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他忽然又多了一丝害怕道:“皇上多次领军出征,见惯了死人,铁血杀伐,怕是都习惯了,绝非其他宫中长大的皇帝可比!”

    听儿子说了这么多,张溥母亲终于怕了,连忙抓着张溥的手说道:“我的儿,是为娘错了。你把钱都退了吧,为娘只要你能好,就是再过以前的苦日子也没关系的。”

    张溥本就是个聪明人,要不然也不会从婢女所生之子,小时受尽欺凌,却最终硬生生地出人头地。之前的时候,在糖衣炮弹的攻势下,渐渐地膨胀,就有些忘乎所以了。当然了,这也和这个时期的官场习气有关。

    如今,被姜冬一提醒,也有了对比之后,他就立刻回过神来了。

    皇上可不是庸主,而是远比一般皇帝要英明神武。如今又常带兵打仗,就更是有了铁血一面。之前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一百多各地主官给摘了乌纱帽,更是能证明这点。

    欺瞒别人可以,但是,千万不要欺瞒皇上,否则以皇上的精明,就很容易察觉真相。那样一来,自己能承受皇上的雷霆之怒么?

    想到这里,张溥更深地往下想了一层。

    自己如今在办得差事,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但是,正因为有皇上在支持着自己,所以那些人才对自己无可奈何。

    可是,一旦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很容易被暗中窥视自己的人拿住把柄,不管是报复自己还是威胁自己,都是自己难以应付的。

    想到这个,张溥忽然出了一身冷汗,只是片刻之间,就全身尽湿,额头的汗,也是一个劲地往外冒:自己怎么就忘记了,从奉旨出京办差开始,就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怎么如今被人奉承一下,就忘记了这根本所在!

    “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你可不要吓娘啊!”张溥母亲看到他这样子,不由得害怕起来,非常担忧心地问道,“是突发什么病了?你可不能有事啊,你要是有事,娘可怎么办啊?”

    听到这话,张溥又是一惊。是啊,要是自己真有事,娘还能有活路么?

    这么想着,张溥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勉强露出一丝微笑,安慰他母亲道:“娘,没事的,孩儿很好,没事,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差点就万劫不复……”

    说到这里时,看到他母亲有点疑惑地神情,他便详细解释道:“孩儿在朝中当官,可谓举世皆敌。唯有得圣心,方可报无事,荣华富贵自然不必说。孩儿一个不小心,差点就忘记了这个根本!”

    听到这话,张溥母亲不由得擦了擦眼角,又有点担心地说道:“可是……可是刚才……那个东厂的人怎么办,他说了要据实上报了!”

    听到这话,张溥稍微愣了下。不过很快回过神来,脸色忽然变得有点狰狞,很是发狠的样子。

    他的这个情况,让他母亲看了有点吃惊,一时不敢说话。

    自己的这个儿子,当然不是心慈手软的人,这一点,她很清楚。

    忽然,张溥动了,只见他转头看了下四周,然后就看到墙角挂着的一把装饰用的宝剑,便几步上前,一手握住,一手拔出了宝剑。“铿锵”一声,寒光耀眼。

    “我的儿,你这是要干什么?”张溥母亲一见,不由得又吓到了,连忙说道,“千万不能啊,他是东厂的人啊,你打不过他的……”

    听到这话,张溥不由得有点无语,母亲大人竟然是担心自己打不过他而不是劝自己……

    “娘别担心,此事孩儿已有决断!”张溥安慰他一句之后,便立刻手提宝剑,跨步出门,很快就到了前院的一处院子,东厂番役休息之所。

    门口站岗的两名番役看到中丞大人竟然手提宝剑而来,不由得有点吃惊,正待问话时,就听张溥已经先一步问道:“档头可在?”

    “刚回来,在里面呢!”一名东厂番役听了,便立刻回答道,眼睛盯着那宝剑,还想说什么,却见张溥已经跨步走进去了。

    之前的时候,来来往往,大家都习惯了,更何况张溥是被东厂保护的人,是在奉旨办差的钦差,一直以来,谁也不会拦着他。

    这个时候,哪怕看到他手提宝剑,东厂番役也没有多想,只是以为出了什么事情,担心地是有刺客,因此立刻跟在他的后面进去。

    张溥跨步进了大堂,就看到姜冬正在埋头写东西。

    外面传来的动静,让姜冬闻声抬起头来,见到张溥竟然提着宝剑走进来,不由得脸上露出了诧异之色。手中握着毛笔,一时之间,并没有动作:中丞大人这是要干什么?难道是因为自己刚才所说那番话,他想要灭口?

    一想到这,看到张溥后面跟着好几个好奇的东厂番役,姜冬自己都不信,就张溥这个文人,还敢向自己挥剑?疯了么?

    他正想着,忽然就见张溥向姜冬深深地施了一礼,而后真挚地说道:“刚才档头所言,犹如醍醐灌顶。刚才争执,是本官错了!”

    听到这话,姜冬心中不由得有点安慰,毕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好歹有点感情,而且又是能听自己劝,多少还是有点成就的。不过,既然是过来说这事的,为什么还拿着出鞘的宝剑?

    张溥身后的几个番役,听到这话,才明白不是有什么刺客,而是档头和中丞大人有争执,所以中丞大人过来认错了?

    可是,为什么中丞大人手握宝剑过来认错?

    就在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时候,就见张溥手握宝剑,跨步上前,就到了姜冬所坐案几之前。

    这一下,让姜冬豁然一惊,什么意思?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站了起来,眼睛就盯着张溥看。只要发现张溥一个不对,他相信,以他的身手,绝对能对付得了张溥的。

    而在张溥身后的那几名东厂番役,看到情况好像有点不对,一时之间,也紧张了起来,连忙靠近了一些。

    只见张溥眼睛平视姜冬,再次严肃而认真地说道:“本官得档头提醒,才知道做错了事情,愧对圣恩,原本该以死谢罪,但是,核查官绅优免限额和催缴欠赋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不是本官夸口,也就只有本官才能真心实意地为皇上办好这差事。因此,本官决定所有收到的人情往来,全部登记造册,上呈御览,由皇上决断,本官是否还能办这差事。”

    听到这话,姜冬不由得松了口气,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我相信中丞大人既然有此等认识,皇恩浩荡,应该不会有事的。”

    他其实心中是清楚的,张溥之前自导自演的事情,皇上都是秘而不宣而已,就看他怎么做。如果能做好了,那就既往不咎,要是再让皇帝失望,搞不好新账旧账就一起算了。只是不知道,他这番认识,是为了应付自己呢,还是真心悔过了?

    张溥身后的几个东厂番役听了,也都松了口气,情绪也跟着放松袭来。原来是这样,可是,中丞大人握着剑过来干什么?

    他们不明白,主位上,姜冬也正在想着,忽然,眼前寒光一闪,张溥挥剑了。

    不过,他并没有躲,因为,张溥这一剑,压根就没往他这边来。

    只见张溥的左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握拳,只剩下小指在案几边缘,而他的右手握剑,就是一剑切向他的小指的。

    说时迟,那时快,等到姜冬反应过来时,就见一截小指断在了案几上,宝剑切入案几几分,鲜血喷涌,把案几的一角都染红了。

    张溥自然不会再去拔剑,额头上全是汗,脸有痛苦之色,显然是真得很痛。他用左手捏着自己的断指处,强忍着疼痛,硬是开口说道:“今日,档头作证,本官断指为誓,此生绝不会贪赃枉法,也不会贪污受贿,此生,愿做皇上的鹰爪,为朝廷纲目!”

    到了这时,大堂内的几个人终于明白了,张溥拿着宝剑过来,原来是要断指发誓!

    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来不及多想了,姜冬立刻大声喊道:“快,拿伤药,给中丞大人止血,快,快点……”

    大堂内,东厂番役们,顿时就乱了。还真别说,就只有张溥还镇定着。

    亏了是刀剑伤,东厂番役处理起来很熟练,看着张溥左手虽然包扎了,却是血红的一片,再看看案几上的那截断指,姜冬立刻就想起了眼前这文人,之前为了不想奉旨,都敢刺自己一刀,如今竟然又来断指,这狠起来,还真是比武人还狠!

    “中丞大人,这是何苦呢?”姜冬想着,便苦笑一声道,“你我都如实上奏,你应该没事的!”

    此时的断指处,还是非常痛。不过张溥也是忍得住,还强自笑道:“本官怕时间久了又会忘记,只有如此,本官才会时刻记得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这手指都已经断了,再多说什么也已是没用。

    于是,就按照他们所说的,姜冬给厂公上报情况,而张溥也向崇祯皇帝上奏,如实禀告,当然,少不了说断指为誓,以表达他悔过的决心。

    这个事情,其实他们不上报,此时的崇祯皇帝,也已经通过张溥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知道了情况。


………………………………

394 不近人情

    对于这个张溥,崇祯皇帝其实是一直在关注的。对于他被人捧着,慢慢地接受所谓的人情往来,甚至连他用难以想象的低价,在扬州府买到一套豪宅大院,崇祯皇帝也是通过窃听种子,在第一时间知道了。

    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倒没有说有多愤怒,这是官场上自然而然会遇到的情况,就看张溥自己怎么去做了。如果就是下去不改变,那么他就和大部分官员没什么两样,当官久了就成了贪官污吏中的一员。如果他自己能改变,醒悟的话,以张溥的才能,就可以更进一步去用他,而不是只把他当所谓的酷吏。

    让崇祯皇帝有点没想到的是,东厂档头姜冬,却是始终保持着初心,竟然去告诫了张溥。

    一般来说,哪怕是监察百官的东厂,很多人刚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未尝没有为国为民之心。只是权力掌握得久了,被糖衣炮弹攻击之后,往往就会沦陷,转而和被监察的官员一起同流合污。

    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自己刚穿越过来之后,整顿了一次厂卫。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虽然姜冬是个好样的,但不代表其他人都是这样。

    在张溥母亲给张溥说拉姜冬下水的那话时,崇祯皇帝就警醒了。厂卫这边,还是要经常敲打才行,也要从制度上来保证厂卫的清廉。

    在领军前往大同府的路上,崇祯皇帝就为此想了很多。

    能保持初心的厂卫,必须要及时鼓励,这是其一;当然,已经堕落了的厂卫,那就要立刻严加惩处,不能让这种老鼠屎把周围的米都给染坏了。

    另外,厂卫监督的范围职责,要实现轮换制。

    就比如说姜冬这里,他已经跟了张溥两年了,相处久了就容易一起堕落。要进行轮换制。如此一来,就算张溥想拉东厂的人下水,可这东厂的人经常轮换,那拉人下水的成本也就高了。另外,只要换到一个保持初心的厂卫,那么张溥的事情都会被揭发出来。

    当然了,这只是举个例子,张溥用断指发誓,这个题材,要好好在官场上宣传,就把张溥再推出来,号召所有官员向张溥学习。

    从张溥的这次事件中,崇祯皇帝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那是相当不满意的。就是地方都察院的官员,竟然因为张溥如今掌握了大权,位高权重,就也跟着去巴结,走人情去了。

    反过来说,地方都察院有监察地方官员之责,他们是不是也会被地方官员的糖衣炮弹攻击,这个应该很有可能。看来地方都察院也要实现轮换制,不能让监察官员在一个地方久待。另外,作为都察院的御史,必须要在上任之初登记财产收入,大于多少银两收入的,在都察院体系内进行报备,一旦查出有隐瞒不报,或者来路不明的财物,交代不清楚的就要论罪。

    另外,要禁止地方都察院的御史人情往来,哪怕是同年好友什么的,也全都不能交往。这样做或者有点不讲人情,但崇祯皇帝觉得,对于监察地方官员的御史,就应该和其他官员保持距离。要不然的话,就算不收取贿赂什么的,双方吃吃喝喝的,有了情面,就肯定会妨碍地方监察官员的工作。

    监察官员,就应该塑造成不讲情面,那种冷面的,难以亲近的官员才好。当然了,因为地方都察院还接受民告官,因此,对于民情的了解,也是要有必要的。因此,也不能一直待在地方都察院内,和谁都不往来。必须要走出都察院,便服走到百姓中间去,去听,去了解,同时要记录行程见闻,最终择其重要的,行程当地的档案留存,甚至可以上报京师都察院,以便京师这边,能对全国的民情也有个了解。

    还有,对于监察官员的生活,朝廷这边也要去了解,必须要让他们衣食无忧,至少不能像当年的海瑞那样。总之,清官可以富,而不是清官就是要穿打补丁的衣服,自己亲自去种田种菜这种。真要这样的话,又能有多少海瑞会存在?

    就一个张溥的事情,崇祯皇帝关于吏治方面,想了好多。不过他感觉,光是这些还不够。但已经想到的事情,可以先做起来。

    于是,就在晚上宿营的时候,崇祯皇帝写了一道旨意,把自己的想法都写了,然后发往京师,令内阁和司礼监以及六部九卿,包括东厂在内进行讨论补充,定稿之后再回奏给他确认。

    忙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也领军到达了大同府。

    在大同府的周边,还能看到建虏和蒙古联军入侵之后的痕迹。

    周边一些庄堡,防御能力强的,在看到烽火的第一时间,所有人就躲进庄堡内严加防备,因此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庄堡外的一切,不是被抢,就是被破坏了,可谓满目疮痍。

    还有一些庄堡,防御能力弱的,看到烽火信号,知道是草原上的敌人大举入侵,就立刻逃到了周边去躲藏。建虏和蒙古人一来,就把所有的一切都烧了。如今,庄堡的百姓已经返回,正在重建家园。

    然而,老百姓自己的能力很有限,大部分人,都还是露天住宿,等着房子先盖好才行。

    崇祯皇帝一到,所有的百姓都跪地迎接。

    一眼看去,不管是衣着还是面色,都能看出,百姓的日子过得并不好。想想也是,边关地带,常年受兵灾,每年的秋天,草原上的蒙古部族更有打秋谷的惯例,也就是会入关劫掠。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要能过好日子就怪了。

    如今已经是九月份了,北方的天气已经转冷,特别是在晚上,天气就更冷。百姓还在重建家园,根本就还没住的地方,晚上肯定非常难熬。

    看到这一幕,崇祯皇帝心情有点沉重。都不管闻讯赶来的大同府文武官员,下了马,在锦衣卫的护卫之下,走向了百姓中间。

    他先是上前,扶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没有说话,老人也不敢说话。然后,崇祯皇帝又扶起边上的另外一个幼童,摸摸他的脑袋,面黄肌瘦的,实在让人心疼。

    转目四顾,看着他们,崇祯皇帝深吸一口气,忽然大声说道:“朕来了,这一次,会打得草原上的那些杂种再不敢入关,朕保证,朕必定以最大的努力,保证大家安居乐业!”

    这些跪着的百姓听了,顿时都有点诧异。要知道,皇上可是金口玉言的,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难道皇上真得有把握,让草原上的那些鞑虏真得以后都不敢入关了?这可能么?

    想到这个,他们又立刻想了起来,去年初的时候,皇上不就是来过一次,把关外河套的土默特部给灭了么!这在以前,可是谁也不会信的事情,觉得不可能。可是,如今,皇上又说了好像不可能的话,但是,这可是皇上啊,说不定就成真了呢?

    想着以后的日子里,要真有那么一天,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关外的鞑虏入关,不再担惊受怕,不用东躲西藏,不用努力一年却都被鞑虏抢了去,那样的日子,怕会是世上最幸福的日子了吧?

    这么想着,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不约而同地一起伏地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真要那样的话,有这么厉害的皇帝,他们是真心希望这样的皇上能万万岁,永保他们的平安,从此再不受兵灾。

    崇祯皇帝再次扶起又跪了下去的白发老人,同时对其他人和蔼地说道:“都平身吧!”

    说完之后,他转身吩咐道:“传大同府地方官员过来!”

    大同府的地方官员早就看到了皇上在这边的情况,虽然有点远没听到皇上说什么,但是,他们可是看到百姓激动的情绪,听到那山呼万岁的声音。

    此时,听到皇帝传召,立刻就担心起来,小心翼翼地过来,大同府知府到了近前,就立刻抢先解释道:“陛下,微臣按照朝廷赈灾方略,早已给他们发放了赈灾粮了。”

    他身后的官员,也立刻跟着点头,就怕皇上误会,要治他们的罪。

    边上的那白发老者听了,同时也看到了知府大人看向他,眼神中有求救的意味,他犹豫了一下,带着点惶恐给崇祯皇帝说道:“陛……陛下,草民们确实都领到了赈灾粮食,要不是知府大人发放及时,草民们都饿肚子了。”

    知道自己要来,地方官府敢不赈灾救灾,那就真是胆大包天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点点头看向大同府知府说道:“卿做得不错。作为地方父母官,就必须要做好当父母官的责任。如今全国都在防灾救灾,此事是决不能马虎的。”

    大同府知府一听,自然是连声答应,表示绝不敢怠忽职责。

    崇祯皇帝还是有耐心地听完了他的表态,然后转头看向他身后的一名武官问他道:“你是大同卫所指挥使?”

    “末将在!”那人正是大同卫所的指挥使,听到皇帝点名,连忙回应道。

    崇祯皇帝确认之后,便用稍微严厉的语气对他说道:“立刻派出卫所军队,给受兵灾百姓赶建房屋!明白么?”

    虽然边关的卫所军队,比起内地的卫所要好一些。可打草原鞑虏的事情,主要也不是靠他们,让他们参与救灾中,算是正当其用。

    卫所指挥使一听,稍微愣了下,这个事情,他可从没干过的。不过皇帝当面下旨,就是给他十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拒绝的,便立刻答应下来。

    崇祯皇帝接着转头看向大同府知府道:“地方卫所参与救灾,在江南那边已经有先例了,以后朕会颁行旨意,地方卫所的职能,就都要加上这一项。卿是地方主官,要对地方灾情负责,如遇重大灾情,可申请卫所军参与救灾,事后报于指挥使司。”

    “微臣遵旨!”大同府知府一听,连忙答应下来。

    从皇帝的话中能听出来,如今虽然只是个例,但不久之后,估计全国都要推行这种救灾方式了。

    而附近的百姓一听,不由得都是大喜。修筑房屋,正是需要壮力的。而一家子里面,又有几个壮力。可是军队就不一样了,一支军队过来,那可都是壮力,有他们帮忙的话,那房屋修筑的速度,绝对是非常快的,也就能早好些日子不用在露宿了。

    此时,他们看着崇祯皇帝在和文武官员谈话,因此,不敢出声道一声感谢。不过他们偷偷看向皇上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感激之色。

    处理了受了兵灾的灾民,崇祯皇帝便领军进了大同府,他没有休息,而是第一时间召集了地方军事力量,当然,吴三桂也在这里。

    看着底下大同府总兵以及援剿总兵和他们的手下各级将领,崇祯皇帝严肃地说道:“朕此次过来,就是要解决边关之患,消灭济尔哈朗为首的建虏以及和大明为敌的蒙古部族,这个,你们应该是知道了的。那么朕,就再说点你们不知道的。”

    大堂内,所有将领确实都知道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了什么而来。在崇祯皇帝到达之前,他们私下其实就已经讨论过。虽然皇上有之前消灭土默特部的战例在,可这一次,想要再消灭以建虏为首的草原敌人,想来想去,好像就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由此,他们对皇上的这次御驾亲征,都表示了怀疑和担心。

    此时,崇祯皇帝的说话,让他们一时之间没再去想已经想过的问题,而是都有点好奇,想要知道皇上又要说些什么他们不知道的话。

    只见崇祯皇帝环视他们,大声说道:“京营改制,汰弱留强,最终只留下五千人马而已。要补充京营的兵力,这是必然的。因此,朕决定,就在此次战事中,立下战功,表现不错的将士,便能成为京营将士。此份旨意,朕亦会颁布给边关沿线将士。你们,听到了么?”

    ()


………………………………

395 各自打着算盘

    一听这话,大堂内非三大营的将领,包括吴三桂在内,全是大喜。

    对于他们来说,是当边军还是当京营的将领,完全是可以用脚来选择的事情。就看看皇上此次领军而来的三大营将士的装备就知道了,和边军完全就不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