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他实在是没时间了,必须立刻领着主力回师辽东,和明国皇帝决战,那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建虏这边,响起了“铛铛铛”地声音,传遍了整个战场。
已经明确攻不上城头的建虏,就如同潮水般退去。
他们扶走了受伤的同伴,背走了同伴的尸体,也尽力推着投石车,想要撤出战场。
目睹这一幕,城头上的守军,顿时欢呼了起来。
“大明万胜!”
“我们赢了!”
“……”
红夷大炮继续在轰鸣着,这个时候,没有建虏弓箭手和投石车的干扰,这炮弹也是打得格外地准。
“轰”地一声,城外的一架缓缓后退中的投石车便哗啦一下垮了。
“轰”地一声,又一架缓缓后退中的投石车便哗啦一下垮了。
每一架投石车被铁弹砸得四分五裂时,城头上的守军便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
忽然,建虏本阵中,有一骑飞驰而出,沿着投石车狂奔传令。而后,就见到那些在推投石车的建虏,纷纷放开了投石车,撒开脚丫子逃走了。
这一幕,让城头上的守军愣住了:建虏这是什么意思?这两投石车都不要了,他们下次攻城怎么办?
正当他们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时候,卢象升所在的中军,已经有大嗓门的将士高声喊了起来:“朝廷大军攻入辽东,建虏要退兵了!”
………………………………
381 吾皇万岁
建虏连投石车都不要了,这么明显的事情,当然能得出结论,建虏绝对是要撤兵了。
而此时,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也有了机会,终于可以公布推断到的事情,因此,卢象升第一时间,便让手下传话,吆喝了出来。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一听,在稍微一愣之后,看着败退到愿出去的建虏,看着被建虏抛弃了的剩余投石车,他们立刻就回过神来,顿时,就爆发出了更大的欢呼声。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之前的时候,以为只是打退了建虏的第一次攻城而已。可是如今已经知道,建虏这是要直接退兵,赶着回去救他们老巢了,这个喜悦之意,当然就更为狂热了。
看着他们那么疯狂的欢呼,朝鲜军卒中,有听懂了事情经过的,也跟着大喊了起来。他们没有喊别的,全都跟着明军将士一起高喊“大明万胜”!
而那些没听懂的朝鲜军卒,则连忙问他们在欢呼中的同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啊,我也不知道啊,反正肯定是好事,跟着一起喊就好了啊!”
除了这种坑人的回答之外,也有的朝鲜军卒回答了同袍的疑惑:“总督大人说了,大明天兵攻入辽东腹地,城外建虏要急着回去保他们的老巢呢!”
搞清楚了是什么事情,所有的朝鲜军卒也跟着欢呼了起来。甚至就连那些伤卒,一时之间也忘记了疼痛,跟着高喊了起来,哪怕牵动伤势,他们还是乐意继续高喊。
如此,“大明万胜”的呼声,就回荡在平壤城的上空,久久不散。
相对平壤城这边,撤回去的建虏,就显得垂头丧气地多了。虽然他们之中,有的悍勇之辈,还是向平壤城这边吐着口水,说着什么“等着瞧”之类的话,可绝大部分人,还是士气有些低落的。
准备了这么久的平壤之战,承受了不小的伤亡,结果却还是没有打下平壤城!
不过,绝大部分建虏,士气有些低落归低落,他们还都是相信,平壤城迟早会被他们打下来。
然而,他们却没想到,刚撤回大营,还没有好好休息一下,就接到了军令,说立刻恢复体力,马上就要拔营回转辽东。
这一下,建虏步军就有点炸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就这么退兵了?平壤城明明能打得下来的啊!”
“没有投石车了么?那些投石车丢掉多可惜?要不再打造就是,还怕明军跑了?”
“就是啊,就一座平壤城,我们只是围着,就能围死他们,为什么要撤?”
“……”
说真的,这一刻,这些刚退下来的建虏步军,实在有点难以接受立刻退兵的军令,情绪有点不稳。
不过很快,皇太极的最新旨意下来了:“明国皇帝领着五万兵马到了海州附近,朕领着你们回去逮明国皇帝!”
听到这份旨意,所有的建虏步卒顿时就不闹了。
一是因为这是圣旨,就说明是他们皇帝的意思,他们没法反抗!
二是明军竟然到了海州那边,大清国的腹地受到明军攻击,而大清主力却在平壤这里,当然是要回援了。
三是明国皇帝竟然只带了五万人马就到了海州这边,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来,那就一定不能让他走了。抓明国皇帝和打下平壤,当然是抓明国皇帝更重要了。
军队的军心是安抚住了,但是,皇太极听着平壤城头上的明军那一阵阵的欢呼声,感到格外的刺耳,让他的脸色一直就没有好看过。
边上的范文程一见,心生一计,便对皇太极奏道:“陛下,不如派人向平壤城头喊话,说明他们明国皇帝领着五万人马就到了海州,这次我大清主力回辽东,就是去抓明国皇帝去了。相信城头上的明军该知道,就算明国皇帝的五万人马是天兵天将,也绝对不是我大清的对手,让他们担心担心他们皇帝的安危,就不会如此嚣张开心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偷瞧了下皇太极的脸色后又道:“另外,那保定总督卢象升是明国崇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因此他对那崇祯皇帝皇帝可谓是忠心耿耿。如若他知道,我大军主力回师辽东,明国皇帝有危险,指不定他会不自量力,出了平壤城,试图拖住我大清军队返回辽东。如此一来,说不定能顺带着灭了他!”
听完了范文程的建议,皇太极想了想,感觉还真有道理,于是,他便稍微和缓了点脸色,点点头对范文程说道:“范卿言之有理,此事就交给卿了!”
范文程一听,心中其实有点不乐意的。在他想来,他就是动动嘴皮子出出绝妙主意,具体干活,就让那些粗人去做便是。可是,如今皇太极却让他去面对卢象升,说真的,他有点怕卢象升的神箭,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皇太极既然已经开口了,他就没得选择,只能领旨。
没过多久,他就领着几名自己的家丁,举着白旗靠近平壤城。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一看,都有点好奇,便纷纷停止了欢呼,有点好奇地看着城外过来的建虏。
就站到了一箭之地外,范文程便让家丁上前喊话道:“请卢总督出来说话!”
卢象升在城头上看到竟然是范文程这个狗贼,他都已经说过,去和这狗贼说话,那是掉身份的事儿。就见他当即吩咐一门红夷大炮边上的明军军官道:“瞄准了,轰了他!”
城下,范文程没看到卢象升从城头上冒出来,心中有点没底,就怕卢象升这厮躲起来用箭射他。虽然待在一箭之地外,可他始终觉得不大安全,就立刻吩咐他的家丁齐声大喊起来,等喊完话之后,他就算完成皇太极的旨意可以回撤了。
“明国皇帝领着区区五万人马就想攻打海州,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如今大清主力回师辽东,就等着你们皇帝被大清抓住的好消息吧!”
“……”
就怕城头上听不清楚,范文程让他的家丁连续喊了三遍。
第一遍喊的时候,其实城头上就听清了。顿时,所有的明军将士都是听得一愣。
等底下建虏在说第二遍的时候,不少人都转头看向“卢”字帅旗下的卢象升,不知道他怎么看这件事情。
就见卢象升只是转头看向那门红夷大炮边上的明军军官道:“准备好了就开炮!”
那明军军官一听,不敢怠慢,立刻命令手下开炮。
“轰”地一声,很突兀地炮声响起,与此同时,已经散去了硝烟的平壤城头,重新冒出了一股硝烟。
几乎是电光火石间,一颗铁弹便呼啸而至,就砸在范文程他们不远的地方,而后向前弹起,刚巧不巧地,就刚好砸在了一名范文程的家丁身上。
顿时,“嘭”地一声,这个倒霉的家丁,连惨叫声都没有来得及发出来,就四分五裂,鲜血溅了其余的家丁一身。
范文程等人傻了一下,回过神来后,那还管什么皇太极的旨意,立刻落荒而逃,真是有多远就逃多远了去。
城头上的明军一见,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刚才一瞬间起来的担忧神情,顿时就被眼前这一幕给冲没了。
卢象升冷眼看着那狗贼逃远,心中暗道一声可惜了。而后,他才大声对身边的亲卫以及其他明军将士说道:“没想到是皇上亲自领军策应,让我们转危为安。皇上英明神武,必不会让建虏得逞。吾皇万岁!”
听到的人,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他们也没想到,会是皇上亲自领军策应,这得有多受皇帝重视!
这么想着,他们便激动起来,立刻跟着卢象升的话音大声喊了起来:“吾皇万岁!”
听到没听到卢象升话的明军将士和朝鲜军卒,也都纷纷跟着大喊了起来,声音之响,再次响彻在平壤城上空。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
听着城头上再次响起的声音,皇太极的脸上,重新阴沉地像要拧出水来。他当然知道,平壤城头上的那个吾皇,绝对不是他,而是明国崇祯皇帝!
范文程的这个馊主意,不但没有打击到平壤守军,反而让明国皇帝的声望,在平壤守军这里更增了一分。
一种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感觉,让皇太极非常地不爽,看到范文程落荒而逃,就心中更是生气,直接下旨道:“着范文程领三千汉军旗步军,立刻出发,日夜兼程赶往辽东,不得有任何耽搁!”
而城头上,卢象升其实也确实就如同他所说得那么想的,这一点范文程就想错了。
对于崇祯皇帝,可以说,卢象升是一次又一次地收获惊喜。
想当初,他领着勤王军,因为勤王军中一直拖欠军饷,士气低落,他正有点发愁时,皇上就派人送去了好多钱,不但补足了欠饷,而且还有赏银发下,让他得以重振军队士气。
想当初,他想到了退敌之策,但是却缺乏畜力运送军队赶去拦截建虏。正有点发愁的时候,又是皇上把整个京师的畜力都事先为他征调了,而且还下旨命沿途的城镇做好了运送人力的准备。正是因为皇上的这种种支持,才有了天津之战的成功。
想当初,他要重建东江军,面对一穷二白的基础,正有点发愁的时候,皇上慑服了东南的郑芝龙,让他一下便有了足够的水师,而且还是最强大的那种;又亲自御驾亲征,消灭了河套鞑虏,夺取了足够的战马,让他有了骑军这个兵种。而且还从流贼中挑选出了有觉悟,有战技的老兵成为了东江军的主力。
…………
所有的这一切,无不证明当今皇上的英明神武。
如今,他又料到了朝鲜这边发生的战事,知道自己会策应朝鲜从而转变为和建虏的决战。皇上肯定是担心关宁军不可用,怕耽搁事儿,肯定是亲自领着御马监辖下三大营亲征辽东,绝对是狠狠地打疼了建虏,因此,建虏主力才会立刻回师辽东。
作为英明神武的皇上,肯定是会料到大概什么时候,建虏主力必定回援辽东,如果正面打不过建虏主力的话,一定是会撤兵的。建虏来回奔波,注定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不但以前,包括眼下,可以说,当今皇上的种种做法,有着很多解释不清的地方,可是,皇上就是能做到。这大概就是因为,皇上就是皇上,天纵英才,太祖指点,能人所不及,是老天特意降下皇上来中兴大明的!
因此,卢象升对崇祯皇帝是充满了信心,绝对不会有事的。
随后,他就开始巡视全城,救治受伤将士,整理战死将士的遗体。所过之处,都能看到将士们的兴奋之意。甚至有个别大胆的将士,比如李来亨等人,还会当众询问卢象升,真得是皇上亲自领军策应了平壤之战么?
对于这些将士的疑惑,卢象升非常乐意回答,也非常乐意把皇上的英明神武,多加宣传一下。
因此,当他说出崇祯皇帝的种种英明神武之举时,周围围着听着的将士们,不管是明军将士还是朝鲜军卒,无不露出崇敬之色,高喊“吾皇万岁”!
东江军的主力,就是原本的流贼,用后世的话来说,他们在以前的时候,是很少感受到大明皇帝的温暖。如今,当他们成为了明军将士之后,深切感受到了崇祯皇帝对他们的重视,只是眼前的一条,皇上亲自领军策应,才让他们转危为安,就足以让这些曾是流贼的东江军将士,一下对皇上感激涕零了。
所有人都不是傻子,建虏主力气势汹汹而来,兵力雄厚,远超守城的兵力。如果没有皇上的亲自领军策应,只要建虏坚持攻打平壤,按第一次的攻打烈度,都不用多少天,恐怕平壤就会被建虏攻破的。
真得是皇上英明神武,才能及时解救平壤,吾皇万岁!
到了第二天一早的时候,就见城外建虏大军,开始大规模地撤兵了。平壤城头上,所有的明军将士和朝鲜军卒,无不高呼欢送建虏。
此时,城内城外,或多或少都有疑惑,崇祯皇帝如今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
382 被耍了
等建虏军队都撤走之后,平壤城内的明军夜不收才出动,警惕小心地尾随建虏军队,要确保建虏军队是真得撤走了。
建虏中军,皇太极听到探马的禀告,不由得又多了一点希望,别是那陆先生真是救主心切,还想着打自己这支主力步军的注意吧?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下旨,全军再加快速度赶往辽东。
一是确实需要这么做,皇太极都恨不得自己能一下飞到辽东,截住明国皇帝和他大战一场!
二是这么做的话,说不定能吸引卢象升担心之下也急忙赶上来。要真是这样的话,皇太极不介意派出部分军队,突然杀一个回马枪,把卢象升这支明军给灭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皇太极不知道,当明军夜不收把情况禀告给保定总督之后,卢象升便立刻下令道:“弃守平壤城,全部往海边转移,尽快登陆海岛方为安全!”
听到这道命令,李来亨就有点不解了,连忙问道:“大人,建虏都去增援辽东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弃守平壤啊?”
边上在守城之战中有负伤的林庆业,也是吊着一条胳膊,有点不情愿地跟着说道:“大人,如今我们都打赢了,为何还要弃守平壤?真要这样的话,我王那边怎么交代?”
卢象升看着他们好多人都有点不解,便给他们解释道:“皇上只有五万人马左右,就是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就这么一点人马,要和建虏主力决战的话,兵力还是弱了一点。因此,本官猜测皇上的计谋,就是用雷霆之势狠狠地打击了辽东建虏,做出光复辽东的姿态,由此吓得建虏向朝鲜这边的建虏主力求援。这样一来,就能策应我们这边了……”
听到他的这话,一众人等,包括李来亨都不由得深思了起来。而卢象升在继续解释道:“以皇上的英明神武,必然会在建虏主力回援辽东之前就撤军,让建虏扑个空。你们也看到了,建虏骑军先走,而后才是步军。这里的时间,就不是很好把握了。”
说到这里,卢象升的脸色严肃了一分道:“要是建虏步军主力未走远,而辽东那边的信使又来传递新的消息,说皇上已经撤走。那建虏主力肯定会返回,至少步军回返回继续攻城。不是本官长建虏威风,平壤城以后就是一座孤城,肯定会被建虏攻陷的。与其这样,不如我们现在就撤了,把平壤让给建虏。我军人马,尚有两千骑军,而且还有水师的方便,择建虏之薄弱攻之,才是最佳策略!”
看到李来亨等人都是恍然大悟的样子,卢象升便又转头看向林庆业道:“本官会手书一封,派人送给你们国主,解释放弃平壤的必要。要不然,大明是不可能再守平壤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好了。”
明军为了朝鲜,已经正面和建虏军队野战了一次,而后,又在建虏主力围城,兵力悬殊之下打败了建虏的攻城。不管怎么说,明军都已经尽力了。
卢象升也绝对不是迂腐之人,他会策应朝鲜,救援朝鲜,但是,不等于他把大明军队给朝鲜当打手,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这种事情,他是不可能去做的。
林庆业刚才也听了卢象升的解释,心中当然明白,撤出平壤城的必要性。王上那边,如果有大明保定总督的手书,那相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至少经过平壤这一仗,汉城的危机就已经解除了。建虏要再去打汉城,明军也没说不再救援。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休整一天之后,伤员全部由水师的十艘战船运走。其他军队则沿着大同江往出海口开拔。途中遇到郑芝龙领着水师返回,就把所有人都给接去了沿途海岛。
等卢象升到达皮岛的时候,崇祯皇帝让关宁那边派快船沿着海岸线赶来报信的使者,也刚好到达皮岛。
看了皇帝的旨意,卢象升不由得哈哈大笑。皇上果然是英明神武,把建虏耍得团团转,真得是太厉害了!等到将来,大明军队在战力上能超过建虏军队的时候,那绝对是光复辽东的时候了。
于是,他这边,也立刻写了奏章,派快船立刻送往京师。
再说建虏这边,多铎领着骑军,用最快的速度赶回辽东。一路上,真得是日夜兼程,不眠不休。因此,他的速度很快,没几天,就过了鸭绿江,而后赶到镇江堡先行休整。
他这支一万人左右的骑军,进入镇江堡的时候,人都歪来歪去,就差在马背上睡着了。哪怕是一人双骑,可战马也都累得够呛。一个搞不好,弱一点的估计恢复不过来,估计要损失几百匹战马。
建虏骑军都去休息了,多铎虽然眼睛里全是血丝,满脸疲惫之色,可他还强撑着问镇江堡守将,有关辽东军情的事情。
明军有没有打下大清的城池,如今在那里活动,明军兵力是否有变动等等,一连串地问题,立刻就问了出去。
镇江堡守将的脸色有点奇怪,不过在多铎的盯视之下,也不敢犹豫,就立刻回答道:“盖州,海州,析木城还有鞍山驿堡的八百里加急过来之后,就再没有消息了。末将这边离得有点远,明军也没有过来,并不知道具体战况。”
看到多铎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就连忙补充道:“但是,有各种传言,末将觉得未必是真的,也不知该说不该说?”
“说!”一听这话,多铎便厉声喝道。
镇江堡守将得到允许,就把听到的一些传言都说了一遍。
“有传言说,明国皇帝率领的御林军,用上百门红夷大炮,硬是把鞍山驿堡给轰塌了,如今正进军辽阳那边。”
多铎听到这条传言,不由得心中一急。辽阳暴露在明军兵锋之下,盛京都会有危险。不过这是传言,他还是耐着性子保持了冷静。
“有传言说,明军打下了海州,盖州,又有明国的水师在海上增援,如今在辽东的明军,已经达到十万之众了!”
多铎听到这条传言,又是一惊。不得不说,这个传言比起说明军去攻打辽阳,还要靠谱的多。因为明军之前毕竟只有五万人马左右,如果打下了盖州,有明国水师支援的话,进可攻退可守,对明军确实是一个好招。
“还有传言说,明军其实就只是派来了骑军,根本就是虚张声势,听着吓人而已!”
多铎听了,不由得还是一愣。他心中想着,会有这种可能么?明明说是明国皇帝御驾亲征,领着五万人马的,这一点是多尔衮说的,那就不会有问题,这个传言,应该没可能。
镇江堡守将说到这里,露出一丝苦笑道:“至于其他的传言,就不当真了。说什么明国皇帝摆了擂台,从明国的百万军中挑选出了五万人马,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巴图鲁,所以明国皇帝才领着五万人马,就杀向盛京去了……”
多铎听得脸色有点黑,这肯定不可能。
“甚至还有传言说,明国皇帝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能掐会算,刚好算到我大清主力离开辽东,就领兵打过来了,说千里奇袭,盛京都已经被明国皇帝拿下了……”
多铎越听越觉得不靠谱,便厉声大喝,打断了镇江堡守将的话道:“够了,每一条消息是有用的,如今皇上领着主力,马上就要杀回辽东,没有一条确切消息,你的脑袋还要不要了?”
镇江堡守将的脸色瞬间变白,连忙辩解道:“末将守着镇江堡,要确保朝鲜大军的后路安全,又离海州太远……”
“够了!”多铎一听,再次打断他的辩解道,“本王不想听,明日一早,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