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瓦城头上,泰泰吞见了大急,连忙再次提醒他隆王道:“王上,再不出动战象,恐怕整个城外的军队,会全部被连累的!”
“快,战象立刻出动,拦住明军!”他隆王听了,也是果断,立刻就转身命令他身边的亲卫将领道。
披了护甲的战象,除了威力强大的火炮之外,对于火枪的枪弹和一般弓箭射出来的箭支,是不怎么怕的。
而明军的追击,火炮行动不便,当然是不可能冲到前面来的。
而在城外明军大营,看着掠阵的两个部族也被败卒冲垮,并且有向城外洞吾军队处冲击的趋势。周遇吉不由得笑着大赞道:“曹大帅果然是老将经验丰富,打得好!”
边上的黄得功也是点点头,而后,忽然转身向崇祯皇帝抱拳奏道:“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击,助曹大帅一臂之力,一举击溃城外洞吾军队!”
“陛下,末将请战!”周遇吉听到,也是兴奋异常,立刻跨步出列,站到了黄得功身边,抱拳向崇祯皇帝奏道。
在他们看来,如今这个情况,确实是个机会。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摇摇头说道:“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阿瓦城里的洞吾王肯定会想办法的。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洞吾王必然会派出他手中的精锐,也就是他的战象部队。没有火炮协助,朕不想将士们伤亡过多!”
洞吾军队的战象,在云南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一次。
对于北方从未见过大象的人来说,大象确实是庞然大物。特别是几十上百头战象一起狂奔而来的话,那气势比起骑军冲锋,要更让人感到无比的压力。
脑海中回想起那些战象的威力,黄得功和周遇吉就有点遗憾,没能一战而定洞吾。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是灭一国,有那么容易灭掉的话,这洞吾也不会再三冒犯天朝威严了!
不过他们心中也有点奇怪,皇上为何铁定算准洞吾王会派出战象?
他们之前在云南见识过战象之后,非常感兴趣,也有所了解。就知道了光是一头战象一天就不知道要吃掉多少东西,还有,大象要想训练成战象,那代价也是非常高的。云南不是没有大象,可土司的战象,却都是少得可怜,由此可见,这战象来得有多不容易!
也就是洞吾这边用一国之力,又休养生息了几十年,才有这个实力拥有那么多战象。那个洞吾王,真得舍得派出战象?而且还能有那么快得反应速度,及时派出战象?
他们正想着,忽然,就听到了许多大象的叫声。闻声看去时,就见阿瓦城的城门大开。一只只的庞然大物正小跑着冲出了城,那战象背上,还有不少洞吾兵卒。
看到战象部队出现,那些城外的洞吾部族军卒,一下又“嗷嗷”叫了起来,好像士气一下又高涨了起来。
只是一会的功夫,就有三十多头战象跑出了城外,后面尘土飞扬,显然还有战象在出城。
这些战象出城之后,就直接奔向那些逃往阿瓦城的败卒,不管是哪个族的,敢直接冲过来的,都是被战象踏成肉饼。与此同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战象背上的洞吾军卒在大喊着什么。
最终,败逃的洞吾军卒似乎学乖了,不再往城下跑,而是往战象的两侧跑并且躲在战象后面一点重新开始集结。
战象慢慢地排成一条线,往追赶败军的明军那边迎了过去。在战象的后面,是洞吾王的精锐之军跟进。
“铛铛铛……”
“曹”字大旗这边,响起了鸣金声。声音清脆尖锐,传得很远。
正在追杀中的明军将士,甚至还有一部分准备对战象发起攻击的明军将士,一听到鸣金声,不管在干什么,立刻转身就撤。丝毫不拖泥带水,没有一点犹豫,完全体现了令行禁止的效果。
看着明军撤走,洞吾的战象部队也不敢追击,只是目送明军回营。
忽然,洞吾军队这边,爆发出了欢呼声。他们似乎压根就没看见战场上一地的尸体,而且还都是坤达部族和其他那两个部族的尸体。
阿瓦城头上,也同样如此,就好像打了一个大胜仗一般。一个个都有了生气,又重新开始奉承起这支战象部队,奉承起他们伟大的王。
等到战象部队回来时,这种欢呼声便达到了顶峰。
对于士气重新恢复,他隆王脸上带着笑容点点头,威望地说了几句鼓励士气的话之后,便转身回城里的行宫。与此同时,他还点了泰泰吞的名,让他陪同回去。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隆王的脸色一下阴沉了下来,显然心情很不好。
对此,泰泰吞心知肚明,他知道他隆王叫他是想说什么,脑筋急转,便立刻考虑了起来。
()
………………………………
685 强弩之末
等他隆王一走,他那些欢庆的声音,便回落了不少。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便又重新转头看向城外的战场。直到这个时候,看着一地都是他们这一边的尸体,终于,他们一个个都清醒了过来。
这一战,估计曾经在洞吾都算强大的坤达部族,算是废了。其他两族是逃得快,不过也死了不少人。战事打成这样,刚才怎么就像有打了胜仗一样的喜悦呢?
难道是以弱战强,不胜也算胜的那种?可是,明明这一次的战事,明军才五千人马,而洞吾这边,却出动了三万左右的人马,孰强孰弱?
在他们反思这一切的时候,逃出升天的坤达部族剩下的人,还有其他两个族的人,此时才有胆子返回战场,去给他们的亲人朋友收尸。
看着一个个不久之前还鲜活说话的人,就躺在那里再也没有动静了,不少人悲从心来,“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很快,城外便是一片哭声,汇聚起来的声音之大,终于冲掉了所有洞吾人的那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欢庆心思。
城上城下的洞吾军卒,不管是头目还是底层兵卒,都望望远处的明军大营,再看看哭成一片的那些收尸人,一个个不由得心情都非常沉重。
他隆王的战象部队虽然拦下了明军的追击,可那只是五千明军而已。更何况,还有克制战象部队的明军火炮,这一次的阿瓦之战,洞吾还能赢么?
明军无比强大的这个观念,再一次地深入这些洞吾人的心底,甚至比起以前,还要大大地加强了!
这些洞吾人现在所想到的这个问题,他隆王在城头上早已想到,也是他脸色迅速阴沉下来的原因。
回到行宫,在没外人的时候,他忽然深深地叹了口气,神情都似乎苍老了不少:这一战,真得不好打了啊!
不过,他毕竟是执掌洞吾多年的洞吾王,很快就把这份沉重的心思藏在心里。收拾一下心神之后,他便转头看向底下毕恭毕敬地站着的泰泰吞问道:“你既然早就见识过明军的厉害,如今可有对策献于孤?”
果然是这事!泰泰吞心中想着,便恭敬地奏道:“王上,末将以为,明军此时不过是强弩之末也!”
“嗯?”他隆王听了,有点不满地哼了一声,而后神情有点严厉地说道,“这里没有外人,孤要听实话,懂?”
“王上,末将所说,确实是实话啊!”泰泰吞听了,立刻再次恭敬地回答道。
随后,他看到他隆王有发飙的迹象,便连忙解释道:“王上,末将想过,明军这种厉害的火炮火器,其实是相当耗火药的。如果没有了火药,那就只是一根根烧火棍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用了……”
听到这话,他隆王的眼睛顿时一亮,显然心情立刻有了改观。
而泰泰吞还在那里继续说道:“……明军远道而来,随军要带粮草,还要带火药,带火炮等等,他们所要带的东西,远比末将想象得要多。而明军之厉害,又是要这些东西支撑。今日一战,想必明军的消耗就不会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提高了点声音,着重强调道:“我们和明国的战事,消耗得是人,而明军,消耗的是后勤。王上英明神武,早就做出决断,要切断明军的粮道。如此一来,如今的明军又如何,还不是强弩之末了?”
“不错,不错!”他隆王点点头,脸上已经带了一点笑容道,“孤就是这么想的。对,孤就是这么想的。”
说到这里,他又对泰泰吞赞道:“孤看所有人之中,除孤之外,就你最是明白明军的弱点所在。如今切断明军粮道之事,已是刻不容缓。此事,你来协助孤,孤亲自来抓!”
“末将遵命!”泰泰吞听了,很是欢喜,看来之前云南之败在王上心中的阴霾,已经没有了,这可真是大好事!
随后,他们两人就开始商量起了细节,随后一方面传令各军都不要和明军正面交战,另外一方面,则通过之前部署的内应去打听明军粮草的情况。
…………
而明军这边,在曹变蛟领军归营之后,众将都是给他贺喜。而曹变蛟也是笑着回应,总算打了一次畅快淋漓的战事,在皇上面前表现了一番。
至于阿瓦城那边隐约传来的欢呼声,明军这边虽然听到了,却也没有在意。这次的战事,明军这边完胜。那些蛮夷的欢呼,只不过是为了庆幸他们没有更大的败仗而已!
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曹变蛟倒是谦虚了一点,奏道:“陛下,末将无能,没能一口气继续扩大战果。”
“呵呵!”崇祯皇帝一听,便笑着说道,“曹卿这胃口倒不小,还能一口气都吃掉洞吾倾国之兵?看看周卿、黄卿,他们可会答应?”
“就是!”周遇吉一听,第一个跳出来对曹变蛟说道,“二十多万洞吾军队,好歹得分我们一些吧?”
黄得功也是凑趣说道:“你就不怕撑不下啊!”
中军帐内,气氛非常地轻松,所有将领,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崇祯皇帝让他们热闹了一会,然后才收了笑容说道:“此战沉重打击了洞吾军队的士气,接下来各军轮流出击,继续打击洞吾军队的士气。待时机成熟进行决战!”
“末将遵旨!”中军帐内所有将领一听,全都一起出列,抱拳齐声回应,声音坚定有力。
崇祯皇帝见了,便点头散了军议。
至于他隆王的那些小手段,他觉得并不需要和这些将领去说,就等着他们来表演,然后引出那支暗中躲着的洞吾军队,一举歼灭之便可。
…………
这一次,两军交战的动静,喊杀声震天,枪炮声更是传得很远。周边部族的人,全都在关注这场战事。一天之后,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次的战事结果。
“你们听说了没有,终于打起来了,那动静,真叫一个大啊!”
“可不是,我当时在九里铺,都听到了那边打仗的动静了,听说,明军赢了?”
“当然是明军赢了,你们也不想想,这支明军可是明国皇帝亲自统领,那可是传说中的御林军。每个军卒,都是百里挑一的。明国多大知道吧,你可以想象一下,明国有多少人,最终只挑选出了这么几万人,可不是以一当百的!”
“没错,听说明军只是出动了一千人马而已,而洞吾王那边出动了十万人马,结果怎么着,就被明军杀得丢盔弃甲,光是丢弃的尸体,就垒得和城墙差不多高了!”
“……”
哪怕一开始传得比较靠谱,可传到后来,就自然而然地会夸张起来。如此一来,明军的厉害,就更是深入洞吾人的心底。
对于那些已经表明要为大明效忠的部族,那都是兴高采烈的,听到如此大捷的消息,就立刻准备了礼物,要赶去慰劳军队,在大明皇帝面前争取好感。
而那些在洞吾王那边的部族,就开始担心了。明军要是最终赢了,他们这些洞吾王这边的部族,那都是要被明军抓去修路铺桥的!
于是,有些部族就开始动摇了。为了部族的将来,同样开始准备礼物,要去明军那边表示效忠才好。
士气这东西,可不光是军队才有的。影响的是人心,只要是人,都会被影响。而城外的这些事情,就不是他隆王能掌控的了。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明军营地这边,就不断地有从周边赶来。所有人都不是空手,而是绞尽脑汁想了明军这边会喜欢什么,就送什么。
其中很多人,从最初和明军接触之后,就已经知道,明军远征洞吾,道路难行,因此最缺得是粮食,最受欢迎的也是粮食。
因此,很多部族就把他们的存粮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都有,一车车地送往明军后军营地这边。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送其他的,比如洞吾很多的玛瑙翡翠,或者各种特有水果之类。
崇祯皇帝专门让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在这边接待这些部族使者,记下他们此时拥戴大明的功劳,回头打下了洞吾,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洞吾人就算以前没听说过,但只要稍微打下交道之后,就能知道有多尊贵。这么一来,这些信使感受到了大明皇帝对他们的看重,就更是踊跃了。
不过其中一个部族的族长看着这一切,特别是看着一车车的粮食,排着队等候明军接受,他心中就恨得直咬牙:王上还想着断明军粮道,可如今,光是这些叛徒提供给明军的粮食,估计都要够明军多支撑一个月。如果算上明军运来同等粮食,要在路上消耗掉的粮食加起来,难怪明军那边一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的。
这些叛徒,这是帮了明军多大的忙!王上还说明军就是强弩之末了,他真该来亲自看一看,明军那点像是强弩之末的?
洞吾要是亡了,他们就是千古罪人!
妙书屋
………………………………
686 一个很大的惊喜
这个对此繁忙景象心有怨恨的,就是阿斯族的族长阿斯诺。
心中抱怨之后,就开始找机会打听他想要的消息了。
直接和明军对话,语言不通,没可能。不过,明军这边有云南那边的人,懂洞吾这边多种部落方言的,也正是他们,在出面和洞吾各部族交流沟通的。
阿斯诺就是把目标定在了一个总管粮食方面的人身上,开始去套近乎,塞点玛瑙翡翠玉石之类,说什么一点土特产,不值钱的玩意,千万不要见外什么的。
能被他隆王选来干这活的,除了忠心之外,当然是个能言善辩的。很快拉近了关系之后,就用迂回的方式打听明军的粮食情况,还有多久会有明军送来物资,有多少人之类的。
这些问题是保密的,直接问肯定是不行的。为此,阿斯诺都想过不少办法,尽量用不会引人注意的方式,旁敲侧击地问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说,这个问话沟通,不知道让他苦思冥想了多久才有的结果。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至少阿斯诺自己是这样想的。还真被他套出了不少消息,再稍微一总结推测,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然后就高兴地走了。
然而,让阿斯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他一走,被他心中认为是个蠢货的人就拐到了隔壁的一处营帐,向里面的人禀告道:“阿斯诺果然来找小人,小人就按指挥使大人交代的,都已经给他说了。”
这营帐里的人,就是崇祯皇帝派来后营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此时,他听了之后便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很是佩服。皇上还真是看出了这个阿斯族的族长有问题,这将计就计之下,就又要让洞吾那边吃个大亏了!
呵呵,就这些蛮夷也想着和皇上掰手腕,真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
次日,阿斯诺就出现在了阿瓦城内,亲自向他隆王禀告。大殿之内,其他人都被赶了出去,就只有参与此事的泰泰吞陪同而已。
阿斯诺一见他隆王的面,就义愤填膺地先行告状,说某某部族给明军送了多少粮食,又某某部族给明军送了多少粮食……
他的这些消息,听得他隆王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听到后来,他不想再听了,再听下去,他怕自己吐血,就恼怒地打断阿斯诺打小报告了:“这些回头给孤记下来,孤打败了明军,定然是会算账的。孤要你办得事情,可是办妥了?”
阿斯诺亲自跑进城来,应该是有什么收获。因此,他隆王心中多少抱着一点希望。
阿斯诺一见他隆王有发怒的迹象,便不敢再说其他,连忙禀告道:“托王上洪福,小人还真是打听到了。如果和以前一样,明军那边三天之后,就会有一大批粮草物资送到。这是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批,数量很多。护卫的明军,根据之前的惯例,应该不会超过一千人,其他都是云南那边的民夫而已。”
一听这话,他隆王不由得大喜道:“好,好,好!”
连道三个好字,能看出他的心情有多开心。
没有这个消息,守株待兔就很不现实。不但不知道明军什么时候会到,也不回到明军护粮的规模等等。如果提前动手破坏道路,明军肯定会派人修路,不让影响粮草物资的运送,还会沿途绞杀。就那么多叛徒在,搞不好伏兵都会被发现。
如今已经知道了明军粮草物资运送的大概情况,那就可以针对的下手了。
至于护粮明军的数量,相对于明军总兵力来说,已经有点多了。运送粮食的人数一多,路上消耗的粮食就越多。就洞吾这边的道路情况来说,这路上消耗掉的数量,绝对不能小看。
高兴了一会,他隆王便立刻转头看向泰泰吞说道:“你和明军有过交手经验,此战就由你去指挥。他们如今就藏在眉叻最高峰下的山谷中。五千对一千,还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你可有把握?”
运粮的队伍,那是绵延很长的队伍,一千护粮军卒,前后都要照顾到,兵力就更为分散。完全可以说,真要伏击到了的话,战事绝对好打。
泰泰吞心中就是这么想着,完全可以说,这是非常容易到手的军功。更让他高兴的是,那个伏兵统领穆大力,以前是压他一头的,排名还在他之上。可是如今,他竟然有机会去接过穆大力的指挥权,说明他在他隆王的心目中,已经超过了穆大力!
想着这些,泰泰吞不由得异常兴奋,甚至都顾不得去惊叹他隆王把伏击军队藏得那么深,连忙拍胸脯,表示愿意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
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次,他隆王终于说出了伏兵的躲藏地点,让崇祯皇帝都松了口气。有这么一支伏兵一直藏在身后,让他有一种锋芒在背的感觉,睡觉都不踏实,如今已经知道了躲藏地,那一切都好说了。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安排部署了起来,和他隆王隔空再度开始了较量。
…………
这几天来,虽然阿瓦城外的战事,大规模的没有,可小规模战事还是不断。明军人数少,可却不断地跑来城外洞吾军队这边挑衅。
洞吾军队这边,不出战不行,要不然,士气必定会更低。可要是出战,人数出太多了,就会形成大规模战事,是他隆王严禁的。再者说了,他们也都看到明军的厉害,自己都不敢引发大战,就生怕落得坤达部族的下场。
可是,要是人数派少了,出去多少,就会被明军丢回多少首级;幸运一点的,那都是带着一脸惊慌逃回来,打死都不敢再出去,直言明军军卒的战力太强,多他们几个人根本不够打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洞吾军队,特别是部署在城外的洞吾军队,士气那是一日低于一日。不少部族甚至都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撤军,甚至还有个别部族,都在想着,要不就投靠明国得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大部分城外部族的族长就联合起来,向他隆王提出请求,要求他隆王带着他们和明军决一死战。他们相信,有他隆王的禁卫军为主力,加上他们人数比明军多很多,肯定能赢!
对于这种要求,他隆王当然不会答应了。要是能答应,他早就这么做了。
虽然对他自己的禁卫军,他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可是,那是他称霸洞吾,成为洞吾王的本钱所在,又岂是能轻易就能有损失的。
他甚至都能想到,要是这一战,他的禁卫军损失惨重的话,就算打赢了明军,指不定回头这胜利的果实,就会被别的部族给摘去了。
之前的时候,要不是看到坤达部族那些的败卒,有冲垮城外所有军队的趋势,要不是看到明军的火炮没有跟进,他都不会派他的战象部队出城先和明军打的。
不过如今士气低下,那么多部族族长联合要求,他也要慎重对待。对此,他决定透露一点的消息,便对底下这些人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只要再等五天,不,再等四天,孤就会给诸位一个很大地惊喜。”
听到这话,各部族的族长都有点意外。他们当然不会满足就只是得到这么一句话,不少人当即追问了起来。
“我的王,这种时候,那还有什么惊喜?”
“是啊,要是能打败明军,那就是惊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