情的孙总监,老楚,老刘等人都拼命憋着笑,才没有笑出声来。

    纪巧巧却是实在忍不住了,看着这些人吓得脸都绿了,直接“噗哧”一声笑出来,让现在很多人更觉得恐怖。

    看看!看看!要吃人骨头炖汤了,这华夏人都满脸阴森恐怖的笑容……还这么开心,真是太骇人了!
………………………………

第八百六十五章 现场实验!

    可正在众人感觉毛骨悚然时,宋慈却并没有就着汤尝一口清蒸人骨的美味,而是叫人:“拿一把油纸伞来~~”

    这下倒是令所有人感到错愕了,咦……?这又是搞什么东东啊?

    显然,宋慈并不是要尝人骨,毕竟华夏烹饪技术再怎么高明,宋大人也不会如此诗情画意,品尝人骨,还让人打个伞给他制造浪漫气氛吧?

    可打伞,又是个什么道理?

    这也没有下雨啊?

    不但是没有下雨,还是个大晴天~

    难不成这宋大人,其实也很珍惜自己的形象,生怕太阳把自己晒黑了,打伞遮阳的?

    电话机,电脑前,演播室无数观众纷纷猜测间,只见宋慈让人撑开红油伞,照到人骨上,人骨上竟然出现红色的犹如血渍一般的痕迹。

    很多电视前的人直接都是吓得跳起来了!演播室里更是立刻响起一阵阵惊呼。

    “见鬼了~!?”

    “这是怎么搞的~?”

    “骨头怎么会流血!?”

    如果看别的侦探片,看到这种情节,现场的侦探迷们,一定会破口大骂:这什么烂情节啊!?瞎编什么~!?

    可这是《大宋提刑官》,是苏怀拿来给华夏法医证明的古装侦探剧。

    上次嘲笑这部剧是巫医的帕特检察官,已经被苏怀坑到监狱里去了,这次虽然人人都觉得眼前展现的事物令人难以置信,可却都还是被吓到了。

    道尔和江户川百思不得其解同时,宋慈又拿来毛笔把墨水擦在人骨上,然后洗去墨,却依然留下了墨痕……

    此时就看下面,所有人都期待的《洗冤集录》的讲解字幕,再度浮现:

    “检骨须是晴明。先以水净洗骨,用麻穿定形骸次第,以簟子盛定。却锄开地窖一穴,长五尺、阔三尺、深二尺,多以柴炭烧煅,以地红为度。除去火,却以好酒二升、酸醋五升泼地窖内,乘热气扛骨内,以藁荐遮定,蒸骨一两时,候地冷取去荐,扛出骨殖,向平明处,将红油伞遮尸骨验。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路微荫,骨断处其接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

    一法:浓磨好墨涂骨上,侯干,既洗去墨,弱有损处则墨必入,不损则墨不浸入……”

    电视机前的新欧侦探迷们,此时都是看得目瞪口呆,望着电视机屏幕,愣愣地道:

    “不会吧……这也行……”

    “这个蒸骨,竟然是验伤?”

    “骨头还真的会流血啊……”

    “这也太神奇了吧?这真的不是什么魔法吗?”

    可在错愕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

    “混蛋!这家伙是根本就是故意乱搞?”

    “他这是拿着华夏的厨艺手法,欺负我们不懂,糊弄人啊。”

    “打把红伞,就可以看出骨头上死前的伤痕,这明显就是通灵的手法。”

    苏怀看着现场的人,人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有惊叹的,有质疑的,有愤怒的,也是微微笑了起来。

    这种蒸骨验伤,在这个时空的人看来,确实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验尸手法吧,不像是在原本的世界中,中国人从小就会听评书,单口相声中就有《蒸骨三验》这样一本书。

    可以说,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蒸骨验伤的这种方法,早就见怪不怪了。

    可对于新欧观众来说,这事情简直就像是魔法一样的事情,完全看不出当中的任何的科学逻辑。

    女主持人珍妮都张大嘴巴问道尔,江户川监督:

    “你们两位看出当中的道理没有?”

    江户川连连摇头:“难以置信,难以置信,真应该是有虚构的成分吧……”说着目光不自觉瞟向台下的苏怀。

    道尔也沉声道:“之前本剧的桥段都十分的精妙,唯独这个蒸骨验伤实在超出推理和科学的范畴了,我不相信这种方式的逻辑。”

    两人原本都不打算表态的,可这个情节实在太过离奇,完全超出常理,所以他们也忍不住反对了,苏怀这此确实是编造的太假了!

    此时众人都望向台下的苏怀,想听听他怎么说,但是事实上苏怀根本没有参与这个节目,也不能主动发言。

    珍妮心想,现在正是时候,把这个蒸骨验伤最为突破口,好好推翻《洗冤集录》的科学性,于是问卢科夫教授道:

    “卢科夫教授,您也觉得这个蒸骨验伤,太没有道理是吧?”

    可出人意料的是,卢科夫却是深深地看了苏怀一眼,缓缓道:

    “不……这不仅仅是有道理,还当中还有非常缜密的科学道理。”

    这话说着,全场的人都是一愣,人们原本都想看卢科夫这位法医专家好好修理苏怀和他伪装的《洗冤集录》的……怎么这浓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

    珍妮慌张道:“卢科夫教授,您为什么会这么说?这红油纸伞到底有什么作用?”

    卢科夫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看了看台下的苏怀问道:

    “苏先生,我想请问,你们确实有做这个油纸伞吗?有真实的道具吗?”

    卢科夫虽然口头上承认当中原理有科学道理,可实际上,他却是想用事实来质疑苏怀是否真的能坐到,所以才找他要伞。

    因为其中的细节,实在不像是古人能够完成的,只是苏怀耍了小聪明罢了。

    苏怀望望纪巧巧,孙总监,众人都是摇摇头,不过是一个道具而已,怎么可能带到新欧来?

    不等苏怀回答,主持人珍妮就欣喜道:

    “没有带没关系,曰本国际频道正在宣传一部《大河剧》剧中有,我记得他们采访节目中,当中有油纸伞~~”说着转头问江户川监督:

    “您能帮忙联系一下吗?“

    江户川监督这时哪里能不愿意,马上去找人联系。

    纪巧巧和孙总监,老楚,老刘都有些措手不及,没料到对方竟然要在现场验证……?

    别说其他人,他们心里也是没底啊,要知道当初拍摄这个剧情时,他们是直接做的电脑特效啊,怎么可能搞一把真的红油伞照出血迹来?

    再说了他们也不能找一个真骷髅来拍摄吧?

    这帮人要现场验证,这不是明摆着刁难他们吗?

    苏怀虽然微微皱眉,知道对方在玩什么把戏了,招手叫工作人员过来,小声交代了几句。
………………………………

第八百六十六章 油纸伞透析紫外线?

    由于是录播节目,现在《大宋提刑官》三集连播中第二集结束,卢科夫趁着广告时间,让人拿来了早已准备好的菲涅耳双棱镜,检测日本油纸伞的透光的波长。

    由于无法模拟阳光的状态,所以卢科夫的助手们还找工组人员通过灯光来折算数据,所以耗费了一些时间。

    而趁着这个机会,卢科夫也跟众人科普道:

    “这种对骨头进行熏蒸,然后使用油伞检验骨伤的方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首先他是用蒸汽给骨头加入水分,然后让光透过油纸伞,其实是可以过滤一部分波长的光,而只让特定波长的光进来,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现一些细小难以发现的伤痕,这与现在使用紫外线来查找细小伤痕的做法一样都是利用了光学原理……

    众人听到油纸伞是利用了紫外线的原理,顿时都是互相看了看。

    也就是说宋慈是用了这种方法,制作一个简单紫外线仪器?

    这怎么可能?

    卢科夫此时望了苏怀一眼道:

    “但是,这一切只是理论上的,这一切是否能实现还要看这个油纸伞,能不能真的透出波长为0・04…0・39的微米波长的光来……”

    卢科夫说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

    “紫外线是90年前欧罗巴科学家芬森发明的,他通过对猫的观察,然后用氯化银研究光谱,发现光谱中的紫色一端的氯化银的发音比红色一段强烈……

    而人类制作出人工紫外线光源应用在生物学,是通过的水银灯和电弧。

    而这两种东西,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

    众人听到了这里,终于开始明白了卢科夫的意思了,这位俄国教授并没有改变立场,反而是用一种极为高明的手段,在质疑《洗冤集录》的真实性。

    卢科夫解释了这么多,意思就是,《洗冤集录》这个案件,在原理上可以解释的,但是实际操作上,却是古人无法做到的。

    更像是现代人通过现代科技,倒推过去的。

    此时江户川监督,也终于反应过来,她刚才忽略了一个细节,这时听到卢科夫一说,她才反应过来:

    “油纸伞是曰本的传统工艺,是曰本匠人发明的,也叫做京都和伞,但是从来不用红色纸伞的,全部都是用白色,而且在上面绘制精美图案,《大宋提刑官》中油纸伞,显然不是古代工艺制作的……

    我可以确定的说,通过涂抹胡麻油制作的油纸伞绝对没有透析紫外线的功能。”

    京都和伞闻名天下,各种门道伞商已经摸得清清楚楚,并且还以隔绝紫外线防晒,享誉世界的太阳伞,根本不可能透析出紫外线来。

    众人听到这么多细节,越发觉得这个《洗冤集录》中的蒸骨验伤,完全像是现代人想出来的,绝不可能出现在古代。

    苏怀是故意通过现代方法,制作出了这把“油纸伞”。

    他只是想当然的利用现代科学而已,完全不符合一些常识和细节。

    红色的油纸染色,并不意味着可以透出紫外线,这样做,反而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现在一经检验,就可以检验出这道具“油纸伞”,根本就不可能用阳光透出这紫外线。

    经过卢科夫的这么一分析,一直感到头皮发麻的侦探迷们,终于抒了一口气,果然是苏怀伪造的啊……

    不过他能通过这些知识伪装出案件,论要侦探推理的功力,就算是道尔和江户川加起来也比不上。

    可当人们都正这些想着时候,就听到俄国科学人员道:“这油纸伞透光之后,阳光的波长应该是在570u……”

    这个数据让江户川脸上也是露出笑容,果然就像是她所说的,这油纸伞根本没有透析紫外线的作用。

    “苏先生,对于这个事情,您有什么解释?”女主持人珍妮故意问苏怀道。

    “没什么解释,我只想说一个件事情。”苏怀平静道:“华夏的油纸伞跟曰本的是不同的。”

    “什么意思?苏先生你还想说这油纸伞也是你们华夏先发明的吗?”珍妮故意挑拨问道,江户川脸色明显有些不好了。

    “这个当然,无论是伞,还是油纸伞,还是纸,都是华夏发明的。”苏怀用平静的语气道:

    “华夏最早的伞,被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史记》中有相关记载,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但是随着纸的发明,油纸伞成为了老百姓的主要挡雨工具,只是我们工艺是特殊的,虽然曰本遣唐使学去了油纸伞的制作方法,可材料却用的不对。”

    众人听着疑惑间,就看到一名工作人员给苏怀递过了一个油瓶,和一张白纸,这油是苏怀随身携带的,是怕如果偶然找到一些华夏木质文物,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保护。

    苏怀当着众人的面,把油浇到白纸上,只看那纸张竟然变成了红色。

    “不对,胡麻油是黄色的,这里面有染色剂。”江户川监督惊呼道。

    苏怀没有解释,只是道:“卢科夫教授,你们拿去检测吧。”

    俄国工作人员,拿到那张浸满红桐油的纸之后,当场用凌光镜检测,计算一番之后,满脸惊讶的颤声道:

    “这油纸伞透光之后,阳光的波长应该是在340u……”

    这话一说,全场人都没听懂,可卢科夫却是微微张开了嘴巴,重新问了一句:“多少?”

    “340u……我们模拟了所有阳光数据折算,阳光透过这把伞,这就是标准的紫外线啊。”那名助手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卢科夫呆立当场,全场的人都是一片惊呼,原本他们都是想通过这个科学原理,拆穿《洗冤集录》的西洋镜的,怎么现在结果反而证实了,华夏的这个油纸伞竟真有这个功能!?
………………………………

第八百六十七章 华夏之红

    此时,看众人都用一种看怪物的惊奇目光望着自己,苏怀微微笑着,轻轻展开折扇,望了江户川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