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孔有德的视线所及之处,正在收获粮食的这些大明百姓,这一次不用建虏监工,一个个都干得起劲。能收获粮食,哪怕这些粮食最终不属于自己的,可他们还是赶到开心。或者,这是他们辛勤耕耘的成果,又或者,建虏的粮食充足了之后,也能让他们喝点汤吧?

    不过只有孔有德自己知道,如果不是他奉了崇祯皇帝的密旨,力保这些大明百姓的话,估计现在还活着的,连一半都没有。辽河平原的粮田已经有收获,这次要是不能逃回大明,那这些百姓绝对会被多尔衮调去更远的北方继续开荒种田,一直到死。想着有收获之后能活得好点,那是做梦!

    想着这些,孔有德格外的忧心,心中忍不住就有点想骂娘:你个陈绍安,就不能好好地待在这里,也好让自己放心一下,如今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心里一点都没底啊!

    他正这么想着,忽然听闻有吵闹声传来。闻声抬头看去,却是两个正在收割粮食的大明百姓似乎在争吵。

    孔有德原本心情就不好着,看到这一幕,正想发火时,忽然一下就傻了,因为其中一个吵架的,不是他刚在思念的陈绍安,还能是谁?

    “你们是吃饱了撑的么?”一名监工的军卒已经走过去,训斥喝道,“还不快点干活,是不是皮痒了?”

    孔有德听到,连忙大声命令道:“来啊,把他们两人都给本王押过来,本王要亲自问话!”

    他明白,陈绍安绝对是找自己,要不然,不会在这个时候闹出动静。而且陈绍安出现,那就说明,很可能皇上派来接应的人,已经到附近了。

    看到王爷似乎有点兴奋的样子,他的亲卫有点不解,不过还是遵照命令,过去把那两个吵架的大明百姓给押了过来。

    孔有德自然知道陈绍安有话要说,正想把亲卫都遣开之际,却听到陈绍安说道:“这些都是你的亲卫,应该都是信得过的人,不用回避了!”

    孔有德的亲卫一听这人的说话,顿时就有点傻了,这是什么情况?隐隐地,他们就感觉到有什么不对。

    之前的时候,事关重大,孔有德是连亲卫都不敢让他们知道的。毕竟出了耿仲明的事情,连儿子都不能相信了,亲卫中有没有被建虏暗中收买的,还真难说。

    不过此时,陈绍安这么说,却是有把握,就算他们中的人有问题又如何?

    孔有德隐约也明白这点,不由得大喜,连忙问道:“来了?”

    “来了!”陈绍安自然知道他问什么,当即笑着说道,“不过需要孔参将把这里的百姓和军卒,在午时之前都集中起来,免得到时候会乱!”

    孔有德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说道:“没问题,午时时分,刚好是休息吃饭时候,来了多少人?”

    说实话,他一直非常好奇,到底皇上会派多少人过来,才能把这么多人都救出去?

    陈绍安听了,微笑着说道:“放心,到时候就知道了!”

    孔有德的亲卫看着他们两人在对话,很是迷糊了,来了什么人?

    要知道,这里可是辽东腹地,是比盛京还远的北方。要不然,他们第一时间,就因为耿仲明的事情而联想到什么。不过此时,他们却是没想到这点去。

    孔有德用手指了下周围的亲卫,见陈绍安点点头,便对他的亲卫介绍道:“他就是耿大哥手下的陈绍安,如果你们没听说过,那大明皇上用礼亲王代善等人来换他母亲回大明的事情,总该听说过吧?”

    一听这话,顿时,这些亲卫一个个惊讶万分,其中有两人更是用手指着陈绍安,忍不住叫了起来:“难怪看着眼熟,原来是你?”

    耿仲明手下的将领,孔有德的亲卫见过也不奇怪,但是,他们玩玩没想到,这个普通大明百姓打扮的人,会是那个在辽东已经非常有名了的陈绍安。因此,虽然觉得面熟,却一直没有往陈绍安身上想,也就没有认出来。

    此时,孔有德一介绍之后,他们便立刻明白,原来自家王爷也和耿仲明一般,想要回归大明,这是早就在联系着的呢!

    说实话,就连孔有德本人在之前都被建虏给欺压,那孔有德的亲卫,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如果能回归大明,也是他们心中埋着的心愿之一。

    因此,在孔有德介绍完了之后,他们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在得到孔有德的命令,让他们立刻去召集军卒和大明百姓集合时,更是兴奋地飞奔而去。

    孔有德陪着陈绍安,就站在那看着亲卫去执行命令,同时有点担心地问出了心中的疑问道:“皇上为了吸引建虏的注意,讨伐海州,却没想到建虏起全国之力前去会战海州,皇上那边,还好么?”

    “呵呵,你放心好了。”陈绍安听了,一点都不担心地说道,“皇上神机妙算,建虏就是再折腾,也不会有什么事。而且,我感觉啊,建虏越折腾,就死得越快!”

    一听这话,孔有德立刻明白了崇祯皇帝是什么打算,顿时大喜过望。

    辽东的情况,他自然一清二楚。如今建虏又发动全国兵力去海州会战。如果皇上那边能确保没事的话,那他这边把粮食一烧,就等于断了建虏过冬的期望。如此一来,就算建虏在海州会战损失不多,那这个冬天也没法过了!

    换句话就是说,这一战之后,辽东就会被大明光复了!而他在这其中,立下的功劳也不小!

    这么想着,孔有德感觉从未有过的兴奋,没想到,给予建虏的致命一击,竟然是自己给的。

    没过多久,军卒一个方阵,大明百姓一个方阵便已经集结完毕。不过绝大部分人,都是一脸懵逼。

    妙书屋


………………………………

510 给建虏一个大大的“惊喜”

    都是在农忙的时候,恭顺王这是闹哪门子幺蛾子,怎么把人都集结了起来?而且还是军卒一个方阵,农奴一个方阵,就不是军卒四周监视农奴的么?

    午时马上就到,一切真相便会水落石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孔有德看看陈绍安,见他点点头,便大声说道:“你们可知为何我孔某人在年初的时候上奏建虏,要把你们都从辽东各地要到这辽河平原来么?”

    “……”听到这话,几乎所有人都傻眼了,什么情况?

    恭顺王不是一直自称“本王”的么,怎么就改称“孔某人”了?还有,最为关键的是,他竟然敢称呼大清为建虏,这是疯了么?

    虽然是这么想着,可他们也都明白,怕是有天大的事情要宣布了。这么想着,大明百姓无不兴奋地看着他,而那些军卒则有点说不清的感觉。

    如果王爷带着他们反抗大清,可以是可以,但是,这是在辽东腹地啊,能逃回去么?要是逃不会去,大清骑军一到,岂不是全军覆没,大家一起会死?

    看到面前所有人的这些疑惑神情,孔有德很是受用,终于不用隐瞒下去,可以公之于众了。

    他双手一抱拳,从京师方向一示意,而后便继续大声说道:“长话短说,孔某人将功赎罪,受大明皇帝旨意,把你们召集过来,就是要尽量保存你们,而后皇上会派人来接应你们返回大明!如今……”

    说到这里,孔有德伸手一指陈绍安再继续说道:“如今,人已经来了,你们马上就能返回大明,不用再受建虏的欺压,可以回家了!”

    如今的这些大明百姓,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建虏从关内掠来的。原本辽东的汉人,基本上都被建虏杀得差不多,也活不下来那么多。

    此时他们一听,孔有德竟然是奉了大明皇帝的旨意,要救他们回大明,能回家了,顿时一个个都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就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太不真实反而不相信!

    看到他们全都不相信的样子,陈绍安便也跟着大声喊道:“我乃东江军保定总督麾下游击将军陈绍安,可能你们不认识我,不过皇上曾用代善把我娘从建虏手中交换了回去,此事你们应该知道吧?如今我奉皇上旨意,就是前来接你们回关内,等一会之后,吴大帅很快就能领兵赶到了。”

    这个消息,就犹如投入水塘的一个巨石,顿时激起千层浪。不管是大明百姓,还是那些普通军卒,再也无法保持沉默,顿时就炸了。

    “什么,他就是那个人?皇上竟然用礼亲王来换他娘?”

    “不止是一个礼亲王啊,听说还有三千建虏军卒的性命呢!”

    “这么说,这事是真的,我们真能回关内了?”

    “听到没有,是一名总兵来接应我们,那至少得有三四千人了吧?”

    “……”

    所有的百姓,都开始相信这事,于是,自然就不可避免地,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兴奋,小声地议论了起来。

    不过,在这些兴奋的说话中,也有人却担心了起来。左右环视,再看看前面,犹豫片刻,最终大声喊道:“大人,这里可是辽东腹地,就算皇上派人来接应,我们又如何能逃得回去?建虏肯定不会放过我们,会派骑军过来追击的啊!”

    “对啊,我哥说得没错,这里回关内太远了!”另外一人也跟着喊道,听其说话,是之前那人的弟弟。

    孔有德听到,无法回答,因为他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不得已,就转头看向陈绍安,这个问题,只能由他来回答。

    陈绍安听了,先是呵呵一笑,而后才大声回答道:“你们放心,皇上早就考虑到了,一定会把你们救回去的。你们是不知道,皇上为了能把你们安全救回去,那是下了大工夫……”

    他正说到这里,忽然,就隐隐听到远处似乎有隆隆的雷声传来,紧接着,大地似乎都在震动起来。

    这时候,所有人都被转移了注意力,循声望去。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不是真得打雷,而是有骑军来了。

    果然,在他们的左侧,在平原的远处,一条红线正滚滚而来。只是稍微定睛一看。他们就都认出来,那是久违了的明军将士。

    顿时,所有人都沉默了,眼神也有点复杂。

    就是朝廷官军不作为,无能,他们才会家破人亡,才会被建虏掠来辽东;但是眼前,又是朝廷官军不远千里,竟然真得深入辽东前来救他们了。

    就这样,在他们沉默地注视之下,远处的骑军越来越近,一杆“吴”字大旗,更是迎风飘扬。旗杆下面,一员明将在亲卫的簇拥下,威风凛凛而来。

    “这是京营总兵吴大帅,是奉皇上旨意前来接应你们回去的。”陈绍安大声喊着,给他们介绍道。

    大明百姓们回过神来,想着终归是能回大明,想着皇上至少是在惦记着他们,派人来接他们回去,能脱离眼前的苦难之地,便把刚起来的悲伤藏在心底,重新高兴了起来。

    没多久,吴三桂带着大概三千多骑,席卷而至。

    孔有德和陈绍安,都连忙迎了过去,互相介绍了一下。

    没等孔有德说话,吴三桂便翻身下马,冲孔有德一抱拳说道:“皇上有交代,务必要把你家老小都接应出来,这里离铁岭也不远,本帅给你一千骑军够么?”

    孔有德一听,立刻大喜,连忙叩谢圣恩,连声说够了。

    铁岭城内,他已经让管家在那里,可以随时为内应,他领一千骑军回去,怎么样都够了!

    于是,他立刻领兵准备回去铁岭,可此时,他想起一事,便又勒马停住,连忙问道:“大帅,这么多人,如何能带得回关内?”

    “呵呵,这个你不用操心,等你从铁岭回来就知道了!”吴三桂听了,却是笑着回答道。

    而后,转头看着一望无垠的粮田,又叹了口气道:“真是可惜了,等打跑了建虏,再重新种过吧!”

    所谓兵贵神速,孔有德听了,也没再耽搁,就先领兵赶回铁岭,把心中始终有的疑惑给留在心底。

    而吴三桂则接受了这边的普通军卒和大明百姓,也有很多事情要做,立刻忙碌了起来。

    几天之后,等孔有德带着一家老小,重新返回时,看到辽河平原上的一切,顿时目瞪口呆。

    只见目光所及之处,全是马群,甚至可以说,几乎是每人一骑。如果不是看到那些大明百姓身穿原有的破烂衣裳,依旧是那样骨瘦如柴,孔有德甚至都怀疑明国骑军大举过来了。

    看到他这样子,迎过去的陈绍安便笑着解释道:“上次的草原之战,不是缴获了好多马么,皇上都让吴大帅带来了,每人一骑,全都骑马回去,这样一来,速度上就快了很多,应该能安然返回关内了。”

    这……这是天大的手笔啊!孔有德听得愣住了。几万匹马,这得有多少财富,如果发生意外,那就是非常大的损失了。但是,皇上还是派了出来,只为了接应这些大明百姓回去!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非常感慨道:“皇上这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啊!”

    历史上,嘴巴说说得爱民如子,不管是皇帝还是官吏,都是多得是。可是,要想当今皇上一样真得付之行动,那就实在太少了。

    听到他的感慨,附近的一名大明百姓,牵着分给他的马,同样用非常尊崇的语气附和道:“那可不是,我回去之后,就给皇上立长生牌位,就保佑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朝廷官军以前无能,可如今皇上为他们所做出的这些事情,又如何能不让他们为之感动!

    就是这个原因,另外一名大明百姓更是大声说道:“王爷,皇上为了救我们还在海州大战。我们向吴大帅要求一起打建虏,可吴大帅不肯答应,王爷帮忙说说情吧?”

    他们一时没有适应,依旧还是称孔有德为“王爷”;

    孔有德不明白怎么回事,便转头看向吴三桂。

    边上的陈绍安却是接过话题说道:“大帅还有旨意,趁着辽东空虚之际,还要给建虏来一个狠的。因此,大帅还不能回去,让他们先走,可他们都要留下来,也想跟着打建虏!”

    孔有德听了,心想这两万多人,还都是骑马的,那确实是非同小可的力量。此时建虏全国之力正在海州那边和皇上打仗,除了盛京和辽阳重镇这些少数几个城池之外,那应该都能打上一打的啊!

    这么想着,他也立刻兴奋了起来,看向吴三桂,真要开口说话时,却见吴三桂用握着马鞭的手一指那些百姓道:“你们看他们瘦成什么样,根本不能打仗的,就是骑马回去,都是跑不快。”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这次本帅还留在这里,一是策应皇上,二也是为了掩护他们能安然回去。皇上可是有严旨,一定要把他们救回去的,本帅可不敢抗旨不遵。”

    “是啊,大帅领军可以来去如风,如果多了他们,就做不到这点,反而是累赘了。”陈绍安也在边上解释了一句道,“不过架不住这些百姓知恩图报,非要杀建虏。大帅不得已,挑选了一千五百多名身体条件还算可以的留下来了。”

    孔有德听了,神情立刻严肃了起来,双手抱拳,向吴三桂说道:“末将熟悉辽事,愿为大帅先锋,把建虏打疼!”

    吴三桂听了,当即皱了下眉头。孔有德如果能留下来,确实是好的,毕竟一如他所说,那是最了解辽东情况的。可是,他摇摇头还是说道:“不信,皇上交代了,说你能完成这次的事情,已经是立下大功了,可以随家小一起前往京师定居。”

    听到这话,孔有德非常地感动,没想到皇上对他这么上心,不过正是因此,反而更是坚定了他留下的心思,就见他用斩钉截铁地语气说道:“皇上还在海州征战,末将岂能一走了之。难道大帅就不想由末将带着,把建虏真正打疼了,打得建虏不得不立刻撤军,以解皇上那边敌情么?”

    这个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崇祯皇帝退守耀州驿,已经让建虏给围住了。

    听到孔有德说得确实有道理,想着为了皇上的安危着想,吴三桂便也不再坚持,就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本帅准了!”

    孔有德听了,没再多说,只是用力抱拳示意一下,而后回去自己的家小那,对他儿子孔庭训严肃地交代道:“爹已决定留下,你回大明之后,一定要照顾好家里,记住,大明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千万不要忘记,也不要有抵触,明白么?”

    说实话,孔有德一家,包括他儿子女儿,到这时候都还是懵的。听他这么说,就只能是下意识地点点头。

    孔有德看了他夫人一眼,却没有再说话,又拉动缰绳,调转马头,又去忙碌了。

    没过多久,孔有德带着五百他原本的军卒出来,来到吴三桂面前,抱拳说道:“大帅,这五百人马,可由末将带着,不割鞭,依旧为鞑子装束,为大帅前锋,杀建虏一个措手不及,当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吴三桂听得点点头,不错,这是一个好办法。

    接下来,他们也就没有多待。收获的粮食,百姓和军队都带够了路上吃的,然后剩余很多粮食,就只能是一把火烧了。

    在粮食堆上火光熊熊,五百大明军卒领着两万大明百姓并孔有德的家眷,绕道北边一点的草原,按照原计划回关内去了。

    而吴三桂这边,却是有三千两百多的京营骑军,另外还有孔有德的五百骑军,并从百姓中挑选出来的一千五百多骑手,组成一支翻江倒海的军队,由孔有德带路,杀进辽东腹地而去。

    他们的第一战,就准备来一个狠的,给建虏一个大大的“惊喜”。


………………………………

511 开棺鞭尸

    辽河平原这里的事情,还有铁岭的情况,就算做得再怎么迅疾,保密,也不可能瞒太久的。

    因此,吴三桂率领着五千来骑,就在孔有德的引领下,向沈阳城狂飙突袭。

    沈阳被建虏改名为盛京,是建虏所谓大清国的国都所在。攻打这里,就是打蛇七寸,是最能给建虏“惊喜”的地方。

    不过既然是建虏国都所在,那就是再怎么抽调军队,沈阳的防御也不会有多差的。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压根就没想过要打沈阳。只是想杀向赫图阿拉的。

    这个赫图阿拉城,是大明万历三十一年的时候,由野猪皮努尔哈赤所兴建。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后金时,就定都这里。不过后来迁都沈阳,在崇祯七年时,称这赫图阿拉城为兴京。

    虽然赫图阿拉城已经不是建虏都城,可不管怎么样,这个地方对于建虏的意义,始终是非同小可的。如果能打下这里,对建虏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但是,如今在意料之多,多了一千多骑卒,而且还有熟悉建虏情况的孔有德为前锋,吴三桂自然就改了主意,试图打一下沈阳看看。就算打不下来,那对于建虏的震惊,那也是要比打赫图阿拉城要大的。再说了,万一要能打下来呢?

    大概两百来里路,为了赶时间,吴三桂所部,完全是日夜兼程。但是,等他们赶到沈阳地界时,来过多次的前锋孔有德就立刻察觉到不对,并没有再继续前进,而是在派出夜不收的同时,等到吴三桂到来后禀告道:“大帅,我们应该还是来晚了一步!沈阳城内的建虏,怕是得到消息了!”

    听到这话,吴三桂不由得很是失望。真要能打下沈阳的话,他吴三桂就得一份泼天的功劳了。不过这事,也是天意,没啥后悔的。

    兵力不够多,又没有内应,想要打下一座都城,似乎也只存在评书之中。

    “大帅,要不,末将去试试,万一建虏还不知道末将的消息,那末将就能抢到一座城门,这样大帅就能杀进去了。”孔有德想了一会,还是请战道。

    吴三桂一听,心中不由得又痒痒起来,万一呢?

    这么想着,他就心动了,不过好歹有崇祯皇帝的交代,便有点犹豫地说道:“可万一要是建虏已经知道的话,你这一去,就会很危险的。”

    危险是肯定的,但是,孔有德却没有犹豫,而是立刻回答道:“皇上面对建虏举国之兵,压力肯定很大,末将冒点危险又算得了什么,能早日吸引建虏主力回援,也是末将该做之事!”

    听到这话,吴三桂也不犹豫了,立刻便同意了。

    骑军日夜兼程而来,并不能马上行动,至少要先休整一天,恢复体力之后才可以动作。要不然,就和送羊入虎口没什么两样。

    一如孔有德所预料的那样,盛京城内,确实收到了消息,知道辽河平原那边出事了。

    此时,盛京城内,多尔衮这个摄政王不在,唯一还留在城内的亲王是礼亲王代善。但是,代善中风,躺在自己府里也就等着老天来收他,根本就无法主事。

    因此,还是布木布泰垂帘听政。当然,执行的人,是护卫统领鳌拜。

    此时,听完了探马的急报,布木布泰吓得花容失色,差点连坐都没坐稳。

    她虽然没什么军事才能,可是,辽河平原对于大清的重要性,却也是知道的。多尔衮在走之前,还给她千叮万嘱,说辽河平原那边的粮食收获之后,至少要送一半粮食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