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呯呯呯……”
枪声响起,硝烟散去之后,门口这边,躺了五六个被打成筛子的假鞑子,不过尚可喜还是被他逃入了驿站内。
“进攻!”
攻打驿站的战事随即开始,这一次,林庆业布置了几重包围,每一次的进攻都不影响外面的包围圈,一波波地兵力派进去,就算耗,也能把尚可喜耗死。
………………………………
351 尚可喜之死
这一次,朝鲜这边对于活捉尚可喜是势在必得,因此投入的兵力很大,且不计伤亡。而尚可喜带在驿站的随从一共也就三十多人而已,就算再骁勇善战,也没到半个时辰,尚可喜和班志富等剩下五个人被堵在了一个房间里。
一群群地朝鲜军卒在外面虎视眈眈,班志富偷眼在缝隙中瞧到外面的情况,顿时有点绝望了,转身对尚可喜说道:“王爷,还是没机会突围!”
尚可喜自己也料到了,他的眼睛很红,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喝酒给喝的。此时的他,握着滴血的刀,忽然有点绝望地大笑起来:“哈哈哈……”
他的手下一见,都不由得一愣,不由得转头看向他。如此绝境之下,竟然还有心情笑得出来。
房间外面,林庆业也听到了尚可喜的笑声,便在外面大声喝道:“尚可喜,我劝你乖乖投降,说不定总督大人还会绕你一条狗命。执迷不悟,也改变不了任何结果的。最后给你一炷香时间考虑!”
说这话的时候,他悄悄地吩咐手下亲卫,前去调钩镰枪的兵卒进来,一会就准备用力把门窗都勾倒了,视线无阻的情况下再进攻。否则万一要是误杀了尚可喜,就对不起大明总督大人提出的活捉要求了。
屋里面,尚可喜压根就没有管外面的动静,只是自己笑完之后,脸色忽然惨白,喃喃自语道:“想我尚某人纵横辽东一辈子,不管枪林箭雨,尸山血海,也都杀过来了。就算遇到绝境,最终也化险为夷,甚至还得蒙大清皇帝封异姓王。可是……可是没想到,我尚某人的结局,竟然会是这样!”
班志富看出有点不对,很想劝劝,可嘴巴张开,却没法开口,因为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劝为好!
他正想着,就见尚可喜转头看向他,惨笑问道:“老班,你我相识多年,你可别骗我,所谓人死灯灭,也就只是一波黄土而已了,并没有阴曹地府,对不对?”
“……”班志富听到这话,嘴巴再度张了张,可还是开不了这个口。但见尚可喜一直盯着他,便只好回答道:“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可是,王爷,我们这辈子见过多少好人死于非命的?还有那些不懂世事的孩童,牙牙学语的幼儿,他们总没有做恶事吧,却都遭横死。由此可见,神明一说,肯定还是假的。那没有神明,阴曹地府怕也是不存在的。”
这话说出口之后,他自己都沉默了,神情黯然。
自从决定要投降大清之后,他们就开始选择相信,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阴曹地府,人死了就死了的说法。
可是,如今面临绝境的时候,不管是尚可喜还是他班志富本人,其实又开始担心起这个事情来了。
“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对,这个世上又怎么可能有阴曹地府呢!”尚可喜却把他的话当成了救命稻草,一边狂笑一边赞道,“老子就不信,老子才不怕,哈哈哈……”
一开始说得时候,他说得很大声,可说到后来,声音就慢慢地低了下去,最终越来越小,最后没了。
忽然,尚可喜猛然地摇摇头,而后又使劲眨眨眼睛,脸上露出一丝惊恐之意,失声道:“爹,娘,你们……你们不是死了么?”
这话说得班志富他们都是一愣,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因为他们都知道,尚可喜的父母很早就被大清军队给杀了。
“小妹,把衣裳穿好了,别过来,爹,娘,别过来,孩儿不是设了香堂供奉你们了么!”尚可喜一边说着一边往后退着,“哥,你拿刀干什么?我……我投降大清那也是被逼的啊,你是战死的,也来找我干什么?”
见到尚可喜的言行,他的亲卫脸上都露出了惊容。他们明明看到尚可喜的面前什么都没有,可看尚可喜的意思,好像他死去的那些亲人都出现了,这……这……
下意识地,这些亲卫都离得远了一点。班志富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连忙冲尚可喜大声喊道:“王爷,你喝多了,出现幻觉了,是假的!”
在之前的时候,尚可喜刚好有在喝酒,而且喝了好多酒。因此,班志富宁远相信,尚可喜是酒劲上涌,这个时候有点醉了,所以眼睛花了,而不是真得是尚可喜死去的亲人出来了。
喊完话的时候,他还特意看了下窗外,透过缝隙,能清楚地看到,外面是有阳光的。
然而,尚可喜却忽然一下跪倒在地,就对着空气哭诉道:“爹,娘,哥,小妹,我……我也是有苦衷的,我要不投降大清的话,我就死定了,我……啊……不……爹,娘,别把脑袋提手上了,孩儿怕,小妹,快穿好衣裳,哥……”
看着尚可喜的这个样子,班志富有点不确定了。要知道,王爷一向很精明的,他应该能分得清虚幻现实吧?
可是,尚可喜这样子,就好像真有其事,不像是假的。
有亲卫的脸色已经变了,他们互相看看,又退得更远了一点,他们也怕了!
“大帅,你怎么来了?不,不是我想投降的,是他们要杀我……”
班志富一听,知道王爷口中的大帅是指黄龙,对王爷有提拔和救命之恩,也是王爷这辈子中非常重要的恩人。
难道知道我们要死了,所以这些人就都出来了?
这么想着,班志富也怕了,不过终归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他耳朵灵敏,忽然听到外面似乎传来脚步声,有不少人靠近房间了。
顿时,他就急了,连忙想大喊“戒备”,可就在这时,异变发生了。
“不不不……你们别逼我……”跪地上的尚可喜忽然猛地一下跳了起来,舞动手中刀,乱砍了起来,同时脸色变得狰狞,厉声喝道,“谁想要我死,我就要谁的命,谁来都不行,杀……杀……”
尚可喜状如疯虎,他的亲卫根本没想到,一时没提防,顿时就被他砍翻了两个。
“鬼上身!”一名亲卫忽然惊惧地大喊一声,然后什么都不顾得了,丢了刀,转身就往门外跑去。
可就在这时,就听到“噗噗噗”的声音响起,一把把钩镰枪的枪头,闪着寒光扎穿了门,刚好有扎到跑门口的亲卫身上,随后钩镰枪纷纷用力回拉,那亲卫连同门窗之类,全部被拉倒。房子里,光线顿时大亮。
这个意外情况的发生,让疯狂中的尚可喜也停顿了下,忽然,他又疯了起来,反手把刀架脖子上,用力一拉,一股鲜血喷出。
“王爷……”班志富看到,却来不及阻止,不由得惊呼道。
这一幕,同样也让外面指挥的林庆业看到,不由得愣住了,他没想到,尚可喜竟然自杀了!
他其实是不在意尚可喜的死活,但关键是大明保定总督要求朝鲜这边把他活抓了押送皮岛的。这一下好了,完不成这个事情了。
这种情况下,林庆业回过神来,便亲自提着剑扑了过去,不过不是去抢救尚可喜,那脑袋都差不多整个要掉下来了,神仙都没办法救他。
林庆业的目标,是尚可喜的这名亲信手下班志富,活捉他,多少总能有点交代。
而班志富此时只是张大了眼睛看着尚可喜软倒在地的身子,偶尔还在那颤动下,他整个人,都懵了的。
因此,他就没多少防备,便被林庆业带着人把他扑倒在地,顺利活捉了。
费劲不少人力和精力,最终朝鲜这边抓住了班志富和一名尚可喜的亲卫,其他人,包括尚可喜在内,不是被打死,就是自杀了。
不过,随后,有传言在汉城慢慢地传开了。都说尚可喜作恶多端,家破人亡的大仇都不顾而投降仇人,死之前,阎罗王派他死去的亲人来向他索命的。忘恩负义,数典忘祖,如今估计在十八层地狱受苦受难,被阎王爷惩罚了。
这个传言,都说得有鼻子有眼,且相关的一些消息,越传越神。不但在朝鲜这边传,到后来,随着朝鲜把班志富和许尔显等人以及尚可喜的首级送去皮岛之后,也在皮岛这边传开了。最后,甚至连卢象升这边都有听到了。
对此,卢象升是正经进士出身,又是沙场悍将,他是儒家子弟,并不信佛家学说。因此,他是不信的。但是,这个流言的出现,对于大明这边却是有很大好处的。
他在仔细打听了流言的起源之后,便做出了一个决定。
尚可喜的首级以及许尔显被送往京师,而班志富和当天的那个活下来的亲卫,被明国水师在金州地面丢下,放回建虏那边去了。
对于这些事情,崇祯皇帝都通过在卢象升身上的窃听种子,基本上都事先已经了解,并不用等到信使到达京师。
卢象升抓获了正白旗固山额真英俄尔岱,这个对崇祯皇帝来说,就真是意外之喜。有图尔格的榜样在,至少这个英俄尔岱的利用价值就不会低。这个,对于以后光复辽东,绝对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朝鲜反正,建虏就等于少了一处吸血的地方。就算他不甘心,那肯定也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做事。要是皇太极再派兵去重新征服朝鲜的话,由卢象升在那边牵制,兵去少了怕是没用。兵力要是去多了的话,搞不好又是御驾亲征的机会了!
对此,崇祯皇帝甚至都有点期待,不知道那皇太极会怎么应对?
至于尚可喜这种汉奸的死,倒也算是死得有价值了。卢象升的做法,让他很欣赏。尚可喜死前的传言,就应该在辽东多传播传播,让其他汉奸也都听听,哪怕他们那颗汉奸之心再强大,可这流言对于国人来说,相信威力也是不小的。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就是觉得有点可惜,朝鲜那边没有托可以用。要不然的话,再让托去煽风点火,效果就会更好了。不但可以煽动那些还有一点良心的汉人反抗建虏的统治,还可以再宣传朝鲜如何不把建虏放在眼里。朝鲜的这个事情,是建虏多大的耻辱等等,如此一来,就能逼迫皇太极去决策朝鲜事宜。
不过这些事情,要能如愿发展就最好。就算不行,如今对辽东建虏已经形成战略优势,崇祯皇帝倒也有信心,能在将来的几年内就平定辽东之乱。
崇祯皇帝正开心着,有内侍来报,说之前一直寻访的游方郎中吴又可到京师了,入住驿站,说是想面君。
事实上,从吴又可在江南现身之后,崇祯皇帝就通过锦衣卫知道了情况,对他的踪迹就有了掌握。
江南那边的水涝退去,后续的防疫抗灾差不多后,吴又可便北上了。只是到山东地界开始,又有陆陆续续地小疫情发生。这个吴又可本性难移,就又开始停留,所以一直到年底之前,才算是到达京师。
其实,如果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照样还是民不聊生的一年。
蒲州府大饥,草木皆被吃光,官府于城门外掘坑以埋饿死者,埋且满,饥甚无食的人争到坑内割食其肉,至有父子夫妇相食者。
山东沂州蝗灾,蝗遍野盈尺,百树无叶,赤地千里,斗麦二千。民掘草根剥树皮,父子相食,骸骨纵横,婴儿捐弃满道,人多自竖草标求售,辗转沟壑者无算。1641年春疫疠继起,死亡过半。
…………
这种种灾情,在这个位面上,却已经减缓了好多。
比如饥荒,北方这边,因为海路漕运的开通,特别是山东,受惠就很大。南洋那边的粮食,通过郑家的船队,源源不断地北运,同样是要在山东或者天津卫登陆,因此,虽然还是有饥荒发生,可却不是那种大规模饥荒了。与之对应的,大规模百姓死亡所引发的疫情也就减缓了好多,大疫情也就变成了小疫情。
至于山东的蝗灾?那才刚起来就被闻讯赶来的富户,用大价钱收购了!皇上都说这个好吃,还能有假!
吴又可一路北上京师的所见所闻,让他带着渴望,终于见到了崇祯皇帝本人。
………………………………
352 什么都懂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三,紫禁城内文华殿,吴又可觐见。
看着他在行礼,崇祯皇帝心中想着,比后世电视上的那个要帅多了,不过也黑了点,瘦了一点。
“免礼平身!”崇祯皇帝一边打量着,一边微笑着说道,“可知朕找你前来,是为何事?”
吴又可听了,便连忙躬身行礼道:“回陛下,草民不知!”
他确实不知道,心中一直在纳闷,天下医师那么多,皇宫内的御医更是有不少,皇上为什么在一年前就特意下旨找自己呢?
此时,吴又可听到皇帝主动问起,便立刻竖起了耳朵。
就见崇祯皇帝看着他,微笑着说道:“你对大明各地的瘟疫如何看个看法?”
听到这话,吴又可不由得一愣,他没想到皇帝是问这个问题,连忙回应道:“瘟疫之谈,又可不敢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
“呵呵,不要谦虚,朕让你说,你就说好了。”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微笑着说道,“朕那些广而告之的事情,只是门外汉的一点浅见而已!你是医师,且在这瘟疫方面,应该是我大明最有心得的人之一了!”
吴又可听得心中暗惊,他这些年来游医天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有多次和瘟疫打交道的经验,慢慢地也有了总结。可是,这个事情,他可是没和其他任何人说过的。甚至就连他自己,都只是有个大概,想着回头找地方再好好理一理自己所见所闻所想。
就他自己目前认知来说,对于瘟疫这一块,确实改变了以前的很多观点,和目前主流的医师观点也大不相同。因此,他曾经为瘟疫病人开出的药方,和普通医生大不相同,以至于差点惹上官司。也是因此,他对自己所认为的那些内容,基本都是守口如瓶,并不对外说的。就准备全面整理,有病例可以证明,有经典可以引用,各方面成熟之后再公布。
但是,如今崇祯皇帝张口就问这个,很显然是知道了什么。
不过,吴又可心中还是有点忌惮的,毕竟要是被皇上认为妖言惑众,欺世盗名什么的,他一个小小的游方郎中,那是承受不了后果的。
不过他又回过头来一想,崇祯皇帝之前广而告之天下的那些事情,其实有不少又何尝不是和主流的医师观点不同,其他不说,就说瘟疫可以通过空气传染其他人,相信这天底下,皇上不解释的话,就只有自己能理解这点。
这么一想,吴又可忽然想到,今天搞不好就是自己的一个好机会,如果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些,都能得到皇帝的肯定,那大明的医师,谁敢乱反对?就算想要反对,也要有理有据地来反对!而只要是有理有据的反对,自己不就是最欢迎的么!
再者说了,皇上本身也是瘟疫认识方面的高手,如果和他说说,能获得一些意见建议的话,说不定对自己的帮助也会非常大!
想到这里,吴又可就激动了。他连忙向崇祯皇帝一礼后奏道:“陛下,草民是有一些想法,但对于眼下来说,说法可能会有点惊世骇俗,又或者,草民的一些愚见,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草民这么说出来,只是因为是这么想的。要是陛下发现草民有说错的地方,还请陛下斧正,草民定然聆听高见!”
崇祯皇帝一听,就知道他在忌惮什么,便微笑着说道:“这纯粹是医学学术探讨,不存在骗不骗人之类的事情。有错误,有偏见都是难免的。而且,朕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只是互相探讨一下而已,无须任何顾忌!此时此刻,你就别把朕当皇帝,就当你的同行,或者至交好友讨论问题而已。”
吴又可作为一个游方郎中,能一直活下来,说明他的医术水平不会差,另外,他见人待物方面,也不会查到哪里去,要不然,可能不知不觉间得罪了什么人都不知道,绝不可能活得好好的。
因此,崇祯皇帝虽然那么说,别把他当皇帝,吴又可又不傻,肯定是不敢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当他听到皇帝连至交好友这样的比喻都说出来时,他就知道,自己在皇帝的眼中,是属于非常友好的那一类。对此,他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于是,他就少了绝大部分的顾忌,开始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想,都一一给崇祯皇帝说了一遍。
而崇祯皇帝则在认真地听着,如果遇到有不明白的,也会打断吴又可都说法,问他是什么意思?并且,有的时候,他还会对某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认可吴又可都花,有的是不认可,有的是补充等等。这个对话,就真得像至交好友一般,在互相沟通瘟疫方面的各种看法。
两人就在文华殿内,坐而论道,就瘟疫这个话题,一直聊着聊着,时间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半时辰之后,已经到了用午膳的时间,吴又可才回过神来,心中非常满意这次受益匪浅的对话。崇祯皇帝不时插嘴的一个提醒,都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因此,他其实非常不愿意中断这样非常难得的谈话。然而,龙体为重,谁敢耽搁?
因此,吴又可不得不遗憾地奏道:“陛下,该用膳了,草民得陛下指点,获益匪浅,草民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一见,不由得笑了,这个吴又可,他的脸上写满了“我还想聊”的想法。
于是,他就吩咐边上站着的陈宝庭道:“午膳,朕就和吴卿一起用了,你去传膳吧!”
吴又可一听,顿时大喜,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回过神来,他便马上开口奏道:“陛下,万万不可。草民岂能和陛下一起用膳,这……”
“这什么这……”崇祯皇帝一听,便笑着说道,“用个膳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难道你不想再和朕说道说道了?朕可告诉你,下一次再让朕专门抽出时间来,像今天这样聊,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去了哦?“
“……“吴又可一听,嘴巴张了张,没敢再拒绝了,忽然,他想着这种获益匪浅的谈话,在这个世上,估计也只有和皇上这样有大学问的人谈,才能有这样的收获,要是错过了,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的。这么想着,他又一咬牙,忽然坚决地说道:“谢陛下恩典!“
“呵呵呵,这样才好嘛!“崇祯皇帝见此,便笑着说道,“来,我们继续……“
吴又可和崇祯皇帝的这一次长谈,一直到快天黑的时候,才算告一段落。这中间,不管是内阁还是司礼监过来人,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就都被陈宝庭给挡掉了。这让他们都非常地吃惊,不知道皇上和一个游方郎中怎么聊得那么起劲,聊得那么长时间?
他们不知道,其实吴又可自己都纳闷。幸亏是在天黑之前聊完了,要不然的话,他甚至都怀疑,皇上会不会学古人一般,要来个秉烛夜谈什么的?那就真要惊掉多少人的下巴,引来多少御史言官的弹劾了!
谈到最后,吴又可自己心里的东西,又有了相当完善的补充,有些内容,他可以直接确定,有的内容,他想着要去验证;有的内容,和他的想法相符,有的内容,和他原本的想法相冲,等等等等,反正收获非常大。以至于到了后来,他怕有遗漏的,竟然主动向内侍借了纸笔,当场记录了起来。
对于吴又可的这种做事态度,崇祯皇帝当然是欣赏的,因此,他提出什么,都会满足他。甚至到了最后,崇祯皇帝直接任命吴又可任职太医院,不过不参与服侍宫中,不受任何人指派,只是有这么一个官身,可以查阅太医院内的医学书籍,也可以去找其他同僚再聊聊,这些权限,崇祯皇帝都给了他,只是对吴又可有一个要求,就是对瘟疫要有一个系统的整理。
对此,吴又可自然是大喜过望,因为这正是他最想做的事情。又得到了皇帝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他更是有一种冲动,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能凭着这次整理出来的东西而名留后世。
崇祯皇帝和吴又可的这次谈话,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事后,许多人也知道了吴又可很得皇帝的赏识,因此,都有意无意地开始偶遇吴又可,又从七姑八大婆的很远的关系都能和吴又可拉上关系,反正,吴又可的名声,在京师这边首先边传开了。
不过,崇祯皇帝在这次谈话中的东西,一开始没有引人关注。一直要到吴又可比起原本历史上所写《瘟疫论》,还要经典的名著出世时,世人才惊讶地发现,他们原本以为皇上意境够博学了,可没想到,《瘟疫论》中的很多观点,竟然还是皇上提出来的,比起那些真正的医师,都要对瘟疫的认识,来得更为深刻。这一点,让很多人不得不服气,皇上乃是天纵英才,不是一门精,而是门门精的那种。
事实上,如果把崇祯皇帝的那些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