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点,多铎、豪格和岳托三人是知道的。要不然,听到这么多粮车过来,这三人跑来向多尔衮要粮食,也是会露馅的。
没过多少时间,多尔衮在中军帐见到了过来缴令的阿济格,还有闻风赶来的三人。
只听阿济格对多尔衮禀告说,粮食比预计的要少两成。
这一听之下,顿时,豪格就发飙了,他才不管阿济格是他叔呢:“为什么会少两成那么多?是不是你偷偷地藏了粮食了?”
岳托和多铎也非常关注这个事情,毕竟粮食对于大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阿济格一听,当即就恼了,大声吼道:“我藏粮食干什么?我犯得着么?”
不过吼归吼,解释还是要的,就见他接着转头看向多尔衮说道:“越往北的粮食,熟得越晚,这提前收了,产量自然就不会高。而且熟悉农事的汉奴都被调去了孔有德那边,其他地方的粮田,根本就没有原来汉奴伺候的产量高。这一来二去,少两成我都是往少里说得了!”
听到这话,豪格顿时就没了脾气。
汉人伺候田地,那是出了名的。其他族的,都不能和汉人比,产量要低,似乎也就理所当然了。
多尔衮见此,便当了一回和事佬道:“无妨,无妨!熟悉农事的汉奴都在恭顺王那边,如果本王所料不错的话,他那边的产量应该会比预估的要高出不少。这一来一回,也算是能补上少的了。最多这样,本王让他那边再多运些过来便是!”
还能怎么样,也只能是这么办了!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商议起分粮的事情了。
而在帐外,建虏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大清援军又至,兵力就更为雄厚,外加这么多粮车,接下来要收拾耀州驿的明军,那岂不是容易之极了!
建虏这边的动静,耀州驿的城头上自然也看到了。对此,崇祯皇帝只是淡淡地说道:“建虏人来得越多,死得越快,且让他们高兴去吧!”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诸将又道:“不过要预防建虏临死之前的反扑,诸卿的防线可修筑的牢固否?”
大明军队一撤到耀州驿,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修筑防御工事。因此,崇祯皇帝这话一问之后,顿时,诸将都信心满满地回答道:“陛下放心,就怕建虏不敢来攻!”
一直以来,明军都是善守出了名的。而如今耀州驿的军队,乃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就算是去和建虏野战,他们都不怕,对于防御战,自然信心就更足了。
再者说了,对面的建虏,人数是多,可是,下到十五岁,上到五十岁的都有,加上还有大量外族,比如说蒙古人,就这种兵力,根本就不能和以前的建虏精锐程度相比。
所谓兵贵精不贵多,就如今两边的军力对比,没一个明军将领怕建虏的。事实上,大明将士们也是不慌不忙,并不是他们知道了崇祯皇帝的计策,而是基于对自家战力的信任,当然,还有对英明神武的皇上之信任。
因此,在回答了崇祯皇帝的问话之后,所有将领们都在笑看建虏变傻的那一刻。
而城外,怕明军突围的压力下,建虏也真是豁出去了。体力劳动这种重活,粮食管够,要不然也没体力修筑工事,没几天,就挖了道深沟,两道围墙,算是把耀州驿彻底得围死了。
所有建虏都松了口气,乐呵呵地等着耀州驿的明军吃完粮食吃树皮,吃完树皮吃马,吃人,最后投降。
不过,多尔衮心中那种不妙的感觉却越来越重。为此,他再三确认放出去的探马,到底有没有情况?
可是,探马的回报,是连盖州卢象升所部都没一点动静,丝毫不见要增援接应的迹象。
这个情况,让多尔衮迷惑的同时,就更是有不妙的感觉。
对此,多铎倒是安慰他道:“明军估计是看到我军守备森严,因此不敢突围,就在等着我军防御松懈的时候!”
“但明军为何一点动静都没有露出来,反而比我们还先修筑好防御工事,就好像怕我军进攻一样?”多尔衮听了,还是心有不解道,“难道明军看不出来,我军是要用困敌之计,并不是要进攻的么?”
这个确实也是反常,不过多铎还是有话回答道:“明国狗皇帝老奸巨猾,或许这就是他迷惑我们之举吧?他做出姿态,就好像要坚守的样子,可实际上,却打着主意突围,多少能增加突围的突然性不是?”
多尔衮听了,好像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大清这边问题也不少,最重要的,还是一件事情,便还是带着忧虑说道,“可我军的粮草怎么办?恭顺王那边的粮食,还要应付大清过冬的。就算抓住了明国皇帝,能从明国换来粮食,可也要有段时间等待的,而我大清所有的粮食,都已经用于此战了!”
多铎听了,不由得沉默片刻,就又安慰道:“没事,我和这支明军交战已久,能算得出来,这支明军的粮食不会有多少的。如果没有料错的话,他们肯定会比我们先缺粮!”
听到这话,多尔衮不由得欣慰了很多,只能希望事实就是如此了。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崇祯皇帝既然决定要用这个计策,又如何会忘记这么重要的事情?他早就联系了卢象升,让卢象升那边运粮藏在了耀州驿。这些粮食,多铎在海州,自然是不会知道的。
不过,看着耀州驿的明军没有一点慌乱的迹象,细心的岳托就有点怀疑了。这一日,在他们的议事中,他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对此,多铎给了他答复道:“你自己想想,这支明军在海州和我们交战的时候,带了多少物资,你多少有个数吧?这过去了多少天,人吃马嚼的,搞不好马上就要断粮了。之所以你能看到明军好像不慌乱,那应该是明国皇帝故意让你看到的,好让你松懈。等你放松防御的时候,就是明军突围的时候!”
“对,这支明军绝对不会有太多粮食的。”豪格听了,附和了多铎的话道,“就那么多偏厢车,还能剩多少粮食?”
岳托听了,自己仔细回想了一会,好像感觉这支明军的粮食确实不会多了。于是,他松口气道:“好,那就让手下全都加强戒备,越是要成功的关头,就越是不能松懈了!就等着明军饿肚子的那一天!”
听到这话,中军帐的这些奴酋,就都笑了。
他们都是久战沙场之辈,特别是在海州和明军交战已久的岳托、多铎和豪格,对于明军的精锐,那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能这样把明军这只老虎给困死,轻松胜之,那就最好了。
可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急促地脚步声。随后,一名多尔衮的亲卫扶着一个信使,连通报都不通报一声,就直接闯进了中军帐。
多尔衮等人闻声看去,发现这个信使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顿时,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不妙的感觉。该不会是明国狗皇帝的幺蛾子出来了吧?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清的八百里加急,每次都不是好消息。至少他们印象非常深刻,先皇就是被这八百里加急,好多次给气得吐血的。
多尔衮脸上刚有的笑容,立刻就消失无踪,甚至连坐都坐不住,立刻站了起来喝问道:“盛京有事?”
这个时候,能派八百里加急赶来的黄马褂,除了盛京,也没有别的地方了。
这个信使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了,那个多尔衮的亲卫代为回答道:“孔有德背叛大清,和明军勾结,辽河粮仓已落入明军手中!”
这个话,犹如晴天霹雳,就打在中军帐内的这些奴酋头顶上,轰得他们一个个都是眼冒金星,感觉天要塌,末日要到了一般。
多尔衮的身子都晃了晃,差点没站住。回过神来,他狰狞着脸,立刻冲向信使那去抢急报,匆忙间,把他的帅案都给撞翻了,他也不管。
一把夺过急报,几下看完之后,多尔衮呆若木鸡,彻底傻在那里了。
急报没错,是布木布泰发出来的,那就是真得了。
可是,多尔衮是一万个希望这急报是假的。寄予厚望的大清粮仓,用于给大清续命的那么多粮食,竟然被孔有德卖给了明军!
想起年初时候,孔有德突然之间变得积极起来,主动奏请,要求调集全国的青壮汉奴在辽河开荒种田,现在想来,他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打算,要对大清用如此毒辣的釜底抽薪之计!
想明白了这点,多尔衮又立刻明白过来了,为什么明国皇帝会领军攻打海州,之前的时候,明明能打下海州却偏偏一直拖着不打。
一开始的时候,自己还以为明国皇帝不愿意有太多伤亡。可如今想来,他正要想打下海州的话,又怎么可能延误战机,拖延到大清援军到来呢?他要真是这么傻的一个人,自己又如何会成为他的俘虏,先皇又怎么可能被他气死!
还有,明军退回耀州驿的第一时间,不是想着突围继续向更安全的盖州逃跑,反而在耀州驿这里修筑防御工事,这完全是因为,明国皇帝就在等着自己领军前来决战,以便孔有德那奸贼好行事,彻底断绝大清的后路!
此时的多尔衮,脑子变得非常地清晰,所有的事情,都被他给联系了起来,明军的反常之处,也有了合理的解释,他也找到了心中一直感觉不妙的原因。
可是,明白了这一切,却让他意识到,他早就落入了明国皇帝的算计之中,大清是要亡了!
真是可惜,原本还以为此次决战,能轻松地灭了明国皇帝和其主力,结果却没想到,真正的现实是明国皇帝轻松地把大清给坑死了!大清军队的战力,再一次没有发挥出来,就要完蛋了么?
想到这里,多尔衮非常地绝望,非常地不甘心,下意识地对这个情况,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不……”
被他这么一怒吼,其他奴酋立刻回过神来,顿时就明白,八百里加急信使的这个消息,肯定是真的了。
一如多尔衮一般,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其他这几个奴酋,也立刻便绝望了。
打仗要是没有粮草,那就是再强大的军力,也有土崩瓦解的那一天。
不知道为什么,岳托在第一时间,忽然就想起了明军的土木堡之战。
那个时候,明军有多精锐就不说了,军卒是百战之卒,将领是能征善战之辈,而且兵力之多,也是远超敌人。可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却因为没有粮草供应,最终被蒙古也先给打得全军覆没,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这一刻,岳托的眼前,就仿佛看到不日之后的大清军队,和那支明军完全是一样的下场!
完了,完了,大清要完了!岳托再怎么样,也没想到,大清的败亡,竟然不是被明军步步进攻,最终攻陷盛京,而是就在耀州驿这里,大清自己把全国各地的兵力送过来找死!
“他娘的多尔衮,你个猪啊!”忽然,豪格大声冲着多尔衮咆哮了起来,“把大清给坑了,你是明国的内奸么?”
要不是多尔衮征集全国兵力,非要到海州来和明军决战,大清就绝对不可能这样战败,也就还有实力,就算阻止不了明军的进攻,也可以一直和明军周旋下去的。可以如今倒好,等于把大清这口肥肉,送到明国皇帝的嘴边,让他来吃了。
………………………………
514 内讧
如果换了以前,豪格敢当面这样骂,多尔衮必定是要发飙的。要不然,他这个叔父摄政王的脸面何存,威望何在?
可是如今,因为他的决策失误,导致大清陷入了绝境,这让他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反驳,毕竟他是不是猪,自有公论。至于是明国的内奸,那就是个笑话,可能么!
多尔衮的脸色难看之极,就在那发愣不回话,但多铎却听不下去了。虽然他也有点怪多尔衮,怎么把大清带到了这样一个绝境,可这最多也是关起门来两兄弟私下说说。公开场合之下,他绝对是顶多尔衮的。
因此,多铎立刻站了出来,对豪格怒喝道:“吼什么吼?要说猪,你豪格才是!没脑子的东西,闭上你的鸟嘴!”
“……”豪格听得愣了下,他刚才骂多尔衮,那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没经过大脑思考的,可以说,并不是真心要在大众广庭之下骂多尔衮是猪。但是,此时的多铎,却很明显,就是故意在骂他是猪!
顿时,豪格回过神来后,就怒了,骂回去不是他的个性,直接冲过去,便一拳打了过去。
虽然多铎是他叔,可他年龄比多铎还大一点,正当壮年的,这一拳打过去的力气还是很大的。
多铎没想到豪格竟然不还嘴,而是动手,反应过来慢了一点,慌忙之间头一偏,可嘴角还是被打到了。
“啪”地一声,多铎的身体也强壮,可还是应声而倒。
豪格没想到自己能得手,反而愣了下,没有继续追上去打。
边上的阿济格和岳托一见豪格竟然把多铎打趴下了,顿时大吃一惊,双双抢上,左右夹住豪格,免得这个莽汉冲上去继续痛打他叔。
“噗”地一声,多铎从地上一跃而起,张口一吐,吐出了一嘴的血,还有两颗牙齿,似乎还是门牙。
他看着地上的血迹和牙齿,感受着嘴巴里传来的疼痛,顿时,那也是火大了,理性,此时已经不存在了。扑过去飞起一腿,正中豪格的肚子。
豪格被阿济格和岳托夹着,根本没法躲,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一脚踹到他的肚子上。把他,连同夹着他的两人,都一起踹到在地。
不得不说,这一脚确实很重,毕竟都是沙场征战的汉子,又长得壮实。把豪格踹得身体弓了起来,就像个虾米一般。
阿济格和岳托受了无妄之灾,在爬起来的时候,看到多铎竟然没有停手的意思,冲近豪格又要踹他脑袋,顿时,再次慌了,又双双扑了过去,架开多铎,不让他再打了。
豪格看到多铎还想打他,便顾不得疼痛,强忍着疼赶紧爬起来,“唰”地一声,抽出了腰刀,亮出了兵刃,就要扑过去。
“够了!”一声狮子吼,在中军帐内响起,多尔衮犹如被激怒了的狮子一般,怒视着他们,脸色通红,大吼道,“住手!”
这个狮子吼可能确实是多尔衮有生以来用得最厉害的一次,一吼之下,还真是把中军帐内的几个人给吼住了。
豪格虽然性格蛮,可也没有蛮到在这种时候,这样的环境下真不管不顾地杀多铎。
不过他虽然住手了,可却犹如被激怒的牛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眼睛血红地盯着多铎。
岳托和阿济格看到豪格亮刀的那一刻,已经双双闪开。多铎也想拔刀,不过却被喊停了。
但是,他也一样,虽然停下了,却也红着眼睛,盯着豪格,就仿佛要吃了他一般。
“大清如今面临生死关头,更是要团结!”多尔衮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不过还是很大声,带着怒意喝道,“彼此埋怨有用么?如果我多尔衮一死能改变如今的困境,我多尔衮就不惜一死!”
话说得斩钉截铁,显示他的决心。
不过豪格却顶了一句,冷笑一声道:“能一死改变如今大清困境,我豪格也不惜一死!”
明显不可能的事情,说漂亮话,谁不会!
顿时,多尔衮的脸色,比起猴屁股估计还要红,那闻声盯向豪格的眼神,简直是要吃了豪格一般。
边上的多铎听到,“唰”地一声,拔出了腰刀,作势要剁了这个让他憎恶的猪头。
“够了!”岳托这个时候,不得不出来当和事佬,严肃了脸,厉声喝道,“摄政王说得没错,此时需要我们同舟共济,要不然,大清没了,我们谁能善了?”
听到这话,中军帐内,终于没有人再怼人了。他们都不笨,知道内讧起来,只会便宜了耀州驿里面正在得意忘形的明国狗皇帝。
安静了一会之后,理智都回到了他们的身上。多尔衮缓缓地走回主位,看了一眼之前被他撞倒在地的帅案,沉默了一会,也不去扶,坐上主位之后,看着面前的几个人,语气少了激动,不过还是很严肃地说道:“本王想过了,此事须得先保密。趁着消息扩散之前,强攻耀州驿,不管如何,一定要打下耀州驿,这才是我们翻盘的机会!”
“那要是打不下呢?”豪格听了,气冲冲地回了一句。
虽然明显还是有气,但不管怎么样,终归是在就事论事了。
“打不下也要打!”多铎听了,没等多尔衮回答,就盯着豪格,厉声喝道,“怎么,没种怕死……”
他的话还没说完,豪格还没开始暴动起来时,多尔衮一声大喝,盯着多铎厉喝一声道:“够了,还闹?”
被他这么一训,多铎就没有顶嘴,哼了一声,扭头不再去看豪格。
豪格本来是要发飙了,看到这个情况,便也按捺下了心中的狂躁。
看到他们两人没有再闹起来,阿济格和岳托擦了擦脑门的汗,心中松了口气。
多尔衮阴沉着脸,转头看向豪格,沉声说道:“真要打不下,也能减轻我大清的累赘,如此能节约粮食,迅速回军,赶回盛京去!”
听到这话,中军帐的几个人都是微微一愣。不过他们对于多尔衮话里的意思,也是立刻明白过来。所谓的累赘,就是非满洲族人。
这十多万的军队中,属于满洲族人的军队,其实只有六万左右,这还包括了下至十五岁,上到五十岁的人。如果算青壮的话,估计都不到三万人。
如今这种情况,只能是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一点,都不用详细说,几个奴酋都是心领神会。
岳托听得点点头,甚至脸上还露出一丝期望之色道:“拿人命堆耀州驿,不管如何,总能消耗掉明军的弹药军械等物资,等到最后,说不定是能打下耀州驿也不一定的!”
明军主要是使用火器的,而火器是需要弹药消耗,且自身也是有发射次数的寿命。五万头猪让明军去杀,也要耗掉他们不知道多少弹药和火器吧?
想到这点,豪格甚至一时之间都忘记了刚才的争吵,对岳托大声赞道:“不错,搞不好,还真能打下耀州驿!”
他都这么认为了,其他几个自然就不用说了。
于是,几个奴酋,在有希望消灭耀州驿明军的基础上,便又按下各自的成见,开始商议起坑队友的细节。
在建虏大营的另外一处,有一处比较大的营帐,如今建虏最大的盟友,科尔沁族的族长吴克善就在这里,正在听着手下的禀告。
“什么,八百里加急来了?”吴克善听到有点诧异,连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回王爷,有一刻钟左右了!”
“一刻钟?”吴克善听了,有点奇怪,不由得走出了帐篷,转头看向中军帐方向,对守在门口的族人问道:“摄政王那边没派人过来么?”
按理来说,平时不叫他议事也就算了,如今从盛京过来八百里加急,总该叫他议事。可这都过去一刻钟了还没见消息,他就奇怪了。
得到否定的答复,吴克善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自从科尔沁族寄人篱下之后,吴克善是真正地感觉到了那种人情冷暖。也亏了他手中还握有上万兵力,要不然,估计就像库伦等族一样,老弱死光,青壮、妇女和儿童被大清八旗给分了。
不过就算这样,科尔沁族也蒙受了一次损失,死了好多族人。说起来,也是族人闹事,两宫太后又不给做主,他也就认了。哪怕是如今,多铎等亲王对他越来越冷淡,态度越来越差,他也冷了,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可这一次,盛京那边来了八百里加急,必然是出了非常重大的事情,就连这,都不叫他议事,他就有点担心了。
吴克善可以肯定,那八百里加急绝对不是好事!要不然,也没必要用八百里加急,而且还能信使的表情得知一二,就没人有说那信使是开心的。
这种时候,有八百里加急的坏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估计是受到明军攻击了?
得到这个结论,吴克善心中一惊。再仔细想想,似乎很有可能。除此之外,总不可能有人造反,或者皇帝驾崩之类的吧?
那岂不是说,大清的处境,看似处于优势,可后院出了大事,其实应该是危若累卵了吧?
想着这些,吴克善便再也坐不住,搓着手,紧皱着眉头,来回踱步,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这时,忽然帐外传来一声大喝:“叔父摄政王有令,传卓礼克图亲王前去议事!”
听到这话,吴克善不由得松了口气。虽然晚了一点,不过终归是来叫他议事,看来还是重视自己的。
于是,吴克善立刻赶往中军帐。
一路上,他看到其他各族的族长,也都赶往中军帐,这么大的阵势,看来是有大事。联想起之前的八百里加急,估计是和这个有关。
这么想着,包括吴克善在内的人都有点好奇,纷纷加快脚步赶去中军帐。
没多少时间,中军帐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