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从鞍山驿堡出发,直奔沈阳。到辽阳是六十里,再到这虎皮驿城也是六十里,最后到盛京,又是六十里,刚好是一百八十里左右。虎皮驿城的作用,就是让大明骑军将士们知道,他们离盛京就只有六十里了。

    “快了,只有六十里了,加把劲!”

    “饿了吃把炒面,渴了喝口水,任何人不得下马!”

    “别说没提醒,谁要拖拉,就错过了光复沈阳!”

    “……”

    各路总兵,全都给自己部下传令,风格不一样,但意思一样,就是要尽快赶去沈阳。

    其实,都不用他们传令,骑军将士们心里都很清楚:沈阳是建虏的伪都,攻占沈阳的意义,不管怎么说,都是非常重大的。谁若是没有在这一战中尽心用命,绝对会后悔一辈子的。

    因此,大明骑军将士们,压根就没有其他想法,就是埋头赶路。

    两万多铁骑的动静,实在太大了。沈阳附近的建虏探马,老远发现之后,那都是死命地往沈阳跑,把消息传回去。

    此时,多尔衮正在崇政殿内处理政务,准确地说,是底下有两旗军丁上百人打架,只是为了抢一片野菜。反正个个都说是自己先发现的,最终动手,到了后来,就闹到了多尔衮这里。

    真是悲哀,堂堂大清皇叔父摄政王,不处理国家大事,却在处理鸡皮蒜毛的事情!多尔衮的心中,很是悲凉!

    不过也没办法,如今大清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处理。真要说起来,填饱肚子就是当下大清最为重大的事情,这也不算是鸡皮蒜毛的事情。

    这次发现的野菜确实有不少,混合着那些肉吃,就非常难得了。多尔衮明白这些野菜的意义,甚至他都在想着,要不抽一成,让宫里也能多点绿色吃食,要不然,那天宫里储备的吃完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有?

    心中这么想着,多尔衮却一脸严肃地训斥道:“盟国送来的粮食,很快就要收到了。你们看看,就为了一点野菜就要拔刀子动手。我们大清如今还有多少人,你们心里就没一点数么?这说出去,要是让明国那边知道了,还不丢死人!”

    听他这么说,殿内站着的三十来个建虏,都露出了惭愧之色。想当年,这些也就是那些汉奴吃得而已,可如今,自己都为此动刀子抢上了。大清什么时候,都沦落到这样的份上了?

    “好了,这些野菜,本王就没收了。”多尔衮严厉地说道,“要有羞耻之心,记住这次的教训,听到了没有?”

    “……”底下这些建虏一听,顿时就傻眼了,这些野菜,都要没收?

    回过神来,他们就急了,其中一人说道:“殿下,我们已经禀告给主子了,这些野菜,可是要上缴主子一部分的,全没了可不行!”

    多尔衮自然认得说话之人,乃是岳托旗下的。听到这野菜也有岳托的份,就感觉不好吃独食了。

    而皇宫门口那,岳托已经匆匆而入。他已经得到禀告,说那批野菜由多尔衮去定夺,那可不行!进了皇宫,就算多尔衮没全要,太后和皇上那边,也绝对不会让这些野菜再送出宫来的。

    正当他匆匆入内,准备理论,无论如何要回一部分野菜时,就听到身后传来急促地马蹄声,遇皇城都不下马,直接飞驰过来的。

    岳托连忙闪到一边,厉声喝道:“干什么,为何如此匆忙,难道是明军攻打辽阳了?”

    以前的时候,八百里加急级别的急报,那都是一路喊的。但后来引起的动静太大,皇太极还在的时候,就下了噤口令,多尔衮执掌之后,也做过强调,因此,不管是探马,还是信使,那都不再喊了。

    但是,如今是岳托喝问,疾驰而来的探马不得不勒马停下,一脸慌急地禀告道:“王爷不好了,明国大军马上杀过来了!”

    “什么?”岳托一听,就算他是城府比较深的一个奴酋,那没沉住气,一下跳了起来,完全忘记了那野菜的事情,厉声追问道,“到底是杀到辽阳还是杀来盛京了?”

    “盛京,是盛京!”探马赶紧回答道,“如今离盛京估计不足十里!”


………………………………

556 偷营

    岳托听得清楚,顿时就呆住了。他有点难以想象,明军怎么可能直接越过辽阳来攻打盛京呢?这是疯了么?

    然而,这几年和明军交手,那一次明军是疯的?就算看似疯了的,没有章法的打法中,最终结果,却能证明压根就不是表面看到的。

    既然如此,这一次明军突然来攻打盛京,又是打着什么主意?

    想到这里,岳托便回过神来,就想问问清楚,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

    可是,在他眼前,那还有探马的影子。

    他的亲卫见他样子,便连忙提醒道:“主子,那探马已经进宫禀告去了!”

    岳托一听,二话不说,拔腿就走,赶紧往崇政殿方向追去。

    等他赶到时,那些争抢野菜的人,刚好被赶出崇政殿。每个人的脸色,都是带了惊慌,也没有再为野菜吵架。看到岳托过来,甚至有人都忘记了行礼。

    只有岳托旗下的几个,在行礼的同时赶紧提醒道:“主子,明军杀来盛京了!”

    岳托压根就没理,直接冲进崇政殿去,看到那探马果然在里面,刚好给多尔衮禀告完,他也不管,立刻追问道:“是哪路明军?何人统帅,来了多少兵力,步骑车各为多少?”

    那探马一听,便只好重复道:“回殿下,眼下只知道至少有上万骑军,至于其他,暂未知晓。”

    这是第一批赶来报信的探马,也不可能把敌情探听清楚才回来的。岳托也是急了,才忘记了这茬。

    此时一听,他回过神来,便立刻对多尔衮道:“不管怎么样,如今该加强盛京城防!”

    其实,多尔衮正想发布这样的命令,只是被岳托给打断了而已。此时一听,便立刻传令,加强盛京城防。

    这个命令一传下去,沈阳城头上,便冒出很多建虏的脑袋,各处城门关闭,吊桥拉起,城中开始戒严。

    这些事情还没做完,沈阳城内,就感觉到了大地在颤抖,如雷的马蹄声,从远处滚滚而来。

    此时,夕阳西下,染红了西边的云朵,全都成了火红一片。

    而在沈阳城外,一股红色的洪流,滚滚而来,遇到阻挡的沈阳城,便分流两边,把城给围了起来。

    城头上,多尔衮和岳托都是铁青着脸,在观察着明军的动静,分辨着明军的兵力归属。

    “贺”字旗,是贺人龙所部。

    “虎”字旗,是虎大威所部。

    “周”字旗,是周遇吉所部。

    “吴”字旗,是吴三桂所部。

    “……”

    分辨着一面面帅旗,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岳托,那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因为他们已经看清,明军那边有名的悍将都来了。换句话来说,明国皇帝肯定来了。

    动静这么大,来势汹汹,这是要灭了大清!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明国皇帝会在这个时候发起如此之大的攻势?”多尔衮想不明白了,脸色惨白,喃喃自语道,“明国不也是没有粮食么?为什么不再等等,就算不等到秋收,也等到倭国出兵朝鲜了再想着来打大清也行啊!”

    边上的岳托听到,懊恼地说道:“明国地大物博,怎么可能会没有粮食呢?我早该想到的,我早该想到的。还有,我们大清这边有明国的内应,你忘记了?倭国和我大清结盟的事情,明国皇帝肯定已经知道了,所以才在倭国来袭之前,就想先消灭我们大清!”

    听到他的解释,多尔衮正想说什么时,身后传来急匆匆地脚步声,随后一个尖细的声音响了起来,一听就知道是个内侍的声音:“殿下,太后问话,可能守住盛京?”

    多尔衮不用转身就知道,这是布木布泰急了,没等他回宫就迫不及待地派人过来问话了。

    说实话,此时此刻,他真得不想理那个婆娘!

    但是,要稳定军心,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只好转过身,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对那内侍说道:“盛京城高大坚固,明军又不是没来过,可有打下盛京?”

    他指得是上一次,吴三桂和孔有德领兵过来想要偷城的事情。当时兵力少,就虚张声势了一番,随后在建虏主力回援之前就撤走了。

    把烦人的内侍打发走了之后,多尔衮忽然有点惊讶地看着城外,问岳托道:“咦,怎么看着,城外明军似乎是孤军冒进,并没有步军车营的踪迹?”

    虽然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了。但正因为这样,如果有后续明军赶路的话,那必然是要打火把的。然而,在东边的尽头,不要说火把了,就是火苗都没有一点。

    倒是盛京城这边四个城门,明军把火把都点了,火光熊熊,几乎免费帮盛京照明了。

    “你别忘记了,归化城之战,明国骑军也是孤军冒进的。”岳托严肃着脸,提醒有点松口气的多尔衮说道。

    多尔衮听了,点了点头,好像是回应了岳托的话,但是随后所说,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归化城又如何能和这一次相同。这城外明国骑军突然而至,辽阳那边虽然没有消息,但是,可以肯定一点是,辽阳绝对还在我大清手中。”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道:“辽阳有三万人马,兵力并不比盛京这边差多少。就算打不过明军,那至少也能僵持一段时间。”

    多尔衮说着,同时一指城外动静还是很大的明国骑军继续说道:“这些骑军抛弃粮草辎重,轻骑突进,如果不出本王所料,肯定是直接从鞍山驿堡出发,一日近两百里奔袭而来。搞不好,他们以为如今这个时候,盛京城外能就地补充粮草物资,才有这个胆子这么做!”

    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单兵种打仗的。不管是步军,还是车营,又或者骑军,都是要互相配合才能打仗。要不然,只有骑军的话,没法攻坚;只有步军的话,会被骑军玩死,只有车营的话,就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于是,岳托就有疑惑了,立刻便问多尔衮道:“那城外明国骑军突至,无法攻城,难道是在等他们的步军和车营攻克辽阳之后再赶来盛京汇合?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我们逃跑?”

    “很有可能!”多尔衮听了点点头道,“除此之外,本王也想不出其他可能。如果只是让这支骑军攻城,虽然有两万多,但也别想打下盛京!”

    说这个话的时候,他是斩钉截铁,显然很有信心的样子。

    说到这里,他又接着分析道:“而辽阳那边,明军想要打下的话,本王相信以豫亲王的实力,至少能坚持个十天半月,粮草不耗尽,明军不轰塌辽阳城墙,那就不可能打得下来!”

    说完之后,忽然,多尔衮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人名,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补充说明道:“就算是明国皇帝亲自指挥攻打辽阳,那至少也要五六天才可能打得下来吧?毕竟就算是三万头猪,就站着让明军杀,也要花费不少时间的!”

    岳托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想了一会之后,依旧皱着眉头说道:“我总觉得,明国皇帝肯定又对我大清了如指掌,这次突然的动作,也肯定是想好了再打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总感觉大清要亡!”

    也就是岳托,敢在人前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心里话。换了其他人,绝对是会被治罪的。

    多尔衮听了,顿时就感觉他的右眼皮跳了起来,而且还跳得很厉害。对于明国皇帝的忌惮,他绝对不会比岳托小。

    但是,他不能也和岳托一样。要不然,他都这么认为,那这大清就真得要亡了!

    因此,多尔衮便立刻反驳道:“或者就如你所说,明国皇帝知道了倭国要来,因此不得不提前,就想在倭军到来之前先解决我大清。他这一次,说不定也是赶鸭子上架。要不然,等到我大清和倭国联合起来,明国皇帝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但是,岳托还是乐观不起来。叹口气忽然问道:“明军就在城外,盛京城内的粮食又能坚持几天?”

    听到这话,多尔衮转头看回城外,盯着明军的动静,过了好一会后,忽然冷声说道:“本王就赌明军不会攻城,城内的粮食,还是要省着用,除轮值军卒吃饱之外,其他还和以前一样!”

    说完之后,他的脸上露出狰狞的表情,恨声说道:“本王就不信了,城外这些明军能带多少粮食,看他们又能在盛京城外耗几天?”

    他刚说完,岳托还没来得及回应他这话,就听到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还有盔甲的撞击声。

    两人听到这动静,便都转头看去,却见是护军统领,一直护卫皇宫的鳌拜过来了。

    看到他们两人转头看去,他便对两位亲王说道:“奉太后懿旨,看城外明军动静!”

    听到这话,多尔衮很是有点不满。很显然,布木布泰并不相信他之前的话,还是担心,就把鳌拜给派过来了。

    不过他虽然不满,但人前还是要给布木布泰点面子,也就没生气。

    鳌拜也不管多尔衮和岳托如何,就去观阵。过了一会后,他忽然开口说道:“明军奔袭而来,必定疲惫不堪,今晚定可偷营!”

    ()


………………………………

557 一夜白头

    “不可!”多尔衮和岳托一听,不约而同地齐声反对道。

    鳌拜听了,立刻反问道:“为何不可?如今我军士气低落,人心惶惶,不趁机打一个胜仗,盛京如何守之?”

    一直以来,鳌拜都以勇猛著称,但是,除了当年第一个攻上皮岛,把明军杀得溃不成军之外,以后就再也没有打过像样的战事。空有皇太极御赐给他的巴图鲁之名,却一直干着守卫皇宫之责。

    虽然上一次,皇太极秘密派他出去,想要埋伏干掉东江军。但无奈东江军没有上当,鳌拜算是空手而回。

    这一次,布木布泰很慌,问计于鳌拜这个护军统领。为了按太后的心,他就跑出来看情况,并提出了主动杀出去,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想法。

    听到他反问,多尔衮便立刻严肃地问道:“我军黑夜之中能看清的军卒,你能挑出多少?”

    听到这话,鳌拜顿时哑口无言。近两年来,大清这边因为粮草匮乏的原因,夜间看不清东西的人是越来越多。一如多尔衮所质问的,夜间还能看清东西的人,真是少得可怜。除非城头上都不守了,要不然,他绝对挑不出几个人出城去打明军。

    见鳌拜如此,多尔衮便继续严肃地对鳌拜说道:“还有,明军奔袭而来,难道就没有想过防备我军夜袭么?说不定明国骑军攻坚不行,就想着我军主动出城!你这一出城,就正好中了明军的奸计!”

    对于这一点,多尔衮是有切肤之痛的。

    想当年,塔山之战,他还只是想领军第一时间突围而已,结果明国皇帝就已经张开了口袋等着他,打得他全军覆没!

    岳托在边上,也是点头附和多尔衮的话道:“如今我军兵力就只有这么多了,如何损失得起?”

    听到他们的这些话,鳌拜再次看向城外明军,带着多尔衮和岳托灌输给他的想法去看,就发现明军好像真有一种不怕夜袭,甚至明军那边露出的不少破绽,都好像故意的一样。

    这么想着,鳌拜就沉默了。

    在后世的电视上,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性子鲁莽的权臣,这其实并不对。或者说,那是他大权在握,觉得可以为所欲为才会那样。真正的鳌拜,不但悍勇善战,而且头脑也不简单,要不然,又如何会成为四大顾命大臣,并且还把其他三人给干掉的家伙?

    “你回去禀告太后,就说有辽阳顶在前面,明国攻坚的步军车营必定要耽搁十天半月的。”多尔衮见此,便再次强调道,“之前已经派英俄尔岱去催倭国,估计等到明国皇帝兵临盛京之时,就能听到倭军攻打朝鲜的消息。到时候,盛京之围必定能解!”

    不管怎么样,先安抚住那个女人,不要让她再来捣乱才好。

    不过他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这个想法,也是他和岳托商量之后,觉得是有可能的。

    鳌拜见此,便恭声领命,退下回宫去了。

    所谓孤城不可守,大清这边,除了辽阳兵力之外,其他地方的兵力,根本就没什么,压根无法来援盛京。虽然算起来豪格那边,还是有一定兵力,但是,豪格是要守护最为重要的粮草,那也不可能来援盛京的。

    因此,倭军这边,就成了建虏唯一的希望。而且在建虏想象中,倭国进攻的话,兵力规模绝对不会少。就算没有十万,至少也应该有五六万吧?

    倭国的人口,那是远高于大清的。明国皇帝再怎么英明神武,遇到了庞大的倭国军队,要是还敢弃之不顾,只想灭掉大清的话,就不怕两败俱伤,被倭国捡了便宜?

    此时,在建虏这边想来,他们守卫自己的都城,已经是没有退路了。明军攻打盛京,那大清这边就是背水一战,明军就算能打下盛京,那也绝对是要损失惨重!

    这个代价,相信以明国皇帝的英明神武,肯定是不敢承受的!

    多尔衮和岳托这么想着,就把这个想法传下去,鼓励大清勇士,坚守城池,等待明军退去。

    夜间的布置,更是抽调了所有在夜幕之下还能看得清东西的军卒,严防死守明军偷城。

    还真别说,明军这边,几个总兵互相之间都有争功的意思,就有人试图偷城试试,结果付出了死伤三十多个军卒的代价。

    多尔衮闻报大喜,连忙传令下去,说明军夜间偷城,被大清勇士击退,死伤无数。反正在他所说中,就把这个战事,简直描述成了大清这几年来难得的对明战事的胜利。

    大部分建虏不知道夜间战事的细节,虽然觉得这个战报有点夸张,可那种对明军真正损失的估计,也一下被拉大了。这么一来,还真别说,建虏的士气一下便高涨了很多。

    就连布木布泰闻报之后,也是抱着小皇帝放心了不少。更是对多尔衮示好补偿,为她昨天不相信多尔衮表达歉意。

    说真的,现在明军兵临城下,和上一次不同,她是真得感到从未有过的害怕。就她孤儿寡母的,危急时刻,能有多少人顾得上他们娘俩?

    因此,这盛京对她母子两人来说,那是一定要守住才好。否则出了盛京城,谁认她们母子俩?

    多尔衮这边,看到长期萎靡不振的士气终于有了改观,不由得为之大喜。

    他立刻又传下命令,说明军锐气已挫,而城外又无粮草补充,这种情况下明国骑军必定再难有作为。只要辽阳那边豫亲王能拖住明国步军,此战大清必胜!

    至于豫亲王能否拖住明国步军,他又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什么以逸待劳,什么城池坚固,什么军力雄厚等等,反正听着就是头头是道,让盛京城内的大清军卒,还真别说,越想就觉得大清的赢面大。

    可是,他们这种欣喜的心情,也就只维持到午后时分而已。不敢在崇政殿待着,一直留在城头的多尔衮,都不用手下禀告,隆隆的马蹄声,就再次惊动他们。

    没见明国骑军严阵以待,他们就知道,估计来的骑军可能不是大清军队。

    果不其然,出现在他们视野中的,又是长长的刺眼的红色长龙。

    虽然这次来的明国骑军,连一万骑都不到,但是,看着明军在城外会师欢呼,毫无疑问,对盛京城内的建虏就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如果辽阳那边战事焦灼,激烈,明国皇帝会派骑军来盛京?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傻子都能知道!

    但是,要说辽阳这么快就陷入了,不管哪个建虏,都有点难以接受。

    不管是对辽阳城友军的信任也好,还是兔死狐悲的心情也罢,这盛京城内的建虏,下意识地否认辽阳沦陷。

    就如同多尔衮皱着眉头对岳托说道:“辽阳城那边就算是三万头猪,也得够明军杀几天才行。更何况,不管是豫亲王,还是他麾下大清勇士,又岂是束手就擒之辈。明国皇帝可是说了,以前没有投降的,那是要灭族的。谁手里没有一堆明人的性命,谁又敢投降?”

    岳托听了,正想回答时,却听到城外明军又响起了欢呼声,然后就有明军将士们在城外大喊起来,引得城头的大清军卒纷纷看过去。

    “大明已经光复辽阳,你们投降吧?”

    “皇上英明神武,辽阳城昨日便被大军攻下,不投降更待何时?”

    “再不投降,你们就死路一条!”

    “……”

    原本岳托阴沉着脸,刚想说话,突然听到明军这么一顿乱吼,他反而露出了一丝惊喜,立刻改口对多尔衮说道:“如果明军真打下了辽阳,必然会不做声,就等步军主力赶来盛京。否则我军不顾一切突围怎么办?由此可知,这很可能是明军瓦解我军士气之举!”

    多尔衮听了,连连点头道:“就算我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