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呢,就听到了转折的话,顿时,他就有点不高兴了。

    不过多尔衮也想得开,政治么,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便点头说道:“太后有什么条件,尽管说出来便是!微臣要是能做到,自然是会应允的。”

    布木布泰听了,眼角露出了一丝媚态。她要找一个靠山,要抱一个大腿,至少在她儿子亲政之前,要有一个靠山才行。而最好的靠山,自然莫过于摄政王了!

    …………

    良久之后,多尔衮回到崇政殿,对等在这里的亲王点头说道:“两位科尔沁族的太后都署名了!”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让岳托等人都有点意外,不过他们也不多想,能有这样一份旨意,就可以出兵平叛,来个杀鸡骇猴,让其他蒙古人知道,在辽东,谁才是主子,谁又是奴才而已!

    唯独多铎最熟悉多尔衮,感觉有点不对,等私下说话时,便好奇地问道:“你在宫里做什么了?”

    “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什么都没做!”多尔衮立刻矢口否认。

    多铎听了,却好像是明白了什么,露出了那种你真厉害的笑意。

    对于多尔衮做了什么的事情,其实远在大明京师的崇祯皇帝是最了解的。因为多尔衮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给他来了一个文字直播的。

    对此,他很是有点感慨,想着自己这个蝴蝶翅膀扇动之下,有些事情,就好像还是根据传闻中那样了。

    不过这个事情,他也只是这么感慨了一下,就抛之脑后了。

    对于辽东发生的那些事情,到目前为止,崇祯皇帝是纯粹当一个吃瓜群众而已的。

    卢象升去策反孔有德的事情,虽然奏章还没到京师,他已经了解,并对此很赞赏,这个事情,他肯定会同意并推进。

    孔有德那边,虽然没有窃听种子,可结合多尔衮身上的窃听种子反馈回来的消息,崇祯皇帝也能明白,孔有德是真得在认真做事了。

    还有,多尔衮召集那些汉奸商议的事情,崇祯皇帝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对此,他一点都不担心。

    所谓虾夷,崇祯皇帝还是知道一点的,就是后世称为北海道的那个岛上的土著。就如今这个年代,那个岛上的土著能有多少,粮食产出又能有多少,建虏想要和虾夷交易而得到足够的粮食物资,那纯粹是痴人说梦!

    出兵占领北海道,把虾夷变成他们的奴隶,为他们扑鱼,还有组织汉军为他们在辽东河流上捕鱼,这又能捕多少鱼?这个年代,捕鱼技术又不可能有多发达。这一点,崇祯皇帝坐船去辽东的时候,就有和郑芝龙顺口聊起过。海边的渔民,那可都是一个个拿命在捕鱼的。要真那么容易的话,渔民早就成为各种行业中最有钱的那个了。

    所以,归根结底,建虏的粮食解决的最大可能,还是来自孔有德那边的开荒种田。而孔有德之所以如此积极,把建虏在农耕上的事情包揽过去,就是因为卢象升让他这么做的。不得不说,卢象升这一手,玩得真是绝,只要能成功,釜底抽薪之策,就能给建虏以最沉重的打击,远比杀伤一些建虏要来得实在。

    从目前来看,孔有德做得非常好,既然如此,那就要好好规划下,怎么把孔有德等人接应出来,至少自己这边,绝对不能让真正做事的人吃亏!

    看着辽东的军事地图,找到铁岭所在,圈了辽河平原,崇祯皇帝看了一会之后,心中便大概有了底。现在离秋收行动还有不少时间,足够自己进行布局了。

    心中有了腹案之后,崇祯皇帝便又想到了窃听系统中听来的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建虏有可能会去找倭寇联盟。

    对此,其实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琉球国那边的事情,就是大明对倭国动武的一个借口。但是,要是倭国真不闭关锁国,要和建虏联盟的话,那就最好了。

    攻上倭国,和引蛇出洞,把倭国引到朝鲜,或者辽东再消灭,这两种情况,都不用想就知道哪种对大明最为有利。

    事实上,就战争的动员能力来说,倭国要比建虏更为强大。

    建虏满打满算,包括其他民族的算起来,总人口有个五十万就了不起了吧。但据崇祯皇帝在后世逛论坛时,看到一个事情,印象深刻,因此对倭国有所了解。

    当时,论坛上有人和倭人在争论,说三国波澜壮阔,而倭国的战国其实就是村斗。结果被倭国的人给打脸了,资料显示,三国时候,总人口就只有八百万;而倭国的战国时期,人口就有一千多万。在德川幕府初期,人口更是到了两千两百万之多。

    虽然有人说,三国是有隐户,倭国那边很少有隐户,但不管如何,这个人口数量还是出乎了意料。也让崇祯皇帝因此记住了这个时期,倭国的人口大概有多少。

    由此可见,倭国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如果把倭国的常规军引蛇出洞的话,绝对要好打很多。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在心中为建虏祝福,记住一定要去找盟友哦!


………………………………

487 挖个大坑把建虏埋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既然已经有准备和倭寇再开战的打算,那自然要预先有所准备才行!

    大明的经济状况,主要体现在国企上面。

    由皇后出面成立的皇家纺织厂,规模扩大了好多,因为只用宫女已经不够,京师的妇女也招了一部分人进去。当然了,官宦人家的不会去,哪怕是皇后开办的,也有失身份,但中下层的妇女,却没有这个身份上的顾忌,能赚钱补贴家用,就已经有足够的动力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纺织厂对于国库的贡献并不多。反而是让宫里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有些年龄到了要放出宫的宫女,甚至都请求再干几年再出去。

    崇祯皇帝对于这个纺织厂,并没有以利润为最大的追求目标。而是树立妇女劳动的标杆为目的。

    大多数农妇,也是要下地干活,或者帮家里做一些家务事。但总得来说,妇女抛头露面去打工,这个事情,除了在江南那边有一点之外,其他地方就很少了。但是如今,崇祯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个纺织厂像世人传达这样一个印象:家里的妇女也是能赚钱补贴家用,而且这还是体面的活。

    只有这个观念慢慢地形成了,广大妇女的劳动力才会真正释放出来。不管怎么样,社会是需要解放妇女这个劳动群体的。

    与之对应的,崇祯皇帝在年前的时候,就下旨禁止裹脚。在这个时候,有些官宦人家已经有这个陋习了,崇祯皇帝就看到过不少,让他很是不满。旨意中明确,一旦发现要是有官宦人家发现再有裹脚的,一律罢官去职。想要当官还是想要裹脚,自己选!

    另外,对于喜欢畸形足的变态,如有发现,一律抓捕,给其十天以上的裹脚享受,并不准录用为官吏。

    这份旨意,要是换成原本历史上的话,估计没几个人会鸟。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崇祯皇帝御驾亲征,连战连捷,加上他铁腕治国,光是谋逆大罪,不管是山西还是江南这边,都已经有过,敢违抗圣旨的,就看脑袋够不够硬!也别觉得法不责众,当初常熟谋逆案后引发的,可是崇祯皇帝一口气罢免或治罪了一百多个地方主官。由此可见,皇帝的铁拳不是只是摆设而已!

    还有,崇祯皇帝一直致力于防灾抗灾,这个一心为民的坚持,也让百姓都看在眼里。皇上的爱民之心,是用事实来说明,而不是需要那些读书人来解读传播。这也让大明百姓都知道,皇帝是真正的好皇帝,是为了百姓好!

    对于老百姓来说,基于朴素的非黑即白观点,他们就认为,既然皇帝是好皇帝,那么反对皇帝的那些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当官的,肯定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崇祯皇帝的旨意,基本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知道,裹小脚,穿妇女花衣裳这些,都是大明经济发达之后,那些有钱的权贵、商人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所引发的,这一点,必须要由朝廷来正确引导才行。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引入后世的运动会,足球,篮球等受众非常广泛的运动,喜欢这些,总好过那些陋习。

    想了一会,崇祯皇帝收回思绪,继续看着有关国库收入的奏章汇总。

    国库收入的基础,其实还是以前的田地相关的税赋,虽然原本历史上的三大饷其实在这个位面上只出现了两个,即辽饷和剿饷,但就这,都已经被崇祯皇帝给废了。不过光靠基本的赋税,其实也能支撑大明的,关键就在于收不收得上来。

    这一点,不得不说,张溥的功劳不小。核查官吏优免限额和催缴欠赋这个事情上,张溥为朝廷追回了不知道多少税银。由他为榜样之后,崇祯皇帝也派出了别的钦差去做这个事情,就目前来看,效果都还不错。这个事情,就保证了国库收入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其他进项,就成了国库暴增的新增长点了。

    比如说,大明皇家银行的收入,在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发展之后,已经提供了可观的利润,这得益于几次大的拍卖会,都要让那些参与拍卖的人,把钱存入银行的这个规定,极大地促进了大明皇家银行各分行的壮大。

    不过要说利润最高预期的,还是去年才成立的玻璃厂。无声透明的玻璃,在皇家的示范之下,在玻璃厂各股东的推广之下,是以非常迅猛地发展方式在发展的。

    玻璃的生产,带动了科学实验仪器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不过崇祯皇帝对此有旨意,压着价格,利润极低。

    另外,眼镜行业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行业,快速发展了起来,解决大明百姓的近视、老花问题。以前用水晶为镜片时,那是少数人才能用得起的。可如今不一样了,一般的有钱人,也都能用了。

    还有玻璃窗,玻璃装饰品等等行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这些无不带动了各地的税收。

    可以说,在大明崇祯十七年这个时候,大明的国库已经不需要用抄家这种来快钱的方式为国库增收了。

    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隐形收入,并没有公之于众的,就是走私收入,也就是郑家的收入,有一半是交给朝廷的,每年五百万两左右的收入,全部用于南洋的粮食购买。这么多钱,不需要从国库中拨出,这是极大地减轻了国库的负担。也因此,崇祯皇帝才能把不少钱用于军队上面。

    京营新增的五六万军队所需的盔甲,武器,火药等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有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东江军和关宁军那边正在打仗的,都是国库的一个非常大的支出。就光是军饷,每年就要支出三百多万两。得亏是每次都打胜仗,是有缴获的,因此,在战功赏赐上,多是以田地为主,要不然,国库目前收入的钱,还真不足以支撑崇祯皇帝在国内防灾救灾的同时,还要对建虏开战,新增五六万京营大军,且是按精锐来进行训练。

    打仗,是耗钱大户,但是,崇祯皇帝并没有因此有退缩。该打得仗,就是要打!就算是耗钱,也要打,这没得商量!

    不过,战事的规模,却是要控制的。这也是崇祯皇帝到目前为止,先是只练了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经济条件好一些之后,才可以整编京营。至于其他地方卫所军队,都还暂时按着,慢慢改编。要是一下全国铺开的话,那就是傻子一个了!

    幸运的是,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在,每一次的战事,都是付出很小的代价打赢了。如果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屡败屡战的话,就是再多的钱都不够填这个无底窟窿的。

    如今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国库的支出,都能看到回报,这让崇祯皇帝非常欣慰。

    京营这边,他也不时过去视察检阅,都让他比较满意,毕竟是从边军抽调过来的精锐将士,不用朝廷从头开始练起。另外,吴三桂所部的京营骑军,随驾出征草原凯旋的事情,也刺激了京营的步军,让他们更为训练更为认真、刻苦,就期待着早日也能随驾出征,赚取军功,封妻荫子。

    他们期待,崇祯皇帝也在期待,希望等到要秋收的时候,京营军队也能用上。毕竟要想掩护孔有德那边的大明百姓,能尽量多的救出来,不搞点大的动静是不可能成功的。

    为此,崇祯皇帝从收到消息的这一刻,就开始谋划了。军队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粮草物资的准备。没说的,屯粮吧!

    在他计划这一切的时候,那些都集中到辽河平原上去的大明百姓,自然是不知道他们的皇帝,正在为救他们而努力。这时候的他们,被建虏军队押过来,心中都是非常地担心,以及对未来希望的渺茫而感到非常沮丧。

    以前的时候,他们分布在辽东各地,有的离海边并不是太远。他们一直在找机会,想要逃到海边去。如果能逃到海边,他们就等于逃离了建虏的魔爪,就能回归大明。

    可是,如今被押来了辽东腹地,远离海边的地方,这就等于绝了他们逃回大明的希望。因此,他们对于断绝他们希望的孔有德,那是非常愤恨的。

    如果不是孔有德这个明奸为了邀功,向建虏奏请把他们都押来辽河平原开荒种田,他们就不会来到这里,自然也就不会远离海岸线!

    “恭顺王到!”随着军卒的喊声,孔有德在一群军卒的簇拥下,出现在辽河平原上的田间地头上。

    原本就因为愤恨而故意拖拖拉拉的大明百姓听到,趁机放下锄头开始偷懒。他们的想法很朴素,你这个狗明奸不是想邀功么,那我们就给你拖延,让你没法向建虏邀功。

    对于这些大明百姓的行为,孔有德其实已经听说,此次到田间地头来巡查,就是为了这个情况而来的。

    此时,看到这些大明百姓的举止,只要不是眼瞎,就都能看出来了。事实上,大明百姓做得这么明显,也就是要让孔有德看到。

    对此,孔永安不由得怒了。王爷明明是好心在帮他们,他们竟然如此回报王爷!

    不过他也知道,真正的情况,是绝对不能公之于众的。于是,他当即对那些田间地头的大明百姓怒吼道:“你们还活着,还能有力气在这里干活,知道这是谁的恩德么?”

    他出去这么一吼,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他,听着他在说话。

    “如果不是王爷把他们调来辽东,信不信你们之中很多人会饿死?如果不是王爷顶住了压力,把朝廷分下来的口粮,全都给你们留着,信不信你们之中,有很多人会成为这田间地头的肥料?如果不是王爷仁厚慈悲,就你们这么偷懒耍奸,换成别的人,信不信你们很多人都被挂在这田间地头,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如果今年的收成不好,信不信最先饿死的人,绝对是你们,而不是别人……”

    孔永安愤怒地吼声,吼得这些大明百姓有点坐不住了。因为孔永安说得这些,确实是实情,这一点,他们无法反驳。

    这年头,有一口吃的,都已经是奢求了。不管怎么样,这也算是活命之恩吧?

    这么想着,他们虽然心中恨孔有德断了他们逃离辽东,回到大明的希望,可对孔有德的这种恨意,终归是减轻了不少。甚至有些看开了的大明百姓,对孔有德还隐隐有感激之意了。

    孔有德看着这一切,却只是淡淡地说道:“要是能丰收,这是本王的功劳,也是你们活命的前提。就当是为了自己,好好干活吧。要是再懈怠下去,本王为了交差,说不定就要奏请朝廷派其他人来监工了。”

    他在奏章中有说明,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汉人的勤劳,不能光靠鞭子打压。因此,他希望有他的手下来监工,这样也能对汉奴的偷奸耍赖,能及时发现。等等一堆理由说出来之后,多尔衮也是同意了他的奏请,看押这两万左右的汉奴,是孔有德的手下。

    至于原来耿仲明的手下,还有一部分尚可喜的手下等等,都被调去捕鱼去了。

    此时,听到孔有德这么一说,想起那些建虏监工的残忍,让这些大明百姓就更是担心了起来。就算是为了自己,也还是好好干活吧!

    就这么的,辽河平原这边,开荒种田的进度,便大大地加快了。孔有德也把这里的情况,隔段时间就发往盛京,让多尔衮也多了不少期待。

    如此一来,慢慢地,多尔衮就把秋收粮食的一大半期望,都寄托到了辽河平原这边。而这,也是孔有德所希望的:挖一个大坑,把这些建虏给坑了!

    与此同时,朝鲜半岛最南端这边,也出现了原本历史上没有过的情况。


………………………………

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

    原朝鲜南部的全州,离黄海这边大概在六十里路左右。城郊陡崖环绕,但这一带又是原朝鲜的产粮的地方,是自古以来的战略要地之一。

    不过如今这个时候,全州城是一片焦土,城已被建虏烧毁,根本就没有人住。甚至可以说,原本繁华的这个地方,已是一片废墟,压根就没什么人。

    但是,在山上高处不显眼的地方,却是有一群人。除了在瞭望放哨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在歇息,人数规模,是在一百人左右。

    “千户大人,那些建虏真是太狠了!”有一人,很瘦,向为首的那个人感慨地说道,“以前属下来过这里,好繁华的一个地方,如今竟然成了这个样子,唉……”

    “好繁华,能有多繁华,有十万人没有?”他边上另外一人,是个壮汉,听了之后,带着一丝轻视说道,“我大明随便一座城,都比这里要繁华多了,那才叫一个繁华……”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那个千户打断了,带着训斥口吻喝道:“如今大家都是大明同袍,何分你我?”

    听到这话,壮汉当即哑口无言一下,然后便回道:“是我不该,那这样,下回我替你去轮值好了!”

    说话间,带着秦地口音,很显然,是一条秦汉子。

    那个瘦子听了,露出感激之色,连忙说道:“不用不用,我自己会轮值的,没关系的!”

    看到这情况,千户便笑着拍拍瘦子的肩膀道:“朴惠东,等以后消灭了建虏,我们肯定会回京的。等到时候到了大明本土,就能看到真正繁华的城池是怎么样的?等以后啊,要有机会,我们在这里也重建一座,就和大明本土一样繁华的城池好了,反正以后啊,都是大明的地方!”

    虽然眼下并没有一个明确说法,说原朝鲜的这块地方,将来会属于谁。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地方,除了是大明的之外,就不可能会再是别人的了。

    朴惠东听了,联同其他朝鲜籍的夜不收,都非常感激地点点头,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刚才被训斥的壮汉,在他们说完之后,便转移话题,有点好奇地问那千户道:“大人,你在总督身边久了,知道为什么要派我们跑南边来监视不?”

    他问出这话,也是仗着老乡的身份。要不然,一般的兵卒,可不敢这么问千户的。

    这个千户正是在卢象升身边很久的李来亨,这段时间被卢象升派来了朝鲜南边统领这边的夜不收。上一次的时候,是高一功,再上一次的时候,是刘体纯。说起来,李来亨是军职最低的一个,不过却是卢象升身边的人。

    对于普通夜不收来说,他们好奇之下的这个问题答案,别人可能不知道,李千户肯定是知道的。

    因此,听到那壮汉的问话,其他人都好奇,纷纷转头看向李来亨。其中有一个高个子,同样带着秦地口音,紧跟着对李来亨说道:“是啊,这边如今都是一些朝鲜山贼混战,总督大人真要在意的话,随便派点人过来,就能把他们都给平了的,何必花这个功夫,只是偷偷监视。要我说,还不如去辽东更合适,何必把我们浪费在这里!”

    李来亨听了,也不管他的年龄比他要小一些,伸手一巴掌就打在那人的脚上,不带怒气地训斥道:“就你能的,要不,你去当总督怎么样?”

    “我倒是想,可皇上没同意啊!”

    李来亨一听,顿时愣了下,反应过来,用力又是一巴掌拍了过去。不过这一次,那人把脚及时缩了回去,没拍到。

    看到这一幕,周围休息中的夜不收,都不约而同地低声笑了起来。

    李来亨当然不是真想打,见他缩回脚了,便没再继续,露出一丝不解之色道:“这个事情,其实我也纳闷。我们东江军兵力有限,按理来说,应该把我们派去辽东才对。不过我听总督大人说过,这是皇上特旨交代过的事情,要我们东江军监视朝鲜南部!”

    一听是皇上下旨的,顿时,所有人都不笑了。刚才说话的秦地壮汉第一个回答道:“那这朝鲜那边绝对有问题,我们一定要睁大了眼睛看着才行!”

    “那是当然,皇上说要我们盯着,那就一定要盯着才行。”高个的秦地汉子也跟着严肃说道,“搞不好,这里会有什么幺蛾子,可千万不能大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