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隆王也是愣住了,刚刚有的笑容早就消失无踪,一颗心一直沉向深渊。如果连他最王牌的战象部队都没法对付明军,那这一战,岂不是没有一点胜算了?
想到这一战失败的后果,他隆王又怎么可能承受得住。回过神来,他忽然发现,明军这种威力巨大的长枪一直没有再出现,也没有马上发射。明军军卒正在手忙脚乱地装填弹药,倒是其余燧发枪兵还在继续射击。
看到这个情况,就犹如溺水中的人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立刻振奋了起来,大声下令道:“趁着明军还在装填,给孤冲!”
只要能及时冲过去,那这种威力巨大的火枪就没什么卵用了!
然而,刚才一下倒了九头战象,而不是一头,两头战象,这震慑力还是很大的。虽然象兵收到军令,想要驱赶战象,可那些战象听到“呯呯呯”的声音连续不停,就有点畏惧不前。
如果再这么下去,明军那边装填完了那种威力巨大的火枪,那是等着当靶子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隆王知道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战象部队连续遭受打击,那就真得也会如同其他洞吾军队一般溃散了。
顿时,他的眼睛再次红了起来。忽然一把抽出腰刀,推开身边的象兵,一刀插在了战象的屁股上。
战象吃疼,猛然蹿了出去。
在他隆王的咆哮下,象兵连忙控制战象的方向,向明军那边冲了过去。与此同时,他隆王又对其他象兵大声吼道:“全都跟着孤,给孤冲啊!”
“杀……”他隆王歇斯底里地大喊。
“杀……”他隆王歇斯底里地继续大吼。
看着他们的王都一象当先地冲出去,不得不说,这是很鼓舞士气的事情。其他象兵,也有控制战象跟在他隆王的战象后面开始了冲锋。
大象是群居的动物,看到有同伴向前狂奔,剩下这些也就不怎么畏惧,或者说还是畏惧,但是从众了。
这么一来,他隆王的战象部队重新向明军发起了冲锋。
看到自己的王冲在最前面,跟在战象后面的洞吾军队士气,又一下涨了起来,一个个吼着给自己鼓舞,就跟在后面冲了起来。
“吼吼吼……”群魔乱舞,没有阵型,只是吃灰狂奔。
明军这边,抬枪威力大,装填时间自然也就长了,此时,都还没装好,眼见着庞然大物冲过来,有的明军将士就有点慌了,装填速度就更是受到影响。
刚才的时候,抬枪指挥官不是没想过要轮流射击。然而,一是因为就十杆抬枪,哪怕轮流射击,受装填速度的影响,也不一定能连贯起来。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刚才洞吾战象部队横字冲过来,威慑力很大。如果只是一两只抬枪开火的话,就算两枪都能射中两头战象,对于阻止威慑战象的冲锋,恐怕效果也有限。倒是一起开火,虽然有一枪没打中,可九头战象一起中弹倒地哀鸣,这震慑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然而,此时,他隆王的疯狂之下,又变成了对明军非常不利。
如果被洞吾战象部队冲过来了,至少燧发枪兵和弓箭手的伤亡,可想而知会有多大。
就算是远处的崇祯皇帝看到,也是心中一紧。
此时完全可以说,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到了冲锋中的战象这边。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冲在最前面的他隆王,是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洞吾军卒看着他们的王就要领着战象狠狠地收拾明军,不管他们之前有多狼狈,全都“嗷嗷嗷”地叫了起来。
他们都期待着,他们的王,能带着他们反败为胜,哪怕最终不能胜,也要好好地反杀一顿。要不然,之前的事情就实在太丢脸了。
可以预见,如果这一战,洞吾这边侥幸能赢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整场战事的转折点,他隆王的威望,将在洞吾如日中天!
然而,大明军队,皆是精锐,大明的英雄豪杰,在多少倍于洞吾的人口基数上,更是不知道能出多少。
正在这个危急时候,忽然,就见大明步军这边,有一人越众而出,丢了手中的长兵刃,手中只握一把硬弓,不退反进,向狂奔而来的战象迎了过去,奔跑了起来。
这人的出现,一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管洞吾那边,还是大明这边,都是如此。
………………………………
692 阎三箭
“这个人干什么?怎么跑去战象那了?”
“怕是吓傻了吧?想着逃命去的,结果慌不着路,却跑去被战象踩了,哈哈……”
“……”
洞吾这边,看到的都是如此讨论着,一个个的脸上,全是幸灾乐祸,意思很明显,你们明军也有慌不着路的时候,这现世报,来得可真快!
而明军这边,看到这个情况,也都是非常吃惊的。
“那是谁,他想干什么?”
“该不会是想用弓箭去射战象吧?难道他不知道,这战象的皮有多厚,没用的啊!”
“对啊,拼了就是,被撞死之前老子一刀劈去,大不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汉子!”
“……”
这个时候,不少军卒都忘记了军卒,议论纷纷起来。其中有人,倒是认得那人,不由得非常诧异,大声喊道:“阎大人,快回来!”
“阎大人,结阵挥刀,玉石皆粉,杀便是,不要去做无谓的送死啊!”
“……”
没错,那个越众而出,握着硬弓反而向奔跑而来的战象狂奔起来的那名将士,就是刚被崇祯皇帝赏识的阎应元。
按理来说,他是不需要这样拼命的。他身边的将士,绝对会保护他周全。然而,他就是这么越众而出,犹如激流中的独木舟,正在逆流而上。
不管是阎应元,还是迎面而来的战象,都是在奔跑中的,因此双方的距离,那是在快速接近,接近,更近了。
战象背上,他隆王看到这个迎面而来的明军将士,脸上满是狞笑,心中想着,该不会这个明军兵卒是晕了头,忘记了战象的防护力有多强了吧?竟然如此,就不介意拿他第一个开刀,把他踩成肉饼!
这么想着,他刚想对身边控制战象的象兵下这道命令的时候,忽然就看到那个明军将士一下站住了。就犹如疾驰中的战马忽然之间停住。不知为何,一句话立刻从他隆王的心中冒了出来: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此时的阎应元,急停站住之后,就犹如枪杆一样笔直,张弓搭箭,快速拉弦,弓如满月,擎弓的手,纹丝不动。
看到这个情况,他隆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这个明国兵卒,还真得想用弓箭来射战象,真得疯了!
然而,跟随阎应元的那二十名明军将士,在后面看到这个情况,却是大吃一惊。
他们可是清楚地记得,阎应元随身携带的这把硬弓,他们中有人曾有幸试过,最大力气的那个,也没拉满弦。
可是此时,他们见到阎应元这个前来洞吾管辖这些蛮夷的文官,却是如此轻松地拉开了那张硬弓!
阎大人,太厉害了!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们想着的时候,只见阎应元已是松手射箭。那支箭,真得是非常之快,急速射向目标。
在他隆王的狞笑,还留在他的嘴边之时,就见那一箭已经射中刚好超过了他隆王座下战象的另外一头战象。所射中的地方不是别的地方,而是所有动物的防护力都非常薄弱的地方,也就是眼睛。
只见这支箭深入战象眼窝,只留下箭羽在外,证明这里是插着一支箭。
“哞……”一声尖锐地悲鸣声响起,只见这头倒霉的战象前冲几步,茫然翻滚着倒地,连带着象背上的那些洞吾象兵,也成了一地的滚地葫芦,基本上都是伤胳膊伤腿,还有倒霉的就直接死翘翘了。
谁也没想到,这个明军将士的一箭,竟然真得能射倒一头战象。远一点看不清楚情况的,一时之间都感到非常诧异,他们想不明白,战象得防护不是很厚实,怎么可能被弓箭给射穿,且给战象造成了致命的伤害?
而离得近的那些,比如说他隆王,那是看清了这个明军将士的一箭,是射中了战象的眼窝。看清楚这个情况,就让他们更是吃惊了。这个明军将士的一箭,竟然能射中奔跑中的战象眼睛,这真是匪夷所思,该不会,这是刚好凑巧了吧?
他们正在想着,却见阎应元已经又一次张弓搭箭,“嗖”地一声响,再次射出了一箭。
在他隆王另外一边的那头战象,因为刚好也超过了他们的王而被阎应元当作了目标。此时,那战象背上的象兵一箭这个明军将士把弓箭对准了他这边,那还管之前那箭是否凑巧,情急之下,立刻想要去挡下战象的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阎应元的第二箭又已经射出,眨眼间就射到了目标处。
那个象兵根本就来不及去阻挡,可刚好这个时候,这头战象的鼻子翘了起来,刚好挡在了眼睛的部位。
然而,这根本就没什么用。就见阎应元的这一箭,把这个象鼻子视若无物,直接洞穿鼻子,再次射中了这头战象的眼睛,直至留一根箭羽在外面。
“哞……”一声尖锐地悲鸣声响起,只见这头倒霉的战象前冲几步,突然翻滚着倒地,连带着象背上的那些洞吾象兵,也再一次和他们的同伙一样,成了一地的滚地葫芦,且都是伤胳膊伤腿,甚至还有倒霉的就直接死翘翘了。
如果说一头战象被射倒,那可能是碰巧;如今一头战象被射倒,那就不是碰巧,而是真本事了!
这个时候,无论远近,只要看到这个情况的,都明白这个明军将士乃是一名神箭手,而且是非常厉害的神箭手。
顿时,洞吾军队这边,远处的诧异,近处的恐慌,明军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物?
连续射倒两头战象,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他隆王这头战象了。
此时,他隆王就惊恐地发现,就见那名明军将士已经在张弓搭箭,把箭头瞄向他这边。顿时,他当即厉声大喊道:“盾牌,盾牌掩护,快……”
好在他边上的象兵已经被吓到而及时伸出了原本护着他的盾牌,想要去护住战象的眼睛。
就在这个时候,就见一箭飞了过来,不过不是射战象的眼睛,而是射向他隆王。
此时的他隆王,正在那大吼着。阎应元这一箭,刚好穿过他张大的嘴巴,从后脑勺再射出,又射中他隆王身后的一名象兵脑袋。
这箭支上的动能,带动他隆王往后摔去,连带那个倒霉的象兵,一起从战象背上掉了下去。
他隆王是洞吾这边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只要离得近一些的,所有人都看清了这一幕。看到了他们的王,嘴巴被射穿,然后掉下象背。
看着他隆王掉下去,几乎所有能看到的洞吾军卒,就仿佛他们的一颗心被这一箭给射中,他们的魂魄被这一箭射中,全都呆若木鸡,用难以置信地神情看着这一切。
当阎应元再次张弓搭箭的时候,其他象兵全都怕了,那还管其他,立刻驱赶着战象,能停赶紧停下掉头,不能停下的就立刻往边上带,斜着绕个弧度逃走。
这个时候,就看到阎应元站在一群战象的前面,虽然只是一个人,却犹如非常伟岸的巨人,张弓搭箭在那里,威不可当!而他的面前,一大群庞然大物,却犹如胆小的老鼠,纷纷抱头鼠窜。
战场上的形势,因为阎应元的挺身而出,局势又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看着洞吾的战象部队惊慌逃走,甚至都有践踏到跟在后面的禁卫军,任何人都知道,这一战就再不可能有波折,大明必胜!
明军这边,看到这一幕的那些步军将士们,纷纷大喊了起来:“阎大人威武!”
“大明万胜!”
“……”
紧跟着,再远一点的步军将士们,还有正在绕道驱赶洞吾败卒的骑军将士们,也纷纷跟着大吼了起来:“大明万胜!”
这一刻,大明将士们的士气如虹,高得不能再高!就似乎整个阿瓦城外,全是大明将士们的声音了!
本来躲在后方想看下动静的洞吾败卒们,一见他隆王被明国的神将射杀,战象被射得转身逃跑,便知道败局已定,那还敢再看风向,立刻又撒开两条腿,有多快跑多快。
整个洞吾军卒,十几万人,就犹如十几万头猪一样,把后背留给明军,跑得漫山遍野都是。
明军这边,崇祯皇帝在远处通过望远镜清楚地看清了这一幕,不由得笑着大赞道:“真不愧是阎三箭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阎应元刚任江阴典史的时候,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阎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这是他手下留情,并不取人性命却展现了他神箭手的绝技,使得顾三麻子胆战心惊的同时,也对阎应元钦佩不已。因此,在江阴抗清之中,曾率舟师来援。
而在这个位面上,阎应元也是三箭,一射战象眼睛,再射战象鼻子和眼睛,三射洞吾王。只是三箭,就射破了洞吾军胆,为大明军队大胜洞吾全国之兵奠定了胜利。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才有感而发,说出了这句话,却不想,最终阎应元的外号,人称:阎三箭!
………………………………
693 洞吾巡抚
这个时候的洞吾军队,他们的王已死,他们的王牌,战象部队也已经各自逃命,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了。
大明骑军继续追杀洞吾军卒,不让他们有喘气的机会。而勇卫营除重甲步兵之外的其他将士,也开始化整为零,以小旗或者总旗为单位进行追杀。
“降者免死……”
阿瓦城外,响起了明军的吼声,这个喊声,是用洞吾话喊的。是在大战开始之前,所有的明军将士唯一学过的一句洞吾话。
那些狼狈而逃的洞吾军卒,原本就没有吃早餐而肚子空空,再说,两条腿又怎么跑得过四条腿的,听到“降者免死”的话之后,那些逃不动的洞吾军卒,首先丢兵刃跪地投降。
不管是不是真的降者免死,反正逃不掉,投降算了!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着做。
明军将士们,看到那些跪地投降的人,果然不再杀戮,而是越过这些人继续追击那些逃跑的军卒。如此一来,其他洞吾军卒那还敢再逃,纷纷上气不接下气地跪地投降了。
从清晨开始的阿瓦之战,在没到中午时分,便已经结束。
看着跪满了阿瓦城外的洞吾军卒,散布在各处的明军将士们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大声欢呼了起来。
“大明万胜!”
“吾皇万岁!”
“……”
崇祯皇帝的身边,文官武将们,也纷纷向他表达最高的敬意。
自己的皇帝,再次带领他们取得压倒性的大捷,英明神武,真是完胜历代皇帝!
崇祯皇帝自己也挺高兴的,如果说之前的战事,还有靠金手指在发挥着作用,但这一次的阿瓦城决战,就全靠着大明军队的精锐了!
有洞吾军队的衬托,一下就能看出大明军人的厉害。从此以后,洞吾人必定胆寒,洞吾纳入大明直辖,大明有入西洋的出海口了。
另外,崇祯皇帝看着那些跪满了阿瓦城外的洞吾军卒,心中还想着,至少短期内修筑云南道路交通的劳力是不缺了。
这洞吾的俘虏实在太多,就连郑崇俭所领的秦军也不得不去战场上帮忙。
战事结束,各路将领便纷纷回崇祯皇帝这里来复旨。
曹变蛟、黄得功和周遇吉三位总兵都是一脸笑意,不过他们的脸上,还有一丝敬佩,就走在阎应元的身后。
“阎大人的身手真是厉害!”曹变蛟也不得不承认,阎应元的胆量、箭技实在是让他佩服。
黄得功听了,也是点点头附和道:“刚才那会,我以为勇卫营要糟了呢,亏得阎大人挺身而出,真乃神射也!”
周遇吉此时也是心服口服,笑着对阎应元说道:“我老周平时就只服卢总督,能文能武,文能做到总督,武能阵前厮杀,灭辽东建虏;如今,我老周又多了一个佩服的人,阎大人,厉害!”
他这话,是把阎应元和卢象升相提并论了。
阎应元一听,连忙回答道:“不敢,不敢,卢大人岂是阎某能望其项背的!”
他这话,倒不是谦虚,而是真这么认为的。
至少,卢象升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这一点,他就比不上。另外,卢象升南征北战,对手还是凶悍无比的辽东建虏和那些肆虐一时的流贼,而他这一次的对手,只是一群洞吾蛮夷,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不过虽然他是这么说了。三位总兵却并没有因此而轻视。
战前的时候,崇祯皇帝对阎应元的喜爱,他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之后把阎应元放入军中,他们也猜出来,想必是让阎应元立点功劳,这样就好重用。
没想到阎应元也是很争气,在关键时刻,在万众瞩目之下,真得是力挽狂澜,三箭定洞吾!
有了这个表现在,他们都相信,这个阎应元绝对会受重用。
更为关键的是,阎应元是走文官路线,而文贵武轻的观念,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因此,他们又怎么敢轻视阎应元。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到了皇上这边之后,皇上果然大喜,对阎应元赞不绝口。
等到傍晚时分,整个战场已经清理完毕,中军帐内济济一堂,各路将领都把情况全部汇总到御前。
此战,大明出战军队也就三万人,而洞吾军队那边,一共有二十五万人,兵力相差悬殊。但是,明军这边,一共战死(重伤)一千三百五十六人,伤两千八百七十六人;洞吾那边,杀包括洞吾王他隆在内一共一万六千多人;俘获洞吾军卒共计二十余万;
完全可以说,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捷,必将和历史上其他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大捷一般,永留史册!
崇祯皇帝对此,当然也是很高兴的,当即宣布,洞吾改设为省,赐阎应元同进士出身,以佥都御史巡抚洞吾,是为洞吾巡抚,掌洞吾的军政大权。
虽然包括阎应元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想着阎应元会得到皇上的重用。但他们都没想到,皇上会这么重用阎应元。一时之间,众人纷纷向阎应元道贺,而阎应元也是激动万分,叩谢天恩!
他不知道何人曾给皇上提过他,但皇上对他的喜爱之意,却是从一见面就表露无遗的。皇上这个知遇之恩,让他铭感五内,暗中发誓,必肝脑涂地,也要把洞吾治理好。
阎应元自然是不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这么重用他,一是有感于他阎应元在另外一个位面的表现。为了大明,宁死不屈,他的那首绝命诗,曾一度让后世的他很是感动。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另外,严格来说,洞吾这边只是决战之后,算是歼灭了洞吾军队主力,杀了他们的王。但是,洞吾的南边,还没有平定,那个他隆王的儿子平达力,并没有活捉或者见到尸体。洞吾这边,是还有不少事情要做的。
崇祯皇帝不打算这一年都待在洞吾,继续往南一直到打下整个洞吾。这一战结束,他就准备回师云南,然后去处理安南那边的事情了。
洞吾这边的事情,就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总领大局。
三边总督郑崇俭,还是要回三边的。如今三箭定胜利的阎应元,能文能武,绝对威震洞吾!有他在,相信洞吾接下来的事情,他都能搞得定。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崇祯皇帝才不在意阎应元的“文凭”,直接越级提拔阎应元为洞吾巡抚。
这个时候,如果根据以往的经验,离洞吾雨季的到来,也就十天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然,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后。在没有天气预报的这个年代,只能瞎猜。
崇祯皇帝没有在阿瓦城停留过长时间,宣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主要是各地官府的主官,另外也接见了那些之前投诚了的部族,对他们勉励了一番。并让他们合适年纪的儿子,前往京师国子监学习。
当然了,少不了要介绍一番阎应元。这些洞吾部族的人,一听说管辖他们的,就是传说中勇猛无比的箭神时,说真得,他们一个个都非常敬畏。这种敬畏,不亚于对大明皇帝的敬畏。
在阿瓦之战胜利之后的第三天,崇祯皇帝就领军回云南,顺便把挑选之后的十五万俘虏押往云南。
而三边总督郑崇俭领着五千秦兵还要在阿瓦替阎应元坐镇一段时间,让阎应元有足够的实力能组建他自己的本地军队,安抚百姓,并等到云贵总督陈奇瑜那边再派军队过来。等到这边都安顿好了,郑崇俭就领秦兵回陕西,也不再去安南了。他们的战功赏赐,就要等回去之后才有。
崇祯皇帝启程这一天,阿瓦地区所有的男男女女全都来了。对他们来说,能见到皇帝御驾,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