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当土豪-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如梦幻一般。他的鼻子好挺啊,眼睛也好亮,这样的人肯定有女朋友了吧,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比自己漂亮吗,唉,自己这是在想什么呐。
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驱散脑中的思绪,陈菲菲道:“吴先生,您现在要看房吗?”吴为点点头,道:“嗯,你能带我过去吗?”这个女孩太有趣了,像含羞草一样,一碰就会脸红。
小区是挨着售楼部的,那栋别墅离得不远,两人走了一会儿也就到了。陈菲菲带着吴为将别墅每个房间都看了一遍,并在一边为其介绍。不愧是国际大师的作品,整个别墅风格简洁典雅而不失奢华,房间里的家具陈设也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色调温和明亮,夕阳的余晖从落地窗洒进来,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气氛,吴为十分满意。
看着宽大的客厅,华丽的陈设,感受着豪华沙发的真皮触感,吴为不禁百感交集,自己终于在这个城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十九章 抗旱的准备工作(上)
最后看的是车库,这个房型自带一个30多平米,2。5高的车库,十分宽敞,可以放下两辆车了。吴为心中一动,自己进进出出有辆车也方便点,总不能把拿辆金杯开进来,那也太违和了一点。大三的时候同学中兴起考证风,吴为也跟风考了驾照,也跟众牲口一起到不少车展上晃悠过。虽然是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目光在车模妹纸的身材上停留得多了一点,但毕竟也见识了不少好车,比如他印象很深的是沃尔沃的一款suv,xc60,外观大气,内部装饰他也很喜欢,就是价格有点高,要50多万,当然就是5万他当时一个穷学生也不会动念头,而现在嘛,倒是可以考虑了。这款车内部空间宽敞,动力充足,既不像豪车那么张扬,开出去也有面子,正符合吴为的要求,至于那些百万以上的豪车,吴为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性价比太低。车嘛不象房子还可以升值,纯粹就是个消费品,为了装b自个吃亏的事他才不干。
天色有点暗了,吴为决定今天就在这里休息了,反正房子状态保持得很好,看得出经常有人打扫,房间里床上用品都是新的,也是一尘不染,看来直接可以住人一点也没有夸大。
从刚才陪着吴为看房开始,陈菲菲就一直保持一种紧张的状态,可能是因为两人独处的气氛有些微妙吧。毕竟吴为是个年轻男性,如果对自己说些奇怪的话甚至动手动脚怎么办?但直到看完房什么也没发生,她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不禁微微有点失落。难道他对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吗?
向吴为告辞后从别墅走出来,陈菲菲又沉浸在了喜悦中,自己刚刚获得了13万的提成,她握紧拳头轻轻挥舞了一下,耶!
她的家就在本市,父亲本来是国企职工,因为要了弟弟违反了计生政策而被辞退,之后自己开店做生意也一直不太顺,只能勉强维持,母亲是大集体的工人,已经退休,退休金也很微薄。自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本来可以上名校的分数,最后选择了本市的一所师范大学就读。虽然她大学四年成绩优秀,但这个社会比的是人脉,拼的是爹,这恰恰是她的家庭所不能提供给她的,因此,眼睁睁地看着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一个个都在家族的帮助下落实了工作,她却只能选择与自己专业完全无关的房产销售。眼看这份工作也要不保的时刻,吴为的出现让她获得了宝贵的转机,13万的提成对她来说更是如及时雨一样。
她心里已经对这笔钱作出了安排,先给一部分父亲,他这几年为了赚钱养家欠了不少债,再给一部分母亲,她这些年太辛苦了,要让她享一下女儿的福!剩下的给弟弟,他现在读高三了,成绩和自己当年一样优秀,要给他准备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想到亲人们知道这个消息会多么开心,她心情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她明白,这一切都是刚刚那个话不多,常常带着和善微笑的大男孩带给她的。“谢谢你。”她轻轻地说。
吴为并不知道女孩的心思,他现在正躺在宽大的卧室床上考虑将要做的事。嗯,单位那边要有个交代了,自己请的假几天前就超期了,又打电话多请了几天,但无论如何这两天必须要去上班了。可是,那边时空的事情正走上正轨,自己根本不可能两边都照应住。要不,辞职?突然从脑海里冒出这个想法,把他吓了一大跳。
这想法一旦出现就如野草一样疯狂滋生,是啊,自己现在拥有的财富虽然还不能和真正的富豪相比,但已经是做公务员一辈子也赚不到的了,而且自己还拥有穿越时空的大杀器,只要自己想,赚取更多的金钱也易如反掌。没有了生活的压力,自己何必要把自己束缚在公务员这个位置上呢?一想起在单位里种种不开心的事情,副科长的处处刁难防范,吴为下定了决心,过几天就去把工作辞了!
还有,现在夏天已经快到尾声了,那边的时空还是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根据自己百度的结果,这场旱灾要持续到明年,也就是崇祯二年年底,还有接近一年半的时间!真不知会成为怎样的人间地狱!假如到时候人还没有死完的情况下。
难怪那么胆小朴实的农民也会起兵反抗,他们承担着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近乎奴隶的压迫,辛辛苦苦生产出的东西大部分都不属于自己,即使勤劳肯作,在正常的年景下养活一家老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遭灾,那就更加不堪问了。而哪怕被压榨得再厉害,只要还有一口吃食,还有一丝希望,老百姓都不敢起来造反,但是如果真的将他们小小的希望火种都掐灭,让他们除了饿死再没有其他路可走的话,谁也不知道从他们中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
历史上,这股力量一但兴起就蓬勃不可遏抑,遍布天下的“流贼”最终耗尽了帝国的元气。直至各地官僚贵族出身的大地主都在这场狂潮中被席卷一空,土地又恢复到它被垄断被兼并之前的状态,重新成为所谓的“无主荒地”。清军入关,轻而易举就摘取了胜利的果实,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承认了“无主荒地”和“更名田”归属农民所有。后来的土改与革命的关系也大类如此。
想到初到那个时空时看到的饿殍,吴为心中一紧,自己的动作要加快一点了,之前筹划的事明天一定要抓紧办!这个时候,自己的一个行动,可能都能挽救一些人的生命!
别墅中电器设施很齐全,笔记本电脑和网络都是现成的。吴为在淘宝上订购了500个抗旱用的储水罐,跟之前想的不一样的是,不是圆筒型,而是卧式的,这样更便于固定在大车上移动供水,每个储水罐容量0。5立方,下面都有水龙头可以控制。他特意选的本地厂家,要求第二天就要全部到货,为此他愿意多付出20%的货款!
还有,要组织灾民生产自救,需要大量的抗旱农作物种子和农机器械。比如说土豆、红薯、玉米这些抗旱耐操的品种,还有棉花、芝麻这些经济作物也可以种植一些。现代经过几百年的不断优化选育,得到的良种其产量是明末不可想象的,比如说有些品种的土豆甚至号称亩产万斤。如果措施到位,即使旱灾延续,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也是完全可能的。正好本市有个大型种子市场,明天可以去逛逛看。
还需要大量农具,比如锄头、铁锹、钉耙、犁之类,虽然直接弄个联合播种机过去更方便,可一台两台还行,大面积铺开,柴油的供应就成了大问题。自己总不能买个油罐车一车车往那边拖油吧,说实话,现在汽油柴油都是管制物品,买得太多搞不好被派出所盯上。再说了,组织灾民干活,也可以免得他们闲得太多生出事来。
………………………………
第二十章 抗旱的准备工作(中)
现代机械都存在一个问题,一台两台的没事,多了的话燃料供应就没办法保证了,这东西也不是自己能在明末就能自产的,这里面涉及的难关多了去了,类似穿越小说中主角牛b到发明蒸汽机、建立工业体系,自己只能说,请自行尝试组装一台收音机好吗,最简单那种。吴为很有自知之明,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还有点手残。
而且就算自己在现代这边已经建立了相当大的势力,已经无视武警公安了,一掷亿万以援助非洲小国的标准将全套工业体系搬到明末,那又怎样?你难道还能将技术人员和工人也一起拉过去?靠自己一个人搭积木啊?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
想来想去,自己最多只能偶尔用东风重卡拖一些紧缺物质过去,再就是不需要太多燃料,像移动打井机这种打一口井可以终生受益的设备也可以限制使用。其他的只能靠自己在那边自力更生了。还有,自己以后不能太频繁地穿越光门了,只有在非常安全或者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它,要知道,无论是在明末还是在现代,到处都是眼睛,到时候被人发现了光门的秘密,会有什么后果真是天知道!
那边时空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差不多就要暴发了,其中后世鼎鼎大名的闯王高迎祥就是在安塞县举兵的,而且席卷了好几个省,直到崇祯七年才被击败。这些人都是壮士啊,他们是这个民族最富有冒险精神的一批人,他们不应该为搏一食而死在战场上,他们应该活得更有尊严,自己该怎样改变他们的命运呢!
如果自己能改变天灾造成的饥荒,那么贯穿了整个明末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就不会出现,至少程度大大减轻,汉民族的元气就能更多的保存。如果本来应该饿死的农民能养活自己并为国家提供财赋和兵源,如果本来应该抗击建虏的士兵不消耗在“剿贼”的战场上,如果工业外贸发达的江南地区不被沉重的“剿饷”压得喘不过气而中断资本积累,如果中国能避免被异族征服并锁国数百年,那么,也许中国能赶得上那个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在那个时代,中国在亚洲甚至世界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拥有聪明智慧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民、先进的文化和科技,悠久的航海传统,它本应该在这个如同开天辟地重新划分这个星球利益的大时代里去争取最大的份额,以它的文明之光照耀整个亚洲乃至世界,而不是在**数百年后在枪炮和刀剑的环逼中迟钝地醒来,用几代人的鲜血和苦难去补上这缺上的一课!
当然,明末政治的腐朽,大地主大贵族对土地无休止的兼并,对人民无所不用其极的压榨也是人民揭竿而起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只要熬过这内忧外患最酷烈的几年,只要大明腾出手来,消灭建虏并非难事。然后在没有民族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一切变革将会从容得多,大明也许会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也许还是会花费很长时间,付出很多生命,但无论如何,它避免了最坏的结果,它还是那个站在世界文明之巅万国景仰的大明!
事实上,这一切是完全可能的,建虏虽然野蛮强健,但生产力比大明落后太多,这几年的天灾对建虏的影响比大明更甚,整个建州境内已经白骨如莽。历史上建虏数次从蒙古借道破关,大掠华北数省,靠抢来的人口粮米财帛渡过了这次危机,并进一步消耗了大明的元气。现在,自己既然来了,还会让历史重演吗?
思绪起伏,吴为久久不能入睡,他脑海中不断揣摩着自己准备采取措施的种种细节。拥有一个不能与人分享的秘密,苦恼就是好多事情都要自己独自承担,他只能期望自己能做到最好。
第二天吴为起了个大早,直奔种苗市场,知道他的要求和数量后,整条街的店铺老板都极力向他推荐各种抗旱高产的作物,最后吴为选择了一家叫做“金牛种业”的公司,因为他们提供的几种种苗最符合吴为的要求。其中有一种叫“虎头”的土豆品种,在陕北种植面积很大,一年可收2到3季,亩产能达8千到1万斤,就是口感比别的品种要略差一点,不过,这对吴为来说正好最不是问题,开玩笑,是救灾啊,还讲什么口感,要的就是产量!
卖家知道吴为要求的是适合类似陕北那样的缺水地区的作物品种时,还强烈推荐了一种高产杂交玉米种苗、一种美国陆地棉种苗和一种高产红薯种苗。玉米亩产能达到一千多斤,红薯是一种叫“世秀一号”的高产品种,亩产更是超过万斤。权衡了一番后,吴为选择了土豆和红薯,至于棉花和玉米,先暂时放弃吧,玉米亩产不如薯类,而棉花是经济作物,不是目前最要紧的东西,现在一切都先围绕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再说吧。而且明朝棉花种植已经很普遍了,各地价格也比较稳定,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就在那边花银子买嘛,但是粮食,有时是花再高的价也买不到的。
最终吴为决定将土豆和红薯各订购3000万株,按每亩播种需要种苗3000株计算,播种面积各自可达万亩,如果能达到现代的60%的产量,2个多月后就可以先收获约15万石土豆,红薯因为错过春薯播种期,只能种麦茬红薯了,生长周期要略长些,要到年底才能收获,但产量反而大些,可以达到30万石。算起来和土豆也差不多。45万石的产量,估计足够三十万灾民食用一年的了。吴为不禁感慨,红薯土豆这些玩意儿产量真大啊,福建那边出了名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就是靠种红薯,硬是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但天天吃红薯肯定不好受,难怪那边连骂人都是叫“番薯仔”。
………………………………
第二十一章 抗旱的准备工作(下)
薯类种植技术也很简单,当然,想达到理想亩产就不简单了,但吴为的目标不高,只要达到最高产量的5、60%他就很满意了,毕竟明朝那个时候亩产低的发指,就是缩水过的产量也是不得了的。
不过高产种苗的价格也高,一株种苗要2角5分,一共1500万,吴为刚买了别墅,卡上余额只有1300多万了,居然不够,而且有些东西还没买,得留点钱。最后软磨硬泡,指天发誓今后所有的采购都放在“金牛种业”,吴为硬是把价格压到了1200万。
吴为需要的量看似很大,其实不然,现代大面积种植动辄十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自己这万把亩也就是一个普通乡的播种面积,卖家多半把自己看作是哪个乡的农业合作社代表了。
不过,即使如此,一共6000万株种苗也有将近600吨了,用10吨的东风重卡要运60车,这也够自己折腾一阵了。还有,那边播种的地还没准备好,自己原来打算买地来着,一忙起来就没顾上,唉,一个人就是这样,顾得这就顾不了那,自己毕竟还是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没经验啊。看来要抓紧培养一批帮手了,最好是搞个技校什么的,以之为基础大办扫盲班和技术速成班,培养各方面的骨干,让他们再去教授其他人。通过教赵文卓他们使用挖井机,吴为发现,那个时代的人其实很聪明,动手能力很强。也是的,年年旱灾,动手能力不强的早饿死了。
要实现脑海中宏大的计划,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要尽快让赵文卓他们成长起来。还有,资金缺口还是大,看来还要弄一批古董到现代来卖,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吴为发现翡翠非常合适,因为那个时代的翡翠质量高,产量大,价格却低的发指,而现代翡翠矿源枯竭,价格已经被炒到了天价,一块质量高的翡翠动辄价格上亿,就算不当古董卖,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而且翡翠轻便好携带,不言声地就换成钱了。
谈好了合同履行细节并签字后,吴为按约定先打了200万的订金给卖家。因为货物量大,组织货源需要一定时间,吴为倒是不着急,反正那边还维持得住,这段时间自己正好去忙解决资金、组织供水、采购农具、购买土地等等这些事务。
种苗市场上也有一些卖农具的,吴为看了一圈,其中一家材料都是用得45号钢,号称军工产品,吴为看了看确实质量不错,就在他家将铁锹、锄头、耙子、铁犁各订购了2千件,总共8千件农具,总价50余万,付了5万订金后约定三天内交货。
看看将到中午,吴为给储水罐卖家打了个电话,那边的货源已经准备好了,吴为让他全部拉到了废弃厂房中。
关好厂区大门,在厂房中专门准备的化妆间打扮停当,吴为打开了光门穿了过去,还是自己典史府的房间中,静悄悄的没人。关掉光门,他骑上一匹劣马出城而去,这是单位为他配的专车。
到了灾民聚集点,他远远就听见打井机的轰鸣声,走到近前,只见赵文卓和一帮学徒正操作机器钻井,忙得满头大汗。看见吴为过来,赵文卓兴奋地跑过来,道:“大人,昨天你走后我们又钻了8口井,井井出水!”说完表功似地望着吴为,颇有些得意洋洋。
“哦?”吴为也是一喜,“那加上原来那口,岂非我们现在已经有十一口井了?”
“正是!”赵文卓大声道,转而皱眉道:“就是抽水的器械不太够,而且出水太快,百姓用水颇为不便,有好多水都白白浪费了,幸亏县令得知后让人送来一批水桶、水缸才好些。”
吴为笑道:“无妨,现在你就跟我一起去拿器械。”原来上次吴为订购了一批抽水泵已经到货。这次正好和储水罐一起运过来。
看见赵文卓眼睛里布满红丝,吴为关切地问道:“你们不会是昨夜通宵掘井罢?”赵文卓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大家劲头都很高,我也劝不住。”吴为笑道:“也不需太过拼命,你们可以从灾民中再选一批人教会,轮流上工嘛。”赵文卓点头道:“嗯。”
吴为强令赵文卓在旁边棚子中休息,又交待了李班头几句便策马向上次运压缩干粮时穿越的地点行去。到了地方后,见仍然象之前一般偏僻无人,认真检查四周后,吴为穿回到现代,用专门购置的大型叉车将储水罐运到光门这边,这活儿颇不轻松,直花了一个多时辰方才运完。这次他将金杯中的物资也运了过来,准备用来在这边出售后作为收购土地的资金,还有抽水泵,桶装柴油之类这次也一并运了过来,待到忙完看看已是下午3点多了。收起光门,吴为策马回到营地,将情况通知李班头,吩咐他先从本地骡马行张罗二十辆大车,将自己运过来的盐和其他珍珠、护肤品之类运到城内自己府中,再组织人手将储水罐等物搬运到营地中。
之前吴为就已组织全城的木匠赶制板车,现已完工数十辆,也一并命人运到营地中。将储水罐放置其上固定,一二人就可推动板车前行,到达地方时将板车支起即可实现移动供水。
一直忙到酉时初刻(下午5点多)方才停当,看见500个储水桶在营地各处放置完毕,抽水泵飞快地将水灌注其中,众灾民无不喜笑颜开,齐声称颂,就是李班头等人也是无不心服。
趁此机会,吴为宣布了几项措施,仿照新疆建设兵团,将灾民按其籍贯和亲属关系分别编成班、排、连、营、团、师。以十丁为一班,四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四连为一营,四营为一团,四团为一师,老弱妇孺不计在内,附属于男丁。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各自营地范围,以及对应水源和食物供应点。由熟知内情的李班头具体操办此事,并将情况报于吴为。
此外,吴为还宣布了营地卫生条例,命人组织搭建公共厕所,严禁随地便溺,一来避免疫病流行,二来将要开展的耕种需要大量肥料,这样也便于积肥。
众人见吴为诸般布置皆有章法,尽皆心悦诚服,营地气象为之一变。
当天回城后吴为拜见县令,将诸般措置禀明,李县令亦对他大为赞同。
购地的过程比吴为想象的要顺利得多,原来安塞县土地贫瘠,又年年遭灾,地方士绅多有举家搬迁至省城西安的,地价极贱,有好几处庄子托付牙行转卖的。既是本县典史要买,哪里还有甚么问题。吴为遂一口气将待售田地全部买下,计有80顷庄子一处,折银1万两,100顷庄子一处,折银1万2千两,这两个庄子挨着,可以连成一片,另有几处小庄子,总计亦不下4、50顷,折银5千余两,共计2万7千余两白银。吴为将2吨精盐及所携大批珍珠首饰、护肤霜之类用于支付对价还颇有剩余。
吴为遂在灾民中招募娴于农事的壮丁耕种,日支压缩干粮一块,拖家带口者优先,一时应者踊跃,很快招募了一千余名青壮。他联系了上次合作过的司机,采用和上次相同的方式将所购农具运送到这头,分发到所募青壮手中,组织其平整土地,收集肥料,又命赵文卓带领一帮学徒在自己的田地周遭地势高处多打水井,铺设从现代大量采购的塑料软管,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滴灌,改善土壤墒情(含水量)。
诸般措施皆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现在只待订购的种苗一到便可着手进行播种了。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二十二章 不算最烂
眼看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吴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崇祯元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