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这话,顿时,文华殿内变得非常安静。竟然是大同府来了紧急军情急报,该不会,皇上说什么就灵什么吧?又或者,是另外的事情?

    这么想着,他们心情有点类似忐忑的样子,就怕被皇帝给料中了,同时,也好奇到底是什么军情?如果是和以前那样只是骚扰,那就没事。

    结果,崇祯皇帝接过急报之后,看了一看,便让内侍把这急报转给底下臣子看,同时他便说道:“建虏主力出现在大同,兵困大同。不过在这急报后面还附了一份加急,说援剿总兵吴卿刚好到了大同,认出城外建虏大军中,为首的那个奴酋济尔哈朗并不是本人。且围城大军中,似有虚张声势的迹象。”

    “……”殿内众人,一听这话,不由得相顾骇然,竟然真得被皇上料中了?

    他们立刻按照官职高低,急着轮流看了这份急报,最后相顾无语,皇上没有骗他们,那也就是说,河套建虏的动静,就是按照皇上推演得在进行。换句话说,西北那边恐怕要危险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崇祯皇帝见他们都没说话,便微笑着说道:“河套建虏之患,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朕的本事,卿等应该都见识过了,不用担心朕,安心准备吧!”

    他前后浪费了不少口水,已经说得相当清楚了,底下臣子到了这时,也没了劝阻皇帝的理由。不过,首辅薛国观还是奏道:“陛下,建虏可不比原先的土默特部,且有土默特部被歼灭的例子在,建虏估计也不会再上当。不知道陛下御驾出征的话,这一次,又该如何打呢?”

    听到这话,其他文官都是很赞同。草原上的敌人,就是牛皮糖,兵力过多,优势很大地去打,他们就会跑;要是兵力去少了,这肯定不行。也因此,草原上的敌人,一直是大明最为头疼的了。

    之前的时候,把草原上的敌人引进关内,埋伏消灭他们,这种事情,因为事先没有先例,崇祯皇帝那是第一次做,土默特部没有防备,才容易成功。可是,如今草原上的敌人,肯定是有防备了,那这接下来的战事,就绝对难打了啊!

    薛国观这话,同样问得崇祯皇帝有点难以回答,因为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具体的想法。不过他还是有自信的,因为几个“金牌卧底”已经赶往河套。只要能知道敌人在干什么,怎么干,那针对性的行动,总会有办法的。

    基于这个想法,崇祯皇帝便微微一笑道:“兵事上,薛卿不擅长,朕也不觉得奇怪。”

    “……”薛国观听得张了张嘴,不过没法回答皇帝,因为他还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大明朝中,并不是每个文官,都是卢象升,又或者是洪承畴和孙传庭这样的人物。

    但兵部尚书,好歹是有点经验的,他正想开口时,却听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朕要是此时侃侃而谈,说怎么怎么就能怎么怎么建虏,那就是纸上谈兵了。随机应变,因地制宜,不拘形式打败敌人,如此答复可好?”

    薛国观对于这种答复,就彻底无法反驳。于是,他在心中想着,算了,反正皇上英明神武,虽然还是不看好皇帝能打败消灭河套的建虏,但至少,应该不会败!随他吧:“这……微臣明白了,陛下圣明!”

    等到这个时候,户部尚书终于出列奏道:“陛下,如今虽然朝廷有点钱了,但粮草却是紧缺。不知陛下要带多少人马,微臣也好有个准备。”

    万历时期的三大征,把大明国库都耗空了,打仗,打得就是钱粮。要是有可能,户部尚书可不想有战事发生。

    对此,崇祯皇帝也还是慎重的,想了想之后,便做出决定道:“骠骑营和磐石营以及勇卫营中的骑卒,就这么多吧。加上可以随时调用九边重镇的边兵,兵力上应该没问题的。”

    说到这里,他想起后世的一些说法,便又补充一句道:“朕会看着的,打仗要能赚才好!”

    打仗能赚?这怎么可能?文华殿内所有臣子,刚听到崇祯皇帝的这个说法时,脑海中第一时间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

    不过等他们回过神来,忽然又没法反驳。

    因为崇祯皇帝第一次御驾亲征,如果只是对草原战事的话,那还是真赚的。大军消耗的钱粮物资,可是要比最终大明从河套得到的战利品要少多了。不说别的,光是战马,那就已经赚翻了的!

    这么想着,他们不由得又有点期待,该不会,皇上这一次又能把什么蒙古部族的老巢给端了吧?可是,蒙古部族的老巢要是那么容易端的话,他们早就灭绝了!皇上这一次出征,怕是不能了吧?

    于是,在这些大明高官的心中,对于皇上即将开始的第三次御驾亲征,都充满了好奇。

    首先,皇上这一次出征,这战事该怎么打?能不能打赢建虏,能不能消灭建虏,这是个问题!

    其次,皇上这一次出征,会消耗多少钱粮物资,最终如果获胜的话,又能得到多少战利品,能否抵消消耗掉的钱粮物资,或者还能有多少剩余?

    还有,皇上这一次出征,面对漫漫草原,一望无垠的草原,还能继续算无遗策么?

    …………

    带着这些念头,这一次的文华殿之议结束,各自散去,都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当然,也少不了一道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发往三边总督郑崇俭那边。虽然崇祯皇帝心中知道,那边已经是个什么情况,但明面上,至少要走这么一个流程不是!

    崇祯十四年九月初,边关先后传来急报,大同府这边的建虏和蒙古联军自己撤去了,而西北宁夏那边,叛将柴时华引领建虏主力突然出现,伏击了宁夏明军,总兵王世宠战死,各地多有被烧杀劫掠,损失不小。三边总督郑崇俭赶到,才稳住了局势,急报发出时,建虏已经退兵。

    在朝中大臣惊讶于皇上果然料事如神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发下旨意,誓要讨伐建虏和蒙古部族,给大明百姓一个交代。

    于是,大明崇祯皇帝,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御驾亲征。


………………………………

392 膨胀了

    江南这边,文风鼎盛,识字的比例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对应的,有功名的人也就比其他地方要多。

    如此一来,江南的核查官绅优免限额以及催缴赋税,同样成了重中之重,而这,也是张溥和已经死了的吴昌时被派来江南的原因。

    经过常熟暴动之后,崇祯皇帝铁血手腕,一下罢免或者降级或者论罪上百官员之多,其中不乏之前得圣心的封疆大吏,比如张国维,到如今崇祯十四年了,在西北中原一带兴修水利,辛辛苦苦,也还是没有官复原职。由此可见,皇上在这方面的决心之大。

    因此,张溥被封为江南巡抚,继续核实江南的官绅优免限额和催缴赋税,可以说就比以前不知道顺利多少倍。而他本人,也算是到了人生巅峰。

    所过之处,不管对方是谁,就算是大明封疆大吏,或者皇上圣宠在心的官员;不管是官宦世家,还是地方一霸,只要张溥到了地头上,没有人敢再和被处死的水太凉一般阴谋和张溥对抗。

    甚至可以说,张溥所过之处,各种人等,迎出十里,接风洗尘,溜须拍马,几乎全城的上层人士都围绕着张溥在转了。

    这样的情况,让张溥也是意气风发,好不得意。

    这不,他巡查到了扬州府,重新回到了这个繁华的地方后,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套豪宅大院。当然了,价格那是极其便宜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终归他是出钱买的。要是敢直接伸手要的,他身边可是有一群东厂番役在的。

    他买宅子,主要就是要敬孝心,把他娘从老家接了过来,到扬州府来享福。

    这一天的时候,张溥怀着激动的心情,就准备出城去迎接老母亲。

    没想到,他还没出门,扬州府知府就赶过来了,说伯母大人要到了,岂能不一起迎接一下,那就是太失礼了!

    张溥之前并没有声张,不过此时见他自己凑上来要尽一份心思,想着一会在母亲面前也会好看一点,就高兴的答应了。

    结果他没想到,紧跟着,扬州府下的各知县也纷纷赶来,还有在扬州的其他衙门,包括地方都察院的御史,也都过来了,全都是要陪他一起去迎接。

    看到这么一个盛况,张溥就更高兴了。这种情况,哪怕他以前掌管复社的时候,也是没有过的。最多是一群文人士子相陪而已,那比得上眼下都是各地主官作陪。

    于是,张溥就带着一群官员,再加上他们的随从之类,那就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了,浩浩荡荡地穿街走巷,去到城外水门那边迎接他母亲的到来。

    扬州府不知道内情的百姓见了,还以为是朝廷来什么大官了,顿时,好奇之下也纷纷跟着过去瞧热闹。

    如此一来,扬州府这边难得一见的盛况就出现了。张溥迎母之事,变成了轰动全城的事情。

    码头这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地方知县早就让人张罗了,所有闲杂人等,一律回避,其他船只,一律靠边。就等着张溥目前所坐得船到来。

    看到这些,张溥心中略微有点不安,可在众人的恭喜认同声中,他也就哈哈一笑,如此才能显出自己这个当儿子的,终于有了真正的出息不是!

    倒是他身边陪着的东厂档头姜冬,看到这些情况,就皱了眉头。

    他是镖局出身,因为乱世,镖局破败最终在建虏兵锋之下还成了难民。可以说,本质上,他就是穷苦老百姓出身。看到眼前的一幕,就和他以前看到那些贪官污吏摆阔享乐,就没有什么区别,多少引了他的不适。

    不过他毕竟和张溥一起经历过常熟暴动,又处了这么长时间,而且张溥是为了敬孝心,看着他那么高兴,姜冬就忍住了没说。

    在众人的期待中,终于,船到了。

    张溥怀着激动的心情,立刻大步而出,不等船板搭好,就想着上船了。亏了姜冬阻止,才没有冒失而掉下河去。

    上了船后,张溥便去了船舱,一眼看到他母亲正笑呵呵地看着他,顿时,他就愣了下。

    他母亲是婢女出身,就算生下他之后,在张府的地位也不高,不但他被欺负,就连他母亲,也没少受别人欺负。一直到他成了复社领袖之后,众多官宦子弟捧场,他才没有受到明面上的歧视,他母亲的处境也好了不少。

    张溥记得很清楚,就算是这样,他母亲也是谨小慎微,不管是穿着,还是言行,都是很注意的。就怕刺激到了别人而引来什么不快的事情。

    之前的时候,张溥升官,一直奉旨在江南办差,为了表忠心,他连过年都没有回去。不过家书还是有的,也知道母亲这边又比以前好了不少。但是,他如今一见,却没想到母亲大人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

    穿金戴银,穿着尽是绫罗绸缎不说,光是身边伺候的丫鬟,就有四个人之多。一个在打扇子,一个在捶背,还有一个在捶腿,另外一个候命。

    眉宇之间,也多了不少傲气,整个人,就显得张扬了不少,或者说意气风发了不少,再没有以前的那种谨小慎微之感。

    一见到儿子出现在面前,张溥母亲顿时喜从心来,露出由衷的笑意,立刻站了起来道:“我的儿啊,这都几年没见了,娘可想得好苦,看看,都瘦了好多了!”

    说着话,她就几步上前,摸着自家儿子的脸,显然心疼儿子的操劳。

    此时,张溥才回过神来,熟悉的母亲,说话口音,全都没有变,他心情也是激动,便立刻拜见母亲大人,有点哽咽地说道:“孩儿不孝,职责在身,忠孝难两全,一直没有回去看您,让母亲奔波,受旅途之苦来扬州。”

    张溥母亲感受着自己儿子的孝心,心中回想往事,也是非常感慨,甚至落泪,不过,终归是喜事,扶起儿子,笑着说道:“儿子有出息了,娘也跟着享福,一点旅途之苦又算得了什么?你不知道,自从你得圣心,封江南巡抚以来,娘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

    这一说起来,她就抑制不住多年的压抑。这种事情,还没法和别人说,也只能是和自己儿子说说。因此,这一说话,就停不下来。

    张溥想着外面还有同僚等候见他母亲的,几次想打断,不过想想又不忍心,最终就算了。既然是他们自己要来的,就让他们等着好了。要不然,虚心假意,从哪来就回那去,他张溥才不稀罕这种不是真心的心意。

    于是,他就认真听着母亲在说话。

    他母亲说以前谁让她受气,如今不管身份多高,她都能讨回公道。听着这些话,张溥心中傲然,就该如此!

    不过当他母亲说到,家乡各种以前见都没见过的贵人,当然,如今也不算贵人,都找着由头来拜访她,给她送礼这些时,张溥一开始倒没有很多想法。地位高了,这种事情就很正常。

    但是,当他母亲开始说哪家的礼贵重,哪家的礼更合心意时,他就有点意外了。因为,给他母亲这边送礼的可都不轻,甚至连一言不合送上好粮田的都有。你说,妇道人家的,送些首饰什么的,还是挺正常的,连粮田都送,能不意外么?

    他母亲倒没发现他的神色有点变化,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世界,继续给张溥说道:“……就算你不是张家嫡子,如今为娘也已经不在乎了。张家的那些东西,都不要也罢,如今,张家有的,我们自个也都会有的,不稀罕……”

    听到这话,张溥心中不由得一酸,又想起了以前的日子。他知道,他和他娘受尽欺负,对于张家,那是一点感情都没有的。小时候,甚至有很多次,他娘抱着他,偷偷地躲着人哭,最大的愿望,就是母子两人,能有一个真正的自己的家,不再受人欺负,不用看人眼色。

    他还记得,当年自己就是因为这一切,才发愤图强,拼命读书。可以说,没有当年的那些事情,他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读书。

    如今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也确实该让母亲大人实现她的愿望了。

    至于张家那边,以自己的权势和聪明才智,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就范。

    这么想着,张溥也就不说话了。

    不过,舱门处等着的姜冬,虽然不是有心,却也听到了船舱里的对话,让他又是眉头一皱,心中有点不喜。

    过了好长一会之后,张溥安慰了母亲,笑着对她说道:“娘,扬州这边的各级主官,听说娘要来扬州,非要跟着孩儿一起过来迎接。要不,孩儿让他们进来拜见一下?”

    听到这话,他母亲心中,那是非常地骄傲。扬州府乃是天下威名的,竟然各级主官都主动要来拜见自己,这要是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对儿子充满了骄傲,她当然不会拒绝了。

    于是,扬州府知府先行进入船舱,恭恭敬敬地拜见了张溥目前,态度之低微,让张溥以及他母亲,全都非常地舒心。

    不过这还没完,拜见完了之后,就见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份礼单,恭敬地双手递上道:“老妇人大驾光临扬州府,一点点心意,不成敬意,还请老夫人赏脸笑纳!”

    张溥在边上看到,稍微一愣,这个他是没想到的。不过又转念一想,觉得这似乎也是正常,便没有说话,由母亲大人决定便是。

    张溥母亲一见,顿时就开心了,一边客气,一边连忙让丫鬟接了,自己瞧了瞧礼单上列得东西之后,就更是开心了,连忙夸起扬州府知府,还说张溥有这样的同僚,要好好相处才好。

    等扬州府知府下去,其他各级主官,也都按照官位高低,依次上来见礼,同时献上礼单,让张溥母亲的笑容就没停过。

    等到出了船舱,看到那么多人迎接她,就更是高兴了。

    再回到张溥为她置办的府邸,看到这么大的府邸,又是在扬州府,就更是高兴了。拉着张溥,一个劲地夸儿子。

    张溥见母亲这么高兴,他当然也是开心的。

    不过,姜冬却是按捺不住了。找了个机会,单独对张溥说道:“中丞大人,有些事情还是要注意下的。免得到时候,皇上问罪,可就不好了!”

    张溥听得一愣,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顿时心中就有点不高兴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被周围的人恭维着,或者说在糖衣炮弹的攻势下,想法什么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他膨胀了。

    因此,突然之间,听到了他不喜欢听的声音,下意识地就选择了对抗:“档头这是什么意思?本官听不懂!”

    见他如此,姜冬也就不客气了,当即提醒道:“皇上正在整顿吏治,中丞大人还需好自为之,切记不要以身试法!”

    这个话,让张溥觉得更刺耳了,顿时就有点怒了,不过他还是记得自己面前这人乃是东厂档头,因此压抑着怒意说道:“本官怎么了?你在本官身边,可有看到本官贪赃枉法?这宅子,是本官用俸禄买的,也不是强取豪夺而来。还有一些人情往来,也是官场常事,本官心如明镜,何须好自为之?”

    正在这时,刚好张溥母亲回来,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也立刻生气地说道:“你是想告状么?我儿得皇上圣宠,皇上肯定会信我儿的。再说了,自古以来,人情往来的事情,不是很正常么?”

    听到他们的这些话,姜冬不由得很是失望,当即冷淡地说道:“既然如此,我当尽我职责,如实上报所见所闻,告辞!”

    说完之后,他就转身走了,房间里,只留下张溥母女两人。

    看着自己儿子在发愣,张溥母亲心中一动,便走过去对他儿子说道:“我的儿,如果你要是担心的话,要不这样吧,把送来的礼都分一些给他,这样他就不会苛刻我们什么。他不上报,皇上也就不知道,也就不会为你这么小的事费心了。”


………………………………

393 你要干什么?(为道法自然成心魔万赏加更)

    听到这话,张溥下意识地便说道:“他不会要的,他……”

    话刚说到这里,他不由得一愣:他不会要的,为什么自己就要了呢?

    张溥母亲听了,有点吃惊,也有点不解地问道:“他为何不要?难道他是世家子弟,家里不缺钱?”

    听到声音,张溥回过神来,看向他的母亲,脸色有点复杂地说道:“他是穷苦百姓出身,崇祯十一年遭兵灾成了难民,差点饿死。得蒙圣恩,才入了东厂。”

    张溥母亲一听,又是吃了一惊,有点不解地说道:“他家里肯定没钱,那他为何不会要呢?”

    “因为他是东厂的人,职能就是监察百官;还因为他恨贪官污吏……”张溥说着说着,声音慢慢地越来越低道,“又或者,皇上敲打过东厂,整顿过厂卫……”

    说到这里,他忽然脸色一正,对他母亲说道:“娘,要不还是算了,这些钱财虽然是人情往来,可孩儿心中有点不安。”

    张溥母亲一听,有点舍不得,就问他道:“我的儿,你不是很得圣心么?难道你怕皇上信他的,不信你的?”

    一听这话,张溥心中忽然更加坚定了,当即对他母亲说道:“娘,您不知道,孩儿是因为奉旨办差,办得好了得皇上看重。如果孩儿没办好的话,又如何得圣心。当初时候,孩儿至今想起来,尤有后怕……”

    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多年,自然是无话不可说了。说着说着,张溥便把崇祯皇帝召他觐见给他旨意的那次说起,把什么都给他母亲说了。

    回想起当年,张溥是真怕了。那个时候,他就感觉自己被皇帝拿得死死的。面对皇帝,就感觉自己无所遁形一般。

    “皇上……皇上有那么厉害么?”张溥母亲听完,非常地诧异,也有点不信地问道。

    张溥听了,立刻用力点头,毫不怀疑地说道:“母亲您是不知道,朝廷每有邸报发来,都能让孩儿对皇上更敬畏一分。当今皇上,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事情真相,可谓算无遗策。娘,诸葛亮您是知道的吧?”

    《三国演义》在明末的时候,已经很流行了,评书到处都是。虽然他母亲对于《三国演义》并没有多少兴趣,可是诸葛亮的大名,还是知道的,因此便点了点头。

    看到母亲点头,张溥便异常认真地说道:“如今官场上,已有人在说,皇上是比诸葛亮还要诸葛亮,如此,娘可明白皇上有多聪明了吧?”

    “……”张溥母亲一听,顿时傻在了那里,有点无法想象,当今皇上竟然这么厉害?那自己儿子要是想糊弄皇帝的话,那岂不是老寿星上吊,找死?

    为了怕母亲不信,张溥从袖子里抽出一份纸道:“母亲请看,这是最新的邸报,里面就有写皇上对草原战事的推测,果然就如同皇上所料一般发生,如今已经领军出征。”

    说到这里,他忽然又多了一丝害怕道:“皇上多次领军出征,见惯了死人,铁血杀伐,怕是都习惯了,绝非其他宫中长大的皇帝可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