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海关一线的防御。
而在京师这边的崇祯皇帝,也收到了边关的多处警报。他这边,可不止是清水明月关这边了,几乎沿着长城一线,都有警报传来。山西那边,建虏甚至还入侵了关内。不过明军严防死守,倒也没有被打下城池,就退出关去了。
陕西那边,也有蒙古部族试图磕关,不过烽火燃起之后,就退去了。
这些消息,让崇祯皇帝很是紧张了起来。对于建虏的动向,他有点摸不清楚,按理来说,建虏不至于出兵草原吧?
让他有点遗憾的是,如今辽东那边,就只有一个图尔格有甲级窃听种子。但问题的关键是,之前图尔格在船上当死狗,对他的身体影响很大。虽然放回去了,可回去之后就大病一场。返回盛京之后,就一直在家养病。从他那里,就几乎没有收到什么特别的消息。包括建虏出兵草原那边,都听不到动静。
虽然如此,但崇祯皇帝也能感觉出来,皇太极不想被动挨打,这是做出反击了。
他没猜错,从年前最后几天开始,皇太极就做出了决断,开始了反击。
从盛京这边,先是一道道地圣旨,飞驰出京,往草原各地而去。
这个时候,整个草原上的部族,已经全部臣服于满清。因此,满清的使者,从草原的东部,一直到遥远的天山脚下附近游牧的卫拉特部族,分时间的先后不同,全都接到了皇太极的旨意。
给这些部族的旨意,全都大同小异,就是要求臣服满清的蒙古各部族,接到旨意之后都要出兵进攻明国。不管出多少兵力,满清这边不管,就只要有出兵攻打明国即可。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不能让辽东独自承受明国的压力。
根据他收到的消息,明国这边,往辽东派出的军队,占领旅顺以及周边岛屿的明军,都是一口秦腔,是秦兵来的。
而后,他好不容易铲除了祖家军,大大削弱了关宁明军的实力,原本以为压力会减轻一些。结果倒好,又来了一个叫贺人龙的明国总兵,同样带着秦地口音,还是秦兵来的。在关宁这边折腾,比起祖家军更甚。
明国其他地方要是没有压力,就能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调兵前来辽东。这让皇太极非常地恼火,这么耗下去,明国那么大,大清是绝对耗不过明国的。
如果草原部族有进攻明国的,这么长的边界线,明国的压力肯定很大。至少以后明国不可能从秦地再调兵了吧?皇太极如此想着,觉得还不够,就又派了济尔哈朗并阿济格两部前往河套平原,就坐镇在那边,统一调度西部蒙古部族,威胁秦地。
而这,就是清水明月关到晋地一带,之所以发现建虏的原因所在。没有晋商情报的支持,这支建虏军队不敢深入明地,可在边关的骚扰,却是没问题的。对此,大明也不得不防,谁知道这些建虏军队会不会突然发疯一般,往关内突进。
皇太极的这些措施,基本不耗满清钱粮。哪怕是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两部人马远驻河套,也是从周边蒙古部族那征集牛羊过活。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五开始,大明长城防线就陆续有烽火燃起,各地边军都急报京师,说草原鞑虏有异动。有的甚至还越过了边墙,进入关内。这些军情,最终让崇祯皇帝把五省总督陈奇瑜调去担任宣大总督一职。可以说,各地边军的压力,重新大了起来,也多少影响到了关内的救灾。
这个情况,一直到二月十五左右,英俄尔岱等十名建虏俘虏被释放回了辽东,崇祯皇帝才算搞清楚了建虏的这个意图。
皇太极听到英俄尔岱等人竟然回来了,当然是第一时间召见,问当时的情况。
对此,英俄尔岱倒没有隐瞒,而是一五一十地给皇太极做了禀告,说到最后,英俄尔岱说道:“明国皇帝显得很是胸有成竹,释放奴才等人回来,就只是为了让奴才等人给陛下传达,说要我大清无条件投降,否则要把我满洲族人灭族!”
“哈哈哈,就凭那狗屁皇帝?”豪格一听,当即不屑地大笑起来道,“他会不会打仗的,以为赢了一次就得意忘形了?我呸,我大清赢了这么多次,我们说什么了?”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皇太极,大声禀告道:“父皇,以儿臣之间,要不我们就把那德王的人也丢一个回去,告诉明国皇帝,赶紧无条件投降,要不然,儿臣愿领兵去把那狗皇帝的后宫都端了来!”
说实话,皇太极自己听了英俄尔岱的禀告之后,他也有豪格的这种感觉,就觉得明国皇帝压根不懂得打仗。就只是赢了一仗而已,竟然就嚣张到了要大清无条件投降,还真不知道他是有多膨胀了?
他正想着,就听到范文程开口奏道:“陛下,奴才以为,不如趁这个机会,释放德王等人回去,给明国一个印象,就是我大清服软了。如此一来,定能麻痹他们。而后,突然发动朝鲜战事,当能有奇效!”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道:“朝鲜这个白眼狼,朕已经失去了信心,既然他们不义,就休怪朕不仁了。前期准备,估计也差不多了。那就按范卿所言,一边麻痹明军,一边准备发起对朝鲜的战事吧!”
就这么着,皇太极拍板决定,而后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起来。
而英俄尔岱等人,非战之罪,是被朝鲜的猪队友所连累,才有了那次败仗,因此,皇太极不予追究。
皇太极的圣旨已下,各地开始了动员,分散在各地的建虏开始了集结。
多尔衮领军驻守塔山,防备宁锦一线的明军,同时派出使者,说要释放德王,要和明国谈条件。
这个事情,锦州守将金国凤自然是无权做主的,立刻飞报山海关这边的蓟辽总督府。
而在旅顺那边,代善得到旨意之后,也立刻向旅顺派出了信使,说要释放德王,要和明国谈条件。
驻守旅顺的李过,同样无权做主,立刻派了快船飞报皮岛那边,要卢象升才来定夺此事。
与此同时,时不时入侵朝鲜境内的建虏军队,也开始收缩返回辽东。同时有流言传出,说大清皇帝得到了明国皇帝的警告,心中害怕,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让步,就希望明国能放过大清。
这个流言,让听到的朝鲜人喜出望外,立刻飞报汉城。朝鲜君臣闻讯,则都是大喜。不过谨慎起见,他们也向皮岛那边派出了信使,前去了解情况。
得到的消息说,大明保定总督卢象升已经离开皮岛,前往旅顺,应建虏要求谈判明国藩王释放回明国的事情。
从这可以看出来,建虏似乎真有诚意向大明服软。为此,朝鲜君臣都很是欢喜。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建虏却是偷偷集结了最大兵力,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幸运的是,满清的整个意图,都被崇祯皇帝知道得清清楚楚。因此,他立刻针对辽东局势做出了应对。
卢象升那边,联系不方便,就算派出信使,要把消息送到卢象升手中,估计也已太晚了。
而山海关这边,倒是没问题。但建虏的对策,也只是想稳住山海关这边而已,并不会动刀兵,就算不通知,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建虏此次真正的目的,一个是灭朝鲜,另外一个是想吃掉卢象升所部。这个事情,绝对不能让建虏得逞。
原本崇祯皇帝想着,再有个一年半载的,给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继续训练,再说讨伐辽东的事情。可如今辽东的局势急转直下,没想到那皇太极竟然如此有魄力,不动则已,一动就要搞大事情。
考虑良久之后,崇祯皇帝做出决定,突然宣布,御驾亲征,要再次领三大营出征。
这个消息,非常地突然。不过,真要细想起来,却也有迹象可循。
突然之间,长城沿线都出现了警情。而皇上之前就领兵出征过,一举歼灭了河套鞑虏。如今再次出征,倒也算是熟门熟路了。
朝中虽然有人反对,不过崇祯皇帝此时的威信已高,乾坤独断了的事情,谁都阻拦不了。
就在皇太极亲临大军往朝鲜边境开拔之时,崇祯皇帝也在京师领着三大营出了京师。
皇太极和崇祯皇帝的第一次直接较量,在崇祯十四年上演了。
崇祯窃听系统
崇祯窃听系统
………………………………
357 各有目的
在出了京师之后不久,崇祯皇帝就传旨,军队开往山海关。
这道旨意一下,顿时,各路总兵和监军立刻纷纷赶往中军,都来见崇祯皇帝。
之前的时候,他们一直以为皇帝御驾亲征,是要重新讨伐草原,那里有建虏出没,统领了草原蒙古部族侵犯大明边关。
对付这个,因为皇帝之前就有战绩在,他们都和朝中文官一般,对皇帝还是有信心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出了京师之后,皇帝竟然是要去山海关,那岂不是去打辽东?
“陛下,万万不可啊,辽东乃是建虏老巢。皇上以万金之躯,万万不可深入险地!”
“是啊,陛下,建虏在辽东之地,至少十万人马不止,可我军才五万人马不到,敌我悬殊,万不可冒险啊……”
“……”
听着各军中的监军苦苦哀求,总兵们也跟着开口奏对道:“陛下,光复辽东还需谨慎,三思而后行!”
“陛下,如果一定要打辽东,末将愿往,陛下在京师坐等捷报便可!”
“陛下,辽东已被建虏经营多年,如此匆忙出征辽东,万万不可!”
“……”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总兵和监军都在劝谏自己,不但不恼怒,反而微笑着伸手摇摇,阻止了他们的说话,而后说道:“从那你们的反应就能看出来,朕此次出征辽东,该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包括建虏,也肯定想不到!”
听到这话,曹变蛟等人都是一愣。虽然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确实是好招。但关键崇祯皇帝乃是万金之躯,是万万不能出事情的。就算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皇帝亲自领兵出征,那也还是太危险了!
他们正想开口之时,崇祯皇帝又先一步开口说道:“建虏如今派人正在和蓟辽总督商谈放还德王之事。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突然这么做,是因为建虏要发起对朝鲜的战事,想要稳住宁锦这边的明军。因此,朕偏不能让建虏如愿,突然出兵,就是要打乱建虏的战事安排!”
听到这话,各路总兵和监军又是愣了下,没想到皇帝还掌握了这样一个消息!
“陛下,建虏派了多少兵马出兵朝鲜?”曹变蛟一下忘记要劝皇帝了,只是激动地抱拳奏道。
“不少于十万!”崇祯皇帝伸出一个手指道,“不过此次奴酋的胃口很大,不但要征服朝鲜,而且还想趁这个机会对付保定总督那边的东江军!光靠关宁军这边策应的话,朕担心力量不够!”
“陛下,既然如此,末将愿为先锋,一直打到沈阳去,端了建虏的老巢!”曹变蛟立刻激动地说道,“不过皇上只要亲自坐镇山海关,等待捷报即可!”
“陛下,骠骑营最适合远征沈阳,请陛下下旨,末将第一个冲上沈阳城头!”虎大威不甘示弱,立刻大着嗓门,强烈要求道。
皇帝的消息一向准确,因此他们就没有怀疑过消息的真实性。如今建虏既然倾巢而出,这机会实在难得,搞不好,就是一份泼天大功。身为大明军人,要是能第一个光复沈阳,那绝对是会封妻荫子的!
其他将领自然也不甘弱后,纷纷抢着要当先锋。
看着他们在请战,那些监军都愣住了。不是说好了一起过来劝皇上么,怎么一转眼间,就把这事抛脑后去了?瞧他们这样子,就好像沈阳要垂手可得一般。
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不用说,如今的建虏,都还没死呢,又怎么可能那么轻易被人打下他们的伪都?就算建虏大军尽出,无论如何,也肯定会在伪都留有足够的兵力的!
监军太监刘元斌立刻提高了嗓门,显得有点刺耳,打断了那些总兵的请战道:“陛下,万万不可轻敌啊!”
说完之后,为了郑重期间,他立刻跪下,面露诚恳之色说道:“陛下,万一久攻不下辽东,建虏大军回援怎么办?陛下万金之躯,奴婢就算万死,也绝不同意陛下以身涉险。陛下定要前往辽东,请摘奴婢首级!”
说完之后,他重重地磕头下去。
其他监军太监,包括方正化等人,也全都跟着跪下,一起恳求皇帝慎重行事。
那些总兵看到这一幕,顿时,冷静了不少。就算建虏大军尽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打的。皇帝亲自过去,确实有些危险。
这么想着,他们中的不少人便没有刚才那般慷慨陈词,神色明显有点犹豫。
“请陛下坐镇山海关,看末将杀敌便可!”曹变蛟最终也跟着单膝跪地,恳求皇帝道。
卢大第二个跟着跪下,同样劝谏皇帝不可冒险。
不一会,包括虎大威在内的武将,全都跪下劝谏了,原本被崇祯皇帝给带偏的他们,在监军太监的示范下,终于又回归了最初过来见皇帝的用意。
崇祯皇帝见此,只是呵呵一笑。对于这些武将太监的劝谏,说实话,他是欣慰的。这说明,御马监三大营,都是自己的心腹手下没错。在军功和君主安危之间,他们都选择了以君为重。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伸手示意道:“都起来吧!朕岂是冒失之君?此次出征,也绝非你们所想的,要趁这个机会光复辽东。都起来,朕原本就打算给你们说此次出征的目的,你们听了后,就知道朕这是稳重之举,而非冒失也!”
听到这话,刘元斌等人互相看看,都觉得有点奇怪,皇上如此大动干戈,不是为了趁这个难得机会光复辽东?
不过想想皇帝在这两年的表现,好像做事一向来都是谋定而后动,并没有冒失之举。
这么想着,他们就有点好奇,依言站了起来,洗耳恭听崇祯皇帝说出真正的目的。
与此同时,奴酋皇太极同样领兵出了盛京之后,就一道圣旨发往镇江堡。
之前就领军驻扎在这里的多铎接到旨意,便立刻传令岳托和豪格,命他们两人都为大军前锋,杀入朝鲜,而他本人,则领中军跟进。
崇祯十四年二月十八日,第三次朝鲜战事爆发。
建虏铁骑,滚滚南下。朝鲜军队压根没想到,建虏会突然之间杀过去,因此,各地将领,多半是闻风而逃。
和以往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建虏不再留手。一路之上,烧杀劫掠,所过之处,村镇成为白地,尸横遍野,朝鲜官员或者将领投降,也绝不绕过,全都被处死。就算是那些大的城池,一旦被建虏打下,那也是被烧的下场。
这一次,建虏不接受朝鲜的投降!有什么抢什么,抢不走的,就烧掉。
整个朝鲜北方,就在突然之间,陷入了恐慌之中。建虏兵马未到,村镇里的百姓,往往就逃了个干净。听到建虏大军要到,一夜之间,各城中的军卒就逃散了一大半。实在是一旦被建虏攻下,那是要屠城的!
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建虏的兵锋应该是非常快的,能直捣汉城,就如同之前两次的战事一般。
但是,事实偏偏就不是这样的。建虏的兵锋推进并不快,好像是以劫掠为主,这样便给了朝鲜一个求援的机会。
朝鲜的朝堂上,求和的声音再次占据了主流。朝鲜国主李倧面对建虏的来势汹汹,也慌了神。不过多少还有点期望,便封金尚宪为领议政,让他亲自赶往皮岛求援。
皮岛这边,李定国闻报不敢做主,立刻派快船赶往旅顺。
而在旅顺这边,卢象升正和代善在扯皮。
先是代善派了使者前来旅顺,拿着德王的亲笔书信,求卢象升救救他。
“我大清皇帝有感于明国最近释放了正白旗固山额真回辽东,因此只要总督大人答应我大清皇帝提出的两个条件,德王便交还给总督大人。如何?”
对此,要是有可能,卢象升当然是想把德王给救回去的。但是,满清使者所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他也不可能答应。
第一,皇太极要求交还大清的水师战船;
第二,皇太极要求卢象升把旅顺还给他。
这两个条件,卢象升是怎么都不可能同意。对这趾高气昂的满清信使说道:“这等于是拿旅顺和三百艘战船交还一个德王。亏你们奴酋以前也是大明的一份子,不知道我大明对外是如何的么?割地、赔款想都不用想。尔等既然没有诚意商谈,那就等德王殉国,本官定会为德王讨还这份血债!”
满清信使回去之后,很快又返回,这一次,态度好了不少,降低了要求,说旅顺可以不还,但大明的水师战船一定要还。只有这样,才会把德王还给大明。
对此,卢象升当然不可能同意,就又否了。
“殿下,那卢象升又拒绝了。”信使回去见到代善禀告道,“说不但旅顺不会给,三百艘战船,也一艘都不会给。想打战船的念头,想都不要想。他重申,说大明绝对不会割地,也不会赔款!”
代善听了,一点都不生气,笑呵呵地挥手道:“歇息一日,明日继续去见那卢象升,就说大清愿意出钱赎船,这样,明国那边就不算赔款了!”
旅顺,卢象升一听,顿时大怒道:“一艘战船十两银子?怎么不去抢呢?本官就直言吧,德王给是不给?”
金州,代善听得哈哈一笑道:“还在想着要德王,那就再去告诉他好了,这事,就当是一门买卖,就看德王值多少钱?十两银子不行,那就二十两好了,讨价还价,这不正是汉人说擅长的么?”
旅顺这边,一直旁听的李过,感觉有点不对了,提醒卢象升道:“大人,末将怎么听着,建虏似乎没有一点诚心,就算讨价还价,这价格开得也太离谱了啊!”
说真的,卢象升一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信了建虏的话。因为他确实抓了建虏的正白旗固山额真,从这个结果看,那英俄尔岱也确实释放回去了。虽然他不知道这个英俄尔岱有没有被皇上策反,但至少回去辽东应该是真的。
对于建虏来说,作为回报,建虏要释放德王回来,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不过卢象升又不笨,来回几次之后,他就感觉有点不对了。李过再这么一提醒,他就醒悟过来道:“搞不好,建虏就是想用这个法子拖着本官,朝鲜那边,怕是危险了!”
“确实有可能!”李过听了,也是立刻点头道,“建虏就怕我大明出兵协防朝鲜,因此把总督大人留在旅顺这边,这样他们出兵就不用担心大人去帮助朝鲜了。”
卢象升严肃地点点头,对李过吩咐道:“一定要做好警惕,防止建虏图谋旅顺。真要不可守的话,就退守海岛。本官马上要回皮岛一趟。”
他正做出这样的布置,皮岛那边的快船就到了,带来了朝鲜的求援信以及朝鲜战事的军情消息。
“建虏一共出兵三万左右,四处劫掠,看来还真是要报复朝鲜!”卢象升一听,立刻断言道,“本官立刻回去,断其一路,就能让建虏仓皇撤回辽东!”
要想全部消灭建虏,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只有趁着建虏分兵四处劫掠,吃掉建虏的一部分兵力,对建虏造成足够大的压力,建虏就肯定不敢在朝鲜待太久。
这么想着,卢象升要凑集足够的兵力,甚至都带走了旅顺的部分兵力,并传令各岛明军集结,随他一起返回皮岛,应对建虏的这次攻打朝鲜的战事。
朝鲜战事,随着明军这边的动作,开始了第二阶段。
而代善这边,当他派去讨价还价的信使回来说,没有见到卢象升,且明军有不耐烦之色时,他便哈哈一笑道:“看来,那卢象升已经知道朝鲜那边的战况,已经赶回去救援了。”
得到这个结论,他就立刻派出使者,赶回去向皇太极禀告情况。
“朕这一次,定要把这支明军给打残了不可!”皇太极得到消息,胖脸上带着一点狰狞,恶狠狠地说道。
这么劳师动众,又岂会只是对付朝鲜而已!
………………………………
358 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塔山多尔衮这边,和山海关蓟辽总督洪承畴之间,也在上演着代善和卢象升之间发生的差不多的桥段。
信使一来一回,传递着有关德王的扯皮的事情。
不过,这边和卢象升那边有点不同的是,洪承畴正在和多尔衮扯皮的时候,崇祯皇帝突然驾临山海关,而且还带来了三大营,这让洪承畴非常地意外。
如果说崇祯皇帝是听到了这个事情,然后亲自领着三大营跑来救德王,他是不信的。但是,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一个原因,能让崇祯皇帝领着三大营跑来辽东。
要说御驾亲征辽东,就只是三大营而已,洪承畴不认为有这个实力能做到。
因此,面对洪承畴的疑惑不解,崇祯皇帝便笑着用手点了下地图上塔山所在道:“朕此次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