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们越是如此,硝烟就越是浓厚,就越是看不清建虏的动向,心中就越慌。

    手忙脚乱的再次装填弹药时候,在前面的朝鲜军卒,忽然有人发出了一声非常短的惨叫。边上的朝鲜军卒一看,就见硝烟中,一把大斧冒出来,把一个朝鲜军卒一下劈成了两半,非常地吓人。

    这一看之下,顿时,边上的朝鲜军卒全都吓死了,那还敢继续装填弹药,也不敢拔出腰刀来还击,而是大喊一声,顿时转身就逃了。

    弥漫的硝烟中,越来越多的白甲兵和其他建虏兵种冲了出来,狰狞着脸,就追着朝鲜军卒的后面杀戮起来。

    在建虏的有意驱赶之下,两翼的朝鲜军卒,全都往中军的明军阵营那边逃过去。看他们那惊慌逃命的样子,明军将士也慌了,也有被带着往后撤。

    两翼的兵力一乱,明军前锋,攻入建虏军营最深的这部分就有点凸出,且建虏也是擅于抓住战机,立刻从两侧穿插,试图包围分割明军前锋。整个战场,因为朝鲜军队这边的溃败,一下子局势扭转,胜利的天平立刻向建虏倾斜了。

    林庆业这边,虽然他领着亲卫顶了上去,可却压根顶不住白甲兵的攻势,只能稍微迟缓一点败局而已。双方实力的差距,让林庆业有心无力。

    不过卢象升这边,虽然支援的晚了一点,但他和他的亲卫,以及留在中军的五十多名强弩兵,都是明军中的精锐,就以卢象升为矛头,直接向追杀朝鲜军卒的白甲兵撞了上去。就犹如突然有一块巨石,牢牢地挡在了水流方向。

    卢象升同样穿着三层护甲,手握一把大刀,类似陌刀那种,仗着他的力气比别人强,那是横扫过去的,那么一刀劈过去,哪怕白甲兵是三层护甲,也不经他砍一刀,就算用兵器挡住,那巨力都能把当面之敌砍飞。

    佛挡杀佛,魔挡杀魔,这一句话,在此刻的战场上,就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于是,右翼这边,由于卢象升的强力支援,以他为中心,很快就稳住了战线,甚至隐隐地,还有反杀的倾向。

    但是,左翼那边,却是建虏占优,杀得明军和朝鲜军这边连连败退。

    就整个战局而言,局势对明军这边相当地不利。

    就算两翼的优势抵消,但明军这边,主帅都投入了战斗,如此一来,就没有人指挥了。而在前锋位置,建虏兵力又从明军的薄弱之处突击,试图切割包围明军的前锋。一旦明军深入建虏大营的前锋被包围消灭,那明军这一仗,就不用打了。

    明军前锋,大概有两千人,他们在正面顶住建虏的反攻同时,却悲哀地发现,后面的同袍乱了。而且两侧还有建虏正在攻击,试图要包围他们,顿时,他们也都有点慌了。

    这么一慌之下,顿时就感觉到建虏的攻势如潮,有点抵挡不住了。

    眼看着明军前锋这边,很可能就要崩了。这一点,只要稍微有经验的人观看下战场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这点。

    躲在暗处的岳托,不由得大喜。为了打败这支明军,他已经把手中所有的兵力都派了出去。从眼下看,果然还是大清军队更为精锐一点,这一仗,很快就会分出胜负,大清要赢了。

    战事打到这个份上,从某种程度来说,真得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胜负,而是要靠军队的整体精锐程度。

    此时,明军和朝鲜军队的联军中,就只有明军的两千骑军,因为军队攻入了建虏大营,从而失去了作用,只能在大营外面徘徊策应。

    统领这支骑军的游击将军是李定国,从小培养出来的战场明锐性,在这一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看到了前锋的危险之处,认识到了整个战局最为关键的一点。

    “全体下马,都随本将杀!”李定国毫不犹豫,立刻传下军令。

    骑军变步军,冲进军营去肉搏,不得不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很大的担当。如果换了一般将领的话,没有卢象升的军令,绝不敢这么做,但是,李定国却毫不犹豫地自作主张,下了这道军令。

    传下军令的同时,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翻身下马,取下挂在马钩上的长枪,就前往救援明军前锋。

    他的“李”字旗号就是一盏明灯,引导着他手下的两千骑军纷纷下马成为步军,组成方阵跟随他们的主帅前进。

    “吼哈,吼哈……”

    李定国和他的亲卫吼着前进,带动着其他将士也跟着齐声大吼,跟着吼声的节奏前进。

    两千人马的这个动作,哪怕战场上非常混乱了,这动静也绝对不会小。

    那些慌乱中的明军,看到李定国这支军队,不但有序,而且还士气高昂地向敌人发起攻击,顿时,他们也立刻心生勇气,心中一下抛开朝鲜军队给他们带来的恐慌。低级军官立刻开始重新整队,就在李定国所部的后面,再次开始集结,就跟着他们的身后,也再次发起了攻击。

    原本明军前锋这边,都要快被建虏给切断了,但是,李定国领军及时杀到,那“吼哈”地如雷吼声,援军的及时到来,都让明军前锋这边士气一下高涨起来,原本已经杀得有点力竭的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新的力气,原本有点慌乱的他们,又立刻变得无所畏惧,往后杀了过去,和接应的李定国所部前后夹击,很快就击溃了试图包围切割他们的建虏军队。

    躲在暗处的岳托看得非常无奈,眼看这场战事就要赢了,结果又被明军给扳回去了。

    如今手中已经无兵可用,真要再派,就只能把自己派上去了。最为关键的是,岳托明白,哪怕他和亲卫冲上去了,也不会对战局有大的改变。

    如今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看哪一边先顶不住,那另外一边就能赢了!

    这一仗,开始拼意志了。

    “杀……”

    平壤城外,喊杀声惊天动地,响彻云霄。如果这个时候,有一边的援军赶到的话,就能立刻分出胜负。

    不过建虏这边,显然还没有援军赶到。

    而明军这边,平壤城内,是还有一部分朝鲜军卒的。但是,城头上的金尚宪却已经傻了。因为他看到原本非常有利的战局,就因为朝鲜军队这边不经打,让战事差点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再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派兵出城。

    眼睁睁地看着战场上打得昏天黑地,金尚宪觉得什么都做不了,此时也不再乐观,就只能在城头上默默地祈祷,希望明军能胜。

    战事还在继续,时间却不会等人,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到了傍晚,眼看着天色就要黑下来了。

    这个时候,不管是建虏还是明军这边,都已经战得筋疲力尽,全靠一股意志在撑着。但是,天色要暗下来,那就不可能继续打下去的。

    于是,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脱离,在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双方脱离,平壤城外的这一仗,终于因为天色原因而结束了。

    这一仗,打得真是惊天动地,艰苦异常,明军这边,表现出了非常顽强的作战精神,但是,依旧没有完成战役意图,终归是没有把这支建虏击溃。

    一身是血的卢象升,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亲自压阵,让手下将士扶着伤兵,抬着战死将士的尸体退入平壤城内。这个时候,朝鲜军队的作用才发挥出来。这个工作,基本上都是他们在做了。

    上了平壤城头,面对金尚宪看着惊讶的神情,急促地问安,卢象升摇摇头道:“都是建虏的血,本官没事!”

    说完之后,他看向黑暗中的建虏大营,心中充满了忧虑。

    这一仗,虽然看似平局收手,但其实还是败了啊!

    卢象升不知道,他的对手,城外建虏统领岳托,和他一样,心中同样充满了忧虑。


………………………………

364 皇上明天白天怕是不好和大家见面了

    这一战,还是大清主守,明军过来进攻。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东江军竟然如此厉害,如果不是自己抓住了朝鲜军队这个弱点,搞不好还真要失败了!

    更为关键的是,自己手中有一万出头的军力,其中光是白甲兵,就有一千多。其他军卒,其实也是精锐。可就算这样,都差一点就败了!

    岳托想着这些事情,心中就更是忧虑了。之前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这边军力太多,明军怕是不会来援。现在想来,还真是搞笑!

    这一仗,虽然在表面上来说,是守住了大营,没有让明军得逞,好像是赢了。但是,岳托却是叹了口气,在黑夜中目视同样有些昏暗的平壤城,神情异常地沉重。

    在这一仗之前,大清军队对上明军,一直是有心理优势的。哪怕之前英俄尔岱被明军偷袭而导致全军覆没,也没有影响大清这边的这种心理优势。

    因为那一战,对大清这边来说,更多的是被明军偷袭,非战之罪,而是被猪队友拖累所致。因为,就算全军覆没,大清军队这边看来,大清依旧是野战无敌,或者就算不说野战无敌,但只要同等数量的明军的话,那也是随便大清军队打打,就能打赢的了。

    但是,这一战,却把大清军队心中的这个优势,一下就打没了。要知道,这一战,大清军队这边,其实在人数上,是还要多余明军的。至于朝鲜军队,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就完全忽略掉了。

    岳托刚才一路走来营门口这边观察平壤的路上,已经发现了这一点。一路所见,绝大部分大清军卒,都是士气低落,情绪很是不对。

    虽然在岳托看来,这一战,如果不算朝鲜军队那边的损失,那么大清军队和明军的伤亡,应该是差不多,并没有怎么吃亏。但是,在士气方面,他心中可以肯定,绝对比明军那边,要更受打击。

    这么想着,岳托有点疑虑了,这大营还能守得住么?明天天亮,要是明军锲而不舍,继续大举进攻怎么办?自己还能不能抵挡住明军的攻击?

    作为主帅,他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很久之后,岳托做出了决定。

    与此同时,在宁锦的塔山城外,崇祯皇帝通过卢象升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第一时间知道了平壤城外的战事。

    对此,他并没有欣喜,而是心痛。

    为了重建东江军,崇祯皇帝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整出这么一支精锐出来,容易么?

    军队的损失情况,还没有统计出来,但预估伤亡肯定不会小。崇祯皇帝一边心中骂着“卢象升这个败家爷们”,一边开始想着怎么给卢象升那边支援。

    不过实在是太远了一些,又没有飞机可以运输兵力,也没有电话能直接打给卢象升,要想影响那边,实在是有点鞭长莫及。

    最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通过英俄尔岱等人身上的窃听种子,知道皇太极领着大军已经到达镇江堡那边,就犹如丛林中的猛虎,等在那里,只要平壤的战事报到皇太极那边,皇太极就会领着大军入朝鲜,一路席卷而过,就凭卢象升的那点兵力,如果硬拼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任何胜算的!

    他在想着这事,忽然发现多尔衮身上的丙级窃听种子有动静,便先去看多尔衮这边的消息了。

    在塔山城内,粗大的火烛光芒,照亮了大堂,从堂外吹来的风,虽然无法吹灭这些火烛,可却让大堂内变得亮一下,暗一下的,显得有点诡异。

    多尔衮坐在主位上,扫视着底下的大清将领,眉头紧皱着,忽然开口说道:“明国皇帝此次有备而来,三大营皆是精锐,人数多达五六万人。而我军只有一万多点,如果任凭明军围下去,此战,我们凶多吉少!”

    “主子,我们这边断绝了和海州的联系,肯定会有探马来查探情况。到时候,皇上知道了,定然会派援军。”一名建虏头目一点都不担心,立刻回应道,“到时候内外夹击,搞不好明国皇帝都能被我大清俘虏了!”

    “对啊,主子,这一仗,搞不好是我们大清的机会!”另外的一名建虏头目也跟着附和,脸上尽是兴奋之色。

    “……”

    听着底下这些手下的说话,多尔衮的脸色异常严肃,当即摇头打断他们说道:“我们没有援军,这一点你们就不要想了!”

    “啊?”建虏头目一听,异常惊讶地说道,“主子,这不可能吧?”

    “对啊,皇上不可能弃我们不顾的!”

    “……”

    对于堂下一下喧哗起来,多尔衮拍了桌子,发出“啪”地一声,打断了他们的喧哗,而后冷声喝道:“皇上已经抽调了国内主力,此时应该已经到镇江堡,准备入朝作战,顺便消灭明国东江军。因此辽东这边空虚,不会有足够的兵力来救援我们的!”

    多尔衮领了皇太极的旨意出发时,其他人都还没有动静,因为,他的手下都不知道全盘情况。此时一听,顿时都张大了嘴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自然能从白天那一战看出来,明国皇帝亲临之军,确实是明国的精锐。如今明军人数是己方的几倍,一来就立刻修筑工事围城,很显然是要把他们都消灭掉。

    如果外有援军,那他们一点都不担心,甚至都还兴奋,搞不好能把这个胆大包天的明国皇帝都给拿下了。但是,外面如果没有援军,就凭在塔山的兵力,那就真得危险了。

    看到他们的神情,多尔衮就知道,他们已经明白了大清军队当前的处境会多危险。因此,他就没有再沉默,而是立刻严肃地说道:“此战,已经不是和明军分胜负,而是要在明军发起攻势之前,如何能带着更多的人突围出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后,目光缓缓扫视过底下所有建虏头目的眼睛,而后厉声说道:“本王决定,趁着明军立足未稳,趁着明军的围城工事还没有修筑完毕,今晚就突围出去!”

    一听这话,在场的这些建虏头目都被多尔衮的果断给惊到了。虽然他们心中明白,就凭着塔山的城防,肯定是防不住明军的攻击。可是,睿亲王在明军到来的第一夜,就决定要立刻连夜突围,这么着急逃跑,在大清史上似乎也是不多见的吧!

    这么想着,就有建虏头目,有点犹豫地提醒多尔衮道:“主子,要是一天都不坚持,回去之后,怕是有小人会在皇上面前弹劾主子的。”

    一听这话,多尔衮立刻挥手,断然说道:“要弹劾就弹劾好了,本王无所谓。不打无胜算的战事,这才是本王要考虑的事情。只有越早突围,本王才能带越多的大清军卒回去。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一听多尔衮不怕个人受罚,也要为全军考虑,这些建虏头目无不肃然起敬,立刻打千跪地,表示绝对服从多尔衮的调遣。

    见此情况,多尔衮便不再多话,直接开始说事道:“本王料定,明军也肯定会防备我军突围,不过绝对不会料到我军在今晚便全力突围!因此,今晚之战,须得声东击西,需要有人为掩护主力,吸引明军注意。”

    …………

    多尔衮在说着,崇祯皇帝就在看着。说真的,他还真没想到,多尔衮竟然如此有魄力,一发现不对,就立刻要全军突围,不愧是满清当中最有名气的几个头目之一。

    然而,就算你多尔衮是孙悟空,那也翻不出我的如来佛手掌不是!崇祯皇帝如此想着,心中乐呵,当即传下旨意,召开秘密军事会议。

    皇帝传旨,各军总兵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悄然前来见驾。

    中军帐内,三大营的总兵、监军济济一堂。他们有点奇怪,不知道皇上这么秘密地召集他们是什么意思?

    见礼之后,崇祯皇帝立刻对他们说道:“朕料到今晚建虏必定会全力突围,因此,解决塔山的建虏,就在今晚一战,诸军务必用命,一战而定塔山。”

    对于他来说,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原本他正在愁着怎么影响朝鲜那边的战事。可不管如何,第一个原因,距离太远;第二个原因,他要解决多尔衮这支建虏军队,而这支建虏军队不管如何,都是躲在塔山城内。哪怕塔山的防御其实并不怎么样,但要想一下攻下来,又不想伤亡过大的话,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多尔衮想要连夜突围,这就给了崇祯皇帝机会,能快速解决多尔衮这支军队的话,那他就有更多的心思去影响朝鲜那边了。

    听到他的这番开场白,中军帐内的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塔山里面的可是建虏,他们和明军打仗,一向都是占据优势的。不说其他,塔山城里好歹有一万多建虏,他们又怎么可能那么没自信,在围城的第一个晚上,就会全力突围,这明显不可能吧?如果崇祯皇帝说建虏今晚会有偷袭,那他们都还可能相信。

    这么想着,黄得功便出列抱拳奏道:“陛下,末将曾在关宁军中多年,和建虏打仗甚多。陛下可能不了解,这些建虏都是异常凶悍之徒,往往十个建虏探马都敢追杀我军三十多个夜不收。绝大多数战事,建虏都敢以少击多,非常地强势。因此末将以为,他们虽然在白天初战失利,倒也不至于今晚就全军突围!”

    “陛下,末将附议!”曹变蛟等他一说完,也跟着出列,双手抱拳奏道,“末将当年和叔父一起在关宁军中,同样了解建虏。末将以为,建虏要是不和我军狠狠地打一仗,让他们认识到绝对没有胜利的可能后,应该不至于立刻全军逃跑。真要是这样的话,其他建虏也会看不起这支建虏军队。”

    崇祯皇帝对于他们的反驳,并不生气,只是带着淡淡地笑意,就听他们在劝谏自己。

    黄得功、曹变蛟等人,了解建虏是没错。但是,朕有窃听种子,懂不?

    因此,等他们几个都说完之后,他便胸有成竹地说道:“诸卿怕是不知道,这个建虏主将多尔衮乃是建虏中少有的智慧之将。他这个人,懂得隐忍,对于个人荣辱,并没有看得很重。白天一战,他已经见识过我军实力。且他又知道辽东空虚,并没有援军到来。与其等到塔山之军精疲力竭再想突围,他绝对会选择趁早突围,以保存建虏的有生力量!”

    听到这话,顿时,底下这些人又是一惊。他们没想到,皇上比他们好像考虑得还多,又从建虏主将的性格上进行分析了?这么说着,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不管如何,建虏久有威名,他们难道还真得在今晚就全力突围,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崇祯皇帝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一边扫视他们,一边又继续开口说道:“那多尔衮狡猾,必然担心我军有防备,因此他肯定会用声东击西之策。今晚午时三更,会派一支敢死之军出东门,制造声势浩大的攻势,吸引我军注意。而后其主力便会从西门杀出,突围出去。”

    “……”中军帐内的这些人,不管是将领还是监军,都听得有点不可思议,皇上难道连这也能算到?

    他们在想着,崇祯皇帝已经收了笑容,严肃地说道:“这支敢死之军,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应该会派出建虏军中的汉军,他们不知道建虏的真实作战计划,以为只是普通出城夜袭,多尔衮下了重赏,人数在两千人左右。等战事动静闹大之后,还有八千多建虏之军便会从西门杀出。卢卿何在?”

    卢大一听,立刻上前听旨,他领到的任务,就是埋伏在东门,等建虏汉军出城夜袭之时,稳住阵脚,能歼灭多少是多少,等天亮即可。

    而其余总兵,全部调去西门,做好埋伏,等着建虏钻入埋伏圈。

    任务布置完了之后,崇祯皇帝便厉声喝道:“今夜一战,朕就要解决这些建虏。卿等,别让朕失望了!”

    “末将遵旨!”中军帐内的众多总兵,齐声回应。不过他们心中却是想着,既然皇上如此肯定,那就先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做便是。怕就怕,皇上如此信誓旦旦之下,等到明天白天,不好和大家见面了。


………………………………

365 不顺利才好

    于是,众多总兵领了旨意之后,便立刻回去悄然安排部署,就针对崇祯皇帝所提到的情况进行针对。

    他们手下的各级将领,自然也是有点无法理解,他们觉得塔山内的建虏,那是有一万多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第一个晚上就全军突围。说难听点,这和闻风而逃又有多少区别?不要说久有凶名的建虏,就是如今的三大营,也应该做不出这种事情来的。

    几乎可以说,明军全军上下,压根就没几个人相信堂堂上万建虏,会在明军围城的第一夜,就连夜出逃。

    不过虽然明军几乎没有人相信,但皇帝的旨意传下,又是严旨事先交代了,就没有人敢随便应付。毕竟皇上在他们心目中,威望还是非常高的。他们所担心的,就是怕皇上料错之后,会不好意思和大家见面,搞不好会说生病了什么的。

    夜幕之下,城里城外都没有多少灯火。而且从表面上看,也看不出有什么动静。就好像城里城外,大家相安无事,都在休息。

    然而,实际上,塔山城里,准备在东门夜袭的汉军旗,就已经开始了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