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国皇帝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昏庸无能!而是明国朝堂上有奸臣当道,因此以前的时候,明国皇帝才表现得有点昏庸无能。如今他不信他的臣子,自己亲自领兵打仗,就看到他的厉害了。

    一得到这个结论,这些东部的蒙古部族不由得都隐隐觉得蛋疼。要知道,明国从立国以来,就是和草原部族死磕,这都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了,明国一直压制着草原部族。要是明国皇帝真是个能打仗的主,那以后他们的日子,就绝对是难过的。

    这么想着,他们又没有别的方法,只能暗暗向长生天祈祷,明国这边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与此同时,奉旨返回辽东的吴三桂所部,沿着长城关内走着走着,眼看着便到大同了。


………………………………

388 因缘凑巧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已经知道了祖大寿领兵出去的时候被建虏围住投降,而后其他祖家军驻守的塔山也被建虏攻破,所俘得祖家军,包括祖大寿兄弟以及原先投靠了建虏的其他祖家军成员,全部被建虏所杀。

    对于这个情况,吴三桂其实有些意外。因为他在辽东的时候,他感觉祖家军和建虏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着一种默契。甚至可以说,建虏还千方百计的挖祖家军,希望祖家军能为建虏所用。

    可是,就在他离开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祖家军全是成过了这样的结局。他有点不解,除此之外,对于他的舅舅,祖大寿他们的行为也感到非常地遗憾。

    早知今日,自己当初就应该多劝劝舅舅才是,脚踏两只船,这不,迟早出事了吧?吴三桂在心中想着,又有点恨祖大寿。如果战死的话,朝廷肯定会抚恤,会给他在世的家人封赏。可是,祖大寿偏偏是投降了建虏,然后被建虏给处死的。朝廷已经知悉此事,当然是不会给祖大寿等人抚恤了。甚至还成了反面例子,以警示其他人。

    想着这些事情,吴三桂的心情,在这过来的路上,始终是比较郁闷的。

    “老爷,前面就是大同了,按照之前的行程安排,是要休整两天再接着赶路。”吴三桂的亲卫,在看到大同城之后,便提醒他道。

    吴三桂听了,抬头看看这个大同府。之前的时候,他记得清楚,自己随驾到达这里,等了一些天之后,突然启程,然后就把河套的卫拉特部给灭了。皇帝的这种手段,神出鬼没,着实是厉害。

    一想到这,吴三桂又忍不住在心中埋怨祖大寿他们:皇上如此英明神武,为何还想不明白,偏偏要投降建虏呢?

    大同是军镇,有大同总兵驻守。核验了吴三桂的关防印信后,便腾出了一处军营让吴三桂所部休息。

    祖家军的毁灭,让吴三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大同总兵对他表现得很淡然,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这种事情,在祖家军覆灭之前,可是很少遇到的。作为祖家军中的新贵,他是非常受人欢迎,是被人簇拥得对象。

    不过,吴三桂对于自己遭遇的这种反差,也不是很在意。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吴三桂这次随驾出征,以及留在西北地区作战,也极大地锻炼了他,让他坚信自己就是一个有能耐的人。以前失去的荣誉,自己回头再赚回来便是!

    他就想着,这次回辽东之后,一定要为祖家军正名,要狠狠地打击建虏,重新打出名气,打出威风!可以说,此时的他,心中是憋了一股气,想着一定要在辽东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

    然而,让吴三桂想不到的是,他到达大同之后的第二天,就听到了城头上传来的警锣声,听着惊慌的呼喊,说什么“建虏杀来了”之类的话。

    顿时,在军营中的吴三桂一个激灵,立刻快步出去查看情况。

    这个时候,他都不用问别人,只见草原方向,能看到冉冉升起的狼烟,大概有四处地方的狼烟。看这样子,似乎来袭敌人的规模还不小。

    作为客军,他不好直接上城头,就立刻拜访大同总兵,表达了想搭把手的想法。

    大同总兵一听,立刻便同意道:“城外已经出现了建虏探马,金钱鼠尾,绝对不会有错。且来得非常快,来势汹汹。大同这边,还真得需要吴大帅一起抗击建虏才好!”

    于是,吴三桂就和大同总兵一起上了城头去查看动静。

    果然,就在大同城外,已经有建虏探马在出没了。一如他们原本在辽东的时候,很是嚣张,经常驱马逼近离城一箭之地的地方,对着城头上哇哇大叫,很是藐视的意思。

    “情况有点不妙啊,外面的几处墩台,都是最高级别的狼烟。”大同总兵一脸愁容地说道,“看来,这一次,河套的建虏是大举来犯大同府这边了。刚才我已经第一时间派出了信使,去周边求援了。”

    大同是宣大总督所辖,这边,一直是明军经营的一处军事重镇,兵力是有不少的。而在大同府的西面,则是陕西的榆林镇,也就是延绥巡抚所在,同样是一处大明非常重要的军镇。一旦几处地方协同作战的话,建虏人数不多,就别想讨到好去!

    吴三桂听了,点点头,求援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一旦被围城,再想求援,就会很困难的。如今信使既然已经派出去了,那就坚守便好了。大同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朝廷绝对不会不救的。就是可惜自己只有两千骑军,要不然,自己这支客军突然到大同,不是建虏能算到的,倒是可以让建虏吃个亏的。

    这个时候,大同城自然是全城戒严了。

    等到次日,建虏大军浩浩荡荡地,终于出现在了城外。

    从城头上看去,漫山遍野的,几乎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敌人。有衣着邋遢的蒙古骑军,也有金钱鼠尾的建虏骑军。从草原上来的敌人,果然是够奢侈,就没有步军这种东西,全部都是骑军或者骑马步军。数量之多,那隆隆地马蹄声汇聚起来,就如同地龙要翻身一般。

    作为总兵,吴三桂自然第一时间从旗号上去分辨城外敌人到底是属于什么敌人?在和大同总兵一起观看参详之后,便大概知道了。

    蒙古骑军大都是从陕西到山西这么一条线上的蒙古部族,而建虏之中为首的,则是建虏的什么郑亲王和多罗武英郡王。这和之前打听到的消息倒也符合:说建虏派了济尔哈朗和阿济格领着一万多人马到了归化城那边。

    “娘的,这些建虏犯什么傻,不打最近的陕西那边,竟然跑打大同府!”大同总兵在城头上骂娘道,“难道是瞧着本帅好欺,有种来攻城看看!”

    吴三桂倒没说话,建虏这次的军队,都是骑军,陕西和山西临近,他们想打哪里,距离其实压根就不是问题。他盯着城外建虏头目的旗号所在,心中想着自己的事情。

    此时,城外的建虏大军,在建虏头目的指挥下,团团包围了大同府。同时还能看到,还有骑军,从包围的大军中飞驰而出,十之八九是去周边劫掠了。不过有烽火传讯,各地应该都能看到,肯定会有所防范。

    “娘的,那两人就是建虏的济尔哈朗和那什么阿济格么?”大同总兵指着城外那边,恼怒地说道,“有本事再近一点,对大同指指点点是什么意思?难道还真敢来攻城?”

    听到这话,吴三桂回过神来,便闻声抬头看去。发现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的旗号果然靠近了城墙这边。当然了,所谓的靠近,也是在安全距离,不会傻到站城头上远程武器的有效射程内。

    看他们的样子,好像是在观看城头上的动静,顺便做出一些部署。这种事情,在两军对阵的时候,也很常见。但是,吴三桂却看得有点奇怪,他眨眨眼睛,然后凝神往那边看去。

    过了一会后,就见吴三桂皱着眉头,喃喃自语地说道:“奇怪,那阿济格是没错,可是,那个济尔哈朗,看着有点不像啊!”

    大同总兵当然是没有见过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的,但是,吴三桂以前一直在关宁军中,又待在祖大寿的身边,因此,对于建虏的高层,他都曾多次在城头上看过他们,因此认得。

    可是,他此时看去,那个阿济格没什么问题。但是,那个济尔哈朗,虽然是有点像的样子,可吴三桂的记性不错,他看着就不像。

    多看了一会之后,吴三桂断然说道:“那不是济尔哈朗!”

    “什么?你说那个奴酋不是他们的什么郑亲王济尔哈朗?”大同总兵这次听到了,认真看了看之后,还是疑惑地说道,“不可能吧,那个阿济格对他说话,都是恭恭敬敬的,在请示什么。城外的建虏,也都以这个济尔哈朗为主的。你是不是看错了?”

    确实,从城外的情况看,大同总兵说得也没错。一般来说,那个人就是济尔哈朗,肯定是没跑的。但是,吴三桂认识啊,他仔细又看了看之后,断然说道:“我的记性一向不错,那个人虽然是在郑亲王旗号下,阿济格似乎对他也是恭顺。但是,这个人,绝对不是济尔哈朗!”

    听到他说得这么坚决,大同总兵就纳闷了:“那个人既然不是真正的济尔哈朗的话,那建虏这是搞什么鬼?”

    吴三桂也是听得纳闷,他又没有崇祯皇帝所拥有的窃听系统,自然无法在第一时间判断出建虏在干什么?不过此时,他既然已经发现了蹊跷之处,自然是更为仔细地观察了。

    还真别说,在吴三桂用心地观察之下,他又发现了好多问题。

    比如说,有一部分金钱鼠尾,他们的言行举止,做事方式什么的,都和吴三桂在关宁前线对建虏长期的印象不一致,更多的,好像是蒙古人的做事方式。

    再比如说,城外的大军看着好像声势浩大,可是,自己看去,却好像虚虚实实,也不尽然是有那么多兵。在太远的地方,虽然也有人影在晃动,但是,吴三桂总感觉不对。

    …………

    越看,吴三桂就心中疑惑越多。忽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顿时就说道:“该不会,建虏是在声东击西吧?”

    “什么声东击西?”大同总兵听了,有点好奇地问道。

    吴三桂听了,用手一指那个假得济尔哈朗道:“从这假冒的济尔哈朗可知,建虏这是想让我们这边以为,这是真得济尔哈朗,就在大同府这边。其真实用意,肯定是要掩盖真正的济尔哈朗的去向。这是其一。”

    “其二,你再看那边。”吴三桂指着远处,把他观察的问题都给大同总兵说道,“那些人,应该不是真正的建虏骑军。或者说,这些人应该是蒙古人,才成为建虏不久。至少在行为做事上,都和建虏本部军队还是有不少差别的……”

    听着他说了好多,大同总兵也不笨,想明白了,可就又不明白地说道:“如果真按吴大帅所言,那建虏这是图谋哪里?”

    这一点,吴三桂就猜不出来了。按照他对建虏尿性的推测,连续问了几个问题,比如哪里有粮食囤积,或者哪里聚集了多少粮草物资什么的,又或者哪里有人逃跑,最近防御不到位什么的,都被大同总兵给否了。

    “当今皇上英明神武,各地岂敢随便糊弄兵事。”大同总兵有点感慨地说道,“大多数边城虽然做不到主动出击草原,可该有的防范却是都有的。墩台、烽火台,也都全部修补完成。如今可不像以前那样没钱,不但欠饷都发了,连军饷都是按时发放。修补防御设施的这些钱,只要向总督大人禀明,基本上在核实之后都会拨款下来的。至于粮草物资这些,草原上都是狼,这都几百年了,肯定是防着他们的!”

    吴三桂听得很奇怪,他想不明白,最后只好说道:“那可以从两处地方验证。第一,看建虏是否会真得攻城。第二,派人突围报信,如果建虏不攻城,或者能成功突围的话,就说明建虏是在虚张声势,吸引我大明的注意,肯定会在别的地方搞事!”

    大同总兵听了,点点头表示赞同。

    就算没有这个猜测,大同总兵这边,该派人去求援,也还是要继续派的。不过送信的内容,却会加上吴三桂的猜测。

    没有出乎吴三桂的意料,建虏一直是围城不打,最多是骚扰城头嚣张而已。信使也突围了出去而后又送信回了大同。说延绥那边,也遭到了草原部族的袭击,不过规模没有这边大。

    之前的时候,延绥巡抚以为是建虏要主攻大同,因此拖延延绥那边。不过吴三桂的猜测,让延绥巡抚感觉他会受到建虏的重点攻击,因此不准备派遣援军过来。

    在吴三桂好奇地猜测建虏动向时,有关建虏大军来犯大同的消息,也一波接着一波的扩散了出去。

    ()


………………………………

389 非得把这口气给撒出来不可

    没有窃听系统,所有的消息都具有延后性。

    建虏大规模入侵,其中建虏奴酋领着主力出现在大同府这边的消息,传到了宣大总督、延绥巡抚、三边总督、宁夏巡抚等人耳朵里,自然地,这个突发军情,也跟着传到了这些大明封疆大吏手下的各级武官那里。与此相应的,还有延绥地区也受到蒙古人的攻击牵制。

    宁夏这边,离大同和延绥还是很远了,因此,宁夏总兵王世宠也只是听听这个消息,自己这边加强了戒备而已。

    建虏的这次大规模入侵,搞不好,不止大同和宁夏遭到攻击。

    结果,他还真没猜错,他以前的主将,这几年的老对手,屡战屡败的柴时华,竟然又领兵打过来了。

    “什么?”王世宠一听,不由得勃然大怒道,“他是疯了么?竟然见人就杀,好歹他以前是大明总兵啊!”

    夜不收再次确认消息道:“大帅,他此次来势凶猛,不但见人就杀,而且烧杀劫掠,一点都不少。各地百姓都来不及逃,很多都死在了他手中。”

    以前的时候,柴时华虽然有多次领兵攻打大明的事情,可多是劫掠财物为主。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变本加厉,烧杀劫掠起来,这是要把宁夏变成白地啊!

    这种事情,作为宁夏总兵来说,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不过王世宠还是很谨慎的,一边把情况飞报宁夏巡抚吕大器,一边让夜不收再探柴时华的踪迹以及兵力规模等等。

    一段时间之后,吕大器的命令也传过来了。作为宁夏巡抚,如果宁夏这边遭受重大损失,他必然是要问责的。因此,他责成王世宠击退柴时华,当然,最好是能把这个叛将抓了,一劳永逸。

    而王世宠也得到了柴时华的具体兵力和踪迹,感觉虽然比以前多了点人马,但他完全可以胜之。虽然他有考虑过会不会有建虏,但大同那边的消息传来,建虏主力是在那边,其他边关,都是蒙古部族在做牵制性骚扰而已。

    因此,王世宠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柴时华的这次入侵,也肯定是奉了建虏之命,同样在做牵制性攻击而已。类似事情,之前其实已经有过。建虏突然到达河套地区的归化城之后,已经几次发起了这样的战事。

    此时的他,当然没有想到,建虏主力会把目标町在他这边。

    事实上,不止是他,包括各路总督和巡抚,也全都猜不到这点。哪怕是吴三桂确认之后,送出了消息,也没有人猜到,建虏主力是应柴时华的邀请,准备从宁夏这边攻入。

    因此,王世宠对上柴时华,原本就有心理优势,当然不会怕他,也无法容忍他继续烧杀劫掠,立刻领兵出击,誓要灭了柴时华所部。

    与此同时,在陕西固原,三边总督府内,郑崇俭也在琢磨吴三桂送来的消息,猜测着奴酋济尔哈朗到底会在什么地方?但是,根据他手头掌握的消息,根本没法判断。

    就在这时候,宁夏巡抚吕大器把宁夏那边的军情报过来了。

    郑崇俭知道后,他就有点担心了。正因为猜测不出来,济尔哈朗会在什么地方,因此,每一处有动静的地方,他都假设一下济尔哈朗会出现。就这么一假设,顿时,他就发现,延绥那边很安全,反而是宁夏这边可能要出事。

    于是,为了以防万一,郑崇俭立刻发下命令,通知周边加强警戒。而后,他亲自领军前去宁夏那边支援。就算没有济尔哈朗,可毕竟柴时华那个叛将在他的辖地烧杀劫掠,去了也不算白去。

    这一次的战事,因为消息的不确定性,战争也就存在了很大的偶然性。

    在郑崇俭领军赶路的时候,一如柴时华这个叛将所预料的那样,王世宠中了他的奸计。

    或者说,实际上,其实还是有点偏差的。

    原本的计划中,柴时华是想诈败而逃,吸引王世宠追击到建虏的埋伏圈内。结果没想到的是,他还是那么不经打,还没等他诈败而逃,就被王世宠给打败了,是真正的落荒而逃。

    这一次,柴时华在宁夏地区烧杀劫掠,让王世宠治下损失惨重,因此,王世宠决定不放过柴时华,那是尾随急追,一定要把柴时华这个叛将给抓住了。结果,就这么地,进了济尔哈朗的埋伏圈,建虏军队足足有六千人,而柴时华不过三千多人而已。

    王世宠中了建虏的埋伏之后,这一场战事就没有悬念了。

    有建虏拿着王世宠的首级献给济尔哈朗道:“殿下,这明将死不投降,只能是砍了他的脑袋。”

    边上的柴时华看着王世宠死不瞑目,怒目圆睁的样子,却是哈哈一笑道:“顽冥不灵,就是该杀!”

    他算是解决了一个宿敌,心中高兴,脸上自然表现出来了。

    不过济尔哈朗心中却是佩服王世宠的宁死不屈,觉得武将就应该这样。对于身边的这个小丑,他可以用,却不代表他会欣赏这样的人。

    此时,看到柴时华在那高兴的样子,便淡淡地吩咐他道:“兵贵神速,你在前头领路,迅速扩大战果吧!”

    柴时华对于宁夏,那自然是非常熟悉的。因此,他一听之下便立刻笑着答应道:“这个该死的东西已死,宁夏这一片,就再无明军可机动,大清军队完全可以为所欲为了,末将愿为大清先锋!”

    在他的带领下,建虏军队又迅速行动了起来。其主帅济尔哈朗算是松了口气。之前的几次骚扰明国边关,从京畿之地一直到宁夏这边这么长的边关,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这一次,总算是有了。如此一来,也能对皇上的嘱咐有了一个交代。

    可以说,济尔哈朗和阿济格这次奉皇太极的旨意,领军到达归化城,要开辟对大明的第二战场。和崇祯皇帝让卢象升重建东江军,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江军重建,对于辽东的侧翼形成威胁,能牵制建虏主力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地绕道蒙古草原入侵关内。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到达河套的归化城,驱使草原各部族对大明边关骚扰,同样能让大明这边不敢从边关抽调精锐出来。之前的时候,没有实质性的战事,因此,这种牵制效果还不理想。

    也因此,济尔哈朗一直在想着,一定要给明国重重一击。如此一来,才能引起明国的重视,吸引明国把兵力和物资都不得不投到漫长的边关上来防范他可能的攻击。只有如此,才能显出他这边的牵制效果。

    如今总算是完成了,皇上知道,该是会高兴吧?济尔哈朗心中如此想着。

    他猜得其实也没错,此时的皇太极,对他这边不痛不痒的牵制,已经很是有点不满了。特别是这一次,被东江军和明国皇帝所领之军夹击了一次,就更是让皇太极对济尔哈朗这边不满。

    与此同时,皇太极心中也有点惧怕。这一次,亏得明国皇帝手中可用兵力太少。如果他从各地边关抽调了精锐出来,连同他的五万御林军,不要多,有个十万人马的话,这一次,肯定要被明国攻占不少地方,搞不好,辽阳都可能不保。

    因此,皇太极在回到盛京之后,就更加重视济尔哈朗那边的牵制作用。在久久未有济尔哈朗建功的消息之后,他就有点急了,立刻派出监军,前去催着济尔哈朗,要他立刻动起来,狠狠地打击明国。

    这个信使,不是别人,正是被崇祯皇帝放回去的英俄尔岱。因此这个英俄尔岱懂得很多部族语言,善于外交。而济尔哈朗在归化城那边统御蒙古部族,可以说是用建虏的威名压着蒙古部族去打仗的。

    那边的战事,对于建虏来说,其实就没有什么消耗,但是,对于蒙古部族来说,必然会消耗他们的人力、物力。如果蒙古部族能从对明国的战事中获得补给,那说不定他们会一直乐意跟着建虏攻打大明。可是,要是久而无功,或者说,从明国那抢到的东西,远远不够补充他们的消耗时,他们就肯定对跟随建虏攻打明国的事情,就会有抵触之心。

    因此,皇太极派英俄尔岱过去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就是要英俄尔岱去协调各部族,让各部族尽量听话。否则的话,蒙古部族要是不干了,那光靠济尔哈朗的一万多兵力,根本无力对明国那么长的边界线形成有效牵制的。

    于是,英俄尔岱就带着他的亲信手下,其中有两人就是和他一起被明国抓过而最终释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