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虽然没什么军事才能,可是,辽河平原对于大清的重要性,却也是知道的。多尔衮在走之前,还给她千叮万嘱,说辽河平原那边的粮食收获之后,至少要送一半粮食去前线,要不然,大军缺粮的话,根本就没法打仗的。
如今可好,辽河平原那边,不要说一半粮食了,就是一颗粮食都没有,都被孔有德献给明军了。如今,不止是担心正在打仗的军队有没有粮食的问题,即将到来的冬天又该怎么过?
说实话,布木布泰真是吃了孔有德的心思都有了。她一面让人用八百里加急,赶紧把情况禀告给叔父摄政王去。一边对鳌拜说道:“卿领军赶去的话,不知道能不能夺回粮食?”
她说这话的时候,还是抱着万一的希望。实在是那些粮食,对于大清来说,真得是太重要了!
“太后,如今不知明军到底有多少。”鳌拜跪着回奏道,“奴才要是领军离开盛京,那万一明军前来攻打盛京怎么办?”
鳌拜并不只有匹夫之勇,虽然他也很想抢回粮食,但是,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他也不敢贸然行事。
布木布泰听了,不由得有点绝望,失声说道:“那没了粮食,该如何是好?大清……大清是要亡了么?”
这话,也只有她这种妇人在情急之下说得出来。
鳌拜听得连忙磕头,大声禀告道:“太后,事情还没有那么坏的,万一叔父摄政王在海州已经灭了明军,抓住了明国皇帝。至少可以用明国皇帝来换粮食。”
“对对对……”布木布泰一听,不由得大喜,犹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连声说道,“以叔父摄政王之能,肯定是可以的。立刻传旨,封其为皇叔父摄政王,令他务必抓住明国皇帝!”
对于这个,鳌拜自然不会有意见。虽然他心中其实知道,抓住明国皇帝的可能性很小。
感觉到太后的忧心,鳌拜正想劝解几句时,忽然,殿外传来匆忙的脚步声,有一名黄马褂快步入内,大声禀告道:“太后,孔有德那逆贼在城外叫门!”
一听这话,崇政殿内顿时安静了一下。随后,鳌拜脸上露出狰狞之色,对布木布泰说道:“太后,这定是孔有德这逆贼想骗开城门,明军已经杀到城外了!”
“啊……”布木布泰一听,顿时又是花容失色,没想到盛京竟然受到明军攻击了,“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才好……”
打瞌睡的小皇帝福临被这动静惊喜,看到他母后慌成这个样子,顿时就吓到了,立刻哇哇地哭了起来。
崇政殿内,顿时变得很是热闹。
鳌拜见此,心中有点无奈,不由得非常怀念先皇还在的时候。不过此时,他也顾不得了,只好大声奏道:“孔贼是以为城内还未知道他乃是逆贼之事,奴才前去,先杀了他再说!”
布木布泰此时完全没了主意,又急着哄小皇帝,便点头说道:“好好好,不过一定不能开城门,万一被明军冲进城来,本宫和皇上怎么办?”
“太后放心,奴才心里有数!”鳌拜听了,便立刻答应一声,然后就急急地走了。
此时,在沈阳城北门处,孔有德带着一百多人在护城河边上,大声喊叫着让城头上开门:“快快开城门,本王有紧急军情要禀告。”
然而,城头上,军卒守卫森严,不过还是没有人回应。
他的管家孔永安见此,感觉有点不对,连忙凑近孔有德低声说道:“老爷,我看着城头上那些建虏看我们的眼神,好像有点不对啊!”
孔有德听了点点头,他也同样感觉到了。那些城头上的守卒,有不少是建虏本族的勋贵子弟,这次全国动员,兵力不足,他们也要轮值守护沈阳。此时,就仿佛是看见仇人一般盯着城下。
以前的时候,孔有德也能收到来自建虏的嫉妒、鄙视的眼神,毕竟他一个汉人,却被皇太极封为异姓王,远高于他们本族的待遇。但是,要像今日一般,一个个都用仇恨的眼神盯着自己,恨不得吃了自己一般的,他是没有遇见过的。
如果说他们是知道自己丢了辽河平原上的粮食,断了他们的后路,或者也可以解释一二。孔有德虽然找到了这么一个理由,不过他也算是混成精的人物了,心中提着一根弦,自然不会一厢情愿的想问题。
于是,就见孔有德又大声喊道:“明军趁本王不备,偷袭了本王,所有粮食全被明军夺去,此战,非本王之过,实在是明军兵力远高于本王。快快开门,本王要禀明太后夺回粮食,要是再耽搁时间失去战机,你们就是满洲族人,本王也要奏请太后定你们一个耽搁军机之罪,还不快快开门?”
听到他说这话,城头上一名年轻的牛录额真便再也忍不住,咬牙切齿地喝骂道:“背叛我大清,孔贼你去死吧!”
一边说着,一边还张弓搭箭,“嗖”地一箭,带着他满腔的仇恨,射向孔有德。
孔有德可是一直防备着的,见此动静,立刻摘了挂在马上的盾牌一挡,“叮”地一声,便把那箭给挡了下来。与此同时,他已经知道,这里的建虏已经知道他回归大明的事情,已经没法赚开城门了。
于是,他连忙传令道:“撤!”
城头上,其他建虏见到这个情况,便也纷纷射箭。但是,孔有德一行人毕竟是在护城河那边,又是提防着的,因此,只被城头上射伤了几个,就全部退到弓箭的射程外去了。
城里大街上,鳌拜疾驰而至,听到城头上的动静,顿时知道不好。
果然,上了城头后,还听到城头守军正在喝骂着。
“孔贼,有本事来单挑,老子一定要杀了你!”
“孔贼休走,老子定要把你万箭穿心!”
“背叛我大清,孔贼不得好死!”
“……”
他们纷纷在骂着,听到身后动静,看到是鳌拜来了,不少建虏还义愤填膺地禀告,说没能一箭射杀了孔贼,真是太遗憾了!
鳌拜见此,阴沉着脸,看了看城外之后,非常想骂人。隔着一个护城河就射,有那么容易射死人家么?这个时候,他心中也明白过来。如果是原本的精锐驻守盛京城头的话,必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些少年兵卒都是因为这次的全国动员令,而第一次守护城头,城府浅,没等到宫中消息就自己动手了。
不过此时,事情已经发生,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于是,他对远处的孔有德大喊道:“恭顺王,我大清待你不薄,为何背弃我大清,良心何在?”
孔有德认得城头上的鳌拜,当即大声回答道:“建虏杀我辽东汉人千千万,我的亲人朋友有多少死于尔等之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后又道:“先皇封我为异姓王,还不是见我带来了火炮军,有你们没有的火炮和铸造技艺,还有战船。再者说了,虽是异姓王,可我手中有多少兵力?平日里就一直防着我,你们可有真当本王是异姓王过?去年过年,我是你们大清的堂堂异姓王,大年三十连个白面馒头都吃不上,有这样的异姓王么?”
鳌拜听得却还是怒极,这个时候,他又怎么可能站在孔有德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口头谴责之后就立刻动手,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他,用得是强弓,一箭射去,带着他满腔的怒火。
不过终归是太远了,虽然射得准,却还是被孔有德给挡掉了。
此时,双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孔有德调转马头,立刻回转去和吴三桂汇合去了。
“大帅,末将无能,没能赚开城门!”他见到吴三桂的第一时间,便请罪道。
吴三桂听了,有些遗憾,不过表面上却是哈哈一笑道:“定是城内建虏已经知晓情况了,无妨无妨,你能平安归来就是好事。如此,我等就按计划做就是了!”
一套方案不成,自然还有一套方案的。
于是,将近五千的明军,就在沈阳城外,虚张声势,硬生生地搞出了上万兵马的动静。只要建虏还留在城外庄子里的族人,全都被攻破,然后押到沈阳城下枭首,就给城头上的建虏看。
另外,吴三桂还派人掘了建虏的福陵,把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尸首挖了出来,就在沈阳城下开棺鞭尸。
面对明军在城外的种种暴行,特别是把努尔哈赤开棺鞭尸,沈阳城内的建虏几乎暴动了起来,要冲出来跟明军决一死战。就连闻声赶到城头的鳌拜,几乎都弹压不住,最终还是布木布泰亲自赶到城头,才算压住了,没敢让他们出城厮杀。
不过沈阳城外发生的事情,却也有探马冒死送出消息,赶往海州那边。
()
………………………………
512 上下一心
而在耀州驿,多尔衮已经领军赶到,和多铎、岳托以及豪格等奴酋一起,把耀州驿围了个水泄不通。
两军会师,这些奴酋一个个都是喜气洋洋,而其他建虏,则是高兴地欢呼起来。可以说,在这辽东大地上,已经难得有一次,建虏的欢呼声有这么响亮了!换句话说,建虏的士气,算是涨到了近几年来的最高!
多尔衮看着耀州驿中飘扬着的明国皇帝的旗帜,如释重负地感慨道:“这一次,总算是逮到了一条大鱼。此战打赢,我们大清应该就能翻身了!”
“多亏了摄政王运筹帷幄,才有如今这大好局面!”多铎听了,毫无负担地捧了一句。
对于他来说,多尔衮好,那么他也就会好。
岳托和豪格听了他这话,要是换成以前的话,少不得会讽刺几句,破坏一下,不过此时,他们两人却没有这个意思,都是笑着盯着耀州驿的明军,那眼神,就仿佛是猎人看着笼子里的猎物一般。
多尔衮看着他们两人的反应,心中明白的很。只有自己带着大清不断地打胜仗,就能把他们都给压服了,以后不管自己想要干什么,只要胜仗够多,够大,谁都没法反对自己的。
这么想着,他收回思绪,转头对身边的几个大清亲王说道:“本王刚看了,围困耀州驿的工事还不够。不要怕麻烦,就像以前围大凌河城之时一样,围墙,壕沟全都要有,绕耀州驿一圈。一圈不够,就两圈,一直要确保明军不管用什么法子,都是徒劳。免得明军狗急跳墙之下,被明国皇帝突围逃走!”
崇祯四年的时候,建虏进攻,祖大寿防守大凌河城。当时,皇太极虽然有强攻的条件,但是,却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是用了围困之法。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把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最终第一次逼降了祖大寿,何可纲也在这一战中被祖大寿杀了。
而如今的耀州驿,并不大。虽然明军用偏厢车之类扩建了防线,可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比当初的大凌河城要大。用上这一招,不但轻车熟路,而且多尔衮相信,这是对付有很强实力的明军,又能保证耀州驿的明军连一个人都别想逃走!
听到他的这话,其他几人都点了点头,这样是最稳妥的。
于是,这个活就立刻分配了下去。
没说的,这种体力活,以前有汉人包衣来干的。但是,大清这边的汉人包衣,在崇祯十二年初,从关内掠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补充。如今的汉人包衣更是逃得逃,死得死,剩下的那些,大部分都被孔有德要了去,给大清开荒种田去了。
因此,如今这个体力活,就由蒙古人和其他部族的人来干了。至于满洲族人,他们战力最强悍,自然是防备耀州驿里的明军见势不妙,趁着围城之势还没全部完成之时狗急跳墙。
不过,建虏显然是多虑了。
崇祯皇帝在众多将领和监军的簇拥下,就在耀州城头上,喝着茶,看着城外的建虏在忙碌,并没有丝毫担忧害怕之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监工,在盯着城外建虏干活呢!
当然了,崇祯皇帝不担忧害怕,但是建虏的这个阵势,让众多将领却是心中没底。这种担心,以先一年在辽东的贺人龙和曹变蛟为最。
看了一会之后,贺人龙便试着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莫非还有援军正在赶来?”
如果有援军正在赶来,内外夹击,倒也是打败建虏的好计策。这是贺人龙的想法。
但是,崇祯皇帝却是微笑着摇摇头道:“没有多余的粮草物资了,朕没法再调军前来。”
“……”贺人龙一听,顿时傻了,那现在怎么办?
曹变蛟见此,想着皇上的英明神武,便连忙奏道:“陛下是另有安排?”
“嗯!”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嗯了一声。
其他将领,虽然基于对皇上的信任,并没有其他想法。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也终归是有点好奇,不知道皇上要出什么法子来打败这么多的建虏?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的表情,明白他们心中的想法,想着周围都是自己的心腹大将,而且说出来也不怕泄密了,当即微微一笑道:“是时候给诸卿说说了。”
一听这话,不管是这些总兵,包括周围的监军,锦衣卫校尉等等,几乎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皇上到底有什么奇思妙策?
崇祯皇帝之前安排吴三桂去执行救援加捣乱的任务时,自然是要赏给他一颗甲级窃听种子的。此时,他已经通过窃听种子知悉了吴三桂那边的情况。
众人期盼之下,就听崇祯皇帝说道:“朕已派京营吴三桂领骑军三千五百余骑,千里奔袭建虏在辽河平原的粮仓,汇合孔有德一起打下铁岭,并威胁沈阳。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估计用不了几天,建虏这边就会得到沈阳那边的急报了!”
说到这里,不管众多将领的诧异,他用手一指城外那些建虏又道:“这支建虏想要围死耀州驿,首先就得要有足够的粮食才行。卿等看看,建虏人数比我军多一倍不止,而这就恰恰成了他们的致命弱点。原本奴酋就想着孔有德那边收获之后能支援一部分粮食过来,其他粮食都用于过冬。但是,如今是都没了……”
孔有德已经回归大明的事情,只有卢象升和崇祯皇帝知道而已,因此他们一听有孔有德为内应,而且建虏集结了这么多兵力在耀州驿,那辽东腹地的空虚可想而知,顿时,他们一个个都大喜过望,皇上这是釜底抽薪的绝户计啊!建虏中招却还不知道,依旧在沾沾自喜,这领兵用谋的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的,还怎么打?
他们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却还在继续说道:“你们再看,城外建虏军队中,蒙古人的士气明显要比建虏低一些。等沈阳那边的消息传来之后,就算奴酋咬牙要坚持,但那些蒙古人肯定知道建虏要完蛋,必然是不会再跟着送命。如果城外军队只剩下女真人的话,又能有多少?”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再次环视他们,微微笑着说道:“前面的路,朕已经给卿等铺好了。这一战而灭建虏,朕不强求,但是,至少朕要看到,建虏的尸体,从耀州驿一直铺到海州,能做到么?”
这时候,众将又是恍然大悟。原来皇上领军撤回耀州驿的用意,就是在等建虏退军的时候,可以从容掩杀建虏步军,再上演一次之前的追杀!
这次皇上的计策,有内应,有正兵,有奇兵,有进有退,早挖了大坑在那里等着建虏,可以说是完全牵着建虏的鼻子在走!设身处地地站在建虏那边想想,周边所有人竟然发现根本应付不了这些连环招数。
想到这些,所有人不由得对崇祯皇帝再次心悦诚服!也因此,他们一个个都在期盼着,建虏绝望的那一刻,快点到来。
当然了,这个时候,建虏还以为他们的人生,已经到了巅峰时候了。
原本岳托、豪格和多铎的手下,就已经有挖过壕沟之类,这次再动手,就简单了一些,把以前的那些壕沟连起来而已。
建虏头目不断地在给手下打气:“多挖宽一分,明军逃走的希望就少一分!”
“多挖深一分,消灭的明军就多一个!”
“多挖一条沟,明国皇帝就是瓮中之鳖!”
“……”
听着这样的口号,还真别说,动力确实足了一分。至少在这个时候,建虏上上下下的士气,倒是很高的。
不过,也有隐忧。
这不,几个奴酋回到中军大帐,岳托就首先对多尔衮说道:“我军中粮草不足,需要调拨一些了!”
“我那边还剩三天,可眼下他们都去挖沟了,估计只能支撑一天了!”豪格一听,立刻跟着嚷嚷道。
多铎听了,只是简短地说道:“还能支持四天!”
三个人中,就他损失了步军,因此吃东西的嘴最少,粮食就剩得多了一点。
多尔衮听了,顿时就皱了眉头。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岳托却又补充道:“如今已经入秋,如果没有精粮喂养,战马估计要损失不少了!”
多尔衮一听,脑袋又痛了下。不过眼下正是大好时机,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因此,他立刻便回答道:“本王带来了一些,分一分之后,应该都能支持个十天。至于马料,此战应该也不用太多战马了,如果不行,就集中给精锐骑军用吧,其他战马,杀了也能让大清将士们吃顿肉。”
带来的粮草,连支撑个十天都难以保证,这对于一支大军来说,绝对是灾难。战马没法保全,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毕竟养马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十天,怕是不够吧?”岳托沉默片刻之后,脸色严肃地说道,“别到时候明军的粮草未用尽,我军的将士,就开始饿肚子了!”
豪格听到,裂开嘴巴,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呵呵,真要这样的话,就被明狗笑话死了!”
多尔衮看着他们两人,伸手摆摆,示意他们不用担心,对他们说道:“阿济格已经到海州,他也能带些粮食过来。另外,本王已经有交代过,恭顺王那边收获之后,立刻运粮过来。如果粮食不够,就再让他运,不管如何,一定要坚持到这场战事结束!”
辽河平原,是大清的粮仓,大清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粮食,将从那里产出,这一点,在场的几个人都是知道的。
因此,在多尔衮说完之后,岳托立刻便说道:“想必这个时候已经都收完了,运过来也需要时间,应该派人去催催才好!”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道:“这个自然,本王立刻派人去催!”
说完之后,马上派出信使。
等这事忙完,多铎才开口说道:“等围困明军的工事修完之后,可以减少一部分军卒的粮食供应,这样又能坚持一些天!”
这也算是一个办法,多尔衮点点头道:“围困之势一成,本王就巡查军卒,一些不适合打仗的军卒就让他们先回去,只留下足够对付明军的精锐即可。如此,也能节省一些粮食。”
说到这里后,他忽然提高了声音,露出一些笑容道:“不管怎么样,我大清须得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打赢此次战事,赢得大清的将来!”
听到这话,想着如今局势非常有利,几个奴酋也就一起轻松了不少。
于是,他们就又对这次的战事进行细节上的商讨,比如说,明军会在什么时候突围,是不是在等晚上还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防守漏洞,什么地方要加强防御等等。
然而,建虏显然白费心机了。夜间防御的加强,结果却是一夜无事,明军压根就没有突围的迹象。
这让多尔衮心中有了一丝忧虑,因为这个情况,实在是有点不正常。
确认了探马散到方圆百里之外,一直没有明国援军到达之后,多尔衮稍微松了口气。
看着耀州驿方向的明军,他不由得又想起了他一生最为耻辱的一战:塔山之战。
那一战,是他被明国皇帝领兵围住。当时他的想法是,第一时间突围,结果却中了明军的埋伏。
之前的时候,他想着是有内奸。可是,无论如何却查不出内奸。他就在想着,该不会是刚好被明国皇帝算到了。
明国皇帝应该对塔山之战也印象深刻,他估计是想着他要是马上突围的话,自己这边会有准备,让他突围不成。因此,明国皇帝反而是先按兵不动,假装不会突围的样子,等到自己这边防守松懈下来,才突然开始突围?
多尔衮这么想着,感觉也有可能。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面对耀州驿里面的那个明国皇帝,他总觉得有点不安。
还没想出到底哪里不安时,就听到有动静传来。
()
………………………………
513 大清要完了
多尔衮转头看去,却发现原来是阿济格领着后军终于赶到了。随同而来的,还有一车车的粮草。那粮车之多,绵延了好长好长的路。
看到这么多粮车过来,建虏军卒当然欢呼起来,就显得热闹了。
不过只有多尔衮自己知道,其实那么多的粮车,有很多是假的,根本就不是粮食。不过为了提振士气,不得已而为之。
这一点,多铎、豪格和岳托三人是知道的。要不然,听到这么多粮车过来,这三人跑来向多尔衮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